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精选8篇)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建筑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也很突出,建筑行业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当多的建筑施工人员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工作,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行业职业危害的特点
建筑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与低气压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爆破作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业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铅、汞等重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较大。
二、建筑行业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建筑行业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应从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方面:
(一)在施工前辨识。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如冬雨期施工和临时性作业、紧急状况、事故状况)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工序和建筑材料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5)施工机具、设备、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
(二)在施工过程辨识。(1)项目经理部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确定防控的重点。
(2)当施工设备、材料、工艺或操作规程发生改变,并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项目经理部应重新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
三、建筑行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建筑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分为三级防控措施:一级预防包括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三同时审查、工程技术控制措施、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岗前体检和个体防护、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级预防包括岗中、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要及时调离岗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包括发现职业病患者后进行及时治疗,减少伤残和死亡。显然,安监部门的主要是做好一级预防。具体控制措施有:
(1)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地方规章制度体系,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明确有关部门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2)加强和完善建筑行业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建设。目前县区、乡镇两级安监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人员配备不足且缺少经费,无法适应建筑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要求。要逐步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才,配备必要的职业危害检测检验设备和职业安全监管装备。
(3)落实建筑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有关规章制度,定期为施工人员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
(4)参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7号),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行业的职业危害申报制度,注意要按照施工项目部而不是笼统地以施工企业为单位申报,摸清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建立基础数据库。并通过督促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危害申报,提高其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
(5)施工项目部要根据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健康损害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紧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域等。
(6)施工项目部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组织,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及时修订。
(7)制订和实施对施工项目职业健康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当前,职业安全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建筑行业的职业危害形势十分严峻,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要远大于职业病报告的人数。建筑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他们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为有效控制建筑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各级安监部门必须科学、全面、准确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工作,为下一步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造成焦化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1.1 粉尘危害
在焦化生产期间存在的粉尘主要有焦尘与煤尘两种, 这两种粉尘的表面积都比较大, 且能够吸附较多的有害物质。这类粉尘, 会引发鼻炎、肺癌与各类呼吸道疾病。在焦化生产过程中, 粉尘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当粉尘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到火源还会引起生产车间爆炸。此外, 粉尘中空气湿度越小, 其产生爆炸的危害性就越大。
1.2 有毒气体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 炼焦环节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氨、焦炉逸散物、苯及其苯系物、苯酚、萘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化学物。焦炉逸散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性多环芳烃, 吸入较高浓度蒸汽后, 会出现流泪、咽痛、剧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焦炉作业人群的肺癌率 (发病率或死亡率) 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非暴露人群) 。如果硫化氢浓度较高, 会抑制人们的呼吸中枢, 从而引发肺炎、支气管炎和窒息等其他疾病。
1.3 高温辐射与噪声危害
如果焦化工人工作空间高温辐射的强度已经超过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 就会导致人体体温过热, 体温调节失衡, 盐、水代谢紊乱, 神经与消化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 噪声会损伤人的听力, 让人有脑胀、失眠、头痛、耳鸣、记忆力衰退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如果人们长期在噪音较高的环境中工作, 会出现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疾病的发病率要高于常人的两到三倍。
2 预防职业病的具体措施
2.1 做好生产车间通风防护的安全生产措施
原则上来讲, 焦化行业的生产车间提倡自然通风。但当车间内散发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比较严重, 自然通风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时, 车间管理者可以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通风除尘, 以便能够维持生产车间的良好操作环境。对于存在一氧化碳可能泄漏的部位设置有毒气体报警装置, 并与通风设施相连锁。对于处在生产区域内的控制室, 则可以采用安装壁挂式空调的方式来调节温度;对于那些不能够配置壁挂式空调的控制室, 则可以在室内增设新的通风管道。此外, 在增设新通风管道时, 一定要确保其进风口所处位置的空气十分洁净, 且风量足够, 能够持续运行。
2.2 预防生产期间粉尘的安全生产措施
就焦化行业来看, 其生产车间煤焦系统的筛分与粉碎两个工序是产生粉尘的主要环节, 所以, 车间管理者应该在各个容易产生粉尘的点设置除尘装置, 预防粉尘外溢, 有效改善车间操作环境[1]。在输煤皮带机的落料点, 应该使用局部封闭的方式来预防粉尘外溢, 通过在落料点之前安装除尘器、架设吸风管道的方式, 使收集到的粉尘可以被布袋除尘器统一处理。对封闭皮带, 可以采用在皮带终端安装除尘喷雾头有效地发挥降尘作用和减少二次扬尘。
2.3 预防生产过程中噪声的安全生产措施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煤气化装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可以使用构建吸声结构或者是安装吸声材料的方式。在材料装配的操作室, 可以使用隔音材料或者为劳动者配备相应SNR值的防噪声耳塞[2]。不产生或者是产生噪声的车间、噪声高或者是噪声低的车间应该分别布置。对于那些噪声较高的泵房, 应当独立布置, 并使用固定减震作为降噪的基础装置。此外, 企业职工除了定期巡检和必须现场操作的工作外, 尽量不要停留在噪声现场。
2.4 降低生产车间温度的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 车间设计人员应当使用先进的焦化生产技术、工艺和基本原料, 其设计的生产工艺流程应当尽量让操作人员远离造成温度升高的源头, 并按照具体生产条件使用一些必要的通风、降温和隔热措施, 预防和消除高温产生的职业危害。其次, 对于那些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没有达到规范标准的生产车间, 相关人员可以按照车间的自然条件, 以及其对材料、技术、工艺的要求, 采用特定的组织和控制措施[3]。例如, 减少生产汽加热水蒸气与热能的释放、强化通风、屏蔽热辐射、缩短工人劳动时间、改进生产作业方式等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车间的温度。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有效预防焦化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该行业管理者应当从健全生产环节的各项管理体制机制入手, 通
过通风、防噪声、降温、降尘、发放个体防护用品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方式, 从根源上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产生。此外, 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期间向职工宣传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定期组织工人参加有关预防职业病的活动, 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从而促进焦化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 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谈某焦化厂职业病的危害现况[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33) :298-299.
[2]彭欣.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安徽化工, 2015, (6) :79-81.
【关键词】电气试验;危害因素;预防策略
为了确保配电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稳定和安全的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电气试验工作。但是在试验中存在一些危害因素,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试验人员应该充分了解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危害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一、电气试验的概念与电气试验的作用
(一)电气试验的基本概念
电气试验是指为了确保电力设备与其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其投入工作运行前,对设备与系统的安装与制造质量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此设备是否在安装后可以正常使用。依据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电气特征、单体的绝缘功能、电气的机械功能等进行验证,检验其相关指标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
(二)电气试验的作用
通过具体实践工作表明,电气试验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检验电气设备的使用质量,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提升其设备的使用周期率,最后使得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但电气试验是一项涉及多专业知识领域与多设备使用的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因此,所有的电气试验工作人员应该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操作步骤,仔细全面的进行试验工作,防止错误现象的产生,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电气设备做交接试验时,相关试验技术员可以判断此设备的设计工艺结构,分析其存在的不规范性,完善电气设备的结构。此外,技术员还可以依据预防性试验,找出设备的整体性缺陷,并采用有效方法来解决,阻住电力设备提前老化。这些试验,都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能。
二、电气试验的危害因素
电气试验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必须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对电气试验来说,不同的任务其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同,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危险因素的评定条件具体有:电气试验人员的具体情况、试验设备的具体现场分布状况以及试验设备具有的不同电压级别等。所以,如果要提出相应的危害预防策略,则要根据电气试验存在的危险因素的严重情况来定。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不能依靠个人见解来判断,需要多位试验人员对其进行事故预想。例如,对于一个2m高度的变压器来讲,因其庞大性,所以就存在了一个危害因素,即如果从高处掉下来的话,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在电气试验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科学的罗列出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或危害因素,并依据其重要程度的高低,找出相对应的预防策略。
电气试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由多个方面组成。第一,电气试验时,确定其可能存在的风险性。第二,在采取安全措施时,应该使其已确定的安全措施更规范与严谨。第三,应该确定电气设备试验的任一细小试验步骤会产生的危害性。例如:可能出现人员摔伤或者触电事故,以及设备运行出现不安全因素等。第四,定制应对危害因素的防御方法时,应该全面充分的考虑,并依据时间,判断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并不断改进预防方法,提高预防措施的完善性。第五,在通常情况下,电气试验的正常进行是将其分为多个小步骤,对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操作。预测所有小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
三、应对电气试验危害因素的预防策略
(一)建立安全可靠的防护系统
对电气设备实施电气试验工作时,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护计划与制度,并尽量保持其完善性,有效分析与预防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建立电气试验的安全防护制度时,必须保证此制度与计划的可靠性与实行性,使此制度具备可行性,防止出现制度与计划无法落实到实处的现象。在当前,电气试验的安全防护制度还具有某些问题。例如:对于其中的签发工作票制度来说,不但浪费时间和浪费人力,而且可能导致先试验后填票的现象,导致此制度丧失了该有的约束力。目前,为了避免此现象已经用计算机打印工作票,并且试验操作人员必须先签发工作票,得到许可之后,才能够进行试验操作,将试验流程操作规范化。
(二)试验前的预防策略
试验前,应该规范相关的试验步骤操作流程,明确其试验的相关内容。电气试验人员在具体试验时,应该将安全帽佩戴并将特定的试验服装穿好。假如要进行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一定要系好安全防护带,避免高空作业事故的产生。此外,还应该避免电气试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需在试验场地的周围放置明显的警告牌,并安排相关的专业作业人员巡视场地,避免其他人员的进入。最后,应该在试验前,检查相关的试验电气设备,当其运行情况与就绪状态都没有问题时,才能够进行试验。
(三)试验过程中的预防策略
在试验中,对于被检测设备与试验设备来讲,需要保证其外壳是跟地面相连接的,且应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与安全性。严禁使地线接近自来水管等危险地方,应尽量使其远离危险处,确保其安全性。如果对试验电气设备加压,相关的试验操作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保持高度警惕性,能够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发觉,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果进行电气试验设备的耐压试验,需要测定处试验设备,检验其绝缘阻值,确保接地的良好性,避免试验时发生的触电安全事故。在测量试验设备的绝缘阻值时,必须保持试验设备的无电状态,当试验完成后,才能开启试验设备的电源。如果是实施远程控制试验,其中的传动试验必须由专业的操作人员监管试验现场,并保持与上级的互动性,发现任何存在的危险问题,必须上报上级并终止试验工作,避免危险进一步恶化。
(四)试验后的预防策略
电气设备试验完成后,试验操作人员不仅需要详细地记载在试验中发生的问题,而且应该将这些问题立马反馈出去,通过这些试验记录,分析被试验设备的健康状况与稳定性能。另外,试验完成后,试验操作人员应该仔细检查现场,并拆除开始试验时安装的地线,检查电气试验的工作现场是否有其他物品的遗留,完成之后,保证所有试验相关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五)提高试验操作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
对电力设备进行电气试验工作,要求所有的试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试验操作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电气试验的质量水平。电力公司,应该不断培养试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节能意识。综合提高试验操作人员在紧急应变能力、对试验设备的操作能力、试验操作规范性、试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试验操作人员通过试验提高其安全教育意识,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试验观念,并使试验操作人员具备基本的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整个电气试验工作的质量水平与安全性能。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电气试验是必要且危险的。电力公司不仅需要提高对电气试验的关注度,而且需要了解电气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与研究后,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避免在电气试验时出现安全事故,保证试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对电气设备试验时,必须提高相关试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加强对其操作技能和應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试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碧敏.电气试验中的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三角洲,2014(5).
[2]方楠.分析电气试验中的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大科技,2014(24)
郑忠立,郭凯,林春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供应室,吉林长春130061)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有害因素;措施
供应室担负着全院各科室手术器械,敷料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备、发放等工作。与医院其他部门相比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供应室工作各环节中存在着许多危害护士身体健康的有害因素,掌握这些有害因素,并指出预防措施,以保证护士职业的安全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结合我院实际,就消毒供应室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供应室常见的有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噪声:供应室存在各种噪声,如使用中的高压灭菌蒸汽锅,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蒸镏水制取机,软化水制取机,空调,电脑打印等。这些器械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噪声。长期受噪声刺激可造成: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导致心脏病发生。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使人情绪波动大,降低工作效率,容易出现差错事故。
112锐器刺伤:护士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械。由于器械多含有剪刀,针,带尖物品等可刺伤皮肤,锐器伤口处理不当,极易被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和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美国医学会对针刺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的危险性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更强。锐器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害者感染。感染后不仅自身受到伤害,还会传染给家人及亲朋好友。
113毛絮:医院手术使用的敷料及各科室使用的纱布,棉花都是由供应室进行折叠、打包、消毒、灭菌。在折叠过程中,室中散有大量棉絮纱絮纤维,可激发人体鼻痒,喷嚏,严重出现哮喘,长期刺激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114高温: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锅温度高达134℃,干热灭菌温度高达180℃,全自动清洗机温度高达90℃,在使用过程中发出大量热量,使供应室内温度持续增高,护士长期处于这种高温的环境中,会出现闷热、头晕、心悸、烦躁、,口渴无力、疲倦、血压增高等极大的危害健康。
12化学性因素:临床使用后的污染物品进入供应室后,大多数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酶类浸泡消毒后清洗,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消毒剂和酶类对人类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都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如常用的甲醛,戊二醛,被人体吸入或直接接触后可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胸闷、气喘,咽喉炎及肺炎流感样症状,荨麻疹和手部褐色色素沉着等。
13生理、心理因素: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护士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的环境中。体力脑力消耗均较大,极易患慢性腰腿痛。还会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2预防措施
21噪声的防护:控制噪声做好屏蔽空间予以隔绝噪音,保持室内安静,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等四轻。为了减少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及烘干机噪声的影响,清洗时随手关门减少污染范围,集中时间进行灭菌,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灭菌器和大功率的排风扇,做好仪器的保养与维修,淘汰陈旧的设备,调整机器报警音量,加强巡视合理使用防声耳罩。
22锐器刺伤的防护: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感染的主要途径,正确预防,规范操作,是预防锐器刺伤的关健。
护士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血液体液锐利器械时严格按标准预防带好口罩,帽子,防护眼罩,穿隔离衣,带双层手套。此外洗手时每个护士应正确掌握洗手方法,科室应配有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各种烘手设备。对特殊污染物品,应先高压灭菌再实施清洗消毒灭菌。一旦被锐器刺伤,应先脱去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轻轻挤压损伤部位,尽量挤出损伤处血液,用时用肥皂流动水清洗伤口,再用2%~5%碘伏进行消毒包扎,如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乙肝,丙肝病毒污染利器刺伤,应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随诊等预防工作。
23毛絮的防护:供应室的敷料间应尽量处于独立区域,制造时戴加厚口罩,也可适当增加制作间的空气湿度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
24高温的防护:在工作间要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和通风降温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工作人员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随时观察灭菌器运行情况,对灭菌器定时进行检查维修。使其处于运行正常状态,灭菌完毕,要等灭菌柜内压力降为0。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启柜门,取无菌物品。
25化学因素的防护: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有效浓度、时间、使用方法范围,配制时戴好防护口罩、手套、眼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避免消毒剂挥发,减少消毒剂对身体的危害。
3加强职业防护和健康管理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韩志慧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1]本文从心理社会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方面分析肿瘤科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加重,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以死亡率统计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占第二位[2]。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而肿瘤内科治疗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发展,各种新抗癌药增多及高新技术推广使肿瘤科护士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目前,护士职业防护日益受到重视。现分析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职业危险因素
1.1 心理社会因素 肿瘤科护士面对的是各类肿瘤患者,病情各异,并有些伴有各类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甚至烈性传染病原携带者,这均可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加;另一方面,肿瘤患者既要承受来自疾病和治疗的痛苦,还要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常出现抑郁、焦虑、绝望,甚至精神崩溃现象,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和经济的窘迫常无端发脾气或不配合治疗,训斥护士;肿瘤科护士经常面对患者痛苦的表情、无助的眼神、悲伤的情绪,为晚期肿瘤患者送终等,这些不良刺激严重地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美国卫生界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护士有体谅患者、进行周到护理的满腔热情,但这种热情因某种原因被长期禁锢,以至丧失热情,护理变得表面化、机械式、出现不能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给予帮助现象[3]。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剂,在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缺乏选择[4],近年来,文献报道使用抗肿瘤药物可诱发二种癌,尤其是烷化剂的癌诱发作用和致癌作用[5],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的体细胞染色体有较多的异常现象[6]。这对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肿瘤科护士具有极大危害性,抗癌药物能在空气中挥发,经皮肤吸收、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造成护士白细胞减少、月经失调、自发性流产率增高、畸胎、脱发、头晕等职业危害风险。
1.3 物理性危害因素 放射治疗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在治疗子宫癌行腔内放射治疗所采用的放射性核素为钴60,而释放出的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能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放射病、致癌、致畸等[7]。护士给病区空气消毒及配制消毒剂时,如果防护不当,紫外线会使眼睛、皮肤受损。
1.4 生物性危害因素 随着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增多及细菌致病力传染性增强,护士受到职业危害性更大。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常接触到肿瘤病人的血液、体液,尤其是针刺伤时常有发生,通过血液、体液可能被传染多种疾病。病房环境细菌污染机会增多,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开放性肺结核等。随着抗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生物治疗中的病毒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因此增加了肿瘤科护士病毒感染的机会。防护对策
2.1 避免心理、生理疲劳 职业心态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管理者应充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科学弹性排班。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得到劳逸结合;积极营造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定期组织护士的福利性娱乐活动,以集体出游、KTV等生动活泼形式,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彼此交流、营造和谐关系,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护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内涵,提高与患者沟通技巧及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减少身心疲劳。
2.2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自我防护和“慎独”意识,执行化疗的护士必须经过相关化疗防护专业培训,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学习与考核。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熟练运用自身防护技能,当危害发生时能及时处理。管理者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同时进行轮岗制,以减少接触化疗药物的时间。
2.3 化学性危害因素防护 肿瘤科护士首先应熟悉各种细胞毒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化学特性、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及操作防护。把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制成简表,挂在配药室醒目的位置,提醒护士注意。配制化疗药物操作流程是:洗手一穿一次性手术衣一戴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戴双层手套一打开粉剂安瓿时用无菌纱布包裹;瓶装药物稀释后抽取时插入双针头,排除瓶内压力一配制结束。用75%酒精擦拭操作台一弃置于专用袋内集中封闭处理一洗手[8]。
2.4 物理危害因素防护
2.4.1 防锐利器损伤 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规范操作,割玻璃安瓿时,用纱布垫于安瓿与手指间,用力均匀;各类针头、锐利医疗废物严格按《医院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分装、集中处理。
2.4.2 参加放射治疗护士必须掌握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进入放疗场所必须佩戴个人剂量仪,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5 生物危害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操作中,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预防,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手卫生要求。定期进行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机体抵抗力。小结
肿瘤学在医学领域中新的理论、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新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护理工作范围日益扩大[9]。需肿瘤科护士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有高度职业危害防护意识,重视抗肿瘤药物在化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危害性,注重工作中细节,增强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活中还应加强体育煅炼,增强体质,才能胜任工作,充分发挥护士在肿瘤防治工作中的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
关键词:职业危害 物理危害 化学危害 生理危害 对策
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因此,针对危害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现象,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存在的职业性危害
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机率为增加。据资料显示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而血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肝2%~40%,丙肝3%~10%,爱滋病(AIDS)0.2%~0.5%。乙肝病的致病性强,般0.004u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2化学性危害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工作期间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时间长、种类多、使用频率高。
1.2.1 甲醛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易挥发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致敏、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据报道,甲醛浓度超过0.6mg/m 3,即可引起流泪,咽部不适及疼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气喘,如果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及肝脏损害。
1.2.2 2%戍二醛一般用于器械的消毒、灭菌,溅到皮肤上有强烈的刺激性,特别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胸闷、头痛、皮肤过敏等症状。
1.2.3 环氧乙烷本品因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用品灭菌效果好而广泛使用,但残留在医疗物品上的环氧乙烷对人体有害。如不彻底排放,可以刺激眼和呼吸道,可致癌,引起流产;吸入过量的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呕吐,意识障碍等急性中毒症状,皮肤若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烧伤和冻伤。1.2.4 臭氧用于手术间空气消毒,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之一。易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1.2.5 抗肿瘤药随着肿瘤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抗癌药用于手术中,往往在局部或全身用药。苯类药物在使用时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人体正常白细胞,易出现白细胞下降、月经不正常、脱发等症状。还可通过胎盘运转,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可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接触,此外,对生殖功能亦有不良影响。
1.3 物理环境性危害
1.3.1 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在手术室内使用电子仪器越来越多,有触电、灼伤等危险因素的存在。骨科手术内固定器械的使用广泛,为病人安全常在术中定位照片,手术室护士受到X线照射机会增多,长期接触X线可致癌或胎儿畸形等放射性损害。
1.3.2 麻醉机排出的废气,主要是安氟醚,异氟醚等的代谢产物。另外还有术中使用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泄漏,关节臵换术中骨水泥释放的气体等。长时间呼吸诸多有毒气体,可引起人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心情烦躁等。
1.3.3 噪声污染手术室内噪音来自于使用各种监护仪、麻醉机、电刀、电锯、吸引器和器械车轮的摩擦发生的噪音。手术室平均噪音应是60~65分贝,但常达90分贝[4],是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二者同时发生,且互为因果。常可导致反应迟钝、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焦虑、恐惧、愤怒或抑郁等情绪变化。
1.4 生理性危害
1.4.1 因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长期超时站立,可致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不畅,易生下肢淤血,甚至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长期不规律就餐,易引起胃部病变。
1.4.2 协助医生给病人摆放和/或维护各种体位是手术室护士一项经常性体力劳动,加上长期奔走造成肌肉关节损伤;另外,搬动较重器械易引起肌肉拉伤和腰肌劳损。
1.4.3 在整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术中全神贯注于手术的配合,上身倾,颈部偏转,相对固定在20°~80°,术野离器械护士越远,颈部偏角越大,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受累的有斜方肌、颈类肌等,这些肌群长时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增生,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5]。
1.5 心理社会性危害
1.5.1 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难免存在或潜在差错或纠纷问题和隐患的袭扰。如:接错病人,手术部位搞错,器械或敷料遗留于病人体腔等[6]。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不但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1.5.2 手术室护士每天所面临的工作性质具有高危、高风险、高强度、无规律性,加之家庭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以及经济、子女问题等,造成工作和生活不协调,长期处于此环境中易造成严重心理压力。
二、自我防护对策 1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1.1 术前认真查阅病人病历,对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
1.2 做好自检,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粘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
1.3 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在手术全程操作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应臵于弯盘内,不可直接传递,避免误伤任何一方。如在工作中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0.5%碘伏处理伤口,尽早检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接种疫苗等。
1.4 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分类处理有关防止交叉感染物品,针头、刀片放入回收盒内。一次性用物用0.5%365液浸泡、毁形。丢弃物品装入黑袋送焚化炉焚烧,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2.1 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取放物品时先看准放臵位臵再操作,动作迅速、准确。为减少开启熏箱次,可由夜班护士根据当日上午手术次数集中开启夹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来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
2.2 接触2%戍二醛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和腐蚀双手及减少吸入。消毒灭菌时,容器要加盖,尽量减少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加强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及储藏的管理,以安全、有效为原则。
2.3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好,尤其还用于一次性用品灭菌,应设有专用的房间和排放有毒物质装臵系统,为了安全性,灭菌后须将物品按规定放臵一段时间再用。
2.4 臭氧发生器换为定时自动开关的新一代空气消毒机—三氧消毒杀菌机,可以弥补紫外线、化学药物及熏蒸法的缺陷,特别是灭活速度快,消毒率高。开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被消毒区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臵层流手术室。
2.5 配臵抗肿瘤药,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开启安瓿时应防止划伤手;配制溶液时应防止药物溢出。操作完毕后及时洗手,治疗台用湿布擦拭。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3.1 C型臂由专人操作,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线范围,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参加人员进行登记,次数均摊,避免身体短期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
3.2 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漏。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的分类安排手术间。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吸引管道应跟着电刀走,避免烟雾在局部过高。关节臵换手术更换为非骨水泥材料;腹腔镜手术,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容器及衔接处,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3.3 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对于陈旧性、噪音大的仪器设备尽量淘汰,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吸引器应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生理性危害防护
4.1 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可两腿交替支撑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适度放松减轻静脉淤血。平时加强锻炼,减少静脉曲张发生。传递器械用物时,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预防颈椎病及腰背积累性损伤。合理、安排巡回手术和上台次数;手术时间过长时,可由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调换位臵,以缓解疲劳与紧张心理,亦便于有规律进餐,但应做好台上物品交班。
4.2 熟悉手术类别及程序,充分准备用物,减少奔跑次数。协助病人摆放体位时应请医生配合,减少体力消耗。心理社会性危害的防护
5.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保证抢救器械的完好率,这样既保护病人的利益又保护自身的利益。
5.2 加强心理训练,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客观工作环境及工作待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同事间真情相处,缓解心理压力。手术结束后,尽快地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安排休息,娱乐身心,使工作和生活节奏有张有弛。
三、小结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与自身防护,是一个引以为关注的课题。笔者就相关问题作了以上阐述,针对手术室存在的环境危害,特别是化学性、机械性及法律纠纷带来的压力等提出讨论,并提出相应措施。通过加强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目前,部分医院对手术室客观存在的职业性危害认识不足,在如何防护上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该数据手册中,一个典型的数据表主要包含以下4项内容:一是与某职业相关的最主要的危害信息;二是与某职业相关的各类危害较为详细和系统的介绍;三是针对选定的危害提出预防措施建议;四是专业信息,主要是为职业安全健康人员提供的,包括简单的职业描述、任务列表、注释以及参考文献等。
在此从该手册中摘译5种职业的定义、危险和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化学分析师
职业定义
化学分析师是为了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应用、定量定性分析和分析方法改进等,对物质进行分析、综合和实验的人员。
涉及危险
·在化学反应中或使用设备准备分析所用的样品可能释放出的各种有毒气体、液体和固体导致急性中毒。
·在作业于易燃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或不可控的放热反应时,产生的火焰、热表面或/和液体以及爆炸释放的热气导致烧伤。
·暴露于具有腐蚀性、刺激性、窒息、过敏性、放射性等各种化学品。
·暴露于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物质。
·暴露于可导致不同过敏反应的化学品:呼吸道过敏、哮喘、眼睛过敏或皮疹。
·工作期间因日常姿势(长时间站立或不舒服的坐姿)导致肌肉骨骼症。
预防措施
·穿有防滑鞋底的安全鞋,必要时将地面做成防滑效果。
·为避免卷进运转中的设备,不要在工作时披散头发(护住头部),不要穿末端宽松的衣服(宽松的袖子、衬衫末端、宽松的长裤等)。
·戴防热或防寒手套。
·在处理或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遵守化学品安全规则,阅读材料安全数据表,对于特定化学品要咨询安全督导员。
·在真空玻璃容器的上部和周围安装合适的保护层防止爆破。
·穿戴防化学腐蚀手套、工作服、面部防护和眼部防护眼镜。
·采取合适的眼部防护措施,咨询安全督导员或供应商。
·根据工厂安全督导员的说明,遵守辐射安全规则,如果需要则咨询安全督导员。
·作业于危险化学品、生物材料和实验动物时,遵守适当的安全程序,特殊情况下咨询安全督导员。
·搬运移动重物时,使用安全升降和移动设备,使用起重辅助机械搬运。
化学工程师
职业定义
化学工程师是运用化学、物理、数学、工程和相关物理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制造化学品和相关产品设计设备、开发工艺的人员。化学工程师研究开发新的和改进化工生产工艺。
涉及危险
·有接触不可控化学反应和/或工艺装置超压的风险。
·接触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物质尚未确定的新化学品。
·接触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化学品。
·接触用于各种工艺中的放射性材料引起的电离辐射。
·接触各种化学品而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发呼吸道、眼部和皮肤的过敏。
·可产生意想不到效果的实验工作导致压力和焦虑。
预防措施
·攀登梯子前先检查,不要攀爬摇晃的梯子或梯级损坏的梯子。
·穿有防滑鞋底的安全鞋,需要时在有问题的区域将地板做成防滑效果。
·处理或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遵守化学品安全规则。对于特定化学品,要阅读材料安全数据表,咨询安全督导员。
·接触辐射时,佩戴辐射剂量计(徽章型或其他类型),遵守所有安全指示,将接触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于搬运重物,学习并使用安全升降和移动技术,使用机械辅助搬运重物。
·使用生物材料时,遵循适当的安全程序。特殊情况下,咨询安全督导员。
·根据人体工程学并适当考虑人的因素(工人的身高和个人特性)准备计算机工作站;根据高度和屏幕角度,座椅高度和座椅后背,来控制调节设备和工作站。
建筑承包商
职业定义
建筑承包商是签署合约,根据建筑师的计划、蓝图、法规和其他规范执行特定的建筑工作的人员。建筑承包商为完成合同条款所需的材料、劳工和设备使用预估成本,准备投标。建筑承包商与客户协商合同条款,分包专门的工艺工作,比如电气、结构钢、混凝土和管道。建筑承包商为施工购买材料。建筑承包商直接或通过下属监理监督工人。建筑承包商可能根据特定专业执照或主营业务范围被指定为承包商、(建筑)总工程师。
涉及危险
·在工作或考察建筑物、施工现场时,从高架表面(没有栏杆的高架、阳台或表面等)上摔落,掉进地窖或露天坑中等。
·平面上的滑倒、绊倒和摔倒。
·被坠落的物体砸到。
·踩到尖锐物体,碰撞到尖锐和/或突出的物体。
·在工作现场被机械工程设备砸到。
·被拆迁、钻孔、切割和类似操作产生的石头和金属碎片造成眼部伤害。
·由于接触/吸入水泥和建筑灰尘,造成皮肤炎症和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
·由于工作姿势、搬运重物、反复的压力、关节的超压等,造成肌肉骨骼系统受损。
预防措施
·所有的工作面必须安全地安装,以防止人或物体破坏或掉下。应有栏杆(低、中、上层木板)做安全防护且处于良好状态。当需要额外安全防护时则必须提供。所有的开口必须有防护。
·必须穿有防滑鞋底的安全鞋,应该考虑工作面防滑。
·全身防护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等。
·工作面、地板、人行道和类似地区应保持清洁,无突出的钉子、电线和其他障碍物。
·应避免人工搬运重物,尽可能使用升降设备。
·工作服应符合天气条件,确保工人喝足够的水以免干燥,根据需求和当地条件穿戴安全手套和安全服。
·受到任何威胁或攻击时要联系警方。
·对于受影响或怀疑可能是有毒害虫孵化和巢区的地区,权衡是否要喷洒药物。
消防员
职业定义
消防员就是以应对各种不同地区的突发事件,拯救生命,开展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为主要工作的人员。应急和预防的准备也是这项工作中很重要的方面。
涉及危险
·消防员在不断变化和常常不稳定的环境下工作。需要救援的、住有居民的燃烧建筑可能缺少正常的结构完整性,可能因火灾而缺少楼梯、电梯等进入的方法。消防工作也往往很艰苦,很多情况需要使用专门的个人防护设备。消防员可能要求在不同紧急情况下工作,比如交通事故、工业灾害、洪水、地震、治安紊乱、危险化学品或危险材料泄漏、航空或航海事故等。他们也可能被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比如从车辆中救援、从高处救援、从地下救援等。
·每个紧急呼叫的自然环境互不相同,消防员很难了解到工作环境中的所有风险。
·应急交通工具可能包括消防车、抢险救援车、船、直升机和适合所有地形的车辆。在应急期间加剧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事件后心理压力和因不适当的搬运导致的劳损等风险会有所增加。
预防措施
·在梯子上工作时,使用梯子安全钩。
·在高处作业时,使用适当的防坠落设备。
·使用完整的个人防护设备包,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使用个人安全警报系统,以提醒在附近的其他消防员。
·保持足够的健康水平,遵守安全抬运和搬运的正确规则。
·在积极救援、灭火和大修阶段,保证足够的轮换和休息。
·运输过程中使用适当的约束装置,比如安全带和捆绑带。
·使用针对风险的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参加关键事件汇报,适当的时候寻求单独咨询。
凿石匠
职业定义
凿石匠通过切割、成型、打破、加工、抛光、部分去除等方法,将石头原型处理成多块,打造成所需的大小、图案和程度。一般采用人工和机械工作工具来完成,用作建筑、装饰雕像和其他类似用途。
涉及危险
·从高处摔落或棚架倒塌导致摔落。
·石头碎片溅入眼睛导致眼部伤害。
·石头切割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噪音导致听力损失。
·直接接触粉尘、胶水、水泥、石膏、抛光材料和溶剂等,导致皮炎和过敏性反应。
·接触矿物粉尘可引起尘肺。
·长时间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存在患矽肺的危险。
·搬运重物时过度劳累和不正确姿势造成背部疼痛和其他骨骼问题。
预防措施
·所有工作面必须安装适当,以防止崩塌和/或工人及物体从上面摔落。工作面上须有安全的围栏,确保稳固且条件良好。在梯子上工作时,须确保梯子安全放置。
·须穿有防滑作用的安全鞋。
·须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服装(长裤和长袖衬衫)、手套、呼吸器或面罩、防撞头盔和护目镜。
·尽可能避免人工搬运重物,应使用起重设施或设备。
·须使用适当的耳部防护设备(耳塞或头部耳机)。
·工作服须与工作场所的环境气候条件(过热或过冷)相符。喝足够的水是必要的,使用适当的安全帽。
·使用工作仪器必须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并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指南。
·与刺激性和/或过敏物质的直接接触必须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用保护皮肤的产品。轮班结束时必须彻底洗手。必要时戴手套。
·有害粉尘作业时,所有工人必须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呼吸系统和眼部防护。
·如果工人出现皮疹可申请医疗援助。过敏专家可针对如何处理粉尘敏感、蚊虫叮咬敏感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危害 物理危害 化学危害 生理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29-02
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因此,针对危害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现象,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存在的职业性危害
1、生物性危害
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机率为增加。据资料显示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而血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肝2%~40%,丙肝3%~10%,爱滋病(AIDS)0.2%~0.5%。乙肝病的致病性强,般0.004u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化学性危害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工作期间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时间长、种类多、使用频率高。
(1)甲醛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易挥发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致敏、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据报道,甲醛浓度超过0.6mg/m 3 ,即可引起流泪,咽部不适及疼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气喘,如果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及肝脏损害。
(2)2%戍二醛一般用于器械的消毒、灭菌,溅到皮肤上有强烈的刺激性,特别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胸闷、头痛、皮肤过敏等症状。
(3)环氧乙烷本品因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用品灭菌效果好而广泛使用,但残留在医疗物品上的环氧乙烷对人体有害。如不彻底排放,可以刺激眼和呼吸道,可致癌,引起流产;吸入过量的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呕吐,意识障碍等急性中毒症状,皮肤若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烧伤和冻伤。
(4)臭氧用于手术间空气消毒,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之一。易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5)抗肿瘤药随着肿瘤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抗癌药用于手术中,往往在局部或全身用药。苯类药物在使用时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人体正常白细胞,易出現白细胞下降、月经不正常、脱发等症状。还可通过胎盘运转,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可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接触,此外,对生殖功能亦有不良影响。
3.物理环境性危害
(1)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在手术室内使用电子仪器越来越多,有触电、灼伤等危险因素的存在。骨科手术内固定器械的使用广泛,为病人安全常在术中定位照片,手术室护士受到X线照射机会增多,长期接触X线可致癌或胎儿畸形等放射性损害。
(2)麻醉机排出的废气,主要是安氟醚,异氟醚等的代谢产物。另外还有术中使用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泄漏,关节臵换术中骨水泥释放的气体等。长时间呼吸诸多有毒气体,可引起人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心情烦躁等。
(3)噪声污染手术室内噪音来自于使用各种监护仪、麻醉机、电刀、电锯、吸引器和器械车轮的摩擦发生的噪音。手术室平均噪音应是60~65分贝,但常达90分贝,是8h内允许的最高水平。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二者同时发生,且互为因果。常可导致反应迟钝、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焦虑、恐惧、愤怒或抑郁等情绪变化。
4.生理性危害
(1)因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长期超时站立,可致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不畅,易生下肢淤血,甚至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长期不规律就餐,易引起胃部病变。
(2)协助医生给病人摆放和/或维护各种体位是手术室护士一项经常性体力劳动,加上长期奔走造成肌肉关节损伤;另外,搬动较重器械易引起肌肉拉伤和腰肌劳损。
(3)在整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术中全神贯注于手术的配合,上身倾,颈部偏转,相对固定在20°~80°,术野离器械护士越远,颈部偏角越大,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受累的有斜方肌、颈类肌等,这些肌群长时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增生,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5.心理社会性危害
(1)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难免存在或潜在差错或纠纷问题和隐患的袭扰。如:接错病人,手术部位搞错,器械或敷料遗留于病人体腔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不但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手术室护士每天所面临的工作性质具有高危、高风险、高强度、无规律性,加之家庭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以及经济、子女问题等,造成工作和生活不协调,长期处于此环境中易造成严重心理压力。
二、自我防护对策
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术前认真查阅病人病历,对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做好乙肝三系检查和HIV测定等相关检查,查明为阳性患者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让手术室工作人员能够早知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应定期自我检查,及时发现破损的皮肤及粘膜,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措施;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套管针;做静脉穿刺时或与患者的血液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戴手套操作,如果没戴手套,在操作后要及时洗手,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等消毒液浸泡。参加手术者一律戴手套最好戴双层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根据国外报导,双层手套穿孔率为4.7%,其中外层8.9%,内层<0.5%,而单层手套的穿孔率达11.5%-50.0%;洗手护士在安装、准备手术刀片时,应使用工具,不要徒手安装,防止误伤自己;手术刀、穿刺针、缝针、刀片,注射针头等锐利物品放在手术台上的小碗里,不可随意丢弃;手术中,缝针、手术刀、注射器针头应放入弯盘内传递,防止误伤他人和自己;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保护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针头、穿刺针、刀片、缝针等用后应放人锐器盒内,并加盖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锐器盒后,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50%;在尖锐物被丢弃前,应检查锐器盒以确定未装满或针头未突出,以防止运送时造成锐器伤等。
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1)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取放物品时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动作迅速、准确。为减少开启熏箱次,可由夜班护士根据当日上午手术次数集中开启夹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来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
(2)接触2%戍二醛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和腐蚀双手及减少吸入。消毒灭菌时,容器要加盖,尽量减少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加强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及储藏的管理,以安全、有效为原则。
(3)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好,尤其还用于一次性用品灭菌,应设有专用的房间和排放有毒物质装臵系统,为了安全性,灭菌后须将物品按规定放臵一段时间再用。
(4)臭氧发生器换为定时自动开关的新一代空气消毒机—三氧消毒杀菌机,可以弥补紫外线、化学药物及熏蒸法的缺陷,特别是灭活速度快,消毒率高。开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被消毒区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臵层流手术室。
(5) 配臵抗肿瘤药,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开启安瓿时应防止划伤手;配制溶液时应防止药物溢出。操作完毕后及时洗手,治疗台用湿布擦拭。
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1) C型臂由专人操作,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线范围,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参加人员进行登记,次数均摊,避免身体短期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
(2)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漏。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的分类安排手术间。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吸引管道应跟着电刀走,避免烟雾在局部过高。关节臵换手术更换为非骨水泥材料;腹腔镜手术,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容器及衔接处,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3)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对于陈旧性、噪音大的仪器设备尽量淘汰,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吸引器应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4 生理性危害防护
(1)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可两腿交替支撑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适度放松减轻静脉淤血。改善长期站立的姿态,预防职业性下肢静脉曲张:预防静脉曲张尤为重要。预防的方法有:平时穿软底鞋、站立时要经常改变站姿,双脚交替承重,使另一侧肢体得以缓解休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静脉曲张。在手术超过4小时后,可适当给洗手护士准备高度适宜的坐凳,缓解下肢静脉瘀血,减轻静脉曲张。
(2)传递器械用物时,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预防颈椎病及腰背积累性损伤。合理、安排巡回手术和上台次数;手术时间过长时,可由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调换位置,以缓解疲劳与紧张心理,亦便于有规律进餐,但应做好台上物品交班。在工作安排中,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尽量减轻行为负荷,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
(3)熟悉手术类别及程序,充分准备用物,减少奔跑次数。协助病人摆放体位时应请医生配合,减少体力消耗。
5 心理社会性危害的防护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保证抢救器械的完好率,这样既保护病人的利益又保护自身的利益。
(2)加强心理训练,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客观工作环境及工作待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同事间真情相处,缓解心理压力。手术结束后,尽快地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合理安排休息,娱乐身心,使工作和生活节奏有张有弛。
6.其它防护措施
(1)制定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根据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以及应急预案,完善消毒隔離制度,制定防护流程,完善防护设施,建立医护人员利器伤管理制度,处理及上报制度。
(2)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在职培训的内容,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以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知识。
手术室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工作环境密闭、人员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受损。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产生的噪声、放射线危害、化学药物的接触、有害气体的污染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都可导致护理人员处于危害之中,使护理人员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护理事业的进步。在医疗工作中,护理事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由于各种职业因素及工作环境的原因,面临许多的职业伤害的威胁。虽然许多医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伤害的发生,但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来说还是应该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只有这样才是降低伤害发生的最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魏俊英.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2008,15(32):4615-4616
[2]李美清,蔡秋玲,黄柳芳,邓月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07(13):112-114
[3]李小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
[4]卢玉惺,刘敏.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四川医学,2007,28(2):224-225
[5]王玲玲,郝彩琴,谭变霞.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0,31(33):6120-6121
[6]文楚玲,郑小金,莫美珍,黎小冰.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6):749-750
[7]沈霞.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5)114-115
[8]杨亚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策略[J].吉林医学,2008,29(4):344-345
[9]郑灵,丁兆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485-487
[10]郭景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0):308-309.
【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推荐阅读:
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病09-13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预防06-10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10-11
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10-12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高空作业人员)07-26
职业危害专项培训09-26
职业危害申报材料10-26
职业危害告知书模板11-06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06-22
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