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业科技推广是把高新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助力。但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进程。基于此,对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进行梳理,并提出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防范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篇1:

中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摘 要 分析我国近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机构、队伍发展、经费保障、人员收入、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模式 ;问题 ;建议 ;海南省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 model ; problem ; suggestion ; Hainan Province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2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出台18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其中,1982-1986年连续5年是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问题的具体部署;2004-2016年连续13年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重要地位。农业科技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是解决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农、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1-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保障与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劳动力等资源流出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面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对我国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问题,对于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1.1 机构设置情况

据农业部相关资料统计,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4个系统,省、地、县、乡4级共设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7.9万个,其中省级机构260个,地市级2 400多个,县级1.96万个,乡镇级5.68万个(包括区域站0.33万个),详见表1[1]。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在国家农业推广机构4个系统中,96.61 %分布在县、乡2级,其中乡镇占71.84 %,省、地市2级仅占3.39 %。而从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各行业机构分布情况(表2)来看,存在以下特点:(1)种植业和畜牧兽医2个系统独立设置机构较多。在全国独立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中,种植业占42.5 %,畜牧兽医占37.3 %,2个系统占独立设置机构总数的80 %。目前,畜牧兽医系统在全国超过半数(51 %)的乡镇有独立设置的推广机構(畜牧兽医站),种植业系统在全国43 %的乡镇有独立推广机构(农技站或农技中心)。渔业和农技化系统在乡镇独立设置推广机构的比例分别为7.3 %和15.9 %。渔业系统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的乡镇,农技系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广阔地区和一些粮食主产区。(2)层级平均数呈现“头重脚轻”。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省、地、县3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行业设立,如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等;有的行业在一个层级的行政区域内还会进一步按照专业或者品种设立机构,如植保、土肥、种子、蔬菜、果品、奶业等机构。水产系统的农技推广机构一般在沿海、沿江等省份的地级和县级独立设置。本次统计结果显示,农业部所属4个系统设置在省级的推广机构平均8.7个,地市级7个,县级8个,乡镇1.72个。从行业分布看,种植业平均每省4个、地市3.5个、县3.9个;畜牧兽医每省2.5个、地市1.6个、县1.9个;渔业和农机化系统一般省、地市、县级各1个。

1.2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发展情况

1.2.1 从业人员学历结构

通过对全国近年的农业科技推广数据进行统计,各层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学历结构如表3。

从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学历结构统计分析,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学历仍然以大中专为主,占66 %,高中以下学历13.9 %,本科学历19 %。另有1 %多的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主要分布在一些区域站。

1.2.2 从业人员年龄层次

通过对近年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表4),结果发现,35岁以下年龄1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体的20.46 %;45岁以上占40.24 %,其中50岁以上占21.81。从各层级结构来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差异不大,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从业人员的年龄比省、地市级略低,主要原因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级别低,有的还是工人身份,退休年龄早。

1.2.3 从业人员专业匹配情况

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匹配情况(表5)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专业不对口问题比较严重,在省和地市2个层级上,畜牧兽医和渔业系统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匹配度不达标;在县级和乡镇2个层级上,所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匹配度均不达标。尤其乡镇层次上,问题更为突出,乡镇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对口率为57.21 %,畜牧兽医为62.19 %,从事渔业和农机化技术服务人员中50 %以上为非专业人员,专业对口率分别只有41.08 %和46.91 %。在专业对口人员中,全日制正规学历人员偏少,多数是通过函授或者农广校等非全日制教育取得的文凭。此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少,参加的多是为实施项目进行的短期性培训。

1.3 经费保障情况

1.3.1 层级拨款情况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情况如表6。

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层级不同行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方式差异不大。从层级上看,省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实行全额保障的比例高一些,县乡略低。

1.3.2 行业拨款情况

从行业拨款情况(表7)来看,种植业推广机构财政全额拨款的比例达到95.2 %,畜牧兽医推广机构为90.2 %,渔业和农机化推广机构均不足90 %,综合推广机构为96.7 %。

1.3.3 地区拨款情况

不同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方式见表8。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保障方式在地区间呈现2个特点:(1)农技推广机构有财政全额拨款的比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东、中、西部3个经济地带农技推广机构由财政全额拨款的比例分别为89.1 %、90.5 %、98.5 %,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2)经济发展中等地区农技推广机构的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对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地区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地区财政保障程度低。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5省市作为发达地区,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五省作为中等地区,贵州、广西、甘肃、青海、新疆5省区为欠发达地区(下同)。统计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农技推广机构财政全额保障的占93.8 %,经济中等地区占91.1 %,经济欠发达地区为98.8 %。

1.4 农业科技人员收入情况

从省、地市、县、乡镇层级农业科技从业人员收入来看,基层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从行业来看,畜牧兽医系统人均收入偏低。农业科技人员收入在地区间差距明显。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1)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仍然没有实现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主产区,如湖北、河北、山东、河南、湖南等,这些省区农业科技人员年均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当地同类工作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短缺,主要靠中央和省级项目经费支撑。目前,维持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基本运行经费偏紧,影响了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3)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区间差距明显,主产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收入过低。

实践证明,低收入导致农业科技人员无法将所有精力投入推广工作,直接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同时,低收入降低了就业吸引力,不利于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

2.1 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政策上,还存在不配套和矛盾的地方。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不活,组织体系散乱。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科研院所(校)与农业政府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分工协作不明确,难以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特别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县管”和“县乡共管”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28 %,归乡镇政府管理的为72 %,农技人员参与乡镇工作时间增加,业务主管部门对其支持和指导减少,影响技术服务效果。目前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仍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基层组织机构涣散,不能将农业科技推广职能很好地发挥,这就出现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矛盾。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致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以实现。

2.2 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我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其中,既有农业技术本身的原因,也有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脱离,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实际等因素。许多研究、推广机构与农民之间缺乏联系,科研单位长期处于传统科研模式,与农业推广部门和农民没有直接的联系,真正先进实用的科技停留在实验室及成果鉴定验收阶段,无法推广于生产实践。

另外,我国农业科技研究长期以来侧重理论、实验室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体现在论文和获奖上,而对其应用和开发研究重视不够,较少体现在农业生产实际。特别是我国农业长期以来着力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对于农业科学研究领域集中在产中研究,在农副产品的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方面十分缺乏,影响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经济的转变。

2.3 基层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知识更新滞后

从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学历结构看,基层推广队伍人才出现断档和老龄化,特别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而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参加学习进修培训机会少,有些甚至几乎没有,知识更新严重滞后,推广人员业务知识有待提高。另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资报酬低,福利待遇差(乡镇一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约近40 %的人员未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效率

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文化的推广和应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统计资料显示,海南农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多年来沿用旧的传统种田方法,对于新的优良种苗和栽培技术等难以掌握,即使将新技术送到户,也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 对策

3.1 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活力

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使其为“三农”服务[5]。县级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县乡共管,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监督等行政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配合县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加强指导,提供服务和支持。

通过机制创新,理顺管理运行机制。(1)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无论是县农业推广中心或者区域站的人员,在编制内要科学设岗、竞聘上岗,并逐步实现资格准入,严把进入关。(2)健全人员考评机制。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对其服务内容和年度目标任务进行明确、量化,考评结果直接与其绩效工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挂钩。(3)建立合作推广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其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实现形式,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6]。

3.2 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组织

农业科研单位、高校拥有科技成果、信息和人才优势,是农业科技推广中科技成果的源头和主要供给者,可以说科技推广工作是科研活动的延伸。因此,可以将合作形式推广至科研院所、高校教育系统,增加以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院校、龙头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合作形式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实现科研活动、教育实践与生产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科技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结构更新,提高其服务能力。定期深入农村,进行相关科技推广与培训工作,不断培养和锻炼一批文化素质高的农技推广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

3.4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程度关系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教兴农,进而达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竞争力,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将科技术推广融于有效地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个过程。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深化农村教育,为农民提供多渠道学习形式和机会,可以通过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函授、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3.5 实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

实行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农民个体行为。具体措施:(1)发挥农业推广的教育功能,从改变知识技能向改变农民态度转变。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教育,逐渐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求和参与,从而产生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进而达到改变他们的行为。(2)多形式多渠道与农民提供互动交流,在吸收各科研单位、大学、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参与农民培训教育,丰富农民培训内容和形式,实现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技术上对接,增加农民受教育、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机会[7]。(3)延伸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效果和质量。不但在农民种植、饲养品种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还能指导其后期的市场销售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春玲. 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研究[D]. 錦州:渤海大学,2012.

[2] 程丽娟.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0.

[3] 黄 媛. 民族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4] 陈 竹. 海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 海口:海南大学,2012.

[5] 徐子利,李君成,任玉波. 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1):337.

[6] 李玉萍,宋启道,梁伟红,等. 海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42-48.

[7] 耿东梅,陈梅香,赵秋菊.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述评[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41-43.

作者:白净 常春荣

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篇2:

农业科技推广的风险及其防范探析

摘 要 农业科技推广是把高新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助力。但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进程。基于此,对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进行梳理,并提出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业科技推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必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力度,以促进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鉴于当前农业科学推广中所面临的风险,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积极进行防范措施相关研究,以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农业科技的推广。

1 农业科技推广概念解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推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把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农业科技推广指的是科学技术对现实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把能应用于农业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有效的转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效果。从广义上说,农业科技推广除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外,还包括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笔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新时期的农业科技推广应该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以咨询和教育为主要宣传模式,有效地将农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领域,为我国的“三农”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农业科技推广风险

2.1 科技本身的风险

科技本身的风险指的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在由理论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是否可以顺利实现的风险,即农业科技成果是否适应地区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行性。该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研究模式导致的,即很多农业科研机构并没有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农业发展的需求,而是 “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进行创新,致使理论成果与实际活动严重脱节[2]。

2.2 人为因素的风险

农业科技研究人员作为农业科技理论的开发者,其目标在于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理论成果,至于这一理论成果是否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多数研究者并不关心;而农业工作者作为基层的农业工作实践者,主要考虑的是农业增产等实用性问题,较少考虑理论创新。正是这两者的工作目标和重心的差异导致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人为因素风险。

2.3 资金与配套设施的风险

任何没有资金支持的项目都是无源之水,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而导致的农业科研项目不能实施问的题比比皆是,所以,资金与配套设施的风险无疑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3]。如果农业科研人员为了筹集科研资金而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各项集资活动中,那么农业科研成果的质量必将令人堪忧。

3 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防范措施

3.1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预警机制

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农业科技推广风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防控要点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推广的潜在风险上。针对农业技术、资金、市场转化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中长期的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风险,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创新发展。

3.2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散机制

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具有其先进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人们只能通过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对风险采取积极地应用措施来达到分解风险降低风险危害的目标。现实当中常用的风险分散机制如风险回避机制和风险对抗机制。具体来说,风险回避机制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存在性大小和发生概率来进行决策,放弃风险较大的方案来避免损失;风险对抗机制主要应用于风险无法避免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危害,人工降雨策略就是典型的风险对抗策略。

3.3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补偿机制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防范体系还不够完善,农业风险管理策略仍比较陈旧和落后。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风险、降低危害,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再保险机制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补偿机制尤其适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具体优点如下:第一,可以提高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实现资金效用的最大化,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第二,通过对保险资金的再利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科技推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4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创新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4],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机制,增强农业抵御风险、对抗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与此同时,针对目前现有的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模式三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应该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来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

4 结语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可能风险进行全面、认真、客观地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农业现阶段的具体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并优化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健康、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岳福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及转化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韩晓华.刍议农业科技的推广风险及其对策[J].科技风,2011(6).

[3]朱会利,霍学喜.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陈勇,李小林,张胜文,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尹聪武 时贵华

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篇3: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摘 要:分析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发展;科技素质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传统的推广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专业水平较低,没有充分的保障,农民不能很好地吸收新型技术等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急需改革农业科技的推广模式,推动科技加速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民科技普及意识,政府也要加强人力、财力的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1现状与问题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与推广体系的落后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广大的农民是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一群体又是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弱势群体,科技素质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不稳定性一直存在,导致很多研发成功的农业科技成果未能真正应用在农业上,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够灵活

基层农业推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项目,属于公益事业,短期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看来,有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来农村的科技推广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关键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基层机构的推广人员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付政事上面,没有为老百姓做实事,同时这个推广体系没有长效的激励机制及制约的方式,责任没有分配到人,推广的效果和力度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推广人员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1.2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良莠不齐,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在农村有很多的科技推广人员,但是其中的专业素质人员并不多,实际上有很多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员都是受到临时安置的流动人员,他们必然不具备充足的农业知识和科技素质,所谓的在其位不谋其职,当真正需要推广实验成功的科技成果时,他们也只能是一问三不知。除此之外,由于农村条件差,年轻的农业科技人员并不愿意到农村奉献自己的知识,农业的推广队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年龄构成不合理,年龄较大的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又不高,这必然致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效果打折,阻碍科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

1.3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单一

目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威信力度不高,不能大面积大力度的发挥科技推广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农业推广机构被细分为不同的部门,牧业、渔业等等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较差的协调性,农业科技信息不能共享,各部门的利益与整体的农业科技的利益不能很好的分配与协调,必然导致办事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农业科技推广与市场相脱离,在农村这个主战场,应该主要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但是现行的推广手段行政化,强制化,没有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1.4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的财政资金投入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费用的主要来源,这一单一的资金投入方式,不能发挥企业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他们对农业的科技风险投资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近年来不利的是,国家投入的推广经费在下降,甚至发生这少量经费也被非法挪用或者截留的情况,使农业科技推广不仅不能顺利进行,甚至有网破、人散的情况出现[2]。

2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

要想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经济进步的步伐,提高农业的经济实力,建设好新农村,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措施。

2.1拓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途径

首先,应该发挥政府关键作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公益性,所以应该由政府作出表率,组织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的队伍,这对我国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业科技推广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以农民能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各个政府部门还应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设施水平,拓宽农民接收渠道,确保各个职能部门发挥好作用。其次,拓宽推广的渠道,农业科技推广范围越来越大,很多的科技企业也逐渐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还有农村建立的技术协会,成功的养殖大户,都可以作为科技的推广力量,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引导鼓励这些力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推广技术应用。政府与各种推广力量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对于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

2.2树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重要性的意识

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对当地农村的行政方向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作用尤为明显。目前很多领导人员认为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也不过是形式主义,在他们眼中,农民耕田不过是一种耕作方式,种子是主要的,其他因素并不重视。所以也没有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当然成功的农业科学技术也不能被很好的利用,反而产生浪费。所以,领导班子必须首先树立科技兴农的思想意识,各地也应该有相应的对领导的奖惩政策,农业科技的推广与使用直接与他们的业绩及职位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

2.3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来源

科技的最直接产物就是信息网络技术,这对于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成功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及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农村也要引进网络,争取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网络,只有大力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拓宽了科技信息的来源,建立覆盖农村的信息系统,才能让农民对最新的科技有所了解,深入民心,加速传播科学技术,促进基层农业科技的转化。

2.4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甚至80%推广人员都是非专业的,这种盲目引进非专业人员占有编制,使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能很好地在农村推广利用。所以,政府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行严格把关,在进入农业推广体系之前进行严格把关,培训及考核,既要提高准入的门槛,允许更多的具有住哪也素质的人员进入,也要对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进行提升和培训,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人員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如果没有推广对象,农业科技只能是无本之木,所以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素质。(1)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可以开办培训班,讲座,电视,网络等途径,发挥领导人员的引导作用,还可以进行现场示范,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4]。(2)进行科技示范,典型宣传,让农民真正看到科技兴农的榜样和学习的样板,使农民迫切想学习农业科技新技术,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科技兴农的例子来鼓励引导农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07-111.

[2] 范伟杰,张华.新形势下中国农业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1):2-3.

[3] 钱爱文,杨学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支点[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13.

[4] 韩卫华,关颖.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4):60-63

作者:杨瑞华

上一篇:联营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欺诈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