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文章(共8篇)
作为一个对机械行业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来说,能让我动心的机械类文章着实不是很多,当然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的心境,本是带着练习听力的心情去看这段视频的,结果却被深深的打动了,不禁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为机械行业的神奇魅力而倾倒(虽然学习的兴趣仍然不太浓)。
由于视频是英文的,我看了好几遍才弄清楚意思,原来说的是一种叫做差速器的,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仅仅听说过差速器这个词,从来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总是把他和减速器混为一谈,然而仔细看完了视频之后发现,差速器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汽车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天天可以见到各种型号、各种品牌的车,但有没有想过,车上有很多地方仔细想想会觉得很别扭,比如车在转弯的时候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相同的角速度的前提下,靠近内圈方向的车轮应该转的比外圈的慢,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玩四驱车时),车的两个轮子套在一根轴上,轴随轮子转动,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使一个轮在转而另一个轮子不转的。这样两轮共用一个轴并不意味这不能转弯,而是在转弯的过程中内圈将受到更大的摩擦力,同时会产生轮轴的轴向力,大大降低零件使用寿命,给行车的安全带来隐患。如果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其中有一个轮子滑进了沙坑,就需要让另外一只轮子转动把车戴起来。以上这些问题都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思考,如何实现两个轮子的“差速”呢?
首先我们查资料了解一下什么事差速器:差速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的元件。这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在实际设计需要克服许多的麻烦。在差速器的视频中给出了差速器的发展历史,得以让我们感受工程师们的思路是如何一步一步改进差速器,使之日趋完美的。
想要实现“差速”,即两个轮子转速不同,无非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要不就是一根轴,轮子和轴可以相对转动,但是这样一来车速就不受油门控制了,想想也知道不够安全,另一种就是使用两根轴,分别连接两个车轮。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分成两根轴如何保证在直线运动的时候是相同速度转动的呢?工程师想了个办法,在两轴相接近的地方,给每个轮子安装一个“十”字型的元件,像一把小伞一样,然后再两把小伞之间搭上一根额外的“十”字轴,这样一来,发动机只需连接这根单独的轴便可以带动车轮了,然而这样仍不能实现“差速”,因此工程师将这根额外的轴上的“十”字设计成可以绕轴自由转动的结构,于是,在转弯的时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将直接作用于轮上反应在两根轴的转速上,两轴转速的不同将带来的结果是额外的轴上的“十”字绕轴转动。问题已经在原理上得到根本性的突破了,但是工程师们并不满足,因为目前的状况自动调节的敏感度不够,在十字与十字相互接触之间,会有一段架空的时间,这样仍不够完美,因此工程师们将“十”字改成“米”字结构,增加杆的数量,使得灵敏度越来越高,工程师们便开始推测,是不是杆的数量越多就越敏感?当杆已经很密集了,密集到不能再以杆的形式增加了怎么办?毫无疑问,齿轮映入了人们的视野,齿轮传递精度高,效率高,不容易磨损,可以实现大功率,高转速的传递,而且噪音很小,集众多有点于一身,因此工程师将三根轴的“米”字又换成了三个锥齿轮,为了改善受力,还增加了中间的一个齿轮,形成了四个齿轮的啮合。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差速器已经相当先进,并非用一言两语可以描述的清楚了,甚至许多差速器的设计都是商业机密,但我们仍不得不为当年雷诺公司的优秀的工程师们喝彩,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将汽车产业推向了新的巅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看完了这段视频后,除了对差速器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外,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思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我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机械,同时机械行业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并不与我的梦想吻合,我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金融、教育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大学已经度过了近三个年头,对专业课的知识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逐渐颠覆了机械行业在我心中的印象,我开始相信机械制造业是人类永远不会降下的旗帜,它引领者人们走向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魅力、发挥人类智慧的体现。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英语,阅读
科技文体又称“科学文体” (scientific prose style) , 也常被俗称为“科技英语”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著、学术论文及实验报告等均属这类文体。一般来说, 科技文体属正式文体, 它讲究逻辑上的条理清楚和思维上的准确严密, 而不追求语言的形象性和艺术价值。因此, 科技文体的风格多属说明性的 (expository style) , 即客观地叙述事物的过程和特性, 陈述客观真理。
首先, 让我们从词汇角度来看一看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的用词具有高度的术语性。标准的科技文体常出自专业人员之手, 其读者对象也多是同专业的人员。因此, 科技文体必须使用大量的、具有单一词义的专业术语。其用词要求准确, 尽量避免含混不清或一词多义的情况。科技词汇的来源分三类:
一类是借用英语中原有的词, 赋予新义, 倒如, work通常的意思是“工作”, 在科技文章中通常是“功”的意思。force通常的意思是“力量”, 在物理学中却具有新的意义。
另一类是从拉丁、希腊语中吸收的许多词汇, 例如, atmo-sphere, autograph, capsule, enthusiasm, parenthesis, pneumonia等。这类词词义范围通常都比较狭窄, 不易产生歧义或混淆。
第三类则是新造的词, 如hormone, allergy等。
一般的科技文章并非都是晦涩难懂的, 科普文章就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例如下面这段文字:
Food quickly spoils and decomposes if it is not storedcorrectly. Heat and moisture encourage the multiplication ofmicro-organisms, and sunlight can destroy the vitamins in suchfoods as milk. Therefore, most foods should be stored in a cool, dark, dry place which is also clean and well-ventilated, Foodsthat decompose quickly, such as meat, eggs, and milk shouldbe stored in temperatures of 5°C~10°C. In this temperaturerange, the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is considerably reduced.In warm climates, this temperature can be maintain of the onlyin a refrigerator or in the underground basement of a house. InBritain , for six months of the year at least this temperature rangewill be maintained in an unheated room that faces the north or theeast. Such a room will be ideal for food 8torage during the wintermonths provided that it is well-ventilated.
这段文字在用词上的特点是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长词”“大词”, 如:decompose (分解) , microorganism (微生物) 等, 这些词大都源自法语和拉丁语, 因此更具有准确的意义, 更加符合科技英语力求准确的要求。其另一个特点是复合名词的使用, 如:food storage. (而不是the storage offood) , winter months, temperature range等。复合名词可以使文字紧凑利落。
科技英语的特点不仅明显地反映在词汇方面, 同时也反映在语法和句子结构方面。有些结构形式使用特别频繁, 如被动语态。上文全文谓语动词共计15例, 其中系动词两例, 主动语态六例, 被动语态七例。也就是说, 如将系动词除外, 被动语态的出现率高于主动语态, 因为这类文章的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象及事物本身, 动作的发出者并不重要, 可不必说出。语法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一般现在时贯穿始终。 (最后一句Such a room will be ideal中的will be也并不是将来时, 而是will的情态用法, 表明一种判断或揣测。) 科技文章广泛使用现在时, 原因在于科技原理和现象通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受时间的限制。使用完整句子也是语法上的特点, 因为科技文章属于正式文体, 句法结构要求严谨规范。
下面是一段关于灭火器的说明性文字:
A hand fire extinguisher is a device which is used toextinguish a fire before it becomes too big to be controled. Thereare two main types: those which are used to fight a Type A fire, and those which are used to fight a Type B fire.Type A fires arethose which involve solid substances such as wood, paper andcloth. Type B fires are those which involve liquids such as petroland oil.
在这段文字中, 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定语从句出现的频率高, 在四个句子中, 定语从句出现五次, 这些定语从句都是在下定义或解释时使用的。科技英语中, 经常有下定义的情况, 而下定义时, 最常用的是定语从句。例如, 第一句话就用定语从句解释了什么是灭火器, 用一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device。
从上可知, 严谨的科技文体, 是以语言“共核” (the common core) 为基础的, 但在此基础上略有“变异”。与英语的“共核”相比, 科技英语的特点毕竟是笫二位的。它没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也没有超越“共核”英语之外的语法系统。因此, 掌握和运用科技文体的前提仍是学好“共核”英语。
可以这样说, 从基础英语到各类专业英语文体的阅读与利用并非遥远, 但也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对科技文体在交际环境中的交际目的及其功能、表达及其实施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衷心希望大学生们能更好、更快地阅读英语科技文章, 拓宽知识面, 把握科技时代的脉搏, 充满信心地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贾睿霞, 王永红.浅谈科技英语的特点[J].燕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李庆明.英语科技文体的语言特征[J].西安大学学报, 2003.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方法
翻译科技文章与翻译其他体裁的作品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是不变的,采用的基本方法也是大同小异,但科技文章的翻译有其独特的技巧。这些独特的技巧是翻译科技文章所必须掌握的。
科技文章的译法,与其他种类的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小说、散文、应用文、论说文等的译法相比,其独特之处主要包括;①使用术语;②注重叙述事实;③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深入浅出。
1、使用术语
科技文章是探讨科技理论,陈述科研过程、成果及其应用的作品,具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使用术语就是其语言特点之一。由于科技文章涉及到各个学科及专业的专门知识,用词具有高度的术语性,因此译者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术语,这一点尤为重要。见例句:
(1)For many application thin-film resistors and capacitors offer certain distinct advantages over their junction counterparts.
在许多场合,薄膜电阻、薄膜电容与结电阻、电容相比,有某些明显的优点。
(2)The rotor has a will-designed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laminated core containing a winding.
转子的结构设计得很好,它由一个迭片铁心构成,铁心上绕着线圈。
以上两例译文中由于使用了专业术语,使陈述更地道了。如果改用普通词语,定会影响译文质量。
2、注重叙述事实
科技文章的宗旨是把理论和事实叙述清楚,所以在文字修辞方面并不刻意追求语言美,翻译这种文章一般宜采用与原文风格相应的平铺直叙法,不可卖弄文字,不可夸张,也不可掺杂个人的好恶。见例句:
(1)What was basic to the thinking of Gregor Mendel was that heredity was transmitted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as individual units which retained their integrity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孟德尔的基本观点是:遗传性状是一个个单独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的,而遗传单位世世代代都保持它们的完整性。
(2)Computer languages may range from detailed low level close to that immediately understood by the particular computer,to the sophisticated high level which can be rendered automatically acceptable to a wide range of computers.
计算机语言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前者比较繁琐,很接近于特定计算机直接能懂的语言;后者比较复杂,适用范围广,能自动为多种计算机所接受。
上述两例译文均采用与原文风格相应的平铺直叙法,着重于叙述事实或理论,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也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3、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深入浅出
所谓“深入”这里指深入理解原作的内容,也就是用译者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透彻地理解原作的思想。“浅出”就是在理解之后用尽可能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对原作的理解,这并不是说必须使用通俗的语言或者白话。翻译必须尊重原作,原作既是科技文章,就必然要使用合乎科技文体的词汇或术语来叙述其思想,译文也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要在忠实于原作风格的基础上使用较为浅显的词汇和语言,以使读者容易理解。见例句:
(1)The rusting of iron is only one example of corrosion, which may be described as the destructive chemical attack of a metal by media with which it comes in contact such as moisture air and water.
可以认为,腐蚀是金属接触湿气和水等介质时受到的破坏性化学反应,而铁生锈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此句先译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然后再译主句部分,理顺了逻辑关系,也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2)Anemia(贫血)develops when the rate of hemoglobin loss or destruction exceeds that of hemoglobin production. Whether this results on the one hand, from an abnormally great increase in blood loss or blood destruction, or on the other hand, from an abnormally decreased rate of blood production is a question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logic physiology of the anemia.
血红蛋白损失或破坏的速度如果超过其产生的速度时即发生贫血。贫血是由于血液破坏或损失异常增加,还是由于血液的产生速度异常减低引起的,这是研究贫血的病理生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
此句的翻译有两处值得注意:原句中的Anemia develops没有译成“贫血发生了”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译成“即发生贫血”;由whether引出的主语从句单独成句,后面用“这”字复指主语从句的内容,避免了冗长的句式。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的确。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新生力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犹如一轮初升的朝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试问,少年想要强国,他应该怎么做?我想,答案无疑是——掌握先进的科技。
科技,贯穿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全过程,它使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古存张衡发明地震仪,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苏颂制作水运仪象台;今有钱学森设计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置生死于度外研发核武器,竺可桢开拓、推动物候学……
曾经,先人仰望星空,遥想嫦娥奔月;如今,我们九天揽月,探索月球奥秘。曾经,先人环顾大地,思量天圆地方;如今,我们五洋猎奇,感叹地球之美。曾经,先人不得其解,崇奉阴阳五行;如今,我们敲击原子,揭露物质组成。
无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想想鸦片战争,中国人只有手持红缨枪,而外国人的洋枪洋炮则彻底打破了中国人民紧闭的国门、狭隘的思想,让人民认清了这一道理。
而如今,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航空母舰,但是,我们仍不能忘记昔日的屈辱,回顾那段历史,我们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同时,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是应为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
导语:自由职业的全部,就是对自由,以及自由所赖以生存的基础的一种渴望。这种自由意味着,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快乐或不幸、富有或贫穷承担全部责任。There are two types of freelancers.On one hand are those who have been forced into self-employment as service providers, because they’ve lost their jobs and are having a hard time finding another one.On the other hand are those who would be freelancing no matter what: even if the job market were booming, and even if the Internet weren’t around to give so many opportunities to work from home.They would still be hawking their services, working in their pajamas, and being completely happy doing it.The latter are what I call freelancers at heart.They have the freelancing mindset.For them, freelancing is more than about working from home.What Freelancing Is REALLY About
I’ve only been freelancing for two years, not at all as long as many others out there.However, I recognize that true freelancers–those who do so by choice and not by circumstance–have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In this post, I describe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up the freelancing mindset.1.Independence Freelancers crave independence… from bosses and employer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from structures and hierarchies imposed upon them by somebody else.Sure, we work for clients.In a way, they’re our bosses, because we have to meet their requirements and satisfy their expectations.Unlike bosses, clients can be chosen or rejected.We can sever relationships with a client if things aren’t working out, or if we don’t like how they’re treating us.This isn’t very easy for somebody who’s an employee.Quitting your job is not something an employee can do lightly, unless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stashed in the bank, or a job offer waiting in the background.Freelancers are willing to self-direct, to self-manage, and to be our own bosses–including all the responsibilities this entails.2.Adventure
The freelancing mindset is one that is open to new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and is always looking for adventure.In contrast, an employee mindset wants predictability and routine.Don’t get me wrong.I’m a stickler for routine, and if I veer away from it, my productivity suffers.Yet in spite of my daily routine, I’m always working on new projects, learning about new things, meeting new clients and prospects, developing new skills, and redesigning my business.For other freelancers, part of the adventure is working in your home office one day and in a coffee shop the next.Or, working while traveling the world.Our lives are like a create-your-own-adventure book.3.Risk
True freelancers are not averse to risk.With our independence comes more responsibility, more accountability for our lives.Not having a fixed income every month, for example, is part of the risk.The risk may scare us, but it doesn’t stop us.It’s also part of the adventure.This uncertainty is more than others can bear.If I were the sole breadwinner of my family, I’m not sure I could put up with this myself.(In fact, the reason I took so long to finally plunge in my dream to be self-employed was because I wanted to make sure that my family wouldn’t go hungry if I failed.)
4.Creativity
Freelancers tend to be creative people.I say this not just because a lot of us are writers and artists and photographers.Programmers, virtual assistants and other service providers are creative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as well.Our work are forms of self-expression.Our daily lives are a reflection of what we believe in and stand for.We’re creative in the way we handle the dail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freelancing.We don’t rely on others for solutions.5.Idealism
Finally, the freelancing mindset is characterized by idealism.This is what makes some of us stick through the hardships, failures and pitfalls of freelancing.We believe in a ―better world,‖ where one doesn’t have to fit a mold to succeed in life.We believe that fancy titles are meaningless(and if not, we can give ourselves a fancy title anytime we wanted to).We believe in the freelancing lifestyle, and we’re committed to make it work.We believe we can be happy, even prosperous and downright wealthy, doing what we love.In Conclusion
Freelancing is all about the desire for more freedom and all that it entails.This freedom means we’re solely accountable for our own success or failure, for our happiness or misery, for our wealth or poverty.There are no bosses, no backstabbing co-workers, no unfair HR policies to blame.Unless you embrace this, then freelancing will suck.If you don’t believe this in your heart, then you will resent the work it takes to find clients.You’ll hate not having a regular paycheck and paid sick and vacation days.You’ll reject having to work long hours occasionally(am I the only one who worked longer hours while employed?).Some freelancers have a freelancing work arrangement, but they’re employees at heart.They’re the ones who will jump the freelancing ship at the first opportunity of a good job.I’m not saying that’s right or wrong.After all, freelancing isn’t for everyone.【参考译文】
自由职业者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那些失业后找工作有困难,被迫成为自由职业者,向他人提供某种服务的人。
另一种,是那些无论如何,也会选择为自己工作的人:即使就业市场非常繁荣,即使没有Internet为自由职业所提供的便利,他们仍然会选择穿着睡衣在家工作,自由自在地服务他们的客户。
后一种自由职业者是被我称为天生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拥有自由职业者的观念。对他们而言,自由职业并不仅仅是在家工作。
自由职业的真正含义——
我以自由职业者的方式工作,只有两年的时间,不象其它人那么久。然而,我已经认识到,有些人是真正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是自愿选成为自由职业者,而不是因为境遇所迫。这些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篇博文中,我来探讨一下构成自由职业观念的五种特征。
1.独立自主
自由职业者渴望独立......不受老板或雇主的左右,或任何由其它人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东西:包括现有的管理架构,等级制度或机构体系。的确,我们为客户而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我们的老板,我们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期望。不同的是,你可选择或拒绝自己的客户。如果事情进展的不顺利,或者我们不喜欢客户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们可以搞砸与他的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雇员,就很难这样做。放弃工作并不是一个雇员随便就能做到的,除非你已经在银行有不少的存款,或者说有一份新的工作在等着你。
自由职业者希望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并自我管理,成为自己的老板,并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
2.冒险精神
自由职业是一种敢于面对全新体验和挑战的,并且不断寻求冒险的观念。与之相反,雇员们希望自己走上的,是一条可以预见到未来的路途。
不要误解我,我也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一旦我偏离了这一方式,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然而,除于每天的事务性工作,我还在不断接受新的项目,学习新东西,约见新客户和潜在客户,掌握新的技能,并重新设计我的业务。
对其它自由职业者而言,其中的一项体验就是今天在家办公,明天可能在隔壁的咖啡馆里。也可能你一边周游世界,一边工作赚钱。我们的生活,就象一本叫做《创造你的历险记》的书。
3.风险
自由职业者并不反对风险。与我们的独立性与生俱来的,就是责任心,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把握。每月没有固定的工资,就是其中的风险之一。这种风险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但不会阻止我们。这是我们冒险经历中的一部分。
这种不确定性,超出其它人的承受限度。如果我是家庭中唯一的生活支柱,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出这种选择。(事实由,我之所以花了这么久,才从事自己梦想中的自由职业,就是因为想要确保我的家庭不会因为我的失败而挨饿。)4.创造力
自己职业者往往具有创造力。我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是作家、艺术家、摄影师,程序员、虚拟助理或其它服务供应商在他们每天的生活中,也是极具创造力的。
我们的工作,就是自我的表现形式。我们每天的生活,是我们信仰和选择的反映。我们在处理与自由职业有关的日常问题和挑战时,极具创造力。我们不会依赖别人给我们提供解决方案。5.理想主义
最后,自由职业的观念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正是这一点,帮助我们渡过了自由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失败和陷阱。
我们相信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那里,人们不需要按照设计好的模子来生活,以获得成功。我们相信那些花里忽哨的头衔其实毫无意义(否则的话,我们可以随时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头衔,只要自己愿意就行)。我们相信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方式,也尽力让这种方式成功。
我们相信自己会幸福、繁荣和真正的富足,仅靠着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结论
自由职业的全部,就是对自由,以及自由所赖以生存的基础的一种渴望。这种自由意味着,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快乐或不幸、富有或贫穷承担全部责任。
没有老板,不能暗算自己的同事,没有不公平的人事制度可以迁怒。除非你真的喜欢自由职业,否则,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糟糕。
如果你不是打心眼里相信这些,那么你会憎恨寻找客户所需要的大量工作。你会对没有定期工资、带薪病假和年假感到不快。你会对经常性的长时间工作充满抵触(在从事全职工作时,难道只有我一个人长时间地工作吗?)。
引言:当一个人在小范围内做正确事情的时候,这种行为可以感染到周边的人,产生聚合效应,吸引大家都要学习和表现这种行为,形成做正确事情的氛围。
管理者的领导力普遍需要提升,领导力缺失与领导力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氛围压抑。无论从管理者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帮助员工成长的角度,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和修炼都是一门重要课程。
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有很多说法,比如,“领导是把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管理是沿着梯子往上爬”,“领导是在体制上做事情,管理是在体制内做事情”,“领导是艺术,管理是技术”,等等。这其中最有名的要属“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这句话了。关于做正确事情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
位于日本南部宫崎县的幸岛是短尾猴的故乡,日本科学家对短尾猴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研究过程中最著名的发现是猴子也会清洗红薯。科学家将这种行为看作是非人类种群表现出的一种文化现象。
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位教授带着几名学生对短尾猴进行了观察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沙土里种植一些红薯,走的时候就把这些红薯留下了。后来,猴子发现了红薯,就开始当作食物来吃。由于是在沙土里生长的,红薯上经常粘着一些沙子,比较硌牙。后来,有一个聪明的猴子发现,把红薯放到水里洗一下,然后再吃,就不会硌牙了,于是它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小猴子,这些
猴子也开始用水洗红薯吃,再后来,这些猴子又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其它的猴子,甚至告诉了其它岛上的猴子。于是,一天,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出现了,在皎洁的月光下,100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这就像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出现。
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当一个人在一个小范围内做正确事情的时候,这种行为可以感染到周边的人,产生聚合效应,吸引大家都都要学习和表现这种行为,形成做正确事情的氛围。
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正确的事情,提升领导力:
一、描绘一个激人奋进的团队愿景
人们工作除了要获得一定的物质回报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意义。所谓意义,就是员工为什么要从事这份工作,这份工作给员工带来了哪些成长和成就。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给一个医学博士非常高的薪水,却只让他做点钞员的工作,恐怕没有多久,他就会放弃这份高额薪水去寻找一份薪水低很多的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无法让医学博士找到工作的意义。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除了带领大家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帮大家建立一个激人奋进的团队愿景。具体一点,就是所管理部门的价值定位,管理者要明白,你的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你的部门能为整个团队贡献哪些价值。
这个工作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部门重点工作有哪些?第二,这些重点工作能为公司创造哪些价值?比如财务贡献、人才培养、顾客满意度、管理(生产、技术)水平、社会声誉等。第三,如何通
过一句话的形式把它们描绘出来?第四,如何把这句话和每个员工的工作结合起来,重新定位员工的职责、丰富员工的职责,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新精神和挑战性?
二、建立高绩效的标准
明确了部门定位,接下来,就是定立高绩效的标准,人们不会做你期望他们做的事情,而是会做你考核的事情。那么如何定位员工的考核标准就显得很重要。你是把考核作为工具,仅仅制定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达成的标准,还是把考核作为你的管理思想,制定高要求的工作标准?显然,后者是更好的选择。
高绩效的标准要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要求,把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结合起来,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为组织贡献更多的价值。
三、保持关心人的态度
霍桑试验告诉我们,员工的高绩效和环境因素无关,而是和管理者关心人的态度有关,关心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及时表扬员工的成长;第二,及时指出员工的不足,并与员工探讨改善方案;第三,辅导员工提升工作技能;第四,与员工探讨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帮助。
四、营造开诚布公的沟通氛围
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是帮助别人成长,背后指责则是徒生是非。一个管理者要着力在部门内部营造一种开诚布公的沟通氛围,要从启发员工的角度出发,通过问问题帮助员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树立
责任感,形成处理问题的工作思路。推荐一个小工具,咨询顾问团队经营使用这个工具,就是“6个1工程”——掌握一项工作技能、学习一项生活本领、做一次培训课程、读一本书、指出别人一个优点、指出别人一个缺点。经常在部门内部分享各自的“6个1”,既能帮助员工成长,又可以营造开诚布公的沟通氛围。
专家点评:控制不等于领导力,管理不等于领导力,领导力才是领导力。如果你寻求怎样领导,那么:
1、将你50%的时间投资在领导你自己上,包括目的、伦理、原则、自我激励、行为。
2、将20%的时间投资在领导那些比你权威高的人身上。
3、将15%的时间投资在领导你的同行上。
一个成功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帮助各阶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
领导力的发挥一定要注重榜样的力量,作为管理者,要想让下属做好,你首先要做得比他好,还要热心地帮助他不断提高。
管理者的榜样效应是能激发员工活力,吸引员工接受你的领导的最有力的方式。
要让每个员工清楚地理解他的努力对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有多么重要,还要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地感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必须看得见,摸的着,数得清……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沟通的作用至少有二:
1、帮助老板及时掌握公司基层信息。
2、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二)请学会勉强别人
引言:年轻的时候,最讨厌别人逼迫我做什么事,总觉得所有的事都应该“自动自发”才完美
一个部门主管向我抱怨:何先生,你不知道这件事多难执行,所有的部门都持观望态度,因为会影响他们现有的工作,我无权命令他们,也不想勉强他们,公司可否暂停或中止这项计划?
他的抱怨早在我意料之中,因为他负责的这项工作确实困难,许多地方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再加上原有工作已很令人烦忧,所有的人都期待能放弃这项工作。但基于许多原因,公司不能放弃。
我告诉这位主管:你是无权主命令他们,但你推行的是公司的政策,理论上他们不乐意配合,可也不至于严词拒绝。你要用各种方法,勉强他们一起配合,如果你不想“勉强”别人,那这件事肯定办不成!
“勉强别人做事”,这可是我这辈子花了最多时间学习的事。年轻的时候,最讨厌别人逼迫我做什么事,总觉得所有的事都应该“自动自发”才完美。因此长大后开始工作,我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讨厌去勉强别人,尽可能不去勉强别人,也因而面临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事无成,什么事也做不了,让别人觉得一点能力也没有的尴尬状况!
我慢慢发觉,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别人乐意去帮你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他人不断的催促、不断的说服、不断的沟通、不断的哀求之下,完成某一件事。
我惊觉,这是一个无处不“勉强”的世界,我更惊觉,人生的真相就是“勉强别人”,而成功的人,就是很会“勉强”别人的人,能
力则是用勉强别人来衡量,不会勉强别人的人,就是没有能力的人。
“勉强”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最粗鲁而直接的勉强叫命令;文雅、含蓄的勉强叫沟通;用道理去勉强叫说服;诡诈的勉强叫欺骗;用好处去勉强叫引诱;炫惑的勉强叫广告;不断的勉强叫锲而不舍。勉强是一切事物的原动力,任何工作、任何任务,都需要不断地勉强自己、勉强别人,才能够完成!
我终于认清真相,勉强原来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因勉强而成长,营业人员因勉强而成就业绩,工作者因勉强而绩效非凡,主管因能勉强别人,而完成困难的任务,老板因能勉强所有的人,而获利赚钱。
勉强伴随着困难而来,因困难,故需勉强;不愿勉强别人,其实是无能力的托词。学会勉强别人,是工作者认清事实、学习成长的开始。
专家点评:
几乎所有成功企业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强人,除了品格强、能力强、大多是态度强,一个没有情感强度的人,当不了头。古人讲:善不领兵,就是这个意思。董明珠是女强人,别人说,她走过的地方不长草;苹果的乔布斯傲慢性强,就连儒雅的宗庆后都说过:搞得好的企业都是比较专制的。什么都讨论讨论就麻烦了,从培养人的角度看,人才都是被逼出来的。西点军校刚入学的新生,第一堂课是被训斥,然后在各种压力的挑战下,战胜自己,极限过后,无坚不摧,勉强需要技巧,但勉强不能没有。
勉强真是不能缺,看看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几乎都是“不准”和“应该”,即使勉为其难,你也要做到。人不能没有压力、没有约束,员工没有对规矩的敬畏,企业没有对规矩的坚守,就谈不到绩效,更遑论成功!
(三)管理好离自己最近的人
引言:真正懂管理的人,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把离自己最近的人管理好,再通过他们去管理下面的人。
一家大公司的生产部长离任,来接替他的,是一个30多岁的管理学硕士。他上任一周以后,总裁让秘书打听一下他每天都做些什么。秘书回来说,这位新部长大多时间都待在办公室里,属下来汇报工作,他就做指示,没事的时候,他就看书、看报,很悠闲,有时也到车间去转转,但次数很少,而且下去待的时间也不长,看看就回来了。总裁听了以后没有做评价,只是让秘书继续观察。20多天以后,生产部的管理工作开始变得有条理了;两个月以后,生产部的管理工作完全走上了正轨;三个月后,生产效率创公司成立以来的新高。
这里,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关指挥家施特劳斯的一件事。1872年,施特劳斯应邀到美国演出,美国方面想让施特劳斯指挥一场世界上有史以来参演人数最多的演出,就是由两万名演奏者参加的音乐会。众所周知,在音乐演出中,指挥的人越多越容易出错,一个指挥家,如果能成功地指挥几百个人同台演出,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何况要指挥两万人呢。很多人都认为施特劳斯不会同意,没想到,当美国方面把想法告诉施特劳斯之后,施特劳斯很爽快地答应了。演出正式开始了,人们都为施特劳斯捏了把汗,担心演出过程中出差错。然而,演出却获得了巨大成功。事后,有记者问施特劳斯是怎样成功地指挥了两万人的演出,施特劳斯说:“是这样的,我把这两万人分成了100组,每组200人,再由我的100个助理指挥,每个人指挥一组,然后由我指挥这100个助理指挥,这样一来,任务就被大家分摊下来了,每个人只需完成各负责的任务就行了,而我,只需要指挥好这100个助理指挥就可以了。”
再回头来接着讲那位管理学硕士。后来,总裁在公司干部会上让那位年轻的生产部长谈一下他是如何搞好生产部工作的,他说的话与百年前的施特劳斯所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上任的第一天,把手下的三个副部长召集到办公室开了个会:我把生产部的全部工作任务分成三部分,让他们每个负责一部分,然后让他们照这个办法回去给科长开会,向科长交代任务,让科长再给副科长开会……以此往下类推,最后,到车间班组长那里,每个班组长也就管好几十个人就行了,而我,只需要管理好离我最近的人(三位副部长)就行了。”
习惯埋头于琐碎的小事中的人,其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真正的懂管理的人,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把离自己最近的人管理好,再通过他们去管理下面的人。在战场上,元帅的作用不是冲锋陷阵,而是指挥好手下的将军们,让他们指挥好手下的士兵,从而达到控制千军万马协同作战的目的。管好离自己最近的人,这就是精明的管理之道。
专家点评:管理者首先是管理企业(人、财、物和信息组成的系统结构)其次是管理管理者,再次是管理员工和工作,这三者是同步完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位管理学硕士正是这样做的,他是这个部门的大脑,他了解一线情况,但重点管好管理者。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直接去管理好每一个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指挥好、管理好你身边的人,离你最近的人,通过他们再去指挥、管理好更多的人,到最后,连你自己也无法想象,你所指挥、管理的竞是千军万马!
(四)没有培养合格接班人,就得不到晋升
引言:人才梯队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基础,接班人工程就是老板们的安心工程。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总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困惑和难题——青黄不接,公司总是招不到优秀的新员工,培养不起来几个优秀的接班人。比如,营销总监几年都招不来一个优秀的营销经理;而营销经理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弄不来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结果导致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后断无人,想换掉一个都不行,只能是多年一成不变。
由于没有优秀的接班人和可替代的后备人才,造成老板们总是受制于原先的那些中高层管理者和所谓的那些公司元老和“能人”。
事实上,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接班人,外面有的是。只是,他们早就被公司的元老和能人给提前干掉了。为公司补充新鲜血液,只不过是老总们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因为元老和能人们一旦招来并培养起优秀的新员工,他们势必会受到威胁,搞不好自己的位置还会被取代,谁会做这样的傻事?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北京一家公司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所有中高层管理者如果没有培养起合格的接班人,就永远得不到晋升。
这家公司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公司,集团总公司的老总姓姜,从公司诞生那天起,姜总就在公司管理层办公室的显眼位置贴上一个条幅——没有接班人就没有晋升。比如,营销总监如果培养不出来一个
好的接班人,就永远别想晋升为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如果培养不出一个好的接班人就别想晋升为总经理,总经理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就别想晋升为大区域总经理,依此类推。
除了贴条幅提醒外,该公司还在实际中切实执行。比如,一次姜总曾跟业绩很好的苏州分公司李总说,如果你培养出一个合格接班人,我就把你调回到北京当总裁,至少能管理3个区域。李总听后大为兴奋,在不影响业绩的同时,开始将工作的重心转向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上来。
一年后,苏州的这位李总开始给姜总打电话,说,“苏州公司我已经培养起一个总经理了,他能力非常强,现在都是他在主抓市场,我只是充当一下顾问而已,你看我现在能不能回北京了?”
姜总说:“好呀,但是你回到北京后,苏州的业绩不能下滑,一旦下滑,你就必须再回去,继续寻找和培养新的接班人。这是我跟你不能让步的约定。”
结果,这位李总在回到北京上任后,依然没有丢下苏州公司不管,经常跟苏州保持联系,监督和指导苏州的接班人,并称,你一定要做得比我还要强,否则,当我重回到苏州,我们都没有脸面相见。在他监督下,苏州的接班人也不敢掉以轻心,业绩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在这家公司还有另外一个案例,一位姓周的小伙子刚来公司因为字写得漂亮,人也机灵,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便被兼职安排成为姜总的御用“写白板”的人——每到姜总有公开的演讲和培训时,他都需要将姜总所说的重点写在白板上。由于业务做得不错,两年后他被提
拔为公司经理,可是每次他还是要帮姜总写白板。于是,他便开始抱怨说,我都是经理了,还要帮姜总写白板,有失身份呀。
姜总听到后,对他说,这不能怨公司,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你就必须永远都要帮我写白板。结果,第二天,这位周经理就开始在公司基层员工中找到了几位字写得好、反应快的人开始培养,半年后,他成功解脱,不再需要为姜总写白板了,因为他培养起了好几位优秀的写白板接班人。
专家点评:好的企业文化里也有一条:没有合格接班人就没有晋升。看一个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科学的战略和优秀的人才是关键,这里指的优秀人才就是优秀“接班人”。
无论是对公司老板来说还是对中高层而言,最难培养的就是接班人。我的用人原则之——就是:考核一个中高层干部,在位时,看他的业绩;不在位时,要看他是否为公司培养出了优秀人才和接班人才。
接班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如果接班人才跟不上公司发展步伐,跟不上老总快速提升步伐,那么轻则会造成公司事业的停滞不前,重则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五)制度造就秩序
访美期间,我们一行人乘车行驶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秩序井然。我问美国朋友:在美国超速违章的多吗?他说:有,但极少。在美国我们不敢违章,违章付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在美国第一次超速违章罚款200美金,并把你的违章记录上黑名单。然后保险公司在你车辆保险费上增加1000美金。如果你是第二次超速违章,罚款增加,车辆保险费用再增加2000美金。如果再有第三次、第四次违章,保险公司就不再给你保险了,让你在美国不能拥有自己的私家车,让你寸步难行。他说,美国的网络系统非常发达,在任何地方2分钟以内都可查到你的不良记录。当你上了这个黑名单,在美国生存那就惨了,在这巨大的成本面前任谁都要掂量掂量。
美国朋友还说: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人。在美国,如果超速不罚款、不上黑名单,我敢说60%以上的美国人都会超速违章。是严厉的制度保证了良好秩序。
我有一位朋友喜欢捕蟹,在美国西海岸领一张捕蟹证仅一美金。每次捕蟹规定你只能捕六只,而且只能是半斤以上的公蟹。公蟹的形状、半斤重蟹的图案尺寸都给了你,只要你按规矩办,你就可经常吃到自己捕捉的西海岸的海蟹。如果抓到你一次超出规定数量或不达重量或是母蟹,那你今生今世就别想再吃到自己捕的蟹,也别想吃到自己钓的鱼了。制度虽小,却十分严厉。在美国,你钓鱼捕蟹都靠自律。你不自律警察和公民都会出面干预,自律的行为保证了秩序,维护了共同的利益,而这种自律说到底是来自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在我国,往往并不缺少制度,但缺少执行制度的保障体系,许多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制度的严肃性较差,使违反制度的人付出成本太小,同时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制度属于管理范畴,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比,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的到位上。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是我国首家, 也是唯一一家地震专业博物馆, 1989年建成并正式向社会开放。博物馆主体展厅位于兰州市安宁区人防山洞内,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建设在人防山洞内的博物馆, 其特有的形式使博物馆具有了独特的展馆风格。
建馆初期, 博物馆以地震台为基础, 实行馆台合一, 但由于条件有限, 只能在洞内简单布置一些展板、展柜, 并且办公条件非常简陋, 但博物馆还是以其馆藏丰富, 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进入21世纪,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 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为提升总体形象, 博物馆于2002—2004年对外部环境做了改进, 新建了办公楼、学术报告厅、修建道路1.1km、简易桥梁一座, 改造危旧房屋1000多m2, 硬化地面3000多m2, 使博物馆外部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07—2008年, 博物馆对主体展厅进行重新布展设计, 全面改造, 以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各界人士。
如今, 博物馆占地总面积约7000余m2, 展览面积2500余m2, 博物馆馆藏珍贵实物资料400余件, 内设地震知识壁画、甘肃地震、国外地震、文物史料、“5·12”地震、勇闯无人区、地震仪器、抗震设防八个分馆。博物馆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如何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
2.1 充分发挥“基地”作用, 将观众“请”进博物馆参观
进入博物馆接受知识教育是博物馆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方法, 那么如何利用博物馆自身资源, 利用科普基地这个平台增强观众吸引力, 将观众“请”进博物馆, 自觉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就成了博物馆的必修课题。
2.1.1 不断更新展出内容, 增加观众新鲜感
展出内容是一个博物馆的价值所在, 也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正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教授所说:“博物馆的魅力绝不仅在它的建筑形态, 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和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现在有很多博物馆由于内容陈旧, 长久失修, 基本展览内容更换周期太长, 从而流失了大量观众。因此, 在建馆初期, 博物馆工作人员就深入社会收集大量地震实物资料, 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如:全国唯一一块固化沙柱、唯一一块碳化断层泥、唯一一幅《我国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原始手稿等, 这些珍贵实物为博物馆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由于地震实物资料注重时效性, 与其他文物、实物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 每次有影响力的地震发生后, 博物馆都会尽可能的将工作人员派往地震灾区收集资料。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博物馆工作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 及时赴四川、陇南等地震重灾区收集了近40件重要的实物资料, 并通过新华社、省地震局、省博物馆等单位收集了大量的地震图片以及文字资料;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 工作人员又在第一时间奔赴结古镇等地震重灾区, 收集了10余件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些努力都为博物馆更新展出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使民众保持对博物馆的新鲜感, 吸引民众进入博物馆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2.1.2 加强现代化宣传手段吸引观众
现代社会进入高科技, 高文明发展的时代, 因此通过对现代化手段进行广泛宣传, 是当今社会宣传的一大主要方式, 博物馆也不例外。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首先是通过相关网站随时更新展览内容, 将博物馆整个置身于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 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 疏通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通道, 发挥其信息容量大, 交流方便快捷, 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等特点, 通过全覆盖的信息网络, 完整、快捷地向全社会发布博物馆相关信息, 从而力争以先入为主的效果吸引观众。
其次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扩大对外宣传, 利用新闻媒体社会触角广泛深入性, 尤其是平面媒体易收藏、传播、时效长的特点, 来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5·12”汶川地震发生后, 博物馆为方便更多市民了解掌握有关防震减灾的知识, 避免因缺少地震常识造成恐慌, 利用省、市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消息, 在民众造成较大影响, 参观人数成倍增长, 最多的一天达到1000余人次。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博物馆参观人数就已达到往年总数的70%。
2.1.3 联合旅游部门引入观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旅游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亮点。国际研究资料表明:旅游是消费者选择的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近年来, 人们不再把目光停留在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的游览上, 转而要求观光物质与精神兼备的人文景观。如果是没有观众的博物馆, 博物馆只能是一座文物收藏仓库, 其研究、展示、教育等各项功能都无法发挥, 更无从谈起发挥防震减灾宣传阵地的作用。认识到此关系后, 博物馆近几年不断与安宁区旅游局沟通协调, 积极参与到旅游项目推介活动中, 邀请各大旅游公司到博物馆参观考察,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引入旅游参观群体后, 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原来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又在安宁旅游精品线路推荐会中制定的6条精品路线中占了3条, 分别是:北山生态休闲度假游、科普一日游和科研院所暨高校文化体验一日游。通过旅游来提高博物馆影响力, 已成为博物馆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另一得力渠道, 从而使得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呈现日晕引导效应。
2.1.4 依靠优质讲解赢得观众
随着博物馆基本陈列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对社会的影响力的日益扩大, 社会大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需求也日益增长。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讲解员队伍, 为大众提供更专业的讲解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要求讲解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了解博物馆陈列的内涵, 将本馆陈列的内容读懂、吃透, 并结合相关资料, 以保证在讲解中运用自如, 把博物馆陈列的中心意图准确的传递给观众。同时还要求讲解员要以观众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 要了解观众渴望通过博物馆得到什么?急需了解哪方面的防震减灾知识?只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观众, 研究他们的参观目的、动机和愿望, 才能有侧重点的进行讲解, 将晦涩难懂的地震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使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2.1.5 以典雅优美的环境与优质的服务吸引观众
社会化、大众化是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走向, “以人为本”是现代博物馆发展应秉承的核心理念。博物馆舒适的环境, 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热情周到的服务, 是吸引观众, 留住观众的基本条件。地震博物馆在展览内容陈列方式上采用新颖、独特的方法, 配合色彩的搭配, 使之与馆内环境相协调, 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得到文化与知识的满足。为观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是博物馆增强吸引力的软件部分, 地震博物馆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 细化服务内容, 完善服务措施, 提高服务水平, 想观众之所想, 帮观众之所需, 以优质的服务赢得观众的赞赏。
2.2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不断拓宽知识受众面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 不能养成“衙门作风”, 做高高在上的“教官”, 而是要加强与社区、学校等单位的联系, “走出去”深入到群众中去, 给他们送去防震减灾知识, 不断拓宽知识受众面, 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效果。
2.2.1 加强与社区等基层单位的联系
在我国, 社区是与居民生活贴得最近, 最能反映居民需求的一级组织。社区公众是“特定目标的观众群”, 是博物馆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对象, 博物馆应该为之思考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吸引社区各层次的观众认同, 使之亲近博物馆。因此社区是地震博物馆近两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重点对象。但社区教育针对的是不同年龄层, 不同受教育程度层, 因此就要运用人们喜闻乐见、寓教于乐, 各个层次的人们都能接受和认同的方式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与社区相互合作, 采用展板讲解、辅导教学、举办讲座等方式开展“送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并取得很大反响。2011年博物馆为部分社区暑假学习班开设地震知识课, 讲解员通过幻灯片配合生动有趣的讲解, 同时结合现场模拟演习, 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居民喜欢。同时博物馆还招募社区人员为博物馆志愿者, 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 提高社区人员接受防震减灾知识的积极性。
2.2.2 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
在博物馆的3大职能———收藏、研究和教育中, 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是博物馆加强知识宣传力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地处安宁区, 安宁区是甘肃省高科技经济文化区, 大中专院校集中, 区内有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17所大中专院校。因此地震博物馆利用有利条件, 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联系,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 招募、培训高校志愿者等方式, 将防震减灾知识送到高校中去。2009年开始, 博物馆就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市委党校等达成合作意向, 将参观博物馆定为一项固定实习内容, 每年将各年级学生分批次带往博物馆参观, 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同时博物馆也在各高校中招募义务讲解员, 使他们在讲解过程中, 加深理解地震知识, 并将所学知识回馈到学校中去, 加快防震减灾知识在学校中传播的广度。
2.3 利用特色文化内涵, 树立品牌意识
2.3.1 举办地震科普夏令营及相关活动
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的宣传重点, 地震博物馆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中, 使广大青少年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中满足需要, 做到寓教于乐, 使被动的了解地震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掌握知识。
多年来, 博物馆通过与兄弟省市联合举办了十几期“中小学生地震科普夏令营”活动, 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组织营员们认真参观地震博物馆, 了解地震知识, 掌握如何避震, 监测预报等基本常识, 实地在断裂带上进行考察, 了解地震成因等;到大、中、小学校举办地震科普报告会和地震知识报告及讲座, 采用问答的形式, 使青少年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了解地震知识;举办各种形式的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法律、法规竞赛等活动, 如与甘肃省广播电台在博物馆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与平安保险公司共同举办“青少年公共安全知识竞赛”, 与团市委共同开展少先队日活动及于中国小记者协会共同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对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宣传, 达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2.3.2 场馆文化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高度集中的场所, 每个博物馆通过其自身的发展都会产生场馆文化, 而场馆文化能够彰显出的博物馆的独特气质, 能够使观众在参观前就提前融入其氛围中, 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多年来,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一直非常重视场馆文化的建设和利用, 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在场馆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合理规划内部环境, 打造防震减灾知识的环境氛围。例如:博物馆将清朝地方县令冯可参所做的《灾民歌》复刻到墙壁上, 观众在进入博物馆前都会驻足细细观看此歌, 无不被歌中那令天地都为之失色的哀伤所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进而认识到防震减灾知识对自身的重要性, 从心理上将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主动渴求地震知识。
“嶙峋几时问天天不语, 洞府问津无语语自知”、“石洞内揽千载史, 为使人间无悲哀”……这些都是博物馆所独有的地震对联, 观众除了可以在展厅内了解地震知识, 还可在展厅外反复理解、推敲这些地震对联, 从更深层次上引导出防震减灾知识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望棫亭”是博物馆外部景观之一, 观众可以站在亭中眺望安宁区各大高校, 激励年轻人投身到防震减灾事业中去, 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将防震减灾文化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 使观众一进入到博物馆就仿佛进入到一个防震减灾海洋中一样。
3 综述
防震减灾震知识的普及工作, 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中之重,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宣传模式, 利用特色文化内涵, 树立品牌意识, 形成良好口碑, 从而不断普及深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科学的地震防、抗、救知识和方法, 利用自己的“小”场馆, 做好做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这篇大文章, 为逐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科学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 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直以来都很爱耳环,耳环是穿于耳垂的装饰品。当今,年轻的姑娘们戴上形形色色的耳环,显得秀美俊俏。趁着这个周末,上街转了一圈,咨询了所谓的“专家人士”,原来一个小小的耳环,真的有很大的文章呢!
耳环是最常戴的饰物之一。一副摇曳多姿的耳环,可以使女性分外妖娆。但是,如果佩戴不当,反而会给人以轻浮流气和庸俗不堪的感觉。耳环的搭配与脸型、发型、身材、服装都有关系。它的形状有千百种,但是有一个原则要记住,那就是大型脸戴大耳环,小型脸戴小耳环。其次为耳环的颜色需与衣服相配合,同色系的搭配最保险。但穿素色衣服时,耳环可与腰带、皮包和皮鞋共同搭配成对比色。
爱上耳环,才知道其中的滋味真是妙不可言,不同的装扮配上不同的耳环是不同的心情与风景。心情极佳的时候,穿一身得体的服装,配上与之相协调的耳环,让心情随着发丝与耳环摇曳飞扬,做女人的心态在那一刻惬意到极致。
小贴士:
【科技小文章】推荐阅读:
小文章07-08
小题目做出大文章06-23
“小简历”做好大文章06-24
写小动物的文章09-06
小手工的相关文章推荐07-17
在科技活动中学写科技小论文11-09
科技小论文 海洋污染06-13
科技小论文-新能源09-20
小学生科技小制作10-03
科技小论文800字以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