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工作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项目工作(共10篇)

科技项目工作 篇1

今年以来,我局紧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大胆开拓,牢固树立“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围绕创新抓人才,围绕发展抓就业,围绕惠民抓保障,围绕稳定抓监察,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努力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经验、树典型,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排头兵。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持续稳定。一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探索实施分类培训,根据不同年龄段、有培训

愿望人员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操作政策;对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重点开展订单和定向培训;对在岗职工,结合岗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重点开展创业培训。二是打造功能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新体系。建立覆盖城乡、规范统一的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市场,为用人单位搭建用工平台,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技能鉴定等“一站式”就业服务。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在全县30个乡镇社会事务服务站设立就业服务站,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前移。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县、乡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联网运行、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向基层下沉,将求职登记、招聘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业务下放到乡镇及各行政村,让城乡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享

受便捷的就业服务。实施“内引外联”劳务输出新模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收集本地就业空岗信息,扩大就地就近转移规模;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合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以创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新举措。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计划,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对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和援助,建成各具产业特色、承载能力强、政策配套、设施完善的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

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739人,占全年目标3050人的%;下岗失业再就业1548人,占全年目标1650人的%;其中就业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422人,占全年目标450人的%;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完成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00人,占全年目标5000人的

108%,培训4310人,占全年目标4200人的103%;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51人,占全年目标2500人的106%;职业技能培训6997人,占全年目标7300人的%;其中失业人员培训1307人,企业职工培训1965人,农民工培训3428人,创业培训297人。

(二)强化为民之责,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民生民心,把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集中力量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的实事好事,以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以民心凝聚民力,以民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指导开展社会保险咨询、参保登记、受理医疗费用报销申请等。二是加强社保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实现“银劳互联”系统上线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经办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升,改进

服务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工作内容规范化、工作方式科学化、工作态度人性化。四是经办职能下移,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办理参保手续。

截止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征缴基金376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11373人,征缴基金4837万元,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项目工作总结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征缴基金1501万元、211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59498人,征缴基金1219万元,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2%、131%。普通病门诊统筹开展率100%。失业保险新增参保856人,累计参保23356人,征缴基金184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5%。工伤保险参保23097人,征缴基金万元,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34647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为全县65199名60岁以上参保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新农保养老金,新农

科技项目工作 篇2

中化集团下属仓储企业众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主要从事石油或者化学品仓储、中转贸易,其中以分布在华东、华南的部分企业最为典型,各企业各有特色、各自营业,又同宗同联,同承一脉,因此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而科技管理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及业务贸易一体化的平台和突出体现,已经奠定了一定基础平台,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逐渐形成相应体系制度,然而作为企业创新的科技项目管理也是需要下属企业科技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不断摸索创新,积石成山,共同创造仓储企业一体化科技管理氛围,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1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

与科研院所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不同,企业的科技项目管理具有其独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1 重实效,科技项目创新结合实际经济活动。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科技项目的立项均基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需求,通过科技项目立项研究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牵制企业效率提升的疑难问题,实现改革创新、改善管理、提升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利润的增加。

中化集团作为一个贸易型企业,转向发展建立实体经济,因此借助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集团下属诸多企业每年都面临营业利润的指标和压力,通过有针对性的科技项目研究和管理创新,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经营,为达成经营指标提供方法和寻求突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因此,与科研院所注重理论研究深度和科学探索价值的科技项目不同,企业科技项目重“实”避“虚”,更加注重产研的结合,而在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方面给予考虑并不是很多。目前所执行的科技项目立项基本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而设立,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并使科技开发和科技项目成果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科技项目分类相对简单,单个项目注重项目全周期过程管理。

与大部门科研院所/大学里的科技项目动辄几十类几百类的细致分类不同,企业科技项目的分类多根据实际经营过程和经营类别进行分类,具有该企业所属行业专业分类的原则,因此分类都突出在行业内,分类项数相对简单,且数量偏少是常见现象。

企业科技项目一般思路按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实行分类管理,同时结合项目专业原则进行区分和归类,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企业科技项目要经历项目可行性论证(立项)、执行与监控、收尾和验收等几个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质量、进度、费用的管理,加强项目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建立各部门及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充分体现出项目管理的全周期过程特点。

1.3 直面市场经济,直接接受市场经济考验和挑战。

企业的科技项目创新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因此其项目成果的直接应用就跟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起接受市场的直接验证,项目成果的好坏,效益成败就直接跟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竞争力而体现出来。因此,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研讨新时期科技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新的挑战。

2 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1 申报审核程序尚待完善,强化科技项目内容多元化、研究深入化发展。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已经实施多年,对往年仓储企业的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项目申报的主要力量在生产运营企业或者工程技术部门,原因在于仓储企业的科技革新和项目可申报点并不宽泛,而仓储企业的主要工作在于生产运营和设备维修改造,而生产或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具有更为全面、专业配置更为充实的技术人才由其全面接管其库区生产运营工作,其库区生产维修、改造创新、管理改善等相关工作也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再次,根据科技项目立项依据,即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待解决问题及管理提升需要,重点推进公司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的项目。综合分析2012年某下属仓储企业推进的17项专项课题,其课题内容主要集中在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和管理改善等方面。虽然各专题项目参与人员专业配置、参与贡献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一步的加强,跨部门、跨公司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但在课题内容选择、内容研究的深入性和实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在新报项目预期成果与实际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改善,以及与公司生产、业务结合的紧密性方面的应用需重点增强。

2.2 科技项目进度跟踪检查与验收管理。

科技项目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组员组成,并作为项目管理团队形式在项目周期内共同完成项目目标。科技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总体质量、进度、经费的掌控者和执行人,对项目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项目立项、执行、监控、收尾全项目过程进行总体负责。因此在项目进度监控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度进行把握和监管,并定期上报项目进度情况,对项目进度汇报信息负责。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的督促不够或项目本身原因,许多项目出现进度困难,或者在实际的周期进度信息收集中缺乏或者根本无进度成果可呈。造成此结果的原因除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严格执行项目进度计划,在后期执行中出现顺其自然、听之任之的情况之外,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者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的控制不够重视,同时未就项目质量、成本给予充分综合考虑分析,及时提出整改警戒或调整,也是致使整个项目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项目的不良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科技项目采取的是项目申请验收和通过科技委员会结题答辩的形式来完成验收的,此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项目结果,实现了项目完成后的最终结果定性验收和总结,但是缺乏对项目结题成果科学的标准判定,并未形成通用性的评定指标,以是否完成项目立项内容作为项目验收唯一标准是不全面的。同时,缺乏对科技项目结题验收后的后续成果评判原则和标准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完善的问题。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公司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的前期评审和立项上,弱化了项目执行过程和验收的管理,弱化了阶段性过程出现的重大问题对项目的及时终止,形成了立项严格、执行、验收过程松的局面。

因此,为达到在进度和验收过程中对科技项目质量的管控效果,在项目立项初期及其实施进程中,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及周期理论,按照项目的各实施阶段的具体情况建立详细的实施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及时做好信息分析和统计上报科技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项目执行过程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项目成功的关键。应用项目生命全周期管理理论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是加强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2.3 科技项目小、层次浅,重大科技项目缺乏。

总体观察中化仓储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在设备综合管理及技术改造方面居多,存在项目规模小,研究内容不深入等现象。从项目立项的资金规模上看,在数千至数万元的占多数,超过十万以上的科技项目屈指可数,达到一定规模和研究深度的重大科技项目缺乏。对此,为形成科技项目规模效益,同时实现科技项目的深入研究,实现实质性创新解决工程实际的根本性问题,公司在新项目申报时应鼓励科技项目向纵深申报,结合工程实际在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技术突破点深入挖掘,深层次申报,同时鼓励多专业人员组队攻关,多层次配置与协作,将科技项目做深,做到独一无二,真正实现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并向市、省级等更高层次的科技项目管理机构申报。

2.4 科技项目奖惩管理。

科技项目奖惩制度不完善,亟待完善。目前,中化仓储类企业针对科技项目的奖励实施重点体现在项目的结题后的奖励等级评比,以及相关的科技成果(论文、专利等)发表的奖励上,仅停留在科技项目结题层面,并具有一次性。而对科技项目形成的成果应用对企业经营改善和利润提升的奖励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奖励标准。另外,对科技项目的惩罚制度和规则也尚未形成。而对科技项目的奖惩管理是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优秀科技项目的肯定,也是鼓励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深入科技项目实践和创新的有效方式,另外一方面,通过奖惩管理,也是对科技项目的容优除劣过程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因此,建立相对完善合理的科技项目奖惩体系,执行科学的、又具有优势的奖惩管理规则,对良好浓厚的科技项目研究氛围形成,激励企业员工多参与科技项目研究和创新是根本良策。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化下属仓储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成立了基础的管理体系,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并通过初步的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管理创新的基层实践信息,为科技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目前的科技项目执行、管理制度宣贯过程中呈现出的许多弊端也应让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者重视和警惕起来,根据各仓储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忠于现实、适于实践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相关部门监管职能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化仓储类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林.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2]周浙闽.科技评估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学会, 2002 (11) .

科技项目工作 篇3

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综合职业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总和,其中岗位职业能力是由一系列岗位任务完成能力构成。所以项目课程的含义指:1.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即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2.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即课程内容组织是围绕精心选择的项目来进行。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要:1.体现整合性。项目整合了岗位能力相应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包括理论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相关技术与技能。2.体现能力递进性。项目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其逻辑起点是岗位能力分析。但学生能力成长有其规律性,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能力生长的规律,体现能力递进。3.体现较为完整的结构性。项目呈现有其具体的结果,比如电子技术项目应实现电路的功能。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主要来自工作情境。工作情境中的项目与学习情境中的项目极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以产品(或服务)为目标,后者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大部分工作情境项目不适合教学。第一,产业领域或服务行业的实际项目结构过大、产品细节要求高,总体复杂,学生尚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所以不具有教学意义,不经课程化改造不能直接用于教学。第二,实际生产领域的产品生产组织方式的逻辑结构与教学能力培养的层级要求不匹配。第三,实际工作过程中零散的非典型项目很多,这些项目自身缺乏逻辑顺序,也难应用于教学。所以将工作情境的项目转化为学习情境的项目是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一、项目转化的原则

项目转化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这是项目课程开发的起点,用以明确项目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

二、项目转化的方法

1.采集并有效获取工作情境项目

要做到有效采集工作情境项目,教师需要建立课程意识、增强专业敏感度、提高发现项目的主动意识。项目课程实施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所以教师应对本课程的专业属性、职业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面向等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虽然工作情境项目不完全适用于教学,但教学项目的基本来源仍在企业一线,所以教师须深入专业对口的生产一线,实际参与其产品制作、生产(或服务)过程,这样才能结合拟开发项目课程中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采集。例如机电一体化教师可以到自动化生产线的现场参与其生产线维护维修,在此过程中了解生产线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控制程序、控制对象、各类传感器、信号采集转换方式等关键技术,结合课程要求采集项目。

2.分解,使项目小型化

任何工作情境中的项目都具有结构性,可按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将大模块分解成中型模块或小型模块,使其在结构体量上能用于教学。比较大的工作项目,可以按照知识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小项目,使之逐级递进或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

3.分拣,使项目模拟化

选择工作情境项目中可以应用于教学的那部分加以改造,使其具有典型意义。如机械工件制作可以简化结构、简化尺寸、简化一些功能、降低精度要求;电子电路项目可以提取功能电路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总结而形成知识体系脉络。这种项目可称之为模拟项目。比如机电设备实际生产线项目的控制对象往往难以搬到学习现场,课程项目可以用指示灯、响铃等输出设备来模拟。

4.筛选,使项目可实施

工作情境中的项目样本过于繁多、琐碎,需要提炼、筛选,选择那些能整合相关知识能力的项目,提高项目课程的实施效率。教师对所转化改造的项目要实地操作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项目实施的难点、障碍及知识技能需求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对改造后的项目实施可行性提升大有帮助。

5.分层,使项目有序化

项目之间应注意层级关系,按项目结构、功能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排序,将项目序化,项目层级能反映能力要求的不同,学生可通过逐层学习实现能力成长。

6.学习环境设计

为更好地实施项目课程,教师应对课程环境进行设计,包括硬件及软件两方面的设计。硬件设计指除教学设备要能满足要求外,还应注意设备摆放方式应有利于实践活动、讨论活动开展,注意附属设施(如货物支架等)的有效应用,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软件设计指模拟企业组织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形成一个个研发小组、技术小组、制造小组,确定团队负责人,分工协作,使学生在进入学习状态时即可模拟进入工作角色。

三、工作情境项目转化为学习情境项目的案例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注塑模具设计”为例。

我们以空调遥控器外壳模具设计为教学项目,空调遥控器内壳模具设计作为对应的自学项目。首先对空调遥控器这一工作情境的项目进行分析,针对空调遥控器的结构性,可将之分解成壳体、电路板、信号控制等知识模块。由于这三部分属于不同的学习领域,可分别归纳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教学。在分拣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及学生能力基础,选择“外壳模具设计”作为学习项目,并对其尺寸、曲面结构进行简化。

一套完整的空调遥控器模具设计,需要涉及零件图、材料、零件结构、零件体积及质量、注塑机的型号和规格、外壳注塑工艺参数、塑料件工艺尺寸计算、浇注系统的设计等知识或过程。通过深入的分层研究和筛选,选定运用UG软件形成四个具体项目。这样,我们就将空调遥控器的模具设计工作情境的项目转化为了学习情境内的项目。

项目和项目管理工作 篇4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现就项目及项目管理工作做如下表态发言。

一、项目工作

2008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相关部门的配合努力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发展思路,不等不靠,主动工作。按照“加强宏观调控,当好决策参谋,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建设”的工作要求,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了一定的工作。一是加强项目论证,抓好项目前期工作,5.12地震发生后,我们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对地震后各类项目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编制了《两当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刚要》,提出建设项目722项,总投资15.8亿元,使我县的重建工作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的开展,并为争取国家灾后重建资金提供的科学依据。截止目前,国家已下达我县灾后重建包干基金5.7亿元,为我县的灾后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紧抓国家扩大内需 和新增投资规模的机遇,主动出击,抓好项目的论证和争取工作。国家政策出台后,我们先后两次发文向各部门通报国家投资导向,为争取国家投资创造了先决条件,共上报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101项,总投资86735万元,建立了新增4万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库,共储备项目222项,总投资18.66亿元,挤入提前安排灾后重建基金51项,总投资 2.81亿元。三是充实完善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51项,完成市上下达的71项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多渠道筹措项目前期工作的经费。五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督察,促进了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二、项目管理工作

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在项目的建设管理上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一是建立了“发放部门管理项目,财政部门管理资金,项目单位管理建设,监察部门管理监督”的四管制度,使我县的项目建设进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落实了重点项目“重点”管理责任制,对重点项目确定联系领导、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实施单位和责任人,签订了责任合同、靠实责任。三是继续实行“五个一”的项目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廉政制,从制度上明确了责任。四是建立了项目进度管理“审查制、检查制、督察制、评比制”的“四制”制度。通过以上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我县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67万元,同比增长38.98%。

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工作总结 篇5

作为可可托海水电站扩机工程厂房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我按照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施工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1.技术管理:

在这一年中,对可可托海水电站扩机工程厂房的图纸会审,工作安排、现场技术工作,及图纸会审内容、设计通知等内容及时提供施工人员。并将年度、分部、工序施工方案进行编写并下发至施工人员手中。在施工过程中,对引水洞竖井、调压井施工进行研究确定施工方案,按照吊罐导进发进行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控制、顺利完成了暗竖井、调压井的开挖、由于设计图纸问题厂房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技术问题与业主、监理、设计沟通,对于能够在施工前签证的变更,都做到了及时准确,而部分不能在施工前签证的,在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了签证。

在施工过程管理中,存在了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施工经验不足,竖井为暗竖井、井深施工难度大、调压井地质条件差。厂房工期紧、结构复杂、设计变更频繁,给施工过程控制造成很多困难。

2.资料管理:

对于开工分部工程均按照工程的形象进度,及时、准确的收集材料合格证、进行材料试验、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质量验收,并且及时找甲方驻地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签字盖章,从而做到了施工资料各检验批、分项分部、隐蔽验收、材料试验的日期能够与实际施工日期相吻合,满足资料编制的要求。

3.工程量结算:

严格按照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大纲及项目部管理要求,对3家大包对进行工程审核,对业主计量报表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计算,对施工队结算由技术员开工程量质检负责人签字认可,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结算。

二、具体的工作情况:

今年的技术管理、资料编制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作量大:可可托海水电站扩机工程厂房项目的技术管理及资料编制工作,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跟进,各种原材料检测全部按照规范进行检测,做到没有检测的材料杜绝使用。并及时提供各工程的材料供应计划。

2.工程涉及两家施工单位工作相互交叉施工,相互制约,工程变更多,施工难度大。

3.面对3家大包对,技术经验不足,施工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及项目部效益。

4、对电站的施工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欠缺,与设计、监理、业主沟通交流经验水平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及资料编制工作,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既让甲方、监理方满意,为公司赢得荣誉,同时又能保证预决算的编审、材料数量的提供,这个问题就摆在了我的面前。

四、工作中尚存问题

在担任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以来,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繁忙、责任的重大;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系统地工作。以上问题,虽不能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验收,但把“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作为工作方针的自己,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技术负责人的职责,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做到更好。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科技推广项目技术工作总结 篇6

示范推广项目

作 总 结 报 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4年11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朔城区现有盐碱地36万亩,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如何利用盐碱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显得迫在眉睫。为了能切实提高我区农民在盐碱地种植的收入,2013年8月由我办申报实施盐碱地种植速生竹柳、白蜡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委托朔州市马邑大华农牧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经省农发办组织专家评审,于2013年10月14日由朔州市农发办以朔农综发[2013]44号(朔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13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文件下达项目批复,项目总投资6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45万元,自筹资金23万元。我办在接到市级批复后,于2013年10月20日及时下达了项目批复,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及时筹措自筹资金,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项目。

二、项目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1)目标任务

主要推广南京大学从美国引进的速生竹柳和山东省林科院培育的速生白蜡(园蜡2号)两个树种以及相关的种植技术。其中推广竹柳100亩,白蜡100亩,推广地点位于朔城区滋润乡王东庄村。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和市场开发能力,引导我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合同指标

引进速生竹柳、白蜡2个品种,示范种植200亩,其中速生竹柳100亩,白蜡100亩。

2、完成指标

在滋润乡王东庄村,种植速生竹柳100亩,白蜡100亩。引种2个。(刷新了一个目标,普及了两项技术)

一个目标:速生竹柳平均亩出圃10000株,实现销售收30000元,亩均纯收入18680元。项目区传统玉米生产亩平均纯收入450多元,特色种植实现收益翻番。

两项技术:

⑴竹柳示范种植技术。⑵白蜡示范种植技术。

三、工作概况

2013年10月份开始购置示范种植试验田所需的生物有机肥、复合肥以及脱硫石膏。2014年1月份开始农民培训,组织专家开展种植技术等培训与交流,组织优秀农村种植能集中学习,提高了技术推广效应。3月份购置了项目所需白蜡种苗,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严把育苗、放苗、田间管理三大关口。在示范过程中,我们根据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节律等方面的特征,对照市场需求以及农户的意见,筛选出了优秀种苗,为以后引种及农户种植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实施阶段,我办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技术指导,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难点。项目完成后,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验收,并于2014年9月16日申请市级农发办进行项目验收。

四、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扶持资金45万元,主要用于了白蜡种苗的引进。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23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所需其他生产资料、人工费以及技术培训,其中肥料、地膜、脱硫石膏等投资9.8万元,农民培训经费3.2万元,人工费10万元。

五、项目效益

1、通过引种种植示范推广,提升了农民科学素质,提高了农户栽培管理水平,带动了农户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2、为发展特色农业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农业转型发展走出了新路子,特别是规模生产,产业经营打下了经济基础。

3、通过示范种植,种植速生竹柳、白蜡纯收益是传统种植收益的30多倍。

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建议

1、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强化技术创新和改进传统生产经验,开发研究更多的生产模式,翻陈出新。

2、项目建设周期短,宣传推广影响力不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性不明显,有的农民刚探水,就断了水源。

3、重视日常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降低自然灾害的威胁。继续做好项目的后续服务,保持正常的技术支持,不断探索管理技术,及时品种换代。

科技项目工作 篇7

“从事科技社团工作, 我们有责任回答怎样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如何更深入地开展服务。我们要对工作进行‘瞄准’, 关注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民生’问题, 这是科协和学会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4月14日召开的第二次学会与学术交流工作中的“科技民生”问题座谈会上,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作出如上表述。

座谈会上, 冯长根与中国化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等6个学会的代表对学会与学术交流工作中“科技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并就学会如何更好的服务科技工作者进行探讨。座谈会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主持。

“科技民生”是个新概念, 冯长根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老百姓过日子, 开门就会碰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实际上, 科研人员在每天的工作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科研经费、实验设备、科研队伍建设和论文发表等。关注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民生”问题, 就是要关心他们每天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

冯长根指出, 中国科协提出“三服务一加强”,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科技人员服务, 关注“科技民生”问题是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学会要寻求发展, 要提高凝聚力, “科技民生”是一个新方向, “科技民生”有可能带动学会的新一轮发展。

科技新词工作实践探索 篇8

一 科技新词工作的地位和意义

科技新词工作是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补充。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核心业务内容。常态的名词审定工作以各学科委员会专家委员为主体,遵照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以下简称《原则》)进行,最终的成果以出版《××学科名词》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每部学科名词在一定周期内启动修订,并以再版形式向社会公布。科技新词工作的最初设想源于希望解决学科名词书修订周期长,不能达到及时规范新出现的、重要的科技名词的目的。针对科学技术界新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新词收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科技新词工作是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科技新词的出现源于科技的发展,这符合词语产生的自然规律。科技名词与科技概念一一对应,也符合语言规范性的特点。但有些刻意制造的、张冠李戴的科技名词出现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市场经济领域,就严重偏离了词语产生的自然规律。诸如,有厂商把一只质量低劣的杯子冠以“纳米”二字,冒充高科技的纳米杯;服务商宣称的“高速网络”慢似蜗牛,只因宣传时偷换了“byte”(字节)和“bit”(位)的概念;有点维生素成分就言必称“富含营养因子、维他命”等,用不规范词语偷换科技概念,误导消费者。如果说语言工作者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那么倡导使用科学规范的科技语言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及时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和普及,有利于规范科技交流,唤醒公众的科技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科技新词工作可以成为科技名词审定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试验田。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正探索运用语料库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自动抽取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工作形式。一方面,参考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起到支撑性作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已经公布的几十万条规范科技名词数据可以成为可靠的参考语料库核心资源。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方式对维护词条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规模运用新技术去完全替代原有方式,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才能确保效果。因此,从工作基础和技术可行性两个角度来考虑,科技新词工作可以达到先试先行的效果。

二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新词工作实践

1.与学科名词审定同步的新词工作实践

全国科技名词委历来很重视科技新词的收集和定名。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每间隔一定周期所进行的学科名词修订再版,是实现新词收集的主要途径。此外,还注意创新收词手段与发布机制,收效显著。

从收词手段来看,除了大部分学科采用的专家人工收集方式以外,天文学名词委还综合利用了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1],信息科技、管理科技等学科还运用了语料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新词。

从发布机制来看,除了常态的名词书出版公布方式以外,各学科也探索了更多途径的新词发布机制。全国科技名词委主办的《中国科技术语》期刊是各学科发布试用新名词的重要阵地,其先后发布了10余批天文学新词[1]、3批信息科技新词①、3批地球物理学新词②、2批生命科学新词③、1批物理学新词④等,还公布了101~112、114、116号元素的中文正式定名⑤。除此以外,《物理》《天文学进展》等杂志、“天文学名词”等网站,也发布了大量经相关学科名词委审定的新词。以上绝大部分工作成果都已陆续被相关学科名词书最终收录。

2.新词工作委员会的新词工作实践

2009年,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了新词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任务、基本原则与工作程序[2]。根据设想,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委员每年向全国科技名词委提交拟发布试用的各学科科技新词。全国科技名词委负责建立科技新词数据库,按年度出版《××年科学技术新词》,或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试用。2009年、201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先后向各学科新词工作专家征集新词,计划整理后对外发布试用。从实际效果来看,除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新词征集”栏目收到少量词条以外,绝大多数学科的专家收词工作未能取得进展,与初期规划差距较大。

依靠新词工作委员会专家收词的方式为何会遭遇瓶颈?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一个专家联系一个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很难确保新词工作深入到各学科专家的日常审定工作业务中,各学科的新词委员受限于其自身专长而无法代表一级学科专家推荐科技新词;也有专家提出,学科基本词、基础词并不会大量出现,3~5年一次的学科名词修订工作实质上就收选了不少新名词;还有专家提出,应该加强对专家委员的激励和要求,设立秘书机构,确保按计划进行。目前,虽然这种收词形式效果不佳,但仍一直在坚持进行。

3.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新词工作实践

2011年,为了继续推动科技新词工作取得进展,全国科技名词委决定尝试运用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机制开展新词工作,分自动抽取、人工干预、专家推荐三个阶段进行。自动抽取是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科技语料中根据规则、统计等方法抽取备选的新词语;人工干预是指通过多轮人工干预,减少备选新词语的数量,提高质量;专家推荐是指由相关学科专家以推荐的形式选出候选新词。

2012年开始的试点工作以部分基础学科为对象,在自动抽取阶段,与中国知网展开技术合作,通过技术手段,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抽取相关学科备选词。在人工干预阶段,主要淘汰学科属性有误的名词、简单复合词、来源不可靠的名词。在专家推荐阶段,分预审、函审、会商、确定等阶段进行。

三 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新词工作试点的几点启示

在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开展的新词工作试点中,有两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值得关注。在2012年底召开的全国科技名词委新词试点学科编辑座谈会上,结合部分学科预审的实际情况,经过会议讨论,决定将工作目标由收集传统意义上的“新词”调整为“有价值的词条”,包括“有发布试用价值的新词”和“其他有审定公布价值的科技名词”两部分。“有发布试用价值的科技新词”,即代表新概念的名词,包括新理论、新物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仪器和装置等。这类词出现于21世纪,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词”,反映了当代科技前沿及进展,有必要尽早加以规范,及时发布试用。“其他有审定公布价值的科技名词”,即原有审定工作中遗漏的基本名词。包括本学科概念体系中较基础的词,特有的常用词、重要词等。这类词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词,但在构成学科体系时不可或缺,可留供学科名词修订再版时参考。

在2013年召开的新词试点工作专家研讨会上,参与新词推荐的部分专家、负责新词自动抽取的工作人员,以及语言文字专家、各学科审定编辑共同对试点工作,尤其是在审稿过程中发现的全局性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多数专家对这种尝试感兴趣,但是对新词的产出率不太满意。专家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类意见,认为语料的选择存在问题。有专家认为,从关键词、标题选词范围过窄,很难产出新词;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知网收选的文献以中文文献为主,而科技前沿往往在国外,应尝试以英文文献为资源。第二类意见,认为专家审稿过程中对新词的界定不统一。有的专家按照“未审定公布且有价值”为标准,有专家按照“新出现且有价值”的标准,以至于不同专家推荐标准参差不齐,部分学科还存在评判标准的交叉和混淆。第三类意见,认为现有的一级学科跨度较大,审稿专家往往在更加细化的专业领域内才能发表意见,不同的分支学科之间都很难明确词条价值,应该按照不同的二三级分支学科单独审稿。第四类意见,认为应该尝试新的抽取机制,如特征标引等,以增强自动抽取工作的质量。第五类意见,提出审稿专家的选择应该更有针对性,比如考虑年龄、外文水平、对新词的敏感性等诸多方面,部分学科还存在专家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

综合上述意见,从试点工作的实际成效来看,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新词的标准问题

新词的标准问题是在开展新词工作时最常被讨论的问题。实践中,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新词就是刚出现的词;另一种认为,新词是现有审定公布的名词库中没有的词。从理论上来讲,两者实际都在强调词条在某一时点所表现的价值,即时点价值,要么某个词条在某一时点后才出现,要么在某一时点才被纳入审定工作视野。显然,科技新词如果仅仅以时点价值作为衡量科技新词工作的唯一价值支撑,恐怕远远不够,更需要重视词条的“时段价值”。时段价值展示了一个词条在出现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地被继续使用,还是明显具有社会关注效应,抑或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对词条时点价值和时段价值的共同考察,才有可能形成相对全面的词条定位。在科技新词试点实践中,新词标准也的确经历了从初期笼而统之地强调“新”,到试点过程中同时强调词条本身的“价值”,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科技新词工作作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还在于“规范”,即为同一个科学概念确定一个科学的中文定名,避免因一物多名造成科技交流不畅。因此,在科技名词规范视野下来讨论科技新词的标准,有必要引入“规范价值”标准。通俗来讲,应重点关注新概念定名混乱、直接使用字母词、对相同概念采用多个不规范表达等现象,对有关新词及时定名。这样的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如201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的PM2.5定名工作。

在实践中,某个词条往往难以全部满足“时点价值”“时段价值”和“规范价值”三个标准,因而在选词实践中存在几个标准的优先级问题。在常态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首先是强调规范价值,对应《原则》中的“一个科学概念,确定一个中文名”;其次是时段价值,对应《原则》中“收选学科的基本词、重要词”的规定;再次是时点价值,如在修订过程中,往往新增的词条是近来出现的重要词,删减的是被淘汰的词条,修订的是那些被证实定名有误的词条。而就科技新词工作而言,笔者认为三个标准的优先级有所不同,从高到低应该是:时点价值、规范价值、时段价值。即首先是从新出现的术语中进行初选,然后考察其使用情况,对于使用混乱的,特别是已经进入大众生活领域的术语要优先规范,而对可能兼具时段价值的术语重点规范。虽然这三个标准并非缺一不可,但是明确这样的标准,对于在实践层面把握科技新词的取舍具有指导意义。

2.新词的语料来源

新词语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新词的来源。新词语料一般是各类正式科技出版物,这是由于科技新词从科技领域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呈现于固定的载体。通常,载体的权威性越突出,其可信度越高。首先,按载体划分,可分为专著语料、期刊语料、报纸语料等。以专著、期刊、报纸三者为例,不同的语料载体受出版周期的影响,所关注的科技新词的时点价值逐步升高,而时段价值依次降低。其次,按语种划分,可分为母语语料和外文语料。决定可信度的指标,是在研究中占据主导的语言种类。通俗的说,一国的科技实力决定科技语言的话语权。目前在大多数领域,英文语料仍然是主体。再次,按性质划分,可分为确定语料和非确定语料。前者,如新词词典、关键词表、文后术语表等;后者,如标题、正文、参考文献等。不同性质的语料对新词抽取工作量的影响较大,但是毋庸讳言,确定语料时点价值偏弱,可能无法满足新词工作的具体需求。

3.收词方式的选择

科技新词的收词方式可分为人工收词与自动抽取两种。人工收词的优点在于准确性高,二次加工简单,缺点在于人工成本投入大,时效性不强,对实施者自身科技素养的要求比较高。而自动抽取则恰恰相反。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两者并举。自动抽取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人工审核的难易程度,实践中往往需要通过不断改进自动抽取技术来降低人工审核的工作量。科技新词试点工作的实践,让笔者体会最深的就是切忌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两张皮。成功的实践要以良好的理论作为指导,而有效的实践才能发现理论的漏洞和不足。因此,最有效的做法是规划者全程指导和参与自动抽取工作,边研究边实践,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方法。

4.人工干预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

目前,囿于自动抽取技术在语义判别上的局限,往往从自动抽取环节进入人工干预环节的词条数量可观,为了减小专家审词量,人工干预显得必不可少。从科技新词试点工作实践来看,教育背景不同的人员往往对科技新词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自动抽取的词条采取分级筛选,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从科技新词试点来看,进入专家审词的词条数量不能太大,大学科门类、词条版(不含释义)的词条数不宜超过2000条。小学科门类、词条版不应超过200条。如果是释义版,100条以内为佳。如果条件允许,团队式的人工干预模式是最有效的。

5.审词专家的选择

审词专家的选择对确保词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选择审词专家时,专家的时间、精力、学术水平、英文水平、年龄和对新词的敏感度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专家的背景,注重吸收部分中青年专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科研院所一线工作人员等。此外,因为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且彼此交叉,所以必要时甚至需要针对个别词条有针对性寻找合适的审词专家。

6.工作周期的确定

分批次发布新词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发布形式。有定期的,如语委组织发布的年度新词语;也有不定期的,如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科技术语》期刊陆续发布的十多批天文学新名词。公布周期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新词工作周期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实际需要是指有没有迫切需要向社会公布的名词,可操作性是指新词工作的人、财、物保障。总体而言,无论采用多长周期,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连续性。多年的坚持和积累才能把新词工作引向深入。

最后,笔者认为,科技新词工作实践证明,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新词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层面的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及时规范新词的可行性研究、规范视角下的新词选词标准研究、分学科语料的权威性研究、新词自动选词规则的共性研究、新词抽取统计路径的共性研究、创新科技新词发布机制研究。从微观层面,新词生命力研究、字母词的研究、新词特征标引的研究都是实践所迫切需要的。

新词工作开展不易,笔者呼吁在不同行业或领域从事新词相关工作的学者,能在语料、技术、经验等方面相互借鉴、有效沟通、共同培育,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让新词理论工作深深扎根实践的土壤。

注 释

①分别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1999年第1期和2001年第3期。

②分别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第2期、2001年第2期和2001年第4期。

③分别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1999年第1期。

④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4期。

⑤101~109号元素定名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110号元素定名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3年第3期;111号元素定名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1期;112号元素定名刊载于《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5期;114号、116号元素定名刊载于《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第5期。

参 考 文 献

[1]崔辰州.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名词工作[J]. 中国科技术语,2010(3):19-21.

科技示范县项目年度工作总结 篇9

2011年我有幸被聘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指导员,按照县农委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认真实施项目工作,在县委领导的的大力关心和示范户的大力配合下,工作进展较快、组织到位、措施扎实、成效显著。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遴选优秀项目示范户。茶业做为我镇的主导产业,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茶叶生产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最终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以产茶大户和制茶能手为主的10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我对本人联系的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登

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的各种意见。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

2、配合组织好示范户培训工作。结合我县和镇举行的各项技术知识对每个示范户进行培训,使他们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以便更好的进行实际操作。

3、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包括优质高产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培育、机剪机采技术的运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名优茶的采摘和制作、茶厂清洁化生产等技术的运用。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争取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该项目,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相结合的推广模式。项目开展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参加了县农业局组织的技术指导员培训以及省农业厅开办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班。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茶业生产关键环节(如机械采茶,空调制茶,生态茶园建设)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并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及时兑现示范户物资补助。

3、做好示范户当中新品种、新技术的到户率,每年入户指导不少于150天,及时解决示范户和辐射户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产前和产后服务。

三、存在的不足

1、宣传发动工作做得不够,农民朋友反映不是很热烈。

2、培训工作还要紧跟现代茶叶发展要求。

四、下段工作打算

1、统筹安排,做好入户指导工作,免费发放相关资料。

2、根据农户要求,适当调整指导内容和指导范围,满足示范户需要。

3、做好技术示范建设,提高示范效果。加强学习,进一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的指导示范户。

项目经理工作职责工作要求 篇10

2、按照工作计划内容有序推进工作,严格落实并及时反馈结果;

3、负责项目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的监督,执行负责下属员工的工作安排,并对下属进行工作指导、监督,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组织项目协调会,对项目进行管控和监督,遇异常情况与相关部门协调,不能处理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对重大调整按流程报批;

5、负责监督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参与处理项目发生的所有相关事情;与各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大包与各分包单位的关系,协调处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

6、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施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管理、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背包问题实验报告下一篇:调研新闻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