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于市场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其中体育院校在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问题较多,就业指导教师资源不足、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完善、缺少系统化就业指导等导致体育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大学生就业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对体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高校体育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摆在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面前的严峻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体系不完善、就业现状不乐观的现状,指出了开展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义,强调应从体育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权威部门、国家法律法规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就业理念,加强改革创新,帮助体育大学生认清形势,实现有效就业。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 职业生涯 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刘宁(1969-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和艺术体操。(陕西 西安 710061)

一、体育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体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近40年中,各城市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都在逐年扩张,这种现象出现并运行多年,各高校人才资源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已是今非昔比。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人才资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作为体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专业性质要更强于其他专业,他们的就业范围也比其他专业更具有行业性。目前,社会能提供的体育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并不多,而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毕业生远远超出了市场各企业的需求量。体育院校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就业方向较为狭窄,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二)高校就业体系不完善

高校在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和生源扩招的同时,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并没有跟上高校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工作理念相对落后,理论建设不足;二是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就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缺失;三是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力量较弱。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放在突出位置,国内许多高校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且初步取得成效,但仍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提升空间较大。

(三)就业现状——以西安体育学院2014届毕业生为例

截止到2014 年年底,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为1738人,就业率为86.55%。其中升学、出国 145 人,占2014届已经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8.34%;到国有企业就业 68 人,占3.91%;到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就业15人,占0.86%;到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 30人,占1.72%;到部队的有7人,占 0.40%;到医疗卫生单位和城镇社区就业19人,占 0.11%;到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191人,占10.99%;到其他企业就业32人,占1.84%。以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西安体育学院2014届体育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中初等教育单位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且不少体育大学生选择了出国或深造。

2014届已经就业的1593名本科毕业生中(不含升学、出国人数),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就业的有169人,占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0.60%;到西北五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就业的毕业生有1181人,占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74.14%,其中在陕西就业的毕业生有1115人;到其他地区,包括大西部其他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有243人,占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5.25%。以上数据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体育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不明显,就业机会较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就业供给较多,竞争较为缓和,有利于体育大学生的就业。

二、开展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就业指导对解决毕业生的就業难有着显著的效果。就业指导可以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自我认识、职业认识、职业生涯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提高,同时这些方面又影响着大学生能否有一个好的就业结果。因此,就业指导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职业规划活动,指导他们如何选择正确的就业取向,提早让这些学生学会如何适应当前社会的严峻就业形势,为毕业以后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活动,并不只是为了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一个较为理想的规划和设计,使学生能有一个提前的准备阶段。在校生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指导,可以尽早地完成对职业生涯各方面的定位,能根据自身知识和能力,结合在校的学习情况,制定出合情合理、可行性较高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教育部提倡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尽早学会如何把握职业发展的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等问题,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兴趣和职业方向、专业和职业目标的尽早契合,在职业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实现学习进步和职业规划的有机统一。

三、开展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路径

(一)体育大学生的角度

1.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每一位体育大学生都应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尽早确立职业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扩充自己的视野,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活也锻炼了个人的综合能力。体育大学生要全面发展,既要有坚实的知识积累也要切合实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等,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今,许多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毕业的时候往往眼高手低,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去环境、资源等比较艰苦匮乏的地方。事实上,以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偏远地区需要大量的体育人才,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西部落后地区的同时,更加注重偏远地区学校的体育建设事业。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既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从最基层的工作经历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最终能够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3.设定就业发展道路。就业发展方向是每个大学生就业道路的起始,只有在选定职业并确定目标之后,才能决定自己从哪个方向、哪条道路发展。由于个体的能力、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的不同,在就业中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体育生也是如此。首先,学生应尽可能选择与自身能力特征相一致的职业,这样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去做这份职业,并在这一领域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其次,学生需要对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就业岗位和大量的职业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已经初步做好的就业方向做一个调整,基本原则是根据当前社会的最新发展变化而做出职业变动,设定适合自己的道路,定下自己的目标。最后,规划发展道路并付诸行动,从个人的专业技能、爱好、能力各个方面积极思考,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特长,尽量找到并改正缺点。

(二)高校的角度

1.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当前,许多大学存在盲目扩招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专业招生人数远远高于社会需求量。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当反思: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对口型人才?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实际的人才,高校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育,而应当大胆引入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去。

2.就业主管部门应当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做到为学生就业服务。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当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们及时做好就业指导,积极引导学生们参加就业指导课程,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社会岗位需求。不应该忽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更不能将职业规划的课程视为一种形式课程。

3.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在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现今比较新的一种解决就业的方式,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引导和资金支持,让大学生的创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4.尽早开展就业培训,注重个性辅导。全面开展职业(学业)规划指导,引导大学生从一进校便关注就业、认识就业、了解就业竞争力,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个人意识,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职业(学业)规划,从目标、思想、习惯、态度、情绪、沟通六个方面强调在校应该做好的就业准备。引导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大一就开始做好角色转变,尽快从心理上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并让他们对学业生涯、职业生涯有所了解从而准确定位。

5.巩固既有就业市场,拓展新兴就业领域。高校应联合企业,精心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如举办大型综合类校园招聘会,增加参会企业数量,提供更多的招聘岗位;不定期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通过校园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近距离和低成本的双向选择机会。相对来说,校园招聘能够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考虑就业信息,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签约成功比率。

(三)政府权威部门的角度

1.大力吸引社会投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鼓励对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产品开发、体育服务提供等的投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控制投资风险,积极开发相关产业,不断开拓新业务,同时增加体育业务。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也可设立专项的体育发展资金,条件不足的地区,社会组织或地方政府也可给予一定的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以拉动当地体育建设。鼓励各地的娱乐健身、场馆服务、竞赛表演、户外运动等相关体育活动,拉动此方面的各种需求,不断推出多元化的体育保险产品。

2.完善健身消费政策。我国各级政府要把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中,并保持财政预算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相协调。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强和完善体育设施的建设。同时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其他手段,进一步带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也可以引导企业通过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来加强企业社会效应。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学校、个人通过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提高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事业消费机制的健康发展。

3.完善税收政策。把体育类服务及其产品和此类技术列入国家重点高新技术领域。体育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按照法律规定条件的体育事业的捐赠,应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扣除。体育场馆自己使用的地产等,可以享受房产税和城市土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无偿捐赠体育类服装、机械设备等支持贫困和农村体育发展。体育产業展现出兴旺发展的势头,将为更多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4.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各体育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对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予以撤除,同时针对某些行业量身定做适合大众需求的专业。现阶段,随着公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品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身房、康复医院等场所大量缺乏拥有全面、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这就为体育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岗位和机会。其次,应该鼓励多方合作,多方投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企业愿意给高校投资。最后,鼓励体育毕业生去基层、农村学校锻炼,并给予他们相应的补贴和奖励,一方面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基层体育素质的提高。

5.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吸引体育人才投身体育资源产业中,改变传统体育大学生靠教育、大众健身就业的方式,政府与民间资本通力合作,准确把握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体育人才资源,并将其纳入体育赛事活动中,完善体育赛事机制,积极推进体育赛事的服务标准,提高体育赛事服务水平。在提高体育赛事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发挥体育人才的专业优势,扩大体育专业学生就业,也能提高相关体育赛事的活动水平,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相得益彰,促进彼此相互进步。

(四)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还是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都能看出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度正逐步上升,这有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对保障民生、增强国民体质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整体就业难、问题多,但是进步空间大,社会前景较好。因此,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社会、学校、教师的角色定位,竭尽全力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科学规划学科布局,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以科学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全面提高就业服务工作质量,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更加出色的体育人才。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的不断出台,学校加大与企业的互相合作与交流,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利平台,学生应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并主动接受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良好的就业给自己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王洪波.树立现代大学生活观塑造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20(4).

[2]刘治军.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2).

[3]蒋胜祥.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党丙康.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市场就业难解析[J].中国市场,2009(5).

作者:刘宁

体育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研究

摘要:基于市场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其中体育院校在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问题较多,就业指导教师资源不足、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完善、缺少系统化就业指导等导致体育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为解决该问题,体育院校就大学生就业提出网络化解决方案。为此,就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保障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正常、高校开展。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8.040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而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将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向了风口浪尖。尽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努力下,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不能松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体育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受专业方面的限制,体育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因此,针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问题。

为保证高校大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各大高校长期采取传统的就业指导措施,尽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愈发严峻。体育院校的特殊性使其在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加棘手,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体育院校近年来所采取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足够的准备,相关体系、理论并不完善;第二,由于体育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并未考虑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多数体育院校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凭经验;第三,体育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特殊性,相关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并不宽,这也间接导致了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就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而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改善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1.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体育院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体育院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为此,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对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体育院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体育院校是我国专业化体育教学、运动人员培养的主要场所,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采取定向培养方式,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并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然而,随着体育院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压力随之而来,由于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大多数体育院校在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方面存在不足。调查显示,我国体育院校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占教师总数量比例不足1:20,而相对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来说,专业就业指导教师与毕业生之比不足1:580,这意味着体育院校在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工作的对象主要为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主管级别领导等,然而,在实际就业指导工作中发现,这几类教务工作人员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与学生之间交流较多的辅导员、班主任却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这使得体育院校在構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力量支撑。

1.2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普通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不仅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还缺少完善的就业体系,这一点在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有着最为明显的体现。体育院校是专业类院校,以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主,对于体育院校大学生来说,由于采取定向培养机制,长期以来并未出现明显的就业难问题。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体育院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社会岗位不足导致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并未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业指导工作仅在大学生毕业之前的半年内进行。不仅如此,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方面缺少完整的人员配备,职责分工不明确,一人承担多个角色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极大加重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降低了体育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效率。

1.3专业院校自身问题

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体育院校属于专业院校的一种,其自身的特殊性就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较大影响。由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以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为主,因此,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技能主要表现在体育运动方面,受此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面较窄。并且,大多数体育院校毕业生文化课成绩较差,专业体育训练占据了其大量时间,这导致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落后于其它综合类高校。

由于体育院校大学生在岗位选择方面较为集中,大多数体育院校大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这是由于体育院校传统就业观所导致。由于体育教师岗位逐渐趋于饱和,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日趋减少,传统就业方向已经无法满足体育院校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不仅如此,体育院校长期以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并未遇到相关问题,缺少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同时,也缺少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工作方面的准备。

2.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的重要意义

体育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专业体育人才队伍的重要任务,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限制了体育院校的自身发展,通过构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解决体育院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将改变体育院校学生的传统就业观,扩大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面,实现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

2.1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开展

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不仅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还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实现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的服务系统,其主要功能为网络教学、网络交流与网络服务等,该网络化解决方案能够弥补体育院校在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方面的不足,通过网络化就业指导体系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实现就业指导教学内容的丰富。

2.2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体系

针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体育院校之间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规划教育,并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体系的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需要科学的职业规划,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对社会岗位充分了解,并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要求将大学生资料信息完整录入,对于大学生的特长、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考核,通过科学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参考,并将招聘企业的详细信息进行公布,从而便于大学生与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除以上内容外,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还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应当进行详细记录,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两者之间应当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学习记录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实现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科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将极大减轻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降低因体育院校专业就业指导教师不足引起的问题,提高体院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率。

2.3提高体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质量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困扰教育部门与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的重要问题,就业教学质量成为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的主要原因。

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从而保证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质量是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构建的重要保证,基于网络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解决方案减少了相关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在降低了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弥补了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不足。

2.4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保障,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转变。针对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等问题,相关部门提出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该网络化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对大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议。

由于体育院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要落后于普通高等院校,为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体育院校开始重视就業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

3.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

为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化开展,体育院校通过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指导教学设计、就业指导辅助设计三种方案来实现。

3.1职业规划设计方案

由于体育院校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因此,体育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对体育院校毕业生并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设计。因此,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职业规划设计方案,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设计,这不仅弥补了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实现了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实现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3.2就业指导教学设计方案

由于长期以来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忽视,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经验方面的不足,这导致体育院校学生缺少专业的就业理论知识,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今天,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成为院校就业管理部门所关注的重点。

大学生就业网络化解决方案中的就业指导教学设计方案在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形式设计等方面对现有的体育院校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提高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所占比重。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能够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教学设计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基于就业指导教学设计方案的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能够对传统就业指导教学体系进行补充,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科学构建。

3.3就业指导辅助设计方案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不仅需要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指导教学设计方案,还需要其它设计方案的辅助。由于体育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方面的应验存在不足,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外界力量来完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额构建,并聘请知名就业指导教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除此之外,就业指导辅助设计方案中还应当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科学化的测试,并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进而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科学化构建。

4.总结

普及高等教育提高了我国高素质人才数量,体育院校作为专业类院校也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该就业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不断优化,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对研究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赵乐发 高飞

体育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在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诸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为缓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 就业创业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作者简介]刘义(1983- ),男,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体育教研究,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天津 300384)

一、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也发生了转变,高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毕业生更受欢迎。受专业的限制、综合能力的欠缺、就业面狭窄等因素的影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具有单一专业性质的体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放弃了本专业而转向其他的就业岗位,这样的就业现实也向我们的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

1.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社会因素。第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例如体育教师、体育竞技等岗位有所减少,而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起来的健身教练、户外运动教练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第二,部分企业招聘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在当前的社会招聘中,一些招聘单位以工作经验年限或英语水平或以专业等作为硬性规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有激情、有创造力、能够吃苦耐劳,但是受英语水平、专业限制、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便会被一些招聘单位拒之门外,从而丧失一定的就业创业机会。第三,社会中其他竞争力量的存在。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另外,还有一部分下岗职工、城镇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等,他们具有的丰富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品质、薪酬要求低等竞争优势更易被企业录用。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刚走出校园,普遍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薪酬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劣势。

2.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学校因素。第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有待改善。高校中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但是该课程设置较单一、形式较传统、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需求。由于体育专业的狭窄性,高校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时要紧密结合社会的变化,对于与体育专业相关的新就业岗位要及时介绍给学生,以转变学生们传统的就业创业观念,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实现积极就业。第二,高校中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一直在变化,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已经不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也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高校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上没有很好地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这使得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和就业岗位之间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影响其就业创业的机会和效率。另外,有些高校会举办企业招聘会来促进就业创业,但是这些招聘会往往流于形式。

3.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个人因素。第一,个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不强。进入大学就好像进入了象牙塔。在四年没有竞争、没有压力的大学生活中,好多学生形成了懒惰的心理,不想正视当前的现实情况,不想考虑以后的就业创业发展情况。这些想法也导致了他们就业创业意识不强。另外,社会无时无刻不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而体育专业大学生所持有的就业创业观念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他们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状况也没有很清晰的认识,还是希望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于一些私企、健身娱乐中心嗤之以鼻。这样错误的认识也阻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道路。第二,个人的综合能力偏弱。体育专业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差距,这导致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明显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第三,个人的就业技能较差。现在的就业是学生个人和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企业在招聘、选拔人才时往往以“最优”作为其考量人才的标准,这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应聘技巧和求职策略的要求,而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技能上比较薄弱,高校的指导也不足,如只是重视运动训练而没有培养多方面综合能力。第四,个人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就业,而较弱的心理素质则会导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业成本比其他专业高,由此他们对未来就业有较高的预期,从而导致就业创业压力过大,也会对就业创业产生不良影响。

三、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

1.从社会角度出发,要及时公布社会需求,营造公平的求职氛围。从社会方面来说,政府、公益性团体、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将就业需求和就业政策传递给大学生,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岗位的动态发展,从而根据自身的意愿,转变就业观念,寻求合适的岗位。社会相关团体要加强对招聘单位的监管,严禁就业歧视。

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并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还要不断完善基层四项目服务政策,以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2.从高校方面来讲,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优化体育课程设置,起到桥梁的作用。高校要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设置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充分利用课堂、网络等平台,使大学生们了解当前体育专业的就业形势、掌握体育专业就业创业的技能技巧,通过模拟招聘现场,请一些资深就业人士,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实时指导,以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就业创业的技能技巧。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和招聘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校需要对体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使现在的体育专业课程符合社会的发展实际,还要扩充文化课等课程的学习,使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加具有专业性和竞争力,在就业创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另外,高校还要设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开设创业社团、创业基金会,将想创业的大学生集中在一起,互相沟通交流创业的想法,高校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创业梦。

3.从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来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好就业技能技巧。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就业创业的核心主体,锻炼好自身的就业创业素质,将会更加有利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体育专业的学生要端正态度,努力学好除体育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将所学运用在实践中,进而指导实践。对于当前社会就业创业的现实状况,体育专业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创业意识,学习就业技能,正确认识自我,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自己的就业创业之路铺就坦途。

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就业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由多方面因素组成,有内因也有外因。从内因方面来说,体育专业学生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不要苛求完美,可尝试健身教练、运动教练等职业,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创业之路铺就基础。对于想创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说,要多多搜集创业方面的信息,接受创业指导,获取资金支持,坚定信心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四、结语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这些难题又会阻碍自己的就业创业之路。但如果明确了这些影响因素,并找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对策,那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之路便会变得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李龙江.对体育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探析[J].科技信息,2009(11).

[2]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文教资料,2006(7).

[3]张胜贵.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12).

[4]杨雄.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社会稳定[J].社会科学,2005(2).

作者:刘义

上一篇:公司行政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工作转正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