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集体课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当前的主流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尤其是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效果更为突出。它在对初学者的语言训练、动作训练和听力训练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钢琴集体课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钢琴集体课音乐教育论文 篇1:

转型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集体课素质技能培养的技巧

摘要:在普通高校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型期之际,各地方高校通过各种座谈会积极推进发展方案的制定,进行谋划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方法措施。音乐教育要想顺利进行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活动已提到了重要日程。本文从钢琴集体课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构建音乐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模式,提出钢琴集体课素质技能培训的技巧。

关键词:转型期 音乐教育 钢琴集体课素质 技巧

20世纪80年代,钢琴集体课教学就在国外兴起并得到普遍重视。随着日本新型音乐教学系统和美国音乐院校中“钢琴实验室”的成功开发运用,使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充分显现,得到各个学科有音乐爱好的学生的广泛喜爱和运用。

一、钢琴集体课教育活动素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钢琴集体课教育活动是普及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时代诉求

2008年起普通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全部开展艺术类课程教育活动。把钢琴集体课即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限定性选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中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集传统钢琴技能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以及由多数人集体课形式为一体新的教学方法形式。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比如舞蹈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等的开设,其教育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就更加显得重要。

(二)钢琴集体课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载体

钢琴集体课教育活动的开展对缓解紧张和繁重的专业学习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倡议发起的“ 8+1 >9”的音乐优化智能训练、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研究生开设了钢琴集体课教育活动等。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通过钢琴集体课学习弹奏技能的培训,可以增强专业技能,同时拓宽就业渠道,利用钢琴集体课课堂教育活动系统的学习钢琴的演奏技巧和方法,演奏教学形式可以扩大大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在识谱、乐理、视唱、欣赏、弹奏技巧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为将来就业提高职业技能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能为大学生艺术团输送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模式构建

(一)针对不同特长,分层次艺术教育模式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的特长参差不齐。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状况,在教育对象上有所区别是必要的,如,初级教育层次:对于那些艺术文化基础比较低的学生开设基础性常识课程班,通过钢琴赏析以及钢琴艺术文化讲座等形式完成教学。中等教育层面:对于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艺术特长的学生来说,通过开设特长技巧训练提高技能,经常参加学习教学班,以学校舞蹈队、器乐、声乐、合唱团、队为载体等完成集体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在普遍接受艺术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高级教育层面:针对有基础的学生开设技术强比较强的钢琴技能班,拓宽大学生素质能力。

(二)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魅力式艺术教学模式

从学生的各方面条件以及技巧掌握进程等方面,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能够不同对待。钢琴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质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个人魅力的表现作用。如举办“钢琴音乐教师演奏会、钢琴大奖赛”等,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就能督促和引领学生刻苦学习练习钢琴曲目,起到楷模和追星的作用。音乐教学不同于用“模具”制造产品,在对学生意志培养、思想教育教学几个方面,显然和专业课比较不具有优势,而钢琴教师魅力教学艺术恰好具有长处,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

(三)相互融合构建音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教学模式

艺术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艺术教学模式是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前者从科学性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从形式上表现出来具有固定的、刻板的特征教学模式,撇开了教学中不同教师的个人风格的演奏。后者则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审视教学的全过程,形式上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能够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个人艺术才华。

三、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素质技能培养的技巧

(一)传承艺术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钢琴艺术修养的训练

传承钢琴理论知识是音乐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的基础教育。钢琴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形体的艺术,它是音乐的长短、高低、节奏等的变化和发展,是一种总体的音响变化。纵观钢琴艺术发展的历程和历史,以及钢琴艺术实践中风格的创作特征,包括不同时期钢琴作曲家的思维作曲方式,都能直接地领会到音乐的本质和时代色彩。比如演奏巴洛克音乐,首先让学生会“听”,在头脑中要树立起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基本概念。其次要使学生会“唱”,对每个声音唱出典雅高贵的声音;最后要使学生会“弹”,使每个音符清晰连贯不间断,并且把“听”、“唱”、“弹”相互协调起来表现音乐的旋律。

(二)教师用肢体演奏,培养大学生钢琴演奏风格的训练

钢琴演奏风格不纯粹是理论上的问题,而是很重要的实践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它是教学和演奏密切结合起来的技能实践问题。在对学生教学的第一节课,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钢琴演奏技术的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风格概念。对于钢琴曲目,要严格地界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当具有的演奏方法以及演奏技术问题。只有融合技术把钢琴演奏风格概念引入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在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钢琴演奏风格概念,最终达到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要求。

(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弹奏技术触键的训练

钢琴教学触健的技能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通过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熟练的掌握各种单指、多指等演奏方法,正确运用连音及非连音弹奏时速度快慢的问题,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的最后变奏,要求手指的触键速度要很快,力度集中在手指尖,要弹出漂亮的非连音来。钢琴弹奏技术在演奏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钢琴演奏中技术的运用必须服从于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容的需要,让学习知道技术的掌握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娜.高校选修钢琴课教学之我见[J].大舞台,2010,(05).

[2]陈淼根.略论高职钢琴选修课的最优化教学[J].高教论坛,2010,(05).

作者:郝欣

钢琴集体课音乐教育论文 篇2: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当前的主流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尤其是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效果更为突出。它在对初学者的语言训练、动作训练和听力训练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效果非常显著。随着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本土化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必将在包括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教学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钢琴集体课;应用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专业学科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陆续取得一定的成效。当前在国内各级音乐院校中也开始普遍实行钢琴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互动性强,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教学效果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明显有了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的主流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由德国作曲家、教育家奥尔夫所创,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迅速普及开来,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前国内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上越来越普遍引入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训练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音乐教师的青睐。原因在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提倡音乐教学的参与性、创造性和综合性,并形成了一整套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提倡的环境下,深入了解和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将其和国内的音乐教学科学地整合,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高效的教学方法,这套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了语言训练、动作训练、奥尔夫乐器和听力训练这四大板块,下面分别对其进行逐一的介绍。

(一)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创新。这和奥尔夫强调“适于开端”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奥尔夫语言训练的内容和要点是开展语言训练要以母语为教学语言,在教学的内容上也要尽量本土化,侧重选择本民族历史文化中形成的谚语、童谣等为教学内容,以说白的形式配合韵律、节奏等进行教学。

(二)动作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动作训练内容很丰富,包括了舞蹈、律动等多个部分,而且还独创了一种以人体为乐器的动作训练方法,即声势训练。声势训练的内容包括通过拍、打、跺等各种方式发出声音,然后再结合节奏、速度、力度制造出音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动作训练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和上手。

(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有的有固定音高,有的则没有,但都具有音色丰富和操作简易的共同特点。在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教学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还可以结合嗓音、声势。

(四)听力训练

在音乐教育中,听力训练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是音乐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这项基础训练如果没有做好,将会对学生后面的一系列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听力训练颇具特色,它通常会使用多种听力素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加入声势并使用图形谱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听力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洞察力效果非常突出,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高等院校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大多没有钢琴学习的基础,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比较差,视奏能力也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在钢琴集体课上引入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现在对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一)语言训练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例1:小汤第二册的《捉人游戏》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好八分音符的实值。由于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学习对那些初入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他们往往无法准确掌握实值对应关系,演奏中的节奏把握能力还很弱,容易出错。因此可以尝试着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加入儿歌先分组进行朗诵,朗诵熟练后接着带入高音演唱,这样一来便可以很好地解决初学者实值对应难的问题了。具体操作如下:

2/4xxxx|xx|xx|x-|xxxx|xx|xxxx|X‖

儿歌:天上多少星星亮晶晶,一二三四五六数也数不清。

(二)声势训练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声势训练通常都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因为其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师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材自己进行编排和创作,另外它的互动性也很强,学生们参与到课堂的程度比较深,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声势训练对训练初学者双手的协调性还很有帮助。声势训练的这些特点使得它不仅受学生们的欢迎,而且教学效果也很突出。例如在《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的声势训练中,左手是带有保持低音的和弦伴奏音型,右手的附点音符节奏必须与左手密切配合且保持自然连贯。对初学者来说,他们在这一课里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左右手配合不流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声势训练对此的训练方法是上钢琴集体课前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拍掌打左手的节奏,一组拍掌打右手的节奏,这样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后两组便合并为一组,在进行声势训练的同时加入跺脚的动作,以跺脚表示左手节奏型,拍掌表示右手节奏型。最后是每个学生双手拍腿,左右手分别击打左右手声部节奏。这样练习之后能有效将课程训练中的节奏难点提取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奥尔夫乐器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乐器相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也能很快地掌握和熟悉,因此很适合应用到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中。以《钢琴基础教程》里的《瑶族长鼓舞》为例。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里,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个组用三角铁演奏每小节第一拍,另一个组则用串铃演奏每小节第二拍,学生跟着教师所弹奏的旋律进行演唱,同时训练演奏的节奏。通过一定时间的节奏训练再进行钢琴演奏学习的话,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四)听力训练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良好的听觉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靠欣赏大量的音频资料,更重要的还在于聆听演奏的效果积累。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在钢琴集体课上让学生们多聆听自己演奏了。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听力训练非常重视音乐体验,强调对音乐的风格、主体、内容以及思想的深入理解。同时奥尔夫为了提高听力训练的效果,还独创了把听到的声音要素利用视觉符号表示出来的训练方法。例如在《钢琴基础教程》中的《阿拉伯风格曲》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听、念、唱等手段去用心感受《阿拉伯风格曲》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学生再根据本曲中四分音符的和弦和五个音的快音型来设计图形谱和打击乐合奏。

三、结语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奥尔夫教育体系是一种容易操作、效果显著的音乐教学形式,当其应用到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教学氛围更加热烈,教学目标更容易得到实现。随着国内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化,它在国内的音乐教育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娜

钢琴集体课音乐教育论文 篇3:

试论高师钢琴多元化教学结构中的理论课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论述,提出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应该调整教学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钢琴教学理论集体课与个别课并行的多元化教学。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多元化教学结构;教学形式;钢琴教学理论集体课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形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基础音乐师资的重任,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而钢琴课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让高师钢琴教学从传统单一技能训练转向更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实验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调整教学结构,探索新的钢琴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高师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灵魂,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好弹奏钢琴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于以后胜任工作岗位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务必要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确立一种适应21世纪教育需要的新型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这一新型的课程体系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构成这一课程体系的关键就是建立起一个以钢琴个别课和钢琴理论集体课教学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结构。

高师钢琴教学结构多元化的改革绝非单纯的上课形式的变化。钢琴教学法理论集体课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习课程。学生通过钢琴个别课进行实际演奏技能的学习,从而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与方法;与此同时,对高师钢琴教学法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训练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高师钢琴教学法理论集体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传统个别教学的必要补充,更是现代音乐教育在思想上、方法上的一个突破,使学生钢琴演奏技能与音乐综合能力全面提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针对教师的教育也将会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多元、开放的教育学结构将逐渐形成。钢琴教学运用理论集体课和小课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将使高师的钢琴教学更加规范,全面而系统化。

一、多元化新教学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高师钢琴教学法理论集体课和钢琴个别课组成的多元化的新教学结构需要多方位的调整和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应该坚持贯彻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原则,即在钢琴专业课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学生是否对钢琴相关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和积累,以及对学生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和学生中牢固树立起综合发展的观念,使学生具备综合使用所学知识的观念及能力;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传统的钢琴教学往往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注重单纯的技巧练习,或聆听老师示范录音等资料进行模仿学习,这对于学琴年限很短的高师学生来说时间有限,能力有限,不能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曲目累积量,无法学习了解更多风格的作品。针对这一局限性,高师钢琴教学法理论集体课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该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钢琴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的指导,不但要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各类钢琴曲目的演奏,还要教会学生针对各类钢琴曲目怎样进行基本教学,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每学期教学进度做出合理安排,在集体课中每学期安排适量的教学实习课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锻炼,让学生们在其相互教学过程中掌握钢琴教学方法和培养实际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需求。钢琴演奏基本技能是贯穿钢琴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主线,而钢琴教学法理论集体课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作品,积累更多钢琴教学实战经验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高师钢琴教学工作获得更大成果的有力保障。在教学模式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学过程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习优秀的录音录像示范,举行教学班的音乐会,召开相关知识点的公开讲座等形式多样的补充形式教学,形成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观摩的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学和教学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师钢琴教学法理论集体课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钢琴就是在学习音乐、学习技能,又是在学习理论和音乐史。首先从钢琴的起源发展开始让学生了解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构造、特性及其发展过程。每个时期,每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都具备的时代特征。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却是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和成长。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它在开始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变迁,音乐由巴洛克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代替。到18世纪后期,钢琴的魅力全面展现,进入19世纪,钢琴更是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对钢琴发声原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听力,对钢琴发展史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介绍与钢琴音乐相关的一系列钢琴音乐史知识,从音乐史的角度分析具体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这个时代的钢琴演奏风格是钢琴集体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的钢琴文献资料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创作特征和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的理解;部分作品还可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把握整体作品的结构,在结构中领会作品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曲式的整体构架下,带领学生分析和声的进行,从而对作品感情的细微变化及分句,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在此阶段教学内容会辅以大量的图文资料和示范活动,形式活跃,能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在了解钢琴这一乐器的发展和发声特性以后,应该对钢琴教学中识谱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对不同范例的谱面进行由浅入深地分析,让读谱者明白,这些标注是作曲家对作品的最佳解释,掌握了怎样更准确深入地读懂这些符号和术语,对我们了解学习这些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从最初的识谱的基本要素开始,例如,音准、节奏、指法,这些内容往往都是在谱面上有明确标记,一定要忠实于作曲家的原始意图。稍有深入以后,就会发现奏法标记就不是这样好认了。有时候在谱面上我们无法一眼看出这个音要用断奏、连奏还是跳奏,必须通过承上启下或者是对作品及作曲家风格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到准确演奏。例如,巴赫的复调作品中有跳点符号的音,演奏时都用断奏的奏法完成等一些特殊的演奏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在识谱过程中养成准确认出奏法的良好习惯。接下来还包括力度标记、速度标记、音乐表情术语等,甚至可以深入到装饰音在不同作曲家作品里的不同演奏方法,踏板在不同作曲家作品里的使用方法等一些知识讲解和运用。只有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入的识谱,才能更准确领会作品内容,达到学习作品的目的,从而使演奏更加细腻完整而正确。

高师钢琴学生在入校时存在着两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一是弹奏水平参差不齐,程度差别大;二是不规范的弹奏方法等,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最基础的演奏技能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实际弹奏的训练。如:怎样上键,怎样保持手型,怎样抬指,怎样触键等,加强最基础的入门动作训练可以为以后学生规范的弹奏打好基础。重视基本功的规范性教育要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始终,并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逐步深化学生对这些钢琴弹奏基本技巧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在教材和教学内容方面也要进行选择和科学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做出相适应的教材选择,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制更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教学双方都能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材选择讲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材选择应以《高师钢琴教程》为主,辅以其他各类教材,如练习曲方面,有常用的车尔尼系列,《布格缪勒练习曲》、《克拉默练习曲》《莫斯科夫斯基练习曲》、《克列门蒂名手之道》等,程度较高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德彪西、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的难度较大的作品。训练方法要根据训练目的不断调整。特别是练习曲的选择和运用,是训练手指技能的最重要的途径。例如针对初级程度学生,对《哈农练指法》一书的运用也可以改进,以适应高师学生在不同演奏程度上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的要求。但凡习琴者,对《哈农练指法》都十分熟悉,它已被广泛地运用于钢琴教学。《哈农练指法》中的每一条练习都是针对某些手指做的特殊训练,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专门性训练效果会更加显著。如:针对手臂不够放松,力量不能完全放下去,手指一关节站立不稳等问题,可以增加断奏的练习。把任意一条《哈农练指法》中的曲子变化为断奏练习,均可让学生找到指尖的感觉,体会到放松。针对节奏感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哈农练指法》中的乐曲节奏改变,做变节奏练习,以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等。针对中级程度的学生,除了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其掌握,还应注重选择风格多样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针对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广泛让其学习更多作品,并且通过实际的学习体验总结出更多的教学经验。这样理论上的指导可以使实际演奏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都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适应不同程度的教学工作。

此外,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状况和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钢琴集体理论课上要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各类练习方法以及音乐的记忆方法,从理论上指导学生怎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更快的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手指技能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慢速练习、重点练习和片段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在复调思维方面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分声部练习、分手练习和双手单声部练习等方法进行训练;在音色控制方面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区别触键方法、慢速巩固触键动作等手段练习。总之,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才能使其真正掌握,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在学生自主实习教学阶段中。首先,用学生对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教学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应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给予一定的示范并结合弹奏技术原则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探讨式学术氛围;学生可以通过亲自讲解、亲身教学体验所学知识,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最后加入同学互评和教师选评的环节,增加课堂的互动,巩固教学成果,切实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促使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加有利于高师钢琴教学多元化的需求,教师自身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在心理准备方面,教师要做好自我角色转变。钢琴理论集体课的讲学,应该摈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教师应首先摆正心态,把自己当成课堂上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课程准备方面,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列出课题,安排好教学步骤,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设计好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问题,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课堂上,教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索,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这也是搞好集体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只有这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局面的真正形成,教师才能了解授课情况好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否,从而进行及时调整,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由此可见,开展钢琴集体理论课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理论、文化知识,具有极强的示范演奏能力,良好的心态以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能力。其次,钢琴集体理论课教学,现在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教材来指导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个别程度较高的高师学生,除集体课之外,还应辅以足够的“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和时间。目前,高师钢琴集体理论课教学,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门课的教学会尽快地步入正轨。

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个别课与理论集体课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个别课的优势正是理论集体课的不足,反之,理论集体课的优势也正是个别课的不足。因此,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谁也无法完全取代对方。正确的关系应该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长期共存。教学形式的选择还与培养目标和要求有关。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赵沨先生曾指出,多年来师范院校老是向音乐院校看齐,在培养方式上重一专而轻多能,有的学生虽然能弹奏一些较高程度的独奏曲,但却难以胜任初级程度的教学,结果是既不能上舞台,也不能上讲台。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进。高师钢琴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是把钢琴作为其它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教学工作的必要教学手段和重要辅助工具。因此,钢琴理论集体课教学在高师钢琴基础课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更为合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更为有利。

责任编辑:李姝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万力力

上一篇:安保工作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