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计算机理论对于中职教师、学生来说都是较为头痛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计算机理论比较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教师感到难教,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后,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解决办法。关键词:理论教学;应对策略;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篇1:

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改进课堂教学,阐述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优势,探索了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理论教学;总结复习

自从工作以来,笔者一直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针对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改进课堂教学,并不断探索思维导图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收获。

一、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总是显得枯燥沉闷,课程进度难以推进,教师很容易陷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感到课程枯燥无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中职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极差,学习上有畏难情绪,这些都使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更为困难。

二、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创新理论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与技术,其理论基础、构图方法和应用技术已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建立知识框架,突出课程重难点

思维导图一般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分支不断向外扩散,以树状结构形式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点间的关系通过图表的形式一目了然。各个分支还可以按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标明主次,从而突出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

2.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通过使用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来表现课程内容、突破重点,对于有厌学畏难情绪和不善于学习太多文字内容的中职生来说,思维导图借助简单明了的图形可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起始于一个中心概念,向外发散,不断扩充,由点到面,反映了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突破传统学习思维的束缚,举一反三,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起到有效复习和备考的目的

很多学生把复习看作死记硬背,以单纯的背诵为复习方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复习时借助思维导图,就可以通过感官在图像、颜色、关键词和思想之间为知识点创建联系,激发大脑联想,准确回忆信息。

三、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既可以在纸上手绘,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绘制,它们使绘制思维导图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丰富多彩,甚至手机上都出现了大量的思维导图软件供我们下载使用。

1.思维导图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很多工作。

(1)准备教案

思维导图可以将授课内容要点以关键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分支结构展开课堂教学环节。从篇幅上来看,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教案要比传统教案篇幅少很多,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也变得更加易于观察、实施。当遇到教学内容需要增减时,教师只需要在图上增添或减少分支。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师准备教案的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创新上。

(2)实施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工具。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呈现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问题去听,从而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以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课件来用,边展示思维导图边讲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设计课堂练习或课堂活动。如:只列举出思维导图中的某一关键字,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扩充知识结构,扩展主题分支。思维导图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化和网络化的模块化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知识体系。

2.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课上记笔记以及课后复习中得到应用。

(1)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笔记往往是将知识点按照由上到下的线性顺序一条一条地进行依次记录。它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不利于知识的记忆,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形化比文字材料更容易在大脑中长久保持,对强化记忆效果更好。思维导图中心明确、分支层次分明,可以用更少的词语总结出更多便于回忆的信息,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能很轻松地把握复习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复习

学生首先通读将要复习的内容,随后将涉及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进行识记。当复习时,学生可以借助关键字进行回忆,绘制出思维导图。最后,将画好的思维导图与之前的进行对照,对比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又忘记了多少,从而进行查漏补缺。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但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推广,不断提高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魏丹.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毕婉文.利用思维导图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09):178-180.

[3]韩慕佳.小议中专计算机抽象理论知识教学[J].理论研究,2011(10):118-119.

作者:张志强

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篇2:

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 要:计算机理论对于中职教师、学生来说都是较为头痛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计算机理论比较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教师感到难教,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后,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理论教学;应对策略;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的计算机课程,通常由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内容组成,在实际教学中,基础理论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理论作为计算机实操的基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操技能,还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就好比是一个赛车手,只有充分掌握赛车的工作原理,才能将赛车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能灵活处理各种紧急状况。但是,在中职学校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是比较令老师头痛的难题。

一、计算机理论课难教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从各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来看,有80%以上的学生都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都不够扎实,或者偏科比较严重。计算机理论中涉及的物理、数学等基础都较差,甚至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都还过关,因此,要学习抽象的计算机理论难度较大。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意志差,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马上选择逃避;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等。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时成绩就不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形在职高阶段并没有改观,甚至更加严重。

2.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方面的问题。各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有高有低,教龄有长有短,造成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没有对大纲进行深入学习、研究,造成对课程教学中各章节的处理不科学,有的教授得过太深太难,超出了学生接受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计算机理论课和其他的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如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佳。

(3)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有些学校只片面追求考证的过关率,只要求学生会使用某种刻板的方法得到结果,而不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另外,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时间被不断压缩,社会实践时间延长,这也是理论课程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二、应对策略

分析了几个造成计算机理论课难上的原因,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谈谈应对的策略。

1.认真地、系统地钻研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分清主次,深浅适中,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理论与实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是实操的指导基础,实操反过来也能更好地帮助理解、掌握理论。

2.除本课程外,还应认真学习与所教理论课程相关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其实,计算机这门学科和很多学科都有相通性,教师的知识面越丰富,讲起课来也越精彩、越轻松、越有趣,学生也越爱听。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说是一泻千里,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些陈旧的、落后的东西早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比较新潮、时尚的东西感兴趣,作为老师也应“与时俱进”,让学生觉得老师与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沟通起来也更容易些,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很有好处。

3.善于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法对于职高学生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提高计算机理论课堂的有效性。常用的教学法有案例法、任务驱动法、“故事”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比如,计算机教师都遇到过数制转换的教学问题,用传统的除二取余法将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教师教起来也有点难度,此时我们不妨用“填灯泡”的方法,以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的兴趣浓厚,掌握程度较好。

4.做到因材施教,科学评价

不同的个体一定存在着差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下主动地学习。评价作为检查和激励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简单地认为评价就是测验的分数,我们应更新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计算机理论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积极程度、学习主动性、自主探索精神等都纳入评价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计算机理论是一门比较抽象、涉及科目比较多的课程,要想在中职学校上好这门课,就要求教师针对“课难上”的各个原因进行分析,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人所教的《计算机基础教程》这门课程,应用了上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中,基础理论部分得分率达80%以上。证明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国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广兴,赵欣,黄强.职业教育心理学[M].香港:现代知识出版社,2008-08.

作者简介:黎志文,理学硕士。1977年生,男,广东梅州人,2013年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系统理论专业。现在东莞市轻工业学校任中学一级计算机课教师。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作者:黎志文

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篇3:

更新思路,上好中职计算机理论课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枯燥,太难学,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理论课程是基础,只有夯实了专业基础后,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理论课程主要为实践服务,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让中职学生学习用编程语言编程,目的让学生懂得编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让他们投入到编程工作,对于目前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应该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一些改革。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學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专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

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

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笔者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笔者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作者:赵铭

上一篇:法院普法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税务局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