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精选9篇)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篇1

作为参考

一、单项选择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B)是系统软件。

A.WordB.UnixC.ExcelD.Microsoft office

3.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C)。

A.汇编语言B.自然语言C机器语言D.高级语言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B. 硬盘C.内存D.外存

5.组成计算机的主机的部件是(C)。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C.CPU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6.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操作系统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B.操作系统是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之间的接口

C.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D.操作系统是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接口

7. 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8.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C)

A.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B.多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D.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10.对于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控制面板是一个专门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应用程序

B.从控制面板中无法删除计算机中己经安装的声卡设备

C.对于控制面板中的项目,可以在桌面上建立起它的快捷方式

D.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删除一个己经安装的应用程序

11.在Word 的编辑状态下,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

(B)。

A.普通视图B.页面视图C.大纲视图D.全屏幕显示方式

12.关于Word 2003文档窗口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只能打开一个文档窗口B.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且窗口都是活动的C.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D.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只有一个窗口是可见文档窗口

13.Excel工作表的单元格中(B)。

A.只能包含数字B.可以是数字、字符公式等 C.只能包含文字 D.以上都不是

14.如果想在Word 2003的文档中插入页眉和页脚,应当使用(A)菜单。

A.工具B.插入C.格式D.视图

15.在Excel中,若在某单元格插入函数SUM(D2:D4),该函数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属于(C)。

A.相对引用B.绝对引用C.混合引用D.交叉引用

16.Excel 2003的工作表最多有(C)列

A.16B.65536C.256D.1024

17.在PowerPoint2003中,在(D)视图“超链接”功能才起作用。

A.大纲B.幻灯片C.幻灯片浏览D.幻灯片放映

18.在PowerPoint2003中,设置动画效果,使用(B)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

A.格式B.幻灯片放映C.视图D.插入

19.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正确的是(D)。

A.资源共享B.一个计算机系统可以访问多个计算机系统

C.多个计算机系统可以访问一个计算机系统D.以上都是

20.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协议划分为4层,以下不属于这4层的是

(A)。

A.物理层B.传输层C.网络接口层 D.应用层

22.在如下的网络互联设备中属于网络层的是(D)。

A.网卡 B.集线器C.网桥D.路由器

23.在Internet上下载文件通常使用的(B)功能。

A.E-MailB.FTPC.WWWD.TELENET

24.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B)程序翻译后计算机才能识别。

A.汇编B.编译C.解释D.连接

25.算法的特点中不包括(B)。

A.有穷性B.健壮性C.确定性 D.输入和输出

26.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的是(C)。

A.传染性B.破坏性C.遗传性D.隐藏性

27.网络安全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下面选项中属于被动攻击的是(D)。

A.消息篡改B.伪装攻击C.信息窃听D.拒绝服务

28. 真正能唯一地标识出计算机网络中一台计算机的地址是(D)。

A.地址掩码B.网关地址C.域名地址D.MAC地址

29.常见的网页元素不包括(A)。

A.程序B.文本C.超链接D.表单

30.HTML文档的三大组成元素不包括(C)。

A.HTML元素B.HEAD元素C.DTDD.BODY元素

二、填空题

1.计算机中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总线。

2.汉字信息编码包括汉字输入码、(汉字机内码)、汉字字形码和汉字交换码。

3.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构成。

4.在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中,(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属于点对点网络。

5.Excel2003工作表区域A2:D4中有(12)个单元格。

6.Windows XP的用户管理需要利用(控制面板)来进行设置。

7.计算机网络从逻辑结构上分成(资源子网)子网和通信子网。

8.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关系三个要素组成。

9.在Internet上实现电子邮件的传送通过SMTP和(pop3)两种协议实现。

10.计算机程序就是对所要实现的任务的描述,这些描述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两个方面内容。

三简答题

1.简述操作系统的功能。

2.简述如何添加/删除Windows的组件。

3.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认识实习

1. 引言

计算机导论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入门必修课,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地, 我校新生大多来自农村中学, 对计算机了解不多, 动手能力普遍欠缺。为了促使他们尽早理清计算机专业的基本轮廓并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调动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基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 熟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清楚未来四年当中主要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主要作用, 使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树立本专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围绕以上目的, 必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计算机导论方面的教材数量众多, 各有特点, 要选定一本合适的教材殊为不易, 因此死死抱定某本教材的做法不值得效仿。综合参考国内外各种相关教材并通过与兄弟院校同行的教学交流, 计算机导论的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

(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计算机病毒、多媒体技术等软、硬件基本知识。

(2) 计算机基本操作: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基础介绍计算机的使用, 上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熟悉常用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初步掌握OFFICE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 能利用Internet搜集素材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3) 计算机主干课程引论: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 就会缺乏学习动力, 从而处于被动。所以计算机导论中应该通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主干课程的介绍, 使学生知道这些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学习这些课程的必要性, 使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课程框架和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4) 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技术领域有哪些相关的政策法规, 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大学期间应如何去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

3.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于入学前很少接触计算机的新生来说, 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要理解许多新的概念, 难度不小。但与此同时, 新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很强的, 应该紧紧抓住这一优势,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尽快进入计算机领域, 理解新概念, 掌握新技能。

(1) 多做形象类比, 促进概念理解。计算机中许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新生而言不易理解, 上课时应该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 多做恰当形象的类比, 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相关概念。譬如, 在介绍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编译过程时, 完全可以将其和人工翻译一篇英文文章到中文的过程相类比, 二者的极其相似性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编译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减轻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畏惧感。类似的, 在比较"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的效率时, 也可以将之和中美元首对话时翻译官做口译的过程相类比。

(2) 设计生动课件, 吸引学生眼球。当前, 多媒体教室已经普及, 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设计生动活泼的课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习兴趣。特别地, 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密切注意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势, 不失时机地播放一些相关视频。比如, 在讲解CPU时, 我们就播放了"龙芯"首席设计师胡伟武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在讲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培养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时, 我们给出了李开复博士写给中国大学生的几封公开信, 并播放了他在国内多个著名高校给大学生做报告时的精彩片段;在讲到信息安全技术时, 我们播放了国际密码学界著名人物王晓云教授的事迹。利用计算机界精英们的生动事例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 精选实例练习, 加强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而言, 动手能力尤显重要。在给学生多做类比, 尽量让他们理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实例, 多做上机练习来达到目的。比如, Windows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处理、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 都需要通过多做实例练习来熟悉和掌握。此外, 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们在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之后, 还安排了拆装机实验, 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利用认识实习, 开阔学生视野。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课堂教学固然重要, 课外活动也不可少。利用认识实习的机会, 可以带学生到著名IT企业参观学习, 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开拓他们的眼界。我校计算机学院与神舟电脑、神州数码等著名IT企业以及广州各大电脑城都有良好合作, 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在第一个学期会专门安排一周时间前往以上各处参观和调研。从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其它反馈可知, 学生积极性很高, 感触颇多, 收获不小。

4. 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大一新生对计算机了解不多、动手能力普遍欠缺但同时对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 计算机导论的任课教师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注重调动学习积极性,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视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努力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引导他们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 理清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脉络,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国兴, 陶树平, 丁岳伟.计算机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吕云翔, 傅尔也译.计算机文化 (原书第10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杨秋翔, 张艳.新形势下计算机导论课的教与学.军工高教研究.2003 (1) :38-40.

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要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全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信心,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导论”课程实践部分的特点

“导论”课程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实际上长期以来在许多高校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教学的重要中心就是理论教学,一切围绕理论转,开课的顺序必须是先理论后实验,理论课上没介绍的内容,绝对不会先做实验,完全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附属。而现实是“导论”课程有其特殊性,实验的开设有如下特点:①实验内容具有参观性、演示性。②实验内容的独立性。③部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④实验操作的自主性。

三、“导论”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

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打破上述观念,把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为同等重要,实践课单独列出,称为《计算机认知实验》课程,我们设计的实践内容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学时分配表

前三个实验要求熟悉计算机各部件并掌握各部件的安装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学会安装过程中的调试方法;熟悉BIOS设置方法,掌握运用BIOS解决设置故障;学会安装计算机单操作系统和多操作系统,领会安装过程各个参数的含义,了解镜像文件在安装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熟悉掌握Viusal PC的运用;掌握Patition Magic、优化大师、杀毒等软件工作的使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对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第四、五两个实验要求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完成编辑排版论文、数据输入、数据管理与分析、演示幻灯片的制作;最后要求完成两个综合性文档的制作。网络应用实验要求利用浏览器进行网上信息检索;学会连接Internet的方法;掌握网络常用工具软件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选择好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保持基本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一些计算机流行的优秀软件的使用显得尤其必要。

四、考核方法

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考试的改革。考试通过开卷机考的形式进行,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实行五级评定成绩。由于在机考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偶然的因素影响学生成绩,我们通常采用考两次的方式,不仅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尽可能公平。

五、几点思考

精讲多练是授课的重要方法。另外练习有课内和课外之分。课内练习主要是验证性练习,课外练习是由教师指定一个主题,以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同时教师要说明课外练习的检查要求,既给学生以约束,又能保证学习质量。

案例化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组织编写了针对各常用软件的案例化实验。根据教学知识点的要求,再制订若干综合性的案例,要求学生选做。案例化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易操作等特点,教学效果好。

实训平台。实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的强化培养,通过开发网络实训平台来实现,将实训内容嵌入其中,这些实训内容全部通过校园网内部的实训平台展示,供学生課余时间练习。当然对每位学生登录该平台也要进行监督,其自学实训内容的次数可作为学期成绩考核的参照依据。

总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只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工作,要想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色和作用,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作贡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明东,等.《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改革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8.

[2]费雅洁,史江萍.“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13-15.

计算机导论论文 篇4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非常便捷、舒适和高效。你大可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你只需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便会出现大量的你想要的信息和资料;你也不必为没钱没机会买到足够的学习资源而发愁,在网络上你就可以看书、练习英语听力、听名校名师的精彩讲座,学到许多你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直接通过聊天软件的视频与亲人朋友面对面的进行交谈和沟通,无需话费便能增进你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你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避免琐碎与繁杂。总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并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它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实在陌生,但是通过计算机导论的学习使我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这将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产生巨大影响。那么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和看法。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应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本专业是专门为网络领域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迫切需要而设置的专业。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21世纪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 它的基础是支持全社会的、强大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 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与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计算机就是一种按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装置。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计算机可以按照处理的对象和用途以及规模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计算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等领域。

而所谓的计算机科学则是以计算机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研究范畴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的的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了计算机理论,硬件,软件,网络及应用等。在这些研究领域中,有的方面前人已经研究的比较透彻,需要我们在各后续课程中去学习,掌握和继承;有的方面则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完善和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领域广阔的专业,下分多个学科方向。如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这其中的两个方向,分别是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飞速发展,并且相互渗透又密切结合。而计算机网络正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而又密切结合的产物。网络工程就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研究和网络设计、实施和维护有关的概念和客观规律。该学科方向有其明显的特征,首先是有非常明确的网络建设目标,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必须确定。然后,工程有详细的规划和正规的依据。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是地方标准等等。

网络工程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全世界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美国是网络的发祥地,在这方面的发展更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美国的网络普及率很高,民众几乎对网络工程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如此,网络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对网络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就业形势良好。

学习网络工程需要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接受网络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学生应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通信软件设计等等。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工程学科方向跟随着lnternet的发展步伐,将会创造一个更灿烂的计算机网络未来,是一个很有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学科方向。

网络工程所做的事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样数字媒体技术也一样。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势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等的统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数字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比如数码相机拍的照片、摄像机拍的影像、音乐、图像、动画、用3D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等等。简单来讲,“数字媒体”一般就是指“多媒体”,是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表现形式更复杂,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特性。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国外数字媒体的发展也正如火如荼。英国高度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每年的产值占英国GDP的8%。美国权威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美国现在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产业细化、全球扩张。

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中各类媒体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主要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基础、计算机游戏基础、JAVA语言、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等。该学科方向毕业的人才要求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在数字媒体上有着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当前社会,对该学科方向的人才需求也是非常之大的。

计算机专业的前景是有挑战性的。就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而言。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性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发展至今,软件工程已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原则、方法来创建软件,从而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包括:依据中国教育部要求所应具备的政治、数学和外国语知识,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软件工程知识,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从事某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所应掌握的当前主流软件工具与软件产品。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仍将供不应求。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有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为了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为了将来可以更好的发挥才能,贡献社会,我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大一期间:努力学好公共课,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可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会坚持到底永不言弃。于此同时我会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同时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大二期间:我要努力学好公共基础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很多的公共基础课与以后的专业课有很大的联系,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基础等。在学习这些公共基础课的同时,我还准备自己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去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学科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是我会在大学中注意处理好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绝不会让活动耽误了我的学习。多与同学交流,在学习的同时不会忘记与同学搞好关系、。

大三期间: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与社会接触,可以通过做兼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的特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经过三年的学习我要更加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备战准备考研。当然过程可能会很辛苦,但是没有付出何来回报。

大四期间:之后的学习时间可能比较少,大部分时间用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上,所以我要抓紧不多的学习时间,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并且如果可以实习的话,我会抓住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尽量适应工作的流程与方法,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积累宝贵经验。在毕业设计上,我也会认证对待,毕竟这是考察自己在大学四年里的学习成果,所以我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在即将毕业之际我会选择在单位进行实习。了解计算机的就业前景以及方向,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学是学习,交友与完善自身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条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以及比赛。同时要敢于接受各种挑战,绝不因为失败而放弃求知的步伐。

计算机导论学习总结报告 篇5

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有三件事是我觉得最有转折性意义的,第一就是冯诺依曼进行的计算机逻辑设计,他运用其非凡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深厚的数学基础编写出了EDVAC方案,对EDVAC的总体结构和逻辑设计的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EDVAC方案当中有两个重大的改进: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便于电子元件表示数据,简化了计算器的运算速度;二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实现了基于程序的计算机自动执行,实现了程序执行中的“条件转移”。这两种改变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模型,时至今日,现代的计算机依然没有突破冯诺依曼所设计的基本结构。

第二件重大的事是微处理器的出现,微处理器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微处理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而且实现了计算机的微型化,因此计算机得以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里,成为他们生活、娱乐、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拓宽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和使用价值。但在我看来,计算机微型化的影响不仅仅只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是让更多有思想的人接触到了这一改变未来的伟大发明,当他们接触到这项发明后被吸引,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智慧投入这项发明里,因此,计算机热潮开始席卷而来,每天都会有无数的创意、更新出现。这种热潮、风气大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完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Windows的诞生。

计算机导论学习方法 篇6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1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的概念,硬件的五个组成部分,软件的概念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5个基本组成部分;

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什么是系统软件,常用的系统软件有哪些?

什么是应用软件,常用的应用软件有哪些?

1.1.2 计算机的分类

按规模分类有: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用途

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有哪些?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 。 这些各用途的含义是什么

CAD CAM CAI的含义

1.1.5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代”是如何划分的?

每代计算机的使用的主要器件是什么?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的含义

第五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人工智能

1.5 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internet的起源是什么?

我国的互联网络: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公用信息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

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篇7

1 计算思维概念回顾

1.1 计算思维的定义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周以真 (Jeannette Wing) 教授是最早提出“计算思维”概念的学者, 她提出计算思维的定义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1.2 计算思维的特征

计算思维的特征表现为: (1) 概念化, 不是程序化。计算机科学不是计算编程, 可进一步说, 计算机科学不仅关注计算机, 还要求能够在抽象的多个层面上思维。 (2) 根本的, 不是刻板的技能。根本的技能是每一个人为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职能所必须掌握的;刻板的技能意味着继续的重复。 (3) 是人的, 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途径, 但绝非要使人类像计算机那样去思考。 (4) 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机科学在本质上源自数学思维, 又本质上源自工程思维, 两者的互补与融合很好地体现在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上。 (5) 是思想的, 不是人造物。不只是生产出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人造物将以物理形式呈现并时刻触及人们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计算的概念。 (6) 面向所有人的, 所有地方。当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人类生活的整体以至于不再体现为一种显示哲学时, 就将成为现实。

1.3 计算思维的本质及其与计算机的关系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 (Abstract) 和自动化 (Automation) 。反映了计算机的根本问题, 计算是抽象的自动执行, 自动化需要某种计算机去解释抽象。

计算思维虽然具有计算机的许多特征, 但计算机思维本身并不是计算机的专属。即使没有计算机, 计算思维也会逐步发挥, 甚至有些内容与计算机没有关联。但正是计算机的出现, 给计算思维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改变。

2 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上述计算思维的概念、特征、本质及与计算机的关系的回顾, 我们可以试探性地把计算思维思想引入计算机导论教学中。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可得益”。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入门, 是把学生引入计算机技术殿堂。如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主动地学习, 才会把后续课程学好, 那么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教学算是成功了。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由之路。而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的特殊性又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章节提出不同的兴趣出发点。例如, 在计算机的发展史部分, 我们介绍计算机最早出现的历史, 提到一个典故:小说作家谢尔顿在《假如明天来临》里的一个故事说, 商人杰夫向经销商兜售一种袖珍计算机, 说它“价格低廉、绝无故障、节约能源、十年中无需任何保养”, 当经销商打开包装盒一看, 原来是来自中国的“算盘”。由这个典故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早期世界文明的敬仰, 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真正的初衷是作为计算机工具而存在。计算机典故之后再逐步介绍机械计算机时代的开荒者、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从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到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Calculator) 到晶体管计算机再到集成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2 重视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往往感性的认知是人们获取知识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途径。但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的许多概念是抽象的, 对于那些不易被理解的概念, 教师可换种方式, 不直接给出定义, 而从学生了解的实际示例或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 通过模拟演示、直观操作等方式教学, 进而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 从而达到归纳出概念基础的途径。譬如在讲信息技术这一抽象概念时, 可先向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技术 (如即时聊天工具QQ、信息采集技术中指纹识别器等) , 然后引入信息技术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指一切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这一抽象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将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运用直观的教学不是最终目的, 只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方式方法或者说是手段, 为此不能够仅停留在感性, 需要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后, 对所观察的事物概括归纳, 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使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2.3 适当引入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

任何一个高质量的工程, 都不是一个人的行为, 是多方面、多领域、多部门团队合作的结晶。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强调人际互动对认识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大学生未来就业中依然会需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也可以试探性地把合作式学习模式引入到对计算机导论这样基础但又复杂的课程中。即通过小组教学使得学生之间构建诸如沟通、讨论、帮助、支持、鼓励、评价等一系列的合作互动过程, 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实现学习目标, 共享探索成就, 体验合作带来快乐的学习模式。而合作式学习模式可在学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大班教学, 小组讨论, 分队竞赛等的思路。在具体实施合作式教学时需说明几点:首先, 分组的单位设置。建议每组4~6人为宜, 不宜过多, 否则在人数过多时不排除会有滥竽充数的少部分学生存在。也不宜1~2人为组, 因为人数过少就限定了对分组的任务规模设置不宜过大, 否则会使大多数学生因完不成而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影响合作式学习的初衷。其次, 分组时最好由基础、性别、性格、爱好等不同的同学构建组单位,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增强各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再就是, 每组都有多个子题目可选择, 而每2~3个组也可以选择同一个子题目, 这样既便于组与组之间讨论, 也可以保证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2.4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目前, 大多数学校认为实验主要是对理论的验证性模拟, 进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往往把实验教学环节的课时安排得甚少。另一方面, 在实验教学时, 有的仅强调基础性实验, 造成了实验内容的简单、陈旧, 使得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为此, 我们强调需要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 看懂了却不会做的情况。

为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需要老师精心安排课堂及课后实验作业, 要有计划地选择能够涵盖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综合性习题作为实验内容, 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到计算机的技能。对于那些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就更应该让他们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来, 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还应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使每个学生都有作业可做, 又要防止少部分学生因为听懂了, 而应付作业的行径, 为此, 作业布置要大类似而细不同。

3 结束语

通过引入计算思维概念及相关属性, 使我们构建出了, 在计算机导论这一计算机专业入门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引入计算机导论教学中可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 到直观教学为基点, 再到合作学习和重视实验及作业为蓝本的教学方式方法中。探讨我们计算机教学教学工作者目标是要培养出懂理论、能动手、善协作的全方面发展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明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国良等.计算思维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计算机导论实验课总结 篇8

计算机导论实验结课总结

姓名: 班级:计科二班 学号:2015 计算机导论实验是进入大学以来第一门和计算机专业相关性最高的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这门课让我产生了对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电子文档的制作、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及基本结构、网络配置与检测和网页设计制作六个基础内容。

因特网信息资源是以网络为纽带联结起来并以网络为主要交流、传递、存储手段与形式的信息资源。对于计算机初学者来说,入门必须要学会从网上查阅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准确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本课程第一堂课就是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同一个意思的关键词,键入的形式不一样就会出现不同的搜索结果。键入的关键词不够准确,出现的结果和自己需要的信息的相关性就会越小。另外,键入的关键词要特别注意符号的输入,例如搜索书名的时候,键入书名号可以更快搜索到书名。其次搜索的关键词要做到简练,便于搜索。对于搜索结果,我们要学会检索,得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虚拟机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电脑系统模拟器,在软件测试、病毒鉴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通过Oracle VM VirtualBox虚拟软件,我学会了安装虚拟系统,初步掌握了系统指令的使用。安装之前需要下载好系统镜像文件,在安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系统的位数以及系统的类型。分配的虚拟磁盘空间要恰当,安装好系统之后可以通过安装增强插件来改善虚拟的使用效果。

办公软件是日常学习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软件,学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编写文档可以体现一个人在计算机操作上面的基本功。文档主要包括excel文档、word文档、PPT文档,三者的用途各不一样。Word文档用于编写文章类文档,学习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各个按钮的效果,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合适的字体和字号。Excel文档便于制作表格,分析数据,语法指令可以方便地计算某一个数据集合,例如求和的指令为sum。PPT文档便于演示,演示文档的背景选取需要和主题内容亲和。总的来说,好的文档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在文档处理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尝试。

通过使用Scrach编写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让我初步体会到了编程思想和编程逻辑。我认为,Scrach编写游戏的关键在于脚本的设计和优化,不同的设计会产生微小的区别,因此在操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调试。同时,我们需要优化动画的可视化效果,例如打地鼠游戏中的地鼠在敲打之后产生的脑袋冒金星,还可以做得更生动,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敲打时的声音效果。同时在编写一个程序的时候需要预先构思程序需要用到的语法,做到编写的时候每一步有其目的,这样可以减少编写出现的混乱。

通过网络配置的课时,我初步掌握了TCP/IP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网络检测工具的使用,拥有了一定的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

最后一个课时是网页设计,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掌握了静态HTML页面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简单HTML页面的编写。网页的编写用到的是HTML语言,编写时可以使用文本文档或者其他的专业网页制作软件编写。网页的编写有一个基本的结构,在编写的时候我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区分中文符号和英文符号,导致有些语句不能编译出来。其次,同一效果的编写语言可以有多种方案,比如插入一个CSS样式表可以有内联、外接、嵌入三种样式。有些语句的效果大同小异,河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比如
标签只是简单地开始新的一行,而当浏览器遇到

标签时,通常会在相邻的段落之间插入一些垂直的间距。想要达到不同的效果时需要判断采取何种语句,同时编写的网页文本也应该力求简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感悟 篇9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C语言简洁,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知识,而且在其中也感受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魅力。

C语言的祖先是BCPL语言。1967年,剑桥大学的 Martin Richards 对CPL语言进行了简化,于是产生了BCPL(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语言。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Ken Thompson。以BCPL语言为基础,设计出很简单且很接近硬件的B语言(取BCPL的首字母)。并且他用B语言写了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在197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D.M.Ritchie 在B语言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C语言。C语言是一种高级语言,它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C 语言可以像汇编语言一样对位、字节和地址进行操作,而这三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单元。C语言也是一种结构式语言。结构式语言的显著特点是代码及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 语言是以函数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的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条件语句控制程序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C语言的功能十分齐全,它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并引入了指针概念,可使程序效率更高。而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也比较强大,可以实现决策目的的游戏。C语言适用范围非常大。它适合于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DOS、UNIX等等;也适用于多种机型。C语言对编写需要硬件进行操作的场合,明显优于其它高级语言,有一些大型应用软件也是用C语言编写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第七层:应用层,第六层:表示层, 第五层:会话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三层:网络层,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第一层 物理层。OSI/RM的配置管理主要目标就是网络适应系统的要求。各层原理和作用:低三层可看作是传输控制层,负责有关通信子网的工作,解决网络中的通信问题;高三层为应用控制层,负责有关资源子网的工作,解决应用进程的通信问题;传输层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起到连接传输和应用的作用。ISO/RM的最高层为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应用的服务;最低层为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各层之间的接口来进行的,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供服务请求,而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两个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除了物理层之外(说明了只有物理层才有直接连接),其余各对等层之间均不存在直接的通信关系,而是通过各对等层的协议来进行通信,如两个对等的网

络层使用网络层协议通信。只有两个物理层之间才通过媒体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当通信实体通过一个通信子网进行通信时,必然会经过一些中间节点,通信子网中的节点只涉及到低三层的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是从1968年才开始设立的。1968年美国唐·欧·克努特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体系,他所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第一卷《基本算法》是第一本较系统地阐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操作的著作。“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电脑的大型操作系统。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

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操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驱动程序,内核,支承库,外围。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资源管理,程序控制和人机交互等。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为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两大类。设备资源指的是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打印机,磁带存储器,显示器,键盘输入设备和鼠标等。信息资源指的是存放于计算机内的各种数据,如文件,程序库,知识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操作系统位于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操作系统则对命令进行解释,驱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现代观点而言,一个标准个人电脑的OS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记忆空间管理(Memory management),文件系统(File system),网络通讯(Networking),安全机制(Security),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0)。

在学习完了导论课后,电脑不再只是用来上网聊天看视频的工具,而是蕴藏着很多知识的宝库,现在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的兴趣越来越大,希望自

上一篇:托班美术教案:小梳子下一篇:心得体会--张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