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德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德育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德育课理论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德育课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和德育课的实效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案例教学法德育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案例教学法德育教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心得浅谈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一、为什么要使用案例教学法

1、体现“三贴近”原则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2、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

案例教学法是德育内化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体现了“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教学法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拉近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有效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有助于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案例教学法重在激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怎么使用案例教学法

1、教师选择、展示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案例,并尽可能清晰、简明地向学生展示案例。同时,所选的案例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要生活化。即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尤其要选择贴近学生心理和年龄实际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學生比较有发言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

比如,通过学生“打架”受处分的案例,开展“程序正义实现的标准”的教学,;通过学生着装图片的展示,分析仪容仪表的重要性及要求;通过学生身边上当受骗的经历,来讲授“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等。

第二,要专业化。即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必须贴近其所学的专业。因为通过这些贴近学生专业的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提高专业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

比如,“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努力方向”的授课中,结合学校优秀毕业生讲座、优秀毕业生风采及任课班级的专业,做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

第三、具有时效性。即所选择的案例要反映当前的热点,要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比如,“恪守职业道德”, 观看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件(视频),并对视频及时予以更新。

第四、具有教育性。即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教育意义,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结合四只毛毛虫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明白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短短数十年,越早规划人生,越早成功。而要想向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五、具有真实性。选择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一方面体现了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同时,这样的案例说服力更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如,通过“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事例,来讲授“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在展示职业风采的授课中,借助我校学生文明礼仪视频,展示文明礼仪特别是职业礼仪之美。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该环节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然后结合相关教材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向参与式互动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该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第二,善于引导学生,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有不同的看法、思路;

第三,充分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应给予纠正,最终使学生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

4、教师总结、点评案例

案例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客观地评价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分析。教师的总结是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评价做中肯回答的基础上的升华,因此,教师的观点应明确、清晰。

三、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和实际生活,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即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讨论的引导者。因此,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积极关注社会,精选教学案例,确定案例形式;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提示、反问、鼓励、表扬多种手段和方法,营造轻松而又浓厚的讨论氛围。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及时地概括和总结,肯定优点,对不足之处给出改建的建议,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3、促进了教学评价的民主和科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只要学生分析的有道理,就算有不足或认识不到位的地方,也应予以表扬和肯定。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同时,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不断地提升。

四、得到的启发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运用中,个人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

典型、生动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因此,教师必须特别重视案例素材的积累。而案例的搜集、补充、形成过程比较费时,案例又要经常更新。因此,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要求较高。同时,案例教学较为费时,一般都要有案例展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点评四个环节。在学生讨论环节,一方面要使学生踊跃发言,同时又要保证课堂的秩序和讨论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驾驭的能力。另外,教师对案例要有透彻的理解,并且能够形成客观、准确的观点和点评,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而是学生对知识的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但职业学校有些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差一些,有时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很好地开展。

最后,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多元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德育教学不认同。有时学生会认为案例的观点虽然是正确的,倡导的价值取向是正面的,但是现实有时是很无奈的,这令案例教学存在尴尬的局面,很难使有些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要有效抵制这种大环境的干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结:

在德育课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确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庄晓东

案例教学法德育教学论文 篇2: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德育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德育课理论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德育课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和德育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 应用

在德育课堂上要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本文从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编选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概念及发展趋势

1.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2.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并以落实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对于师资培育革新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师资培育职前阶段,更可帮助职前教师建立其教学实务知识,然而,处在师资培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的时代,案例教学法是有其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德育课案例的编选

1.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感悟、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师将其穿插教学中,既调动学生参与,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所选案例应属于学生已知、或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切记不要选择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案例,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发展能力,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案例。

3.所选案例要真实,讲究客观生动

案例的真实性很重要,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恰当的选取一些生动的、贴近教学内容的、有价值的案例。因此,作为教师,务必要学会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有特色、充满活力和高效。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

案例讨论一般4-6人一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补充。案例的讨论应是师生的合作过程。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和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

例如在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笔者选取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案例,要学生讨论公司破产的原因,最后得出“诚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企业的根本,企业诚信的核心就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2.案例讲授法

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使案例与教材理论水乳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职业性格的形成”这一内容时,给学生讲授了中职毕业生成长过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观点,找出自己的性格与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职业性格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差距制定职业性格培养、调适、提高的措施和计划,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德育课的实效性。

3.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

如在《择业与求职》的教学中,把人才招聘会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体验求职技巧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采用案例模拟课的形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课的说教性、理论性,使德育课更加富有实效性。

4.同时案例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讲学稿、试卷中

总之,用好案例,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四、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反思

1.优点

(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3)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因此,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这是阻碍案例法推广和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

(2)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德育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的德育教学方法,突出德育课的育人功能,突出德育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良好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中职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耿文才.案例教学法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作者:王华萍

案例教学法德育教学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分析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以及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并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产生的积极导向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职德育课教学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倡导,是当时采取的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全班讨论。”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特点,中职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的涵义可界定为:教师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具体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思考探索,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双向及多向互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2)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从案例(感性认识)入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3)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在分析事物时,先从特殊的、具体的现象开始,然后上升到普遍的、抽象的理论,再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分析法正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已取消了入学门槛,而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不愿学”、“不想学”等厌学现象。但他们动手能力较强,热衷于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适用于中职德育的教育教学要求。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案例进行判断,并通过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案例教学法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将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特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四个步骤: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1.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引入阶段。常见案例呈现方式有:(1)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3)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4)教师利用即时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课堂上教师以恰当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长,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案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到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转变。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教师可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内容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发言机会。另外,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在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给予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保证讨论效果。

4.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总结发言时,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应高得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转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处于统治者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

“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地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参与其中,需要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与其他学生非正式地讨论相关案例,进而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作出相应贡献。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发展自身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具体案例,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德育课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的突破口,将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课程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本身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把握、引导不好,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则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因此,德育课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案例的研讨与德育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机统一起来。

四、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导向作用。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时效。

案例教学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讨论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课堂氛围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时效。

2.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发挥创设了弹性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德育课的重要功能是实现学生思想上的成长。德育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而,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我在实际教学中将继续摸索探讨案例教学方式、方法,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永龙.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应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周俊.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

[3]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作者:杨旭

上一篇:学习报告会讲话下一篇:大学生教学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