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案例教学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案例教学(精选10篇)

中小学案例教学 篇1

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根据现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积极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的同时,以探究型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水平二的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我选择了各种游戏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引导,打破传统创编,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旨在不仅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还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速度和灵敏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案例细节: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游戏与竞赛活动中展开接力跑的学习,以展示我们班同学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

与技术、技能,好不好?!

学生反应:兴致盎然,连声叫好。

老师:这位同学你有什么要说明的?

学生:我们都想练一会儿……练好了以后再比赛,老师:可以吗?

老师:好吧,同意你们的正当要求,给大家5分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每组派一人到我这取一根接力棒,以刚才宣布的小组为单位,一边作交流沟通,一边和合作练习。

学生激动、紧张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大家开始认真练习,总结要领。

尝试与交流、冲突与融合,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生成了

学生反映:我们还没练好呢,就开始比赛了!?

老师:请举手后,具体说明,为什么没有练好呢?

学生1:我是我们小组跑第一棒 的,XX接棒时跑得太快了,我们好几次都没有接稳、接住棒……

学生2:我是我们小组跑第三棒的,接棒时对面的同学总是跟我撞到,妨碍我的速度……

学生3:我是我们小组跑第四棒的,我讲交接棒的时候把棒立好,立好,他们偏不听!接棒传到我这,真拿不住!要是不改,我们组肯定是最后一名,我保证按照我说的来,百分之百的不丢掉接力棒!……

老师:同学们:请安静!

你们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合作的力量才能提高、才能取胜,这是非常好的,这也是非常可贵的。但是,相互指责,相互埋怨能解决问题吗?

老师:仅有想取胜、进步的愿望,但没有合作取胜的技能和方法,目的也是达不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能是:怎么倾听、怎么表达、怎么交流、怎么建议、怎么商讨……怎

么学会倾听、怎么学会表达、怎么学会质疑、怎么学会保留意见以及轮流负责的小组长应该怎么主持、怎么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归纳和集中等等。

中小学案例教学 篇2

高质量、高效益的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存在很多问题, 诸如参加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少且缺乏针对性和连贯性, 培训形式单一等, 使得培训多流于形式, 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并且, 在绝大多数培训中注重理论, 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再者, 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因为评职称的需要, 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由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变成为了评职称, 这种“变了味”的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起多大作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 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 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研究表明, 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一些学者指出,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1]“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2]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并且新的教育思想, 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 新的教育观念, 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因此, 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模式, 应该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 在对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中, 在对教学的现实反思、探索和创新中, 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含义及其功能

案例培训是一种适用广泛、独具特色的教研培训。它是解决教学问题的锦囊,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是再生教学理论的故乡。运用案例教学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和综合素质。

1.“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含义

“案例”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 最早源于医学领域, 医学界对医生诊断何治疗方面记录的具体病例加以整理和研究, 找出规律以便于进一步治疗或为其他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后来在法学、军事学、教育学、企业管理等学科也广泛地运用了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初首创的, 到40年代已初具规模, 普遍应用于管理教学之中。案例教学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 这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案例是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在这个情境中, 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3]“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其本质属性应是一种学与教并举的教学结构理念, 以及在此理念指导下而形成的教学模式, 包含着系统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创新。[4]

2.“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功能

“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通过由理论到实践, 即运用理论知识来认识实际, 或者从实践到理论, 即从经验与活动中汲取知识, 使教师即可获取知识又能增长才干。“案例教学”模式, 有利于教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总结经验加以提升, 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协作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模式中, 教师从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的交流互动中, 以开放的心态, 把各自的教育经历以最佳的形式呈现出来, 进行互相交流, 共享成果,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进步。

(3) 有利于教师反思精神的养成

在这一模式中, 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在实践中开发, 在开发中研究, 促进教师自觉反思改善教学行为, 形成个人的教育教学思想, 实现专业沟通和经验共享, 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反思精神的养成。

(4) 有利于教师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着眼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模式中, 教师在有张有弛、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提高自己表达能力和讨论技巧, 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和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因此, 这一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教师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1.学习借鉴式培训

一个案例, 就是一面镜子。借用一个优秀的教育案例, 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能少走弯路, 早日成功。可以说, 学习研究他人优秀案例, 借鉴他人成功经验, 是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为此,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 及时收集整理一些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推荐给教师阅读。教师也可通过“学习沙龙”, 专家讲座, 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等, 进行案例学习、讨论评析、对照研究, 通过解读他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精彩和成功之精华, 汲取营养, 分享成果, 找到自己的不足, 取长补短, 启迪智慧, 提升思想理念, 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2. 自我反思式培训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能否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力量”, [5]它将促进教师由外控的专业发展向内控的专业发展转变。要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应积极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可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强调二度备课, 教师在课后对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缺失进行反思并随笔记录, 重新整理设计教案;二是重视自我评课, 又称自我照镜子, 教师通过重现自己的课堂实录, 对课堂上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和课堂情景进行分析和评判, 找出其中的成败得失, 寻求改进教学行为的方法策略和措施;三是撰写教研随笔, 要求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深刻的体验感受写出来, 可以是成功之笔, 也可以是失意事件, 每月写一篇, 列入学校教育科研考核范围。实践证明,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教学与反思相结合, 不仅能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而且能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 互助合作式培训

教师互助合作是教师培训的灵魂,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构建一种互助合作的教师文化, 特别是新教师, 他们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如果能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 以开放的心态, 把各自的教育经历以最佳的形式呈现出来, 进行互相交流, 共享成果,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可从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互助合作培训:首先是个体层面的交流互动, 学校推行“同伴合作互动”方式, 具有共同意愿、共同志趣的教师自愿组合为“共同体”, “共同体”中的教师通过名师指点、同伴交流, 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其次是教研组层面的交流互动, 最常用的方式是组内案例交流和组际案例交流, 通过交流人人可以参与到讨论分析和研究中, 还能够实现文理交叉、年级交叉的交流, 实现优势互补;最后是校级层面的交流互动, 具体可通过举行校级公开课, 由执教者自述, 专家现场诊断、剖析得失, 其他教师对比学习、研究思考, 生发联想、感悟升华。

4. 自主开发研制式培训

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案例开发, 能将无形的教育原理有形化。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在实践中开发, 在开发中研究, 促进教师自觉反思改善教学行为, 形成个人的教育教学思想, 实现专业沟通和经验共享。可从以下步骤进行案例的开发研制:首先, 思考和捕捉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迫切性、典型性的教育事件;其次, 搜集与问题密切相关的素材, 对案例素材进行分析, 从中提取并确定主题;再者, 对案例素材进行形式分析与设计, 进行同事交流, 请年级组教研组或领导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是撰写完成教育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1) :104-112.

[2]顾泠沅, 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6) :1-7.

[3]郑金洲,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7) :36-41.

[4]孙思忠, 李金霞, 关于案例教学的哲学思考[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 :105-197.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初探 篇3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剖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进修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1、安身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正如《新纲要》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安身于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终身进修、糊口和工作奠基基本”。成长什么?学生的成长应是德、智、体、美周全的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周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惟道德教育和科学思惟体例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缔造力,培育爱美的情趣,成长健康的个性,养成精采的意志品质。”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周全归纳综合。语文素质虽然首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惟、思维、激情、文化常识、进修习惯等品质慎密亲密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所以经由过程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周全协调的成长不仅是需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2、浮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经由过程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抉择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命抉择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抉择的。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硕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命,就是要周全成长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激情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惟内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惟激情很自然地会发生转变,会慢慢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进修什么、否决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辉煌形象或悦耳情节或美妙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年夜浸染,会在其生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年夜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说话有透辟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惟激情的陶冶;学生也只有感应感染到说话的思惟激情,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说话。二者是密不成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正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晰,经由过程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惟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惟性多限于思惟熟悉的提高,而“做人”的内在首要默示在步履上。要肄业生在进修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惟熟悉、丰硕激情,而且要形成精采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外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陶冶、堆集。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需明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使命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是以在贯彻该事理时,必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使命统一各项使命。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篇4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折扣》

诸暨市安华镇小楼彩丽

教学内容:

浙江省编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小节《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二教时(教材第45---46页)。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

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2.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

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

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按折扣和成数进行计算,并能领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设想:

《折扣》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教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关注生活,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使用旧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学习要求还是应当达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对原有教材又不能不进行一定的开拓与创新。为此,我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1.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联系生活,加强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3.自主创新,改编教材,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雅典奥运会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说说它们的名称,并

猜测价格。(课件展示)

二.导入新课,感悟新知。

1.出示两家商店中这种吉祥物的不同价格,说说你会上哪一家店购买。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

2.出示两家商店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底价抢购,八折起乙商店:六一特价,一律九折

3. 说一说:“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么意思?现在你觉得上哪一家店购买比较合算了?为什么?

4.这种吉祥物在这两家店的价格究竟各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

[指导学生列式计算:甲商店120×80%=96(元)

乙商店110×90%=99(元)]

5.小结:刚才这道题的的实质,就是求商品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6.试一试:

(1)某家具商店将一种原价320元的床垫八五折出售,这种床垫的现

价是多少元?

(2)一种电视机原价每台2600元,“五一”期间以9.5折出售。这种

电视机的促销价是多少元?

三.简单应用,加深体验。

情境展示:某儿童用品商店在儿童节期间对部分商品进行特价酬宾:

大肚熊:原价120元,打八折;天文望远镜:原价528元,打七五折; 笔袋:原价35元,打九折;电动汽车:原价156元,打六折;

玩具机器人:原价220元,打四折;水杯:原价20元,打九五折;

故事书:原价120元,打八折;篮球:原价78元,六五折。

问:如果给你100元钱进这家商店购物,你将如何合理使用这100元钱?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1200毫升,10元一瓶;听装每听200毫升,2元一听。

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听;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30元八折优惠。

问:

1.你喜欢上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

2.你们班共有多少同学?如果每位同学配备200毫升饮料,共需多少饮料?

3.这么多饮料,上哪一家店购买可以使所花费的钱最省?请通过小组合作制订一个

购买方案。

(思考:购买方案的制订应视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道题具有比较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要尽可能使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可以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商店组合购买;2,用同样多的钱买到更多的饮料。这样这道题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义)

五.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本课内容)

2.出示课后延伸题:

(1)河汉村有个种粮大户,前年收稻谷26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了一成五。这个种粮大户去年比前年要多收多少稻谷?

(2)安华镇某大型袜厂2003年的产值达到了560万元,打算2004年在此基

础上增值二成。该袜厂2004年比2003年增值多少万元?

说说这两题涉及到了什么内容,回家后先独立完成,再请家长进行检查。

板书设计:

折扣应用题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

底价抢购,八折起中秋特价,一律九折

(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

120×80%=96(元)110×90%=99(元)

反思:

这堂课是我曾经开设过的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反响相当好。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

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情境”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

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大胆改编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在原教材中,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包括“折扣”和“成数”两部分,我在教学中则选择了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折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至于“成数”相对而言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是学生家长所熟悉的,因此我把这一内容作为这堂课的课后延伸,让学生在回家以后通过自学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和探讨自主掌握。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他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5

一、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表现时间过得很快的歌曲,共两段歌词,曲调轻快活泼、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这首歌寓“爱惜时间”思想教育于歌曲教学之中,充分体现艺术学科的特点。

(二)、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通过猜谜语,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孩子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2、能力训练目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孩子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和渐弱;

3、创新素质目标:与孩子共同参与歌曲的表演和创编,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并能艺术性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

1、渐强渐弱记号在歌曲中的实践运用。

2、根据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引导孩子即兴创编。

二、此外,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进行剖析:

《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孩子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孩子兴趣为主,着重采取“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教法,也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三、我们知道只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有成功的体验。下面,我就进一步谈谈学法:

本着“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宗旨,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在课内倡导孩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歌曲的美,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只有完美的教学过程,才有完美的课堂。最后,我就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谈谈我的设想:

美国教育家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一)、猜谜导入。

利用孩子爱猜谜语的心理,我出示了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最伟大而又最渺小;它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而且一去不复返。它是什么?)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为了让孩子对歌曲获得初步的感知,在让孩子首次欣赏歌曲的同时老师敲双响筒让孩子体验声音的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变化。在第二次放歌曲时,老师和四个孩子组成一辆“小马车”,随着歌曲音乐做远近跑马的动作行进,让孩子具体、直观、生动地感受歌曲内容和声音变化,并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实践体验。

这部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体验和感受马车远近声音的变化,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1用肢体语言,让孩子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马车远近声音的变化;

2鼓励孩子用画面线条来表现;

3在前两次体验的基础上,直接出示 “渐强”“渐弱”记号,让孩子深入感受体验;

4、让孩子用“打节奏”来进一步表现“渐强渐弱”,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全面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教学中,我边唱边舞蹈表演,既让孩子听赏歌曲,同时让他们欣赏到舞蹈的美丽,为以下的歌曲表演做示范与铺垫。

2、引导孩子按节奏读歌词,并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此外,引导孩子提出表示渐强渐弱的句子,让孩子在哼唱中领悟唱法,突破难点。(唱):55 67|12 34|5 5|5-|和65 43|54 32|55 67|1-|。

3、采用多种形式的练唱,如:男女声对唱、接口唱等。这样既保持孩子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更扎实地学好歌曲。

(五)、表现歌曲。

1、首先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模仿表现马蹄声,如口技、弹手指等。紧扣教学内容,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2、其次指导孩子用“打节奏”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3、接着分组进行歌曲表演。为强化孩子的合作能力,鼓励每组孩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拍节奏、舞蹈、歌唱等,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尽情表现出来,使歌曲的内涵得到全面散发,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科学并带鼓励性的评价。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孩子的表现,教师及时给出科学的鼓励性的点评和肯定,同时请孩子互相评价,让孩子在互评中得到进步。

(六)、巩固延伸。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上课也是这样,导入固然重要,结尾也意义深远,应十分重视。因此,在孩子对歌曲有了成熟的理解和表现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孩子谈谈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以加深孩子珍惜时间的情感。

最后用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小游戏:(老师当马车夫排在第一个,全体孩子当乘车人,一手拿好书本,另一手拉住前边同学的衣服后角,组成一条长队,在歌曲影像的背景下,边唱边小跑着,欢快地离开音乐教室。)为本节课画上圆满句号。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6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案例

孟丹2014年9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视、听、唱、表演等多角度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通过模拟入队仪式,激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少先队员及对红领巾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简单复习少先队知识、了解队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

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骄傲、喜悦、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红领巾 课件队旗队徽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红领巾)

问:我们为什么要戴红领巾呢,你知道红领巾的意义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是少先队员的象征,从我们入队的那天起,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配戴红领巾。)

问:作为少先队员你们知道队歌是哪一首歌曲吗?

(二)新课教学

1、出示简谱(课件)

2、介绍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周郁辉,曲作者是寄明,这是两位作家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这首歌曲定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电影的片段。

3、欣赏电影《英雄小八路》

4、教师讲述电影的内容梗概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5、再次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6、这首歌曲给人们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7、带着饱满的情绪跟随多媒体演唱,边走边唱。

8、处理歌曲情绪

休止符处要干脆利落,才能表现出少先队员的坚定信心,英勇果断。后面的“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三次重复要分清层次,层层递进将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演唱时要表现出少先队员刚毅的信念,情绪要饱满。

(三)了解队史

1、这首歌曲我们在什么时候经常演唱?

2、出示课件,了解队史,队旗,队徽。

3、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

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四)总结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做好案例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

对教师来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以严谨的计划作为辅助,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需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其次,教师还应该利用案例的一些特性,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加以利用的地方.最后,为了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一、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所谓严谨,是指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地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状况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案例教学的主要组成是一些例子,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地选择例子.所谓科学,是指这些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订一些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四则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组成,它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学生接触这些运算方法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他们各自的含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法和减法是相对的,而乘法则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势,除法则是由乘法转变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师进行加法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两个苹果,这就是加法的最简单形式,这样的直观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对加法的内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上述的案例可以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重新定义数学课堂,并且对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都是案例教学所带来的改变,教师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改变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水平.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性进行一些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发现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问题而言,它们之间也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可以将其进行一些划分,根据问题的不同,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教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这些主要是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应有感受,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带有趣味性的案例,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中,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案例,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四则运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它的内容枯燥,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为此,教师可以为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运算融于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改变数学课堂的氛围.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从而获得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听取学生的建议

对教师来说,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多样的,而且要随着教学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此外,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学生对教学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尝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就案例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建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的建议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由于受到学习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学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建议并不是统一的,教师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只能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体会.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听取学生的建议,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得出结论,发现学生的思维需求,在教学中做出合适的调整.

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满足学生们在教学中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案例教学的相关特点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地利用教学案例以及互动关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数学课堂的情况,选择学生的建议.在不同的时期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建议,并且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9):59-63.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篇8

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感觉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才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退位减法》复习课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

(1)直接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

(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 );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

分析:情境只有为教学服务、适合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的情境就是多余的。

1.创设的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

在创设的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接触过什么事情等等。一个真实、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设的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不能脱离学科因素

情境的创设要紧密围绕教学,服务于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往返”;另一方面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3.教学情境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成长的情境因素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篇9

-―小学体育《狼和小羊》教学案例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中心小学

姓名:张辉 手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学体育《狼和小羊》教学案例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义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1、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

2、活动性游戏:“狼追羊”、“推掌”、“抓尾巴”等。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的动作要领,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2、通过系列游戏活动,提高身体的灵巧性,培养团结友爱,不怕困难的精神

3、发展模仿想象及自我表现能力,增强参与群体活动的乐趣。

4、运动量适宜,练习密度预计45%,平均心率预计135-140/分

教学重点: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教学难点:踏跳准确、有力;落地轻巧。教学方法:故事化、形象化、游戏化等。

教具准备:录音机一台、动物头像七个、小红若干朵。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集合站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内容、目标。

目标:

1、集合快、静、齐。

2、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

教法:

1、教师语言启发引导,以春游活动形式引入课题。

2、老师宣布课内容、目标,做好出发前的动员,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组织:四列横队

学法:

1、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学生在老师语言引导下进入角色。

4、认真听老师宣布课内容及目标。

时间:

3分钟

二、队列练习:

(一)立正、稍息、看齐。

(二)原地踏步——立定。目标:听指挥,步调一致,朝气蓬勃。

教法:

1、教师提示动作要领。

2、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启发学生向解放军学习,听指挥,队列整齐,步调一致。

4、表扬激励。

组织:四列横队。

学法:

1、认真听老师提示。

2、集体在教师口诀指挥下做动作。

3、在教师语言激励下动作准确整齐,精神振奋。

时间:

2分钟。

三、出发

(一)慢跑去“公园”。

目标:

1、身体进入准备状态。

2、情绪进入兴奋状态。

教法:

1、教师带领学生慢跑去“公园”。

2、学生边跑教师边用口诀提示跑步正确的姿势。

组织:成两路纵队绕场跑。

学法:

1、在教师带领下慢跑。

2、在教师口诀提示下,注意做好正确的跑步姿势。

时间:

3分钟。

四、到达公园

(一)参观“动物园”,做仿生练习:

1、虎行;

2、鸭行;

3、鸡行;

4、鹤行;

5、蛙行;

6、袋鼠跳;

7、雁飞。

目标:

1、提高身体各部分的活动能力。

2、发展模仿想象及自我表现能力。

教法:

1、教师依次出示动物头像。

2、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依次模仿,如:“一群快活的小鸭子正呷呷地唱着动听的歌”;“池塘里的小青蛙正呱呱地捉害虫!”„„。

3、教师巡视观察,表扬鼓励,激发兴趣。

组织:圆内散点。

学法:

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动物头像,在老师语言启发引导下,依次做仿生练习。

2动作形象,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

时间:

6分钟

(二)“羊妈妈教小羊学本领”活动学习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

1、一步踏跳,双脚落地。

2、走2-3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3、助跑3-5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重点: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难点:踏跳准确、有力;落地轻巧。

目标:

1、初步掌握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的动作。

2、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能力。

教法:

1、故事 “羊妈妈教小羊学本领” 引入。

2、教师扮演“羊妈妈”,学生扮演“小羊”,模拟“羊妈妈教小羊学跳过小沟的本领”的全过程。

3、“羊妈妈”讲解示范跳“小沟”的动作,简介踏跳区概念,提示重、难点。

4、“羊妈妈”与“小羊”,共述动作口诀。

5、“羊妈妈”以动作口诀指挥“小羊”练习,动作练习先分解后连贯,速度先慢后快。

6、“小羊”自练,“羊妈妈”巡视指导,反馈信息,矫正回授,鼓励进取。

7、请一位“小羊”示范正确动作,“羊妈妈”示范错误动作,让“小羊”进行对比分析。

8、分组检查评比,给优胜者颁发小红花

9、归纳小结。

组织:圆上散点

学法:

1、认真听讲故事,在教师语言引导下进入角色。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注意观察,齐读动作口诀。

3、集体在“羊妈妈”动作口诀指挥下练习。

4、自己体会动作。

5、两人一组互帮互学、互检互评。

6、示范正、误动作,对比分析

7、分组评比,小组长负责组织检查,给完成动作好的“小羊”颁发小工花,以获取红花多的组为优胜组。

8、相互鼓励。

时间:

16分钟

(三)、活动性游戏:

1、狼追羊;

2、摸尾巴;

3、推掌;

4、织布机;

5、打手背。

方法:

一学生扮演“狼”,其余学生扮演“小羊”。“小羊” 在草地上(圆内)两人一组做“狼追羊”、“摸尾巴”、“推掌”等游戏。“狼”来了,“小羊”快跑跳过“小沟”回到各自的“家”,以跑得快、按动作要求跳过小沟,而不被“狼”捉住为胜。

目标:

1、巩固学习动作,提高身体的灵巧性。

2、增强参与群体活动的乐趣。

3、培养团结友爱、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法:

1、教师简述游戏方法、规则并示范。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生共同游戏。

4、注重观察,指示学生按规定动作跳过“小沟”。

5、抓住时机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从小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6、游戏结束,进行小结,奖励红花,鼓励进取。

规则:

“小羊”必须按“羊妈妈”教的方法跳过“小沟”,否则算掉下“小沟”,被“狼”捉住。

组织:圆内散点

学法:

1、认真听讲解,注意观察。

2、与教师共同游戏。

3、两人或三人自由结成好朋友组参加游戏。

4、相互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时间:

6分钟

(五)联欢活动

1、“幸福拍手舞”(配乐)。

2、小结课情况。

3、按常规下课。

目标:放松整理,身心愉快。

教法:

1、教师提示动作要领;

2、领学生随音乐起舞;

3、小结本次课的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提出希望;

4、布置收整器材;

5、按堂规下课。

组织:四列横队

学法:

1、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跟教师随音乐起舞。

3、注意听教师小结本课情况。

4、师生互道再现。

5、协助教师收整器材。时间:

5分钟

场地设计:画半径为6米、7.2米、10米同心圆一个。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篇10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题)。刚才,朱军向我请教一道题目,我想请同学们来一齐完成这道题:(出示错应用题例)凤山中心小学六年级有145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余下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教师鼓励学生解这道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大部分学生表现茫然,坐着不动。)

师:同学们怎样不做啊

生1:教师,这道题没法做啊。

生2:教师,你可能把这道题目记错了。

生3:可能是朱军把题目抄错了。

生4:教师教育我们做题时要细心,朱军怎样还把题目抄错呢真是太粗心了。

师:哦,原先是这样,难怪好多同学坐着不动,那这道题是没法做了

生1:有办法,只要加一个条件。

生2:这朱军太粗心了,浪费了我们的学习时间。

生3:这样也好,它能够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一点才好。

生4:我想,可能是教师有意出这样的错题考我们的。

师:(微笑)不管是谁的错,做事还是要细心的好,那么,这道题按刚才生1说的,只要加一个条件就能够了,你们大家说行吗

生:(齐答)行。

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生1:只要加上一个“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能够了。

生2:加上“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能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但这不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3:如果明白“六年级有几个班,平均每班有几人”,就能经过两步计算,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了。

师:同学们,刚才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说明你们都善于思考,但哪一种方法更贴合题目的要求呢

生4:因为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我赞成生3的意见。

师:你们认为所加条件的数据,我倒清楚,“六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同学们,此刻你们觉得能够解答了吗如果能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把这道题先补充完整,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认真思考,有的试着口头编题,有的同桌讨论,互相交流,个个兴趣盎然。)

师:谁来把这道题补充完整

(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教师见生1欲举又止,并用鼓励的目光看了看生1,他鼓起勇气举起了手。)

生1:凤山中心小学六年级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其中有145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余下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师:生1把这道题补充得很完整,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二、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资料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努力供给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从被动理解知识向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转化。这则案例对我有三点启发。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仅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我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办”的时候,这种思维才算是真正的启动。所以,教师要经过多种途径努力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到有疑要问,有话要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和自主本事的发展,才有利于学生养成想问、要说、好思的良好习惯。

2.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运用得当,能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使胆小的学生变得勇敢、自信;运用失当,将挫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并且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帮忙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出现错误时,既怕同学笑话,又怕教师批评,心理压力很大。这时,教师不能指责学生,否则就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学生以面子,细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情感,帮忙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引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说话本事。

在数学教学中,异常是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阐述自我的思维过程,这是新时期课改的要求。首先,这节课上,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错题中,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思考,发表看法和想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供给的数学信息来自学生的生活(不完整题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易于解决。这样就巩固和提高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本事,并且学生在辨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品尝成功的喜悦;最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出现类似于以上错误题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种信息源,把日常见到的,并且是学生易错的问题,经过题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在质疑、发问、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启动心灵,受到震动,得到教育。这样不仅仅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且能融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可谓一举两得。

上一篇: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下一篇:海边之游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