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精选9篇)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篇1

本周学习了第3课《开元盛世》,引导学生掌握了唐朝鼎盛时期的历史功勋和过失,发现了学生学习历史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并且教师本人也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学习兴趣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会学习历史和参悟学历史的一些规律。首先要做到必须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要让学生发扬优点和长处;第二,要引导学生参悟学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越来越容易,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课堂学习纪律养成,提高学历史的效率和效果。上课4周来感觉每个班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好本课所学内容,但是一部分学生给老师感觉是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对课堂教学方法不适用或不感兴趣,总之,据观察,这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同步学习和探究,以及历史地图填充册,谈及这些学生的学习,必须综合考虑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作为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通过听说读写概况复述背诵想象等手法,进行训练,展开竞赛和比赛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总量。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篇2

一、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九龄等人为相,因为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公正廉洁,辅佐太宗时都敢谏言,而贞观之治的出现与他们的努力息息相关,玄宗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的人才,他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把选拔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他虚心纳谏的作风,对唐代影响最为深刻,能否纳谏,成为检验君主是否贤明的标志。继位之后、他就下诏:“求直谏。”这样避免了封建君主制度下由于皇帝的独断专行而产生的许多弊政。

二、裁汰冗官,改革吏治

玄宗即位之后精简机构,淘汰多余官员。确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三、节俭去奢

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从自身做起,而且他还命令官员也要节俭,宫中后妃以下都不得配珠玉、刺锦绣;又裁简宫女,将她们送还家中;毁掉武后所造得天枢,韦后所立得天台,以示与奢侈浮华的弊政决裂。

四、抑制食封贵族,整顿食封制度

因为初唐制定政策,凡食封贵族,国家按食封数把课户拨给封家,租调由封家征收。初唐,食实封者不过二三十家,所拨课户最多千余户。至中宗时,实食封者增至一百四十余家,所拨课户多则达到万户,国家一大部分租调归于私门,而封家自己征收租调,百般勒索,课户大多破产逃亡。所以,玄宗即位以后,规定封家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封家在京师统一领取。又规定,反子孙袭实封者,户数减十分之二。这样既使国家租调不致损失过重,又抑制了食封贵族的势力,使国家出现了稳定的局面,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五、淘汰僧尼,抑制佛教势力

玄宗下令淘汰僧尼,勒令还俗一千二百多人,并规定各地不得新建佛寺,禁止民间铸佛写经,不准贵族官员与僧道交际,没收天下寺院法外的田地,使佛教恶性膨胀的势头得到遏止。没收的寺院土地给农民耕种。

六、整顿边防

开元盛世有多盛? 篇3

养活这庞大人口的是唐帝国广阔的耕地。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唐帝国国势强盛,四海咸服,八方来仪。唐朝廷富有而强大,甚至临时买外族人当兵。后来边疆上逐渐都换成了外族兵。安禄山、史思明,名字虽取的都是中国式的,且是中国边疆大吏,被赋予国防重任,其实他们都是外族人。打平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也是外族人。由此可知,唐朝的对外民族政策,确实是十分开放。

文教事业也适时地发展起来。民间爱书成风,《新唐书》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此外,政府提倡教育,广设公私学堂,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这样推行政教的结果是:“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篇4

我用了1.情境导学法2.史料图片教学法3.自主学习法。4.比较法。本课总共分为三目:第一目“开元之治”,介绍了唐玄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这一目学生比较好理解。第二目:“盛世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唐朝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让学生知道,现代国家要发展经济,要注重科教兴国。第三目,“唐朝的衰亡”,介绍了“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起义使唐朝政权日趋衰落并最终瓦解。这是作为小字出现,学生比较难理解,我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图片来作为突破口,增加学生的知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情境导学法情景导入,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历史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一(2)班、(3)班的气氛都很活跃,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2、史料图片教学法图片﹑表格和文字材料的应用,清晰地概括出重点内容,变抽象为形象,有力于学生理解教材,有效地辅导了教学。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些图片是我11月大学毕业前全系赴西安专业考察在华清池拍的照片,我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合作学习,学生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初一(2)班看到图片和我的讲解后开始很激动的讨论起来。

3、自主学习思考法。阅读﹑思考﹑质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本课内容就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我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并得出结论。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育人的目的。

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课活动较多,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上还是不够精致。

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以致于重点部分花的时间不足。

《开元盛世》说课稿 篇5

《开元之治》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和“唐朝的衰落”三个小子目,全方位的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盛的时期。在“开元之治”一目中介绍了唐玄宗执政初期的政策措施;而在“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中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为我们叙述了“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在“唐朝的衰落”一目中,为我们叙述了在唐玄宗执政晚期,唐朝由盛如衰的历史发展曲线。这一课上承《“贞观之治”》,梳理了唐朝中兴的历史脉络;下启《科举制的创立》,引出出现“繁荣开放的社会”主要原因之一的`科举制,在这一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首先,学生在学习《“开元盛世”》这一课前已经经过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的体例和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归纳能力。因而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运用已学会的历史学习方法来学习和分析“开元盛世”这一历史时期。

其次,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是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还有待加强,课堂上要注重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历史发生的原因、影响等。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开元盛世”,掌握“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2.知道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了解唐朝衰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开元盛世”出现的背景、唐朝的历史发展曲线等问题,掌握历史问题探究、分析及表达能力。

2.通过对“开元盛世”相关史实、史料的探究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空前绝后的“开元盛世”,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历史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

农业工具的改进。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问题探究法。结合材料和课本,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2.情景再现法。如播放电视剧《唐明皇》的片段视频,设置情境,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3.归纳法。在巩固提高的环节,通过设计表格填充,归纳总结唐玄宗执政各个时期唐朝的发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开元盛世”,完成本课内容的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在“唐朝的衰落”这一部分,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进行阅读,了解唐朝由“开元盛世”走向衰落的史实。

2.合作学习法。在“开元盛世”的表现这部分的学习中,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法,按角色各自领取角色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对本课进行导入。

采用播放电视剧《唐明皇》片段视频的方式导入课程,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对“开元盛世”的盛景心向往之,由此顺利进入本课的第一目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本课“一个主要历史人物、一条唐朝盛衰曲线、三种盛世表现”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度,我采用阅读材料的方法,并适时播放相关视频,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

(一)“开元之治”

1.“开元之治”——“开元盛世”的背景

要了解“开元盛世”,就难以绕开对“开元盛世”背景的探究,探究历史发生的背景是历史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此环节我精心挑选了有关唐玄宗“开元之治”的相应措施的史料,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提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开元之治”是与“开元盛世”的关系。

首先我课件展示有关“开元之治”的三则历史材料,提问:这三则历史材料分别反映了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适时的给予方法的指导,最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来给予总结,对答案进行完善。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在对“开元盛世”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为了从各个层次、多个方面来学习和理解“开元盛世”,需要对“开元盛世”的表现进行了解。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按学生的意愿将其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应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身份。并且代入身份对课本中阐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段落进行阅读讨论之后代表交流发言。

1.农业技术的进步

农民组的学生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后据此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讲授“曲辕犁”和“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突出难点。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者组的学生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后据此发言,教师ppt播放图片引导并进行总结。

3.商业的繁荣

商人组的学生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后据此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两汉时期和“开元盛世”时期商业、城市状况的对比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角色交流、讨论环节的加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认真思考历史问题,进行交流学习的兴趣。同时讨论环节的设计,也符合新课改有关课程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三)由盛入衰——唐朝的衰落

在这一目的教学中,我会牢牢把握本课“一条唐朝盛衰曲线”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了解唐朝由盛入衰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在一个皇帝的执政过程中由盛极一时转向衰败的发展历程以及由盛入衰的原因。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教师总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注重帮助学生从整合的角度去梳理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我会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开元盛世的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所学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设置了:“对比唐玄宗初期和后期的执政风格,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的开放式作业。开放式的作业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一、“开元之治”

1.“开元之治”——“开元盛世”的背景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关于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案总汇 篇6

1、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

②利用“曲辕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互动授课法:师生互动,教材互动(史料、学生表演、图片、课文穿插进行)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

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法 1.引导学生观察曲辕犁、筒车等图片,或动手触摸教师提供的模型,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或实物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反映手工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可指导学生学完后列表归纳掌握。 板

计 一、开元之治

二、农业的发达

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

2.茶叶与蚕桑生产

3.生产工具的改进一曲辕犁、筒车

4.水利事业的发达

三、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四、商业的发达:长安城 教

思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生产工具、瓷器和丝绸的图片,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1、哪位同学能背诵杜甫的《忆昔》,从诗中可以看出唐朝什么景象?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社会是何等景象?

2、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1)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

(2)唐玄宗时期,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栽培的方法,使产量大大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3)唐朝农民制成了先进的耕作工具—————,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4)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最为有名;

(5)唐朝繁华的大都市有—————、—————、—————、————。长安是一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是居民住宅区,—————是繁华的商业区。

2、交流展示

1. 你做错的练习题是————————;

2.学习目标中你不明白的问题是————;

3.你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3、能力提升

1.———年,李渊建立唐朝;———年,唐朝灭亡。

2.史称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为————;武则天的统治为———;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为—————、————。

(五)探究新课: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篇7

A。李渊B。李世民C。李治D。李隆基

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唐玄宗励精图治B。唐玄宗崇尚节俭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唐朝陶瓷业有重要发展,以越窑____________________、邢窑________________最为有名,闻名于世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唐都长安城内有“市”有“坊”,“市”为繁华的________________,“坊”为________________。

5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唐朝时,被人们赞美为“类玉”“类冰”的是_____________,有“类雪”“类银”称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唐高祖统治时B。唐太宗统治时C。武则天统治时D。唐玄宗统治时

3。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______________的作品,他被后人称为“茶神”。

A。黄帝B。张仲景C。陆羽D。李时珍

4。如下图,图一名称为____________,图二为唐朝时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______。

图一图二

5。绘制唐都长安平面图。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关于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茶之风盛行全国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在越窑可以买到最好的青瓷制品D。长安城内的居民住在坊里

2。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唐朝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4。(2010湖南湘西,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景象是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唐玄宗B。唐太宗C。武则天D。隋文帝

5。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最大的不同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6。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都注意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B。善于纳谏C。任用酷吏D。清理土地和人口

7。唐朝前期,曾出现了两次盛世局面。与这两次盛世局面相关的皇帝是()

A。隋文帝、隋炀帝B。隋文帝、唐太宗

C。唐太宗、武则天D。唐太宗、唐玄宗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官吏规定了比较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即使是皇帝宠臣犯法也不庇护,他还重视地方官的人选。”因此,在他的统治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材料二:“自杨贵妃入宫后,便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不理政事,挥霍无度。……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7。00人,贵妃三姊妹每年的脂粉钱就上百万。贵族外戚风行向皇帝进食,有时一次送几千盘,一盘的价值抵得过中等人家的资产。”

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谁统治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做法对当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两种不同的做法?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点想法。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篇8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一、学习目标: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自学:

请你通读课文,辅以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填空。1 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唐玄宗时期,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栽培,产量大大增加,蔬菜大都是从

传入的,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作者

被后人成为“茶神”。4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5 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

瓷、邢窑

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城内分为坊和市,是居民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三、讨论:

1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2读史分析:

后人评论唐玄宗:“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后来坚持这样做了吗?

四、检测反馈: 隋唐时,一般贫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 丝 B 麻 C 棉 D 毛 2 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

A 安史之乱 B 宦官专权 C 朋党之争 D 藩镇割据 我国一年两熟的耕作最早出现在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对何时社会风貌的写照

A 开元时期 B 天宝年间 C 唐高宗时期 D 武则天统治时期 5 如果你是一个唐朝人,你的生活里不可能有的情节是

A 到茶楼里与朋友饮茶赋诗 B 看到一位老农用筒车浇灌庄稼 C 买回一件唐三彩来欣赏 D 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回到位于西市的家里好好地休息 6 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政治比较稳定 C 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D 国力强盛 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按其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唐太宗——唐高祖——唐玄宗——武则天 B 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C 唐太宗——唐高祖——武则天——唐玄宗 D 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8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 轻徭薄赋 B 减轻刑罚 C 善于纳谏 D 重用人才

五、学思之窗: 唐玄宗和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高宗和武则天之孙。睿宗朝曾参与诛杀武、韦同党,平定了武则天晚年以后的政治**。712年即位,次年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3-741)。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乱逐渐成为乱世,历史上亦称天宝之乱。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开元年间玄宗比较重视吏治,任用贤才姚崇、宋为相,精简冗官;也注意发展经济,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措施,兴修水利和组织垦荒等;还重视文教科技的发展,整理古籍,任用文学家一行改造新历,测量子午线。同时,在和睦周边民族,安定边疆,以及对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贡献。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水利事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业、金属铸造业;唐都长安。

(二)能力训练点

1.本课内容为唐朝经济的繁荣,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可指导学生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史实。

2.唐都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大城市,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3.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进步。如灌溉工具筒车的发明,曲辕犁的发明。可以指导学生动手自制模型。

(三)德育渗透点

1.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

2.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要使学生体会认识到这一点。

3.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四)美育渗透点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证明了美最早源于生产。

二、学法引导

1.本课内容较少,教师应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相关内容。

2.(1)学习本课可以用列表法,把本课介绍的经济繁荣时期的唐代农业、手工业和都市建设几个方面的成就进行归纳填表。

(2)可以用联系法、比较法将你以前的积累有关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跟唐朝的成就进行对照,一方面可以使你的知识系统化,一方面也便于你的学习记忆,另一方面使你对历史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解决办法:一是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利用模型施教;二是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动手组装模型,认识曲辕犁和筒车的改进特点。

2.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是本课的另一重点。解决办法:一是指导学生概括知识点,丝织业和陶瓷业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技术的改进,品种的繁多上。二是让学生通过仿制法去直观认识。

3.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荣,这一重点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利用手绘《唐都长安城平面图》的方法,边画边讲,城市的布局特色、人口情况,及其在亚洲、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作用,商业繁荣景象。

(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曲辕犁、筒车、绢、绫、罗、锦,学生未接触过实物,使它们难以形成准确概念,是本课难点。解决办法:可以利用模型增加直观性。曲辕犁的学习,可以通过对模型各个部件的拆装来认识犁的特点。筒车可以通过模型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其汲水灌溉的原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丝织品的学习,要重点突出其特点,可以带领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实物,也可利用仿制品,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唐朝的繁荣及其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这是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解决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物,说明由于中国社会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落后,造成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中国社会的发展必将赶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

1.首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实际观看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文物。

3.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试做文物模型,如筒车、曲辕犁。绘制唐都长安布局图。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具体问题见“总结、扩展”、一目),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其主要表现在耕作制的改变和水稻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生产,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2)唐朝手工业发展。丝织业的`发展,品种繁多,技术高超,色彩丰富。陶瓷业,代表品种,青瓷的晶莹、白瓷的洁白、唐三彩的绚丽。金属铸造业,扬州铜镜以及西安出土的金银器,代表了铸造工艺的进步。

(3)唐都长安。规模的宏伟,城市布局特色鲜明,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作用突出,商业繁荣。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史实,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唐都长安这样一座国际综合性大城市的综合分析,归纳唐都长安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3)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具有突出的成就,如对生产工具筒车的改进,曲辕犁的发明。这些工具,都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兴趣。

3.德育目标

(1)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这一点,增加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唐朝前期的繁荣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一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美好生活是要靠辛勤劳动才能得到这一概念。

(3)通过对唐都长安的学习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经济日益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以前各个朝代。农业工具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唐三彩是唐朝手工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唐都长安既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唐朝农业、手工业的成就有哪些?

(3)唐都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指导学生过程

首先,在学生阅读的前提下,由学生回答问题。

(1)唐朝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唐都长安形成国际性大都市。(这一问题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能力。)

(2)对于“稻米流脂粟米白”一目中唐朝农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第一,农业发展表现为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和蚕桑的生产、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达几个方面。第二,发展的成就。①水稻栽培方法的进步,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南方出现;两年三熟的耕作制在北方推广。②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蚕桑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主要产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a.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

(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模型进行讲解,一般可采取绘图的方式,教师一边绘图,一边分析各部件构造的改进。)

重大改进有三处: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增加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需要;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耕犁至此基本定型。b.筒车的发明。(可结合模型讲解,也可以参观实物。)讲明筒车自行旋转汲水到高处的原理。引导学生去对比三国时马钧创造的翻车,筒车的进步之处就在于人无灌溉之劳。

对于唐朝手工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第一,手工业的发展表现为:丝织业的发达,陶瓷器制作工艺的进步,铸造工艺的进步。第二,发展的成就。①丝织业:a.花色品种很多。b.以轻盈精薄著称。②陶瓷业:a.品种很多,最负盛名的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于世的唐三彩。b.其精品轻巧、釉色美丽、造型美观。③金属铸造业:a.品种繁多。b.铸造工艺水平高,扬州铜镜。(以上农业、手工业的学习,都可以让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增加直观性。)

(3)对于唐都长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从长安城的特点即规模宏伟,布局合理,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归纳出长安城的重要性。第一,从国内说,长安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第二,从国际上说。长安城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这部分内容要以学生为主总结、概括。)

(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农业有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超过了以往各代,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叙述唐朝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叙述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要点,简单的概括、叙述,理清本课知识的线索和重要知识点并达到要求。培养训练学生从整体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叙述问题的能力。(2)长安城的国内、国际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1)略。(2)国内重要性表现在长安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重要性表现在长安城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

七、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

【开元盛世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盛世狂人诗歌06-28

泉州东西塔、开元寺导游词07-24

上一篇:玉米教学设计下一篇: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