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议题,也是他对自己所志,所学与为人之经验的凝炼。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广大教师同样面临着为人处世与教导学生的两大议题。而从自己做起是教导学生的前提。本文试图从理想,行为,态度,学识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培养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论文 篇1:

以ESP教改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素质刍议

摘 要:基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职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这篇文章探讨了大学英语在新的教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构成。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改;ESP;教师素养;教师发展

一、ESP 是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Hutchinson and Waters 把外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 GE(General English)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两大类。GE 以语法词汇为核心,训练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 能力;ESP 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派生出学术英语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和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AP 强调学术技能的学习,EOP 则是以职业为目的的英 语学习。需要明确的是,ESP 不一定针对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人 群,它强调的是学术技能而非学科知识,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方 法和过程,而非结果;ESP 所教授的是跨学科的语言共性东西, 可以教授某一领域内的英语,如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等,但重点 还是这些学科的语篇、体裁,尤其是该领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而不是内容

目前 EGP 教学已经显现出弊端,学生在求职、升学、对外交流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即使学生已 经通过 CET4 和 CET6 等大学英语标准化测试,依然欠缺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开展以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还可以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术能力。

一、ESP 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

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它的提出主要针对非英 语专业的学生,目的在于使这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专业与 英语结合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培养一种复合型人 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英语+N”,也就是既懂英语 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ESP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重学习者的使用目的。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 要(learning needs)。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这种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ESP 教师的素养构成

ESP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直是语言教学界关注的问题。Ellis & Johnson 指出,ESP 教师首先是语言教师,外语教师的普遍知识构成和发展模式适用于 ESP 教师。Jarvis归纳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和情景;评估教材以及相关的资料;评估学生的成绩;确定学习能力;目标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归划个人辅导内容;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评估教学目的。

(一)语言教学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兼备

作为ESP 教师,最为明显的是缺乏教学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对于语言教师来说并不是 一件容易之事。他们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知识单一,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专业学 科教学的能力。ESP 教师面对的是学有专长的各专业学生,ESP 教师 如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将会影响教学效果。ESP 教师首先是语言教师,应该具备外语教师的语言教学素质;其次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两者相结合才会造就出 ESP 教师,才能胜任 ESP 的教学任务。

(二)整合型和开放性的知识体系

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知 识不能局限于某一门固定的学科,要从学科交叉、学科渗透入手,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扩大,大量新型内容开始 渗入英语教育计划中,这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扩大知识面,具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与社会知识,只掌握单一学科知识的教师是不能胜任这种工作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开放性的。语言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不仅有词汇上的变化,还有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的新解读,以及一些新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的出现,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广纳新知识还要追根溯源,掌握源语文化的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知识进行储存、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统。

(二)更新教学理念

对于广大的 GE 教师而言,转变教学理念,了解社会发展趋势,自觉自愿地向 ESP 教师转型,才能实现能力飞跃。要想教好 这门专业英语课,首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了 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并善于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对于个体来说,不断地自我完善能使一个教师处变不惊,不论是学习者的变动或学习目的 的不同,还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变化,只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理论知识,探索教学实践的方法。

(三)明确以语言技能而非学科知识为核心的ESP 教学特点

ESP 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技能而非学科知识,是语言教学而不是内容教学,是这些专业领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GE 教师和 ESP 教师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了解目标语言的特点, “ESP 的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上要有代表性,尤其要有该专业领域常用的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Bailey 明确指出,ESP 教师不需要具备 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他们也不可能掌握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的仅是对学生所学专业抱有兴趣。学生在 ESP 课程学习中, 期待掌握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和英语学术交流能力,而非具体的专业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是为培养和造就知识基础扎实广泛、思路清晰,对社会变迁有较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自主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调整、补充、更新和发展知识结构,成为一专多能的现代外语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32

[2] Jordan,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 王鑫等. 研究生ESP教學与教师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VOL34(18): 18-19

[4] 郑青,刘俊. ESP教学中的教师认知准备[J].海外英语,2014,(3):63-64

作者简介:李丹洁,云南师范大学讲师,澳大利亚留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研究。

作者:李丹洁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中的职业素质培养

摘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议题,也是他对自己所志,所学与为人之经验的凝炼。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广大教师同样面临着为人处世与教导学生的两大议题。而从自己做起是教导学生的前提。本文试图从理想,行为,态度,学识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培养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素质

“志于道”是教我们首先要立志,既包括最基本的为人之道,也包含崇高远大的职业理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依于仁“指的是要做到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游于艺”为人类提炼出通晓渊博知识后人生精神自由的境界。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要成人,必须从这里均衡发展。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以此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对教师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应具备的品质进行了说明。在我国,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于德者也。”(《荀子》)“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大学英语教师因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特殊性,有着特殊的职业素养要求。

一、树立职业理想,构建发展目标

职业理想是推动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人格理想与职业理想的统一。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也是从教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并以自己的人格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到外企供职,下海经商等挣大钱的机会都能对工作辛苦,压力大,收入不高的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极大的诱惑,甚至动摇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只有当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超越了谋生手段这个阶段,才能树立责任意识,努力做合格教师,全面发展自己,争做优秀教师,视职业为事业,勇于探索开拓,立志做一个教育家。

二、规范教学行为,增强为师意识

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及网络辅助教学成为可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的现实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新的教育模式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使教师的为师意识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独立性,将学生看成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的人,公平,友善地对待学生。其次,不能因为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等任何原因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也不能人为地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但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洞察另一种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其次,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以取得的进步肯定学生的努力,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念,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主动性。再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口袋”或“考试的机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督促,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最后,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同事。在教师集体中,要学会欣赏别人,以赞赏的态度看待对方的长处,优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进行教师之间的合作。

三、仁爱学生,贡献社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要实现自我价值,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就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师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师爱的内容深刻而广泛。首先,师爱是教师给学生的亲近感。教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关怀体贴,使师生之间产生了爱的情感。其次,师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成人的大学生,只有在得到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才能与教师产生心灵的共鸣,甘愿听从教师的指导。最后,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由衷的期待感。这种情感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对师爱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师爱,在处理师生冲突中锻炼师爱。

四、积累职业知识,提高为师技能

孔子的“游于艺”是指在人文培养基础上道道地地的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职业技能的逐步提高是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前提。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共同构成。其中,语言学基础知识、英语语言文学常识、中国文学素养、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测试理论等都是称职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普遍原理和这两大学科中与语言教学所特有的最新发现是大学英语教师完善自我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

1.普通话水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两种语言互译的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要,因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全球化的今天,中英两种语言碰撞的机会无处不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急需提高。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甚至母语教学都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并造成了过去的聋哑英语等严重问题。

2.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主题式,任务式教学模式,都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上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现代教学媒体运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接触到更加地道的语言素材,对目的语言的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面临同样的课题,新的时代教师重新解读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春玲编.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骞叔.志于道[J].中国德育,2006,(5).

[4]赵国柱,陈旭光.当代教师荣辱观[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胡立(1983-),女,湖南宁乡人,教育学博士,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胡立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论文 篇3: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学外语教师的课堂行为作为基础,从学校管理制度、社会评价、教师待遇、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技能、学生的适应性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了提出了改进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策略,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教师课堂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更加注重教学改革的策略与问题等方面研究,如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目标、改革评价体系等,但现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教师行为研究是指对教师的特点,师生交流,教学功效,教学风格,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探讨。也正是由于教学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对于教师教学的成功或者失败,很难地给出客观的定论。

教师行为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具体的行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能够体现出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外显性的行为,也能够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教师的行为研究已经成为现今教育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在课堂环境下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展开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探讨影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旨在幫助教师重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影响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影响教师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社会评价和教师待遇。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实行的是科层式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很少有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利,造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态度受到限制,使他们的归属感下降。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也会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注重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是否会学习以及教师是否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等。

在教师待遇方面,教师也跟普通人一样有着对物质的需求。教师待遇包括工资、课时奖金、津贴、寒暑假带薪休假、职称、住房、医疗等各种福利待遇,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技能、学生的适应性等。

教师的时间限制和工作负担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现实困难,是给教师教学行为带来阻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多种教学技能体现出来的,包括传播知识、提问、组织课堂教学、运用教学技术等技能。

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适应程度决定着其学习成绩的高低。

三、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全部来自2011年度暑期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承办的“吉林省农村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农村英语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长春、吉林、延边、四平、辽源、白城、白山、长白山、松原等地区的农村中学。本次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91份为有效问卷;此外,还随机选取了30名教师进行了座谈。

(二)数据分析

在课堂环境下,影响中学外语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有很多种,笔者主要针对以上提出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1.学校的管理制度

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在调查中发现,5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了自己的教学行为;24.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一般;19.8%的教师则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学行为没有过多的影响。

2.社会评价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62.8%的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教育的思想并没有达成共识,并没有转变社会对于教育的看法,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27.7%的教师认为社会评价不会过多的影响自身的教学行为;9.5%的教师表示社会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毫无影响。

3.教师待遇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也要满足自身对物质的需要。调查中有60.4%的教师由于地处某些城镇,所以收入较低;36.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能维持生活;3.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不理想,对自己的生活和物质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4.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方面,50.3%的教师觉得家庭负担和压力过大,使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多少会对工作有些影响;36.3%的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尽量做到不影响教学工作;13.4%的教师则认为时间安排的很合理,对工作完全没有影响。

5.教师的技能

在教师技能方面,69.2%的教师会经常参加省级、市级举办的培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20%的教师会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从中选取优点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0.8%的教师会通过翻阅书籍和查阅资料来增加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技能。

6.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对教学行为的适应程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65.1%的教师在教学中会考虑学生对教学行为的接受程度,注重师生之间的默契度;31.6%的教师只是看学生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行为;有3.3%的教师则在教学中会忽略到学生的适应性。

(三)主要结论

1.教学管理制度落后,社会评价偏颇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很多的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是滞后的,采取的依然是传统常规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中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着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性,社会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成果,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也没有关注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这些都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够重视。

2.教师待遇低,压力大

贫困的地区导致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经济压力大,生活负担重,这都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长期的低待遇和压力不仅会造成教师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还会影响教学水平。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又要在备课和教学方法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教师难以适应,久而久之,使教师产生了消极的心理状态,很难有合理的教学行为。

3.教师技能缺乏,学生适应能力差

研究调查表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板书设计的不合理、不规范,部分教师语言表达不流畅,致使许多学生很难听懂。许多教师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会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此外,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适应性也不高,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没有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的学生则表现为学习能力基础差,跟不上教学内容等。

四、促进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发展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不论是影响教师课堂行为的外因,还是内因,教师都应具有不断提升自己和完善自我的要求。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还要关注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度及其过程。因此,要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应注重以下的发展策略:

1.改善学校管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在现代学校的管理中,要实行以人为本、开放、民主的管理制度,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以满足人的各种合理的需求和有利于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建立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并存的管理体系,制度管理以人本管理作为前提,而人本管理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改革管理方式、安排教学工作上,都要考虑到教师,以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这样才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

2.建立社会评价机构,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社会评价机构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措施。通过社会评价机构,来协助或逐步取代现有的评价标准,用社会的相关标准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让社会对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积极向社会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持续不断地向社会宣传教师的职业精神,让社会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教育、对教师的看法。

3.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对于处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的政策,尽量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的差距。另外,还要完善国家对教师的表彰制度,对在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以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此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发掘教师的工作潜力。

4.降低教师压力,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

想要降低教师的压力、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学校和各教育部门应该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征,让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学校还应该为教师创造愉悦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和文化,让教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以便为自身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在面对各种压力时才能更加地理性,处理问题时更有信心。

5.增加培训,培养优良的师资

对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经历进行有针对、目的的分析,确定其需求,建立合理的机制,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培训,使培训的内容贴近教师实际,与其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重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课改目标、教学原则与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案例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提高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和能力,适时地满足外语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

6.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要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和适应。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互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又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还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机会。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成了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的发展一定是以学习者是终生受益者这个目标为前提的,同时还要发展和强化教师的自身能力,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外语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利用有利的条件,激发自身的潜能,使自己在教师这个职业里发挥到极致。

五、结束语

本文以中学外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且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环境、教学水平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同时,对英语教师教學行为的发展也作了简明的阐述。为今后年轻一代教师的培养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这对今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光文.影响新课程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因素分析及对策[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12-21

[2]尤秀淼.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20-22

[3]胡吉蔚.数学教师课堂行为的剖析[D].扬州:扬州大学.2006:50-52

[4]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和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6-165

[5]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9-309

本文系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吉林省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培训模式研究》(JJWYZCZD2009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慧(1965—),女,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赵杭杭(1986—),女,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作者:刘慧 赵杭杭

上一篇:学校保卫处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竞聘信用社信贷岗位演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