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计划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计划

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影响的研究

【摘要】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主要是指:语言发展、词汇的发展、句子的发展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不仅是幼儿的交际工具,还是游戏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清晰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词汇使用的丰富性。

【关键词】角色游戏 小班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其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整个学期占的时间最长,其高峰期是在3-5岁,是一种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它为幼儿喜爱,更为幼儿语言交往提供了实践机会。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这不仅可以更好的使教师发展幼儿的语言,而且可以克服培养上的单一性。

二、研究过程

在访谈基础上得出的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现状上,选取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控制班,实验班除了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进行角色游戏外,其他活动与控制班内容相同。考察从语言能力策略结构入手指定的角色游戏方案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目的是得出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第一步: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小班四个班级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为期四周的跟踪调查。

第二步:

(1)前测。首先,拟定干预方案和操作的具体程序、准备实验的材料、培训参与实验的教师;其次,被试選取。通过第一步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匹配出两个发展水平相当的实验班与控制班。

(2)干预。对实验班进行为期四周的角色游戏干预。

(3)后测。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幼儿再次进行语言测试。

三、角色游戏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1.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清晰性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为期四周的角色游戏干预,实验班幼儿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幼儿,这说明角色游戏能够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清晰性。角色游戏干预的过程中,第一轮实施后,研究者和教师经过交流后,会告诉幼儿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比如:强调使用普通话,音量不能或大或小,让小伙伴们听见就好,要注意自己的发音,在说话时,要尽量流畅等,力求语言表达清楚。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幼儿为了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了获得参与游戏的机会,可以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这就逐渐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清晰性。我们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入手制定的角色游戏干预方案,在实验中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幼儿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显著高于控制班,说明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入手制定的角色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新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个体的交往行为不是简单地有外部刺激决定的,而存在一个中间变量,即认知因素。同样的,幼儿的语言能力發展也是如此,只有幼儿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的阶段,相应的语言就会得到发展。有研究者发现,角色游戏在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的培养价值。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能够准确的刻画这个角色,流畅的实施角色游戏,幼儿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不断上调整语言适应角色游戏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语言表达逻辑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故事讲述的线索能够基本清晰。第二,角色游戏的特殊性。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道路,游戏是幼儿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

3.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词汇使用丰富性的影响

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角色游戏干预的实验班,后测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前测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所进步,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晰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有所提高,语言使用的词汇逐渐丰富化。

其主要原因为:第一,角色游戏的构成。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本研究选取的角色游戏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来源于幼儿实际生活周围,是幼儿所熟悉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较其他形式更具有说服力。在角色游戏干预的过程中,幼儿为更好地扮演角色、使角色更贴近生活,会使用很多丰富的词汇,使用正确与否,幼儿自己并不知道。实施第一轮后,研究者与教师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指导幼儿怎样更好地表现出角色,引导幼儿说出丰富的词汇更好地表达出角色。第二,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的语言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小班下班学期到中班的这段时间,是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基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词汇方面,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在幼儿身上都得到体现。而用角色游戏进行干预,无疑是最佳途径,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幼儿可以逐渐清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交往意图,为丰富幼儿的词汇性提供了重要的中介,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语言词汇丰富性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采取适当的方式,以促进幼儿语言词汇的丰富性。

四、总结

传统的语言能力培养方法较为枯燥乏味,而角色游戏可以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形象性,从而优化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培养和发展幼儿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提升幼儿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进而利于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宜温馨环境,引导幼儿会说、敢说、要说,对幼儿的语言要及时的指导,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幼儿的语言交往。

参考文献:

[1]董丽媛.角色游戏对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2]徐艳琴.角色游戏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2.

[3]陈炎蜂.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J].科教导刊,2014.

[4]吴周铁.巧用角色游戏发展幼儿语言[J].新课程,2011.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高亚男 邢智智

第2篇: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结合其特点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适时介入、科学指导,也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并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角色游戏;小班幼儿;角色意识;教育策略

一、角色游戏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超市”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收银员来收幼儿买到的东西.而顾客则是拿着购物筐去拿东西。在玩“菜市场买卖”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便宜又新鲜的蔬菜啊,快来买啊”等等。又如,幼儿扮演“警察“的角色时对小偷的语气非常凶。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二、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缺乏角色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方式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对于教师明确角色扮演的分工不清楚,往往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意识混淆。尽管教师在游戏前明确分配给“爸爸”、“妈妈”、“孩子”的角色,但孩子根本不会理会,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有时扮演角色总会经常转移。例如,在小班开展的“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各自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名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抱起娃娃哄着娃娃睡觉,嘴里还不停着说着:“宝宝乖,宝宝快点睡觉了!”片刻过后把娃娃放到小床上,自己又扮演起“孩子”背起书包准备去学校上课,嘴里还说着:“妈妈,我去学校了啊!”从这一案例分析看出,幼儿在游戏扮演中,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既扮演“妈妈”的角色,又扮演“孩子”的角色,很明显这一时期的幼儿角色意识不强,容易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变换角色,但从游戏整体看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二)幼儿游戏内容重复、简单而零散

对于小班幼儿这一时期角色游戏主要是模仿成人的个别行为和动作,依赖于形象逼真的模拟玩具。由于小班年龄特点具有随意性,幼儿生活经验又少,所以,幼儿扮演的角色往往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往往表现出内容简单,多次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并且情节单一、零散。例如,在一次幼儿自由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几名幼儿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一名幼儿扮演“妈妈”,一名幼儿扮演“爸爸“,剩下的幼儿扮演“孩子”。扮演“爸爸“的幼儿学着爸爸的语气说:“我去上班了,你记得在家做饭。”扮演“妈妈”的幼儿连回应也没有回应,于是自己就开始在那假装做饭了,而剩下扮演“孩子”的幼儿就在一边自己玩起来了。通过这一案例可看出,“过家家”这个游戏,幼儿们仅仅是用几个零散的片段表现出来的,没有连贯性,游戏情节间也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幼儿只是自己扮演自己的角色,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

(三)幼儿游戏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幼儿间往往是相互模仿,这时期的幼儿又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更多的只为满足自己摆弄玩具的过程,幼儿往往是坐在一起,独自游戏。所以,在角色游戏进时语言交往较少,也缺乏与同伴间的交流。幼儿间只是初步的玩伴关系。例如,在主题活动“菜市场”中,教师让幼儿进行买卖游戏,于是,幼儿就开始了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卖菜”的幼儿一直在那吆喝,对于“买菜”的幼儿根本不理会,而“买菜”的幼儿也没有说要买什么,直接拿了菜就走。从这案例可以看出,此游戏间的幼儿只知道自己是卖菜的还是买菜的,幼儿只是处在自己玩游戏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小班角色游戏的教育策略

根据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结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我对小班进行角色游戏指导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创设温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都会有入园焦虑的问题,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游戏的环境创设上更要注意环境的人文性,要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在环境的创设上应该注重温馨,“家”的感觉,给幼儿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这样幼儿会在游戏中逐渐摆脱入园焦虑问题。并且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应遵循安全性、主体性、启发性原则。

在材料准备上,由于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教师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而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教学。

2.教师要合理制定游戏目标

小班幼儿正处于个别运动阶段,不断重复着成人的个别动作和简单的言语,根据这一点,要求教师根据主题目标,对幼儿的角色安排制定明确的使用材料和地点扮演的规则。这就保证了游戏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游戏地点的合理分配,也会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对教师在后期更好地进行游戏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由于小班生活经验少,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内容单一,所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

1.通过日常谈话

教师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多通过交谈,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分享;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社会,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使游戏内容变得更充实。

2.通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本班的幼儿去参观中班、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如何进行角色游戏的,吸取丰富的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情景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通过对人物形象再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3.通过家园共育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幼儿的角色扮演也是模仿成人的动作,教师不仅要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也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指导幼儿。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特别提醒家长在出去游玩时,要多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这样幼儿获得感知就越丰富。

(三)教师要适时介入,科学地指导游戏

教育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比较薄弱的,目的性较差,操作时稳定性较低,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由于角色游戏体现了幼儿自主性,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指导。

1.教师在游戏内部进行指导

由于小班幼儿具有随意性特点,在游戏时没有明确的主题,往往重复某个动作,如模仿“妈妈”喂奶、做饭等,这就需要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幼儿游戏指导,可采取平行游戏和共同游戏两种形式。

平行游戏就是教师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例如,在买卖游戏过程中,买菜的幼儿不知道怎样去交流,这时,教师可以以买菜幼儿身份参与进去,说:“老板,你家的黄瓜怎么卖?多少钱一斤?给我拿两根,多少钱?”教师对幼儿的范例,便于幼儿掌握方法,避免指导成为干扰。

共同游戏就是教师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如到娃娃家做客等,教师在和儿童共同游戏过程中要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丰富内容情节。例如,在“菜市场”游戏中,教师扮演顾客去买“菜市场”没有卖的东西,如小鱼、小鸟等。引发幼儿用已有的材料代替这些,这样可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在游戏外部进行指导

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教师身份干预幼儿游戏,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幼儿。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去强化幼儿,要尊重幼儿主体性。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可采取两种方式,包括言语、非言语混合的方法。

言语的方法是教师作用于儿童的重要影响手段,在作为游戏者身份的游戏指导中,教师的言语往往是游戏中角色的语言表达,是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师要通过言语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家家的游戏吗?”“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通过言语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及时回应,表扬和肯定或是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如“你今天扮演买菜的角色表现真得好!”

非语言的方法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一名幼儿不愿去扮演,教师看着她对她微笑并且做出了大拇指的手势,这时幼儿开心地一笑好像有了很大的勇气参与进了游戏中。

(四)整理材料,总结评价

1.整理材料

教师在游戏前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幼儿年龄较小,要从小班逐渐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在游戏结束后一定要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材料,放回原位。以便下次教师更好地开展角色游戏。

2.总结评价

由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水平较低,所以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评价游戏,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评价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教师要针对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表扬的地方拿出来和幼儿一起分享。表扬游戏中表现好的行为,同时也要指出游戏中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评价要针对问题,不能泛泛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如“我刚才看到在买卖游戏中,有顾客要面条,可是他们那里没有面条,于是扮演‘卖菜’的小明把几条长长的纸代替面条卖给了顾客。他这样做非常好,他能想到用长长的纸来代替面条,如果是你,你能想到吗?”

作者:齐建平

第3篇:三预设·两预备: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

摘 要:动态式角色游戏区指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拓展游戏目标、延展游戏内容、生成游戏流程、提供低结构材料、创设开放性区域,而创设的角色游戏区。本文针对目前小班角色游戏区“区域格局固定化”、“游戏材料高结构化”、“游戏内容单一化”的现状,从目标、内容、流程、材料、区域这五个方面出发,对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进行设计研究。通过研究,不仅梳理了“三预设”、“两预备”的游戏区设计策略,使教师明确了角色游戏开展的目标,提升了教师投放游戏材料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三预设;两预备;动态式;角色游戏区;设计

一、 研究缘起

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能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从而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常常会开设类似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之类的角色游戏区。但是目前,这类角色游戏区在开展中存在着一些弊端,通过对小班角色游戏的观察,发现主要聚焦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 区域格局固定化

区域格局固定化是指环境布置和游戏区的设置不变动、不移动、不流通,自始至终在某一区域。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角色游戏区的设置往往只固定在教室的某一个区域,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往往也只能局限在这一个局域进行游戏。我园小班共有6个,并对6个小班“娃娃家”角色区的格局布置进行了实地查看和了解,有的设置在教室的某一角落,有的设置在床下区域,但是整个游戏的范围总体面积较小。与此同时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两个时间段对各班进行了实地查看和了解,发现每个班的“娃娃家”区域格局基本没有变动,最多也只能容纳6位幼儿同时进行游戏,因此区域格局固定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角色游戏开展的质量。

(二) 游戏材料高结构化

游戏材料高结构化是指游戏区提供的材料玩法单一、不可拼拆、十分逼真,不利于替代想象。教师在角色区游戏材料投放中往往认为材料越真实、越漂亮,孩子越喜欢,因此依赖于购买现成的成品材料。我们对六个小班“娃娃家”角色区的游戏材料进行了整理和统计。结果显示投放材料最多的是毛绒娃娃、购买的塑料厨房餐具等一些高结构的材料,但是这些高结构的材料往往不能满足幼儿再创造游戏的需求。

(三) 游戏内容单一化

游戏内容单一化是指游戏活动内容单调、贫乏,只停留在敲敲打打、玩玩材料道具的过程中。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大多基于模仿大人的一些动作。在小班“娃娃家”角色游戏中,幼儿最多的是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的角色,他们会重复切菜、烧饭、做饭、抱娃娃、喂宝宝等游戏动作,而很少有其他动作的生成和推进,即便有其他的一些生活经验,他们也不能运用到游戏中,缺乏游戏内容扩展延伸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和思考,课题组认为以“娃娃家”为例的“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三预设“拓展性目标预设、延展性内容预设、生成性流程预设”,两预备“低结构材料预备、开放性区域预备”,对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进行设计研究。通过研究使老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预设游戏目的、游戏的内容以及对空间、材料的有机整合,有机整合的过程中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游戏的过程中强调动态生成的原则,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确定目标、明确方向。

二、 操作定义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字典里对动态的解释是“事情变化发展的情况”。本课题“动态式角色游戏区”指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已有教学经验,通过观察引导,发现幼儿的需要,拓展游戏目标、延展游戏内容、生成游戏流程、提供低结构材料、创设开放性区域,而创设的角色游戏区。从而创设相对灵活、可变动态的游戏区和游戏内容,同时,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三、 三预设·两预备: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

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包括:三预设“拓展游戏目标、延展游戏内容、生成游戏流程”,两预备“提供低结构材料、创设开放性区域”两个方面。

(一) “三预设”

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三预设主要包括:拓展游戏目标、延展游戏内容、生成游戏流程三块内容。

1. 拓展性目标预设

拓展性目标是指在角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游戏过程,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意向转移,并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设计意向转移所涉及的相对应目标。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重要的游戏,在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模仿成人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因此,角色游戏具有一定的价值,拓展性目标的预设为有效地开展角色游戏奠定了基础。(见表1)

通过对角色游戏区拓展性目标的预设,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意向转移的游戏方向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根据目标为延伸性内容的预设明确了方向。

2. 延展性内容预设

延展性内容预设是指在角色游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引导,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新需求,并根据需求和预设目标对游戏主题和内容进行扩展预设。角色游戏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进行选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就是尊重幼儿的喜好。角色游戏区内容的预设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因此角色游戏延展性内容的预设为角色游戏的开展打下基础。(见表2)

通过对角色游戏区延展性内容的预设,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能根据游戏的内容有目标性、层次性的对相应预设内容提供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提供由高结构材料向低结构材料转移,提高幼儿以物代物、想象创造的能力,从而推动游戏的开展。

3. 生成性流程预设

生成性流程预设是指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借助原有教学经验,在某一流程中根据幼儿游戏的需求有机融入形成新的游戏流程。《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因此角色游戏成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小班幼儿语言和动作正处在发展期,与人交往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角色游戏集社会性、趣味性、虚构性为一体,根据这一要求和特点,角色游戏流程生成性预设极其重要。(见图1、图2)

(1)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区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角色区一般流程分五个步骤:进入角色、分配角色、选择道具、扮演角色、开始游戏。

(2)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区生成性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生成性流程预设图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幼儿在“娃娃家”角色游戏过程中分为扮演角色和进入游戏两个流程。由于游戏的需求较容易生成新的游戏内容,因此在这两个阶段教师对游戏的观察显得特别重要,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生成新游戏的契机,随时做好延伸游戏内容的准备。

(二) “两预备”

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两预备主要包括:提供低结构材料、创设开放性区域两块内容。

1. 低结构材料预备

低结构材料是指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较宽泛的游戏材料。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游戏的开展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社会化情感,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在游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为游戏提供了物质基础,更丰富了游戏情节和内容。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投放一些真实的高结构材料供幼儿进行游戏,如在“美食屋”投放真的蛋糕、香肠、饮料等;在“超市”投放真的文具用品、糖果、水果等,那这就不是游戏了,而是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走出这个误区,在角色游戏中应为孩子们提供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的可变性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和以物代物的能力,促进幼儿游戏的创造性发展。低结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纸盒、食品包装盒、山核桃、橡皮泥、棉花、纽扣、各种食品包装盒、布料、报纸、光盘等,并将材料根据预设游戏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见表3)

根据幼儿“娃娃家”角色游戏中,可能延展的游戏内容,教师对游戏材料进行低结构的预备,能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提前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便于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能自然、有效、适时、并有目的性地进行材料的投放,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想象,推动游戏的发展,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2. 开放性区域预备

开放性区域是指在游戏区域延伸的过程中,由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区域的空间布置、游戏场景布置,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遵循幼儿的需求和愿望进行设置,便于游戏时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的内容和主题。角色游戏因考虑游戏区域的可操作性,动态式角色游戏区应该带给幼儿更多可操作的活动,以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的特点,并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如在“娃娃家”角色游戏中,游戏区的位置首先固定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然后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将游戏区域逐渐进行延伸,材料投放上也及时到位,从而推动幼儿的生成发展。区域的设置由原来的一个角落逐渐扩展到整个教室,甚至是延伸到走廊过道、午睡室等其他可以利用的场地。(见表4)

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区域的开放性预设,教师能结合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和游戏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游戏区进行扩展、区域进行布置,并逐步添加玩具和材料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四、 研究成效

通过实践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小班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通过对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幼儿和教师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具体分述如下:

(一) 幼儿方面

通过研究,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 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在游戏的过程中,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丰富幼儿游戏内容、逐渐添加有效、有趣的游戏材料,进行活动区的设计,达到丰富游戏的情节、内容,加强了游戏的规则的目的,丰富的游戏内容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满足了幼儿愉快情绪的体验。

2. 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丰富了游戏开展的形式。合理的场地布置、适宜的材料投放有效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结伴、自主游戏的机会,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

3. 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丰富了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一起选择主题,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产生了交往、交流和互动,并逐渐发现和了解自我,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内容和交往空间,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 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使教师明确了游戏开展的目标、支持了幼儿生成性的游戏内容、提升了投放材料的能力。

1. 明确了教师开展角色游戏的目标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帮助教师了解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意向转移所涉及游戏内容的目标,有了目标的指挥棒,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能更好地把握游戏的方向和重难点,从而更好地提高游戏的掌控。

2. 丰富了教师开展角色游戏的内容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帮助教师理解角色游戏区内容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并在充分了解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延展。游戏内容由简单逐渐复杂,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角色游戏。

3. 提升了教师投放游戏材料的能力

动态式角色游戏区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能根据游戏的内容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投放的游戏材料由高结構材料向低结构材料转移,更有目标性、层次性,既丰富又有趣,提高幼儿以物代物、想象创造的能力,从而有效推动游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群.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13-06-20期.

[2]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于渊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刘艳.幼儿园角色游戏之道手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董旭花.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姚林芳.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科教文汇,2009(3):80.

作者:徐群

第4篇:小班角色游戏计划

小班角色游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天性是玩,游戏是玩的表现形式。幼儿对角色游戏百玩不厌,他们平时自发的就玩起来,一招一式都能闪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创造。由于小班幼儿往往以独自游戏为主,游戏中的交往水平较低,因此与人交往与创造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更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本学期将在角色区的环境创设及材料的投放为切点,来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并有利于幼儿产生交往与合作的愿望,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二、班级游戏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15名。大部分幼儿都是第一次来上幼儿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大部分幼儿都是独身子女,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同时也养成了“我要,我一定要”的坏习惯。在三周的游戏观察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有兴趣,但孩子的游戏过程依赖于玩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时间不长;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坐着不动,老师提醒了才任务性的动一动;除此之外,孩子抢玩具的情况也较为明显,孩子们秉着“我要”的坏习惯,对着喜欢的玩具大打出手。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了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的发挥,老师的设计和指导尤为关键。本学期主要通过自主插牌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角色,学习礼貌的与同伴交流沟通,体验角色游戏的乐趣,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总目标: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应简单的现实生活。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四、游戏内容及阶段目标

(一)游戏主题:娃娃家游戏阶段目标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串门等。

(二)游戏主题:娃娃家、西饼店阶段目标

1.继续学习分工游戏,共同合作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2.在游戏过程中能有礼貌的进行交流,沟通。

3.逐步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

(三)游戏主题:娃娃家、西饼店、银行阶段目标

1.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情境,逐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2.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进行同伴间的礼貌沟通。

3.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给玩具分类无归原处的意识。

(四)游戏主题:娃娃家、西饼店、银行、(新增设:超市)阶段目标

1、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类摆放,并回自觉收拾整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间友爱、谦让,合作与帮助,不争抢玩具的意识。

五、具体措施: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周主题,因地制宜的进行环境创设。

2.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及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丰富的游戏时间。

3.提供插牌等形式,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内容。

4.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的形式参与。刚入园时,孩子没有任何角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心授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集体学习,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或者以旁观的身份进入游戏,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难题。

5.在平时的谈话及游戏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不损坏。

6.活动的设计,结合本周主题,以贴近孩子生活的角色入手,创设温馨的环境,引导幼儿建立角色意识,初步尝试角色游戏。

7.活动前要求的讲解要简单扼要,用孩子听的懂的话说,尽量直接点;活动后的讲评,可以引导幼儿单个上台操作,引导其他幼儿做做小评委,观察他的对不对,并说说原因,引导幼儿发现闪光点,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8.整个活动以表演为主,以正面的情绪引导幼儿,给孩子微笑,给孩子鼓掌和言语夸奖,以此来给孩子建立自信心等。

六、预设游戏主题:

规划的游戏内容有:娃娃家2个,西饼店,超市,鲜花店,礼品店,银行,公共汽车等。(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渐开展),另外还会结合主题,开展与主题相联系的角色情境。

第5篇:小班角色游戏:糖果屋游戏计划

小班上学期总目标:

1、能在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与活动,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知道各种材料的作用,并学习较充分、合理地运用。

3、能与同伴友好地游戏,学习表达愿望,能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

4、能坚持游戏,对所选择的游戏活动表现出较长时间的兴趣。

5、爱护玩具,学习玩具的取放与整理技巧。

6、幼儿通过扮演负责做糖、包糖、装糖的糖果店店员,发展用手捏、揉、

搓、团圆、拧的技能以及主动搭配颜色、认识颜色、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7、通过游戏,逐渐习得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第一阶段游戏计划:9月

一、游戏特点:小班新学期刚刚开始,幼儿对于区角游戏的兴趣很高,尤其是糖果屋。对于所扮演角色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只能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以平行游戏为主,但也有简单的联合,比如卖糖果。规则意识不强,对于游戏的坚持时间有限。小班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同样的游戏材料,若同样的游戏材料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

二、第一阶段目标

1、熟悉糖果屋游戏规则及玩法;

2、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糖果屋游戏的快乐。

3、能在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时,及时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三、游戏内容

买糖果、卖糖果、制作糖果、装糖果。

四、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利用假期带幼儿了解糖果屋的摆放以及工作情况。 2)第一个主题对于糖果经验的铺垫,让幼儿更了解糖果、喜欢糖果。 3)幼儿在小组活动时间用超轻粘土制作了各种糖果。 4)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孩子更了解糖果屋的具体工作内容。

(二)材料提供

(1)柜子、椅子、糖果若干、糖果盒若干。 (2)糖果屋游戏规则。 (3)糖果屋标志,操作流程图。

(三)环境设置

(1)班级内相对宽敞的场地,温馨甜蜜的布局。 (2)设置糖果屋标牌,各种材料的摆放标志。

五、指导要点

1、把糖果屋游戏引入课程,结合本月的主题教学活动进行前期指导。

2、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糖果、付钱,引导幼儿表述自己想要买什么口味的糖果,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

3、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把糖果装进漂亮的糖果罐,然后交给销售人员摆放在糖果屋进行售卖。

4、引导销售人员热情招呼并主动询问客人想要买什么口味的糖果,肯定工作人员的文明礼貌行为与工作能力

4、重点引导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整理游戏材料的意识。

六、注意事项

注意引导不同工作内容幼儿的不同分区,避免幼儿因混淆游戏角色而发生的争抢行为。

第二阶段游戏计划:10月—11月中旬

一、游戏特点:幼儿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知道幼儿园的游戏很好玩,但前提是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游戏。对于所扮演角色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拓展,能用简短的、完整的普通话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仍以平行游戏为主,但也有联合,比如糖果店里面的工人之间相互合作的生产线,销售人员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交流等。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对于游戏的坚持时间仍有限。

二、第二阶段目标(发展价值取向)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不同颜色的糖果并进行包装。

2、在游戏中继续巩固糖果屋的玩法和规则。

3、能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

4、能在游戏结束时根据标记将游戏材料放在相应的位置。

三、游戏内容

制作糖果、包糖果、装糖果、买卖糖果等。

四、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在小组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包糖果,如何装糖果。

2、引导幼儿认识糖果屋里的各种标记,学习按标记收放游戏材料。

3、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的角度描述自己喜欢的糖果。

(二)材料准备:

1、红、黄、蓝三色糖果纸以及红、黄、蓝三色彩泥;

2、糖果屋的柜子和装游戏材料的框子上都有相应的标记;

(三)环境创设:将班级的主要动物形象猴子与糖果屋相结合,让糖果屋更温馨可爱。

五、指导要点

1、游戏初期,通过推荐让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先担任包糖工作人员。

2、教师以店长角色介入游戏,规范、引发游戏情节,鼓励幼儿有更多的语言交流。

3、指导幼儿正确地描述自己想要买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糖果。

4、指导幼儿按照标记一一对应框子,对于将材料整理得又快又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六、注意事项

1、注意引导不同工作内容幼儿的不同分区,避免幼儿因混淆游戏角色而发生的争抢行为。

2、提醒幼儿在包糖果时注意糖纸颜色和糖果颜色的一一对应。 第三阶段游戏计划:11月下旬—12月下旬

一、游戏特点

小班上学期期末,幼儿游戏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游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所扮演角色的生活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拓展,能用较丰富的语言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仍以平行游戏为主,但联合游戏增多,还发展出了娃娃家游戏,有了爸爸妈妈给宝宝买糖的情景游戏出现,角色更加丰富。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对于游戏的坚持时间也较之前更长。

二、第三阶段目标(发展价值取向)

1、工作人员分工较之前更明确,对于自己的角色分区有了正确的认识。

2、能制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并进行包装。

3、在游戏中继续巩固糖果屋的玩法和规则。

三、游戏内容

迎宾、制作糖果、将糖果按形状分类摆放、包装糖果、买卖糖果、娃娃家。

四、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的角度描述自己喜欢的糖果。

2、对于糖果屋的操作流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爸爸妈妈周末带孩子去糖果店买糖的经验。

(二)材料准备

1、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彩泥及糖果纸。

2、不同形状的彩泥模具。

(三)环境创设

做一个幼儿作品展示墙,将幼儿制作好的糖果、以及买卖糖果的照片进行展示,激发幼儿兴趣。

五、指导要点

1、以游戏者的身份引导幼儿丰富游戏语言,提醒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2、鼓励幼儿丰富游戏角色,不仅可以有爸爸妈妈带孩子买糖果,还可以进行糖果的外送服务。

3、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以现实问题为契机,组织幼儿充分讨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开拓思路。

第6篇: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

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孩子31人。从开学这阶段以来幼儿活动的情况中了解到,大部分幼儿没有过玩角色游戏的经验。一部分幼儿情绪还比较不稳定,有

五、六名男孩还喜欢哭闹,个别小朋友还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喜欢到处乱跑。因此在小班阶段的角色游戏中,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帮助幼儿明确在角色游戏中,要遵守哪些规则,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成人的行为,体验游戏的乐趣。

第一阶段:

预设主题:娃娃家、菜市场

一、 游戏目的:

1.能认识游戏玩具、材料及环境,对游戏感兴趣· 2.愿意选择和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反映简单的游戏情节。 3.乐意与同伴共享玩具,玩具玩过后,懂得归类摆放好。

二、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娃娃、娃娃家里的家具、炊具、各种各样的菜、称、袋子等。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过炊具、餐具,认识1——2种常见的蔬菜。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游戏:9.9 1.出示娃娃引入。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家里的家具和炊具等,并说说它们的用处。 2.提出要求:不争抢玩具、不乱跑。

3.幼儿分组到几个娃娃家玩,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与游戏。 4.着重指导那几个爱乱跑的幼儿在家里认真扮演角色,不乱跑。 5.鼓励幼儿把玩具收拾好。 第二次游戏:9.11 1.启发幼儿说说:娃娃家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要做饭时要到哪里买菜,引出菜市场的主题,并鼓励幼儿说说各种常见菜的名称。

2.请中班的哥哥姐姐带领小朋友一起自由游戏,并教给小朋友正确的使用材料的方法。

3.表扬在游戏中能正确使用材料的小朋友和较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第三次游戏:9.16 上次游戏经过中班小朋友的示范指导,大多数幼儿能正确使用材料,但有争抢玩具、破坏玩具的现象。本次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分配玩具,提醒幼儿不争抢玩具、破坏玩具,并指导幼儿在家里把每件事认真做好。

第四次游戏:9.18 上次游戏中,幼儿不懂得模仿做饭、做菜 ,游戏时争抢玩具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次游戏启发幼儿说说:家里怎么样做饭、做菜?并在游戏中加以指导,继续提醒幼儿不争抢玩具。

第五次游戏:9.23 表扬在上次游戏中能简单模仿家长做家务的孩子,要求那些不好好玩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做个能干的小主人。重点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并与幼儿一起收拾整理玩具。

第六次游戏:9.25 说说在上次游戏中存在的情况,和孩子们说说在家里每个大人一般都会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向家长们学习,发展游戏情节,同时提醒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并继续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

第七次游戏:9.31 表扬在上次游戏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和幼儿一起说说玩菜市场的幼儿要怎样招呼客人。本次游戏重点指导玩菜市场的幼儿怎样招呼客人,怎样卖菜。指导玩娃娃家的幼儿到菜市场去买菜,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四、阶段小结:

经过第一阶段的角色游戏,大部分幼儿喜欢参与游戏,幼儿对模仿成人的生活较感兴趣,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游戏时能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但幼儿常常独自玩,缺少交往活动,玩具不能分类摆放好。

第7篇:小班下学期角色游戏计划

情况分析:

小班第一学期幼儿已玩过娃娃家、菜市场、汽车、加油站等主题游戏。幼儿能借助教师提供的玩具及启发性语言,提出游戏主题和按意愿选择角色游戏,但由于生活经验所限,游戏时反应的内容简单,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虽然在游戏中,幼儿基本能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并能履行简单的角色职责,但往往显示出不稳定性。

根据以上特点,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用语言进行交往,逐步能够以物代物进行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爱护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品德行为。

第一阶段:2-3月份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菜市场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逐步懂得角色职责。

2、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3、愿意与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礼貌待人良好品德行为。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炊具、餐具、家用电器、家俱、角色标志等。 菜市场玩具:柜台、菜类、鱼类、肉类、熟食等。 百宝箱: 幼儿可用之替代其他物品。 第一次指导:

1、引导幼儿回忆以前玩过什么角色游戏?

2、幼儿自由交谈,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游戏,当什么角色?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

3、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并提出要求。

(1)小朋友自己选出角色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当好。

(2)分配角色出现问题时,可用“石头、剪刀、布”或轮流的方法来解决。 (3)游戏中应爱护玩具,轻拿轻放。

4、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履行简单角色职责的情况,必要时给予提醒或参与游戏及指导。

5、让幼儿评价本游戏主题中,哪个角色当得最好。 第二次指导:

1、情境表演“我和妈妈去买菜”,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启发幼儿说说:你想和谁一起玩?

3、提出要求:在游戏中坚守岗位。

4、幼儿游戏,师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5、评价:引导幼儿说说今天和谁一起玩? 第三次指导:

1、师以“客人”身份引入:“今天,我要到娃娃家做客”,引导幼儿说说怎么招待客人。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3、教师参与幼儿游戏,重点观察“娃娃家”幼儿如何礼貌待客。

4、采用再现式评议,请玩“娃娃家”的幼儿说说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 第四次指导: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2、启发幼儿说说:娃娃家的“哥哥”“姐姐”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帮手?

3、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教师帮助协调角色。

4、幼儿游戏,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启发幼儿发展情节。 第五次指导:

1、出示“玩具哭了”挂图,让幼儿说说:玩具为什么哭了?怎么办?

2、提出要求:(1)不与同伴争抢玩具。(2)玩具玩完后要帮助老师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玩具的情况,并帮助幼儿及时解决争抢的玩具纠纷。

4、采用再现式评议:组织幼儿参观玩具收拾较整齐的游戏。

第二阶段: 4月份

预定游戏主题:娃娃家、菜市场、银行、交通警察、加油站、公共汽车

一、游戏目的:

1、学习在游戏中进行的交往,遵守游戏规则。

2、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等良好品德。

3、在游戏中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二、游戏准备:

娃娃家玩具、菜市场玩具、百宝箱一个

新增设:银行玩具:柜台窗、钱箱、取钱卡、钱。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以“妈妈买钱没有钱,怎么办?”,引出“银行”这一主题。

2、启发幼儿谈话,“玩银行需要什么材料?”

3、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

4、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的情况,帮助幼儿解决角色纠纷。

5、评价:表扬在游戏中懂得谦让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针对上次游戏声量大,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要小声地与同伴交往。

2、鼓励幼儿按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小声交谈。

4、根据游戏情况进行小结。 第三次指导:

1、情境表演,教师扮演“银行”的工作人员,幼儿扮演“顾客”领钱,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提出要求:在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

3、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进行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情况.

4、表扬游戏中礼貌待人的幼儿。 第四次指导:

1、以“玩具找不到家”引入,要求幼儿游戏后应把玩具放回指定地点。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师帮助解决角色纠纷。

3、幼儿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交往情况,并指导幼儿学习“领钱”的简单程序。

4、以“玩具找到家”形式表扬认真收拾玩具的幼儿。 第五次指导:

1、启发幼儿说说:“今天喜欢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

2、提出要求:不争抢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履行简单职责情况,提醒个别幼儿坚守岗位。

4、以表扬形式讲评收拾玩具情况。 第六次指导:

1、结合上次游戏情况提出要求:游戏时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做到“三轻”;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解决纠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坚守岗位,并及时给予指导。

4、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第三阶段: 5月份

预定主题:娃娃家、菜市场、银行、交通警察、加油站、公共汽车

一、游戏目的:

1、乐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能按意愿参加游戏,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继续培养幼儿注意卫生,礼貌待人,爱护玩具的良好品德行为。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娃娃家玩具、菜市场玩具、银行玩具、百宝箱一个

1)交通警察玩具:岗台、警帽、红绿灯2)加油站玩具:电脑加油机、加油枪、收钱台 3)公共汽车玩具:方向盘、车头、票夹、钱袋、椅子等

2、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参观中班爸爸妈妈的角色游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以“带娃娃到姥姥家,可是路很远怎么办?”引导幼儿提出“公共汽车”新主题。

2、提问:你坐过公共汽车吗?你是怎么上车、下车的?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思路,总结出游戏规则:

4、教师以乘客的身份平行介入游戏,起示范性作用。

5、评价幼儿是否遵守新的游戏规则。 第二次指导:

1、自编故事引入“小刚乘车去参加篮球比赛,没等车停下来就跳下车来,结果摔断了腿”。教育幼儿乘车应等停下来后才有下去。

2、组织幼儿讨论:乘车还应注意哪些安全?(如:不能把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手应扶住把手或前排的椅背等)

3、为汽车售票员提供哨子或铃铛,到站后为乘客发出信号。

4、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和角色。

5、表扬能干的售票员及注意乘车安全的幼儿。 第三次指导:

1、表扬上次游戏中认真扮演角色,履行简单职责较好的幼儿,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2、了解幼儿本次游戏的意愿。

3、针对幼儿游戏中,许多人等着轮流当警察及说话提高嗓门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1)很多人想当警察怎么办?

2)游戏中说话应注意什么?(如:轻声、有礼貌等)

4、教师参与交通警察游戏,以队长身份带领队员进行训练,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5、评价幼儿解决角色分配冲突的情况。 第四次指导:

1、以情境表演《搬新家》引入,指导幼儿如何把玩具、用具排列整齐。

2、提出游戏要求:玩具应轻拿轻放,掉在地上应马上捡起来;各游戏主题的玩具都应排列整齐后再开始游戏,玩后把玩具放回原处。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及时提出合理性建议,帮助幼儿提高场景布置能力。

4、游戏结束时,选出物品排列最好的游戏主题,组织幼儿参观评价。 第五次指导:

1、增添“馄钝、铰子、肉丸”等熟食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2、组织幼儿讨论:卖熟食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卫生。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熟食卫生要求:

(1)卖熟食不能用手抓,应用夹子或勺子。 (2)熟食不能和生菜装在一起。

4、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教师重点观察菜市场,娃娃家是否注意熟食卫生。

5、根据幼儿处理熟食品的行为组织评价。 第六次指导:

1、针对幼儿游戏中,娃娃家买回来的熟食与生菜堆在一起,以及食品掉在地上捡起来没洗,直接放进锅里或盘里的现象,设计情境表演《娃娃肚子疼》。

2、组织幼儿讨论:(1)娃娃为什么会肚子疼?(2)不卫生的食品你敢吃?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引导各游戏主题中的角色轮流回家吃饭,重点指导娃娃家的成员注意食品卫生。

4、组织幼儿评价:今天“家”里给你吃的食品卫生吗?为什么?

第四阶段: 6月份

预定游戏主题:娃娃家、菜市场、银行、公共汽车、幼儿园

一、游戏目的:

1、喜欢参与角色游戏,在游戏中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懂得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知道所扮演角色的简单职责。

3、在巩固原有常规的基础上,学习遵守新的游戏常规。

4、能够围绕教师的启发,提出新的游戏主题。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1)、娃娃家玩具、菜市场玩具、银行玩具、公共汽车玩具、百宝箱一个

2)、增设幼儿园玩具:铃鼓、琴、图书、笔、纸、杯子、糕点及“教师”“阿姨”“保健医生”的标志。

2、知识经验准备:

1)、通过参观、谈话,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中有关人员的工作。 2)、事先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教师、阿姨、医生在幼儿园做些什么事?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以娃娃家里的哥哥姐姐都长大了,呆在家里学不到本领怎么办引入,引导幼儿提出新的游戏主题-—幼儿园。

2、出示幼儿园玩具,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并组织幼儿谈谈:老师怎么用这些玩具教小朋友?阿姨及保健医生为小朋友做哪些事?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教师协助解决角色纠纷及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增添所需的玩具,以满足幼儿的愿望。

4、教师以“园长”的身份参与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阿姨”“医生”做好接待“幼儿”的工作。

5、重点观察“幼儿园”的“老师”“阿姨”“医生”如何组织“幼儿”游戏,学习及生活保健等环节,并在游戏结束时评价。 第二次指导:

1、针对上次游戏时“幼儿园的小朋友”自己上幼儿园自己回家的情况,组织幼儿谈话“早晨谁送你到幼儿园”“傍晚谁接你回家?”帮助幼儿明确入园前,小朋友应该在家里,然后由家长送到幼儿园,离园时又由家长接回。

2、要求“小朋友”路上应注意安全,不离开“家长”。

3、教师以“家长”的身份参与娃娃家游戏,在接送“小朋友”的过程中,有时带“小朋友”乘公共汽车,有时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4、老师重点观察各个主题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情况。

5、游戏结束时,请一对配合较好的“家长”与“小朋友”重复他们在接送路上的行为。 第三次指导:

1、针对幼儿游戏中,娃娃家洗菜时用洗脸及用手抓煮好的菜等不卫生现象,设计情境表演。

2、组织幼儿辨别表演中的行为错在哪里?

3、启发幼儿谈谈游戏中各主题存在的不卫生行为(如菜市场用手抓熟食;银行工作人员拿钱后,回家吃饭没洗手等等),教育幼儿注意卫生。

4、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参与游戏,通过领钱买菜,乘公共汽车,送“小朋友”入园等,全面观察各游戏主题角色的卫生意识及行为。重点注意娃娃家是否改变洗菜、煮菜等不卫生现象。

5、评价:组织幼儿谈谈游戏中,你看见谁注意卫生? 第四次指导:

1、表扬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各种礼貌行为(如:银行、菜市场、公共汽车的礼貌服务行为;娃娃家里的尊老爱幼行为;幼儿园中师生间互相尊重的行为等),鼓励幼儿争当礼貌冠军。

2、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教师引导幼儿协调角色纠纷。

3、游戏中,教师以“园长”身份指导“老师”“阿姨”“医生”用语言、动作与“小朋友”“家长”进行交流。

4、教师注意各主题交往中的礼貌行为,选择一组最好的,游戏结束前,请其他组前往参观学习,并授予该组为礼貌冠军组,奖给该组成员每人一面小红旗。 第五次指导:

1、出现桌面玩具(小兔、小猫、小狗等)激发幼儿兴趣。

2、告诉幼儿这些“小动物”簋想玩角色游戏,可是不懂得怎么玩,今天是来向大家学习的,希望小朋友教它们怎么玩。

3、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布置好场景。

4、教师把“小动物”分别送到各个游戏主题中,鼓励小朋友向“小动物”介绍并示范自己所当的角色该做些什么事。

5、教师巡视指导,重点从幼儿的介绍中了解角色意识的程序。

6、游戏结束时,以“小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再见!并向那些“教”得好的小朋友致谢! 第六次指导:

1、结合认识各种水果,事先在活动室附近布置一个果园。

2、出示“小动物”寄来一封信,介绍信里内容:“为感谢小朋友教给它们游戏的本领,特地送来我们一个果园,欢迎小朋友去参观。”

3、提出问题:“可是我们正要玩游戏,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如:可以边游戏边参观;娃娃家的人怎么去中呢?(乘摩托车或自行车);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会走远怎么办?(乘公共汽车);正在上班怎么去呢?(轮流)。

4、提出游戏要求:参观时不能挤,不能摘花。

5、教师以公共汽车司机的身份参与游戏,帮助协调参观人流。

6、组织幼儿评价遵守游戏规则情况。

洪濑开心幼儿园

小班下学期角色游戏计划

第8篇: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计划与反思

2018 学年上学期

教师:詹丽清 柯萍

第 1 阶段:2018.9. 预定游戏主题:娃娃家 游戏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要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而且在情感上有较大的依赖性。娃娃家游戏能创设自由、宽松、舒适与温馨的环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让幼儿在自由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创造性的、自由的进行自我表达。另外,娃娃家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感方面、能力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着大人的举动:给娃娃穿衣服,喂食等。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内心自然地萌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一、游戏目标:1.观察幼儿是否对“娃娃家”游戏感兴趣。 2.观察幼儿能否初步友好的分工与合作。 3.观察幼儿能否在游戏中和同伴交流。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一些生活经验,观察过家长做饭、打扫。 2.物质准备:锅、碗、铲子、布娃娃等玩具若干。 3.环境创设:设立“百宝箱”。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2018年9月 4日) 第1周

(一)游戏目标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游戏准备

1、娃娃若干、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三)游戏过程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娃娃家物品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幼儿了解娃娃家物品的名称并讨论其使用方法。

1、让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物品?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示范。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使用各种炊具、餐具等。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 观察与推进

从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以下是几游戏片段。

片段1: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什么都没有做,一个下午的游戏时间浪费了。

片段2:另外一组一个小朋友拼命的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最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和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游戏反思

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现在仍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久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改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教师在今后的游戏中要继续的引导,使幼儿有更多互动和分享经验。

第二次指导(2018年 9月11日) 第 2 周

(一)游戏目标

1、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2、围绕“娃娃家”开展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一、以娃娃家环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

1、幼儿自由抱娃娃并互相交流:“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

2、教师小结抱娃娃的要点:

〈1〉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

〈2〉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

三、学习给娃娃喂饭:

1、让幼儿回忆平时爸爸、妈妈怎样给自己喂饭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给娃娃喂饭。

3、启发提问:“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

四、教师小结抱娃娃、给娃娃喂饭的要点。

五、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指导:

1、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扮演某种角色进入游戏与幼儿一同游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2、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抱娃娃、给娃娃喂饭。

3、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4、在游戏中及时纠正、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 观察与推进:

针对上次观察推进的结果,这次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照顾娃娃的方法。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照顾娃娃很感兴趣,而且学习的很快,但是观察游戏中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因为娃娃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小朋友们都想抱娃娃照顾她,所以在游戏中,很多小朋友都去抢娃娃,这样会出现争执和混乱,大家都说我要娃娃。 游戏反思: 在下次游戏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够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要进行幼儿的角色分配,可以让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爷爷、奶奶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分工合作,这样游戏中也不会发生争执。

第三次指导(2018年 9月18 日) 第3周

(一)游戏目标

1、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等。

(二)游戏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三)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倩玉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伟锋会在一边像模像样的煮东西。 游戏反思

从此次游戏的情况看,前2次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和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的使用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游戏角色的分配和教师对常规的强调,使的幼儿慢慢形成了较良好的游戏常规。

第四次指导(2018年9 月 22日) 第 4 周

(一)游戏目标

1、继续巩固游戏常规,能正确使用各种游戏材料。

(二)游戏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三)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若干游戏材料,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启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游戏材料还能怎么用?”初步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到游戏区活动。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继续提醒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能愉快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2〉重点用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尝试游戏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乐趣。

〈3〉带领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游戏,及时肯定他们表现。

〈4〉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不乱跑等。

(四)观察与推进

本次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吧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立,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

(五)游戏反思

在活动中出现的这种行为在下次游戏的开始,教师要先进行强调,先给小朋友们说一说让幼儿思考这种行为对不对,哪错了,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游戏材料要爱护,如果损坏了小朋友们就没的玩了,大家要把幼儿园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玩具好好爱护,不要互相争夺,要互相谦让。

(六)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第9篇: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

2015年春小三班角色游戏计划

一、情况分析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游戏常规,如与其他幼儿合作布置场地、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等,对增加有新情节的主题,幼儿依然很感兴趣。新的情节出现如:奶茶店的一名幼儿提出,买一送一,娃娃家的幼儿用红色积木,给其他家的小朋友送红包等。”可见,假期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带来了发展,在游戏中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但是由于年龄所限,他们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

第一阶段: 3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进一步懂得角色职责。

2.继续学习在游戏中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3.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4.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协助丰富知识,带幼儿到奶茶店进行观察。 2.物质准备:奶茶店新增奶茶机、吸管盒。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如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奶茶店:以顾客的身份要求制作奶茶,要求店员应按要求做顾客需要的口味,要坚守岗位;糖果店:以老板的身份指导糖果店的员工的人如何使卖糖果,把各个种类的糖果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奶茶机引导幼儿观察如何使用。

2.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奶茶店时,服务员是怎么做的? 3.幼儿游戏,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并指导幼儿游戏,重点提醒幼儿学着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4.结束评议

表扬积极参与并大胆用动作、语言交进行交流的幼儿。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启发幼儿回忆上阶段游戏情况。 3.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服务员对客人要热情,要及时整理回收客人使用过的餐具。 (2)娃娃家的妈妈可以抱着宝宝乘汽车去逛街。 (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娃娃家用具等。

4.教师以相关角色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

5.游戏结束

(1)肯定游戏中能主动与其他游戏交往的幼儿。 (2)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爱护玩具的幼儿。

(3)请幼儿说说在“奶茶店”里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我们下次一起来准备。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奶茶店广告单,引出幼儿招呼客人。 2.向幼儿介绍奶茶机、吸管盒等的使用方法。 3.提出游戏要求及注意事项: (1)买东西要排队,要有礼貌。

(2)吃过的食物不乱丢、及时帮奶茶店、糖果店回收物品。 (3)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不乱跑,不扔玩具对人有礼貌等。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爱护玩具,与其他游戏的联系。 5.结束评议

(1)表扬会主动与其他游戏联系的幼儿。 (2)表扬会爱护、珍惜玩具的幼儿。 阶段小结:

幼儿对角色游戏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悦地玩耍:娃娃家的妈妈会给娃娃烧菜、搭个床、还会想出给娃娃换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乐乎;奶茶店里的服务员则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客人服务、介绍新饮料等„„孩子们的游戏水平随着情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游戏物质条件的创设要求不断提高,渐渐转变了游戏初期那种有什么玩具就摆弄什么、就玩耍什么情节的现象。

第二阶段:4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3.继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新增做棒帮糖的小棍、超轻土、泡胶片等更多的品种。 2.知识准备:围绕游戏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的生活,激发幼儿自主讨论。如:“买-送一”是什么意思?怎么送法?划算不划算?好在哪里?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情景表演:糖果店。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用普通话,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礼貌待人。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1)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拿东西放东西轻轻的;(2)争当礼貌冠军,讲普通话用礼貌用语,懂得排队、让座等礼貌行为;(3)出现角色问题或争抢玩具问题时,要想办法,可以用剪刀、石头、布或者轮流的方法解决;(4)玩具玩后要一起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履行职责的情况及礼貌待人情况。

5.游戏结束评价:表扬负责任的幼儿及懂得礼貌待人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谈话或出示实物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 (2)游戏中要坚持扮演一个角色;

(3)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东西也要轻; (4)先商量分配角色再开始游戏。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指导娃娃家的成员要礼貌待客,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进一步丰富娃娃家游戏情节。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礼貌待客,请店员根据顾客要求制作客人喜欢的口味的糖果,最后付钱、找钱,礼貌送客。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卖东西,要把食物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 (2)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3)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要做到三轻;

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4.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 (2)有否进行游戏方面评价 (3)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4)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阶段小结:

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随着幼儿对玩具材料和环境的日益熟悉,“小毯子”既被当作被子、浴巾,又当是宝宝的新披风;积木即可以当成红包,也可以做蛋糕或者妈妈洗衣服的肥皂„„可见,幼儿逐步将玩具与生活一点点联系起来,象征意识开始萌芽。其次,由于年龄能力所限,小班幼儿虽然已有许多游戏想法,但是这些情节-般都是在游戏过程中,或在某一偶发场景、材料暗示下产生,缺乏目的性一。游戏中仍然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恳求:“这个可以用吗?”“我可以„„吗?”说明幼儿依然留有一些定势,凡事不敢擅作主张,总要征求成人的许可,存在依赖和谨慎心理。因此,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

第三阶段:5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大胆游戏,乐于向同伴介绍“我的新办法”。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增加摆放一些易与生活联系的抽象材料(如: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

2.知识准备:按游戏发展提供相关主题、相关情节的经验。可以展开如下讨论:生活琐事“家里发生的事”;“糖果节表演”;“公园里真热闹”;“奶茶店周年庆”等等。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重点观察:情节发展情况:如激发情节发展的因素?影响情节发展的障碍?材料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需要?根据观察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告诉幼儿教室里的任何物品都可以使用。但是要求整理时,物归原处。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鼓励幼儿介绍“我的新办法”,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有关游戏的一些小常识,如:怎样洗澡、怎样买菜、启发暗示幼儿想出新办法,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回忆讨论: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如何分工合作?

2.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3.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如“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组织幼儿回忆讨奶茶店的员工是怎样给客人服务的?然后请小朋友模防。 2.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如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小矛盾。 3.教师要继续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4.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用替代玩具: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他们能做什么用呢?

2.回忆在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生活情景,提问:“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需要做什么事情呢?都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呢?

3.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思考在百宝箱里寻找需要用的物品。 4.分配游戏场所(幼儿园、娃娃家、玩具)和角色分配。

5.你喜欢玩什么游戏?要当什么?怎么做?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有礼貌? 6.游戏结束,指导幼儿收拾好玩具。

五、阶段小结: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别的娃娃家做客人、带娃娃去看病、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 „„。但还不懂

得如何分工协作。

第三阶段:6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交通警察(新增)

二、活动目标:

1. 能按照需求选择玩具和材料,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分类摆放好。 2. 初步懂得协商游戏、解决纠纷。 3. 能够简单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游戏行为。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警帽、红绿灯、路障标志、呼啦圈。

2. 知识经验准备:利早谈和区角活动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交通警察知识。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教师以“领导”身份的角色,招聘各主题的负责人,要应聘负责人能说出想怎么玩,使游戏更有意思。

2. 幼儿游戏,以应聘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有否按计划实施玩法并给予适当指导。

3. 评议:请各负责人讲评他们按计划实施玩法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谈话引入,以班上幼儿在游戏中碰困难为例,请全班幼儿帮助想办法。 2. 幼儿提出主题,并协商游戏玩法,教师协助幼儿共同制定要求: ⑴碰到困应多想办法解决。

⑵学习协商游戏的具玩法并完成之。

3. 幼儿游戏,教师注意随时鼓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幼儿,并启发幼儿以物代物。 4. 讲评:幼儿互评游戏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以鼓励前次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以物代物引入,并组织幼儿讨论确定要求: ⑴动脑筋想办克服困碰到的困难,多用替代物解决。 ⑵分组后先拟订好计划再游戏。 2. 幼儿协商、订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 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完成预定目的的情况,及时以提醒、建议等方式加以指导。

4. 组织幼儿讨论;今天我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想什么办法克服的?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讨论:“今天我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玩?准备怎么玩? 2. 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要求:

(1)和同伴协商布置场地、共同准备玩具游戏材料。

(2)游戏时应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3)游戏结束时,听到音乐应合作收拾整理玩具。

3. 幼儿游戏,教师全面巡视指导,观察幼儿准备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等情况,适时给予帮助、提醒。

4.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议游戏: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

五、阶段小结:

本阶段幼儿在自己提出的新主题《交通警察》能在本阶段得到实施。交通警察主题和奶茶店主题均能在游戏中较好的与其他主题游戏交流融合,促进了幼儿合作游戏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幼儿之间能友好的合作,共同使用玩具、材料,爱护玩具、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协作布置场地。部分幼儿能自主寻找游戏所需的材料、用想象中的物品来代替实物。

上一篇:粮食局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