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精选9篇)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篇1

(二)环境对于游戏方法的暗示性角色游戏重视幼儿运用游戏材料进行自主探索,但小班幼儿,对于游戏材料还处于认识阶段,因此让他们自主探索,能力很弱。游戏中经常出现孩子在不停的换游戏材料,仅仅停留在摆弄阶段,这对于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游戏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因此在游戏环境创设时需重视环境的暗示作用。如在娃娃家内用幼儿的游戏照片(能反映出孩子的生活经验)作为墙饰,增加美观性的同时,也给了来参与游戏的其他幼儿极强的暗示性,使他们在娃娃家内有事可做。再如水果吧的游戏,我们也运用了照片来暗示幼儿如何进行游戏。照片上幼儿生动的演示,不但给来参与游戏的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孩子顺利的体验到游戏的成功。

(三)游戏环境对于幼儿交往的鼓励性小班幼儿的年龄限制着他们的游戏水平还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运用游戏的材料、环境鼓励幼儿和同伴交往,推动他们的成熟很重要。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在送水果的游戏,在单纯的按照图示进行组合的基础上,将水果盘替换成水果篮,组合后送入娃娃家,这就需要孩子们进行语言交往了。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关系,玩过的游戏很容易遗忘,这对于他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带来不小的影响,在水果吧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饮料单,在孩子调配饮料的同时,用自己的照片和饮料的图片制成饮料单,有了这样的依据,孩子交流起来就方便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激发了幼儿说的愿望。还有水果吧的活动场所在餐厅,孩子们游戏时环境逼真,大家能边聊边喝,心情放松,交流也就自然多了。

(四)游戏区域的功能整合性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娃娃家区域,传统的娃娃家的主要功能是幼儿的情景扮演。而我们在创设时,融合了多方面的功能。加入了美工活动的内容。如制作花朵,将纸做成花朵后粘到粗麦管上,然后插入“阳台”上的花盆里;加入了生活方面的情景。如洗衣服,幼儿首先要看清衣服箱子上的标志是笑脸还是哭脸,是笑脸的话代表衣服是干净的,是哭脸的话代表衣服是脏的,就需要将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清洗了。加入了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匹配的经验。在两个窗口分别做出了白天和黑夜两块,将幼儿平时生活中会做的一些事进行了照片的拍摄,孩子们可以选择相应他们在白天或黑夜做的事、看的到的东西分别贴在不同的窗口。为此,我们大胆地将娃娃家场地进行了扩大,将各个功能区融入此区域内,使得幼儿在扮演的同时将美工、生活、日常经验等结合,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当然,情景扮演仍是娃娃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投放了领带、围巾、头套、拐杖等带有明显家庭成员特点的道具,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1、为幼儿提供更为真切的情景感。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如若在游戏中没有很真切的情景感是很难真正投入到游戏中去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更为真切的情景感十分重要。例如,在娃娃家中给娃娃洗澡的环境中放入一个真实的浴盆,幼儿就能将其与在家中的实际洗澡经验相结合,更好的投入“给娃娃洗澡”这个角色中去。

2、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我们很难理解的,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会发现很多孩子的交流方式。我们班上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我常常带着我的“宝宝”去坐公交车,上车后,我“买票”,到站后,我下车把我的宝宝送入“幼儿园”,然后去“上班”。经过我第一天的参与,在后面几次的区角游戏中,我惊喜的发现,幼儿都会模仿我的做法。因此,我在其后的几次游戏中,刻意的加入一些我希望幼儿模仿的东西,例如:“你好”“请”“谢谢”一类的礼貌用语,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3、在游戏过后应该及时的对游戏进行总结。总结分两个部分:首先,总结一下部分幼儿的闪光点。例如:幼儿在游戏时将脱下的鞋子摆放整齐等。其次,在总结的时候教师应有意的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例如:“某某,你今天做了谁呀?”在教师潜移默化、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培养中,幼儿会自觉形成角色意识。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缺乏角色意识,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浩浩平时最喜欢当娃娃家的爸爸和汽车组的司机了。他当爸爸时看见汽车司机玩的特别高兴时,他就会放下手中的小锅子去当司机,可当他看见老师去娃娃家作客了,他又放下方向盘回到娃娃家当起了爸爸招待客人。又比如:班里新增的一个主题点心店,时常会出现许多不是点心店的成员在点心店“卖力”地做点心。

2、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做别的事了。又比如:冷饮店里顾客买冷饮,嘴里还没说要买什么,手已经去拿自己需要的冷饮了。

3、游戏中反映出的内容比较简单,情节比较单一。例如:娃娃家反映的内容就是妈妈烧饭、爸爸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喂娃娃。这与孩子们生活经验有限有极大的关系。并且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即使有一些经验也不能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二、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外环境的创设

1、提供合适的玩具,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小班孩子提供的玩具应以形象玩具为主,以引发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我为娃娃家买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煤气灶、娃娃、奶瓶、围裙、,还准备了用纸盒做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微波炉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孩子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他们在娃娃家烧饭、烧菜、喂娃娃喝奶、看电视、洗衣服、往冰箱里放食物等游戏行为。又比如:我为汽车组做了一辆能开门、关门的汽车(用大纸箱),还添了“远光灯”、“近光灯”、“牌照”等装置,孩子们很喜欢。他们除了开车、停车,还改换牌照、修理车灯,游戏水平还真不低呢!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篇2

一、对角色游戏中同伴冲突的概念进行界定

从本质上来说, 冲突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不能是单人行为, 需要有两个或多个人, 这些人之间有一种矛盾的状态并同时存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会将冲突分为三类:一是幼儿的内部需求与外界制订的规则、限制之间的冲突, 二是外部需求之间的冲突, 三是幼儿的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以往, 教师都将幼儿之间的冲突看作一种消极的、相互对立的行为, 因为冲突会使幼儿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 甚至会为幼儿带来身体上的创伤, 鉴于此, 教师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即刻制止。

但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 幼儿之间的冲突也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从较深的层次对幼儿的心理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幼儿之间的冲突能够加快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 儿童之间的冲突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 并帮助他们获得在社会交流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

小班幼儿都爱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因为这种游戏形式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 他们能够通过游戏表达自己对当前的生活环境的认识, 倾诉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他们对生活的愿望也能够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游戏加以表述。角色游戏是一种自然游戏活动, 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方面有着其他游戏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但是, 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会进行社会互动, 这些互动不仅有合作与交流之类的社会行为, 也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幼儿会由此而获得冲突体验, 创造谈判的机会, 也会对某些问题进行协商。

二、对幼儿角色冲突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一般是由三个阶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游戏, 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游戏前的准备阶段、游戏的开展阶段和游戏的结束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幼儿所面临的游戏任务有着很大的差别, 内容也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了幼儿间的同伴冲突也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表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冲突情况, 也记录下了一些典型的案例, 总结出了幼儿在冲突中的表现大部分是以下几种: (1) 对游戏角色进行争夺; (2) 对游戏材料或物品进行争抢; (3) 不遵守游戏规则; (4) 未经允许强行加入游戏。笔者对幼儿的同伴冲突进行观察后, 在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在游戏前的准备阶段, 幼儿会产生的冲突行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或是幼儿, 准备工作就会做得不够到位, 必须教师和幼儿都行动起来, 共同为游戏做好准备。从教师方面来说, 所做的准备应该是为幼儿创设必要环境, 提供游戏所需要的条件, 为游戏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如游戏场所的清理、游戏设备的摆放、玩具的选择、游戏材料的制作等。从幼儿方面来说, 他们要做的准备就是在游戏开展之前对游戏的主题、角色等进行分配, 帮助教师搬运一些较轻的材料等。在这一阶段, 幼儿之间的冲突主要会表现在争抢游戏材料和角色上。

如进行“火车进站”的游戏时, 在游戏的准备阶段, 笔者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们, 我们的火车司机只能有一个, 你们商量一下, 谁来当司机呢?”牛牛和豆豆都对当司机有着很大的热情, 牛牛说:“我要当司机。”豆豆也说:“我要当司机, 我比你力气大。”牛牛不甘示弱:“我的力气也大, 我还会开小汽车呢。”两人谁也不让谁, 牛牛生气地推了豆豆一把, 豆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将目光全都投放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 虽然小班幼儿角色意识不太强烈, 但是他们还是会从自己的意愿出发, 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如果有人也想要这个角色, 他们就会开始争抢。小班幼儿没有谦让的意识, 也不会为别人着想, 更不会把角色让给其他同学。

2. 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会产生的冲突行为

在准备工作做完之后, 游戏开始, 每个人都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也融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行为有争议或是未经允许加入都是本阶段主要的冲突原因。

如进行职业类的游戏时, 明明选择做一个商店售货员, 但是商店的生意很冷清, 没有顾客光临, 他发现旁边的医院里很热闹, 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于是, 明明就从商店里跑到医院, 对“患者”说:“我给你打针吧, 我打针很厉害的。”小护士丽丽和医生林林说:“你不是医生, 不能打针。”明明嚷道:“我要当医生, 我也会!”看到这种问题, 医院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坐不住了, 纷纷走过来批评明明。明明伤心地哭了。

幼儿园所设置的角色游戏大多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通过游戏, 我们能够看出幼儿对生活的感受, 也能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生活印象, 他们的规则意识也会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建立。但是, 受年龄影响, 幼儿在遵守规则方面还较为欠缺, 当遇到冲突时, 他们不会与同伴进行协商, 也没有解决矛盾的智慧, 只是以大声喊、推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 在小伙伴之间, 冲突行为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

3. 在游戏的结束阶段, 幼儿会产生的冲突行为

在游戏结束时, 教师会让幼儿帮忙收拾道具、材料等, 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间的冲突多是由某些孩子不收拾、不遵守规则导致的。

如玩完“宝宝家”的游戏后, 所有的孩子都在帮着老师收拾活动室的物品, 只有甜甜一人无动于衷, 还想继续玩一会, 她把别的小朋友叠好的小被子重新拆开, 拿出小枕头, 趁老师不注意将“宝宝”抱出来放到被子里, 拿出了摇铃给小“宝宝”玩……看到她的行为, 其他的小朋友都看不下去了, 纷纷来向老师告状:“老师你看!甜甜把我叠好的被子又弄开了!”“老师, 甜甜不收拾!”我走过去摸着甜甜的头说:“甜甜, 咱们的游戏时间到了, 游戏已经结束了, 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甜甜思考了一下, 就把“宝宝”放了回去, 又叠好了小被子。

由此可见, 游戏结束阶段的冲突多数是以物品的整理为主的, 有的幼儿玩游戏比较专心、投入, 即使游戏结束了, 他们的心还没有从游戏中离开, 就如甜甜一样, 虽然她是无意识的, 但是仍然对其他小伙伴的整理结果造成了破坏, 其他的小朋友势必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反感, 冲突就因此而产生了。

三、在幼儿的角色游戏同伴冲突中, 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小班幼儿的思维意识发育尚不健全, 他们在进行游戏时大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以自我为中心, 对其他小伙伴的看法、意愿就不会考虑了。因此, 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 很容易就会在同伴之间产生冲突, 这也是避免不了的。对于这种冲突, 小班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有效地进行处理呢?

1. 从物质条件方面为幼儿做好充足的准备

物质条件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如玩具、道具、场所、设备等。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在固定的游戏场所中, 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就会更浓厚, 也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在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方面, 多种多样的玩具、固定的游戏设备则能使幼儿的游戏愿望得到更好的激发, 他们的想象力也能从中获得有效培养。

当前, 很多幼儿园在角色游戏上安排的时间都很少, 在有限的时间内, 如果幼儿之间因为材料的问题而产生冲突, 那么, 幼儿就会对角色游戏产生一种不良体验, 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 游戏势必无法收到想要的效果。因此, 在游戏前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并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设置一些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相符的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和选择要有针对性, 不能一下将所有的材料都拿过来, 也不能缺少一些必要的道具, 尽量避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的问题而产生冲突。教师要为幼儿的角色游戏做好“后勤保障”, 让他们的游戏时间得到保证, 为幼儿带来最佳的游戏体验, 使他们爱上角色游戏。

2. 教师要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幼儿的冲突中, 引导幼儿妥善解决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果幼儿之间产生了冲突, 教师切不可采取紧急制止的方法, 也不能放任不管, 那样冲突可能就会升级, 给所有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游戏中的角色介入幼儿的冲突之中, 并以角色的立场去引导他们, 使幼儿间的冲突得到更好的解决。

如上述的明明不做售货员要做医生的事, 由于他的任性, 与其他的小伙伴之间产生了冲突。笔者并没有责备他, 而是背上了包, 扮演一位要去商店购物的“顾客”。当我走入他的商店时, 明明就赶紧跑回来了。他问我:“您要买什么?”我说:“我想买点新鲜的水果, 再买点营养品, 我要去医院探望病人。你这都有什么营养品啊?”明明就开始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起了商店的营养品。当教师介入学生的游戏中时, 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还会让幼儿觉得教师很有亲和力, 是他们的好朋友, 还会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会在游戏中逐渐增加, 他们的游戏体验也会得到丰富, 游戏情结也随之有了更大的发展。

3. 尊重幼儿, 针对幼儿的情况进行个别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他们在面对冲突时, 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给予每个孩子同样的关注, 并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当面对角色游戏中的幼儿冲突行为时, 教师不能把平时对孩子的刻板印象带到具体的情节中。

另外, 在处理角色游戏中的冲突时, 如果教师还带着以往的情绪, 就会使教师的处理态度有很大的不妥, 也有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篇3

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是直观的,主观的。在游戏中常常以模仿为主,但是他们在模仿中也有所提高,但是又有所零乱。我们幼儿园一直在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做深入地研讨,以下结合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的一系列活动阐述:怎样在刚入园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幼儿又在此基础上怎样进行更好的交流合作?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规划组织,合理分区

一个好的主题角色游戏既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贴近幼儿、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而《娃娃家》的创设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扮演自己家里人的主要工作来进行游戏。在小班上学期应该为幼儿选择平行的主题角色游戏,让幼儿在平行的互动中来发展游戏。而在每一个娃娃家中的主题角色游戏中,如何合理地对娃娃家进行分区和布置,成为了幼儿进行良好游戏的关键和前提。比如在我们幼儿园在娃娃家中设有厨房、客厅、寝室、书房或游戏屋等区域设置,幼儿对每个区域中的设置时十分熟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再现。教师可结合场地合理规划分区,可按娃娃家的功能、作用、材料等来进行划分,合理分区。其次,结合角色扮演,培养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常常是自由独自的游戏,有时幼儿只针对材料进行反复的操作,不懂得与其他孩子进一步的互动。而在对娃娃家中角色的定义上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娃娃家里有谁?他们一般都在做什么?怎样知道你是扮演娃娃家的哪个角色?可以通过一些区域材料,如:领带、发卡、胡子、眼镜等让幼儿进行装扮,教师也可常常与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 。最后,在角色的扮演上可多为幼儿预留空间,多为幼儿提供百宝箱,让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自由选择角色的扮演。

二、挖掘材料,巧妙设计,赋予材料新的“灵魂”

在以往的娃娃家中,材料往往是教师自己制作好的,再让幼儿反复的操作中进行游戏。幼儿在一段游戏时间后,常常出现不喜欢、不爱玩或者只是盲目地搬运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游戏水平不能提高等等。而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常常只乐于于煮饭和照顾娃娃上,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出现了厌倦或乱玩一通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在娃娃家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操作:

1.游戏材料设计的技巧性

在小班娃娃家中,可以在原有的操作材料上下功夫,让材料更适合于幼儿的操作。比如:原本在厨房中的食物如果是教师帮孩子们都做好的,放在冰箱里让幼儿直接取放来游戏,情节简单,游戏性不强。教师可针对娃娃家中厨房的食物来挖掘,跟孩子讨论娃娃家厨房中需要什么蔬菜和水果,为幼儿提供这些蔬菜和水果的半成品,让幼儿通过制作、穿插、或黏贴成完整的瓜果,在娃娃家中布置情境菜园或果园,通过“种植”蔬菜、水果,照料瓜果等一系列的生活体验,在到厨房中的需要去采摘和煎煮,把娃娃家中的材料设计有技巧的连接起来,使游戏情节更有趣,更生活化。也真正从孩子自己动手,自给自足,减轻教师的负担。

2.游戏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内的材料会越来越多。小班幼儿使用的材料均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有关,在材料的选择问题上也常常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教师需要在此问题上经常给予解决和帮助。为避免游戏中幼儿盲目地搬运,各种材料适合哪个空间布置教师要结合情境先事先考虑布置。如在孩子角色扮演上可提供多样的角色选择,必要时可让幼儿重复选择,一个娃娃家可有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两个哥哥等重复角色。还有在帮助幼儿整理玩具的问题上可以多增设冰箱、收纳椅、雪柜等像收纳箱的布置,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在游戏中需要的材料,同时可以提高整理玩具的能力,一箭双雕。

3.角色交往中提高游戏技巧

小班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比较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常常出现孩子争抢或各自独自玩耍。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久,教师应该采取教师与幼儿多互动的形式。幼儿爱模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潜移默化的把教师的行为给学习了,教师要多带动幼兒进行扮演和游戏。在一段游戏时间后,可以让班级中一些能力强、喜欢扮演的幼儿进到娃娃家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带动,让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孩子互动,从而带动全班幼儿游戏。最后应该多给孩子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多个领域中运用各种方法多让幼儿与幼儿互动,为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多样化的观察为主,教师的适时指导为辅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应采取不同的观察法,有重点地指导游戏。既不要一味的指导幼儿,给与性的学习。又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放任自由,不管不顾,长久以此,幼儿的游戏水平就不会有所提高。所以在角色游戏时,教师要学会多样的观察幼儿,只有在详细观察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具体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观察方法:

(1)整体性观察法。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首先教师在游戏开始时和结束后可以采用整体性观察法,教师可扫描一下全班集体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分工商量角色扮演情况是否顺利?各个角色之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存在矛盾?在游戏结束后,观察一下各个娃娃家的玩具整理情况以及在娃娃家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教师都可以整体地进行初步观察,做到顾全大局。

(2)局部性观察法。为了真正的了解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出发,真正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首先就应该真正的了解个别幼儿,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地去跟踪孩子,观察孩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局部观察或个别观察。通常在娃娃家中,教师可以每次蹲点各个娃娃家,事先做个详细的观察计划,在有针对性的对指定的幼儿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通常必须多次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数据等必要过程,可是也是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幼儿的前提和保证。

(3)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以上两种观察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过程,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游戏进程采取适宜的方法。比如在娃娃家中教师可先观察在家里所有人的动态,结合情境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在有针对性地观察娃娃家中的某个角色时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完成角色职责的?一旦发现亮点、缺点及时捕捉,为游戏的提升寻求突破口

5.友好交往,促进合作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依赖玩具材料来进行游戏,他们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经常在游戏中出现诸多的矛盾或问题。有时候也会自己独自游戏或只是简单的材料摆弄。比如在娃娃家中的厨房锅具材料,刚提供下去时幼儿都会争先恐后地要来玩,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兴趣或有所增减,常常出现材料的闲置。如果这时教师又提供新的操作材料,幼儿又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而小班幼儿又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所以这时候教师的适时指导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必须让幼儿理解在游戏中用正确的方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发展幼儿的游戏情节,促进幼儿之间语言、动作、行为等方面的交往,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6.分享交流,有效评价

小班角色游戏 篇4

1.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逐步懂得角色职责。2.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3.愿意与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礼貌待人良好品德行为。4.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会整理收拾玩具。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理发店的角色分工,明白角色的职责。

2.在活动中学会礼貌待人,热情服务,友好与他人合作,分配工作。3.遵守游戏规则,能将生活中的理发知识与体验运用到游戏中去。活动准备:

理发店里的各种理发用具:大量的皮筋、发卡、头梳、电吹风、镜子、洗发水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班上某某小朋友的头发很长了,你们说一说要怎么办呢? 师: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

2.介绍理发店的工作程序,以及一些工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的兴趣。

师:理发师现在要给我们班上的某某小朋友理发,你们说一说理发师都要做些什么?(一一介绍不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老师归纳总结以上的步骤,也请小朋友从头示范一遍。3.介绍游戏规则,确定游戏人数。

师:小朋友们去理发店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怎么做才会令你们满意呢?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游戏。

重点指导担任理发师的幼儿,指导扮演理发师的幼儿怎样为顾客设计发型,指导他们在游戏中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游戏。

5.师生共同评价,指导幼儿将游戏材料分类整理。反思与推进: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二)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集体的扮演活动,并愿意在其中扮演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角色。2.愿意与同伴进行协商和交流,学习简单的集体活动的要求.规则和方法 3.懂得收拾的简单步骤。活动准备:

各种有关理发店的玩具;一些半成品;一些洗发水的空罐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假日去理发店的所见所闻。2.教师与幼儿一起商讨理发店的角色与人员的分工。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理发店的设置.工具的使用等。4.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理发店。

5.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并与同伴进行协商。6.幼儿有条理地进行收拾。指导重点: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见闻,并鼓励幼儿大胆指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见解。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协商角色的分工,提示幼儿轮流进行活动。3.教师提示幼儿收拾的顺序和步骤。反思与推进: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通过扮演“理发店”角色,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让幼儿学会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和自己对所扮的角色的认识,并能有礼貌的交往。活动准备:

1.用大积木或大插塑围合构成理发店空间,用大纸箱或其他物品装饰理发店的门,并在门上挂上理发店的标记。

2.准备有关理发的物品:剪刀、剃刀、头梳、电吹风、围布、镜子、毛巾、热水器、洗发水、洗发膏、桌椅等等。活动过程:

1.以情境的形式导入,激发兴趣。

师:前两周理发店已经开张了,也来了很多理发的顾客,昨天理发店的经理接到一位顾客的电话,他说理发店的发型太单一了,所以今天理发店的经理提供了很多发行,有男生也有女生。2.介绍理发程序。

师:那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担顾客。其他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样帮客人剪头发的?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要剪头发吗,我们店里有很多的发型,您需要剪什么发型呢?(例如选的是卷发)。她选的是卷发,帮客人披上布,仔细看我是怎样帮她头发弄卷的?用头梳梳器头发,然后用电吹风把它吹一下这样就卷了,头发弄卷以后我们喷上定型水,这样就可以了,然后用海棉把客人脸上脖子上的头发弄掉。客人付钱,欢迎下次光临!提问:

(1)刚才张老师是怎样帮客人头发弄卷的?(2)客人进来我们要说什么?然后问她什么?(3)剪完头发收完钱我们要说什么? 3.介绍其他头发的剪法。

(1)刚才某某选的是卷发,那如果要把头发弄直怎么办呢?(用电吹风吹直)。那男生的头发要变竖起来怎么办呢?(用店吹风吹一下然后喷上定型水)。

(2)小结:我们都知道要把头发变直可以用电吹风,弄竖起来的可以用电吹风吹一下然后喷上定型水就可以了。4.幼儿游戏。

5.评价:“刚才小朋友们在玩理发店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反思与推进: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四)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扮演角色表现人们劳动的兴趣。2.培养幼儿友好合作的态度。活动准备:

游戏用的玩具电吹风、梳子、剪刀、洗发水等理发用具的替代品;设置理发店。活动过程:

1.复习已有知识经验,对角色进行区分。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角色游戏室新开了一家(引出理发店),并且知道理发店里有谁? 恩,在上次玩理发店时,我都不知道谁是理发师,谁是洗头师傅,谁是客人。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到理发店就知道谁是××(进行提问)总结:在你们平时,老师是怎么知道哪位小朋友是扮演谁呢?那我们今天新老师也为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和洗头师傅准备了两张角色牌。

2.引入新内容--装饰头发师:小朋友都知道顾客到理发店里洗发、剪发,那老师发现在前几次当理发师的小朋友很快帮客人洗完头发,就没事干了。小朋友想想,在理发店里还可以添些什么新的内容呢?(进行提问)总结:今天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理发师为客人剪完头发后,可以为客人装饰头发。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装饰头发的物品。如:假发、发夹、小花等。(个别举例如何操作)待会理发师根据客人的需要为客人装饰头发。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重点指导理发店里理发师对装饰物品的操作。(2)提醒娃娃家的小朋友不要待在家里,可以出去逛逛。

(3)提醒在超市的小朋友,限制来买东西的小朋友,一次只能买3样。(4)引导小朋友要监守自己角色的任务,不能随意走动。(5)提醒幼儿玩角色时不能争吵。4.结束活动。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篇5

实录:蔡语婷刚做娃娃家时,只会抱着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孙乐怡拼命的把各种豆类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然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有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反思: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样玩具可以玩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

指导: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让孩子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游戏中我有时做妈妈,有时做奶奶和幼儿一起玩。

第二阶段:角色与现实的冲突

实录:陶嫒怡“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走上前问“陶嫒怡,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 陶嫒怡指着陈浩说。“陈浩你为什么要和她抢东西呀?”“她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当的什么角色?”“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会不会抢东西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反思:小班的幼儿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我们老师经常会提醒他们,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老师的提醒,争抢的事慢慢少了。第三阶段:情节简单发展

实录:秋游活动刚刚结束,星期一早上,沈皓敏来到娃娃家,就抱着娃娃,往教室外走,我就问:“沈皓敏,你干什么去?”“我带娃娃去公园玩。”

今天,从娃娃家里传出了“生日歌”。我过去问:“你们为什么唱生日歌呀?”妈妈说:“宝宝生日,我们在给他过生日。”我又问:“爸爸今天烧了什么好菜给宝宝吃呀?”“烧了青菜、胡萝卜。”“我们还买了生日蛋糕。”

反思:小班幼儿的思维有极强的具体形象性,只有当孩子经历过,才能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游戏。孩子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

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情节的发展依赖孩子的生活经验。老师要帮助孩子多积累生活经验。我们会利用游戏讲评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关系的印象。利用自由活动,让孩子听故事、看碟片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我们也要求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散步、参观、听故事、看电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外出旅游,扩大幼儿的眼界。“见多识广”,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就有了基础。

第四阶段:游戏中出现简单交往

实录:“买蛋糕了,买蛋糕了”从垒高活动区内传出了一阵阵的吆喝声。高逸凌听见了,赶忙从兰兰家跑了出来,对夏磊说“给我一个蛋糕”。

反思:游戏的渐渐深入,孩子们自发的开始了与同伴的交往,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的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虽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

指导:教师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新创意时要注重游戏的评价作用。在讲评时我们先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刚才的游戏情景,肯定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并让别的孩子进行模仿,这样孩子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对下一次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我觉得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

凉城四幼

滕蓓瑾

小班角色游戏:公共汽车 篇6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2、逐步懂得角色职责。

3、在老师的提醒下,4、初步能与同

5、伴合作游戏,6、友好相处。

7、学习在游戏中进行初步的交往。

8、培养幼儿礼貌待人,9、爱护玩具等良好品德。游戏准备:

公共汽车:方向盘、投币箱、钱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导入:师问:“小朋友们,2、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

3、引导幼儿说说公共汽车上的司机是怎样开车的?乘客是怎么上车和下车的?并请幼儿进行模仿。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5、提出公共汽车的游戏规则:

(1)、乘客应买票后才能上车。

(2)、乘客应该把想去的地方告诉小司机。

(3)、乘客要等到到站后,车停下来才能下车等。

6、幼儿游戏,7、教师以乘客身份平行介入游戏,起示范作用,并重点观察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的情况,帮助幼儿解决角色纠纷。

8、评价: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反思与推进:

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在玩游戏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够强,出现抢的现象严重,幼儿都想当司机,不会正确的处理,而是通过你争我抢的现象,教师观察并及时进行引导。教师通过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第二次指导: 对上次游戏中声音大的问题,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要小声地与同伴交往。4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5 教师提出本次游戏的规则(1)、在游戏中要使用礼貌用语。(2)、游戏时玩具要轻拿轻放。(3)、在游戏中要监守岗位。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小声交谈。11 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反思与推进:

本次活动增添了新的材料,红绿灯,让警察来指挥交通,这一材料的添置,更增添 了游戏的趣味性,幼儿角色的扮演也跟丰富了,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相对于上次活动而言在语言、礼貌用于方面都有进步。第三次指导:

1、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哪些安全?(如:不能将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手应扶住前排的椅背等)

2、为售票员提供哨子和铃铛,到站后为乘客发出信号。

3、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和角色.4、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先扮演售票员,游戏一段后换班当乘客.了解售票员履行简单职责情况及乘客是否等到站后才下车

5、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反思与推进:

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仍出现抢玩具现象,本阶段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此游戏。乘客应如何表现,不将手头伸出窗外,注意安全。警察正确指挥路况。幼儿都想玩此游戏时,可以轮流玩或者是锤子剪刀布来看谁先玩谁后玩。第四次指导: 1 教师以交通警察的身份表扬上次游戏能认真做好售票员和小乘客的小朋友并给他们佩带小奖牌。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角色,教师适当调适。3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公共汽车的游戏,引导幼儿丰富玩法。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情感及与同伴间的交谈等,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胆小的幼儿大胆与人交往。收拾玩具,要求幼儿分类收好。讲评: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观察与推进:

大部分幼儿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但游戏情节还较简单,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在收拾玩具方面还较薄弱,还需增强。在下阶段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收拾玩具能力。

2008年(1月2—4日)第五次指导:

1、教师提出司机碰撞的例子,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如“司机看到红绿灯应该怎么办?看到乘客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要团结友爱提问幼儿:娃娃家中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大家应该怎么玩?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  提醒幼儿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引导幼儿在待人接物上要有礼貌。继续引导幼儿分类收拾玩具。

4、讲评:重点讲评分类收拾玩具情况及司机工作情况。阶段小结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篇7

【案例二】仔细观察孩子们, 就会发现他们玩时往往会重复一个动作。比如, 一棵“小包菜”或一棵“小蘑菇”放在碗里, 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舀着吃, 重复着“舀”和“吃”的动作;他们喜欢炒菜, 拿个小铲在锅里搅啊搅, “搅”的动作让他们很享受;他们喜欢切菜, 就反复切……

【案例三】孩子们玩的时候, 会有简单的交往, 说上一二句话, 出去串串门儿……但他们的交往一般不需要对方的回答, 也不在乎对方的反应, 更不需要“一起玩”“配合玩”等等。他们的言语交流, 更倾向于自言自语, 他们的“共同游戏”, 更偏重于“游戏中的背景”, 他们一起在一个空间里忙着各自的事情,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案例四】他们一会炒炒菜、一会吃吃饭、一会抱娃娃、一会摆弄碗筷, 动作琐碎不定, 频率短促快速, 就像一刻不停的灵活的小老鼠。他们转换游戏的时间可以用半分钟来记时, 甚至更短。

【案例五】一个女孩子抱着娃娃说:“娃娃口渴了。”她就去找老师要一只水壶, 老师给了她, 她有模有样地放在灶上烧起水来。一个男孩把娃娃放在床上, 他说娃娃要盖被, 就跑去找老师, 老师就给了他一块布。

【分析】根据以上观察, 小班初期角色游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没有角色意识。尽管教师喜欢在游戏前明确分配给孩子爸爸或妈妈的角色, 但孩子根本不予理会, 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

2.游戏内容简单。主要反映家庭生活中基本的吃饭、炒菜、抱娃娃等内容。而且以重复“动作”为主, 非常享受“动作”带来的乐趣, 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3.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每人都在玩, 体现出孩子们好玩的天性。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较少, 往往不期待对方的回应, 倾向于与同伴玩相同或类似的游戏。

4.注意集中时间短。孩子们玩的时候虽然十分投入, 但不会专心致志地玩某个东西或某件事情, 常常频繁地变化游戏内容和形式。

5.对材料会有新需求。小班的孩子虽然刚接触角色游戏, 但他们玩的时候, 也会根据需要, 向教师索要新材料。

【建议】在组织小班初期角色游戏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教师总担心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玩游戏, 不自觉地用模式化的方式教孩子, 用预设的目标要求孩子。其实,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小班的孩子虽小, 但已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生动地在游戏中反映简单的生活内容, 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因此, 教师不必过多地干预小班孩子的游戏, 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学会发掘孩子在游戏中的闪光点。

2.多设置相同内容的游戏。小班初期的孩子喜欢玩相同内容的游戏, 并且喜欢模仿或重复别人的动作。因此, 多设置相同内容的游戏是最好的选择。如教师可设置4个~5个“娃娃家”, 每个“娃娃家”相对隔开, 提供小床、小桌、小沙发、小灶具等材料, 让大多数孩子都能进入“娃娃家”游戏。

3.从最简单的材料投放做起。小班初期的游戏材料投放不易过多, 否则幼儿会无所适从, 影响游戏效果。投放的材料要尽可能形象生动一些, 以成品玩具为主, 重在引发孩子游戏的热情。当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新的材料时, 教师应及时予以提供。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误区及对策 篇8

角色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开展角色游戏,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如娃娃家的“娃娃”、菜场的“菜”等等,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游戏主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定的,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会有如下特点:平行游戏多、合作游戏少,与材料接触多,与同伴互动少。所以只有提供了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促进其发展。

二、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问题

如今的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游戏,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老师们花了大把的时间费尽心思设计新颖有创意的区域,在材料的投放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在不断改进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只是追求材料更加精致、逼真、华丽,似乎忘记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忘记了游戏的本质,导致在材料的投放上走进了误区。

(一)投放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优质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多有趣、多美丽、多有创意。其实我们在照搬他人的游戏材料的时候,一些材料并不适合自己的幼儿。

案例一:在小班的“照相馆”里,有拍照区、打印区、服装区,只见摄影师彤彤正在给小客人拍照呢,门口还有几个小客人在排队等待照相,可是小客人们拍完照就走了,似乎没有意识到两边的服装区和照片打印区,十分钟过去了,摄影师彤彤忙得热火朝天,打印员和服装师却显得无所事事。

案例分析:照相馆的游戏虽然新颖,但是只是拍照似乎有些单调,于是老师根据自己先前参观的经验,在自己班的照相馆添了两个区域,照片打印区是幼儿根据客人的形象快速画出客人的样子作为照片送给客人;服装区是幼儿运用各种花布和彩带来制作服装以拍照用,这两个区域需要幼儿有着熟练的绘画能力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完成,所以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老师把它们照搬套入小班的游戏中,必然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二)投放的材料太精致

人们都喜欢美的事物。在制作游戏材料时,也是越做越精美,越做越逼真,赶上了商店里卖的玩具、玩偶的水平,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好,但是真正在进行游戏时,会发现那些“精致的”不一定是受欢迎的,有时是被冷落的,可能一开始它们完全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但是操作过后便又被丢弃了。这些特别精致的材料缺乏可变性、功能单一,对于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会局限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案例二:小班美食屋中,一盘盘“美味佳肴”有序放在食品架上,有牛排套餐、鸡腿套餐等等,游戏开始了,客人明明走进了美食屋,服务员小俊热情迎了上来,明明表示要吃鸡腿饭,小俊快速拿了一盘鸡腿套餐端到明明面前,小厨师在一旁急了说:“我还没有煮呢!”小俊连忙回到:“这又不用煮!”小厨师看了看也没话说了,明明拿起刀叉想要切开鸡腿,发现外面包着塑料纸也没法切,不一会儿他就没了兴致走开了。

案例分析:从客人的角度思考,那一盘盘精致的套餐虽然逼真,但不实用,那一层透明纸看似可以让幼儿持久操作,其实是阻隔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明明本来很开心地想要体验用刀叉吃西餐的乐趣,可是那一层透明纸让他意识到他根本就碰不到“鸡腿”;从小厨师的角度想,包装精美的套餐可诱人了,客人一点菜,马上就能端上去,真方便!可是这些已经打包好的食物根本不能放在锅里炒,自己不能搭配各种食物,也没了炒菜、装盘的步骤,小厨师还有什么乐趣呢?

三、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材料的投放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小班初期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材料,满足幼儿平时游戏的需要。到了小班中期,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并增添一些半成品的材料,同时我们在平时要做到细心观察,了解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并逐步调整、替换。

(二)投放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

比起逼真的只可用来欣赏的材料来说,操作性强的材料更受幼儿的欢迎,比如在糖果屋、点心店这类区域,我们可以增添一些操作柜台,给幼儿提供一些小纸片、废报纸、橡皮泥等废旧材料,这些材料虽然简单,却有很强的操作性,幼儿可以通过折、搓、团、捏等各种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糖果、点心,然后提供到游戏中。如在娃娃家的附近设置一个建构区,当“爸爸妈妈”缺乏游戏材料时,利用建构区的材料帮忙

案例三:早晨丁丁的妈妈带来了一些废旧材料,老师把其中的塑料鞋拔随手放在了甜品坊的柜子上,甜品坊的旭旭发现了这件新玩意儿,大家都非常好奇地讨论着:“这是什么呀?”后来旭旭发现了它的秘密:“这个东西长长、弯弯又薄薄的,不正是一把小刀吗!”接着每来一个客人,她都小心翼翼地用这把有趣的“小刀”切蛋糕卖给客人。

这大人眼中的鞋拔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任何一样东西,把它放在了甜品坊,它变成了蛋糕刀,如果放在医院、理发店又会是什么呢?只有小朋友们才能给出我们惊喜的答案,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正确适宜地提供游戏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在生活中个性的养成、语言的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等等。其实游戏首先是快乐的,增添游戏材料是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身体活动的需要,是为了孩子的快乐和发展而改进游戏材料。

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设计 篇9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和同伴互动,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别幼儿还能发挥想象来进行游戏。但是,幼儿在游戏中普遍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兴趣和注意力不太稳定,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的行为。部分幼儿的生活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游戏行为。因此,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1、游戏主题:医院 材料投放:听诊器、盐水瓶、药瓶、×光片等。

2.游戏主题:理发店

材料投放:化妆品、梳子、夹子、发型图等。

3.游戏主题:面包房

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图片,橡皮泥、模具等。

4游戏主题:娃娃家

材料投放:餐具、装扮物、娃娃,微波炉、洗衣机(自制)等。

5.游戏主题:动物园

材料投放:积木、各类动物玩具,食物等。

6.游戏主题:小舞台

材料投放:各种头饰、演出服装,话筒、伴奏小乐器等。

7.游戏主题:小汽车

材料投放:方向盘、油门刹车标记、加油器、小工具等。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初步的与同伴交往的意识。

2.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反映生活经验。

3游戏后,幼儿能自己把玩具摆放整齐。

(四)教师观察要点

1.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愿意模仿相关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与投放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否适宜,材料的调整与补充?

上一篇:孤独的人作文800字下一篇:冲床车间噪声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