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精选11篇)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1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三、老鼠偷土豆

1、编故事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作为奖励。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饿了,就到处找吃的,正巧他经过一片土豆地,看到满地的土豆他高兴极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大袋子装了7个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个漏的,土豆“啪啪”掉出来2个。(师边讲故事边贴板画,并注明7个)

2、根据故事列算式

师:那么听了这个数学故事,你们能根据掉出来的土豆和袋子中的土豆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生:5+2=7 2+5=7 7-5=2 7-2=5

(板书: 5+2=7 2+5=7 7-5=2 7-2=5)

师:同学们继续发挥想象,接下来有可能又会怎么样呢?

生:又掉下去一个。

师: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如果继续跑下去,结果会怎么样?

生:可能到家时就都掉没了。

师:是啊,那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对于小老鼠这种偷盗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师:是啊,我们不能学习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去创造,应该自食其力才是。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听故事获得了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看看谁能灵活的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1、完成教科书上的33页第一题,让学生明确图意再去做。

2、夺红旗口算比赛

五、卡片游戏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口算速度这么快,那你们想不想再来做一个数字游戏,好,先把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依次摆开放在桌子上,我出一个数字,你们就要很快的找出你手中的数字卡片能与我说的数字组合成6的,然后高高的举起来并读出来,看谁的速度最快。

师:同学们知道怎么做游戏了吧?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同桌小朋友两个人来玩?但是要求和刚才的不同,你们同桌两人手中数字合在一起是7,听懂要求了吗?开始。

六、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2

(1) 开发工具:Photoshop。

(2) 运行平台:Wi n d o w s 9 8, Wi n d o w s 2 0 0 0, Windows XP。

二、课件简介

本课件是针对5~6岁幼儿设计的数学游戏课件, 利用多媒体电子游戏方式更加自然、逼真地认识多姿多彩的数学领域。幼儿可通过互动游戏对数字进行感知、认知, 从而更加有兴趣走进数学活动。

三、学习目标

(1) 利用点数游戏建立实物与数字之间的思维关系。

(2) 根据游戏任务进行简单的分类, 提高幼儿的概括水平。

(3) 能够判断实物的多少从而进行比较。

(4) 通过动画形式认识数字1~10。

四、课件详介

幼儿进入大班年龄阶段后, 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游戏的形式使他们更加有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幼儿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重在帮助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因为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是发展幼儿思维的积极因素, 因此, 本课件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刺激大脑皮层对数学领域的探索与感知。游戏中渗透选择、认知、点数、分类、比较等多个数学领域内容, 帮助幼儿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发展。

1. 视频

使用亲宝网的数字视频动画认知10以内数字, 感知10以内数字、序数、数字书写等。

2. 音频

利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录音功能, 添加生动的提问音频、鼓励音频, 提高可见的声音效果, 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3. 文字和图片信息

本课件选取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卡通人物、动物、水果图片, 贴近幼儿生活, 吸引幼儿注意力, 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

4. 教学内容介绍

PPT第1页 (如图1所示) :神秘的森林封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进入数学王国中会发生什么呢?带着好奇心, 孩子们可点击“进入”键, 走进数学王国的森林。

PPT第2页 (如图2所示) :进入页面, 蓝色的水滴状选择条增加了视觉上的神秘感, 幼儿喜爱的米老鼠将对幼儿进行提问,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去看一看。幼儿可选择进入森林或海边进行探索与认知。

PPT第3页 (如图3所示) :幼儿选择森林页面后, 可看到森林中有许多小动物, 每个小动物可带领幼儿进行不同的数学学习。幼儿可通过鼠标点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蝙蝠、袋鼠) , 跟随它们进入数学领域去感知和学习。

PPT第4页 (如图4所示) :点击蝙蝠后, 幼儿便可跟随蝙蝠进行数学点数认知的学习与练习, 建立实物到数字的数学逻辑关系, 感知数字代表的意义, 并进行5~12的点数练习。此页面有声音提问设置, 幼儿听到问题后进行操作会更加有目的性。当幼儿操作正确时, 数字将走进相对应的盘子里;当幼儿没有选对答案时, 将出现鼓励的语音:“不对, 再想想!”幼儿可重新进行点数并选出正确答案。完成任务后, 幼儿可点击“返回”键, 回到大森林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游戏。

PPT第5页 (如图5所示) :点击小袋鼠后, 幼儿跟随小袋鼠进入了分类的游戏环节, 画面中有幼儿熟悉的实物 (胡萝卜、苹果、黄瓜、辣椒、草莓、梨) 。当幼儿点击实物时, 实物将自动滑入相对应的分类栏中, 幼儿可跟随音频的讲解了解实物的分类原因, 建立初步的分类关系。当实物全部分类完毕后, 幼儿可点击“返回”键, 返回到米老鼠页面进行新的选择。

PPT第6页 (如图6所示) :此页面与第2页连接, 当幼儿选择海边的水滴条时, 便进入了此页面, 美丽的海边景色将带给孩子们愉悦的心情, 幼儿可跟随音频及文字提示尝试点击海星和海螺进行游戏。如不想进行游戏便可点击“回车”图标, 回到米老鼠页面, 重新选择。

PPT第7页 (如图7所示) :当幼儿点击海星时, 便会跟随海星走进比较大小的数学领域。在此页面会出现3张不同数字的牌, 上面分别写着数字与相对应的实物, 当幼儿认识数字时便可直接进行比较, 选出正确答案。当幼儿点击数字8的牌时, 图片下方会出现汉字“大”, 再点击8的牌时, 语音将说出正确答案“8比6大”;当幼儿点击数字2的牌时, 图片下方会出现汉字“小”, 再点击2的牌时, 语音将说出“2比6小”。此时, 幼儿可判断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回答正确的幼儿内心得到了认可;回答不正确的幼儿可跟随课件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完成后, 可点击“返回”键, 回到海边页面。

PPT第8页 (如图8所示) :当幼儿点击海螺时, 便会进入此页面, 此页面拥有生动有趣的Flash视频, 幼儿可听到欢快、有趣而又上口的数字歌。欣赏完毕后, 可点击“返回”键, 回到海边的页面, 重新选择游戏。

五、结束语

数学多媒体课件具有独特的魅力, 使幼儿更加喜爱数学领域的学习, 建立数学思维能力。此课件可用于教师辅助教学, 也可用于幼儿复习操作练习。

浅谈小班的数学游戏教学顾 篇3

关键词:兴趣;可操作性;认知水平;需要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84-1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其中有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小班的孩子正处于感知运动向前运算阶段过渡,他们知识经验的获得,大多靠感觉与反复动作。《指南》中也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基于孩子这些特点,教师应如何开展小班数学游戏教学呢?

一、将数学内容融入生活游戏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孩子的课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当做一个个游戏来进行。小班数学内容一般包括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基本色,认识常见的形体等等,许多都可以在生活游戏中渗透。

例如认识“红色和绿色”,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看花开,看绿叶生长,找一找身边的红色和绿色,这种自然情景的教学自然又生动,孩子在看看、玩玩中逐渐了解颜色,并在同伴们一句句“老师,这是黄花吗?”“老师这是什么颜色,真漂亮!”在一问一答中,在比较中孩子们逐渐了解黄、橙黄、柠檬黄、淡黄等等近似色。这种“生活及教育”理念符合《纲要》精神。

再如小班孩子的“点数”,有些孩子能一一点数,但不能完全说不出总数。小班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他们说出较为抽象的总数有点难。为了升华孩子点数的经验,使之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我利用孩子午餐前时间,比如午餐时每桌请1人为大家拿碗。每桌5人,每每有孩子拿少了碗,其他孩子就叫,“老师,我数了,他拿的碗不够!”吃饭是大事,没碗更是天大的事,对孩子来说。孩子们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不断促进孩子个体对点数、总数等的认识。最经常搞笑的是孩子往往少数了自己,导致自己没碗吃饭,几次反复过后,经验的积累使孩子能轻松点数,并能说出总数了。

孩子在园的生活活动还有盥洗、餐点、睡眠等等,比如引导孩子了解对应关系,比如一只杯子内放1把牙刷,1个小朋友用1条毛巾,一个孩子一个点心盘子;还可以在孩子穿衣服时比一比谁的衣服大,谁脱了几件衣服等,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二、将数学内容融入趣味游戏之中

1.神秘

小班孩子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充满神秘的情境或充满神秘的话语,吊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认识事物是从接触开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神秘的宝箱”让孩子摸摸、猜猜箱子里是什么,还可以摇动宝箱,让孩子从声音结合经验判断箱子里是什么,最后再展示物体,让孩子有“啊,原来是它”的感觉。充满神秘色彩的展示一下子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专注于集体活动,并对接下来的课程感兴趣。

2.有趣、可操作

孩子对鲜艳颜色的物体感兴趣。

例如小班孩子在感知物体的变化时,一位老师出示许多红、黄、蓝色的气球,现场请孩子想办法。怎样让气球变大,孩子们想出了多种办法,用气桶打气、用嘴吹气等等,在孩子们通过多种方法一个个将气球变大后,教师又提出“想办法将你的气球变小”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给气球放气,教室里“噗呲呲呲”的声音连成一片,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伸出大拇指“真棒!孺子们可教”。听课的老师也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将气球变大变小的游戏简单,孩子可操作,变化明显,能让孩子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愉悦,所以小班的游戏设置要让孩子觉得有趣,并且有可操作性。

3.情境性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在感受“1”和“许多”时,老师采用了鸡妈妈和小鸡的游戏情境。1个鸡妈妈有许多鸡宝宝,可是有一天鸡妈妈的蛋丢了,小鸡帮着寻找,孩子们在寻找中逐渐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最后一个一个的蛋放在篮子里变成了许多蛋,孩子们在情景化的游戏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

他们在游戏中情绪愉快,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数学活动。

三、不可或缺的区域游戏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凡是孩子课堂上有困难的内容,或是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等不能解决的内容,都可以让孩子在数学区域游戏中慢慢摸索,逐渐掌握。根据课程内容的数学区域游戏有“比一比”“按数取物”“动物农场”等等,让孩子学中玩,玩中学。

数学区域游戏可以在孩子有空的任何时候进行,它满足孩子求知、探索的欲望。教师也要经常光顾区域游戏,对于孩子操作成功要给予及时肯定,必要的时候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以便让孩子保持持续兴趣。

数学区域游戏内容可以随着孩子的认知提高不断增增减减或升级,以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为宜。

小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4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教案准备:

积木,布置小熊家,小熊,小猫、小狗、小猴、小兔的图片各1张

不同的礼物(皮球、布娃娃等)、苹果的替代品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块积木,让幼儿说出“一块”,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块”。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今天,小熊生日,他请了几个客人?(兔子、小猫、小狗、猴子、大象......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来到它家,合起来就有许多客人)

2、小动物还送了礼物给小熊,看看有什么?(小皮球、布娃娃、小汽车、棒棒糖......有许多礼物)。

3、小熊也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带了什么礼物啊?l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道具。

4、小熊请小朋友吃东西。再次感受1和许多。(小熊说:“谢谢你们,我也请你们吃东西。”小熊请小朋友吃苹果。谢谢小熊。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许多。现在小熊把许多苹果分给小朋友吃,许多苹果哪里去了,小朋友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结:许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延伸活动: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5

小班数学:糖果游戏(学习点数方法)

【设计意图】

爱吃是孩子的天性,而甜甜的糖果更是孩子特别喜欢的食物。因此,我结合主题活动《食物》设计了“糖果游戏”的数学活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体验点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点数、匹配活动感兴趣。

2.幼儿学习点数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照指令做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

1.糖若干、糖罐一个。

2.盘子三个。

3.小袋、筐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你们猜盒子里是什么?(先晃动盒子发出声音让幼儿随意猜,然后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到底是什么?)。

师:这个东西呀,甜甜的,宝宝们最爱吃了。(糖果)

(2)师:那我们就请他出来吧,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将糖果倒出放在盘子里)盘子里有多少糖果呀?(有许多糖果)

(3)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从盘子里挑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结:糖果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

2.分糖游戏

(1)师:我们来玩分糖游戏,一组的男孩子挑选三块软糖放到盘子里,女孩子挑选两块硬硬的糖放到盘子里。

二组的男孩挑选一块红色的糖放到盘子里,二组的女孩挑选四块圆形的糖放到盘子里。

三组的男孩子挑选两块椭圆形的糖,放人盘子里,女孩选择四块绿色的糖放人盘子里。

(2)教师提醒幼儿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引导幼儿正确点数的方法,拿一个数一个。

小结:小朋友真棒,能够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

三、按照圆点数量装糖

1.装糖:盘子里有这么多的糖果,拿起来多不方便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拿起来方便点呢?(袋子装)

2.老师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这些小袋子上面可都有秘密哦。(老师示范:先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

3.现在请我们宝宝也拿着袋子去装糖果吧,先要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点点,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4.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袋子里的秘密,你请了几颗糖果宝宝。(我袋子上有三个点点,所以我请了三颗糖果„„)

四、加深难度,对应数字送糖

1.送糖:糖果袋子要放人糖果盒中,这里有5个糖果盒,看看糖果盒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l一5),你手里糖果袋子的点点有几个,你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

如:糖果袋子的点点有5个,你就放人数字是5个糖果盒中。

请幼儿根据数量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五、品糖游戏:

师:孩子们和糖果游戏和开心,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吃过糖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小班数学游戏《给小动物喂食物》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不能保持较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活动比较不感兴趣。但是对于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则能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可以以不同的游戏形式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小班下学期的数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对点数活动感兴趣。同时为了加强巩固幼儿对大小的已有知识经验,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游戏《给小动物喂食物》。活动目标:

1.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5,对点数活动感兴趣。2.能按指定的数字标记和大小标记进行匹配活动。

3.喜欢小动物,知道它们各自喜爱吃的食物,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重、难点:能够按照实物图片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活动准备:

1.贴有动物图片标记的纸盒四个(小鸡、小兔、小狗、小猫)。2.大小不等的实物图片(毛毛虫、萝卜、肉骨头、鱼)各若干。3.1—5的数字标记若干;大小标记若干。玩法一:

根据数字标记取相对应的食物放到相对应的动物纸盒内,并进行点数。(如:出示数字“5”即是取5只毛毛虫放入贴有小鸡标记的纸盒内)玩法二: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7

一、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学习

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感受数学的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幼儿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随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 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 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 如皮球是圆的, 手帕是方的, 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 等等,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饼干变变变。 吃饼干的时候, 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 一会儿变成三角形, 一会儿变成圆形, 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这样, 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 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 同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 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分餐具时的点数活动。 在分餐点的时候, 我请能力强的孩子帮着分餐具, 这时孩子就学着点数已经学会的数以内的数, 分小勺的孩子就看桌上有几个碗, 每个碗放一把小勺, 学习一一对应等。 吃点心时, 教师可以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点心的数量。 有一次吃小西红柿, 我先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西红柿的数量, 然后问他们每人有几个, 再给1个是几个。

3.游公园时认识 “许多”。 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公园里有多少朵花、多少棵树, 当幼儿无法数清时, 可以教他们用“许多” 表示, 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 “许多”, 如有许多的图画书、水彩笔、小碗、毛巾、玩具等。

4.餐点后折纸巾认图形。 孩子在吃完餐点时, 喜欢去玩餐巾, 餐巾随便丢。 针对这个情况, 我就留段时间让吃完的孩子玩餐巾, 但是不是随便地玩, 而是采取了看样学样的方式。 跟着老师把餐巾折成三角形的形状, 有时折成正方形, 有时折成长方形, 等等。 慢慢地, 孩子不仅养成了叠毛巾的习惯, 而且乐此不疲地创造折叠的方法。 当孩子们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时候, 我就把毛巾分成几个小筐, 每个筐是一种折法, 孩子选择喜欢的样式跟在后面学。 这样有趣的游戏不仅美化了使用后的毛巾, 更激发了孩子对图像变化的兴趣。

5.早晨入园时的数学活动。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来园, 在人数较少时, 让孩子们数数来到班上的孩子, 来了几个, 谁是第几名。 孩子们总喜欢围在我身边问:“老师, 今天我第几名?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学会了数数, 同时他们学会了简单的序数。

6.午睡时的数数活动。 午睡穿脱衣服时, 可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 从中渗透数数的内容。

二、游戏运动中融入数学教育

1.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 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更受幼儿的喜爱。 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娃娃家”的餐具, 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区分碗的大小, 把碗和杯子分类摆放。 在拼图游戏中, 教师可事先拼好简单的图形, 制成一张张样卡, 然后让幼儿寻找相应的图形片放在样卡上, 并引导幼儿数数、 比较多少。 在娃娃家里, 我设计了“喂豆豆”, 引导孩子给数量、颜色、形状不同标志的娃娃喂不同的东西, 让孩子学着分类。 在乘车游戏中, 我设计了不同形状的车票, 并在车的座位上贴上相应的形状标志, 幼儿在买完票乘车时, 就要拿着票找相应的位置, 在乘车过程中学会了对应。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8

[关键词]小班;角色游戏;特点;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直接影响,随意性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过程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并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例如,见到剪刀、理发器便要当理发师;见到娃娃便要当爸爸妈妈;看见一组的同伴在玩某样玩具或正在扮演某个角色便也想参加。所以说,玩具和同伴都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概括性和灵活性差,在使用物品时会用想象的方法代替物品,因此,往往会出现争夺同一玩具的现象,这便要求教师在准备时应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展开游戏的愿望,为避免挣抢,同种物品的数量应该增多。

(二)重复个别角色的典型动作

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小班幼儿往往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如当医生的孩子会不停的给病人打针;理发师则是重复地给顾客洗头;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总体特点便是角色的情景少,内容简单。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因为幼儿认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感知和认识成人活动的全过程,只对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景产生注意并加以模仿,即使到了小班的后期,内容虽有所增加,但从活动形式上看都不连贯,是分散的。

(三)幼儿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不会以角色的要求进行活动,忽东忽西(包括被新事物吸引或被同伴吸引),在無压力的情况下,小班幼儿游戏中的这种角色转换时很容易的,也是较为平凡。有些幼儿在游戏中还没有和一个角色身份脱离,就去做属于另一个角色的事,说另一个角色的话,这就是游戏中的“角色混淆”。

(四)幼儿在游戏中缺乏合作性,多数进行的是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或平时的学习中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在角色中大多只能反映单一角色的某些活动或是活动的某些环节,这种现象常表现为喜欢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者模仿同伴做出和同伴相同的平行游戏。虽然在小班后期出现一些联合的游戏,但也是你玩我的,我玩我的,没有角色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明确年龄范围,选定主题,制定细致周全的活动计划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出现他们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在角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因此,选择符合幼儿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主题时十分必要的。

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使角色游戏进行时有丰富的内容。

制定活动步骤时,教师应考虑到能否对游戏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造成游戏的放任自流;同时,由于游戏的多变性,备课笔记则需要较大的弹性,以备不实之需。

(二)玩具材料或玩具应数量充足,玩具形象生动、逼真

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所处的阶段性,教师在安排准备游戏材料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看到同伴在玩什么,他也想玩什么,因此,常发生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的小矛盾。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准备数量充足的玩具时十分必要的。

因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为性强,所以,玩具应形象、生动、鲜明、逼真;游戏材料应便于幼儿使用;另外,玩具、游戏材料、场地的选择要有很高的安全系数,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

教师是角色游戏的指导者,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实验和调查中表明,幼儿园角色游戏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问题是怎样指导的,特别是小班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不知如何布置游戏场所,如何担任角色,这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参加游戏,布置场所,启发幼儿的思路。例如,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时,启发性的问:“小朋友头发这么长的,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道具(剪刀、梳子、镜子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儿童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

再例如在“娃娃家”中,老师来到“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客人。老师说:“我想吃馄饨,你们家有吗?”爸爸王文涛很为难的说:“我们家没有烧馄饨呀。”“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妈妈苏琪想到办法了:“点心店里有,我们可以去买呀。”于是爸爸和妈妈就跑到点心店去买馄饨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作为“客人”进入到游戏中,提出了问题,让幼儿自己去主动寻找答案,使幼儿能更好的进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间接的指导方法在小班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出示玩具或玩具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或影响游戏。

在确定主题后,应启发幼儿先想好玩什么或什么游戏,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主题偏离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到主题上来。

nlc202309040255

在分配角色上,让幼儿自己选择担任什么角色,培养幼儿懂得担任角色;当角色出现空缺时,教师则需及时补充。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陶黎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林琳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冯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林琳叫了涂宇哲、阮愉茜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梨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梨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五)随时补充或更换教具和内容,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加游戏

“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对幼儿熟悉的游戏情景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幼儿往往会对熟悉的玩具觉得“没劲”,此时,若变换一个小小的玩具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例如,在“娃娃家”的图书架上放一本书,“妈妈”便会给娃娃讲故事。还有研究发现,若将有些材料在活动区重叠投放,也可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如在积木区内加入娃娃家的东西,或者在娃娃家内加入积木区的材料,這样,幼儿在两个活动区的游戏行为都会增加。教师也可以不要一次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也可定期在游戏区投入新材料。

(六)游戏进行适时的评价

1.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加以表扬,对不时很突出的幼儿加以适当的鼓励。

2.指出游戏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例如对不遵守游戏规则,哄抢玩具的现象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使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注意到纪律的约束力。

3.教师对整个游戏的实施情况、幼儿的表现、参与率进行自我评价。从游戏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出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七)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幼儿园在饭后、午休后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VCD,增强见识;上课使,创造幼儿多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语言逐渐丰富、生动,也有利于角色游戏中人物的扮演。

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蔡洲成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里担任着主导地位。“妈妈,宝宝的肚子饿了,你去烧饭给他吃吧。”“爷爷,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你拿出来晒一晒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带领全家到点心屋去买点心,去小舞台看表演,去糖果屋买糖果。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不一会儿,又大叫起来:“不好啦!我们家厨房着火啦,消防车快点来呀!”早晨的角色游戏被他玩的热热闹闹,如火如荼。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蔡洲成对于生活的经验比较丰富。他能够主动得和其他幼儿交流,建议或者命令“妈妈”和“爷爷”去做什么,而且做的事情也符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后面他带着全家外出去买东西,更是现实生活经验的充分反应。蔡洲成是一个比较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他可以带着其他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体验到真是的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纲要》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环境育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能使幼儿在“家”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接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八)注意游戏主题的深化

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深化程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首先看在某一主题中,幼儿发展出了多少情节。如“商店”主题可以发展的情节有:商品摆放、各种物品的买卖、收款、订货、送货等。其次看各情节的深入程度如何?如在“收款”这一情节中,幼儿有没有介绍商品的价格,不同面值的钱是用什么表示的,是否使用“计算机”来算帐;商店里的种类多不多,是如何摆放的,幼儿是否向顾客介绍过这些商品。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应随时注意幼儿的各个细小的动作,以便日后的随时总结。

总之,角色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适当的角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幼儿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霞.《角色游戏主题的深化与转换》.《幼儿教育》.2000年.第六期.

[2]《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学期教育研究》.1999年.第八期.

[3]黄人颂.《学期教育学》.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9

1、能以某一物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方位,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复习巩固看标记按物体的大小、颜色分类;

3、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设置小鸡的家的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猫的胸饰,黑猫警长警服一套;

3、大小、颜色不一的老鼠图片若干,放于小鸡家的各个地方;

4、黑猫警长音乐。

5、贴有大小、颜色标记的四个箩筐。

三、教学过程:

1、(老师打扮成黑猫警长)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师:“今天我们要来玩黑猫警长的游戏了,刚才我接到了小鸡的电话,它说家里来了很多的老鼠,要请白猫战士去帮忙抓老鼠,你们愿意吗?”(2)、黑猫警长带领白猫战士开着摩托车去小鸡家。(配上黑猫警长的背景音乐)

2、游戏:抓老鼠(1)、提出游戏的要求:(a)、把自己在哪里找到老鼠的记在心里,等会儿告诉黑猫警长。(b)、找到老鼠后可以先告诉其他的白猫战士。(2)、开始找老鼠,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做个礼貌的客人。(3)、幼儿在集体前交流自己在哪找到老鼠的,鼓励幼儿说完整句,如:“我在×××的上面(下面)找到了老鼠。”(4)、幼儿相互交流。

3、分类游戏(1)、请幼儿将老鼠分类关在笼子里。(2)、提出分类游戏的要求:要看好标记分类,不能分错,不然老鼠会跑掉的。(3)、开始分类游戏,提醒幼儿看清标记。(4)、师生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改正错误的分类。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游戏中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并再现物体间远近、疏密等空间关系。

2、体验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蓝、黄两色挂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蓝和小黄——进入情境(感知大小、数量)。

(一)认识小蓝

(点击课件,出现蓝色点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看,谁来了?是什么颜色?给他取个名字吧,那我们就叫它小蓝好吗?和小蓝打个招呼吧,你好,小蓝!

(二)分辨小蓝的爸爸妈妈

(点击课件,出现房子及小兰一家。)引导幼儿辨认小蓝及其爸爸妈妈。

这是小蓝的家,猜猜哪个是小蓝呢?它在哪里?(中间那个最小的)谁来指一指,哦,这是中间,这是旁边。为什么它是小蓝呢?(因为它最小)那旁边的会是谁呢?(小蓝的家里还会有什么人?)(爸爸妈妈)哪个是他的爸爸呢?为什么?哪个是妈妈呢?(原来小蓝的爸爸是大大的,妈妈呢比小蓝大,比爸爸小一点,小蓝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小蓝家一共有几个人呢?(3个)原来也是三口之家,小蓝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三)点数小蓝的朋友。(颜色、数量)

(点击课件:依次出现小红、小绿、小黑、小黄、小橙。)

提问:小蓝在幼儿园还有很多的朋友呢,你们想认识吗?猜猜小蓝的朋友会是谁呢?也是颜色宝宝哦,你还知道什么颜色?我们可以叫它。。

那我们去看看,它到底有哪些朋友?这是小红,它是橙色,叫它小橙,什么水果的颜色是橙色的?对啦,我们也可以叫它橘色,小橘。

(幼儿说出颜色)

哇,这里现在一共有几个朋友?谁愿意来数数?怎么数?(小结:真棒,数数的时候要从上往下,一排一排,一个个地数)

诶,那我要问问大家,小蓝的朋友有几个呢?(5个)小蓝的朋友,自己算不算,能不能把小蓝数进去?除了小蓝,小红、小橙、小绿、小黑、小黄都是它的朋友,有几个呀?我们一起来数数,小蓝数不数,1,2,3,4,5,小蓝有几个朋友?(5个)

二、小蓝小黄做游戏——感知远和近

(一)小蓝的好朋友

(点击课件,小黄靠近小蓝)提问:在这么多的朋友中,猜猜谁是小蓝最最要好的朋友呢?你觉得呢?你怎么知道的?(小结:原来小蓝和小黄他们肩靠着肩,靠的很近,很要好,所以他们两个是最要好的朋友)你们有没有谁,想和我要好要好的呀?(请1到2名幼儿)你想怎么和我要好要好呢?

你们想不想和旁边的好朋友朋友靠在一起,要好要好呢?来吧,去试试。

(二)学小黄小蓝做游戏。

1、戴上挂件

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吧?小黄和小蓝要去做游戏了,你们想不想去啊,那我们也来变成小蓝和小黄,一起去做游戏吧。老师这里有很多小蓝,还有很多小黄,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挂在胸前,和它做朋友。女孩子先来吧,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男孩子来吧,你是谁呀,互相介绍一下吧。

2、开火车游戏

(点击课件,出现小黄排成一条直线)提问:

是谁先出来做游戏呢,是谁呀?(小黄)他们是怎么排队的?(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条直直的线)

猜猜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开火车)小结:他们紧紧地、一个挨着一个排,就像在玩开火车的游戏。

你们会开火车吗?想不想来,小黄小黄请上来!跟在我的后面,小心哦,一个跟着一个,小手轻轻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膀上。哇,火车越来越长啦,呜呜,我的火车就要开,你们想开到哪里去?噢,到站咯。

3、老鹰捉小鸡

点击课件,提问:

小蓝们也在做游戏呢,他们排成了什么样子?和刚才小黄的一样吗?队伍前面怎么样?后面呢?(小结:队伍前面分开了,后面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排在一起)

猜猜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老鹰捉小鸡)

想不想一起来玩玩,小蓝小蓝快上来。谁做老鹰,站在哪里?我来做鸡妈妈保护你们哦,小鸡们,跟在我的后面,不能让老鹰捉走哦。哇,老鹰没抓到,我们小鸡赢啦,老鹰下次加油。

三、小蓝小黄围圆圈。——感知疏和密。

(一)点击课件,提问:

我们来看看,小黄和小蓝这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他们围成了几个圆圈?(两个)

两个圆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哪个圆圈分的开一点?小黄的圈圈呢,没有分开,围得紧紧的)

小结:小黄的圆圈围得紧紧的,像一个小皮球:小蓝的圆圈围得有点分散,像一个大皮球。

(二)幼儿分成小黄小蓝围成圆圈。

这回,小蓝和小黄要一起来咯!小黄是个小皮球,围得紧紧的,小蓝是个大皮球,围得分开点。

我们来给皮球打气哦,气气,皮球变大啦,嘶,皮球漏气啦,变小啦,好玩吗?

四、延伸。

(点击课件,出现小蓝小黄间隔围圈)提问:小蓝和小黄玩的游戏可真有趣,他们在一起又会排成什么样子了?有什么规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呢?小蓝后面是谁?

小结:这一次小黄和小蓝排在了一起,一个蓝和一个黄,蓝黄,蓝黄……。

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引导幼儿以个一个间隔排队,围成圆圈。

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 篇11

一、优化班级管理之首要前提----良好的师幼关系

如果说亲子之爱是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就是教师与幼儿。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助于对幼儿的管理,培养其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

我班新学期入园不久的孩子时常会因为想念妈妈而哭闹不止,此刻教师的做法是---主动上去亲亲、抱抱情绪不好的孩子,安慰道:“老师就是你在幼儿园的妈妈啊,看老师多么喜欢你,抱着你。”时间一长,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就会逐渐减弱,就会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亲近老师,对老师的话特别在意;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孩子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两位教师再次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对老师说句甜蜜的话,和老师来个拥抱,与幼儿身体的亲密接触,使幼儿对教师立刻产生了亲密感,他们在爱抚中从中获得了满足感。从情感入手,幼儿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和信任感,幼儿就能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管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之重要因素----注重个别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幼儿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各项规则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习得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有强有弱,因此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的等待幼儿的进步,注重个别差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全班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看到老师在照顾其他孩子,一些敏感的幼儿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了,这时教师的一些哪怕是正常举动都会造成幼儿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因此教师不能偏爱个别幼儿,要做全班幼儿的朋友。

三、优化班级管理之主要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在适应集体生活时经常表现出,自由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一日生活各项流程,建立良好的秩序,引导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是两位笔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现从常规教育所涉及的案例试述我班如何开展幼儿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户外活动后休息----“是谁叫醒我”

在每天的晨间体锻结束后,幼儿的情绪往往处于亢奋状态,如何避免乱哄哄走进教室,争先恐后的混乱场面?教师以动物形象带领幼儿安静走入教室,坐下后弹奏一曲《摇篮曲》,并以动作示意幼儿趴在桌上休息片刻,之后,教师会以动物妈妈形象啼叫数声,如“喔喔喔”(公鸡叫),幼儿听叫声,会立即作起床状,此时教师适时提问----“今天是谁叫醒你?”“大公鸡” “大公鸡叫了几声呀?”“大公鸡叫了三声”,每天幼儿都非常好奇地期待教师扮演的各种动物形象,此后,在走进活动室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安静走到座位上休息并等待“神秘动物”的出现。我们帮助幼儿逐步形成了常规行为习惯,从而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使幼儿对一日活动的常规形成一种自动性。

四、优化班级管理之保障------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坚持一贯性

坚持一日生活常规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例如我班,根据活动室的面积大小、场地适用等情况,并告知幼儿饮水不能走来走去,要坐到“休息区”坐下;进餐完毕的幼儿在红色“等待区”坐下休息或看书,不能随意大声喧哗、走动以免影响其他正在进餐的幼儿等等,这一些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除此之外,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每个“工作”(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商店里的营业员、点心店的厨师、服务员、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等)都有相应的胸卡、挂牌或者头饰,每个角色区门口都贴有“进入”标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遵守规则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要求也应是一致的。

五、关于优化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一)师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紧密协作

两位搭班教师配合是否密切、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教师之间的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

(二)家长、教师之间和谐关系能更好优化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童: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长与教师间的互相信任、理解和相互支持才能让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本着平等、公平、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作为班主任更应积极支持、帮助、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心声,共同推进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本班教育教学环境并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游动物园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