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幼儿园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角色游戏幼儿园(推荐8篇)

角色游戏幼儿园 篇1

游戏主题由来: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围坐在草地上,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分配角色准备模仿我们,给几个小朋友上课呢。伊诺说:“我模仿雷老师”,多多说:“我模仿郭老师”,见他们模仿的很精彩,借此机会,我开展了角色游戏《幼儿园》。游戏总目标:

1、进一步拓展游戏主题和情节,加强角色间的联系与交往,明确角色职责。

2、在教师帮助下,进一步完善游戏规则,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3、游戏后会归类整理玩具,养成爱惜玩具的行为习惯。

4、培养组织游戏、交往、初步合作等能力,逐步加强游戏的集体性。

5、学习社会角色的良好品德行为。

第5周:2015.4.9 ◎角色游戏:幼儿园

第一次游戏:幼儿园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游戏,学习扮演角色,会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

2、加强各游戏主题与角色间的联系。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游戏中能创造性使用游戏材料的行为。活动准备:

铃鼓、小黑板、玩具钢琴、逼、纸、体育活动玩具等游戏的玩具材料。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有哪些活动?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做些什么?

2、启发幼儿分配角色,先让能力强的幼儿当老师,以后可以让能力中等或较差的幼儿轮当,不要让能力强的孩子独占“老师”的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

(1)通过协商决定要扮演的角色。

(2)游戏结束后将材料分类收好。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上课的程序。(2)帮助幼儿园的老师丰富游戏情节。

5、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观察与反思:

幼儿园是幼儿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通过幼儿园这个角色游戏,创造性地表现幼儿的生活,游戏中幼儿们非常积极,但是在游戏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游戏中有争抢角色的现象。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1:幼儿在游戏中有争抢角色的现象。原因:很多幼儿都想扮演老师。

对策:在游戏前指导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问题2:幼儿只顾游戏,忘了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原因:幼儿的礼貌习惯还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游戏中去。对策:提醒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第6周:2015.4.16 ◎角色游戏:幼儿园

第二次游戏:幼儿园

(二)游戏目标:

1、大胆尝试扮演幼儿园的各个角色,明确各角色的工作。

2、能根据上下班制度转换角色。

3、能使用礼貌用语。游戏准备:

1、幼儿了解幼儿园其它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2、幼儿园师生及有关人员的常用物品

3、小吃店、水果店、医院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增添的材料。游戏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看看谁来了。原来是我们幼儿园的娃娃呀。她说最喜欢我们班的角色城了,那我们上次游戏都有发现哪些问题呢,我们把它解决了让我们的娃娃玩的更开心吧。(逐一分析)

(1)娃娃幼儿园两个小朋友抢着当保育员。(2)娃娃家的爷爷奶奶一直都呆在家里。

2、提出游戏要求:(1)通过协商决定要扮演的角色。

(2)游戏结束后将材料分类收好。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园组:以各角色身份参与到各游戏中,重点引导幼儿园的各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引导幼儿园的老师组织好孩子。

(2)小吃店组:服务员要使用服务语,如:“欢迎观临”、“请问您要点什么?”“请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等。

(3)医院组:加强医生、护士与病人的交流,如:医生会询问:“您哪儿不舒服啊?”等。

(4)照相馆组:工作人员要懂得用礼貌用语:欢迎观临”、“请问您要拍照还是洗照片?”“请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等。拿照片时要懂得排队。

5、游戏评价

今天谁玩游戏最棒,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根据游戏情况,共同引导幼儿提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参与讨论。)观察与反思:

在这次的游戏中,幼儿们的游戏比上次有序多了,没有了争抢角色的现象,能主动地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在游戏中教师的教学比较单一,教学时的声音很小声,很多小朋友都说听不见。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1:教师的教学比较单一 原因:幼儿的教学经验不足。

对策:(1)让幼儿注意观察老师平时的教学。(2)游戏前,与幼儿一起讨论教师的教学。问题2:教师教学时的声音很小声 原因:扮演教师的幼儿胆子小。

对策:游戏中,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大胆表演。

第七周:2015、4、23 第三次游戏:幼儿园

(三)游戏目标:

1、模仿老师的角色,再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情节。

2、学会在游戏中听琴声上下课,遵守课堂规则。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区域活动:在美工区让幼儿画“我的老师”在棋类区提供关于老师対与错行为的棋盘、殷子等材料,让幼儿下“谁是好老师”的棋,使之通过下棋,了解怎样当好一位老师。在欣赏区请幼儿观看录像‘。老师上课’,了解老师上课时的语言、肢体动作和使用的教具。

2、领域活动:谈话活动“假如我是一位老师”。

(二)材料准备,在班级增添时钟,在文具店增添彩色笔、卡纸、剪刀等。游戏过程:

一、出示闹钟、引人新增游戏内容。

1、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用闹钟可以当什么?上课铃响几下?(两下)下课铃响几下?(一下)上课铃响了要做什么?(课前准备)下课铃响了可以做什么?(去上厕所、喝水等)

2、教师:今天的老师都是由小朋友当,那么,没有课的老师可以干什么?(做手工、备课等。)在什么地方作手工?(办公室)今天玩“幼儿园”游戏的小朋友要创设老师办公室。

二、结合上次游戏情况,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当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文明,不要乱喊叫,回答问题要举手。

2、当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听铃声、守课堂规,当个文明有礼的小朋友。

三、幼儿自由选择、协商角色,装扮自己开始游戏,教师以园长的身份介人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情况。

2、观察小朋友的课堂纪律情况。

3、观察小朋友下课活动情况。

四、以“放学了!”的口令结束游戏,指导幼儿整理游戏场地,与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情况。

1、移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谁当老师?你上什么课?你上课时学生的纪律好吗?你满意今天的学生表现吗?没课时你做什么?当幼儿园的小朋友你表现得怎样?下课时你做什么?你对自己今天在游戏中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下次再玩“幼儿园”的游戏可以增加什么内容? 观察与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会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了解了教师的工作情况,也能理解保育员工作的辛苦,并且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在游戏前幼儿不能很好的分配角色。

原因:幼儿会争抢自己喜欢的角色,大多数幼儿都喜欢当保育员。

对策:在游戏过程前教师可以先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分配角色,可以轮流交换角色。

第八周:2015、4、30 第四次游戏:幼儿园

(四)游戏目标:

1、能将自己获得的有关幼儿园完成任务、升旗及中心发言的经验反映到游戏中,培养任务意识。

2、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幼儿园”与“娃娃家”等主题的联系,增强角色之间的互动。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观看升旗: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观看周一的大班哥哥升旗活动

2、餐前活动: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观看升旗活动后的感受。

3、领域活动:指导幼儿学唱《义勇军进行曲》。

4、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纸、笔,让幼儿画“大班哥哥姐姐升旗”;提供蜡纸、剪刀、粗糊,引导幼儿制作五星红旗。在数学区投放作业本,指导幼儿按老师要求记作业并完成文具店新增画画本、笔、橡皮像、垫板。

(二)环境创没:创设幼儿园的升旗台、老师办公室、操场的活动器械等环境。游戏过程:

一、以“观看大班哥哥姐姐升旗活动”为话题,引入今天的游戏内容。

1、教师:我们观看了大班哥哥姐姐的升旗仪式,升旗时升旗手做什么?其余的小朋友怎么做?如果我们今天的“幼儿园”游戏一也要增加升旗活动的内容,应该准备什么?在什么地点升旗?怎么开展升旗游戏?

2、教师:老师在快下课时要记住什么事情?小朋友上完课回家要做什么?第二天来上课要记住做什么?

3、教师:你们要买画画本子、彩色笔等文具应该告诉谁?(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请谁跟你们一起去买?去哪里买?

二、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小朋友下课十分钟时不要到处乱跑,要在规定的活动室内活动,当个文明有礼的小朋友。

2、小朋友要注意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收拾好自己的书包。

三、幼儿自由选择、协商角色、装扮自己,开始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小朋友开展升旗活动的情况。

2、观察老师上课、布置作业和学生听课的情况,并适当地以园长的身份介人指导。

3、观察下课时小朋友的活动情况和整理书包情况。

4、观察“幼儿园”与“娃娃家”’‘超市”主题的联系情况。

四、以“放学了!”的口令结束游戏,指导幼儿整理游戏场地、与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在幼儿园中玩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观察与反思

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致高各个玩得很开心,同时,幼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懂得分配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小结

角色游戏幼儿园 篇2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做足准备?教师指导游戏时,扮演哪些主要角色与幼儿互动可以使幼儿的游戏经验更有创造性?如何把握介入和退出游戏的时机,让幼儿游戏更自主?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 通过对主题及材料的对应关系的研究,探索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提供的适宜性,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2.

2. 通过对生活实践及介入指导适宜性的研究,探索幼儿角色游戏中生活经验积累的策略及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及方法。

3.通过对观察的随机性和目的性的研究,探索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情感、社会交往、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两个关键词:无心、有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无心”,并转化为“有意”,真正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同时也收获一定的经验。

1.材料准备,把“无心”的动手转化为“有意”的动脑。

其一,材料投入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支持,帮助幼儿的游戏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而材料投入的适宜性更能使幼儿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成“有意”的动脑,正如维果茨基所言:“在游戏中,儿童总是表现得超出自己的年龄特点,超出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儿童看上去仿佛高出自己一头。”材料的准备和投入是支持幼儿游戏的脚手架,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经验,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游戏准备时,要根据游戏的主题提供足够使用的材料,这样避免因分享材料而产生矛盾,同时多样性的材料投放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发展,也练习了幼儿适宜地选择材料的能力。

其二,材料投入的开放性与封闭性。角色游戏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趣味存在,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为“有意”的动脑。例如应有尽有地丰富“百宝箱”,箱子里各种各样的纸,五颜六色的布片、布条,瓶瓶罐罐,大大小小的包装盒,胶带和订书机等,幼儿会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材料,制定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以支持正在参与的角色游戏。但是在材料投入时,也要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时需投放一些封闭性的游戏材料,如点心店里泡沫制成的鸡腿、汤圆等,用海绵制成的饼干,豆腐干等,这些封闭性的材料投放,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有兴趣参与游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适时指导,把“无心”的游玩转化为“有意”的实践。

其一,生活实践活动。幼儿游戏的发展是在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的,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点。为此,我们经常把孩子带入菜场、商场,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无心”的游玩中得到实践的认知。比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时,由于幼儿没有生活经验,游戏情节始终得不到深入,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购物,不能随游戏的主题或游戏的情节发展开展游戏,游戏结束时“商场”总是忙而乱。为解决这种现象,我们从三个方面设计了“购物”生活实践课。第一环节是组织参观:营业员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顾客又是如何选购商品?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常用物品的用途,即让幼儿做小记者,去采访顾客为什么要选购这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第三环节实践活动:每人用带来的5元钱去购买一种商品,根据前两个环节的准备,我们再次提醒幼儿:买些什么?为什么要买?而且所购物品不能超过5元;由于前期的购物知识准备充分,幼儿在购物时都有目的地选购。购物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玩“超市”时就非常有秩序了。

其二,适时介入活动。如果教师能了解每一名幼儿,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地介入游戏与幼儿互动,更有利于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比如水果超市,两位“小营业员”玩起了扔“布水果”的游戏,布水果落到托盘又掉到了地上,而两人完全不顾“客人”的光顾沉浸在游玩之中。此时,我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我捡起布水果,按品种进行分类时的自言自语吸引了他们,他们停下了“扔水果”的游戏,迅速把地上的水果按类别捡了起来,并一一排在托盘中,开始进入了游戏角色。其实,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有多种方式,当教师以一种有助于游戏质量的方式介入时,混乱的或简单的游戏通常能得到改变,这种看上去很“无心”的介入方式,更能鼓励幼儿的游戏活动,并不断运用现有的经验参与游戏。

3. 观察引导,把“无心”的感知转化为“有意”的创造。

其一,随机性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但由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由度较大,有时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会出现没人玩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实际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如一次游戏时,“医院”区域由于没有幼儿选择而暂时关闭,结果,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娃娃”去看病。只见“妈妈”找到了上一次玩医院游戏的幼儿,对她说:“医生,我的宝宝病了,请你帮宝宝看看吧。”而那个玩得正开心的幼儿,马上来到了“医院”的区域,认真地看起了病。于是在评价时,我就以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论是:医院里是不能放假的,医生只能换班休息。于是幼儿自己制定了换班要求,帆帆的妈妈是个医生,在她妈妈的帮助下,幼儿又把换班要求改成了值班制度,并创造性地把它们画成图画,贴在“医院”的墙壁上。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又逐渐增加了CT室、B超室等,这时,医院的游戏已非常完美。这一次的随机性观察,促使幼儿把无心感知转化成有意创造,从而深化了幼儿的角色游戏。

其二,目的性观察。幼儿的游戏是自发性的,几个幼儿在一起玩耍时,由于对事物产生同种认识,就可能产生出一种游戏。因此,教师的观察也需要有一定的目的,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信息,为指导幼儿创造新游戏做支持性的建议。如“保龄球馆”的开张,正是在有计划的观察过程中形成的。玉玉是娃娃家的孩子,“爸爸”“妈妈”由于忙着招待客人而忽视了对他的照顾,他就玩起了商场里清理出来的可乐瓶、塑料瓶,瓶子倒地的声音吸引了做顾客的惠子,于是两人就玩起了瓶子,不一会,他们就对这个活动失去了兴趣,拿着瓶子开始搞起了“破坏”,我观察到这里,觉得要适时地提醒一下,于是走过去对他们说:“这些瓶子可以做保龄球。”该怎么玩呢?他们一起商量,并要求我上网查资料,就这样,在我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打“保龄球”规则,于是“亮亮保龄球馆”正式开张。“保龄球馆”的开张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形成了,教师只是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护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把“无心”的好奇转化为“有意”的求知,使幼儿的游戏更贴近于现实生活。

幼儿角色游戏中老师的角色扮演 篇3

3-6岁的幼儿对于模拟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游戏反应社会、反应成人活动,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角色,可以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有爱心、耐心等良好的品质,幫助他们认识美丑善恶。角色游戏中幼儿是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指导应当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还比较小,缺乏生活、游戏经验,因此,他们的游戏又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使游戏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因此,在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不断转变的。但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在游戏中走近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

一、组织者的角色

作为组织者,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大量工作来辅助和辅导他们,这样的工作大多是在角色游戏之前和之后进行的。

我们通常说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性游戏,而这个“自发性”并不意味着无中生有、无缘无故、心血来潮。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有了为幼儿角色游戏创造条件的机会。

当然,作为教师,对于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除了给予材料环境方面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幼儿知识经验的支持。

二、支持者的角色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首先需要一个游戏环境,这是教师创造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创设银行、医院、美食一条街等等场景,为了更加贴近生活,我们收集茶壶、茶罐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摆放,还制作了各种镂空的雕花窗进行布置,甚至将点心店命名为“徐帅”、“李润泽”等幼儿熟悉的名称,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游戏环境。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过程后,教师应该逐步的增添、更换游戏材料,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求,增加新鲜感。

三、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如果仅从游戏的角度考虑,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那么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他们的东西;如果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用教育要求束缚游戏,强迫幼儿学这学那,这样也会失去游戏的本意。所以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既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寓教于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灵活、机智地介入幼儿游戏,而最有效、幼儿最欢迎的一种介入方式,就是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进入并指导游戏。

这种指导具体体现在:

1.游戏中,教师对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引导。

2.矛盾发生时,教师对解决问题和争执的引导。

四、合作者的角色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游戏,需要教师的观察和引导,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合作。教师也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游戏角色,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伙伴。教师和幼儿的合作更能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幼儿在重复地做着一个动作或一件事,不知道该怎样使游戏进行下去,如“理发店”里一个幼儿一直在拿着吹风机吹,教师就可去问他:“你是不是想给客人做发型?能帮我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吗?”这样,幼儿就有了目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愉快的进行游戏。这样,幼儿玩起来更有积极性,扩大了幼儿游戏中的交往。

教师应该适当地融入幼儿的游戏,可以在小吃店变身成为洗碗工,负责收拾碗筷;也可以成为客人,光临各家小吃店,品尝美味小吃……教师不再是对幼儿的游戏“指手画脚”,反而是跟着幼儿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当然,这也不代表教师对幼儿的游戏完全不干涉、放任自流,在了解幼儿的想法的前提下,教师应该给予一些回应:当幼儿游戏顺利时,教师在旁观察,不加以干涉;当幼儿的游戏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直接介入,而是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制造一些有趣的游戏情节,促使幼儿自主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来指导游戏,这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欢迎和接受的指导办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机智地引导游戏的整个进程、教会幼儿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准确定位,会让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介入、适当放手、积极引导,从而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

五、旁观者的角色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教师事先为幼儿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场景,如娃娃家、理发店、火锅城、美发屋等等,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玩具,目的是为了唤起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其实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担心,就是在这种种的担心之下,我们的另一个角色-旁观者就自热而然地产生了。教师作为游戏的旁观者,需要及时地对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

1.角色游戏中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

2.角色游戏中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六、评价者的角色

游戏的评价是教师了解游戏开展的基本情况、有效指导和深化游戏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每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都要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游戏情况进行讲评。对于角色游戏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角色游戏的讲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幼儿讨论、幼儿自评等方式,让幼儿就角色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讲评,使幼儿在回答问题、相互交流中,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知道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为下次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总结经验、做好铺垫。

角色游戏的评价环节,让幼儿的简单模仿得到升华,培养了幼儿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最终达到在游戏中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幼儿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的游戏情况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和活动方向。

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游戏行为,如果当幼儿的行为出现了不符合原先设计的游戏过程的情况,教师不应该打断幼儿的活动,而是要让幼儿自己组织并进行下去,这样更能够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人,教师在游戏中要正确扮演好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旁观者、评价者的角色,并恰到好处的变化角色去指导游戏,使幼儿愉快的、创造性的玩。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论幼儿园的角色游戏 篇4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尤为重要。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教师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能力增强,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他们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徐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奶奶”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能够使用代用品。例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随之逐渐减少。慢慢地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例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成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

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2.材料的变化性。例如:废旧的笔管可作“理发店”的烫发卷筒,“商店”将其和油泥结合制成许多飞机、帆船等当玩具卖,“饮食店”则当作吸管给客人使用。这说明材料的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幼儿才会更爱角色游戏。一、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方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轻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

四、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就将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去解决、去处理,使他们从小看见问题就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去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是个很有效的预备。五、通过角色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安闲;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

育成长、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将这融入其中到游戏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1.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 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把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不过,幼儿的游戏中除了有规律性的东西还有一些很随机的东西需要老师善于捕捉、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轻易接受的东西,让他们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

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是幼儿顺利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保障。因此,教师在提供角色游戏材料时,既要考虑本身的游戏内容,还要考虑幼儿的特点,从而使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领我才真正体会“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 不是个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也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

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篇5

1.进一步掌握对症诊断的技能,较为逼真、大胆的扮演医生的角色。

2.了解输液的基本程序,不断丰富游戏情节,缓解幼儿对输液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

3.加强医院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经验。

物质准备:新增输液用品、纱布、棉签

【活动过程】

一、展示新增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师提问:这是什么?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是什么感觉?生病时为什么要输液?

师小结:当生病比较严重或者病人很虚弱时,吃药没有效果了,就可以采用输液的方式,把药直接输入到你的身体里,这样病就好的快了。

二、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并邀请个别幼儿学习输液的方法。

1.幼儿回忆输液的体验,学习输液的基本程序。

师提问:护士是怎么帮助你输液的?她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小结:输液时医生要先在病人的手上找到血管,可以轻轻拍打病人的手背,这样更快找到血管。然后用棉签沾上碘酒在血管处进行消毒。然后将针头轻轻插入血管里,用胶布对针头进行固定,这样针头就不会移位;最后将输液器放在到输液架上,放太低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要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对输液的剂量进行调整;输液完毕后要及时用酒精棉按压住针口。

2﹒请两名幼儿来尝试操作输液的过程。

3﹒及时指出幼儿操作中的不足,并肯定表现较好的部分。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其他游戏中的人员不舒服时也可以到医院看病。病人病好后就可以到其他游戏区去玩。

2.协商角色分配,要轮流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3.医生和病人之间要多交流,病人要积极向医生说自己身体的状况。

四、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观察护士输液的程序。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五、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场景和材料。

2.交流游戏体验。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护士给你输液时,你觉得她做怎么样?

2.你觉得谁表现的?好在哪里?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6

[ 作者:sammishen

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

点击数:854

更新时间:2005-9-17

文章录入:sammishen ]

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它对促进儿童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

例如:我班娃娃家的建立,是创设的第一个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同时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都没有,于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我们又开设了超市的游戏,孩子们还是觉得不满足,他们觉得买东西的时候需要用钱,于是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小银行,在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下,我们又开设了理发店,麦当劳。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如麦当劳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收集来的麦当劳包装盒,饮料罐,麦当劳优惠券图案非常逼真。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麦当劳里买的东西由于不需要孩子们制作,所以厨师常常没事干,刚开始由于物品形象逼真,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但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这些材料虽能吸引幼儿注意,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于是我们就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我们便在麦当劳中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开始幼儿用橡皮泥加工出了汉堡,慢慢的又出现了冰块、披萨、汉堡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做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逼真了。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如,朱姝颖扮演的小妈妈用玩具积木给家里添置了饮水机,她说这是给客人喝水用的。刘月儿用纸盒做了电视机和电视遥控器,她说这样客人到家里就有事情干了。理发店的小朋友又找了个大塑料盘子说这是烫头发用的机器等等,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3、提供的材料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理发店中新增发型目录事例,一天,我扮成顾客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你要理发还是要洗头?”“我要烫卷卷的头发”理发师问:“你要烫怎么样的卷头发?”老师启发说:“我也说不清楚,要是让我看到发型我就知道了!”那怎么办呢?理发师犯愁了,在讲评时,朱文说:“我陪我妈妈去烫过头发的,他们有一本很漂亮的书的,里面就有很多很多的发型。”“我知道,我也看到过的。”“老师,我们也来做一本发型的书吧。”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起了发型,为此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节设计发型的活动。我把设计好的发型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精美的发型目录了。于是,发型目录就在幼儿游戏中使用起来。又如:一天,高欣欣在玩超市游戏的时候说 “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好又多超市了,我看见超市里有许多挂在墙上的大图片,上面还有许多数字,妈妈说那是广告,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是便宜的。我们的超市里也有很多便宜的东西,可是,我们没有做广告,小朋友都不知道。”于是,我又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在墙上贴上了许多手工纸,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广告。

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这样就能方便幼儿寻找替代物。例如:娃娃家来了客人要吃肉包子,可是麦当劳和超市都没有卖,娃娃家爸爸让超市的工作人员进点面粉来,不一会儿超市工作人员就从百宝箱找来了橡皮泥卖给娃娃家。娃娃家妈妈用买来的橡皮泥捏成包子的样子,满足客人的要求,客人吃到了肉包子非常开心。

只靠老师收集百宝箱里的物品显然不够,我们发动家长为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幼儿游戏增加辅助材料。如:易拉罐、旧电池、饮料瓶、纸盒、挂历纸、白纸、蜡笔、妞妞棒、皱纸、积木等等低结构玩具,这些都成了百宝箱内的多功能材料,方便了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进行选择。

4、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

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游戏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行为探微 篇7

一、快乐游戏型———展示自我,快乐生活

孩子喜欢游戏,每一次组织游戏时就可以一览无余。每次分配角色,孩子都争着选择角色。这与提供的良好的游戏环境分不开,也与幼儿喜欢游戏息息相关。而大多数孩子在游戏中能主动承担起角色扮演必须承担的责任。

故事一:过新年。随着新年的临近,到处可以感受到新年的一些氛围。今天刚开始游戏,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和客人就讨论起布置新家过新年的方案,这个说:“我们来剪点窗花,贴在窗子上吧。”那个说:“我看到有的家里挂了彩条, 可好看了! ”马上就有人附和:“是啊,我叔叔结婚的时候,家里就挂的,真的非常非常漂亮!”一副神往的样子。还有的说:“我建议挂点灯笼。”讨论进行了很热烈,孩子们还进行了分工,爸爸和一些客人做灯笼、挂彩条,妈妈和阿姨剪窗花,孩子们立刻忙碌起来,各自做起自己的工作。游戏结束时,娃娃家已经焕然一新,真的像要过新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其他孩子的赞扬,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客人们各个笑逐颜开,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故事二:快乐party。小舞台的演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刚唱完一个《迷路的小花鸭》,舞蹈《数鸭子》就紧锣密鼓地开演,演员们表演得卖力,观众也不赖,每结束一个节目,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以鼓励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接下来的节目需要演员换装,这时就有一段空余时间,为了防止冷场,小主持似乎很有经验,他请了一个小观众表演节目,这名小观众毫不怯场, 很大胆地演唱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曲, 同样赢得阵阵掌声,还被称赞为特邀演员。

……

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类似以上事例的故事很多,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以快乐的心态、良好的行为度过自己的游戏时间,而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中的乐趣。

二、默默无闻型———大胆鼓励,乐于展示

游戏中并非都是活泼开朗、乐于参与、积极游戏的孩子。每个班中都可以发现一些孩子对游戏只是旁观者, 并不愿意参与游戏。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在班级中属于比较小的一个,家庭的溺爱又导致他胆小,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技能;过于包办代替,导致很多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有一次游戏时间,当我宣布游戏开始时,其他孩子都如放飞的小鸟,冲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开始游戏,只有他仍旧默默坐在小椅子上,观望着其他人。于是我来到他身边,蹲下身对他说:“今天 ,我来做你的妈妈 ,带你一起去玩好吗 ? ”他迟疑了一下 ,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那次游戏我带着他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去大排档吃小吃,他玩得很高兴。游戏结束,他还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像给他妈妈的一样。

除了上面的特殊个例,有的孩子默默无闻,也许就是对游戏主题的兴趣程度不高引起的。有一次游戏,我忽然发现平时一直积极参与游戏的元元, 却一反常态端坐在椅子上,只是看着其他人游戏。这个反常的表现立刻引起我的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还是没有参加游戏的打算后,我走到他身边,和他交流起来:“老师,我不想做游戏了。”“为什么? ”“做游戏一直这样,没有劲,我不想做了。”我马上想到,由于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游戏材料,孩子一直重复着原有的游戏经验,导致元元不愿意参加游戏,于是游戏讲评时间我和元元,还有其他孩子一起讨论元元的这个想法,最后讨论出更新教室中的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在下次游戏中,元元马上用自己的热情投入游戏中,高兴地玩起来。

三、情绪激动型———及时了解,转变方向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在游戏中他们获得很多经验,但存在一些不和谐音。有一些孩子喜欢做游戏,但在游戏中不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会显得情绪过于激动。

故事一:警察捉强盗。游戏过程中,宝宝和平平在教室中追来追去,宝宝不时喊着抓住他,吸引众多孩子的视线,当他抓住平平的时候,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于是两人笑成一团,抱在一起又叫又跳。问及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宝宝和平平在玩警察捉强盗的游戏,宝宝是警察,平平是偷了东西的强盗,于是出现上述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好像不能说他们不是在游戏, 但是游戏主题如何进行, 游戏中的情绪控制是否得当,是值得关注的。于是我请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想要玩这个游戏的,游戏中有没有影响其他人,游戏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最终他们觉得这样做是有不太好的地方,首先游戏过程中大家接触到的都是朋友,不存在强盗,其次影响其他人游戏,对于游戏开展不利,而警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或者指挥交通等。在以后游戏过程中,没有再发生警察捉强盗的现象。

角色游戏幼儿园 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共通经验;角色意识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岁,有意注意稳定性很低,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喜欢用语言或动作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思维的具体行动导致象征水平低;选择实物在外形、功能上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品),角色游戏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

[实践反思]

一、研究前的观察

在研究初期,通过观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特点:

1.游戏参与变化快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对自身角色的扮演不持久、不明显。例如,“西城广场”游戏一开始,西西主动要求做公交车司机,拿着方向盘开了才一会儿,他看到边上必胜客里好多人在做比萨,于是就跑开了。又如,游戏初分配角色时,轩轩选了娃娃家做爸爸,可是游戏开始后,他跑到了必胜客做厨师。

2.游戏方式平行多

游戏中同伴之间没有交集,幼儿往往与同伴用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玩具,但同伴之间互动少或无互动,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游戏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幼儿会互相模仿,但无意识去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孩子就是一起在家里抱着娃娃,你喂娃娃吃东西,我也喂娃娃吃东西,或者只是单纯地摆弄娃娃家里的玩具。

3.游戏角色意识弱

游戏中幼儿都会被游戏的材料、环境、玩具吸引,加入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所处的游戏区的游戏角色却比较模糊,更多的是摆弄玩具、观察同伴。例如,新华书店游戏中,乐乐来做售货员,当有幼儿来到书店的时候,售货员也不主动招呼客人,置之不理;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埋头玩玩具,当有幼儿想要进入娃娃家做客的时候,几个“主人”也是对客人置之不理,各自玩各自的。

二、研究的过程

循着以上特点,尝试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突出幼儿共通经验的角色游戏,以“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衍生可复制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在游戏中复制幼儿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

以本班幼儿为例,在家访中发现了本班幼儿居住地较集中,其中西城广场是幼儿生活经验中持续出现的共同点。通过与幼儿谈话、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产生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较陌生、教师对幼儿也比较陌生,抓住幼儿的特点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角色游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幼儿,从家访、幼儿对谈、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幼儿游戏状态等的观察中,挖掘幼儿的共通经验,帮助幼儿生成游戏内容、选取游戏内容,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其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西城广场”游戏中,选取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些内容开展游戏,娃娃家(府新花园)、饭店(必胜客)、医院(社区医院)、公交车站(府新花园站)、电影院(UME影城)。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共鸣,例如,在“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中,设置了“必胜客”区块,幼儿都有去“必胜客”餐厅用餐的经验,将幼儿去餐厅用餐的情境再现,请幼儿来扮演餐厅中的各个角色,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开展关于餐厅的角色游戏;设置了“府新花园”小区,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住在小区中,幼儿园也位于小区之中,幼儿对于小区十分熟悉了解,在游戏内容中设置该区域,幼儿能够更快地认同这个“娃娃家”,结合娃娃家与建构的内容,幼儿参与的兴趣十分高。

2.游戏材料突出简单操作,凸显替代运用,教师协助幼儿多样化地运用各种材料

(1)发掘成品玩具的替代品,教师提供替代材料及制作

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除了一些已有的成品玩具,更多的是许多物品的替代品,有些是幼儿自发的替代,而有些则是教师协助的替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正在用电话玩具打电话,可是边上的“宝宝”也想打电话,娃娃家的电话玩具已经没有了,宝宝于是拿起了边上建构区中的一块长条积木打起了电话,玩得十分投入;如在必胜客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制作了比萨后假装用锅子烧一下,于是教师用废旧纸盒自制烤箱投放,幼儿自然地将比萨用烤箱制作。

(2)善用半成品玩具的多样用途,教师进行废品改造

绿色环保,回收利用,在角色游戏中,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改造,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及游戏形式。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成品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也难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创造,观察幼儿运用成品玩具的一些游戏状态,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帮助幼儿进一步创造性地玩游戏。如下表:

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提供那些完美无缺的成品玩具,而是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改变性,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开展情况,对游戏材料尽兴地再创造、再加工。

3.教师策略突出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多样化的教师身份促进幼儿经验分享,产生趣味化的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中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游戏,通过与玩具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幼儿不同的互动关系中,或旁观、或参与,推动幼儿多样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玩具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多样提供

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包括已有的、自制的,都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协助者,幼儿正是通过与玩具的积极互动来开展游戏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抱着玩具娃娃,拿勺子和小碗给娃娃喂饭,还会说着“宝宝吃饭,宝宝吃饭”。思晨喜欢拿着锅子炒菜,还会说“巧虎妈妈来烧菜”。通过与玩具的互动,来再现幼儿对于喂饭的生活场景。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玩具提供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提供适合幼儿游戏开展的玩具。

(2)幼儿与同伴互动,教师全面关注,适当协调

角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是串联游戏的关键,也是游戏提升的关键。小班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但在游戏中,却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与同伴互动。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交往,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的自由交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角色、自由搭配游戏的同伴。如,在娃娃家游戏区中,多多提出要做宝宝,小如提出要做妈妈,于是妈妈小如和宝宝多多来到了娃娃家,因为游戏而开始了游戏中的互动。如,在公交车游戏区中,轩轩去开公交车,青青、家伟、甜甜都来坐公交车,大家一起嘀嘀叭叭玩得欢,最后司机轩轩还不忘记和大家收钱。如,在银行游戏区中,管理银行卡的壮壮会询问同伴“你是几号啊思思”,“我27号。”壮壮在自己的银行卡箱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27号银行卡给思思,边上管理纸币的湛湛则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排队。”准备取钱的孩子们听了,开始配合着排队取钱。如,电影院游戏区中,元元是电影院的售票员,他坐在电影院门口,西西跑到了门口,正要进去,元元:“不行,你要付钱才能看电影。”西西:“多少钱?”元元:“10元钱。”西西拿了几张钱给元元,元元就让西西进去看电影了。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游戏协调员,从旁观察幼儿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进行协调帮助。

(3)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仔细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及时给予协助。重视角色游戏开展过程的观察,重视角色游戏后的分享评价。在经验分享中顺势引导,挖掘共通经验,产生新的游戏及角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实例1:在“西城广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化身摄影师参与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情境一一拍摄,在每次游戏后引导幼儿欣赏游戏图片、分享游戏经验。

实例2:在第二次游戏开展后,奇奇小朋友在说到自己在必胜客游戏中的照片时,提到自己曾经和爸爸妈妈坐公交车去吃饭,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公交车的共通经验,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公交车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化身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顺势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开设公交车游戏,便产生了新的游戏角色——公交车司机。

实例3:在必胜客游戏中,服务员月月看到教师,大声招呼:“欢迎光临!”当教师进入游戏区后,月月说:“你要吃什么呀?”教师提出要吃比萨,月月跑到后面的“厨房”拿了几块比萨到教师面前,把比萨放在了教师的面前,教师故意用生气的语气说:“饭店里怎么没有盘子叉子,让我怎么吃东西?”月月想了想,跑到边上拿了盘子、叉子给了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适当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或引导、或协调、或协助、或配合,教师始终要以幼儿在游戏中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研究的反思

角色游戏是不断创想的游戏,不可重复的游戏经验促使幼儿收获不同的体验,提升材料微调策略,促使游戏生生不息。一次次的游戏开展,幼儿收获了快乐,也让教师收获了许多惊喜,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角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更鼓舞我们将适合孩子能力、迎合孩子兴趣的角色游戏继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已有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创想,更好地拓展游戏、延伸经验,主要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需要提供以下支持。

1.从游戏材料上来讲——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利用各种材料来营造游戏场景、提供可操作的玩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关键之一。在游戏中发现个性改造废旧材料的自制玩具,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制玩具与已有玩具同时投放,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同时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整体幼儿的需求,高结构材料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

2.从游戏内容上来讲——重视幼儿的共通经验

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靠幼儿主动的产生、教师引导产生、教师提出产生。实践中突出参与游戏的幼儿的共通经验,寻找幼儿生活经验的交叉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产生游戏区域。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来提供角色区域,请幼儿被动参与,由教师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迎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游戏的内容也会跟着幼儿的想法有所创造并随之改变。

3.从教师策略上来讲——重视幼儿的主体角色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以幼儿的主体为意愿来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随机的表现,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需要,帮助实现,积极鼓励,使其得以生长。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帮助延伸、协助配合,使之继续升华。

总之,通过实践验证发现,角色游戏十分适合喜欢模仿的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本身的游戏内容,又要考虑参与游戏的幼儿主体的特点。善于发现幼儿共通经验,从相似的生活经历着手,以丰富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开展的物质保障,善于观察幼儿、倾听幼儿,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主动性及探索兴趣,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更能迎合幼儿的兴趣,不再是单一的玩玩具,而是快乐地、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角色游戏的最大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收获经验、收获成长。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随着小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进一步开展贴近幼儿能力、兴趣的角色游戏,将幼儿共通经验这个点继续扩大深入,让角色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曹中平.试论儿童游戏的发展特点[J].现代教育研究,1996(02).

[3]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上一篇: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开题报告下一篇: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