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精选14篇)
执教者:侯银娣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并尝试创造性地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自制大蚊子一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幸福拍手歌入场。
(1)师: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你们最怕什么?(蚊子)(2)蚊子真可恶,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打蚊子吧。
2、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l)出示道具蚊子,教师提起蚊子道具,不断地变换方位,幼儿追拍蚊子(2)教师提验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
3、创编挠痒痒动作
(l)师:我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呢?(抓一抓)
(2)请一幼儿帮老师挠痒痒,老师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请幼儿帮他在不同部位挠痒。(幼儿一边擦药,教师一边用儿歌和音乐清唱导入)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挠痒痒动作。(4)师:挠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擦药)(5)请幼儿做互相擦药的动作。
(6)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进行挠痒痒擦药的游戏
4、完整进行拍蚊子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体验 感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92
设计意图
乐曲《小兔和狼》是一首AB两段体结构的乐曲,A段音乐轻快、跳跃,B段音乐沉重、缓慢,整首曲子节奏感强,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变化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用动作表现与创造。
根據乐曲的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情境,这样的故事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节奏感知和体验,在A段做包子环节,我引导孩子用动作合拍地表现做包子的流程:如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接着引导幼儿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激起小班幼儿极大的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AB结构,合拍地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情节。
2.通过图谱和对老师、同伴的观察模仿,掌握音乐与动作匹配的规律。
3.玩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兔和狼》、制作包子图谱、盖布,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了解制作包子步骤.尝试跟随音乐制作包子.引发幼儿兴趣。
1.师:看,(包子模型)这是什么?小朋友喜欢吃包子吗?你吃过什么馅的包子?
幼:我吃过菜包、豆沙包、肉包、萝卜丝包、奶香包……
2.师: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回点心师,也来学着做包子。谁知道包子是怎样做出来的?让我们试一试!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制作包子的流程图,并哼唱乐谱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的动作。)
师幼小结:原来做包子首先要揉面,然后擀皮儿,接着包馅儿,最后捏褶。
(评析:幼儿看到包子、回忆起吃过的不同馅儿的包子,从而产生做包子的愿望,出示流程图谱:揉面、擀皮、包馅、捏褶是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地跟随音乐创编出做包子的动作,教师跟随幼儿动作哼唱出乐曲的旋律,更好地为幼儿随乐而动作了铺垫。)
(二)幼儿看图谱,跟随A段音乐做动作,感受在身体不同部位做包子的乐趣
1.看图谱听音乐,幼儿在自己的不同身体部位做包子,玩2-3次。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做包子吧!
师:Wow,香喷喷的包子做好啦!闻一闻,香不香?
2.在同伴身体上做包子,感受身体接触的快乐。
师:除了可以自己做包子,还可以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呢!看看,我是在朋友的哪里做包子的?
师:你们也想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在朋友背上揉面做包子吗?应该怎么做?
师:原来我们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转过去坐,就可以了!让我们试一试!
师:这次让我们再换一个地方揉面,看看能不能做出包子来。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做出了许多美味的包子!
(评析:幼儿跟随A段音乐做包子,每一次做包子后,教师都神秘地出示包子宝宝模型,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为了让幼儿反复随乐合拍表现做包子而乐此不疲,教师创设了做甜包子、做成包子、与同伴身体接触接龙做包子的情境,不断给幼儿新鲜的刺激,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
(三)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并随音乐玩藏包子的游戏
1.师:好吃的包子出笼了,可是在包子们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我们听一段音乐,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儿?
2.师幼倾听音乐B段。
幼:是大灰狼出来了/包子的香味引来了大象/也可能是贪吃的小猪来偷包子了……
师:你们猜的这些都有可能,这些可爱又贪吃的动物朋友闻到了包子的香味,跑过来把一个包子藏起来了。究竟是哪一只包子不见了呢?
师:现在你们都是好吃的包子宝宝,我是谁啊?(贪吃的XX)我要来啰!
3。播放音乐B段,玩小动物藏包子的游戏。
师: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只包子不见了,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把他找出来!
(评析:幼儿倾听B段音乐,根据音乐缓慢、沉重的节奏大胆想象故事情境,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并跟随幼儿的想法进行角色扮演,在乐句结束处藏起一个幼儿。其他幼儿大声喊出被藏幼儿的名字,待找出后,引导该幼儿用亲一亲、抱一抱的亲昵动作去感谢找到他的朋友。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存在感,沉浸在他们自己主宰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无比。)
(四)完整倾听音乐AB段,玩做包子、藏包子游戏
1.师:这次我们要把做包子、藏包子连起来跟着音乐玩一玩,想想,是什么地方包子宝宝开始睡觉的?
幼儿跟随音乐在各自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教师角色扮演藏起一只包子宝宝。
2.师:还有哪个勇敢的包子宝宝想被藏起来的?这次让我们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有谁想来当贪吃又可爱的小动物的?想想,小动物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把包子藏起来的。
幼儿跟随音乐一个接一个在朋友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扮演动物的小朋友在音乐结束乐句藏起一个包子。
3.师:这次做包子的师傅不小心把盘子打翻了,包子们的位置都乱了,来,宝宝们找个跟刚才不一样的位置坐下来吧!让我们再换个不一样的地方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
设计思路:
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中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是一个以日常生活中拍蚊子这件小事演变而来的一个音乐游戏,音乐活泼又动感,还能让小朋友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玩,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因此我开展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激发幼儿听音乐做游戏的兴趣并乐意大胆表现。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掌握“~~~x”节奏型,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准确做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环节中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4、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蚊子道具.2、音乐《拍蚊子》。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掌握“~~~x”节奏型,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准确作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播放音乐《拍蚊子》,幼儿安静倾听。
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意思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基本部分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游戏方法跟着音乐一起做拍蚊子的动作。
1、教师出示蚊子道具,学习不同方位的拍蚊子动作。(口头游戏)
(1)师:刚才你们在这首音乐里面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蚊子)蚊子是怎样叫的啊?(嗡嗡嗡)如果有蚊子在你身边飞来飞去你会怎样?(拍蚊子)
(2)教师初步引导幼儿感受~~~x节奏类型。
师:李老师这里有一只蚊子,它马上要叮大家了,看看它会叮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教师拿着蚊子道具在幼儿面前叮幼儿的各个部位)师:刚才蚊子叮到你哪里了?它叮到你后你觉得身上怎么样?(痒痒的)蚊子叮到你了,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别幼儿回答)
2、教师播放音乐,尝试游戏,引导幼儿发现音乐的节奏“~~~x”。(播放音乐第一遍)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听这首蚊子来了的音乐,听一听蚊子到底在什么时候来的?
师:你们发现蚊子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引导幼儿说出在嗡嗡嗡的时候出现,蚊子出现后我们就去拍它。)(口头游戏,感受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一只蚊子叮)(播放音乐第二遍)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和这只蚊子玩一玩吧,小朋友们认真听它会在什么时候来叮你,叮你的时候要拍它哦。那你们现在先休息,蚊子等会儿会偷偷的来叮咬你们哦!(幼儿休息,教师当蚊子)
4、教师带领幼儿当蚊子,继续玩游戏。(蚊子由少变多)(播放音乐次数根据幼儿兴趣来定)
(1)教师带领多只蚊子玩游戏。
师:小朋友,刚刚你有被蚊子叮咬吗?它咬到你的时候准确的你准确拍到它了吗?(拍它)刚才我被你们拍了好多次,头都被你们拍晕了,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当蚊子帮助我来叮你们,谁愿意来?(请几个幼儿和教师一起当蚊子叮其她小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替换来当蚊子玩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屈,老师.教,案,网”那现在我再请两个小朋友来当蚊子玩一次,其余的小朋友的就坐在椅子上休息,当听到嗡嗡嗡的音乐时,你们就做好准备去拍哦!
(3)教师一个人休息,所有小朋友当蚊子,再次游戏。(播放音乐)师:大家都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哦,我一个人休息,请你们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当蚊子来叮我!好不好?
三、结束部分教师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这样蚊子才不会叮咬我们。
师:哎,怎么这么多的蚊子在叮咬我呀?真讨厌!我昨天是不是没有洗澡啊?(教师边说边闻自己的衣服)蚊子喜欢藏在很臭的地方,所以小朋友要讲卫生,每天洗澡,这样蚊子才不会叮咬我们哦。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有着巨大反差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是我们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匹配关系;
3、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①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手铃
②背景音乐:舞曲链接——小白兔与大黑熊 野蜂飞舞 滑稽舞曲
③靠垫一个 幼儿人手一对手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愉快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刮琴、小鼓、手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大象与蚊子》,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声敲击表示大象生气的跺脚;手铃的摇动轻重表示蚊子的越来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赶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系列人物匹配关系。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师(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大象在干什么?(走路)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大象慢慢的走路。
●师:(摇动手铃)谁来了,(手铃声音由轻转重)蚊子怎么了?(越来越多)——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腕学习蚊子飞
●师:(刮动刮琴)大象在干吗?(甩尾巴赶蚊子)来,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甩尾巴吧!——师生随琴声做动作
●师:(重敲小鼓)你们听,大象怎么了?(大象生气了,在跺脚呢!)大象一跺脚,发生了什么?我们来做做看!——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1、角色定位: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变成大象,幼儿带上手铃做蚊子;
2、师生一起随背景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飞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乐器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及手铃的认识;
2、师:让我们去和更多的乐器朋友一起游戏吧!
3、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出场。
附:故事与乐器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来“咚--咚--咚--”,(敲击小鼓,声音沉重而缓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刮动刮琴),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的儿~~~~~的儿~~~~~””(刮动刮琴)。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教学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小班幼儿音乐教案《大象与蚊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662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猫》》:小班教案《小猫》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歌曲《小猫》,歌曲动作说明,幼儿用书“音乐律动”《小猫》,熟悉”《小猫》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猫》教案吧。
5月23日 星期三 天气:雷阵雨转多云
今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帐篷里有很多蚊子。 呵呵,我要消灭你们这些害虫,我使劲拍……蚊子太多了大约8-10只,用苍蝇拍打蚊子会把挂在上面的帐子刮破的。于是,我伸出双手,蚊子往哪飞我就往哪抓,最后手变得通红通红,一只也没抓到,哎!这些蚊子可真狡猾!
第一招不管用。使用第二招:用手第二招:用手拍,“啪”的.一声……“蚊子,看你往哪逃!看我降蚊18掌!”“啪,啪,啪……”好累啊!汗如雨下……虽然很累但是,蚊子都被我拍死了,呵呵。如果我不拍蚊子的话,蚊子就会反过来咬我的。我终于胜利了!
真是“有得一人在,不怕蚊子来……”蚊子啊,蚊子,有我在,看你还敢进来!
1. 用游戏的形式, 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应以游戏贯穿歌唱教学活动中,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如:歌曲《洗澡歌》描写了洗澡步骤, 教师可先问“洗澡有什么用?”“洗澡需要洗哪些部位?”等问题让幼儿回答, 再引导幼儿一起玩“找身体”的游戏, 让幼儿了解洗澡的步骤。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幼儿愿意唱、开心唱。
2.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掌握音乐歌唱活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游戏化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1) 利用玩具游戏学唱歌曲。利用玩具游戏教学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 在唱唱、玩玩之中去感知音乐。如, 在《丢手绢》歌曲中通过创设场景, 让幼儿每人拿一个手绢, 边操作边学唱歌;在《小螺号》歌曲中让幼儿自己制作一个小螺号, 然后拿出来边做吹号的动作, 边演唱歌曲。由此, 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 体验快乐的感觉。
(2) 利用游戏感受歌曲中的旋律。如, 在《开火车》歌曲中, 教师可根据内容把教室装扮成火车站的模样, 让幼儿在《开火车》的优美旋律中, 背着包乘火车去朋友家做客, 在感受旋律的基础上, 模仿火车司机开车, 找到歌曲中蕴含的节奏, 然后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3) 利用游戏学唱休止符。在歌曲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情境来突破难点, 让幼儿易于接受?如, 让幼儿理解并唱准休止符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击鼓”的游戏:教师随着音乐拍手唱歌, 唱到休止符时就击一下鼓, 幼儿就停顿一下。看谁反应最快, 轮到休止符时就不出声。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 幼儿既认识、唱准了休止符, 又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解决了教学难点。
(4) 利用游戏学习节奏练习。儿童不具备像成年人那样把枯燥的定义、符号融会到音乐中去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讲解什么是声音、节奏等, 而是要把节奏和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起来, 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 让幼儿主动挖掘语言方面的音韵美, 进一步来学习、掌握节奏。如, 音乐游戏《小青蛙回家》, 可引导幼儿根据青蛙的特点, 用肢体动作来表示, 以和教师对唱的形式进行。如老师唱:“跳跳”, 幼儿唱:“呱呱”;老师再唱:“跳跳跳”, 幼儿唱:“呱呱呱”。以此类推, 幼儿掌握了规律, 就能在游戏中进行节奏练习、问答练习, 快速地学唱歌曲。
(5) 利用游戏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要选一些富有诗意的歌曲, 要尊重幼儿的个性, 歌词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 启发幼儿新的思考、新的观察、新的展望。如:《在农场》的音乐游戏中, 教师让幼儿先听音乐, 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而创造、模仿小动物走、爬、飞、跳等动作, 并且把小动物的叫声也模仿出来。
3.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熟练准确地进行歌唱学习
(1)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呼吸技能。呼吸是唱歌的基本技能, 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 唱歌时歌声的强弱、快慢、高低及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来调节、支持。为了直观、形象地讲解唱歌的呼吸技巧, 教师可用“气球演示法”, 教师将充满气的气球往外排气, 让幼儿比较无控制的排气与有控制的排气所需时间的区别, 明白控制气息的重要性, 进而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肚子气球”里的气, 从练习说话时控制, 再到演唱时控制, 渐渐地幼儿就能学会呼吸技能, 使得自己流畅地歌唱。
(2)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发声方法。发声的方法对于幼儿来讲很难, 我们不可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部位, 但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啌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 如:模仿动物叫声的练声曲, 模仿各种汽车的曲子, 模仿各种自然现象的曲子, 都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练习发声方法的作用。
【关键词】小班;儿童心理;民族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寓教于乐
幼儿作为学习能力还不完全的学龄前群体,幼儿园在进行社会化教育引导时,必须遵循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独特的心理和对新事物的学习接受能力,尽可能地保护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用更适合他们身心教育的游戏形式,帮助小班幼儿通过一种更富趣味性的方式来感知和学习对他们来说还较为复杂的民族音乐,必定会获得相较于普通的口述讲学更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
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展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华儿女优秀品德和无穷创造力、想象力的音乐,我国民族音乐大多旋律婉转,节奏感强,容易学习模仿,这对于小班幼儿的乐感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1】。小班幼儿的好奇心重,乐于模仿,但是学习的集中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采用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富有趣味的游戏可以很快达到吸引幼儿模仿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机械记忆之上增添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小班幼儿初步树立起民族荣誉感的意识。
(一)采用亲身接触的方式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乐器
亲身接触是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最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声媒介,逐渐累积对民族乐器不同音色的了解可以为日后开设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奠定基础。例如,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介绍给小班幼儿极具陕北特色的腰鼓,同时还可以交给小班幼儿简单的打腰鼓的方法和陕北秧歌的步法,通过轮流敲击腰鼓,是小班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的双手感知腰鼓的结构,并调动起感官模仿腰鼓的声音,将打腰鼓、扭秧歌作为游戏的惩罚环节,并为小朋友们播放旋律较为简单的陕北民歌,从而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全方位的融入到陕北民族音乐的学习当中来,而且还能了解到极具陕北风情的腰鼓和秧歌。
(二)采用节目表演的形式为小班幼儿学习民族音乐创造氛围
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比较强,设置游戏情景化的节目表演可以将小朋友迅速带入到轻松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中来,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融入到表演中来,是小朋友们模仿民族音乐中表现的行为,感受真善美,并通过这样的模仿将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小班幼儿自身性格的培养。幼儿园可以让正处于字音矫正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通过朗诵儿童民谣的方式,来掌握歌曲表达的核心内容,并为朗诵搭配情境相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配乐,例如儿童民谣《劳动最光荣》,用最淡淡的生活情境为儿童讲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和小喜鹊,小蜜蜂一样通过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二、小班幼儿民族音乐学习活动游戏化的优点
小班幼儿多处于三到四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学习模仿能力在社会的积极引导下可以进步得特别快,与学前班的幼儿相比,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比较简单,形式更为多样了,所处的环境更为轻松,将做游戏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将学习客体形象,趣味化。对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保证了小班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小班幼儿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社会化的培训引导,但是在心智上仍不成熟,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保留一份快乐的童年记忆的意义远大于知识教学的意义,这种轻松的游戏可以帮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为其社会化的生活体验和人际交流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在培养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国优良传统的熏陶。
(二)培养了小班幼儿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为兴趣而学习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佳状态,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容易在学习中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并进行主动模仿,为了培养小班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幼儿教师需要将儿童民谣和旋律简单,能够朗朗上口的民族音乐通过亲身接触,节目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小班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感受祖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游戏也可以帮助儿童迅速地转变角色,感受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方式,将渔夫,牧童,甚至是小蜜蜂等动物角色带入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音律,提高小学幼儿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
结束语
民族音乐是我民间文化的精粹,它包含了我国有趣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对于幸福和谐生活的不懈追求,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价值,民族文化历史研究价值。对于初出家门的幼儿来说,民族音乐可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使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比起口述教学而言更为轻松,同时还可以通过行为模仿和感官体验培养小班幼儿初步建立起热爱国家,团结民族的优秀精神框架。
【参考文献】
[1]朱春娟.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探微[J].科教导刊,2014.(15)
[2]潘静叶.民间童话与音乐结合创趣味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浅谈音话结合在幼儿民族音乐欣赏评价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
[3]陈宣伊.多元化学习让孩子爱上民族音乐[J].教师,2011.(36)
自从我家搬到农村后,家里的蚊子异常多。
昨日晚上上厕所时全身被蚊子叮起了包包,而却痒的难受。早上起床看到身上那么多的包包,有的还被我抓破了皮,心里恨死蚊子了!我决定徒手去拍死蚊子,结果手心拍红了,蚊子却消灭了没几个。怎样办呢?我想起来了,上次去超市的时候爸爸给我买过一个电蚊拍,何不用电蚊拍来打呢?我急匆匆跑到房间找出蚊拍,先跑到厕所去扫荡。东打西拍,蚊子死的死,晕的晕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战果累累!最终解了我心头之恨。
以后蚊子还敢再来叮我的话就是今日这样的下场!
夏天来临,蚊子光临我家了。一次,一只蚊子叮我。我就下定决心打死这只害人的家伙。我就拿起我的武器—电拍。不一会,我就发现了“敌人”。我细心翼翼的靠近它。我立刻一拍。以为它已经死了。我一看它跑了。一气之下我又边找边说:“蚊子,你给我出来,你再不出来,让我找到你以后,必须叫你粉身碎骨。”一不会儿功夫,我发现它在电灯上,然后用电拍碰了一下电灯,把它吓跑了,之后它还没有靠边,我就拍了过去,可惜又没有打着。我想,这个“敌人”很狡猾,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它。我灵机一动,等它慢慢的靠近我的手臂时,我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它,看到它用又长又尖的嘴咬住我的手臂,正得意洋洋的享受美餐的时候,我用手狠狠的打了下去。只见它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我就对它说“到底是你利害还是我利害呢!”它有两对翅膀,还有一张尖尖的嘴巴。我高兴地说:“我除掉了一个害人的家伙。”
设计思路:
小班的幼儿因其年龄小,爱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特别喜欢游戏活动。此外,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由于缺乏技巧,常常出现不够友好的待人方式。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这个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学习听指令并做出相应反应,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听指令并做出反应,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游戏。
2、通过游戏,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3、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初步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小猪、小兔、小熊、小松鼠的手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坐的呀真神气,和这么多的老师在一起上课你们开不开心呀?(开心)。真的吗?那让睢老师看看开心的笑容有没有挂在漂亮的小脸蛋上。
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老师来问你们来回答好不好呀?(好)
师:小手 小手 在哪里? 幼:小手 小手 在这里(拍三下)
师:小脚 小脚 在哪里? 幼:小脚 小脚 在这里(剁三下)
依次类推让幼儿熟悉身体的一些部位。
二、利用手偶故事,迁移歌词内容。
师:对了,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小猪),小猪今天可高兴啦,瞧,今天的天气很好,小猪要去郊游,我们来看看它都碰到了谁?
1、手偶表演。(问好时鼻子碰鼻子)
2、提问:小猪碰到哪些好朋友?它是怎么和好朋友打招呼的?那我们也用鼻子碰鼻子的方法和朋友打个招呼吧?(请幼儿与邻座的同伴试一试)
三、音乐游戏“碰一碰”,初步学习合作游戏。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玩法。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所好听的音乐,我也要听着音乐用鼻子碰鼻子的方法去找我的好朋友了!
提问:刚才老师找的好朋友是谁?我是怎么去找朋友的?我和好朋友表演了什么动作?我们是什么时候碰鼻子的呢?
(①问一问“碰在哪里?跟随老师站起来做一做。”②听指令做动作,XX碰XX时要轻轻碰)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请小小朋友听音乐伴奏,大家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
2、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教师用手势给予帮助。(第二遍前稍微交代规则“碰哪里”,可在游戏中停顿提示;第三遍交换朋友游戏。“现在我们拍着手换个朋友玩一玩吧!”)
(①幼儿要会说“碰哪里”,可用“动脑筋”的动作辅助。②XX碰XX时,教师手势:指鼻子。)
四、探索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游戏,学习听指令。
1、师:刚才我们和好朋友鼻子碰鼻子,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跟好朋友碰一碰呢?
2、幼儿边唱歌边游戏,强调游戏规则。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动作,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碰一碰”的游戏。(规则:找朋友时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走,到第二个“碰一碰”时找到朋友,问“碰哪里”,要听到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3、小结:我们的鼻子、膝盖、肩膀、屁股都可以碰一碰。但是要轻轻的碰,小心别弄疼了自己,也不要把好朋友弄疼了。
4、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游戏。
五、活动延伸,继续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1、学唱歌曲《做客》,知道进门前先敲门;
2、喜欢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歌曲《做客》,小动物图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小结:原来是小客人去朋友家做客。
二、倾听音乐,理解歌词。
1、第一次倾听,模仿敲门声
——你们有做过客人吗?我们今天也来做一次小客人。那我们先来听听怎么做小客人。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客人进门前要先做什么了?谁来学一学?”(鼓励幼儿模仿敲门的动作。)
小结:原来做客人的时候进门前要先敲门,这样才有礼貌。
2、第二次倾听,理解歌词。
——那小客人刚才敲门了,里面有没有主人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1)用问答的形式学会介绍自己。
——主人听到敲门声是怎么说的?(鼓励幼儿先学会唱:谁呀?你是谁?)——客人又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用回答的形式学会介绍自己。教师扮演主人接唱:喔,***呀,门儿开开请进来,门儿开开请进来)
2)游戏:请小动物进门,学唱“喔,***呀,门儿开开请进来,门儿开开请进来” ——你们都会介绍自己了,都进来了,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朋友还没有进来呢!你们一起邀请他们进来,把你们的小门准备好,看看谁是很开心很热情的欢迎小动物,小动物就会进你们的小门哦!
——播放音乐,幼儿学唱“喔,***呀,门儿开开请进来,门儿开开请进来” ——真开心,你们都进来了,也把小动物们也请进来了,你们开心吗?那我也来问问小动物们,看看他们是不是和你们一样觉得很好。“你好吗?”小动物没有说话,要不你们帮他们说。让我来听听谁会帮小动物回答?“你好吗?”(我好呀!)
3)幼儿依次示范,学唱歌曲后半段。
——我邀请***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他是怎么帮助小动物的。(幼儿示范,教师拉着小朋友的手接唱后面的内容。)
——我们两个人再邀请其他小朋友上来,让快乐变得越来越多,好不好?(教师带着一名幼儿再邀请两个小朋友上来。依次进行,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台一起玩。)
三、完整听歌曲,玩音乐游戏《做客》
南郑幼托中心 王雅妮
设计意图: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吹泡泡”的体育游戏非常感兴趣,常常会自主地手拉手玩起来,于是我想到根据小班幼儿爱唱、爱跳、爱模仿、好表现的特点,结合已有经验,组织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活动前,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达到边唱歌边愉快玩游戏的目标,我事先教孩子们欣赏学唱了“吹泡泡”歌曲。)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泡泡”能用肢体动作模仿出“泡泡”的特征,同时区别大小、高低;2.在游戏中,理解、熟悉歌曲,能按规则游戏;3.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学过“吹泡泡”歌曲;2.已有玩体育游戏“吹泡泡”的经验;3.吹泡泡玩具,吹泡泡歌曲碟片。
活动过程:1.观察“吹泡泡”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泡泡特征;2.熟悉歌曲,边唱边做自编动作歌表演;3.学习按规则与同伴一起愉快游戏。详细教案:
一、观察老师“吹泡泡”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吹泡泡” 1.观察泡泡用语言描述泡泡特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玩具,看看它能干什麽,边说边吹出一连串大小不同的泡泡。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原来是吹泡泡的,我再吹吹泡泡,你们看看泡泡是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后来都哪去了?能捉住吗?
幼: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高,有低,飞呀飞,不见了,捉不住……
师:(分别提问幼儿回答,再边小结边做出相应动作)圆圆的,有好看的颜色,有的大,有的小,有高,有低,飘飘悠悠,飞呀飞,不见了,捉不住…… 2.鼓励幼儿试用肢体动作模仿“吹泡泡”
师:你们想吹泡泡吗?试做出“吹”的动作,尽量与别人做的不一样;再表现一下大泡泡、小泡泡,高泡泡、低泡泡的动作;模仿泡泡飞起来,大胆、自由做;试做泡泡不见了、破了的动作。待会儿我们请做的最好,最像的宝宝来玩吹泡泡游戏。
师:请出参与热情、做得好的宝宝来玩吹泡泡玩具。同时轻声播放吹泡泡歌曲旋律,其他孩子自由表演。
二、唱“吹泡泡”歌曲,做歌表演,理解、熟悉歌曲 1.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吹泡泡”的事用歌曲唱出来吧!(师幼一起边拍手边清唱歌曲);2.师:下来我们听音乐,边唱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一下歌曲吧。(引导幼儿边唱边做歌表演)
三、玩“吹泡泡”音乐游戏
1.利用“串泡泡”游戏先请部分幼儿来示范做“吹泡泡”游戏,学习游戏规则
师:我们来玩一个“串泡泡”游戏,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漂亮的泡泡,老师要串起一串泡泡集体做游戏。(在串泡泡时要求被老师摸到头的幼儿先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站好,然后和老师一起手拉手站成圆圈)
师:讲游戏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孩子们先在圆圈上边唱边做“吹”的动作,然后手拉手退成大圆圈(表示大泡泡),再收拢一次(表示小泡泡),间奏点点头,下来手拉手小跑步转圈(表示泡泡飞上天),接着双脚轻轻起跳左、右手食指分别直指天空(表示看天上泡泡),最后拍手各自转圈散开下蹲(表示找不着泡泡)。2.和着音乐旋律按规则边唱边做游戏。
3.请两位配班老师和自己分别组织一组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做游戏。4.请几位幼儿自主独立唱歌做游戏。
四、延伸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小蜜蜂的特征,知道小蜜蜂会发出“嗡嗡嗡”的叫声; 2.幼儿能在欢快的节奏中大胆表现小蜜蜂的动作,感受小蜜蜂的勤劳,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蜜蜂ppt,小蜜蜂图片,小蜜蜂服饰,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小蜜蜂图片,引出主题:
1.师:宝宝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课,我们一起来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老师们好!)今天啊,丁丁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来和大家认识,你们想看看是谁吗?(想!)
2.出示小蜜蜂图片:是谁啊?(小蜜蜂)告诉丁丁老师,小蜜蜂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啊?是什么样的花纹呢?有没有翅膀啊?头上还有2根什么呀?(触角)小蜜蜂在做什么呢?(采花蜜)
二:欣赏歌曲,老师示范:
1.师:哇!小蜜蜂真可爱,还会采蜜,丁丁老师也想变成一只小蜜蜂,你们想不想看啊?(想!)好,你们把小眼睛闭起来,我来超级变变变,我数1,2,3,你们才能睁开眼哦,不许偷看哦!
2.(换好服装)看看,丁丁老师像不像一只小蜜蜂呀?(像!)现在我要学习小蜜蜂飞着采蜜咯,你们看仔细咯!(歌曲)
3.师:丁丁老师刚才是怎么飞的?(两只手变成翅膀忽上忽下的动,小脚小碎步的走)我是怎么采花蜜的?(弯腰,半蹲,两只小触角动一动,轻轻摇晃着小脑袋)小蜜蜂飞的时候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嗡嗡嗡)三.音乐游戏:小蜜蜂采蜜
我们的宝宝真聪明,丁丁老师现在请我们的宝宝一起和我做游戏好吗?(好)那我就是蜜蜂妈妈,你们就是蜜蜂宝宝,来,宝宝们快点变成一只只小蜜蜂,跟着妈妈一起去花园采蜜咯!
提示:可以一会儿飞高,一会儿飞低,累了停在花朵上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