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角色认知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层管理角色认知(推荐8篇)

中层管理角色认知 篇1

有人说:“中层干部等着上面来批,等着下面来找,整天跑着救火,还要几头受气”。

中层管理者不能被片面的理解等着指令和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他是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是基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在企业里既是领导又是下属的角色。既要按要求严格执行领导指令,同时应主动承担实施企业的决策,还要根据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灵活机动地调整局部战术,保证公司战略执行落

地。

中层管理者多数人角色被定位为企业决策的传导者,问题的解决者,员工的激励者、员工业务的教练者。其实中层管理者,同时也必须是下属心态的建设者、下属行为的监控者和部门发展策略的建议者。

工作中需要分解公司赋予的各项目标任务,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实施。在日常管理中,既有上传下达的管理职能, 做好协调沟通决策层与基层管理者和员工关系,担当起桥梁的作用,还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落实公司目标计划。工作中不断的激励员工执行、培养员工业务技能提升,最终通过凝聚团体的力量,高效率的完成公司赋予的工作任务。在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序化”各项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对员工进

行规范化、具体化管理。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不仅仅要做好自己部门的事,更要重视企业的发展决策。中层如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会给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应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中层管理者要避免自己去担当救火员的角色,就需要去担当起业务技能的辅导者,培养更多的消防队员,通过培训和鼓励让员工工作技能得到提高,提升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培养下属的时候,作为上级回想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过于强调责任管理,没有给下属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工作中害怕下属失误,表露出不放心他独立去完成工作的能力,导致他面对简单的问题,也

不敢自己主动去解决,最终造成事事汇报和请示。

在管理过程中,较多的管理者当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身先士卒的帮员工去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怎样培训员工独自解决工作困难的能力。也许管理者会觉得一件简单的工作去培训员工,比自己做还要麻烦许多,不如自己动手做完。当由帮助解决困难到帮助完成工作,就会给员工产生误解,遇到应付不来的工作,就会留给管理者去处理,自己也就不会去想办法解决,最终形成管理者四处救火,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管理人员要走出 事必躬亲,以帮代教的管理误区,才能避免自己成为救火队员。

在工作中培养员工的独立性,可筛选不会对公司有任何影响的事情,让员工独自去完成,帮助员工建立自信。通过工作出现的问题让他自己判断怎么处理才是最合适,同时也让员工明白应该承担的工作责任。帮助有潜在能力员工充分体现出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们走出去学会与他人沟通,独立承担

起自身的工作。避免员工任何的工作都等待上级一个命令,一个指示的依赖心理。

在事情处理完成后,适当的给予表扬,增加员工的自信,同时针对员工处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点评,让员工明白怎么处理才是最好的方法。通过工作中的启发,培养员工在工作中思考和创新能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给了中层管理者更大的责任和更多展示自己角色的机会。管理者在公司制度的约束内,如何确保部门目标的实现。需要自己去分析和组织实施,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部门的发展策略。依据公司的目标计划,主动寻求上级的支持,和其它部门的配合。通过激励部门团队的力量,来达到和超

越目标。

中层管理者在公司赋予的责任范围内,不是一味的依赖上级的指令执行,他还有责任制定部门的发展计划和策略。因为了解部门实际工作的是中层管理者,需要自身为部门合理的发展提出建议。公司的责任

到人,充分的调动了管理者积极的心态,让管理者主动的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如何将积极的心态和责任到人的管理理念传导到员工,中层管理者必须要做好传导者的作用。通过管理手段,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为达成目标而不懈努力。当员工承担起工作责任,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要成为一个监控者。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要对部门员工的行为负责。对下属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监控和纠正是必要的。企业有制度、流程和员工的行为守则引导员工成长,管理者有责任在守则内督促员工成长。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员工的细节管理,做到时刻的纠偏,对下属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纠正。把握着部门的工作始终是围绕在企业发

展的目标、决策内和公司制度的约束内正常的执行。

中层管理角色认知 篇2

1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医院的高级管理层组建之后, 中层管理者就成了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忘我工作的强大力量, 肩负着组织员工、宣传员工、带领员工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的重要职责。当医院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制定后, 中层管理者作为执行者, 责无旁贷地去接受各项任务, 熟知上层领导的意图, 而后分析自己所在科室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 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遇到问题怎样克服, 做到心中有数。然后, 再把这些任务进行分解, 分清轻重缓急, 拿出自己落实各项任务的最佳方案, 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千方百计地把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变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因此,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1.1 政治指导员

中层管理者作为基层一级的领导, 应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首位, 帮助员工解决思想“疙瘩”, 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1.2 一线战斗员

俗话说:喊破嗓子, 不如作出样子。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就是无声的命令。作为一名中层干部, 让职工做到的事情, 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不允许职工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 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为职工作出榜样, 让职工从心里佩服。

1.3 学术领航员

医院中层管理者一般都是业务尖子和学术带头人, 有着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他们不仅为提高医疗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作出了贡献, 而且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中层管理者在业务技术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但必须带领大家遵守政策法规, 刻苦钻研业务, 做到又红又专。

1.4 科室管理员

一名中层管理者, 要学会科学管理。一方面要抓好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还要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 搞好科研工作。要统盘考虑, 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患者急需的地方。

1.5 决策信息员

科室改革和发展, 都是在中层干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所以要求中层管理者要信息灵通, 知觉敏锐, 反应准确, 不断更新观念, 并及时将院内外的经验运用到本科室的工作中。

1.6 生活保障员

了解群众疾苦, 关心群众生活,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层干部对每一个职工的生活情况, 应有一定的了解, 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协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1.7 爱院宣传员

“院兴我荣, 院衰我耻”这些话真正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仍需要中层管理者宣传好其重要意义, 员工有了爱院的精神支柱, 就能更好地为医院建设贡献力量。

2 激发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在整个医院管理中, 中层管理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 有必要激发和调动中层管理者的创造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带动医院这部大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最佳效果。

2.1 政治保证

组织中层管理者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讲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强调:“我们搞现代化建设, 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 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 不讲政治, 不讲政治纪律不行。”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医院中层管理者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更应学习好, 并带动本科员工贯彻好。

2.2 学习培养

医院高层管理者不但要会使用中层管理者, 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层管理者, 让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 掌握医院运作规律, 增强改革意识, 树立为医院建设干一番事业的信心。作为一名医院高级管理者, 不仅要具有医院管理的经验, 更要懂得市场经济知识, 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应组织中层管理者系统地学习现代医院管理知识, 了解卫生信息, 掌握医院、科室运作规律。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才, 可直接送到管理院校深造。对在改革中取得成绩的中层管理者, 也要给予重奖, 鼓舞干劲。这样不但能增强中层干部的改革意识, 还能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3 明确责任

进一步落实中层管理者岗位责任制, 明确责、权、利关系。实践告诉我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搞得好的医院, 那里的岗位责任制就落实得好;反之, 工作互相推诿, “出工不出力”, 办事作风拖拉, 工作就落后。这就要求高级管理者做到: (1) 定期下基层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要简政放权。目前情况显示, 中层管理者责任落实较充分, 下放权力还不足, 也存有责任与权力均不明确的现象。 (3) 中层管理者要向医院高级管理者负责, 员工要向中层管理者负责, 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4) 利用院周会时间, 对中层管理者中表现突出者, 给予表扬和奖励, 表现差的要提出批评。

2.4 坚强后盾

医院高级管理者既要会管理, 懂业务, 又要会做思想工作, 做中层管理者的坚强后盾。在医院高级管理层中, 不乏有懂管理、精业务的专家, 又有会做思想工作的行家, 深受医院广大员工的拥护和爱戴。另外, 中层管理者在处理问题过程中, 医院高层管理者要敢于为他们撑腰做主, 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这样有助于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2.5 合理调配

合理调配中层管理者, 重用开拓型人才。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既要重视激发现有中层管理者的劳动积极性, 又要注意中层管理者的本身素质。把经过一段时间锻炼, 对具备开拓精神的人才, 要迅速提拔到中层管理者工作岗位上来, 把重担交给他们。尽量解决中层管理者存在的实际困难,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安心工作。

总之, 医院中层管理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医院高级管理者要本着向员工负责、向上级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培养好、选拔好和团结好这支骨干队伍, 增强现代管理意识, 进一步激发中层管理者在医院改革中的创造力, 推动医院的各项改革健康、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念康.医院微观人才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 2003, 6 (5) :211

[2]马朝河.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激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17) :220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篇3

世界著名的盖洛普调查数据表明:对企业一线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力,CEO为0,而真正决定他们能否做出成绩的是一线经理,其影响力达到40%。《改革的领导人》一书中认为:企业高层的魅力,恰恰就体现在把最合适的人摆在最正确的位置上,善于调动中层管理者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作用,发展和壮大改革领导人的队伍。由此不难看出,中层管理者(中层干部)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性。

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职能转变

要做到以顾客为导向,中层管理者需要从以下方面为一线员工提供支持,为上级领导提供决策:

一、全员参与,聚焦顾客需求。中层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使得公司的流程、作业系统、分工以及激励政策等等都以顾客导向为基本前提,调动公司的所有资源围绕着顾客需求展开。中层管理者也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生产什么产品。

二、集中能量,专注于目标顾客。相对于顾客,企业的专注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中层经理人能够集中自己部门的能量,符合顾客的期望。追逐过多的顾客,或者选择需求与公司优势不相称的顾客,都会浪费公司的资源。因此中层经理人应该学会细分市场,要从谁是我们的客户,他们的价值有多大,他们需要什么这三个问题来找出目标客户。

三、积极互动,充分沟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获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目的就是尽可能生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各经理人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四、让同事同心协力。实施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战略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也最令人困惑的部分,是让公司内那些忙于日常业务的同事们认真地对待新的概念,这甚至比找外部合作者还要困难。封闭的、相互隔绝的公司架构、思想和行为,无法产生想要的顾客成果。这时中层管理者需要发挥自身力量,让同事们同心协力,一起工作。要取得同事的合作,需要在理智和情感两方面对其产生吸引力。

BP一直以来因其基于业务单元的丁作模式而闻名。一旦企业决定尝试深度顾客导向,发起的业务单元经理人在早期从其他业务单元邀请了一些“领路人”一起合作。被邀请者比起其他人员来感到史加投入和轻松自在,这有助于工作的开展,而各业务单元最终的结果是双赢。

庆祝成功也有助于大家同心协力。当一个小组取得成功,整个公司都为这个小组的成果庆祝。这种认同促进了整个公司的顾客导向,也带动了实际行动。

来自企业的支持

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变革中,仅靠中层管理者自身的力量去转变是不够的,企业、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中层管理者的坚实后盾,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中层管理者转变:

一、树立清晰的企业愿景

成功的企业变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位领导人而不是一个管理者,这位领导描绘出组织的清晰的未来愿景,并使之成为所有员工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在这个时候中层管理者需要的不是一位高级管理者,而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这位领导应该是优秀的倾听者,通过听中层们说,让他们吐露心声,给他们自由,引领他们去思考组织的未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要让中层们知道,这个愿景和它的实施是每个员工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自己的梦想,他们愿意为之努力和奋斗。

二、先设计流程而后依流程建立扁平化的组织

组织的扁平化意味着简化繁琐的管理层次,但如果不构建相匹配的工作流程,仅仅为“扁平化”而“扁平化”,必然会遭到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强大阻力,同时这种行为本身就向员工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公司的文化是冷酷无情的。这与顾客导向型企业以员工满意度作为重要基础的战略思想背道而驰,所以这种做法常常让组织伤筋动骨,甚至一蹶不振。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中层管理者迅速进入角色从而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呢?我认为,以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根据一切方便顾客的原则,强调业务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并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来进行流程设计,应该是可行的办法。

三、帮助中层管理者获得资源,技术和技能

一下子让中层管理者从办公室里的发号施令者,去支持一线员工的工作,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帮他们做决策,走到顾客身边去了解顾客的需求,这一系列的改变,中层管理者肯定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人手。所以企业在赋予中层管理者权力的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培训等方式保证中层管理者能够正确的贯彻以顾客为导向的经验策略。此外,企业还应该给中层管理企业资源、技术指导等支持。

四、激发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

美国GE领导人韦尔奇认为,企业的领导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合适的经理人员并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他强调,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发掘出一些“很棒的想法”,然后“完善它们”,并且“以光速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他坚信,自己的工作就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拿着化学肥料,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企业领导人适当的鼓励一下中层领导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管理者角色认知心得 篇4

团队通常有四种角色:专家、管理者、教练、领导者。专家特点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管理者主要是负责日常运营中的例行公事、琐碎的杂事、行政事务;教练提供咨询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以帮助员工获得成长,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员工具有某种技能,并且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领导者洞察各种趋势,设定目标,协调部门与组织目标,引领变革,激励人心。

在现阶段的工作中,我的角色是专家,对于客服主管这一职位在物流管理部来说,我是最专业、最具有竞争力的。我们很多人都处在这样一种境地,角色是专家、管理者,但实际上团队、公司给予你的期望是成长为一名教练、领导者,创造更高的价值。

明确自己当前的角色和公司希望你成为的角色后,才能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学习成长方向。

二、 事务管理

80%的价值往往是由20%的活动产生的,因为设定事务的优先级就显得如此重要,你必须专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在此次课程中,老师介绍了ID图、Pareto图、选择矩阵图来帮助我们确定事务的优先级。当没有明确的事项和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选择矩阵图帮我们确定问题;ID图可以定性分析,通过寻找因果关系和互相影响关系,确定主要驱动性问题和主要后果;Pareto图则可以定量分析,并且多次使用。以上三种科学的分析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务的优先级。

确定自己每天的黄金时段,将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务安排在黄金时段,用效率高的时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再安排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的事务、尽量避免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务,事实上,一些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务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消失掉。 结合自己日常工作,利用ID图、Pareto图做一次分析如下:

三、 员工管理

将员工的发展阶段分为两个维度和四个阶段,两个维度分别是竞争力和意愿度,竞争力即与目标或任务相关的可转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时间的累积;意愿度是达成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动力和信心。

员工发展的四个阶段:热情的新手,竞争力底,意愿度高;醒悟的学习者,竞争力较低,意愿度底;有能力但谨慎的工作者,竞争力较高,意愿度不稳定;独立的成就者,竞争力高,意愿度高。

员工的四种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科学领导,针对第一类型热情的新手,需要用指示型领导方式,为员工设定目标,示范如何做,提高其竞争力,认可其热情,肯定并监督过程和评估。针对第二类型的醒悟的学习者,竞争力较低,意愿度底的,需要用教导型领导方式,高指示高支持。第三类有能力但谨慎的工作者,竞争力较高,但是意愿度不稳定的,要采用支持型领导方式,多与下属进行双向沟通、倾听,并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下属独立地解决问题。第四类员工是竞争力高,意愿度高,这种情况即可采用授权型领导风格。

我觉得员工管理这一章节是很有实用性的,虽然现阶段自己没有员工可以去管理,但是在与领导、同事的合作沟通过程中,明确自己和他人的发展阶段,可以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以提高效率。

例如对运输科运输专员而言,高芳耀就是第一类员工,有热情,但是竞争力底,所以我在与他的接触中,以教练的角色,采用指示型,多示范怎么做如何做。对于周建超和我自己而言,应该更大程度上靠近第三类员工,竞争力较高,意愿度不稳定,那么平时沟通中,可以互相学习,提高竞争力,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提高意愿度。

四、 员工激励

管理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掌握激励下属的技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带领团队共同完成任务。激励要遵循的四项原则,即公平原则(宁要合理的不公平,不要不合理的公平)、刚性原则、实机原则、清晰原则。

激励方式又分货币性工具和非货币性工具,货币性工具对于企业而言成本较高,且持续时间不够长,有研究表明,一次加薪的激励作用仅能持续两个月。因此非货币性激励工具更为实用,掌握多种类型的非货币性激励工具是一个管理者必须的技能。

中层管理角色认知 篇5

一、主旨:厦大管理学院《管理者角色认知》培训心得

二、说明:

1、学习知识点:

(1)亨利﹒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三方面):

1)人际关系方面(直接产生于组织管理者的正式职位权力基础)

A.组织象征者(作为负责人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角色)

B.领导者(管理者通过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C.联络者(与组织内个人、小组一起工作、与外部礼仪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所扮演的角色)

2)信息沟通方面(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的完成工作,整个组织的人通过管理机构或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

A. 监听者(持续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接触下属

或从个人关系网获取信息,依据信息识别工作小组和组织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B. 传播者(分配作为监听者获取的信息,保证员工具有必要的信息,以便切

实有效完成工作)

C. 发言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让相关者了解并感到满意)

3)决策制定方面(管理者以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

证计划的实施)

A.决策主导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或规划,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

B.障碍排除者(处理组织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冲突或问题)

C.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分配用于哪些项目)

D.谈判者(花费大量时间,包括与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工作小组进行必

要的谈判,以确保小组朝着组织目标迈进)

(2)管理者如何管好下属

A.正确有效的运用目标管理,顺利达成部门和岗位目标;

B.真正掌握绩效管理工具,提升部门和下属绩效;

C.科学合理的运用激励措施与手段,做好员工的个人管理;

D.领悟先进团队管理理念,恰当运用团队管理技巧,带领部门和下属持续成长。

2、学习心得:

现实工作中,中层甚至部分高层管理者普遍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与其无关,进行绩效考核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且就考核结果和下属进行双向沟通感觉很别扭、不自然。

A.首先,管理者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企业绩效管理绝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它更是企业管理者达成部门目标,帮助下属提升业绩,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并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绩效管理手段强化并丰富自己的管理工作。

B.其次,管理者要清楚自己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角色,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当担任的四种重要角色:

 绩效标准的制定者: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或更高的绩效管理决策机构,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各个部门与岗位的职责,可以确定每个部门或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但是决策层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标准不一定是合理的,此时中高层管理者就需要和员工进行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来最终确定考核指标标准。通过沟通确认的绩效指标标准可以让员工更加深刻的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可以更加明确工作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抵触情绪,提高团队士气,增加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 员工绩效的记录者:

通常中层乃至高层害怕与下属就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与员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不一致,而中高层管理者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对于下属的评价心里面没有底,因为他平时从没有对员工的某些表现留下证据。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同时让绩效管理更加自然和谐,中层管理者有必要在平时,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记录,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作为周期性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

 员工绩效的考核者:

把员工一定考核周期内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得出结论。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填写考核表,更是中高层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一个绝好的沟通机会。

 员工工作改进者:

在绩效管理体系中,中层管理者的建议者角色是否扮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绩效管理的效果。通过此举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提高的方向,需要参加的培训,在公司可能的职业发展机会。通过中高层管理者的建议,员工能够得到支持并有计划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整个公司的业绩将得以持续的提升而具备迎接任何风险与挑战的信心和竞争力。

C.努力提升自己的绩效管理能力: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恰当的运用管理方法和手段,达成组织、部门以及个人的工作目标,高绩效团队的特点:

中层角色如何定位? 篇6

比尔翁肯曾提出一个有趣的管理理论―――“背上的猴子”,来比喻责任和事务在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的转移,

“猴子”就是分配给下属的工作,原本在下属的背上,但你在听下属汇报、替下属拿主意出方案的时候,“猴子”便移转到你背上。于是你接下了下属的角色,而下属却变成了监督者,他不时地跑来问你:“那件事办得怎样了?”

当你一旦接收下属所该看养的“猴子”,他们就会以为是你自己要这些“猴子”的,因此,你收的愈多,他们给的就愈多。于是你饱受堆积如山、永远处理不完的问题困扰,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猴子”。

中国企业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高层做中层的事,中层做基层的事,管理者忙得不可开交,而基层人员却无事可做,于是就开始对企业发展“指点江山”,对管理者工作“评头论足”。

所以当你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请停下来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养了一堆别人的猴子;当你因为员工的失误或者不力而气急败坏的时候,请克制住自己上阵的冲动;当你听到下属的抱怨和推卸的时候,你要坚定地表明态度,督促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如果你能让员工去抚养他们自己的“猴子”,你就能培养起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中国企业家》

案例

在大多数人眼里,领导和管理者就是“管人”,更多的是拥有监督和拍板的权利,以至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和监督下属上,最终流失了自己。ManagerA就持这样的观点,从被提拔为M级别的那一天,他的工作时光就像下面的一幕―――

A君的工作时光

早上9点到公司,阅读邮件,回复邮件;11点,审阅下属A上周递交的终端客户活动合作方案;下午1点开始准备2点的会议,搜集资料,整理方案;下午2点,与同级别及自己的领导开会;下午3点,与下属A沟通修改建议;下午4点,找个安静的会议室,集中精力审阅下属B提交的调查报告;下午5点,读下属C发送的竞争对手信息和宏观市场信息报告;下午5点半,看下属D的宣传设计方案。下午6点差十分,读下属E、F在北京、广州当地的业务推广方案……

加班到晚上8点,手头的事务还没处理完,带回家继续。如果是周五,就选择周六周日在家加班。满脑子都是如何完善合作方案,如何避免数据错误,如何让推广方案更完美。

下属的“督促和检查”

尽管ManagerA把60%甚至80%以上的时间分配在竭尽全力完成这些工作上,但还是摆脱不了下面的尴尬:

下属A递交的网站更新方案,没时间看,压着;下属B递交的项目推广方案,在看,还没时间思考提供修改建议;下属C递交的调研问卷还没详细阅读,不能给予及时回复……业务部门一个新的需求下来,他还要思考解决方案。在一周五个工作日中,ManagerA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根本无法一个个地应付,他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分身有术,而下属在旁边等候他的决策,却无所事事,还不时地抓住下班或周末前最后的机会提醒他尽快“做出Confirm”。

听到这些催促,ManagerA开始强迫自己,给下属允诺时间,下班前给下属A反馈建议,明天给C更改建议……就这样,在任务的审阅和审批中,Man-agerA自愿变成自己下属的下属―――从下属那里接过责任,并向下属承诺报告工作进展,甚至在下班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问下属,“我还欠什么东西没有给到你吗?”

Manager A拖延的时间越长,他的下属就会因中间流程太长、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而感到沮丧,而ManagerA也会因影响了工作的进度,而感到越加愧疚。可以想象,一份项目计划书从发到M anagerA的邮箱,到最终的商讨,要持续好几个星期最终才会被批阅,将会引起下属什么样的抱怨。负责该项目的下属,不得不催促自己的上司,以在预期的时间内推进项目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谁检查谁的工作?

“管人”的牢笼

在停滞不前的项目前等待时,下属心里会犯嘀咕:“确认的流程总是那么漫长,总是卡在他这儿影响项目的最终进度!”,“一个永远无法及时做出决断的人竟能在公司占据管理位置,真是让人想不通!”,“Manager A根本不信任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授权给我们,不放手让我们去做,总是让我们一味地去Follow他的建议。”

最糟糕的是,ManagerA把自己封闭在下属的任务圈里,无法针对上级领导下达的命令采取“下一步行动”―――因为他把时间几乎都用在满足自己的领导欲上了,而忽略了上司要求做的事情。

ManagerA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完全被“管人”给牵制住了。同时,他也感觉自己越来越累,工作越来越琐碎:大到帮助下属写项目方案,小到帮助下属校对调查报告,下属做过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他都要一一过目,一一确认。他在尽心尽力把下属要走的路都给铺好,让下属沿着路走就是了。

但这种“爱”,不但没有得到下属的感激,反而换来了下属对他管理能力的质疑:“他适合做我们的经理吗?”“在他的管理下,感觉自己的舞台越来越小,自己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牵制,整个部门就他一个人在独舞,大家都在欣赏他的表演,

与此同时,ManagerA也在质疑自己的管理方式,试图逃出这个“管人”的牢笼。

点评

A君:如何逃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命运?

在当今职场上,像A君这样的经理人确实不在少数。说起来他们的优点不少―――既有事业心,又有责任感,对自己从来不会降低要求,也不能容忍自己输给同行。然而,就像A君一样,他们终日忙碌,却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远,殚精竭虑,却常常费力不讨好―――在公司让下属不开心,回到家里又发现后院起火。如此下去,恐怕A君们最有可能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他们最恰如其分的盖棺定论莫过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就像那部农村题材电视剧唱的“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能够想象,A君们在倍感困扰和苦闷之时一定会发出类似的感叹和呼唤。然而,A君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很迷惑。

套用托尔斯泰那句名言:成功的经理都有相似之处,而不成功的经理则各有不同。就A君的情形而言,恐怕导致他工作上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对管理者角色认识的偏差和日常领导风格过于单一。

管理者角色:究竟什么是“领导”

首先,A君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和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和局限性,这也导致了他工作中行为上的偏差。事实上,不仅A君,很多刚刚被提拔并承担管理角色的初级经理都不能准确把握新的角色要求,简单地认为当经理就要“管人”,而管人就意味着大权在握,下属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汇报,而经理人则事必躬亲,把好每一个关口。控制和监督固然是经理人的职责,并且这种貌似合理的“传统智慧”也曾在历史上一度盛行,但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社会分工的细化,面对日益专业化的“知识工人”,经理们已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事事都比下属懂得多,其经理人的价值已经不在于成为每一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而是更多体现在如何有效设定合理的组织和团队成员的目标;与各方有效沟通并建立协作体系;创建良好的组织气氛;激励、辅导、支持下属共同完成既定的挑战性目标。要做到这些,仅靠对下属的控制和监督是做不到的。

领导风格“指令+领跑”能长久吗

其次,在日常领导行为上,A君的主要特点是发布指令和亲力亲为。或许他认为这样做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继而获得下属的认同和拥戴,殊不知这样不但耗用了自己太多时间而无暇顾及其他重要工作,同时下属也并不买账,特别是那些有能力和善于自我激励的员工――― 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束缚了手脚,不能相对独立地开展自己胜任的工作,结果是其工作积极性被挫伤。

管理者们日常的管理行为虽然多种多样甚至千变万化,但大体可以概括为六种模式:指令型、愿景型、民主型、亲和型、领跑型和辅导性。这些领导风格对组织绩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区分杰出领导者和平庸之辈的重要因素。领导风格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经理人是否能够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灵活、综合运用,从而在自己领导的组织中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令下属乐于在工作中付出额外努力并最终提升组织绩效。

对照这六种领导风格,A君恐怕只是在指令型和领跑型上有集中的体现,而这两种管理风格只能体现出短期有效性,长期运用则会对组织气氛带来负面影响,继而影响组织绩效。研究表明,注重在工作中向下属适时展现令人兴奋和向往的发展愿景并更多采用参与、授权和辅导的管理方式,能有效提升下属的能力素质和敬业度并提升组织绩效。

对A君而言,若想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就要在正确理解管理角色要求的基础上学习综合运用多种领导风格。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

缺失时间管理:猪八戒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

一个部门管理者,如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时间管理?如果还沿用过去独立贡献者的工作方式,则会让自己陷入到事务性的工作中而不能上升到新高度。

分析ManagerA一天的工作清单不难发现:他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分出轻重缓急,也没有事前的行动计划。看不出他这一天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始终处于“猪八戒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被动局面。

要事第一。这需要管理者学会制定工作计划:事前就清楚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再进行优先排序,同时从最重要紧急的事情做起。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纬度,可将工作内容划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既不重要也不紧急。对所有需要做的工作事前进行归类,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Man-agerA则是“鼻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因时间不够、精力有限而不了了之。

中基层管理者在组织内部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从ManagerA应该扮演的角色来看他工作的一天,20%分给了上司和同级人员,80%分给了下属。这之间的时间分配严重失衡,导致了他承上角色的丢失。ManagerA需要重新对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内容进行权衡,及时有效地从下属的事情中抽身出来,把时间用于增进上司沟通和组织分派的任务上。加强与上司的双向交流与沟通,真正理解高层的战略思维,然后以此为目标把握做事的方向。以更宽阔的视野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增值空间。

浅谈当前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 篇7

一、角色认知的相关概念

新闻记者是新闻传播机构的专职采访人员, 他们以公开、公正、及时、客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消息。在最初, 记者角色认知可分为参与者角色和观察者角色这两个方面, 后来又增加了对立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 记者的职业功能、职业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记者角色呈现多样化特征, 职业意识也变得多元化。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意识中, 新闻传媒的职能只是政治宣传, 而新闻记者也只是宣传工作者。[1]如今, 新闻记者在社会中具有多重角色。改革开放之后, 新闻传媒开始对自身的价值和核心进行正轨, 要求新闻记者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回归到记者职业本身。现在很多新闻记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坚守内心忠诚, 传递新闻事实, 并对公众产生影响。可见, 对于他们来说, 记者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连接新闻和大众的桥梁。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说, 新闻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 是实现传播媒介功能的关键。新闻记者可通过采访、搜集材料对新闻事件进行准确的报道。信息传播的好坏是对新闻记者角色评价的重要依据。[2]总的来说, 新闻记者角色受历史文化延续、专业理念以及现实社会权力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其角色认知处于不断的构建和消解过程中, 是不断变化的, 不过任何时候新闻记者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一方面要做好环境监测, 关注社会重大事件, 辨别出具有价值的新闻, 并及时将其传递给大众;另一方面要明确信息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众获取时政、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新信息和新动态。

二、当前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现状

(一) 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误区

如今,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普及, 新闻媒介也由传统纸媒向互联网传媒方向转变, 新闻记者拥有更多发声的机会, 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良报道事件。究其根本, 是由于记者角色认知出现了误区, 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应承担的责任。记者角色认知误区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虚假报道。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 所以应该是客观、公正、真实的反映新闻事件本来的面貌。但一些新闻记者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清或错位, 导致其为了迎合受众、博取眼球或迎合编辑, 违背了新闻真实性, 轻则在写稿中断章取义、夸大事实, 导致新闻报道娱乐化、媚俗化, 更有甚者, 捏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这对新闻记者形象塑造乃至整个新闻媒体行业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3]

二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新闻记者可以向大众传播信息, 当然也会对大众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记者完全无视职业道德, 利用这一职业功能来获取暴利, 如借某些官员企业的隐私来进行经济上的敲诈勒索。作为新闻记者, 应该以伸张正义、宣扬真理、为党和人民服务, 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去做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这是为记者职业所不齿的。

(二) 端正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的解决方法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 充满各种利益诱惑, 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应该独善其身, 怀揣新闻理想, 秉持新闻道德, 坚持新闻理念与职业道德, 以关注民生、同情弱者为己任。在这一背景下, 新闻记者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有新闻传播工作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 服务大局, 明辨是非, 传播正能量, 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 新闻记者还应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 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有忧患意识, 随时关注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 一切从国家出发, 真正起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为党的事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鼓劲。同时, 还要对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一切报道都要真实、公正、客观。此外, 还应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三、结语

新闻记者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新时期, 应时刻对其自身进行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反思, 保持自主性;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 以发展新闻专业主义为自身定位的主要依据;坚持职责操守, 与时俱进, 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调节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其主要任务是向大众传递新闻事实。新闻记者的角色、地位从诞生时就决定了。当今, 互联网发展迅速, 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 新闻记者更要加深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阐述角色认知的相关概念, 并根据当前新闻记者角色认知的误区及解决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认知

参考文献

[1]路俊卫.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及职业理念建构[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105-110.

[2]张志安, 吴涛.“宣传者”与“监督者”的双重式微——中国新闻从业者媒介角色认知、变迁及影响因素[J].国际新闻界, 2014 (06) :61-75.

[3]张志安, 沈菲.媒介环境与组织控制: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影响因素 (上) [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2 (09) :39-45.

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责任与角色 篇8

(网上下载的)

一个学校领导班子,其构成有校长、有中层干部。人们常说,即使校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因此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既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也要抓好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大家知道,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规定了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政府主管教育的代表。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助手,完成校长委托的工作,并直接向校长负责,中层干部有分管工作的指挥权。人们常说:“有一名好校长固然重要,但没有一名得力的助手,工作往往会显得被动”。正如此言,中层干部在学校领导班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许多实践表明:搞坏一个单位,往往一把手就够了;而搞好一个单位,仅靠一把手就远远不够,必须把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中层干部的能动性发掘出来。因此中层干部扮演着许多双重的角色,既要当好配角,又要当好主角;既是一名助手,又是一名主管;不仅要当参谋,而且要作决策。总起来说,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是:

1.要为校长当高参、献良策。防止三种倾向:一是违心式,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违心赞同。要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建议、意见,供校长采纳,做到率真而不虚伪,冷静而不冷漠。二是片面性。不顾大局,一味强调自己分管工作重要的一面,过分夸大,各自为阵,将自己分管的工作视为自己的“领地”。三是空洞化。认为“校长是扛大旗的,自己是敲边鼓的”。“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当事后诸葛亮,放“马后炮”。这样的中层干部角色已严重失调。要提高见解的 独到性、思维的广阔性和方法的可行性,融创新性、超前性、预见性、针对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在结合上下功夫,参到点子上,谋到要害处。

2.要甘当配角不冒尖,乐做绿叶不争艳。要做到“三多三少”,要多用耳和眼,少用嘴;多做事,少出头;多提案(建议),少提锤(让校长提锤定音)。在工作中,不该自己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自己表态时不能乱表态。那种校长没表态、中层干部先表态,校长没发言、中层干部抢先下结论的做法,是角色的错位和行为失范的表现,必须坚决克服。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校长之上。

3.要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公平对人,平易近人,处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多学校长的长处,多记校长对自己的好处,多想校长的难处。在宽容中求合作,在谦虚谨慎中求接纳,在齐心协力中求合力;尤其要谦虚可亲,易于接近,不摆官架子,不打“官腔”,即使校长不在时也不能摆谱。老师最反感“对上一副奴才相,对下一副老爷腔”。要真心实意关心人、培养人,多赞扬人。多在校长面前赞扬老师,实事求是地赞扬别人的优点是领导艺术,也是为人处世的技巧。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特别在校长面前为老师“背后戴高帽”,用心关心老师的进步成长,出于公心,注入爱心,可以极大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关心老师要动情,倾注“实情”,融入“真情”,主动“热情”。

当好中层干部,应该做到立足全局,摆正位置,干好本职,妥善处事,讲究策略。这是中层干部与“一把手”融洽相处,密切配合的 2 基本方法,也是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本途径,更是一个单位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如何当好学校中层干部,是所有身居学校中层干部的老师都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就一个学校来说,学校中层干部当的是否称职,不仅关系到学校中层干部本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整个学校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其道理很简单,因为虽然校长是各项工作方针的决策者,起着决定大局的主导作用,但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路线决策的具体实践者和执行者,校长的所有思路、决策都是通过学校中层干部的具体操作去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学校中层干部与校长的关系应该是“校长决策定大局,学校中层干部实施成大事”。由此可见,学校中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而要想真正当好学校中层干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处理好三个关系。

当好学校中层干部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是:一是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熟悉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艺术地工作方法;二是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师德和社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三是具有敏锐地政治头脑,要善于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具有敏锐地洞察力和判断力;四是为人要诚实守信,处世要谦虚谨慎,工作要严肃认真,办事要公平公正。五是要勇于创新,不死板硬套,工作要有魄力。

当好学校中层干部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学校校长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与其他的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与一般教师的关系。下面,就如何处理好三个关系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怎样处理好与学校校长之间的关系

(一)认清身份,找准位置

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为搞好学校全局工作所配备的帮手,其主要职责是帮助校长把握全局,搞好工作,完成任务。从行政关系上说,校长是学校中层干部的直接领导者,学校中层干部只能在校长的领导下,围绕校长的工作思路去干好本职工作,而不能违背或者超越校长的意图和决策行事;从行政权限上说,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中层干部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而不具有决定权,这是学校校长负责制所规定的。

所以,身为学校中层干部,就应该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当好配角,紧紧围绕校长的意图和决策,带领老师干好工作,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事前多请示,事中勤汇报,事后有结果。在工作结果的定性处理上,要充分尊重校长的意见,和校长保持一致。如果自己与校长在某个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而且不能达成共识时,学校中层干部应主动调整自己的思路,保留自己的意见,以校长的意见为准,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直至达到校长所要求的目的为止。结果对了,校长自然会对你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表彰,会做出公正地评价,结果错了,校长自然会把责任担起来,给上级领导和老师们一个说法。

在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千万不要固执己见,自行其事,把自己和校长的关系搞僵,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长此以往对自己的工作、前途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二)要真心实意地尊重校长

在校长与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上,校长为了搞好工作,做出成绩,肯定会非常地尊重学校中层干部,对学校中层干部大胆使用,放心重用,而学校中层干部也应该珍惜这份信任尊重校长,努力工作,以回报校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做到班子团结、队伍稳定、政绩突出,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心尊重校长。在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不仅要尊重校长的工作意见,服从校长,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校长的人格,不能以校长的性别、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工龄长短来衡量你对校长的尊重程度,即是你的校长是个女老师,或者是没有你的年龄大、辈分高、工龄长、经验多,但他(她)是你的顶头上司,是你必须服从和尊重的直接领导。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维护和树立校长在老师中的威信,维护校长的形象,尊重校长的人格,不能摆老资格倚老卖老。

不能越权行事。在任命校长的同时,不仅明确了校长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同时也明确了校长所具有的权力(对所有工作具有决定权),而学校中层干部在公布其职务时,明确的责任和义务是协助校长搞好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权限都是由校长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授予的,所以,学校中层干部在执行公务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权力的使用界限,决不可越权行事。学校中层干部一旦越权,从 行政关系上说,违反了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从常理上说,违反了为人处世的原则,至少是你没有尊重领导的意见,假若学校中层干部总是越权行事,将给整个学校带来极大的危害。

越权行事有三个特征:一是不听指挥,擅自扩大处理权限或者对校长安排的工作故意执行不到位;二是擅自专断,遇事先斩后奏;三是“居心叵测”,斩而不奏。

越权行事有三大危害:一是损害与校长之间的关系,进而危及二者之间的信任与感情,造成班子的不团结,影响工作,损害大局;二是在老师中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中层干部本人的形象,影响校长的威信;三是由于班子的不团结,在行政管理上,容易把一般老师带进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管理混乱。

所以,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既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又要严格按照校长所赋予自己的权限办事,千万不要越权行事。

务必谦虚谨慎,不能居功自傲。学校中层干部是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学校中层干部都会干几件值得让领导和老师们赞誉的、非常漂亮的工作,肯定会受到领导的表彰。此时,你务必要牢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句名言,切不可有居功自傲的思想,这是一个人的人品,更是学校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

假若受到了领导的几次表彰,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把别人看的一事无成,说得一无是处,老师不配跟着自己干,校长不配指挥自己干,不论什么事,少了自己别人就干不成,居功自傲,对老师以领导自居,对校长指手划脚,不可一世,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长此以 往,不但会伤及校长和老师们的自尊心,而且会导致你和校长和老师们的情感不和、关系僵化,把自己孤立起来,最终使自己无法开展工作。

淡化名利,踏实工作。作为学校中层干部,我们认为最要紧的是“淡化名利,踏实工作”。学校做出了成绩,应该首先归功于领导集体和单位集体,其次才是自己对工作的协调和参与所起到的作用,不要争名图利,沽名钓誉,该给你的荣誉领导自会给你,不属于你的荣誉你争也无益,切忌在荣誉分配问题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总是觉得自己在荣誉面前“当之无愧”,在利益面前“得之无愧”,那么校长干什么去了?其他干部都没用?老师都没有工作吗?所以,我认为在名利面前还是要淡化一些,洒脱一些,多想着校长和老师的好。要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靠前,名誉靠后”,在校长和老师中建立起信任、树立起威信,就是自己最大的荣誉和利益。

思维要有独到性,说话要有艺术性。学校中层干部,在忠实地执行校长的意图和决策的同时,还要对校长所做出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是错误,及时地提出你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好校长的参谋,避免给工作造成损失。这就要求学校中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给校长多提一些合理性、可行性的工作建议,但问题是你提建议时应该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把握好分寸和方法。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建议时要分场合,只要不是重大原则性错误,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当场否定校长的意见和决策,特别是不要在全体会议上当场否定校长 的意见和决策(应在会后另找时间和校长单独交换意见,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校长自然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决定,同时也会感激你对他的尊重)。假若校长在会上刚刚做出某种决定,你马上就提出不同意见加以否定,你让校长怎样接受?与会者听谁的?二是说话口气要注意分寸,语气要缓和一些、谦虚一些,不要以命令的口气跟校长提建议,让校长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面子上下不来台;三是提建议要看情形,同一个问题,不要赶得太紧,不要超过三次,你所提的建议第一次如果校长没有采纳,也不要着急,也许是校长对你所提的建议有疑问或者是尚未考虑成熟,你认为有必要时,可过一段时间后再提一次,校长采纳了,证明你所提的建议是对的,假若第二次建议仍没被校长所采纳,你切忌不要再提第三次,这说明你所提的建议或许有问题不能施行,或许校长有不便和你说明的其他原因,同时,一个问题你提的次数多了容易动气,口气也不可避免地变得生硬起来,让校长听起来有强迫自己接受的感觉,伤及校长的自尊心。

要正确对待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校长的批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谁,工作做得多了,一定会有失误,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时候,这是所有身居学校中层干部的老师在所难免的问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做的工作最多,假若真出现了工作失误,作为的校长,肯定会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对学校中层干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做出公正地评价和批评,提出正确的建议和补救措施,这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对待校长的批评的问题。不要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 批评,一旦受到了批评,不是去深刻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在工作中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反而觉得是领导不近人情,不给自己面子,在找自己的“麻烦”,在本学校老师中发牢骚,说怪话,甚至是在本系统其他学校的同行中、在社会上老百姓中说领导的“不是”,讲领导的“怪话”,公开自己与领导的矛盾,这样做有三大危害:一是有损领导的声誉和威信,在不明真相的老师中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损本学校集体形象,造成领导班子的不团结,给工作造成损失;三是给学校中层干部本人在老师中造成负面影响,给人家留下“你这个人不好相处”、“毛长”、“素质低”的坏印象,给自己以后的“上岗”、“聘任”造成困难,所以说损失最大的还是你自己。校长的批评应本着“惩前启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而学校中层干部能否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看待校长的批评,是最能体现其本人人格品质、政治修养、职业道德、教师综合素质高低的时候,也是能否处理好中层干部与校长关系的关键问题。

为人心胸坦荡,处世光明磊落,是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中赢得校长和老师们信任的前提,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是学校中层干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做到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和批评,正确对待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出了失误或错误,要有承认和改正的勇气,千万不要因怕受批评、丢面子而推卸责任,甚至编造假象,用大错误去掩盖小错误,若上级或老师追 9 得紧,就用更大的错误去掩盖小错误,最终使自己陷入自己搅起的错误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使自己的前程断送在本来是很小的事情上。

关心校长生活。作为学校中层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当好参谋,关心校长,在生活上也要给校长一定程度的关心,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校长也不例外,也有让人烦恼、难以处置的生活琐事或者其他事情,这时学校中层干部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和校长多沟通、多给予帮助,或者力所能及地给校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校长以“同志加兄弟”式的关心,使校长尽快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全身地投入工作,也是对工作的一种贡献。

但是,关心领导生活时,要注意分寸,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叫关心,过分关心就成了“干涉”,成了对领导的不尊重,同时,你在老师的心目中也容易造成“巴结领导”的坏印象,实际上是对领导形象的一种损害。

(三)要“补台” 不要“拆台”

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助手和参谋,在校长的决策中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校长也有考虑不周全,甚至是错误的时候。错误的决定,肯定不会有正确的结果,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学校中层干部应积极地帮助校长想办法进行补救,把工作上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叫“补台”,特别是在某项具体工作的处理上,你提出了正确的建议,而未被校长所采纳,按校长的决策工作又出现了错误的时候,你仍然要积极地想办法进行补救,决不能因没采纳你的建议而愤愤不平地说风凉话:看看,看看,我早 就说不能那样办,他(校长)偏不听话,弄出错了吧„„,甚至是“袖手旁观”,“幸灾乐祸”,那你实际上是在拆学校领导集体的台,看校长的“好戏”,如果是这样,那么从工作上说,你身为学校中层干部也未真正尽到自己的责任,从人格上说,你是心胸狭窄,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会损害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四)学校中层干部“搭台” 校长“唱戏”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不论哪项具体工作,都是由校长制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和处理后所要达到的目的,由学校中层干部贯彻执行,工作完成后再由校长向上级领导据实汇报,这种工作程序,可把他比喻为,学校中层干部“搭台”,校长“唱戏”,它有俩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看学校中层干部怎样工作,结果好坏,能否给校长提供充分的汇报素材,让校长在上级领导面前“有话可说”,给校长一个向上级领导做精彩汇报的机会,使上级领导对本学校的工作加以肯定(实际上也是对学校中层干部工作成绩的肯定),这叫“搭台”;其次是看校长怎样汇报了,汇报的结果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上级领导对本学校工作的“看法”,这叫“唱戏”。因此,一个学校的整体工作要想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中层干部一定要首先为校长“搭好台”,校长才能“唱好戏”,团结协作,共同前进。

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有时校长为了把工作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的更加清楚,可能会邀请学校中层干部参加汇报,但学校中层干部应该明白,主要汇报人应该是校长,确实需要自己补充时,也应首先争得校长及上级领导的同意。切忌,一是不要以为自己是该项工作的具 体实施者,最清楚具体情况,最有发言权,就抢先发言,不顾校长的存在“喧宾夺主”,“自拉自唱”,把校长放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二是不能背着校长独自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给校长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同时也违反了领导管理中“一级管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原则,损害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会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会让校长和上级领导觉得你没修养,不懂“规矩”;会让人觉得你是在“争功”,在“抢戏”(不管你实际想法如何),在领导心目中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

(五)把握好“承担责任”与“行使权力”的界限

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要积极协助校长做好工作,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尽心尽力,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敢于承担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老师做好工作,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主动向校长提出请求,承担一些自己“分外”的其他工作,为校长排忧解难,减轻工作压力。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一定要把握好“行使权力”的界限,牢记“权力=责任”这个公式,不要把校长赋予你的“权力”误认为是“权利”,抱着不放,任意行施,或者是伸手向校长要“权”,甚至是以工作相要挟,不择手段地逼迫校长给自己“放权”,所有这些,都是搞好与校长关系的大忌。

总的说来,要处理好与校长的关系,记住12个字:真心维护,主动工作,尽职尽责。蒋介石的用人之道:忠诚加才干。麦克阿瑟说 12 过:人才好用不好使,奴才好使不好用,唯有人才加奴才堪可重用。这些都道出了上下级关系的真谛。

二、怎样处理好与其他的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在比较大的学校中,由于工作量相对较大,事务繁多,为了减轻校长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从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校长的决策、指挥、协调等全面工作中去,往往是设置两个以上学校中层干部,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了怎样处理好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问题。同在一个学校工作,同是学校中层干部,同归一人领导,那么,学校中层干部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莫过于对工作的分工(实际上也是权力的分配),在学校中名次的排序,以及自己在校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问题。

这些问题,是非常微妙又事关全局的问题,解决好了,会给整个集体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各项工作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工作都会走在其他兄弟学校的前面;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整体工作中就会出现工作不协调,相互推诿、扯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在整个团体中出现帮派体系,生活中不是相互关心而是相互攻击,工作中不是相互帮助而是相互设置障碍,其结果是最终导致领导班子的解散。

身为学校中层干部,要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

所以在现实工作中,身为学校中层干部应有自知之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分管工作重要程度,来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做哪方面的工作,承担那方面的责任,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渎职”,不“越权”,这样说,也许听起来有些别扭,让人心里不太舒服,但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

(二)工作上要相互帮助,不要“越俎代庖”

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之间肯定有明确的分工,有各自所分管的工作,但是谁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单独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况且有些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这就出现了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问题。这时,其他的学校中层干部应顾全大局,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主动为其分担一些工作,做到全局一盘棋,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团结一心,共同前进。

在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主动帮助其他的学校中层干部完成工作任务,是在争得上级和对方(或者校长)同意(并在上级和对方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工作)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帮助,否则,其结果很可能会事与愿违,若只是主动为其出主意,想办法,那不管对方是否采纳,都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不会影响到你与其他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若是在没有争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对对方所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实际操作,那便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对方能够理解你的好心,感谢你的好意,皆大欢喜;二是对方不能理解你的好心,那就麻烦了,对方非但不会感谢你的好意,反而会觉得你是在借机“逞能”,在利 用我的困难表现你自己,或者觉得你是在“越俎代庖”,从而影响你与对方的关系,弄不好还会影响到双方的感情。

(三)要以宽容之心待人

俗话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实际上是在劝解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要放宽阔一些,不要总是抱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不放,时时处处都在提防着别人算计自己,要抱着我不伤害别人,别人对我也“从无恶意”的观点去处事,不要“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要学会以宽容之心待人。

在实际工作中,身为学校中层干部,应具有宽阔的心胸,能“容人”、“容事”,“容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处理自己与其他的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时,绝对不能一句话不投机,便记在心里,总是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不同意见,不愿听到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别人一指出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便犯了自己的“大忌”,不管对方的意见是否正确,立即给予反驳,甚至是强词夺理,毫无谦虚之心,这实际上是你犯了为人处世的大忌,因为你在不分青红皂白反驳别人的同时,丢掉了自己应有的“风格”和“人格”。

同在一个学校工作,学校中层干部之间肯定会有一些矛盾,一是性格差异,二是工作意见相左,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怎样去处理这些矛盾,这些方法,我们的老祖先们在二千多年前就交给了我们,我建议大家多看看“将相和”这出戏,学学蔺相如顾全大局之心胸,学学廉颇勇于纠错之诚意。

所以,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听校长的意见,也应该多听听其他中层干部的意见,听听老师的意见,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踏实工作,谨慎处世,给人以超脱、豁达、谦虚、诚信的感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其他中层干部的心中树起自己的威信,这样,便会自然而然地搞好自己与其他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三、怎样处理好与一般老师之间的关系

能否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你的“民心向背”如何,是能否当好学校中层干部的前提条件之一,其原因有二点,一是从具体工作上说,学校中层干部虽然是校长工作决策的组织者和带头实施者,但最终的实际操作还是要靠老师去完成,假若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差,在老师中没有威信,没有号召力,指挥不动,那很难想象你能带领老师做好校长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二是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说,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和老师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所以,学校中层干部在贯彻校长的决策和意图的同时,还应该将老师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校长的看法和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反映给校长,使校长能够对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及时调整,避免给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失,假若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差,老师都不愿和你说心里话,甚至都不愿和你进行思想交流,那你也根本就起不到学校中层干部所应有的桥梁作用,更谈不上你能帮助校长做好老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了。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要想搞好与老师的关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平常心态对待自己

既是学校中层干部,在平时和老师的相处中,要放下架子,融入到老师之中,和老师打成一片,不要有“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优越感,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自己,在老师面前不要摆架子,打官腔,业余时间多和老师谈心交流,老师有困难时要尽力帮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让老师觉得你既是领导又是“哥们”,愿意和你接近,有心事找你谈心,有困难找你帮忙,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带领老师做好工作,你才有可能当好这个学校中层干部。

(二)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前面讲过,学校中层干部是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执行校长决策和意图的带头人。所以学校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必须严以律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为老师做出表帅,做出榜样,在老师中树立起形象,树立起威信,让老师自觉地跟着你走,这样,你才能带领老师完成任务。

在做到严以律己的同时,还要学会宽以待人,不要以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一般老师,这样做,表面上看你是在严格要求老师们,而从实质上看,也可以说是你想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一般老师不要求全责备,要多看老师们的长处,多表扬,多鼓励,即使有些老师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不尽如人意,也应该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该批评的要批评,但要注意方式和场合,不要使人家太下不来台,要有缓冲的余地,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17 这样做,对老师有好处,对工作有好处,对自己有好处,其道理不言自明,所以也不再多说。

在这需要说的是,对犯错误的老师所出现的问题,在向校长汇报时,一定要处于公心,一定要实事求是,抱着对老师负责的态度,不能毫无根据地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个人成见,在对问题的处理建议上,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去处理问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既不姑息迁就,也不“一棍子打死”,更不能掺杂丝毫的个人恩怨情绪,把对犯错误老师平时的不满,借机一并处理,这样做,其危害是很大的,一是不能正确对待犯错误的老师,容易造成处理过重,处理不公的后果,当事人难以接受,同时也难以服众,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反而会造成人员的思想混乱;二是老师会对你本人有“看法”,对你自己的形象和人格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因为你的做法从情感上说不能让人完全接受,也是错误的工作方法。

(三)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应作为和不应作为的抽象理论词语,“以身作则”是要求人们不要去做什么事情,而“率先垂范”则是要求人们去做什么事情。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要想干好工作,赢得老师的信任,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本学校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工作纪律、廉政制度、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其次,在具体工作上,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给老师们做出榜样,特别是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学校本来就那么几个人,假若你总是在那里发 号施令,不做任何具体工作,只管监工、验收,那么头一两次,也许会有人服从你的命令,听从你的指挥,但决不会超过第三次,原因就是你是学校中层干部,学校中层干部就是各项工作的带头人,你带头了,老师就听你的,你不带头,老师当然也就没必要听你的了,所以,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在具体工作上,在和老师的相处中,一定要做到率先垂范。

当然,要想当好学校中层干部,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如:对外的社交活动,宣传活动,各项需要对内、对外协调的工作等。

上一篇:一级建造师考试工程经济考点试题及答案下一篇:给部队领导的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