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塑造(精选9篇)
——瑞吉欧教育方式中国化的关键
【摘要】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走过十年的推介之后,如若真正成为改革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它山之石,必须注重教师这一教育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中介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瑞吉欧式幼儿教育与中国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比较分析,力图为构建“中国式瑞吉欧”教育方法中教师群体的角色而努力。
【关键词】瑞吉欧,中国化,教师角色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发端于二次大战后意大利民众自力更生建立的家长团体自行运作的学校。所以学校的开放性、学生教育的公正、民主性是始之有之,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探索,到八十年代理论构建和实践模式初具规模并有了一定的世界影响。在随后的发展中,不但国际反响日渐声隆,自身的研究也日臻完善。到20世纪九十年代,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就其理论自身而言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界,在引入和推广的过程中,一直是“叫好不叫座”。2007年6月28——29日,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与韩国汉阳女子大学金恩姬教授共同组织了“中韩幼儿教育领域瑞吉欧教育方案的应用与转化”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学习并挑战瑞吉欧”的会议主题。朱家雄在报告中提到:“不管瑞吉欧教育系统本身怎么理想,也不管有多少人把它捧得多高,它只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环境,没有人能把它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大陆来,若一定要这样做,等待他的可能是失败。”[1]这段话不仅表明了瑞吉欧教育方式的学习不能机械模仿,照搬照用,也提出了一个深远的文化和理论命题,即不同文化的借鉴的实质必须也只能源于创新,就瑞吉欧教育方式而言,它的世界性体现于精神实质,而不在于方式方法。这并非耸言“术无用”,而是坦言要“瑞吉欧中国化”,而不应追求“中国式瑞吉欧”。在诸多影响瑞吉欧中国化的因素中,本文主要探讨教师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塑造。
一、瑞吉欧教育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到20世纪五十年代,已从初期重视教师的角色品质研究过渡到大批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即从社会期望的角度进行教师角色分析。教师角色理论引入中国后,我们的研究是两者的结合,即在社会期望基础上的角色品质研究,以期新时期的教师能够从应然走向必然。综合瑞吉欧教学方式中关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环境设置、学校组织管理、家园及社区联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教师互动的研究,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有以下特点:
1、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策划者。其核心在于对儿童活动目标的理性认知、活动方式的谨慎筛选、活动过程的缜密预期和活动结果的深切反思。项目教学即是对教师此项要求的最后诠释。儿童有别于其他成长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的活动。活动在通常情况下就是儿童存在的方式,成人对儿童的认知和参与方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关键,瑞吉欧在这方面的探索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
2、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倡导者。生活是人存在的实质,即要生存的有内容、有内涵。儿童的生活很简单,但这绝非是单调而是单纯,儿童的生活即是个体的自我生发过程,也是成人参与下的生成过程,所以倡导者的实质即在于要倡而不是要控,要疏而不是要堵,要扬而不是要抑,要成而不是要毁。成人要理性地融入孩子的生活。
3、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导者。成长是儿童活动、学习、生活的目标。所谓引导者,就是要引其所去,为其所能,导其所欲,成其所成。
在瑞吉欧教育方式中的教师是广义的,包括了所有参与儿童成长的成人。这无疑提高了“教师”角色达成的难度。
二、我国当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分析
综合诸多研究者对我国幼儿教育中师生互动状况的分析,与瑞吉欧教学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分析比较,我国幼儿教师的角色特征具有以下方面:
1、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组织者。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幼儿教师是兼有策划者和组织者的双位特点的,但主要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所谓活动的组织者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活动的发起者、控制者、结束者和评判者,是主动参与的,是刻意突出的。因之,儿童的活动不再是儿童的而是教师的,所以才有了“儿童游戏”成为了“游戏儿童”[2]。
2、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主导者。即儿童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都是由教师说得算。问题还不只是在于教师的选择,还在于教师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想当然地把自己想给又能给的就认为是儿童想要又能要的,也因此成人的世界就成为了儿童的世界。可是儿童的天空与成人是不同的,否则何以会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3、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安排者。即儿童生存的内容是教师赋予的,或者说填塞的。儿童能做什么,怎么做由教师来决定,面对十几个、几十个孩子,似乎教师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一同饥饿,一同睡意绵绵。如果不饿、不困,就是儿童不正常。教师究竟对儿童了解多少?
4、教师是儿童成长的计划者。现实语境中没有人会将华生的极端行为主义观点奉为信仰,但却能屡屡犯禁而浑然不知。教师规划儿童的未来并付诸实施,不管儿童是否喜欢,也不问他们是否愿意,理由就是这样做是为了你们好。而问题是教师何以能决定儿童的生命?
这些特征存在于广义的教师群体上,但是却寄希望于先在狭义的教师层面得以解决。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中国化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有赖于教师的理性角色塑造。
三、中国瑞吉欧式教师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是职业范畴的用语,是自然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走向职业人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然状态贴近职业要求状态,那么角色塑造过程相对来说难度就会较小,塑造角色就较易,否则就会有较大的挑战性。不管情况如何,在角色塑造过程中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要有角色认知。就教师的社会职能而言,既有其一贯的传统内涵,又深具一定的时代内涵。所以,当今的教师角色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以变应变。朱家雄教授曾言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它顺应当今世界幼教改革的潮流。那么“潮流”的内容是什么?即发挥潜能,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尊重与民主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在吸收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当务之急就在于教师的角色认识,否则,就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学习的结果充其量也只能徒具其表。在瑞吉欧式教师角色认知
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有差距,文化传统也不同,我们绝不能简单的角色模仿,机械移植,而要从表象看本质。尽管目标相同,但是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步骤是可以不同的,也即所谓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要经由角色分析。如果角色认知解决的是共性问题,那么角色分析就要解决个性问题。如果前者是机构到集体行为,那么后者就是个体行为。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推行十年中的上热下冷现象,尽管有诸多影响因素,但有一条是不能或缺的,即幼儿教师的低调态度。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能依靠个体的自我转变,但同理,没有个体的努力也就没有集体的效果呈现,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幼儿教师同样不可或缺。
3、角色努力。有目标不等于有结果。目标的实现是 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其中情、意尤为关键。成功的角色塑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教师的角色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管是群体塑造还是个体努力,态度都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态度决定了结果。
在中国瑞吉欧式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一定会有诸多挑战,还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切忌模仿。“东施效颦”的古语犹在,参观也好,研究案例也罢,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场景,教师是有血有肉的人,成功的教师绝不是“象谁”,而是在“是谁”中成为自己。
2、重在创新。之所以是“中国瑞吉欧式”而非“瑞吉欧式中国”立意即在于此。成功不在于重复而在于摸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
3、贵在持久。教育事业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独指学生培养,教师的改造何尝不是如此,甚或更难更久。当然,时不待我,必须只争朝夕。但要清楚事情的发展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差别是过程的长短。
狭义的中国瑞吉欧式教师角色塑造已是挑战,广义的教师群体——家长、社会中的成年人的角色塑造更是难上之难。不管怎样,开始就好。
参考文献:
一、沟通者
中职学校酒店专业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实践的一部分, 中职学生年纪小, 为了能更好的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学校一般都会安排一名教师作为带队老师, 以便更好的落实实习工作。同时, 顶岗实习的学生在酒店中的表现也反映着学校的形象, 关系到后期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合作问题, 影响到本专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带队教师成为了学生、学校的沟通者。
带队教师作为一名沟通者, 必须能很准确的反应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代表学校与酒店沟通交流, 因此这名教师最好具有酒店行业经验的教师。许多学校为了节约师资, 带队教师只负责把学生送到企业, 任由学生“自由发挥”;部分学校则是好几个在同一地区的企业由一个教师负责, 该教师有可能从未接触过本专业的学习。这样的带队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好的沟通者, 因为在学生出现问题向老师提问时教师会按照惯常的思维, 认为都是学生的错或者都是企业的错, 这样就会出现有失偏颇的沟通, 最终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中职学生本身年纪较小, 刚刚离开校园就马上进入到社会进行顶岗实习, 新鲜感一过就会出现诸多的不愉快。专业的带队教师如果能跟随实习工作, 学生会觉得在陌生环境里还有一个依靠, “人们在情绪状态 (痛苦或者快乐) 时, 立即就会渴望他的朋友在身边”[1], 这时, 带队教师就成了他们的亲人。学生在集体荣誉和学校代言人的意识增强的同时, 也期待学校对他们倍加关注。所以带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对学生关心是酒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强心剂。
二、协调者
酒店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劳动资源、优秀的人才, 选择接受酒店专业学生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提前培养, 但是接受实习生也会影响到酒店的正常工作开展, 所以酒店会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后分配到相应的岗位, 与正式员工一起工作。学生必须在短暂的岗前培训中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心理转变。但是, 酒店专业的学生也会有着对本行业的一个心理期待, 假如到了真正开始工作后未能达到学生的心理期待, 就会出现心理动荡, 而实习生“内部心理环境是否稳定, 是否乐观和积极, 将影响整个心理状态, 左右行动”, 影响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以后的职业期望。
带队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生活中:
首先, 参加学生顶岗实习各部门的例会, 听取酒店管理者对学生的评价, 比较正式员工与学生的差距, 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工作态度, 让学生在该部门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第二, 定期举行顶岗实习学生的座谈会, 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因为学生的实习工作都是远离学校的, 老师是学生唯一熟悉的“超人”, 他们会很乐意与老师沟通在酒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此时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就及时与酒店协调, 不能解决的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 听取学校的意见并反馈给酒店或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当然, 这里不是让我们的带队教师什么都帮学生做完, 应该是先指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只是协调者。第三, 带队教师要经常与酒店管理人员和酒店员工进行访问调查, 要把学生的好人好事和工作表现做好详细的记录,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表扬或者学校给予物质奖励, 让实习学生在鼓舞中更好的完成工作。第四, 酒店对实习生肯定是想获得更过的回报, 所以有时候酒店在对待实习生时太过于苛刻, 带队教师要坚持按照当初拟定合同与酒店协调;中职生年纪小的事实, 一定会出现怠工的现象, 甚至有些学生出现“矿工”现象, 但同时部分学生也会与酒店员工打成一片, 染上一些坏习惯, 带队教师要正确指引, 此时不仅是老师的角色, 还要有父母的角色,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做到防微杜渐, 有必要时要提醒酒店与老师配合, 做到两边周全。
三、生活的管理者
顶岗实习的学生, 上班的时候可以由企业管理, 工作以为是时间实习带队教师要主动负责。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同时要照料学生生活、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全方位管理实习生的业余生活。
第一, 在出发实习前要进行实习说明会。因为学生实习的地方一般都是远离学校的, 部分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在出发前让学生准备必备的药或者生活起居用品, 由于中职学生年纪较小、长时间离开父母、出远门经验不足, 如果去到酒店所在地生活不方便或者出现一些小病痛提前做了这些准备就能很快的解决, 那样学生就不会马上受挫、感觉不便。
第二,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般顶岗实习都是在高星级酒店, 吃、住条件较好, 但是工作强度较大, 带队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 提前打预防针, 向学生阐明酒店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技术单调、规范要求高的特点和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麻烦[3]。在工作期间, 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学生出现病痛一定要陪护治疗。
第三, 酒店专业中职生, 虽然远门经验不足, 但他们对于在异地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期待, 实习带队教师要做好酒店所在地的信息收集, 做好踩点工作。只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当地的环境, 并发现这个城市比自己籍贯地要方便, 能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源和信息, 也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中职学生的求新、求异的个性特点, 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第四, 健康的精神生活是我们酒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顺利完成的助推器。按照中职生的年纪、个性特点, 远离亲戚朋友到异地工作, 新鲜感一过, 马上会出现懈怠或退缩的情况。酒店工作强度高, 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 学生马上会失去动力。带队教师要借助酒店内部资源 (如图书室) 对学生不时的进行指导, 让他们看到行内人士的成长过程;带队老师要与酒店负责人多沟通, 开展一些活动 (如到当地的景点旅游或者进行野外拓展等) , 让学生了解到, 工作和校园生活是不同的, 让他们慢慢的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
四、完善者
学校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习, 发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在中职学校, 对行业新资讯的了解和掌握, 才能更好的体现我们以就业为主的办学目的, 顶岗实习才能更快的融入企业, 而企业也才会放心的接收我们的学生。
实习带队教师与企业接触最密切, 也充当“酒店管理者”身份, 的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 也能看到酒店行内的动态。实习带队教师要注意收集酒店的资料, 完善本专业的校本教材, 同时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我们学生的实习制度。
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发展也是在近十年中发展起来的, 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研究的地方, 配备实习带队教师, 更有利于酒店专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学习酒店专业的教材, 应该是更多的注重实践知识, 其中贯穿一些管理知识。而我们的中职教师不应该是照本宣科的复读机, 更应该是站在酒店管理者的角度传授知识, 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们建设“双师”的发展方向。
所以, 实习带队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日志, 自己也要做好实习带队的日志, 平时多到酒店基础岗位见习, 并学习酒店的新知识, 培养敏锐的观察眼光, 锻炼细腻的心思, 提高理论修养。另外带队教师还要做好工作总结, 形成经验教训, 这样才有利于完善实习制度, 能使下一批的实习生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将实习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五、总结
中职学校组织酒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是执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 带队教师角色转换是酒店专业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的主要因素之一, 能促使顶岗实习工作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 也是对教师教学改革的促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 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从而促进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提升内涵, 提高办学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摘要: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实践的主要环节, 同时又是提高中职学校就业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实施顶岗实习, 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使学生在企业中获得扎实的技能、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会做人的品行。本文以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重点关注和探索酒店专业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关键词:顶岗实习,带队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张春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1994.539.
那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方——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好教学角色的转化。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校本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挖掘课程资源,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教师如何做好角色的转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使自身教学教研的能力有所提升呢?我们的感受如下:
一、强化物理实践活动意识。做物理实践活动的开发者
物理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课程资源来充实实践活动。如此就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条件、时空和途径。因此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教材、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也可以通过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潜概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悟来实现。因而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去提取活动主题,合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就可以提示学生去了解医用听诊器构造;说说听诊器听声音的原理;可提出为什么医生要使用它的时候,又是如何用了到我们已经学过知识的。
二、挖掘学生已有的资源。对物理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与开发
学生之中也生存在着广泛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是对实践活动的一种开发。主动地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协调家长、社会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家庭特点等方面进行实践活动的整合与开发。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中比热容的学习中,课本中实践活动在讲到“热岛效应”时,引导学生各自去尝试:可以让他们去比较夏天时分的村里镇上与田野中晚温度有何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也可以让家长带领他们去芜湖市区去感受城市“热岛效应”。再回到学校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三、挖掘生活资源。对物理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提炼与深化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来做“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的过程变成实施教学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物理实践活动也为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感悟,也可以让学生亲历科学家探究物理理论的艰辛过程。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例如在学习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结构原理后,让学生联想到废气排放造成哪些污染(结合化学学科)。再如安全用电中,在实验室里组装家庭电路时,教师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这样既达到了训练安装家庭电路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尊重他们的自主决择。当好物理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要尊重自主选择。鼓足学生的探究兴趣才是活动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指导的“度”——既不能对让学生活动放任自流,又不能管得太多。
在指导过程中,尽量地不要代替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尽量地不要参与探究小组的组建事务,不让学生沦落为教学的配角。教师对学生物理实践活动指导,应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之上;注重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找出问题的突破口,为使教师真正成为物理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实践活动中,如何测定室温,然后与天气预报的温度对照。此时可让学生从各种所给的温度计中选择一种,并请学生如何优化设计方案,教师可适当引导,避免学生多走弯路。
五、开展各种评价体系。做物理实践活动的激励者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共同教学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达到教与学的双方素质得到共同的提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共建者也是教学成果的品尝者。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就可以更多地分享到,来自于社会不同家庭、不同环境、不同的思想文化影响、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来自学生各种信息,并以此来充实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去欣赏学生,去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在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个体全面发展。学生之间出现差异是正常的,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正视差异的存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激励学生,以树立他们的信l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价中要强调师生的互动,让被评价者也能成为评价者,将评价的过程,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将有助于被评价者认同评价结果。增进双方的共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增强在彼此之间的互信。
“物理实践活动学习”就是让学生结合课程标准、结合社会生活、结合自然现象,去提出物理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物品或实验器材,主动地体验探究,从中获取知识的过程。
“物理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动手能力,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大力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大胆创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领会新一轮教育改革精神,不断地推进教师在物理实践活动中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我们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教育是与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事业,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脊梁。由于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品德修养、工作态度、治学精神、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的形象问题,一致认为教师形象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身教作用”。教师的形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塑造,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
教师形象的塑造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及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综合素质表现,是教师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和谐统一。我认为教师形象的塑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塑造教师形象的内在原因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思想情操修养是教师完美形象的内在原因。心灵美是教师形象和风度的“灵魂”,是一个人德行的自然流露。一个光明磊落、正直诚实的教师,自然是谈吐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不奇异、举止大方不轻浮。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好表率。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
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能通过课堂教学,将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刻做好学生的榜样。
二、得体的仪表是塑造教师形象的外在体现
得体的仪表主要体现在仪容干净、整洁,着装庄重、大方。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一个人头部的全体外观,如:头发、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脸庞等。教师在整理和修饰自己的仪容时,要注意做到干净、整洁、卫生、简约、端庄。由于职业的要求,教师的着装应庄重大方又不失亲和感,总的原则是整洁、端庄、大方、得体,在整洁中透着美观,在大方中孕育着典雅,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尊重感。一般来讲,从色彩上来看,白、灰、黑、棕、褐、蓝等色比较适合教师,过于鲜艳的颜色不适于在讲课时穿着。具体可咨询形象设计师或色彩顾问,根据自己的肤色、气质、个性、年龄测定出适合自己的色彩。在款式上,教师的服饰应简洁大方,以强调权威感。教师穿着注意避免“五忌”,即:忌露、忌紧、忌透、忌异、忌乱。女教师可以适当化淡妆,根据服装变换发型,这样可以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注意不要浓妆艳抹,珠光宝气,那样不仅易于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还可能使学生盲目模仿,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渊博的知识是塑造教师形象的根本因素
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意时时对自己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要善于不断获取新信息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和原理,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注意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和新趋势,善于将教育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独具一定特色,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塑造教师形象的重要因素
何为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高尚的人
格魅力来源于真诚、善良、慈爱、尊重、信任、宽容、忠诚、敬业、执着等优良品质。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事业始终满怀执着之情,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应胸怀博大,满怀爱心、信任、宽容和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歧视学生。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学生慈爱的长者,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不断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丰富的语言感染力是塑造教师形象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语言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遵守语言的规范性,做到语言准确扼要、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能够准确、简炼地运用语言表达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此外,要注意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来正确表达教
学内容和教师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从而加强师生交流,使师生双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共同体验教学的愉悦。
六、准确的姿态语是塑造教师形象的有利因素
姿态语是无声的语言,包含面部表情、手势、站姿、坐姿、走姿、体态等。准确、恰当的姿态语能正确表达情感、烘托气氛,是辅助语言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自然、大方、平静、急剧、有力、激扬、忧郁等,从而将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多种感受的知觉作用,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重视新时期教师形象的塑造,培养具有优良形象的教师队伍是时代的基本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理所当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不负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王纯敏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初级中学)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生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内外兼修,从各方面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做学生敬佩的人。
关键词:塑造;内外兼修;良好形象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生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形象,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默默奉献,甘为人梯,倾一腔热血为中华哺育英才,尽一生精力为民族培养栋梁。那么,怎样塑造教师良好的形象呢?我认为应该内外兼修,做到以下几点。
一、终身学习,博学多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多、更广,而且他们好奇心强,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常会提出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真理的殿堂就必须要终身学习,具备雄厚的知识储量,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懂得些琴棋书画、文艺体育、科技鉴赏等知识,具有解答和辅导的能力。在文化课上能挥洒自如,或旁征博引、或启发暗示、或点石成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外,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各显神通,展示才华,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感染。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博学多才,拥有“一桶水”“一池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人格完美,品德高尚
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能力的促进者、心灵的培育者、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真善美的传播者,做学生的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工作上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生活上朴素大方,平易近人;人格上言行一致,一视同仁。教师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心情,让学生爱其师,乐其学,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慈母严父,以爱树德
爱是情感的纽带,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此,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像慈母一样,尊重、关心、赏识学生,以心换心,爱到实处,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点点滴滴。又像严父一样,严格要求,不放松,不迁就,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爱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幸福和快乐,觉得教师既是他们敬重的师长,又是他们足以信赖的朋友,从内心萌发出对教师的感激和崇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四、端庄得体,优雅脱俗
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要有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品德,还应有美的外表。教师的仪表衣着最直接地反映着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应衣着整洁,仪容美观,教态自然,板书工整,举止文明……做到外表端庄得体,优雅脱俗。让学生在这些质朴的外表美中得到熏陶,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情趣,达到身教的效果。
一、认真分析剧本是激发演员塑造角色的关键
作为戏曲演员, 要想塑造好自己所演的角色, 首先要认真分析剧本, 高度重视初读读剧本时的感受、感觉或说是第一印象。鉴于演员的艺术创作均是以剧本提供的内容为基础的, 那么, 作为优秀的戏曲演员, 必须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剧本, 吃透剧情, 细心梳理人物关系。也就是说, 分析剧本时, 要精心细微地去体味剧本给演员带来的所有宝贵信息。其中包括对作者文本中提供的故事矛盾冲突、人物所处的特定背景、人物所具的个性特点、生活习俗以及所要表达的意念主题等等, 都要仔仔细细地去体验感受, 不厌其烦地琢磨品位。如哪里是戏剧的高潮点, 哪些情节让你欣喜振奋, 哪个人物 (角色) 令你感动, 哪段唱词使你禁不住潸然泪下, 哪些人物语言让你记忆犹新等等。
当然, 也不排除演员在感受剧情时的理性认识。所谓的理性认识, 是指初次通读剧本时, 或许由于你的生活阅历、认知能力或艺术修养等仅限自身一时的感觉理解, 难免与剧情以及剧情中的人物事件等一时难以适应, 甚至生疏不解, 或许对你所看到的某些情节或某些人物行为, 不能使你兴奋、感动, 但是, 无论怎样你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识行动, 那怕是不感兴趣, 但你也会自然地产生判断、评价、联想、思考和想象等, 甚至还会不断地展现出你所想象的画面。切记切记, 此时你的思维万万不可停顿, 要一股脑地读下去, 甚至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强迫自己融入剧情, 进而产生认同感、共鸣感, 使得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诸多元素, 潜移默化地嫁接或移化到你所要扮演的某个角色中去。总之, 要将你分析剧本的感悟, 用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去体验丰富、润色加工, 以此唤起你塑造角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 演员还应有辨识真假的鉴赏力, 因为它牵涉到能否更为准确地去塑造角色, 甚至升华的可能。要知道, 剧场里的观众相当挑剔, 他们总是会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要不喝彩鼓掌, 要不无动于衷, 要不沉默叹息, 要不激愤议论, 要不拂袖离去。
二、耐心分析剧本是演员塑造形象的基础
演员分析剧本, 通常采用行动分析法, 它可以帮助演员较快地将其剧本里的文学形象转化成具有直观感觉的舞台行动, 转化为有血有肉、丰满鲜活的舞台形象。用行动分析法阅读剧本, 它与要做的案头工作并不矛盾。首先演员要分析剧本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主题思想、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洋为中用, 为中国百姓所接受。从中国意义上来说, 将二夹弦融入到儿童音乐剧中来, 这种探索是具有开创性之功的。
综上所述, 面对着二夹弦艺术发展的举步维艰, 面对着儿童音乐剧在中国的“水土不服”, 相信每一个相关的工作者都会发出一声叹息, 因为这是两门艺术都有着动人的魅力和感人的精神。今天对二夹弦和儿童音乐剧的融合进行探索,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探索的过程中, 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曲折, 但是我系关联, 还有所演剧目的现实意义与最高任务。比如面对历史题材的剧本, 显然要涉及追寻考查历史等过程, 除了对历史文献、历史背景的考究考察外, 还要对历史艺术形象进行巧妙恰当的借鉴。如通过古典小说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详细描述, 或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肖像等的探索研究, 间接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 当时是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他们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对人、对事的态度是又怎样, 等等等等, 都要尽可能地加以分析。这样既有利把握剧本的思想内涵, 也使你塑造角色得心应手。
三、找准表现人物的最佳感觉是塑造角色的切入点
演员塑造角色, 除分析剧本之外, 还有所谓的最佳艺术感觉尤为重要。反之, 你所塑造的角色一定是苍白单薄, 缺乏血肉的, 何谈征服观众?因此说, 演员塑造角色, 一定要找到最佳艺术感觉, 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完美地塑造好角色。
因为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它将涉及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基础、从业属性、特定环境以及你所从艺的流派 (行当) 等诸多因素。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你所塑造人物的点点滴滴, 无不体现在人物的举手投足, 唱词唱段, 甚至是一个眼神上, 无不是通过细微具体的人物行动去反映人物思想情感的。如《铁弓缘》中的红秀英, 她对阔公子的态度和对匡忠的态度就截然相反。譬如, 她非常腻烦那个丑公子, 当她近前露面一看, 堂上坐着个相貌丑陋、坐姿不佳之人, 当得知他不仅丑而且还粗野时, 红秀英二话没说, 随即转身把手里的细瓷茶壶换成了粗瓷茶壶, 仅此简单的小小转身, 就把她那爱与憎的内心活动清楚地呈现于她那具体的态度和行动上了。
四、追寻理性分析和感性体验的完美结合
演员追寻理性分析剧本, 就要与感性体验角色给以有机完美的结合。为什么呢?因为, 每当创造角色时, 你不免会把自己当成同普通观众, 进而换位思考, 再以观众的视角去接受人物 (角色) 、体会人物 (角色) , 感受人物 (角色) 、品味人物 (角色) , 同时你还会追思自己将要塑造的人物是否真实、生动、形象?观众是否认可喜欢?这就需要我们在细读剧本, 了解人物的前史后因上下大力气, 深度体验, 尽力探索人物形象的艺术性、鲜活感, 由此燃烧起对角色塑造的激情火力.使得人物的完美形象与扮演者的思维情感相互矫揉, 融为一体。只有这样, 才能把你带进剧本人物的规定情景中去, 使其情感迸发, 互为刺激, 以此达到理性分析剧本和感性体验的完美结合。
做到以上三点, 演员塑造角色时, 也就抓住了真谛, 就不愁把人物演不活。但要注意, 在漫长的排练过程中, 既得有精准娴熟的外部体现, 还要有内涵厚重的内在体验, 必须做到精雕细琢。如乐句、唱段的委婉动听, 对白台词的抑扬顿挫, 水袖扇子的洒脱飘逸, 台步、眼神的活灵活现, 等等等等。
作为专业的戏曲演员, 如果仅仅停留在舞台上的唱完唱段走调度, 念罢台词完任务的话, 那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说, 只有认真分析剧本、仔细体验剧情, 捕捉贯穿整个人物思想行动的形象思维逻辑,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进而结合唱念做打等基本功的科学运用, 才能达到理想完美的塑造人物之目的。
们深信, 只要我们怀着一个民族的信念, 怀着对孩子们的真爱, 就一定能够在两者的结合上摸索出一定的规律, 对于二夹弦和儿童音乐剧来说, 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方言.话说开封二夹弦[N].汴梁晚报, 2005 (3) .
[2]王宁.“二夹弦”期待联姻[N].文化时报, 2005 (8) .
摘要:戏曲人常说, 剧本剧本, 一剧之本。然而戏曲演员所塑造的角色均来自编剧的所写文本, 虽说戏曲演员的二度创作也源于或高于生活, 但归根结底都来自剧本的描述范畴。因此说, 演员仔细分析剧本是能否成功塑造角色的重要环节, 也是呈现完美舞台形象的关键之关键。
关键词:动画角色;写实;夸张;造型塑造;角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
1动画角色造型概述
动画角色的造型在整个动画影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角色造型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那究竟什么样的动画角色造型才能抓住宅区观众们的心,什么样的造型塑造才算是成功的呢?”这一直是很多动画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从最早的铁扇公主到如今的宝莲灯,从二维的幽灵公主到三维的怪物史莱克,从美国的唐老鸭到中国的孙悟空,—个个性格鲜明的卡通形象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从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角色中,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片是以绘画造型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形象的主体造型和空间造型的。
2动画角色造型的风格
一个动画角色造型塑造的成功,不仅意味者一部动画片的成功,更预示这无穷的商业和文化价值。在动画片中,无论是对人物或动物作怎样的风格设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动画角色的塑造。在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中,每个动画角色的塑造同样也是片中的灵魂和基础,是决定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和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2.1写实风格的角色造型塑造
写实风格的角色造型具有直观、通俗、简明的特点,观众很容易认识到再现的真实情景和形象,而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去辨认画面和揣度意思,这样,“欣赏作品成为一种轻松的娱乐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写实则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最为直接的方式。日本的宫崎俊的《荧火虫之墓》《蒸气男孩》是写实风格的代表,美国迪士尼的《超人总动员》中的超人造型是完全按演员的比例、形象、动态设计的,说话的口型均以真实为依据,数字电影《最终幻想》更是追求完美的模拟现实,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材质感觉上都非常接近真实。
2.2夸张风格的角色造型塑造
夸张是将形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和扩展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可以使形象更加突出和鲜明。夸张的效果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线条的伸缩和面积的缩放来实现。色彩的明暗、线条的长短、面积的大小,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使观众得以欣赏事物的两个极端,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下,得到幽默和快乐的体验。夸张同时意味着卡通造型有别于记忆中熟悉的对象形态,它要求创新的思维,它需要创作者运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分析和联想,将现实和幻想有机的结合。夸张-使丰富的想象思维具体化和形象化,抓住形象的某些特征,运用扩张或省略的手法。使造型新奇有趣,以凸显形象的个性特质,从而加强艺术的感染力。动画角色的形象、表情、动态表现手法等都需要作夸张、变形处理。要创造想象中的卡通形象,就需要善于观察、积累经验,将一些可以表现角色性格的元素,加以夸张描绘。
2.3装饰风格的角色造型塑造
装饰风格带有很强的秩序美、概括美和和形式美。这种风格设计的角色将生活原形中大量的自然形体和复杂的色彩进行艺术的概括和规则化、秩序化的处理。美国卡通角色常用简单的线条来设计,如白雪公主、泰山,阿拉丁里的角色线条虽然简单,不过却流畅、细腻有神韵,和画面、角色的语言相结合,立刻就把角色的性格特征表现无余。中国、的绘画受中国工笔,写意的影响。所以传统的卡通角色的画风里都有水墨画写意的影子。
3动画角色造型的塑造
3.1动画角色造型形象的塑造
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形象的创造一个动画形象是一种非常情绪化的经验。不止是形象的符号(轮廓),还有形象形体状态、性格、人格等。艺术家把角色具备的独特和鲜明的品格刻画出来,此时的形象才具有生命。
3.2动画角色造型动作的塑造
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动作设计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运动过程,进行最具特征的格式设定,以使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得以充分合理的体现。角色是依据体态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对白等来传情达意的,除了行走、跑跳等常规动态造型之外,细微的体型、动作变化也能反映出性格、职业、年龄等的特征。比如,日本卡通《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每当受到打击时形象畏缩、狼狈不堪的静止动作与当他奋勇扣篮时的特殊定格动作就表现了两种极端的性格。很有说服力。在一个动作过程中。角色在进行特殊的运动状态时会以夸张和变形的方式来表现,不同角度的动作规定为了丰富卡通故事画面的视角变化,根据剧情需要,会经常通过变换角色的视角来表现。角色是多样的,许多是人以外的动物或其他生物,甚至将一些道具设计为具有生命的状态,如美国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茶壶、杯子、蜡烛台等都成为动画的角色,这些形象由于各自的结构不同,因而动作规律也随之不同。
当然,除上面点到的之外,我们老师容易犯的错误还有不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洛林。奥林奇认为,所有的老师都会犯错误,作为一名老师,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如何减少犯错误。他在《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得25个错误》中把教师容易犯的错误归类为2 5个。这25个错误是 :1、不当的教育策略;2、体罚;3、有意疏远;4、公开嘲讽;5 偏袒;6、生理歧视;7、人身攻击;8、不当的师生关系;9、故意虐待;10、种族、文化歧视;11、侮辱;12、不当的班机策略;13、不当的厕所使用习惯;14、不当的教育策略;15、不当的评估;16、教师麻木;17、学术不足;18、拙劣的管理; 19 、教师的名声;20、教师判断失误;21 、教师的偏见与期望;22、不道德行为;23、错误地指责;24 、不当的反应;25、性骚扰。
为研究这些错误卡罗林 。奥林奇博士收集了大约325个故事情节,其中,为了说明这些错误她在书中列举了194个案例 。这些案例绝大部分都是现已成年人的回忆,他们回忆当年自己当学生时与老师发生的最不愉快的经历、故事,读罢让人触目惊心。虽然这些经历、故事已经过去很久 ,有的甚至几十年,但是他们对老师所犯的错误还记忆犹新,耿耿于怀,甚至有不少人在回忆中还对自己的老师充满着怨恨。可见,老师所犯的错误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正如卡罗林 。奥林奇博士在该书引言中所说得那样:“一些老师的言行会伤害学生,给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会一直伴随他/她成长,并折射到他/她的成年生活。”每当读完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我都会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尤其书中对每一个案例的分析更是让我深受塑造教师读后感启发。虽然该书所例举的案例都是发生在美国,但书中教师所犯的错误与我国现在一些教师经常犯的错误仍有许多相同之处,书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我们中国老师仍有许多借鉴、思考的价值。如“能干的教师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困难,扮演指导着和援助者的角色,这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氛围”,“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作练习时的感受”,“当你伸出一个手指责备人时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是在指像你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它优点”等等。这些观点对当前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角色塑造】推荐阅读:
教师的职业角色10-28
新教师角色转换11-14
教师角色定位的错误06-24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07-06
角色游戏小班教师指导09-22
小议教师角色的转变10-02
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11-09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12-14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换10-21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