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护理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梗护理

急诊护理对于心梗抢救干预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于我院急诊室内的心梗的患者的抢救性的急诊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急诊科的2021/6-2021/12进行抢救的40例心梗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且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具体的回顾性的分析,需要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对实验组进行急诊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数据。结果:针对就诊的心梗患者进行的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后发现,急诊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的心梗患者在抢救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是95%,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是55%。實验组的抢救时间为80.25±10.24分钟、对照组的抢救时间为128.56±18.47分钟,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和抢救时间都得到了改善。结论:专业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有效方法,其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梗抢救;干预效果

引言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各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近几年中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猝死,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给予其科学有效的药物、手术等治疗之外,急诊护理干预也会给患者的病情控制带来非常有益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并且进行具体实验性研究,并且总结实施的要点,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建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分析

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2021/6-2021/12收治的40例心梗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3岁,患有心脏疾病的病程3~35年。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人,一组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急诊护理干预,一组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的统计调查,不做实际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紧急入院前均出现过不定时的心悸,胸前压榨性针刺性的疼痛,心律不规律等症状,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符合心梗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如紧急安排病房,服药与抢救方面的应对处理持续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以及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止痛、抗凝以及相关的生活护理等[1]。

(2)实验组主要采取多方面的紧急性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是,急救准备。当接到120电话求助时,保证安排出车及时,迅速联系出车,5分钟内交代地点,节省抢救时间[2]。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同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处理,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时,简明扼要的讲述救护措施,如:保证患者平卧状态,安抚患者情绪,检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便节约医生的抢救时间[3]。同时指导患者对急救药物的使用,从而进一步来缓解病人的相关症状。在等待医生并且一切安排妥当时,也要对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积极地引导患者家属,保证其对心梗的正确认识,不要因为错误的观念、慌张的情绪出现错误的行为,在医生到之前,都要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将其关注的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记录,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的指导[4]。

其次是,进行急救。当急救的医护人员达到制定的现场后,综合分析家属的叙述、护理人员的检测结果等,帮助医生进行相关病情的综合性的全面的评价和估计,同时及时向家属了解相关病史以及禁忌情况,以便于配合后续的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双锁骨下窝和心尖处分别贴上电极,连接心电监护,在进行心电监护的同时,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防止电极脱落,同时要让患者理解佩戴心电监护的重要性[5]。同时建立相关静脉通道,保持注射器处于准备注射状态,并连接患者的肘正中静脉的套管针,5分钟内交代手术治疗室及血库做好准备,节省抢救时间,为随时手术做注射准备[5]。对心、脑等重要部位的供血为医生的救治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要特别注意,当医生判断该患者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肌梗死,需要护理人员采取高浓度的吸氧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特殊性情况来判断吸氧的浓度和流量,在用高流量、高浓度氧疗的过程中,每隔15 min要有护理人员进行症状的观察,根据症状的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唇、甲等颜色变化,出汗情况等来判断疾病控制是否有效,从而适当的调整氧流量,保证正确的吸氧治疗。当出现心跳骤停等紧急状况时,要及时立刻对其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抢救[5]。

抢救前后,要注意进行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尽量多安慰患者,使其产生信任感。对于焦躁情绪持续不能得到有效地缓解的需要借助镇静剂来使其保证稳定的情绪,以防情绪对于病情的影响[6]。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温和、坚定的语气告诉患者治疗方案取得的成功,从而能够让患者放下心来。另外,很多患者由于患病、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难免会有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真实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其施以心理疏导。将患者转移至手术室过程中,确保联系心脏内科专家已经等待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能够立即出具科学的诊疗方案,随后开启临床治疗进行准确救治。

1.2.2观察指标

通过对抢救后的家属以及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满意度、考虑患者需求等方面的评价来评估急救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通过对于抢救成功率的分析来判断对于急救护理的干预效果的分析[7]。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抢救时间的计量资料以的形式来表示,抢救成功率的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的形式来进行检验。

2 结果

通过试验数据说明如表1,发现实验组在急救护理的培训下,能够针对护理的态度、考虑患者需求、技能熟练等方面做出改善,使得对于急救护理的家属与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说明了在急诊护理干预下,急救护理的满意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对照组,由于缺乏护理人员的全面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各方面满意度均低于实验组。说明护理人员的综合性的急救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通过表2分析可以看得出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成功率为95%,20人中抢救成功19人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通过采取急诊护理干预使得抢救时间提高了大约48分钟,抢救成功率提高了20%,这些数据都是对于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的肯定。

3 讨论

3.1急诊护理对于心梗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可能与急诊护理干预有关。

①实验组的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急诊护理干预对于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对于家属来说,能够看到患者被全力抢救,医护人员分秒必争的状态,全力缩短术前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即使抢救失败,患者也会对医院多加理解,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医患矛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实验组通过急诊护理干预使得心梗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得到提升。急诊护理干预使治疗工作从接诊到手术各个环节中,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的进行,提高了治疗工作的主动性。使每个环节衔接紧密,各部门和各人员之间都能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3.2急诊护理对于心梗抢救的必要性

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都是由于现代人类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急性心梗的患者对于时间的要求特别高,短时间内病情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心律失常、休克等,处理不当随时会危及患者生命[8]。因此,对于急救护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确保急救车的及时的出发、急救人员对家属进行有效地急救知识指导和心理情绪的指导等,这些工作的安排都对于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9]。

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却不注重饮食与环境甚至由于工作压力大等都会诱发心脏病,以至于心梗的病发群体中逐渐年轻化,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这对于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都是一种严重的不可估量的威胁[10]。因此,对患者的急诊护理中需要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时间意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特别要注意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对于患者后期出院仍然能够养成自我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有效地急诊护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使得患者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病情[11]。

3.3心梗患者后期恢复的护理方法总结

首先是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对于患者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打击,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因此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温和、坚定的语气告诉患者治疗方案取得的成功,从而能够让患者放下心来。另外,很多患者由于患病、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难免会有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真实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其施以心理疏导。除此之外,实际上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还需要依靠患者本身,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教授给患者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在患者出现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够自我进行调解,从而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树立起足够的信心,这方面可以通过向患者讲述过往成功根治的案例,从而能够帮助患者消除掉恐惧的信息,也能够让患者切身的体会到精心的护理服务,从而一步步的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治疗。

其次是环境护理。环境护理指的是针对病房环境的维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与此同时,要注意室内的光线柔和,盡可能的减少出现强光刺激的情况。除此之外,要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适当的减少探视的人数,保证病房的舒适感,从而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要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定期对患者收到压迫的部位进行按摩放松,从而保证患者的血液循环通常,避免由于长时间卧床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以及之后必须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要监督患者少食多餐,尽可能食用容易消化、富含较高能量的食物,从而能够减轻肠胃压力,避免出现排便困难等不良情况。同时要鼓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若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应当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严重者需要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方式帮助患者排便。

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缩短了对于急性心梗的抢救的时间,改善了实际的抢救情况,能够促进优质治疗服务的发展。因此,对于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 颖,赵 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13-15.

[2] 吴琦亮.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01-102.

[3] 刘 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2):42,38.

作者:沈琳婕

第2篇:急性心梗患者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最常见的心脏危重症,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健康,同时也为患者心理带来很大程度的伤害,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康复也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综述了急性心梗患者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不良事件;康復

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种冠状动脉急性或者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疾病,患者会出现憋闷、胸痛、心慌等临床症状,一般发病较急,预后较差[1]。尤其是目前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都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层痛苦,因此需要探寻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2]。基于此,本文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内容如下。

1优质护理的概念

优质护理是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度,深化与护理相关的内涵,旨在提高整体的护理服务水平[3]。其中最基础的以患者为工作中心,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观念和行为上能够全面的为患者考虑,将患者所有的活动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4]。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护理服务成本,制定并不断调整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和满意的护理服务。

2优质护理措施

2.1健康评估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给予其健康状况的评估和健康指导,依照评估结果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且要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其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护理计划执行[5]。同时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进行热情主动的关怀,提高患者信任感。

2.2舒适的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提高患者舒适感,每天按时清洁和打扫,定期消毒,定时开窗通风,病室内保持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床单被褥和贴身衣物要勤更换[6]。

2.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心电监护、指脉氧检测等,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做好记录,若是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积极辅助医师进行救治和处理。另外要适当增加查房次数,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告知患者家属要留意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是出现不适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防止发生意外[7]。

2.4用药指导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都年龄比较大,因此记忆力都有所减退,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指导患者严格按时、按量服药,还要告知药物的具体作用、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让其意识到严格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告知家属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若是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要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2.5饮食、生活指导

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帮助其规范作息时间,积极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提高其健康遵医行为。告知患者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提高营养水平。

2.6心理护理

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对预后的担忧,大多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情绪,容易烦躁不安、抑郁、焦虑,有时还会抵抗治疗。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促使其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一切合理的需求,并针对性的给予疏导,帮助其消除不安感[9]。向其分享康复效果好的病例,提高其治疗信心,从而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

2.7疼痛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大多会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通常还会伴有剧烈疼痛和濒死感,因此要给予有效的疼痛治疗,提高患者舒适感。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治疗[10]。同时还可以采用音乐疗法、与患者交谈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

有研究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11]。优质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又全面的护理服务,进而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有研究为探寻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效果,选择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更显著,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12]。还有研究将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3]。表明优质护理更加全面和人性化,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进而有助于患者康复。还有研究得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住院环境满意率、护理服务满意率、护患沟通满意率和护理操作满意率,还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评分[14]。优质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展开,能够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进而能够保证护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4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与其他疾病的护理工作有所不同,该疾病的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扣,无缝衔接,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优质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在未来医护工作者还需要继续不断的研究,探寻出更适应现代医疗现状发展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急性心梗患者。

参考文献

[1]刘春萍.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56-58.

[2]曹艳,王晓红,杨华.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3):398-401.

[3]王宇,陈云云,周鸳,等.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3):371-373,377.

[4]吴红兰,湛薇,张永忠.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4):62-64.

[5]陈旭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9):1169-1171.

[6]权红梅,王敏燕,谭彩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质急诊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62-2463.

[7]杨文梓,汤丽丽,孙亮.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212-215.

[8]陈星,梁瑞峰.PEDEE-QT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2):2088-2089.

[9]罗明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9):38-40.

[10]齐光磊,王文.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3):156-158.

[11]赵晓换,杨和银.无缝隙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1):1884-1887.

[12]贾少英.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6):701-704.

[13]周颖.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護士进修杂志,2019,34(7):636-639.

[14]李海婷,杨辉.心肌梗死住院病人核心护理结局的修订、信效度检验及初步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2):2019-2023.

作者:蓝秀梅

第3篇: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可提高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GUAN Shaobin

The First Ward of Cardiolog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Shenyang 110031, China

[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我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口的大国,尤其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等原因,进一步增加了普通人群发生或复发急性心梗的发生率[1,2]。在治療方法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具有效果迅速等诸多优势,尤其在患者病情非常危重的情况下,成为许多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案[3-4]。对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以往护理方法和流程常常较为单一,主要针对病情开展护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逐渐被临床重视和应用。本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并比较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心梗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9~75岁,平均(58.5±5.8)岁。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疼痛,胸前导联异常持久的Q波或ST段改变或T波倒置、有心肌标志物的改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立即将患者送入CCU病房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24 h心电图,将除颤仪与电极片连接好,备好急救药品,发现心率失常及时报告医生,出现心率与血压下降严重及患者面部苍白盗汗等症状,及时抢救。因为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5]。术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注意观察术区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充气腕带是否固定良好,观察术侧肢体的皮温、皮色是否正常,桡动脉搏动是否良好。可适当抬高穿刺部位,防止水肿、血肿的形成,保证术后大量饮水,及时排出体内造影剂。对于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尿潴留、心衰等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多喝水,不能大量进水者要通过补液来保持体内血容量,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家属探视,保证充分睡眠,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1.2.2 观察组 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PCI手术虽然本身的风险比较小,但由于患者缺乏对手术的理解,往往存在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6-7],由此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甚至有些患者对于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厌食、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增加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简单讲解术后患者康复的病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的问题均给予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信赖,使其愿意沟通,说出自己的顾虑,帮其解决使之以乐观的情緒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处置操作时动作要熟练,轻柔精细,尽量避免患者看到抢救其他危重患者的场景,必要时可以多听些舒缓或者患者感兴趣的音乐使心态平和,消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PHILPH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S-5,频率1~3 MHz,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M-型测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并记录各具体数值。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操作技术、健康教育等10个小项,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9]。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10]。患者起病急、症状重、预后差,除外生理上的不适,患者常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及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11-12]。所以,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如下:首先,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的不同,如年龄、职业、经济条件及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通过“一对一”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采用适合患者自身的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其次,定期或不定期让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深入到病房,现身说法,与大家共同分享恢复健康的体会、心得。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更能提高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勇气。另外,护理人员应注重仪表,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做到稳轻准,使得患者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树立治疗信心[13]。最后,要处理好心理护理细节:微笑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面带微笑迎接患者是护患沟通的第一步,微笑能使患者感到轻松;当患者病情发作时,护理人员应充满同情;同时注意眼神应充满友善、信任。护理人员还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解决患者所遇到的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与鼓励,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对治疗充满信心,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4-15]。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护理时可用示范动作补充语言,交谈过程中运用手势或点头等动作,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轻拍患者肩部或者握其手。护理中应注意区别敏感患者,以免引起反感。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既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复,也有利于共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霞.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5,37(9):1406-1407.

[2] 蒋晓玲.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2015,9(4):217-218.

[3] 李艳敏.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9):1771-1772.

[4] 刘陆英. 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59-5060.

[5] 余霞,刘一卓,彭淑华.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 14(12):3479-3478.

[6] 王冬梅. ICU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焦虑及日常生活护理干预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7):935-936.

[7] 马红旗. 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體会[J]. 当代医学,2013, 19(12):60-61.

[8] 李丽明.老年病人输液中的细节护理[J]. 全科护理,2013, 11(16):1496-1497.

[9] 陈晓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02-404.

[10] 宋杏婷.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72-73.

[11] 杨芳,任蔚红. 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A):47-48.

[12] 于丽军,丁丽波,李大玲.CCU病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20):118-119.

[13] 吕翠玲.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和护理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8:74-75.

[14] 贺俭,董梅,付鹊,等. 舒适性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0):125-127.

[15] 蒋月花. 实施细节护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探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05-106.

(收稿日期:2017-04-23)

作者:关少彬

第4篇:心梗的护理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老年人死亡的最凶险疾病之一。在我们科室给与患者这样一些护理及观察。

1、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对疼痛不剧烈的患者更应该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病程的1-3天,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如进食、洗漱、擦身、排便、翻身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防止情绪波动。4~6天,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一些上、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病程第二周,开始在床边缓慢走动,在床边完成洗漱等个人卫生活动,根据病情和活动后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

2、给氧

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应通过鼻管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4L/min,间断或者持续吸入。

3、饮食

饮食应低脂 低胆固醇 产气少 富含纤维素 维生素、清淡 易消化 宜少量多餐 禁烟酒 避免刺激性的食品。(伴有心力衰竭时应适当限制钠盐。

4、 排便护理 便秘是最易被忽视的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的护理问题。首先应评估患者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的情况和是否适应床上排便,同时应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的重要意义;急性期常规给予缓泻剂,饮食中增加含纤维素的食物,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 加温开水同饮,指导患者按时针方向适当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叮嘱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是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采用开塞露协助通便,严禁用力排便,以防病情加重,必要时排便前含服硝酸甘油。

5、胸痛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 哌替啶及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注意观察止痛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吗啡、哌替啶需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并密切观察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告诉换则嚼碎后含服起效最快,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随时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维持在收缩压100mmHg以上。

6、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易产生焦虑 恐惧 紧张 抑郁等负性心理反应,应多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第5篇:心梗 猝死应急预案

(一)、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风险预案及程序

【风险预案】

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氧气持续吸入3~4 L/min,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2、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50~100 mg静推,必要时可5~10 min重复使用,而后以1~ 3mg/min静滴维持48~72 h。

3、准备好器械及药物,如除颤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4、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5、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应安慰患者和家属。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工作流程】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必要时转院→记录抢救过

( 二)、突然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每日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4、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5、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同时向医务科和院办报告。

6、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7、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8、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9、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10、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并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11、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 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12、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科或院办汇报抢救过程结果。

【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第6篇:国家卫计委心梗转运技术方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齐鲁医院 陈玉国

一、救护车转运流程

(一)目标。

1.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医院,首选转运至可以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

2.进行院前急救处理;

3.传递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给目标医院。

(二)技术要点。

1.根据症状描述,就近派出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救要求的救护车; 2.指导患者自救,救护车尽快到达; 3.评估生命体征,施行现场急救; 4.到达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5.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硝酸甘油等;

6.对持续胸痛>15分钟和心电图ST段抬高无禁忌症的患者,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g顿服,如可能加服氯吡格雷300mg;

7.优先转运至最近的、有急诊PCI资质的医院;

8.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 9.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转运患者至急诊科;

10.如条件允许,将患者直接送至导管室,续接流程五(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流程); 11.完成患者及资料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三)考核要点。

1.患者呼叫至急救系统接听电话的时间; 2.急救系统接听呼叫电话至派出救护车辆的时间; 3.救护车组收到出车指令至出发的时间。 4.患者呼叫至救护车到达时间;

5.院前心电图完成的比例,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的比例; 6.传送心电图等资料到目标医院的比例; 7.送至可行急诊PCI治疗医院的比例。

二、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

1

(一)目标。

1.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2.确认/排除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 3.及早启动早期再灌注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

(二)技术要点。

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

2.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以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

3.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补充给予负荷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具体剂量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确定;

4.吸氧、心电监护、药物等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5.迅速评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内科会诊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6.签署知情同意书,一键启动导管室,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或送至重症监护室溶栓治疗;

7.避免在家属谈话和知情同意书签署、办理住院手续方面延误手术时机,手术及住院手续同时办理;

8.保守治疗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

(三)考核要点。

1.STEMI患者就诊途径及比例;

2.入院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及首份心电图小于10分钟的比例; 3.无禁忌STEMI确诊患者早期给予合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比例; 4.心血管内科会诊到达时间; 5.急诊科救治时间。

6.平均启动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三、不可行PCI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

(一)目标。

1.建立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2.确认/排除STEMI诊断;

3.及早启动转运PCI、院内溶栓加转运PCI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并完善前期准备。

2

(二)技术要点。

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

2.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快采血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它血液检查,不必等待结果可启动心内科会诊、再灌注治疗;

3.院前信息(包括心电图)可传至目标医院; 4.与目标医院确认可收治患者;

5.目标医院已安排人员、设备和地点接收患者; 6.如可能,完成急诊PCI知情同意;

7.如可能,提前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确认至: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 8.转运过程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三)考核指标。

1.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 2.直达导管室患者的比例;

3.直达导管室患者中确诊STEMI患者比例。

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确认流程

(一)目标:确认STEMI患者是否具有静脉溶栓的时机和指征。

1.在可行PCI医院中,确认预计FMC2D延误>120分钟的STEMI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疗;

2.在不可行PCI医院中,确认预计FMC2D延误>120分钟及DIDO时间>30分钟的STEMI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疗。

(二)技术要点。

1.根据适应症与禁忌症设计溶栓治疗筛查表;

2.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信息,填写溶栓治疗筛查表,确认患者是否具备溶栓指征; 3.根据时间延误,确定适宜患者是否即刻行溶栓治疗;

4.溶栓适应症,包括:发病≤3小时的STEMI患者,在不能行PCI医院,优先考虑溶栓;发病12 小时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的STEMI患者,可考虑溶栓;无急诊PCI条件,发病12-24 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

5.溶栓禁忌症,包括:

(1)绝对禁忌症:既往任何时间的脑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6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不包括4.5小时5 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2个月内颅内或 3 脊柱内外科手术。

(2)相对禁忌症:高龄≥75岁;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需在控制了血压的基础上(收缩压<160mmHg)开始溶栓治疗;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0分钟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肋骨骨折、心包积血);痴呆或已知其他颅内病变;3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感染性心内膜炎;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正在应用抗凝剂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2年内应用链激酶或既往有此类药物过敏史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

(三)考核指标:正确判断静脉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比例。

七、静脉溶栓流程

(一)目标:规范静脉溶栓及辅助抗栓治疗的流程。

(二)技术要点。

1.确定STEMI患者具有溶栓治疗的指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选择适宜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尽快启动溶栓治疗。

(1)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全量90 分钟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0.75 mg/kg在30 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继之0.5mg/kg于60 分钟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半量给药法:对低体重、有高危出血风险的老年患者,可采用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推注8mg,之后42mg于90 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2)尿激酶原: 一次用量50 mg,先将20 mg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 mg溶于90 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3)没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选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用量用法:尿激酶(UK):15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链激酶(SK):150万U,60 分钟内静脉滴注。

(4)根据溶栓药物选择不同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效的抗凝/抗栓基础上进行,应至少接受48小时抗凝治疗,最多8天或至血运重建。使用肝素期间应检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具体用法:

①根据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给予依诺肝素:如果<75岁,则静脉推注30 mg,继以每12小时皮下注射1mg/kg (前2次剂量最大100 mg);如果≥75岁,则无首剂静脉推注,仅需每12小时皮下注射0.75 mg/kg (前2次剂量最大75 mg);如肌酐清除率<30 mL/分钟,则不论年龄,每24小时皮下注射1mg/kg。

4 ②静脉推注普通肝素4000 U,继以12 U/kg/小时(最大1000 U/小时)滴注,维持APTT在正常的1.5-2.0倍。

(5)辅助抗血小板治疗:核对患者发病后至今抗血小板药物用药情况,避免用药过量及重复。阿司匹林:无禁忌证,STEMI患者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P2Y12受体抑制剂:年龄≤75岁,则用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年龄>75岁,则用氯吡格雷75mg。

3.判断溶栓是否成功,参见“溶栓后PCI流程”。

4.监测出血风险等情况。溶栓治疗的主要副反应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积极对症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其他对症处理。

5.溶栓后

PCI

” 5 6

第7篇:张某诉解放军某医院误诊心梗致死案

张某诉解放军某医院误诊心梗致死案医院赔偿23万

本案由于切入点选择准确,判决医院赔偿近23万元.

原告张某某,委托代理人范贞,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

原告张某某与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以下简称某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认为被告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过失:

1、患者高血压病三级,在手术后第二天下午,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ECG检查显示广泛的前壁、下壁、侧壁心肌缺血,医生应该给与硝酸甘油等对症处理,而医院从4月2 3日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一直没有对症处理,导致4月24日下午出现广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4月24日下午的临床症状,ECG改变,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CKMB同工酶的明显升高)。

2、手术引起的疼痛,医院错误认为是精神症状,没有给与相应止痛处理,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

3、手术后,在没有可能出血的情况下,医院多次给与氨甲环酸,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为了掩盖事实,医院将死亡原因归结为不存在的急性肺栓塞,因为:

1、医院违反诊疗常规,导致4月23日的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演变成第二天发生的心肌梗死。

2、ECG改变、相关酶的升高均不支持“急性肺栓塞’’。由于医院违反诊疗规范,导致患者死亡,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审理查明:2007年4月21日,患者因摔伤到被告处治疗,当天下午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4月23日,患者出现全身多处疼痛不适等症状,4月24日出现胸闷、气短、呼吸苦难等症状,经抢救无效,于2007年4月24日死亡。后双方发生纠纷,本案审理期间,被告申请进行司法鉴定,对被告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如有过错,与患者的死亡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本院遂委托某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司法鉴定意见书分析说明为:根据病历资料和医患双方的陈述,本例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是:被鉴定人死亡原因是什么;解放军某医院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如存在医疗过错,则其医疗过错与死亡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及责任程度。就此我们分析如下:

1、由于没有进行尸体检验,准确判定死亡原因有一定困难。但根据病历资料和临床表现经过,我们认为,患者系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急性肺栓塞的可能性不大。某医院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被鉴定人王桂兰因“右锁骨骨折’’急诊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选择是正确的,手术过程是顺利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术后第2天的4月23日下午,感觉左胸部、右肩部、左肩部、右侧前臂等全身多出“莫名疼痛”,左下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音可,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电图、血常规和胸片,心电图显示:ST I、aVL、II、III、aVF、V4—6压低0.05—0.15mV,T波II、III、aVF、V4—6呈非对称倒置或低平改变,床旁胸片显示效果欠佳,痰无血丝及泡沫等。根据上述症状及检查,此时应当考虑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存在,但某医院缺乏应有的谨慎注意,误认为患者系“精神因素’’,仅给予维生素B12作为安慰剂,内科医师会诊较为草率,没有阅读分析心电图,没有对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时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患者4月2 4日18时36分的血液检查报告示:谷草转氨酶92 Iu/L(0—37)、乳酸脱氢酶49 3u/L(1 09—245)、肌酸激酶589u/L(5 5—1 07)、CKMB同工酶7 3 u/L(0—1

6)均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CK),在起病6h内增高,24h内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再起病6—1 2h后升高,24—48h达高峰,3 6日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在起病8—10h升高,达高峰时间为2—3日,持续卜2周内才恢复正常。其中cK的同工酶cK_MB和LDH诊断的特异性最高,前者在起病后4h内增高,16-24h达高峰,3-4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应梗死的范围。”(王吉耀主编的Ⅸ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289—290页)。从患者的心脏标志物的检查普遍升高分析,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而且符合24小时的前发病。当然,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可以考虑排除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苦难、低氧血症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1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右胸导联T渡倒置等改变”(同上第291页)。本例主要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没有咯血、发热症状,心脏标志物的明显升高,未进行D一二聚体的检查。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应当可以排除。综上我们认为被鉴定人系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解放军第3 06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对出现的病情变化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存在医疗过错;该过错与死亡后果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

2、关于责任程度问题:…考虑到本例的具体情况,被鉴定

人已年近70,长期有高血压、糖尿病,即使及时诊断心肌梗塞并正确处理,抢救治疗能否成功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此病对于l/3左右的患者仍然是致命的”(同上第283页)。因此,我们认为,医疗过错在患者死亡中的责任程度以7 0%左右为宜。鉴定意见:解放军第3 06医院在对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该过错与死亡后果构成一定的四果关系;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中的责任程度以7 0%左右为宜。

本院认为:患者因病入被告处治疗,双方形成医疗服务关系,医院在对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尽到谨慎的义务。被告虽否认其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但根据法鉴定意见书,已明确认定被告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该过错与死亡后果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中的责任程度以7 0%左右为宜,故被告应根据其责任比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综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医疗费二千五百一十六元六角八分。

二、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二十万零九十九元。

三、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丧葬费一万六千二百七十七元。

四、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一万元。

上一篇:本科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下一篇:劳动竞赛形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