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缺乏的护理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知识缺乏的护理

8例肾移植术后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在无层流病房的条件下,对移植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如何进行有效隔离、护理措施及护理制度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其中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其余6例通过治疗和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粒细胞缺乏是肾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感染措施,可降低病死率。做好肾移植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工作、质控体系及护理制度的建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急性粒细胞缺乏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护理;体会;肾移植术后

1资料与方法

1.18例病例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1岁,均为粒细胞缺乏症住院治疗。为肾移植术后的患者。本组所有患者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发生粒细胞降低后均采用广谱抗生素、抗真菌药对抗感染。并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实施了保护性隔离。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2护理体会

2.1严格实行隔离消毒措施:在我院层流病房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特将移植科一间病房分隔为内外两间,内间为隔离区,外间为缓冲区。隔离区保持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病房严格消毒,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房间,1次/6小时,每次30min。每日用250mg/L含氯制剂擦试地面及桌面2次。缓冲区作为家属探视以及医务人员的消毒、洗手进入隔离病房缓冲之用,与其他病房相对隔离。所有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更换拖鞋、洗手、戴口罩、帽子。[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各种操作前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均应用按照洗手六步法常规清洗或健之素快速消毒洗液洗手,预防交叉感染。质控科不定期进行细菌培养。

2.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质饮食,经微波炉消毒后方可给患者食用,要求微波炉高火5min,中高火15min;水果浸泡去皮后方可食用,禁食过热、过冷、过酸、过硬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口腔、胃肠粘膜损伤感染或出血。同时应该注意肾移植术后患者饮食禁忌。

2.3口腔护理:由于正常人口腔中有细菌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而粒细胞缺乏患者往往因免疫缺陷,极易发生口腔溃疡和黏膜炎,影响患者进食。所以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在进入隔离病房时须每日3次按照护理规范进行口腔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同时可根据患者口腔中pH值选择合理的漱口液,当口腔pH值高时,易发生细菌感染;口腔pH值降低,易发生真菌感染。一般选择益口、口泰、和3%碳酸氢钠这一组漱口液。口泰可杀灭口腔存在的细菌;3%碳酸氢钠可调节口腔中PH值,使口腔保持中性环境;益口可防止抑菌过度而发生二重感染[2]有效的预防性漱口对口腔溃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4皮肤及肛门护理:切实做好皮肤护理和定期擦浴等各项基础护理,在实行皮肤护理时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保证病人皮肤及黏膜的完整和周身清洁,杜绝自身感染的发生。

2.5高热护理:本组病例体温在39℃以上6例,38~39.0℃ 2例。对患者进行连续的体温监测,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体温在40℃以上给予头部冰袋降温,防止脑细胞损伤。切忌酒精擦浴,因为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较低,有出血倾向。在患者移植后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达3000mL以上,补充体内水分及促进机体毒素的排泄。高热大量出汗,从汗腺排泄的代谢产物刺激皮肤而发生瘙痒,每天用温水为患者擦浴、更换内衣,保持衣服、床单清洁干燥,并定期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6呼吸道感染:本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协助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患者,每天给予生理盐水5mL+庆大霉素8万U雾化吸入3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练习。

2.7稳定肠道内环境:本组患者3例出现腹泻症状,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把好饮食关,在患者的粒细胞缺乏状态时选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根据粒细胞水平逐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可根据医嘱口服活菌制剂调整肠道菌群,防止肠道内菌群失调。

2.8心理护理:患者一旦进入隔离病房,将失去与亲人直接接触的机会,易产生孤独、恐惧心理,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担心移植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任何的病情变化或治疗并发症都会引起患者情绪上巨大波动。在护理过程中,要求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及要求,对于不良的情绪加以疏导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根据病情可适当地安排家属探视,鼓励其配合治疗。

3结果

其中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其余6例通过治疗和护理均转危为安。小结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做好移植术后粒細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原则是阻断致病菌在人体的内传外播,同时将其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护理工作、质控体系及护理制度的建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对于因粒细胞缺乏症而进入隔离病房的患者,护理人员不能麻痹大意。在护理工作中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做好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工作十分必要。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3

[2]张鹰.化学治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5,5(4):29.32

[3]程建珍,梁接顺,程满琴,齐惠华.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一例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2,3,2

作者:赵楠 毛莎 孙丽萍 杨娜

第2篇:是缺乏权利还是缺乏能力——班主任的困境

针对一些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此规定一发布,便招来众多非议之声。有的认为,规定班主任批评学生犹如规定人要穿衣吃饭一般,教育部实在是多此一举;有的质疑,班主任批评学生也需“授权”?非班主任的教师批评学生,算不算违反规定?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班主任批评学生,究竟是缺乏权利,还是缺乏能力?

一、班主任并不缺乏批评权,而是现有的批评权难以操作

批评,历来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为人之师的天然责任,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班主任是不缺乏批评权的。

1.批评权的赋予

首先,世俗赋予了班主任无上的批评权。《三字经》中有一句话是“教不严,师之惰”,本来教师就应该严格管理学生,批评是他们行使教育权利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自身的责任所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富有社会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师之所以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内涵。韩愈在《师说》中也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不乏对一些调皮学生的批评教育。由此可见,在世俗观念中,班主任批评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我们人要穿衣吃饭一样。

其次,法律赋予了班主任无疑的批评权。其实,一些学校之所以出现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现象,并非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早就对教师拥有合理的批评教育权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如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奖励或者处分。又如2006年9月1日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这些里面当然不乏批评权。由此可见,法律赋予班主任的批评权是无需怀疑的。

2.批评权的难以操作

无论世俗还是法律都赋予了班主任批评权,然而为什么班主任还是不敢批评学生呢?我们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懒得管、不敢管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如曾经发生在安徽合肥长丰县的“杨不管”事件就深刻地暴露了这一点。教师既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也未能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教育部出台的新规定也正是此种语境之下的产物,可谓对现状的一种转向与反拨。然而,规定中的批评权对班主任而言,仍然是“纸上谈兵”,无从下手。有的班主任认为:“新规定出台后,我们心里很高兴,但是对于这项规定能否让班主任批评学生时挺直腰板,大家普遍没有信心。”某一小学班主任说:“如果我们采取的方式自认为是适当的,学生或家长却认为这是‘变相体罚’,又该如何判断呢?”看来,规定中虽然强调了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没有明确怎样批评才算适当,班主任感到不好把握。

可见,“适当方式”的批评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那么,到底什么是“批评权”?怎样的批评才是“适当”的呢?我们认为,在不伤及学生人格尊严的情况下,班主任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批评权”最难的是尺度的把握。批评教育也好,惩戒责罚也罢,相关部门应该给出一个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目前,一些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完备的教育处罚制度,详细规定了处罚的标准和尺度。如在英国,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惩罚。因此,将班主任的批评权具体化,才是落实教师批评权的当务之急。否则,教师拥有批评权仍将是“一纸空文”,教师权利与义务双重丧失的无奈局面依然会长久存在。

二、班主任更缺乏的是批评的能力

一方面,很多人都会说,如果给我足够的权利,我就有可能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另一方面,面对失败的时候,大家也都会说,之所以我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是因为我没有得到足够的权利。究竟是由于权利不够而没有把事情做好,还是由于个人自身能力不足而没有把事情做好,这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不是在责任承担上进行主观判断。对于班主任批评学生这件事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既然班主任拥有的批评权是无上的、无疑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后,反而遭到学生的反感,无法达到批评的效果呢?这中间有没有批评者自身的原因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反映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能力的缺乏。

1.不能正确理解批评的内涵

现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大多经不起批评。近几年,因教师批评而引发的学生出走、弃学甚至自杀等过激事件时有发生,致使部分教师“谈批色变”“望批生畏”,担心自己对学生的批评会被误认为“体罚”“变相体罚”等。

事实上,这些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批评,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其目的在于育人,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制止错误思想的发展。准确、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及时纠正。惩罚则是要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为自己的不良行为的后果负责,承担理应由他自己承担的后果。例如去向别人道歉,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弥补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损失,放弃自己的某些利益,等等。但惩罚必须以“不得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体罚则是给予学生使其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如殴打、罚站等。而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他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讽刺挖苦等。这几种方式在程度、轻重上是有区别的。

可见,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适当运用是会有显著效果的。而我们总是容易走极端:要么对学生批评的同时伴着体罚,要么连正当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担心一批评就出事故,就会被扣上体罚学生的帽子。于是很多教师便小心地“伺候”着学生,但求相安无事。结果呢?因为没了批评、没了惩罚,事情不是少了,反而多了,情节、性质反而更严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益于任何事情的解决。

2.不会使用批评的艺术

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但还得讲究批评的艺术。很多学生被批后发生过激行为都与班主任的批评方式有关。总的来说,班主任在这方面能力的缺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班主任在批评与宽容之间容易困惑。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如果不用制度去惩罚他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当然,学生违反纪律要受处分,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对某些个性特别的违纪学生来说,对他的批评教育及处分,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他与教师更加对立。我们不妨包容一下,给自己一个台阶,也给学生留条后路。我想,这是很多班主任都清楚的道理: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有效。然而,我们何时该对学生进行批评,何时又该对学生宽容呢?这却是很多班主任难以把握的问题。

其次,班主任在批评的时间、地点、人物方面把握不准。在时间上,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错误到底是该及时批评还是进行“冷处理”。有的时候,及时批评很有效果,但有的时候及时批评却会招来学生的抵触情绪。进行“冷处理”吧,学生会觉得你喜欢“旧饭新炒”“揭老底”“老眼光看人”。在地点上,主要表现为是在教室公开批评还是在办公室或其他地方私下批评。公开批评吧,担心贬抑了学生的自尊,损伤了学生的面子,从而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一种怨恨。私下批评吧,担心没有证人,万一出现什么突发事件,自己无处说理去,因此才会出现班主任在私下批评学生时,还得找个教师或学生在场当证人的现象。在人物上,主要表现为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批评,也就是“因人施评”。班主任所面对的每个学生在年龄、性格、爱好、思想基础、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怎样才能做到“因人施评”呢?有的学生特调皮,已经是“老油条”了,班主任再怎么严厉批评都无济于事;相反,有时候班主任在批评的过程中已经很注意了,可批评对象最终还是出事了。这该怎么办呢?有班主任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班里组织学生去郊游,第二天全班除一名同学迟到外,大家都准时赶到了。结果因为那名迟到的同学,大家的郊游活动都受到影响。于是,在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围着那名迟到的同学要求其道歉,可那名同学却始终不肯道歉,这时,班主任说:“你们这样围着他要他道歉,他肯定不愿意了。”就是这么一句话,全班同学都听到了,其他同学都没事,可偏偏班里的一名班干部却因此而郁闷了,结果还得家长领着他去看心理医生。试问,这到底是班主任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

最后,班主任在批评的言辞上使用不当。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所使用的言辞很重要。据了解,很多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就缺乏对自己言辞的考究。有的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想说就说,喋喋不休,一张十足的“婆婆嘴”;有的班主任则对学生极尽挖苦,恶语相讥……如一位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眼见班上一个小男生站队不够规范,就批评得十分离谱:“你这是自毁前程!”弄得孩子不知所措,只能从班主任恶狠狠的神态中捕捉信息。而“你是我们班的祸害”“你是害群之马。我们班有你算是倒了霉啦”“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笨蛋一个”“上课都迟到了,你还能干什么好事”,等等,是我们在中小学经常听到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部之所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是因为当前形势在改变,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定重申了班主任批评的权利,是非常及时的,也是比较积极的,它既在提醒班主任要敢于管理、大胆管理、适度管理自己的学生,同时也在告诉家长们应积极支持班主任对其子女的严格教育。这样,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履行其教育的义务,我们的教育法制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适当批评教育权”来了,我们还期待相关部门能出台一个可操作性强的细则,同时加强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让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亦妮)

作者:张 丽

第3篇:知识缺乏的时代

我们再来看看在知识匮乏时代与知识爆炸时代,人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方面有什么不同。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知识比较贫乏的状态,所以得到知识的人就得到了很强的力量。这也是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我举一些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说明。

先从中国说起。中国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可以说历朝的皇帝都延续了这样的做法,认为儒家的学说最正统,大家都要学习。由于科举制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所以儒家思想就将中国的知识范围规定了一个框架,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事实上,直到清朝末年,在中国真正读书的人都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就是四书五经,加起来九本书;当然从这九本书也衍生出不少书,但总的来说这些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知识的范围被限制在儒家学说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两千多年来,读书人所读的都是这样的书,唯一不同的是间或出现一些所谓的大儒,把四书五经重新注解创立一个新学派,这恐怕就是中国知识最了不起的创新了。所以总的看起来,中国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即使有进展速度也非常缓慢。

中国是这样,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又如何呢?其他国家其实也是如此。古时候,欧洲的历史受宗教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所以欧洲的很多知识都是以此作为它的发源。当然欧洲的国家比较多,变化也比较大,所以对于知识的限制比中国要宽松得多。但即使这样,欧洲的知识发展速度也并不快,且由于宗教的力量,知识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很大限制。有一点很有趣,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认为“地是平的,太阳围着地球转”,因此,当科学发展提出“地球只是太阳的一颗行星”的论点时,即被当政者与大众所不容。所以,在知识发展过程中,明明这个新的知识是对的,可是由于它与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发生了根本抵触,不但国家不能接受,还要对持有新想法的人严厉责罚,这对知识的创新与传播有相当负面的影响。

在这种知识贫乏的时代,中国宋代初年,也就是儒家思想实行一千多年的时候,赵匡胤的宰相赵普曾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把半部论语融会贯通,就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天下,可以说那个时候,这句话是对“知识就是力量”最好的注解。

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代历史。欧洲、美国包括日本,这些近代相继崛起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利用各种不同的维新方法,使自己的国家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大国、强国。这些国家发展的过程多半与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强盛就与航海知识有关。由于他们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利用这些知识做生意,获得了很多利润,国家也因而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变得大而强。英国则是利用工业革命,制造机器取代人工,甚至让机器做很多以前人力无法做到的事,由此生产力和社会进步得非常快。直到今天,一谈到工业、谈到科学技术,英文就会出现 “Knowhow”这个单词,即专业知识的意思。一讲到比较先进的国家或者企业就会说它有一些knowhow是别人所没有的,因此,它的东西就比别人的好。

第4篇: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碘缺乏病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甲状腺肿大,其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损害,甚至智力残疾,孕妇缺碘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儿,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由于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缺碘就会使身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多,刺激甲状腺不断增生、肥大,形成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或 “粗脖根儿”病。●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十分痛苦,肿大的甲状腺体影响头、颈的活动,甚至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

●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们尤应坚持长年使用合格的加碘食盐。●人们主要从饮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环境中获取碘。

●实践的结果表明,面对幅员广大的缺碘地域和庞大的防治对象,实施食盐加碘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

●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食盐中加碘,可以通过一日三餐补碘,既方便,又能保证人们终身摄入足够量的碘。

●碘盐要坚持长年食用,在缺碘的地区,如果连续3至6个月不食用碘盐,就会产生缺碘的危害。

●很多海产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海菜中也富含碘,经常食用也有补碘的作用。

●在各类补碘的措施中,食用碘盐是最为经济实惠的群防群治措施。●虽然碘是智力元素,但过多食用碘并不能增进人的健康和提高智力水平,反而有害。人体每日都需要碘,但只是微量的。

●应该大力开展动员和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每个家庭都食用碘盐,防碘缺乏病的发生。●家庭应买在有效期内和密封的小包装碘盐,应随吃随买。不要购买非碘盐。●使用碘盐时应尽量避免碘受热而挥发。

○最好在汤、菜或饮食即将做好,或已经做好后再添加调味的碘盐;○避免用碘盐爆锅、长炖和久煮。

开发区医院

第5篇:碘缺乏病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碘缺乏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及补碘的必要性。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 教学准备:

教材 宣传挂图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碘?

碘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符号是“I”,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岩石、土壤、水、动植物、空气中都含有碘。但在不同地区,碘的分布并不均匀。

我们身体里也含有极微量的碘,人体的碘主要依赖自然环境的供应,应当每天摄入适量的碘,在停止碘摄入时,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人类生活环境缺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长期补碘。

二.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组织是碘的重要聚集地,体内的碘大约有三分之一集中在甲状腺,其余的碘分散在体内的其他组织中。甲状腺就生长在我们的脖子上,在喉结下面,气管两侧。

甲状腺制造的甲状腺激素对我们人类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它能调节身体的物质代谢,提供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能量,帮助我们维持身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体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称作恒温动物的原因。其次,甲状腺激素负责我们的体格发育,包括骨骼、肌肉和性发育。

甲状腺需要足够的碘作为原料,用来制造甲状腺激素。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仅身体发育会受到影响,身体长不高,四肢无力,更重要的是会造成脑发育不全和智力损伤。

第二课碘缺乏病因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碘缺乏病及其危害。 2.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宣传图片 教材

教学过程:

一.碘缺乏病及其危害。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的机体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影响智力发育的有关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广泛和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省是全国受碘缺乏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病区分布在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高达6700多万。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储存时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烹调时不要用盐爆锅,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4.宣传碘缺乏病知识人人有责,特别是卫生部门、盐业部门、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级行政官员。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第三课如何知道体内缺碘或居住地区缺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过程: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宁夏全区22个县区均为缺碘地区,其中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原州、西吉、彭阳、泾源、隆德、海原、盐池、同心和红寺堡这9个县区为碘缺乏病防治的重点地区。

一、

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瘿瓜瓜等),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是一种古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大多数人对防治这种病的认识不足,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

宣传碘缺乏病知识人人有责,特别是卫生部门、盐业部门、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级行政官员。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成人缺碘:

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4、腌菜也要用碘盐。

第四课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碘、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的危害、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碘缺乏病,了解盐的作用和功能,为碘缺乏病宣传设计口号。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问题解答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设计:

(一)FLASH导入新课

1、师播放FLASH。

2、生初步获得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

(二)碘知识攻关

1、师叙述节日由来:

2、师提问,学生攻关解决:

(1)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在本书和其它出版物中所见到的缺碘和碘缺乏是同义词,可互相代用。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无素

碘缺乏病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2)碘缺乏有什么危害?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3)儿童青少年碘缺乏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4)目前,世界以及碘缺乏病人现状?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

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4.25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亚洲病区人口的60%。

目前,我国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克汀病人,14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539万人。

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

(5)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用加碘食盐。它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要求。但碘是一种很活泼的物质,食盐中的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丢失,致使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发挥碘盐最大效能。

1、注意保存碘盐的方法。

2、注意烹调方法。

3、注意吃盐的量。 (6)设计“碘缺乏病宣传日”的口号? 加强碘盐监督管理,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严禁非碘盐冲销盐业市场,保护人民健康 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常抓不懈 坚持科学补碘,关爱母婴健康 认真贯彻《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坚持贯彻《食盐专营办法》

(三)知识拓展 生活小常识——盐的用途

1、要想清除毛毯上的油污,用1份盐和4份酒精配成的溶液清洗,清洗时用力搓,便可除 去油污,且不会伤及毛毯。

2、当胶底帆布鞋有臭气时,在鞋上撒少许盐,即可吸收汗水并除臭。新买的泡沫塑料鞋 先放入盐水中浸泡半天,然后再穿,即不易裂,又耐穿。

3、草帽旧了,用盐水洗刷,能使之焕然一新。

(四)课堂总结

师: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同学,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碘缺乏病”的知识,并向自己的亲人宣传“碘”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

第五课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缺碘影响儿童智力发育。2.让学生知道儿童缺碘的表现。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宣传图片 教材 教学过程:

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的机体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影响智力发育的有关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广泛和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省是全国受碘缺乏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病区分布在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高达6700多万。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储存时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烹调时不要用盐爆锅,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4.宣传碘缺乏病知识人人有责,特别是卫生部门、盐业部门、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级行政官员。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三、儿童青少年碘缺乏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所以,彻底消除碘缺乏病是涉及到提高人口素质的大事情。

东夏小学

《碘缺乏病预防知识》教案

第6篇:碘缺乏相关知识

一、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

①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是,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放电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②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或注射碘油。

③在日常生活众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二、加碘盐中碘酸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食盐为什么要加碘?加碘是不是越多越好? 呈现资料:

碘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含碘的蛋白质,是人体的碘库。人体缺碘,甲状腺就得不到足够的碘,要形成甲状腺肿(大脖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地区,全国有4亿多人缺碘,碘缺乏病给人类的智力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妇女严重缺碘,征聘的小孩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甚至痴呆。1991年,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到2000年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人体一般每天摄入0.1mg—0.2mg碘就可以满足需要,通过食用加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方法,并不是摄入的碘越多越好,过多的碘也是有害的,易造成甲状腺功能的减弱,得甲状腺肿。

三、思考练习:

1、想一想:

碘缺乏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2、说一说: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3、做一做:

购买碘盐,并学会识别碘盐。

1、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2、碘缺乏病能够消除吗?

碘缺乏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居民长期碘摄取不足所造成的。它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有长期坚持补碘措施,碘缺乏病是完全可能消除的。我国有许多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由于长期坚持补碘、居民的碘营

1 养状况得到改善,尿碘水平显著提高,肿大的甲状腺已恢复或接近正常,新一代儿童的智力较防治前有所提高。

3、防治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被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工作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4、国家规定的碘盐中碘含量标准是多少?

当前世界各国规定的碘盐中碘含量标准差别极大,我国碘盐中碘含量根据 GB5461-2000 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为 35 ± 15mg/kg ( 20-50 mg/kg )。

5、什么是补碘特殊人群?

所谓补碘特殊人群,是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对碘的需求量有别于正常成年人的群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碘缺乏病科普知识

2005-05-14 00:00:00

碘可以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大脑和机体生长、发育、成熟。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人体摄入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单纯聋哑、智力低下、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及克汀病等。碘缺乏病是全世界流行很广的地方病,有118个国家存在碘缺乏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大约15.72亿人生活在较严重的缺碘地区。全世界因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6.55亿人,克汀病人1120万人,智力损害者至少4300万。我国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近10亿,我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3700万人口均生活在缺碘地区。

因为人体缺碘是环境缺碘造成的,而环境缺碘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改变的,所以只有人为地长期补碘,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需要。目前,预防碘缺乏病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食盐中加碘,即通过人们每天必须食用的食盐为载体,将碘送入人体,以满足生理需要。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小袋盐,就是含碘量在20-50毫克/公斤的碘盐。

碘缺乏病知识讲座

1 、什么是碘和碘缺乏?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 2 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2、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碘缺乏病它实质上属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由于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和危害严重,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3、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中缺碘导致植物(粮食或疏菜)、动物缺碘。人吃了含碘低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河溶解,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样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存在碘缺乏。这就是世界上自然环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

4、环境碘缺乏会自行改变吗?

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缺碘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奥妙无穷的自然界确实有一种能对碘的分布起到调节作用的现象,即碘在自然界的循环。海水是自然界含碘最丰富的地方,是大自然的“碘库”。海水通过蒸发,使得一部分碘进入空气,每年有约40万吨碘进入大气,这些碘以雨水形式降至陆地上,大陆雨水每升含碘1—2微克。大自然以这种形式补充土壤中的碘,土壤中的碘又经河流回到大海,这个过程叫碘在自然界的循环。对土壤的这种形式的“补碘”,所补充的碘量与原来已经损失的碘量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补碘”量极少,过程极为缓慢。据科学家计算,通过雨水把土壤的碘补足到原有的水平大约需1

3 —2万年以上。而且,自然和人为因素(洪水、雨水冲刷和植被破坏)还在造成土壤的持续性缺碘。因此,碘在自然界的循环并不会使土壤的碘缺乏现象得到“自然纠正”。自然环境一旦有碘缺乏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5、碘缺乏危害与碘缺乏病有何不同?

碘缺乏病是疾病名称。但只讲碘缺乏病还不能说明碘缺乏对人类危害的全部内涵。由于碘缺乏严重程度、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的不同以及个体敏感性的差异,同样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并不都具有碘缺乏病的症状和体征。不表现碘缺乏病的人群并非没有受到碘缺乏危害的影响,也就是说并非都是“健康人”。科学研究证实,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尽管不是碘缺乏病患者但也同样受到程度不同的危害、甚至是潜在性的或隐匿性的危害。因此,为了说明碘缺乏对人类危害的全部内容,便提出了碘缺乏危害这个术语,着重强调整个人群都受到危害。干预措施决不限于患者,而应针对或覆盖整个人群。

6、碘缺乏所致智力损害有什么特点?

碘缺乏的智力损害有不同于其它疾病智力损害的三个特点。第一,具有隐蔽性。受害的人群和个体没有任何感觉,智力损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对民族的繁荣和社会发展是极大的潜在隐患。第二,轻度碘缺乏已足以损害智力。碘缺乏不管严重程度如何都会损害智力,只是智力受损的程度不同而已。第三,具有广泛性。碘缺乏危害的地区和人群非常广泛和众多。经防治专业人员调查,在碘缺乏地区儿童有智力损害的比例占5—15%。

碘缺乏病知识讲座

1、为什么说碘缺乏是导致智力损害的最常见的原因?

某些疾病如遗传性疾病、先天代谢异常、近亲结婚、产程损伤和后天疾病所引起的大脑损伤以及碘缺乏都可以导致智力残疾。其中以碘缺乏为最常见原因。在我国1017万智力残疾患儿中,有80%归因于碘缺乏。我国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其中600万在碘缺乏地区,按碘缺乏使智力商数平均丢失13.5个百分点推算,如

4 不加防治,每年因碘缺乏而丢失约8000多万个潜在智力商数,可见对人口素质影响之严重。

2、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易遭受缺碘危害?

妇女主要是指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儿童是指0—2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胎儿的碘供应只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的需碘量远远高于其它妇女,不仅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的需求。此时孕妇极易缺碘,一旦缺碘,孕妇的甲状腺与胎儿竞争碘的能力增强,使胎儿缺碘更加严重,造成脑发育障得,出生后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为亚克汀。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此时哺乳妇女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会影响婴幼儿的脑发育。此外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3、 碘摄入量的安全范围有多大?

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少了不行,过多也不行,并不像有些人所希望的越多越好。碘的摄入量安全范围有多大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考虑到发达国家的碘营养水平,一般认为每人每天摄入量在 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都是安全的。说100微克是为了预防碘缺乏;1000微克是为了防止高碘的可能危害。可以说碘的安全范围是够大的。当前我国居民从碘盐中摄入的碘量约为200微克左右,而发达国家居民每天碘的摄入量一般都在300—500微克之间。

4、为什么说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已经清楚地看到,碘缺乏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和后果严重,已不仅是一个疾病问题,而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民族繁荣和国家昌盛的大问题。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不加以防治和消除,势必严重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说,碘缺乏危害已经被作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不仅引起医学界而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5、碘缺乏病能够消除吗?

碘缺乏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居民长期碘摄取不足所造成的。它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补碘措施,碘缺乏病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这不仅为西方

5 发达国家所证实,国内也有不少地区在防治工作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国有许多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由于长期坚持食盐加碘,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尿碘水平显著提高,肿大的甲状腺多数都已恢复或接近正常,新一代儿童的智力较防治前有所提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执行主任Lahouisse先生在1978年的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上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话:“碘缺乏是这样容易控制,以致于即使有一个婴儿因此而患先天智力缺陷,也是我们的罪过”。1986年Grant先生成为执行主任,他也说: “IDD在主要的营养疾病中是一个在治疗技术、控制和预防方面最容易实施和承担得起的良好例子。它所需的是强大的意志、广泛的认识和在拥有解决这个问题办法的人当中形成合作”。这些话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意义。全民食盐加碘国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应当继续坚持,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6、为什么说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被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工作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食用加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

(1)安全、有效。我国规定的食盐含碘的标准,在加工厂出厂时碘浓度为每公斤碘盐不低于40毫克,销售部门不得低于30毫克,用户不得低于20毫克。食用这种碘盐即可保证每日对碘的需要量。如果每人每日吃进5—15克 (平均10克)的碘盐,每天即可获得100—300微克(平均 200微克)的碘,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这种剂量既不会造成浪费,又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防治实践证明,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是安全有效的,许多发达国家使用碘盐已经消除了碘缺乏病。

(2)生活化、长期性。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人类无论种族、民族、年龄、性别都必须每日吃适量的盐,所以食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通过吃碘盐,能保证补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及持久性。

(3)经济、易推广。食用碘盐很经济,用钱少,只需花少量的钱即可解决防治疾病的大问题,即使对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以上优点决定了碘盐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第7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及先天性畸形等。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在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但它却是维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它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易遭受缺碘危害

妇女主要是指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儿童是指0-2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胎儿的碘供应只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的需碘量远远高于其它妇女,不仅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的需求。此时孕妇极易缺碘,一旦缺碘,孕妇的甲状腺与胎儿竞争碘的能力增强,使胎儿缺碘更加严重,造成脑发育障碍,出生后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为亚克汀。

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此外哺乳妇女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会影响婴幼儿脑发育。此外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碘缺乏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缺碘环境中的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为什么引起一系列损伤。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缺碘,会造成种种不同的危害。

胎儿期,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早产、死胎、畸型;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围产期和婴儿期死亡率增高,不同程度的智力伤残、直至白痴,单纯性聋哑症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种智力残疾会伴随终生。

儿童期和青春期,会出现甲状腺肿、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等。

成人期,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甲肿俗称“大脖子”是机体缺碘的征象。在缺碘地区没有甲状腺肿的居民也同样需要补碘以保证健康。这就是我国和许多国家为什么要施行全民吃碘盐原因。

不同人群碘的生理需要量和适宜供给量

人群

生理需要量(ug)适宜供给量(ug)

成人

75

150 婴幼儿

40-50

40-50 1-3岁

70

70 4-6岁

90

90 7-10岁

120

120 孕妇、哺乳期妇女200

200

碘盐的存放

棕色瓶子(带盖),放置在阴凉、避光、防潮、避高温的地方。碘盐不宜放时间过长,应随用随买。不宜过早放入食物中,更不宜放在锅里炸、炒。

含碘较高的食品

菠菜

1.64mg/kg 芹菜

1.60mg/kg 海带

10.0mg/kg 海鱼、紫菜也是补碘的好食品

为什么说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食用加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

(1)安全、有效。

(2)生活化、长期化。(3)经济、易推广。以上优点决定了碘盐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国家为什么实行“食用盐全部加碘”

“食用盐全部加碘”指全体公民所需的“食盐”都要加碘,它包括三个基本含义:第一,人们的食用盐必须是碘盐(包括食用的粗盐或精盐);第二,用于食品加工的盐也必须用盐(如加工酱油、面包、饼干、肉制品等);第三,畜牧用盐也必须用碘盐。我国政府制定和推荐食盐全部加碘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关于全民食盐加碘,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在它的声明中说:“碘盐中的碘量对于碘摄入量已经充足的人群来说,不会带来任何医学上的危险,我们坚决推荐:所有缺碘国家都要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第8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事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种的水和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的碘含量偏低,使机体内碘含量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身体发育障碍等。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和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产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1、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2、 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3、 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因为胎儿期和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4、 孕妇严重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5、 缺碘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6、 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实际上碘缺乏病对人类危害是全球性的。

三、严重缺碘导致智力缺陷的严重程度?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

四、如何纠正缺碘?

吃合格碘盐,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容易推广,而且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只要每天坚持食用合格的碘盐,及可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

五、如何购买和保管碘盐?

家庭食盐要到专营的定点销售点购买,购买盐业公司专营经销,并有专门注册商,“食用碘盐保护儿童智力”绿色图案、碘盐防伪标志的小包装含点食用盐,也可按需购买多品种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劣质盐,更不能用工业盐,非碘盐充作食用盐。碘遇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醋等酸性物质容易挥发,所以要随吃购买,摇摇长期存放,要注意防热、防潮,用有盖得棕色玻璃瓶、瓷缸盛放碘盐,或原包装袋系口,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炉火。

六、哪类特殊人群需要补碘?

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下一篇:情景模拟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