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精选8篇)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篇1

答:20世纪初期,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两大政治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

3、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在于什么?

答:五四运动涌现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热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作了大量的工作,成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因此,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谁在何时何地建立?

答: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陈独秀等人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

5、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答: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等内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7、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的起点,1923年2月开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最高峰。

8、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的最低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答:是在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

10、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以什么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答: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即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

1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有重大成就的,它正确制定了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1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1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是哪年发表的? 答:1926年3月。

15、《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阐释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策略思想,划清了敌我友的界线,既反对了党内只看见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而看不见农民的右倾投降主义,也反对了只看见工人而看不见农民的“左”倾观点,为我们党制定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线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6、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答:湖南。

17、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起义是哪次? 答: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18、“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第二确定了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强调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第三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19、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里? 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1、“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这三者相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22、古田会议是何时召开? 答:1929年12月。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何时? 答:1931年11月7日。

24、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答: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达到陕北,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5、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答: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26、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是: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

2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28、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什么著名口号?

答: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29、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答:瓦窑堡会议。

30、“一二.九”运动爆发于何时,其性质是什么? 答:爆发于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31、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答:张学良、杨虎城。

32、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33、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什么? 答:卢沟桥事变。

34、我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什么? 答:洛川会议。

35、毛泽东关于持久抗战理论形成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答:《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36、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

37、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怎样的?

答:第二次反共高潮,是1940年10月至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即皖南事变。

3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39、延安整风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

答:延安整风运动,是1942年党内开展的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40、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方针是什么?

答: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1、党的“七大”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2、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 答:1945年8月15日。

43、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同国民党的重庆谈判签订的协定是什么? 答:《双十协定》。

44、什么是三大战役?

答: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45、南京国民党政权是于何时覆灭的? 答:1949年4月23日。

46、“两个务必”是谁、在何时提出?内容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来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7、1949年国共和谈拟定了什么协定? 答:《国内和平协定》。

48、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是哪里? 答:是西柏坡。

49、毛泽东系统阐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答:《论人民民主专政》。

50、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51、国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天安门图案象征着民族精神;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国徽中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治组织?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点的组织形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少数民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代表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55、什么是“三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5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7、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哪一年开始的? 答:开始于1953年。

58、我国是从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答:我国是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此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9、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是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6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6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管理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6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础、方针、组织形式和目的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为基础;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基本方针;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目的。

64、我国有几个民主党派,其名称各是什么?

答:我国现有8个民主党派,他们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65、什么是“双百”方针? 答:“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6、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7、新中国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

68、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在何时发表的?

答: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69、“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何时提出的? 答:“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1960年毛泽东首先提出,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由周恩来代表中央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的。

70、中国是什么时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

答: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第26届会议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

71、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7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答:邓小平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73、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定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75、“小康”的目标是谁、在哪年最早提出来的?

答: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76、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78、邓小平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

答:邓小平在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时间是1956年,其标志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达100年,即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8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何时获得通过并开始实施的? 答:1990年4月4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实施。

8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检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第四,总体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8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6、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发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答:“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7、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88、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89、“三讲”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三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9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何时提出?

答: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发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91、什么是“三个代表”? 答:“三个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2、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党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是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9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哪些重大创新? 答: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定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执政的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课题。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了党的阶段基础和社会基础。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定了评判党的建设的科学标准。第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9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

9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96、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9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是什么?

答: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

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9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答:发展史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9、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希望?

答: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了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四点希望,第一,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第四,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100、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0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102、我们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升级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0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104、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

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105、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什么?

答: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06、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107、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坚持”是什么? 答: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108、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启示”是什么?

答: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加艰巨。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重大课题。

109、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

110、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答: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1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是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重要思想。

11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17、党的十七大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答:党的十七大是2007年10月16日——22日在北京召开。

118、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什么?

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1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0、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121、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划清哪“四个界线”? 答:党员干部要自觉划清的“四个界线”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线,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122、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什么?

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123、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答: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12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大兴”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大兴”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125、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准是什么?

答: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五是群众工作业绩好。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126、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什么?

答: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篇2

“知识经济”最早出现在1990年的联合国文件中。后来,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在其国情咨文中提到“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一时之间, 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知识经济”浪潮。“知识经济”在西方学术界逐渐形成一套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指科学、知识、信息等将成为全新社会形态或历史时代的本质性问题、甚至全部问题。这就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制度都属于上层建筑, 那么必定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知识经济”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加速经济的发展, 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这就说明了, 知识资源是属于上层建筑, 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即物质生产必然是处于优先地位。

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和处理知识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这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更是关系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否依然正确有效的问题。

二、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

1.知识资源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取代自然资源

近些年来, 有些学者认为知识资源可以取代自然资源, 并且简单的为其下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科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即使科学知识在利用自然资源上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也不能取代自然资源的决定性地位。这样才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⑴知识资源不可能取代自然资源。因为要进行生产活动, 必须具备两大类资源:劳动者和劳动对象, 两者缺一不可。马克思曾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撇开劳动的社会形式不谈, 要从事生产, “一边是人及其劳动, 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 这就够了。”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过去, 而且适用于现在和将来。

⑵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之间根本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

毫无疑问, 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一味地夸大人力资源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混淆了两者的主次地位, 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俗语说得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马克思曾说:“没有自然界, 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 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在《神圣家族》一书中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能力, 也只有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里的物质指的就是自然资源。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把这个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晰明确。他说:“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界本身那样发挥作用, 就是说, 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在物质生产中, 既然不能用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 而知识资源是人创造的, 又是人加以利用的, 它属于人力资源。这就完全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知识资源不能取代自然资源。

三、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前提下, 积极发挥“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 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也促使了知识资源的日益丰富。知识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财富的积累起了推动作用。恩格斯曾指出:“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发现, 即使它的实际应用无法实现, 都使马克思感到由衷的喜悦。”这说明, 科学技术的问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占有一定位置。

第一, 人类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作用于自然,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历史,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人们改造工具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而影响到生存面貌的日新月异。这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对社会财富的积累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例如, 从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 再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科学技术在不断更新, 加速发展。这些都是科学知识物化为生产工具的表现。但是, 无论多么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制造, 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的。即都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前提下进行的。

第二, 科学知识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例如, 太阳能、核能的开发利用, 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影响。人类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 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目前, 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为人们开辟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不久的将来, 人类可以驾驶飞船到太空上旅行, 甚至是生活。这要归于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 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 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科学知识的增长, 人类日益揭示出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属性, 并且不断扩大其用途。比如, 人们可以利用淡化海水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的匮乏。再比如, 在古代, 人们只是单一的用石油来点灯照明。而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在, 石油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多。除了可以做燃料外, 还可以用来制造糖精、人造燃料、人造药物、合成纤维等, 广泛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去。

摘要:知识经济是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最早提出的一种以知识、科技、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的统称。当前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至于不少学者对知识经济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提出了质疑。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构造一种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 这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来理解一种社会形态或历史时代的本质相差甚远。

关键词:知识经济,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文献

⑴.吴季松.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⑵.弗兰克.凯尔奇.信息媒体革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篇3

(一)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思想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德国社会民主党指导思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第一个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德国社会民主党一直是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工人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该党仍然以工人阶级政党自居,从形式上看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其党纲的理论基础。二战后,为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经历党内长期争论后于1959年通过了著名的《哥德斯堡纲领》。该纲领主张世界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表示坚持“自由、公正、互助”的价值观,同时公开声明:“社会民主党已经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变成了一个人民的政党。”表示要在平等的条件下同其他民主政党进行竞争,以赢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党在联邦德国政党政治结构中政治地位的起落,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用《哥德斯堡纲领》已经无法解释。德国社会民主党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理论反思与政策创新,于1989年通过了《柏林纲领》,在《柏林纲领》中,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更加中性化和多元化,从而使社会民主党更加兼容并蓄。①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结构

德国社会民主党充分利用了其组织特点,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领导与基层党员的联系。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结构分为联邦、区、分区、基层支部等。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称为支部,目前有大约12500个支部。支部的核心是党员大会,所有党员都有表决权。由党员大会推选出一个主席团。支部以上分别是350个分区组织、20个区组织和联邦代表大会,其党代会相应选举本级的党领导。此外,社会民主党还有一个由各个区不记名投票选出的110名代表以及来自议会党团、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州政府和欧洲议会的咨询人员组成的委员会,称为“小党代会”。社会民主党党员有权参加地方组织的党员全体大会,有权提交申请(所有的12500个支部均可提议召开联邦党代会)以及选举地方组织的主席团和参加分区党代会的代表。另有一个仲裁委员会,负责党纪诉讼程序,在出现争议时对党章进行解释以及对选举异议程序作出决定。②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一)德国社会民主党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启示

1.党的理论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任何一种理论或事业,如果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潮流密切联系起来,符合时代的要求。从1949年举行的战后联邦德国第一次大选起的三次选举中,德国社会民主党均以失败而告终。选举失败使德国社会民主党认识到战后德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顺应这种变化,及时改变党的纲领和政策,改善自己的政治形象,才能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重新执掌政权。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因此应运而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民主党在联邦德国政党政治结构中政治地位的起落,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用哥德斯堡纲领已经无法解释。德国社会民主党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理论反思与政策创新,于1989年通过了《柏林纲领》。③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也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造的过程。没有党对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步入新世纪,开始向新的战略目标奋进的历史关头,我们党更应切准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纲领和政策。纲领是党的旗帜,是引领群众前进的方向,是基于现实基础的政治理想。纲领的调整与修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契合。我党既要避免固步自封、囿于教条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理想主义,又要切忌坠入庸俗实用主义的泥潭。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执政党的生机与活力。

2.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加政党认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执政模式是以竞选和组阁为中心的,竞选获胜从而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是政党执政的唯一途径。而要赢得选举,就必须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增加政党认同,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支持。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德国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传统产业工人大幅度减少,社会民主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严重削弱。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德国社会民主党对自己的理论、政策和组织进行了深刻的调整,邀请从雇员、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科技人员直至企业家等一切社会力量与之合作;同时,德国社会民主党还针对不同兴趣的非党群众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党外组织,吸引群众靠近该党,从而扩大党的生存基础。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阶级基础,无以立党;没有社会基础,党就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这一点不会变。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我国的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协调社会均衡发展。能否抓住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实现国富民安,这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因素。德国社会民主党抓住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正如《哥德斯堡纲领》所指出的那样:“社会民主党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不断增长的富裕,使所有人公正地分享国民经济的成果,享受一种没有使人丧失尊严的依附性和不受剥削的自由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德国陷入深刻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危机。于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调整了策略,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以确保德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努力使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相结合,坚持兼顾国家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研究21世纪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在充分认识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心,依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一。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的有益启示

1.实施党的组织运行机制民主化改革,保障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组织是党的力量所在,党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党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非常注重党的组织运行机制的民主化改革,并通过借助党内的民主化改革来激发党内生活和党组织的活力与吸引力。在政党政治过程中,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和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普通党员的强烈的党内认同感。德国社会民主党认为,讨论党的纲领的过程比最终出台的新纲领更加重要,因为讨论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澄清认识的过程。

2.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整个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探索,是在漫长的政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推进的,很多措施也是长时间摸索和积淀下来的。我们党要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需要循序渐进,统筹安排,坚持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整体推进,特别要注意对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扬弃和超越。

3.要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党内民主是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和保持政党活力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进一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教训

(一)必须顺应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洞察和掌握社情民意,及时调整党的纲领和政策,以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它从革命党向改良党、从工人阶级政党向人民党的转型前后持续了100多年的时间。社会民主党最终之所以演变为改良党,是由德国的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当今德国社会确实不存在革命的条件,却具备了充分进行社会改良并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果的条件。社会民主党之所以发展演变为人民党,是因为在议会民主制条件下,一个政党要想上台执政,就必须取得大多数选民的支持,而仅仅依靠工人阶级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要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只能将自己的定位从工人党转向人民党,让所有认可自己纲领的人成为党员、支持者和选民。⑤

(二)必须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着力协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受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观原因是:

1.没有尽快扭转德国经济停滞的局面。德国曾是12个老欧盟国家中3个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近些年来经济一直停滞不前。1998年施罗德就是因为有“统一总理”美誉的科尔发展经济不力而在大选中获胜的。在2002年德国大选时,施罗德在经济方面的不佳业绩,使其连任岌岌可危。当时,由于施罗德强硬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在东德发生水灾时又亲赴灾区慰问,赢得了多数选民的好感,从而得以连任。连任以来,社会民主党企图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改变经济停滞状况,但事与愿违,经济状况依然未见好转,经济增长缓慢,福利制度难以为继,区域优势不断丧失。

2.没有解决好失业问题。施罗德政府是以解决前任科尔政府长期未能解决的失业问题为使命而上台的,他曾讥讽科尔是“失业总理”。当时德国的失业人数已经超过400万。但是,四年后,失业人数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升高。2002年大选时,选民还比较宽容,使施罗德幸运地以微弱多数得以连任。连任后,施罗德下定决心进行彻底的社会经济改革,但依然未能奏效,到2005年初,德国的失业人数超过了520万。于是,选民便把气撒在社会民主党身上,使“红绿联盟”在各州的选举频频受挫,尤其是北威州,使社会民主党丢掉了39年的执政权,由此改变了德国的政治色彩。

(三)忽视党的思想建设,最终导致党的破产。

德国社会民主党虽然非常重视党内民主的组织制度建设,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创新成果,但其忽视了党的思想建设,使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在党内逐渐泛滥,终于导致党的破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领袖把持的报刊纷纷发表文章支持战争,党的国会党团在国会一致投票赞成政府军事预算。机会主义领袖公开倒向垄断资产阶级的怀抱,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均告破产。德国社会民主党最大的失策就是忽视了党的思想建设,没有认识到思想建设是保证党永远不褪色、不变质的根本。德国社会民主党走过的曲折道路,给各国共产党提供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始终不渝地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组织的纯洁性。

总之,从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科技信息化、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世界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对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学习其他政党的良好经验,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探索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推动政党的现代化,这是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注释:

①权伟太:《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历史述评与前景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第116页。

②陈焕文:《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及特点探析》,《环球政党》,2008年第7期,第60-61页。

③曾汉:《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观》,《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84-86页。

④王学东:《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第1期,第5-6页。

⑤张文红:《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4期,第33-34页。

作者系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科社与共运专业2007级研究生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篇4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是如何呢,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这个大家都知道,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长期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中华文明长期以其发达的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著称于世,这是中华民族非常辉煌的历史。

但是由于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也就是清朝晚期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统治那个时期,当时的中国无法应对世界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千年未有之强敌,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中国就逐渐成为一个受到列强欺辱,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这样一个国家由于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大的侵华战争就有六次,比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中日战争等六次大规模的战争,还有日本侵略台湾,英国两次侵略西藏,日俄战争也在我们的辽东半岛进行,这些资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对中国的掠夺应该说是无法计算的,仅是战争赔款就达到十几亿两白银,割走了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中国设立了很多租界,既有公共租界又有专管租界,在中国夺取了种种特权。

我们有这样一个材料,从1842年清朝政府和英国签定《南京条约》开始到1949年的108年左右的时间内,包括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等,一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中国签订了750多个不平等条约。同志们可能也都知道,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的火枪厉炮攻破了北京城的大门,中华民族是带着被外敌攻占首都被迫签定屈辱的《辛丑条约》这样一个深重耻辱跨入20世纪的。

面对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局面,中华民族应该说并没有屈服,他们在不停的反抗,怎么样实现富国强国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艰辛的探索和英勇的抗争,“林渭红原”,以林则徐、渭源这样的清朝政府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为代表的人当时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治夷”,为实现中国的富强他们提出这样的主张。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就是清朝政府的地方官员,像左宗棠,像曾国藩、李鸿章还有张之洞这些人也要开始搞洋务运动,也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先进的技术,这个由于没有成功,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了。

先进的中国人又考虑改革中国的制度,进行改良运动,这个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但是这个改革,改良也失败了,谭嗣同被杀头了,梁启超、康有为也跑到国外去了。随后,先进的中国人还在寻找怎么样实现中国富强、2

民族振兴这样一个目标,还是寻找这样一条道路,这个主要的代表就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这些人,他们主张实行共和,向西方学习建立共和国,推翻专制的君主统治,但是这个可以说前赴后继,付出了流血,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虽然推翻了清朝专制政权,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为代表的旧的官僚给窃取了,所以这次革命应该说也没有达到目的。

整个这个过程毛泽东做了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做了总结,他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请这些学生呢,这是毛泽东的一段话,这一段话就说明了当时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从1840年到1921年,这8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强兵这样一个理想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斗争虽然每次都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没有实现这样一个目的。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种局面,说明我们中国当时面临的历史主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个基础上又怎么样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这就给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大的任务,一个大的任务就是要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也就是说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在中国的统治,第二个任务就是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为了实现这两大任务,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有农民的努力、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努力、也有民主革命派的努力、资产阶级的努力,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这样一种背景下就 3

需要在中国有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新的阶级,新的理论来完成中国当时这样两个历史任务,也就是民族民主革命和全面现代化建设,这个就需要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上先进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政治力量在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实际上逐步在酝酿,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力量,我们也可以说需要一个新的政党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国强兵、民族振兴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在这个时候可以说产生这样一种阶级,形成这样一种力量的条件也在逐步的具备。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代条件(1)俄国十月革命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重要的历史条件,从历史时代这一方面的条件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那么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给世界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与此同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也诞生了,共产国际的诞生、苏俄革命取得胜利在世界上就形成了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各个国家都仿照苏联建立共产党,比如说从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前后在欧洲,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等等都诞生了。在亚洲,印度共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2)五四运动

历史时代还有一个重大的条件,那就是中国爆发了1919 4

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这个运动开始是由青年学生来发动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发动的,随后中国的工人阶级挺身而出举行大罢工,商人举行罢市,这一次五四运动应该说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出现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精神,可以叫做精神领袖,比如说像李大钊、像陈独秀,因为毛泽东把陈独秀叫做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还有一大批青年人在五四运动中经受了洗礼,他们在这个前后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也逐渐的明确了要走什么路。五四运动应该说是和十月革命这两个潮流在汇合当中,在相撞当中,中国这些先进人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决定要学俄国人,学列宁,要建立共产党,这是历史时代条件在逐渐的形成,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形成了一个高潮。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物质条件

但是光有这个条件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本身的条件,本身的条件呢,共产党这种政治力量,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国家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你要有工人阶级,中国的工人阶级,特别是1919年以后工人阶级也逐步的走向了历史舞台,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工人阶级人数虽然少,才几百万人,但是他们是受压迫最深,他们受的苦最重,在当时的中国是处于最底层,所以他们的革命性是比较强的,这是第二个条件,物质条件。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需要一批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批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这应该说是桥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需要一个桥梁,需要一个纽带,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还有像毛泽东,还有像恽代英,还有李达、李汉俊,这些人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也是共产党成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准备

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思想准备,从新文化以来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中国人经过反复的对比,切身的体验,有影响的先进人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也是共产党产生的条件。

所以我们说中国从1840年以来的历史状况,中国人民所受的苦难,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的流血牺牲让中国的先进人士逐渐的觉醒、逐渐的觉悟,他们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那么这条道路就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苏联人走的道路,这是这样一个情况。

走这条道路那就要成立共产党,所以共产党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条件逐渐成熟的。这个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背景下成立,它既要担负起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神圣的双重的任务,一个任务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独立,一个就是要 6

推翻本国的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正是有时代的要求、条件又具备,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也就呼之欲出,也就应运而生。

我们讲党的成立就要给同志们把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历史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我们想为了介绍的清楚一点,想把将近90年的时间分大约“三个30年”给同志们介绍一下,首先我们要给同志们介绍一下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时间大致是1919年到1949年,这大约是30年的时间,也就从1921年来划时段的,但是我们从1919年给同志们讲。第二个是时期可以讲做第二个历史篇章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这个是从1949年到1978年,大约30年的时间,29年,大约30年的时间。然后给同志们介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个时间是从1978年到现在30多年了,我们也大约算为30年,三个30年。

二、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们先介绍第一个时期,三大历史篇章的第一大篇章,叫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或者说它为了什么而流血而奋斗而付出重大的代价呢,他们是为了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是28年,实际上是从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开始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了,那个时候实际上就开始了。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个历史篇章我们可以给它分成若干个段落给同志们 7

讲,首先是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们刚才说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和中国国内五四爱国救亡运动潮流的汇合中产生的,这是一个大背景,但是这样一个背景也需要有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到两个人,这两个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我们分创始人和主要创始人,主要创始人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李大钊和陈独秀原来也不主张搞暴力革命来推翻反动统治,但是他们在现实的实践中,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分析中,种种失败教育了他们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走革命的道路,甚至是暴力革命的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他们两个人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特别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最早开始完整的、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那么陈独秀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的贡献,但开始是李大钊。

陈独秀是通过什么情况来转变了他原来的认识呢,坚定的相信通过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也是他切身的体验。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实际上的领导人,他由于开展运动被反动军警抓到监狱里面去了,抓到监狱一段时间里,那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他原来是主张,大家都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是主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把他抓到监狱里面去之后他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他说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不但救不了国,还把他自己救到监狱里面去了,所以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更加坚定了走俄国人道 8

路的决心,出狱当时通过蔡元培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还有胡适、李大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把他从监狱里救出来了,出来之后他和李大钊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商量,后来两个人相约建党,陈独秀在北京受到了反动军警的控制、监视,不能自由活动,李大钊就在北京负责建设党,陈独秀就到南方,到上海去建党,也就是当时传颂一时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那么共产党就是在他们两个人的大量工作下建立的。

两个人做了这样的准备,陈独秀1920年8月份就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和李大钊通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说党叫什么名,李大钊给他回信说就叫中国共产党,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最早是在上海诞生的。随后,在1920年的秋天,李大钊在北京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联系他们的学生还有受他们影响的一些当时的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比如说像联系毛泽东,联系董必武,联系广州的谭平山,李大钊联系天津的,联系山东的一些年轻的同志、先进分子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前已经有了党的早期组织,有七八个党的早期组织,在国外的留学生里,法国的留学生里还有日本的留学生里也有当时党的早期小组织,人数很少。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在苏联共产党,特别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就准备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上海召开的,实际这个是当时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这个106号实际上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9

代表大会的代表李汉俊哥哥李书城的家,把他们家作为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有何叔衡,有董必武,还有陈潭秋,这个是湖南和湖北的代表,山东代表是王俊美和等邓恩明,上海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北京的代表是张国焘和刘仁军,北京的代表是他们两个人,广东的代表是陈风格,日本留学生的代表是周福海,另外还有一个代表叫高慧珍,他是属于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共产国际来了两个人,一个是马林,一个是里克尔斯基。

会议在这里面我们要说一下,是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这里面应该说也有一个故事,党的生日大家知道是1921年的7月1日,为什么没有把开代表大会的7月23日作为党的生日,而把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这个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处于当时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的中央当时在上海,多次遭到迫害,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所有文件,中文的文件基本上都找不到了,这是当时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找不到这些文件,第一次开会的时间当时就找不到确切的日期了,等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当时的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要庆祝自己成立多少周年,要搞纪念活动,这个时候就问当时在延安仅有的两个参加会议的代表,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董必武,他们两个人由于隔的年头太长了,因为是二十几年了,也记不住是7月的到底哪一天开的会,后来两个人商量说就以7月的首日,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等以后能找到材料以后再说。那么后来这个时间搞清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 10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那个时候关系比较好,苏联共产党就把共产国际的档案移交给中国共产党一部分,在它移交这些档案里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搞清楚了,但是后来大家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已经约定俗成了,所以也就没有改,没有改的必要,这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1921年7月1日,把这个作为党诞生的纪念日。

开这个会应该说虽然在中途受到了一些暗探和巡捕的干扰,但是会议改变了开会的地址,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一个游船上开了闭幕会,但总的来讲这次会议还是成功了,虽然受到了干扰但还是成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代表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劳苦大众的政党,这个政党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当时第一次代表大会就13个人,加上两个国际代表15个人,全国的党员也就50几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当时看起来非常小的组织却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最不平凡的事情,搞了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这50多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7千多万党员,而且在中国长期执政,在世界上来讲这么长期执政的政党也不多,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是我们讲的共产党的成立。

(二)工业大革命时期

下面,我们给同志们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进行大革命运动。大革命运动在党史上一般我们叫为国民革命时期,现在我们就给同志们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第二个小的 11

历史阶段,就是工业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是把它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要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当时工人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中国社会阶层,那么就要改变工人当时所处的状况,所以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就领导了100多次工人罢工,称为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在1922年,1923年这段时间领导了这些工人罢工影响非常大,有一些罢工取得了成功,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生活的条件,比如说毛泽东、刘少奇还有李立三领导的安源路况工人的罢工,由于政策和策略比较得当,取得了成功,但是绝大多数的罢工遭到了反动派,也就是反动政府、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特别是京汉铁路大罢工,当时罢工总工会的领导人林祥谦,还有为工人说话,为工人服务的共产党员也是律师司洋,这些人都被反动派残酷的杀害了,林祥谦被砍头了。还有比如说在开滦,在唐山一带还有其他一带的罢工,在广州的罢工都遭到了反动军警,甚至遭到了国外反动军队的残酷镇压。

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告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个道理,在中国搞革命非常不容易,因为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而且这个国家当时没有民主可言,那么怎么样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革命的胜利,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总结经验,最后决定了和国民党进行合作,因为在中国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当时还是革命的力量,在这样一种认识下也可以说共产国际也同意,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与国民党 12

进行合作,1923年开党的三大这方面取得了一致,1924年1月和国民党一起召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代表大会是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当时孙中山起到主导作用,这个应该说还是开的比较成功,国共合作确实推动了国民党的发展,不久就统一了广东,随后又开始进行北伐,国共时期的北伐也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原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可以说是一路北上,很多关键的战斗,特别残酷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可以说把吴佩孚打的落花流水,一直打到武汉,这是当时北伐战争的情况。还有几路军分别占领了江西、占领了江浙,在上海,在周恩来、陈独秀还有一批同志的领导下,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上海应该说当时也被北伐军所占领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搞了“4.12”政变,汪精卫在“7.15”也进行了背叛革命,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就被当时的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打在血泊中,当时情况非常非常严峻。可以说大革命应该说是失败了。

失败了以后反动军阀对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残酷的屠杀,当时有5万多共产党人,经过这一次革命的失败只剩下了1万多人,很多人都是在这次国民党背叛革命的过程中被杀害了,比如说像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反动军阀杀害了,还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党的早期革命家,甚至是我们党的常委,中央的常委,像蔡和森啊,还有一批党的委员像陈延年,向警予啊,赵世炎啊等等,这些非常优秀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早期的理论家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杀害了,可以说这个时候是革命的一个关键的时候,那么 13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也就是说在革命受到蒋介石、汪精卫血腥镇压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没有屈服,没有放弃革命,他们仍然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太雷、叶挺、刘伯承这些代表的共产党人,以他们为代表还有一批共产党人,他们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组织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又把革命重新的发动起来,当时非常不容易,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实际当时我们上面说到的这些党内代表,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太雷、叶挺,这些人在国民党里面应该说用现在的话来讲都是高官,毛泽东是国民党中央的宣传部长,代理宣传部长,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是国民党一军的政治部主任,应该说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但是为了革命他们放弃了高官厚禄,他们为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而宁可去流血牺牲也要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独立而英勇奋斗,这是当时的情况,在危急关头还有一批人更值得我们尊敬,原来不是共产党员,而在这个时候要求加入共产党,冒着抛头颅,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要加入共产党,这些代表人物有贺龙,有彭德怀,有叶剑英,还有徐特立,徐特立当时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有六七十岁了,大概五十多岁的老人了,仍然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应该说这些人更值得我们尊敬,另外也值得我们深思。这个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我就给同志们讲这些,革命应该说是失败了,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三)土地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一段历史,第三段就是进行土地革命战争,这个时期一般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份,这段时间在党的历史上叫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说艰辛啊,不容易啊,这个时期应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这个起义也可以说大大小小的起义也是一百多次,这些起义绝大多数应该说都失败了,成功的有几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当时井冈山根据地和江西根据地是那个时候比较成功的范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当时中央的命令也是要占领大城市,要打长沙,但是起义的初期进展的并不顺利,这样长沙敌人就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如果这个时候再带着部队去打长沙的话,打大城市的话可能就要失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的,毛泽东作为战略家他果断的决策不打长沙了,而把部队带到了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就是井冈山地区,进行三湾改编啊,建立农村政权,农村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吸聚力量反对敌人的进剿、汇剿和围剿,并且根据地逐渐的壮大,也可以说在这个时期里面毛泽东为代表的包括朱德,包括其他的同志共同努力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

但是毛泽东这种政权的思想和主张呢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央的认可,中央不但不认可毛泽东指出的正确道路而且还排挤他,打击他,剥夺了他指挥红军的指挥权,比如把红军总政委给拿掉了,不让他到红军前线去指挥红军打仗,因为这 15

方面他是军事家、战略家,这方面是他的特长,不让他去指挥了,结果由于当时的党内王明博古再加上共产国际李德的瞎指挥就葬送了我们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局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没有办法被迫进行长征,那么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经过的遵义,也就是贵州北部的重镇,在遵义市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在这个扩大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可以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由于遵义会议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的见解能够起到主要的作用,那么在长征的过程中我们中国共产党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路线,随后到陕北又巩固了陕北的根据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当时历史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也是各种矛盾转化的时期,也就是说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斗争转为民族斗争,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进行了自己路线、战略、策略的一种转变,积极的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可以说把当时在陕北的,在西北地区的张学良的部队、杨虎城的部队在抗日这样一个大目标下实现了停战,实现了统一战线。蒋介石当时他没有认清这个形势,仍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这样一个主张,这样就使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内战,无法抵抗外敌入侵这样一个状况,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采取果断措施,对蒋介石实行了兵谏,把蒋介石抓住了,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工作实现 16

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就开始了。这个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为我们民族做的又一个贡献,实现了全国停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这个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做了贡献。

(四)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下面,我们再给同志们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四个问题,全面的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当时国共形成了共同抗日的局面,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进行抗战,国民党我们要承认他们在初期抗战的过程中比较积极,广大的国民党官兵也为我们民族流血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个在历史上我们要给予肯定。但是由于国民党统帅部,也就是蒋介石在战略上、在战术上、指挥上应该说都存在着问题,开始抗战并不顺利,打的比较辛苦,大片的国土沦陷,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共合作,红军进行改编,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首先中央军委毛泽东,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命令115师打一仗,而且要首战必胜,这个就是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平型关战斗应该说取得了胜利,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随后这种仗应该说我们又打了几次,比如说129部队打的,120师打的,开始打了几次比较好的仗,鼓舞了全国的士气。随后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就进入到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在1940年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把抗战这样一个任务,抗击60%左右日军的任务,和抗击90%以上伪军的 17

任务担到了共产党的身上,担到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头上,非常的辛苦,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包括苏联,包括美国他们的帮助下,在全国军民长期艰苦的努力下,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第三个时期。

(五)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第四个时期,这第四个时期就是解放战争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准备和平建国的,也提出了党当时进入了和平民主的新的阶段,那么蒋介石当时由于没有准备好和共产党进行战斗,另外也是在国际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他也摆出了和谈的姿态,邀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去谈判,那么毛泽东就带领周恩来、带领中国共产党王若飞等等这些同志到重庆去和国民党进行谈判,通过长期艰苦的谈判,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实现国内的和平,国共继续合作,共同建设国家。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他可以说还是想自己一个党来统治中国,对别的党他还是不希望来共同的建立一个联合国政府来领导中国的建设,他首先破坏了停战协定,也破坏了“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共产党占领的地方大举进攻,开始是全面进攻,然后是重点进攻,并且占领了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所在地延安,这样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进行一年多的防御,从1947年就进入了局部反攻,18

派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局部反攻就开始了,随后整个解放战争处于这样一种焦灼状态,打的非常激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局面逐渐的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对人民有利,这些正确的政策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过多讲,因为马上进入了决战,决战阶段三大决战,主要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在取得胜利的背景下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实现国内的和平。

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国民党进行谈判,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49年4月份谈判了15天,但是后来蒋介石、李宗仁他们拒绝在谈判协议上签字,没有办法,毛泽东和朱德命令人民解放军4月21日向全国进军,随后我们整个的人民解放战争就取得了胜利,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几天时间就占领了国民党当时的首都南京,然后就向全国进军,我们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取得胜利了。

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我们大致和同志们说一下,这个历史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840年以来当时中国的状况到1949年基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实现了百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的理想,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自由和人民解放,这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这个结论实际上我们说的更直接一点,实际上 19

就是这样一句话,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历史篇章。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

下面我们开始讲第二个历史篇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这个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时间是1949年到1978年,这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要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一)建立新中国

1949年9月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的人数是各方面的代表,一共有11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另外还有解放军代表、妇联代表、工会代表、共青团代表,还有邀请了70多位重要的人士包括宋庆龄等等,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总共是510人正式代表,另外还有70多位候补代表,还有75位各界的人士,可以说代表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界的人士,这次会议召开的非常成功,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也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还通过了当时中华革命党的国旗,代国歌等等,这些建国的一些重大的事项都是在这个会议上解决的,可以说这次会议胜利的召开和胜利的结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随后在7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那么在开国大典上毛 20

泽东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也就是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个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是体现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另外,也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中国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它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1.恢复国民经济

首先是恢复国民经济,我们中国的国民经济近现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以来一直没有搞好,那么在国民党时期经济应该说已经崩溃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失业的人员绝大多数都失业了,没有工作干,而且当时我们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创造了世界的记录,它的钞票大到上亿,买东西要成捆成捆的带钞票去买,所以整个国民经济是非常糟糕的,那么这种糟糕的国民经济又伴随着当时长年的战争,国家的自然灾害等等,伴随着这样的情况使国民经济就更加的困难。

当时失业的人口几百万,灾民几千万,一共才5亿左右的人口,大家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当时的困难有多大,所以当时国民党是不相信共产党能搞好经济的,它甚至说共产党搞 21

不好,它还要反攻大陆的,美国人也不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搞好中国的经济,他在1949年发的白皮书里面也强调了这样的一个认识,当时刚刚解放的地区一些工商界人士也认为共产党搞不好经济,所以当时没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搞好中国的国民经济,正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经过了三年的努力,我们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了,而且它的各种产值都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最高的年份,52年,我们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详细的情况我们不能说,但是有一句话我们要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用了仅仅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党几十年甚至历届政府,从1840年以来到1949年,一百多年来没有完成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一个辉煌的业绩。

2.进行土地改革

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之后,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这个土地改革主要是在新解放区进行的,新解放区进行这种土地改革涉及到几亿农民,这几亿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可以说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它一方面为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政治上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中国广大的农民大概有3亿多,4亿多的农民就拥护共产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政府,所以为我们当时恢复国民经济,为我们的抗美援朝,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奠定了一个政治方面的基础,这一点当时蒋介石也认识到了,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进 22

行土地改革赢得了4亿农民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他没有在大陆上进行土地改革,所以他丢掉了农民,这样可以说丢掉了农民,丢掉了人心,与他丢掉政权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他到台湾之后他也进行土地改革,这是后话,但是说他已经晚了,虽然晚了,但是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说,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广大农民一千多年的理想,比如说历届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开始都提出了“等贵贱、均田地”这样的主张,但是都实现不了,几千年的主张实现不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年就实现了,所以当时农民拥护共产党,拥护新中国,这样一种热情为我们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3.抗美援朝战争

这个时期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应该说是美国强加到中国头上的一场战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就宣布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的第四航空大队进入中国的台湾,公开的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而且在国际公海上对中国的船只进行非法的搜查,在中国的边境进行轰炸,那么这样一种严峻的挑衅行动,对中国发出这样严峻的挑战,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敢不敢应战,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我们的民族尊严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多次开会,最后还是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决策,虽然 23

当时有人不同意,但是经过做工作,中央政治局还是做出了决策要进行抗美援朝。

这场战争打的非常艰苦,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美国16国的军队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回三八线,可以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那么这场胜利应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虽然我们付出了代价,但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可以想一想,50年前,1950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50年前是1900年,1900年是美国等八个国家的八国联军占领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50年后当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挑战的时候,也就是说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已经打到中国的边境了,我们中国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我们可以打出国门到朝鲜把美国打回三八线,这个50年,半个世纪的变化应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这场胜利正像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和政委,他在回国之后的一次讲话中所说的,抗美援朝的胜利表明帝国主义再像过去那样架几尊大炮就可以让中国割地赔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沉重的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社会改造

这个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改造的工作,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加强民生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比如说像医疗卫生、健康、治疗传染病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还有救济灾民,方方面面的工作当时做的都是非常好的,也可以说赢得了民心,应该说我们 24

在建国初期取得了各个方面的胜利,建国初期可以讲新中国建立处理百废待兴,好多工作都要同时去做,也可以说是几套锣鼓一起敲,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当时各方面的工作都做的非常出色,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这个时期是大致上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个历史篇章中的第一段,就是建立新中国这样一个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那么第二个阶段大致是从1953年到1966年,第二个时期主要是从53年到56年,这个时期主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这个时候在1952年,我们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抗美援朝也基本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了,环境有利于我们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从1952年开始我们就制定了“一五计划”,从1951年就开始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们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这个基础应该说打的很好,初步的建立了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当然这个“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真诚帮助,我们中国人民当时广大的工人农民忘我工作、积极奉献,也为“一五计划”的胜利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随后,从1953年开始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我们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那么到56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和手工业还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那么这个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就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了。

那么在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过程中,在1954年我们中国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会议,那么第一届全国人大有这样几项重要的工作,这个对新中国的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它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诞生了,这一次会议可以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方面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一个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一个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还有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时候就确立了,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在中国确立起来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个历史篇章中的第二个问题。

(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三个问题是进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主要是从1956年到1966年,这段时间是我们国家发展或者说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阶段,也就是说既有成就又有错误,但成就应该说还是主要的,这个时期有这样几件事情,我们要给同志们点一下。

1.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个就是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是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基本社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了,那么中国怎么样建设 26

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进行了探索,以《论十大关系》为探索的开始,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在这里讲到我们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要走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我们要在经济建设上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农业、工业、轻工业、国防工业、经济建设还有沿海和内地多方面的经济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也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方面怎么样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都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见解,也可以说初步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初步的成效,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哪些问题呢?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这个应该说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一个失误,那么这个失误我们怎么认识呢,反右派斗争应该说是应该的,是对的,这一点邓小平也强调,历史学家也强调,但是必须要注意扩大化是错误的,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反右派斗争是对的,有多少右派就反多少右派,在法制基础上去解决,但是你不要扩大化,不要无限的扩大,当时扩大化是比较严重的,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失误。

第二个比较大的失误就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失误可以说一个是生产力发展上的急于求成,一个是生产关系上的急于求成。这两个“急于求成”就导致了严重的困难,造成了我们国家当时经济,人民生活也严重困难,甚至出现了非正常死亡这样的情况。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教训,27

也告诉我们今后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业,一定要按规律办事,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绝不能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去人为的做一些不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说不能超越阶段,这个是我们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第二个失误。

2.经济发展全面调整

随后,我们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那么这个调整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非常好的状况,就是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还有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取得比较好的局面,比如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在这个时期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其他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的导弹也实验成功了。国防建设的这些成就可以说与工农业建设这方面的成就互相促进,当时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局面,所以这十年非常复杂,有成就有错误,有探索方面的胜利喜悦,也有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灾难,给人民带来的苦恼,这段时间这么复杂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总的来讲,这段时间成绩还是比问题大的,成绩还是大的,问题还是次要的,这是我们讲的这个十年的情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随后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到 28

1976年,文化大革命可以讲它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给国家造成了一场内乱,这场内乱应该说给人民带来了一场灾难,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我们还应该说是好的,毛泽东当年他还是想把我们执政党建设成为一个纯洁的党,我们国家应该成为一个他所想象的那样一种没有黑暗面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说没有腐败、没有不平等,这是他当时的一个想法,出发点是这样的,但是这场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后就难以控制,造成了国内的内乱、武斗,又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停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后来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农业生产也保持了稳定,在这个时期外交工作也有了进展,但总的来讲文化大革命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十年时间我们搞文化大革命,国内一种混乱的局面,正是在这个十年当中欧洲的德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亚洲的日本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迅速的从二战这样一种破坏中重新的崛起,亚洲的韩国、新加坡,我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是在这个期间经济实现了发展,实现了起飞,我们在这些年进步应该说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样一个矛盾,而是抓本来应该是革命时期抓的主要矛盾,就是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以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这是文化大革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的一个错误,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有 29

一个明确的认识。

我们把30年的情况,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情况做一个概括,总的概括就是这样的,在3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是也有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但总的来讲我们还能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那这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民族享有尊严、国家拥有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这30年的工作,或者说这30年的历史为我们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人才储备,也就是说没有这30年的发展就没有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因为这个基础是那个时候打下的,这是我们给同志们讲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篇章,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

下面,给同志们讲第三个历史篇章,也就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个时间我们中国共产党主要是做什么工作呢,我们历史的主要方面是干什么呢?就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伟大国家,主要是做这个工作,也可以说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伟大国家而奋斗。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往往说第二个30年,实际现在30年多了,这段历史我们也要给同志们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邓小平时期

1.粉碎四人帮,进行拨乱反正,恢复社会秩序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四个党内的小动派的简称叫四人帮,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集团,恢复秩序进行初步的拨乱反正,这是1976年到78年的情况,这件事情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可以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一场内乱刚刚结束,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恢复经济,要进行拨乱反正,要恢复政治方面的正常生活,国家政治方面的正常生活,要恢复教育、科技,要加强国防建设等等,方方面面的任务应该说是非常重的。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当时可以说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大量的工作为我们实现历史转折,为我们实现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为改革开放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华国锋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央也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又给我们的工作形成了思想阻碍,这就是当时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这一段历史非常复杂,我们也不能过多详细的讲,因为时间的关系,但主要的方面我们还是要讲一下。

比如说当时我们又要恢复经济,又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比如说要进行经济整顿,整顿企业,整顿各个领域,把经济搞上去,恢复国民经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 31

时,又要在教育科技领域里面采取一些比较大的步骤,那么在这些工作中可以说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阻力的,比如说当时恢复高考是全国人民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在恢复高考的过程中,当时邓小平和很多参加邓小平主持的教育科技座谈会上的这些专家们都主张要恢复高考,从高中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但当时有人就说毛主席说过工人农民中招收学生,这样是不是和毛主席的话不一样,邓小平在这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国务院又专门召开了一个招生会议,所以在当年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立即解决,而是拖了半年,也就是说那年的招生不是在暑期招生,而是在春季招生,考试是在冬天考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遇到了阻力。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还有就是当时进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胡耀邦在中组部当部长,在1977年12月份当部长,这个时候想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比较困难,原因也是有阻力,为什么有阻力呢?实际上有一个思想障碍,有人就说有些问题是毛主席定的,是中央文件定的,是某某画圈的,这样动起来就比较困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究竟我们在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粉碎四人帮以后百废待兴,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已经不断出现,我们总用过去的一些框框,过去的一些文件来束缚我们的发展,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那么这样就要找一个标准问题,以什么作为判断历史是非、路线是 32

非、理论是非、发展方面的一些新情况的一个标准呢?这就给政治家提出了一个课题。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在胡耀邦、邓小平他们的组织和支持下,在我们党内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就出现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全国人民的思想,党内领导同志的思想就得到了解放,就为我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理论思想方面的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随后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么在这个会议上对这些涉及到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说我们中国共产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在这个会议上确定下来了,要继续恢复毛泽东强调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时邓小平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那么这个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确定下来了。我们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全党的工作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应该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不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党的中心工作应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也解决了,还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要实行改革的决策,要实行开放的决策,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个重大问题的解决就标志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由过去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现在以经济建设为 33

中心,由过去的墨守陈规转到现在的改革,由过去的封闭半封闭转到现在的全部对外开放,当然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体现在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加强法制,要加强党的建设,要发展毛泽东思想,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调整我们的外交战略,为我们现代化服务。要解决好台湾问题,要用和平的方法统一祖国,等等。这个会议应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次会议,我们在这里面给同志们做这样一个介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就实现了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改革开放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推进,那么改革可以说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随后我们又在对外开放方面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步骤,这些重大的步骤是给福建和广东这两个省外贸自主权,这是一个步骤。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步骤就是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也就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全面系统的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到1981年32年的历史经验,可以说完成了拨乱反正,这是我们跟同志们讲的这样一个情况。

4.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随后就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主要的主题就是邓小平在开幕式里面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后又继续的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改革在前一段时间取得突破之后在这个时候已经见效了,34

见效之后当时中国共产党就决定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然后要进行城市的全面改革。所以在十二大召开以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85年又作出了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政治体制改革也在逐渐的进行,所以从十二大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开放,这是这样一个情况。

5.外交方面取得成就

在外交方面,这个时候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是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我们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要问题,随后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样一个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这个时期也是比较活跃的,主要体现在在这个时期经过同英国谈判解决了我们国家百年多没有解决的香港问题等等其他外交成就。

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个时期我们也可以说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么在这次会议上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从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在这个时候又确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十三大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以80年代开始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整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一番,要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在20世纪末要实现国民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 35

平。然后第三步,21世纪的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三大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全体代表全体通过认同,所以三步走战略在十三大上也被确定。还有这次会议上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它概括成十二个基本观点,这个时期应该说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展比较好的时期,那么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以邓小平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为我们党,为我们人民做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应该说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第一是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正确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第二点,创立邓小平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个方面的贡献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提出90年要比80年那个时候翻一番,实际上到87年的时候已经实现翻一番的任务,经济成就,改革开放各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

(二)江泽民领导时期

第三个30年,我们介绍了邓小平的时期,下面我们介绍第二个时期,就是江泽民领导的时期,江泽民为总书记作为领导核心这个时期,1989年两次中央全会,一个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一个是十三届五中全会,我们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接,也就按通常所说的就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在那个时候实现了交接,实现交接以后的过程和情况也是处于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经受着国内国外严峻的 36

考验,在国内是1989年政治**的考验,还有从1988年开始的经济波动的考验,政治**和经济波动的考验可以说把中国共产党推到了一个历史的紧要关头,在这个时候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全党,克服了方方面面的困难,可以说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民族团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

这个时候在国际上也经受着两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个东欧方面是苏东巨变的考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给我们中国带来的直接考验就是社会主义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是不是在世界上消亡了,中国还能不能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外第二个严峻的考验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我们中国进行各方面的制裁,既有经济方面的制裁又有政治方面的、外交方面的、军事方面的制裁,这个制裁来势凶猛,对我们中国国内当时很困难的局面下应该说是雪上加霜,但是由于我们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策略政策,采取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斗争,打破了,或者说从容的应对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们中国进行的制裁,这个时期我们简略的概括一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继续 3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不像苏联那样,也不向西方妥协投降,我们还是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的旗帜。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搞好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的推动改革,这个改革当时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92年就把这个确立下来了。然后又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世纪,这个里面可以说制定了若干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有新的“三步走”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有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说在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些关系全局性发展战略,那么这些战略的实行为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推动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那么在世纪之交的时候,2000年的时候,江泽民又对我们党的历史,对我们党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吸取国际上一些大党、老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他们丢掉政权的惨痛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三)胡锦涛领导时期

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0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时候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顺利的实现了交替,新老交替,那么十六大以后我们中国共产 38

党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继续完成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那么在这些方面应该说也有这样一些事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要给予记载和给予说明。

1.科学发展观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十六大以后,2002年召开十六大以后,03年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困难,那么这个严峻的困难那就是出现了非典这样一个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完整的思考,特别是十六大的时候对我们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总结出了十条基本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继续的思考今后我们如何发展,如何建设的问题,根据我们中国的实际,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国情,人口多,耕地少,资源贫乏,资源缺,我们国家的资源用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绝大多数都到不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到不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最严重的战略资源比如说像淡水,像耕地,像这些石油,我们都是非常缺的,怎么样才能做到我们中国长期发展、全面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对我们的发展方式,对我们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反思,应该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后这样几件重大的事情我们首先应该提到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大战略,大智慧,为指导我们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方针,这个是一件事情。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第二件事情,十六大以后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是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仍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我们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体制,能够继续发展可以说作出了若干规定,这也是一个重大的事情。这一段时间还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正义、民主、健康、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这样一个国家里面,那么这个和谐社会也是这一段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主张,我们现在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在进行努力,甚至把和谐社会的“和谐”两个字加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里面,作为一个目标来遵循。这个时期还有一件事情在历史上要给予记载的,就是建设创新性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性社会就要有创新性人才,一个民族要是没有创新能力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十六大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强调人才强国,强调要建设创新性的社会,这是为我们民族着想的一个战略的措施,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在历史上给予记载的。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任务,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取得成绩。

3.汶川地震、奥运会

十六大以后还有几件事情在我们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个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个抗震救灾以抗击四川汶川地震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灾害,我们也都取得 40

了这方面的一些胜利,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还是对我们人民军队,对全体人民的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抗震救灾方面取得了胜利,这个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这是非常的一段历史。那么这段时间还有一些事情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印记,一个是奥运会我们开成功了,08年奥运会开成功了,也实现了太空行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从08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09年我们中国从容的应对了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十六大以后我们就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是可以肯定的。在外交方面,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我们国家发展的前景也非常美好,第三个历史篇章我就给同志们讲这么一些。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 下面我把结束语再给同志们说一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我想主要就是有这么三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

一个方面是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告诉我们的一条基本的 41

经验,坚持理论的指导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创新,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但是马列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自己的实践,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无论是革命也好,建设也好,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好我们都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别人的道路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复制,照抄照搬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出问题,必然是失败,这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也就是说要坚持创立自己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要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这是第一条基本经验。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二条基本经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就要反复认识国情,就是从国情出发,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我们的成功、失误、曲折、教训,这方面太深刻了,教训太深刻了,什么时候能够清醒的认识国情,从国情出发我们就能够取得成功,脱离国情那就要失败,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亡民的错误,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错误,都说明必须反复认识国情,从国情出发。要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要确定正确的基本纲领,要坚持纲领不动摇。要坚持 42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第二条基本经验。

(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通过学习党的理论和历史 篇5

可能是耳濡目染了革命前辈对党的执着追求的原因,我从小就树立要加入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和为之奋斗的漫长过程中,我从最初的想当英雄,入党光荣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今天,我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入党申请书。平时我要定期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同党员同志谈心交流思想,使自己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快成长。在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还要时刻记得自己是工厂的一名电气维修人员,努力钻研技术,提高业务水平,保障工厂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业务,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深知,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因此,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使我更快进步。如果组织批准我的申请,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党的理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积极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永不叛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如果组织上没有接受我的请求,我也不会气馁,而要继续为之奋斗,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和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进而在组织 上入党,请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篇6

401.“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一著名论断是由 提出来的。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40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指导新的实践。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B.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03.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 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立场、观点和方法 B.基本原理 C.基本结论

40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 的革命道路。A.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首先占领农村,后解放城市,最后夺取中心大城市

405.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A.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初步成果 C.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40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07.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是。A.王稼祥 B.刘少奇 C.周恩来

408.刘少奇在 一文中,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含义和指导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

A.《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B.《论党》 C.《论党内斗争》

409.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 C.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

410.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411.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A.形成时期 B.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的时期 C.开始萌芽的时期

412.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官僚主义 B.资本主义 C.教条主义

413.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权建设理论,这就是。A.三三制政权理论 B.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C.工农民主专政理论

414.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制定党规党法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415.《新民主主义论》所阐述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的问题。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领导权

4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最基本的内容是。A.党的建设理论 B.进行土地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417.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18.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著作是。A.《民众的大联合》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19.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A.统一战线 B.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420.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中的一切矛盾必须围绕一个根本方针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制度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21.毛泽东在《论十六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了探索中国。A.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422.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A.解放思想 B.破除迷信 C.理论联系实际

423.在 一文中,毛泽东首次以完备的形式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424.毛泽东同志在 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25.“‘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毛泽东的。A.《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 C.《改造我们的学习》

426.《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论述 的问题。A.党的思想教育 B.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C.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

427.构成新政协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的文章,是毛泽东的。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联合政府》

428.“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正确论断是毛泽东在 中提出来的。

A.《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2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功过基本评价是。

A.晚年犯有严重错误 B.功与过各占一半 C.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30.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 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43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论 43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本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33.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B.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C.实现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434.,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A.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4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紧紧围绕着。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展开的

B.“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 C.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的

436.分阶段实现现代化,是 同志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437.“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这是邓小平在 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A.《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B.《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C.《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438. 是科教兴国的奠基者。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439.邓小平首次在 一文中提出廉政建设要依靠教育更要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B.《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C.《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440.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441.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内容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442.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方讲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的。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开放”、“封闭”的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443.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44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

445.邓小平认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 ”。A.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B.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 C.思想政治工作

446.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447.邓小平说:“讲风气,无非是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

A.党风 B.民风 C.学风

448.邓小平首次在 一文中提出廉正建设要依靠教育更要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B.《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C.《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449.邓小平认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条中,有理想和 这两条特别重要。

A.有道德 B.有文化 C.有纪律 450.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注重。A.把握基本概念 B.学习基本观点 C.学习立场、观点、方法

451.学习邓小平理论,要 地把握理论科学体系。A.完整、准确 B.全部、系统 C.深入、细致

452.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453.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 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邓小平理论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454.2000年2月,在考察 工作的讲话中,江泽民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浙江 B.广东 C.北京

4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A.继承和丰富 B.创新和发展 C.继承和发展

45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A.党的指导思想 B.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党的行动指南

457.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B.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C.治党之策、兴国之道、富民之路

45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 这三大规律的认识。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党的执政规律、国家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的规律

4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历史方位 B.指导思想 C.历史经验

46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46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A.党的群众性 B.党的阶级性 C.党的先进性 46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A.执政为民 B.为民谋利 C.以民为本

46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 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A.最大限度 B.最广泛最充分 C.完全充分

46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 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A.创新的勇气 B.发展的眼光 C.改革的精神 46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 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46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A.教育 B.经济 C.发展

467.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A.组织者和推动者 B.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C.推动者和实践者

468.江泽民指出:“要继续贯彻邓小平同志 的战略思想。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A.两个大局 B.三个有利于 C.发展是硬道理

469.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江泽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

C.十项政策

470.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在。

A.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B.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

C.200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

471.江泽民指出: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A.继承 B.创新 C.知识

472.“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 中首次提出的。A.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B.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 C.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

47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13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A.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党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

474.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 基本经验。

A.六条

B.八条

C.十条

475.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A.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C.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76.因为我们党是代表 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A.先进生产力 B.社会主义 C.工人阶级

477.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所以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以 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A.四项基本原则 B.社会主义方向 C.马克思主义

47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 C.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局面

479.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A.共产主义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8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 这两大历史性课题。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C.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48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A.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 B.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班子 C.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482.党的十六大确立的 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A.全面实现现代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高度文明与民主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83.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进西部大开发

48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A.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 B.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485.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条件下,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

A.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B.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加强城乡环境污染治理

486.实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 C.可持续发展战略

487.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A.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B.农村经济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88.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A.放宽国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 B.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C.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489.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打破各种市场障碍,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A.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B.完善商品市场体系 C.重点发展要素市场

490.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A.制订计划 B.防范风险 C.经济调节

491.新形势下的军队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回答和解决好 两大历史性课题,使军队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A.科技强军、质量建军 B.打得赢、不变质 C.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492.坚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B.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规模 C.“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93.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要扩大就业就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A.就业环境 B.劳动者自主择业 C.广开就业门路

49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A.物质 B.精神 C.政治

49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以德治国 B.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C.密切联系群众 496.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 的特权。

A.以权谋私 B.官僚主义 C.超越宪法和法律 497.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A.自我完善和发展 B.全面修正 C.根本改造

498.党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A.先锋队 B.桥梁和纽带 C.监督组织

499.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A.公平和正义 B.人人平等 C.自由和民主

500.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打破选人用人中 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A.论资排辈 B.重学历轻能力 C.重才轻德 501.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 的社会环境。

A.市场繁荣 B.科技发展 C.和谐稳定 50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A.共产主义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503.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A.集体主义 B.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 504.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505.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 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国民教育 B.基础教育 C.义务教育

506.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A.立足发展 B.民族团结 C.为人民服务

507.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先导性前瞻性 B.先导性全局性 C.基础性全局性

50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统一的思想 B.创新的能力 C.高尚的品格 509. 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510.人民解放军要贯彻 的军事战略方针,努力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A.积极备战 B.积极防御 C.积极扩张 511.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联合和依靠第三世界

512.坚持 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A.直接“三通” B.一国两制 C.一个中国

513.党的十六大报告认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A.党的基层组织 B.党的团结 C.党的纪律

5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 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可持续发展 B.科教兴国 C.经济建设

515.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516.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艰苦奋斗 C.密切联系群众

517.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解放思想 B.破除迷信 C.理论联系实际 5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含义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 B.民主集中制 C.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519.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是。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2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52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522.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正规化 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 C.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523.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不能包括:。A.制定和调整宏观政策 B.制定和调整商品价格 C.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524.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属于。A.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 B.有待进一步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25.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A.参与者

B.建设者

C.劳动者

526.要尊重和保护一切 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A.有益于人民和社会 B.创造价值 C.创造利润

527.不能简单地把 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A.从事的职业 B.所在社会的阶层 C.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528.总结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A.按照党的思想路线来进行 B.按照党的组织路线来进行 C.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529.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A.温饱 B.小康 C.富裕

530.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

A.重要时期 B.重要历史阶段 C.重要战略机遇期

53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更高水平的 B.高水平的 C.较高水平的

5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改革开放为动力 B.经济建设为中心 C.科技进步为先导

53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 路子。

A.工业化 B.信息化 C.新型工业化

53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 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 B.坚持党的建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53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3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537、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 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A.中高等收入者

B.中等收入者

C.中低等收入者 53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以。A.经济体制改革为目的 B.加快发展速度为归宿 C.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539.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做到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 的转变。A.经济从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 B.社会生产方式从内涵型向外延型 C.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54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提高科技水平,发展教育

541.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最大优势体现出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体现出来

542.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5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544.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54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对外贸易 B.技术出口 C.对外投资

54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54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全体人民享有管理政治的权力

54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 B.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 C.为人民服务

549.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550.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军备竞赛 B.局部战争 C.国际经济旧秩序 55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鼓励内地的汉族干部、知识分子等支援边疆地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B.建立联邦制下的民族共和国 C.民族区域自治

55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A.爱国主义的 B.社会主义的 C.民族主义的

553.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A.国家政权机关 B.各阶级的联盟 C.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554.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 B.党委制 C.民主集中制

55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本质是。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B.全民民主 C.阶级斗争

556.坚持 压倒一切,争取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A.稳定 B.改革 C.经济建设

55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 之路。A.精兵 B.强兵 C.国防 558.治国必先治。A.民 B.社会 C.党

559.到本世纪 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A.上半叶 B.中叶 C.下半叶 560.我国的分配制度是。A.按资金分配 B.只坚持按劳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6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坚持共产党***

562.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照办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C.要坚持从国情出发

563.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不属于人民政协应该发挥作用的是。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最终决策

56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一国两制

565.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A.民主精神 B.精神文明 C.高科技

566.把 摆到战略位置,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A.教育训练 B.军事训练 C.改善设备 567.党执政后的最大的危险是。A.腐败 B.脱离群众 C.执政水平低

568.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指的是。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质 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6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A.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B.维护工人的经济利益 C.稳定职工的工作岗位

570.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571.改革开放近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72.我国人民生活目前在总体上。A.已接近小康水平B.已达到小康水平C.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73.在经济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A.发展是硬道理 B.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C.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硬道理

574.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A.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B.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75.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 中的作用。A.群众运动 B.阶级斗争 C.历史前进

576.,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群众路线

577.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一心一意谋发展。A.改革 B.团结 C.建设

578.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A.科学

B.领导

C.人才

579.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A.加以限制 B.得到保护 C.不予干涉

580.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支持人们 的社会氛围。A.干事业、干成事业 B.团结、合作 C.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581.21世纪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A.头20 B.头30 C.头50 582.经过建设,到,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A.本世纪上半叶 B.本世纪中叶 C.本世纪末

583.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A.翻一番 B.翻两番 C.翻三番

584.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社会。

A.依法治国 B.一国两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85.在小康社会中,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 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初中 B.高中 C.大学

586.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社会,届时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A.科技和军事 B.科技和文化 C.军事和文化

587.在小康社会中,社会 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A.思想 B.文化 C.保障

588.当中国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A.党的民主集中制 B.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89. 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90.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 社会主义道路。

A.中国特色 B.有中国特色 C.中国式 591.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的基本经济制度。

A.共同发展 B.为补充 C.并存

592.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 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

A.国家 B.政治 C.行政

59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 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精神动力 B.精神支撑 C.精神源泉 594.“三个有利于”不包括:。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595.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要体现 优先、兼顾 的原则。

A.效率 地区差异 B.经济效益 公平C.效率 公平

596.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2008年 B.2010年 C.2012年

597.改革和完善党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

A.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领导方法和活动方 C.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59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A.减轻农民负担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农民素质

599.坚持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A.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 B.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

C.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剖自己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篇7

一、资料卡片

这个“边角史料”的重点在于“资料”的呈现。“资料”是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 是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服务的内容。例如, 教科书必修一30页上的“资料卡片”———“先折之以议论, 委婉而用机, 次决之以战阵, 坚韧而求胜———左宗棠”。这段材料是指, 在肃清阿古柏侵略军以后, 左宗棠提出:上奏朝廷, 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收复伊犁问题, 如果达不到目的, 再采用军事手段。该资料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让我们教师在讲授左宗棠对伊犁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史料可用, 做到史论结合, 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 更能清晰地给学生传授左宗棠卓越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体现左宗棠对外交政治事务的高超手段, 也从侧面体现出左宗棠本人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 其思想的进步性。而在更高层次上, 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二、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的重点在于“知识”, 是对教材主要内容的补充, 能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因此, 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讲授。例如, 在必修一26页上的“知识链接”———“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影响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 俄国于是纠集法国、德国出面干涉, 迫使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 但日本向清政府勒索‘赎辽费’白银3000万两, 作为交换辽东半岛的条件”。这个知识点在人民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中作为“小字”提及, 在老版的人民版高中教材高一上册中作为必学知识。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一语带过, 使学生的认知依旧停留在初中水平上, 教师需要对“三国干涉还辽”进行进一步阐释,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俄德法这三个国家来干涉, 日本为什么要“屈服”, 这个做法对当时及其以后的国际局势造成了什么影响等问题。通过讲解这一知识使学生了解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史实中更深次的知识。

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 篇8

关键词:历史作业;生活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53-02

教学实践和我们有针对性的调查表明,历史作业不被重视的原因很多。中考中历史所占的比例小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历史作业的形式单调,不是背书就是看书,也是学生不重视作业的重要原因。如何设计形式多样的历史作业,改变历史学习的死记硬背的作业形式,用生活化的作业形式代替背事件、背时间的单调的历史作业形式,已经成为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生活化历史作业的基本要求

生活化的历史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生活化特征的历史作业形式。初中历史生活化的作业的基本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作业内容的生活化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的内容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业的内容要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例如,甲午中日战争,这些历史事件都是100多年前的事了,要帮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与经过,让学生理解甲午战争的教训,就要联系现在日本在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世界霸主的角色、企图军国主义复活的现实去引导学生加以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一方面暴露了日本侵略的野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落后会挨打的。设计这一类作业,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去学习历史,使历史作业具有生活性。如在教学“东西方文化交流”时,可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日潮韩流”现象,认识文化传播的作用和正确抵制低级落后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鸦片战争的起因”时,可联系当今世界毒品的危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课外历史作业,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毒品对人类的危害。这样,历史作业也就有了 “生活味”,学生做作业也有了热情。

(二)作业形式的生活化

新课程实施后,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活化的教学也成为教学基本模式。历史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系统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既包括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也包括课外作业的生活化。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可以把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开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历史作业的生活化应该是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延续和扩展。历史作业的生活化,不仅表现在作业内容的生活化,还应该表现在作业形式的生活化。历史作业不能仅仅局限在书面作业上,不能只有历史事件的问答题和选择题,还可以是研究性学习作业。

(三)历史课外作业的生活化

历史作业本来就很少,历史课外作业就更少。但有些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如社会调查,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等,都需要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去完成。历史课外作业的生活化,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作业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要求课堂教学要联系社会,联系学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具有生活化,学生的作业同样要有生活化的形式和内容。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关注的是“课后延伸”。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历史素养的养成不能只靠历史课堂,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外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也是一个系统过程。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不是一二节历史课就能够完成的,要把历史课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学习,做到历史学习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通过课后的具有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社会中认识历史,在历史学习中认识社会。

二、生活化历史作业有效设计

历史教学作业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有生活化的设计。例如,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历史遗迹考察,口头历史传说的整理,地方历史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和等,都能为历史作业得到生活化开辟新的道路。

(一)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化历史作业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过程很感兴趣,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观看历史资料影片、听历史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去完成历史作业。如,讲述“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安排历史剧《西安事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去演绎“残局”:结构就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杀了蒋介石,二是放了蒋介石。根据学生认识的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课后讨论。要学生分析“杀蒋”的理由是什么,杀掉蒋介石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基本上都能认识到,从情感上看,都希望杀掉蒋介石,但在那种社会背景下杀了蒋介石,国家就可能出现分裂,对抗日战争不利。“放蒋”会更有利于国共合作,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具有生活性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二)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生活化历史作业

根据历史学习的内容,学生主动探究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有效途径。历史学习需要探究,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更要探究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历史发展的规律。生活化的历史课外作业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重庆谈判的历史资料,布置学生完成具有探究性的历史作业:“毛泽东为什么要冒险去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在课外可以开展讨论和探究,让他们在探讨和交流中增长知识,在辩论中形成观点。又如,在讲解红军长征这一伟大事件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为旅行社进行重走长征路的旅行策划;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

(三)设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的生活化历史作业

历史是一门社会学科,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对社会的热爱。例如,最近,在新疆等地区少数恐怖分子打着民族的幌子在搞独立和恐怖活动。在讲解“收复新疆”时,可以结合最近的新疆暴力恐怖案件,布置联系社会实际的课外作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和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去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讲授《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时,可布置作业:与爷爷奶奶聊聊年轻时“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故事,与爸爸妈妈聊聊改革开放后家庭生活的变化。在讲授《美国的霸权主义》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观看军事、时事电视节目,可以布置讨论作业:“美国的霸权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学生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

上一篇:集镇建设工作小结下一篇:延伸检察触角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