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通用9篇)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_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_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_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5、“为人所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有那时(指1863年元旦)以后永获自由---”
(1)这一文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者?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林肯
(2)该文件颁布的作用?
扭转了战局,有利于美国的统一。
16、“让统治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将是整个世界”
(1)这个名言出自于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共产党宣言》、1848年
(2)这个文件是谁起草的?为哪个组织起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
(3)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7、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购买
评价: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18、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启示?
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评价:
①使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但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
①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坚持改革开放
②提倡科教兴国,发展教育
19、一战的起始时间:
197月-----19的11月
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依据:主要参战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瓜分世界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启示?
关键词:记忆方法,复习计划,理解记忆
现在的中考历史题型多样,这给考生答题带来一定的难度。然而无论如何掌握基础知识相当重要。历史试卷中除了个别题目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外,其他的试题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它最终考查的还是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这个基础还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掌握了基础知识,就基本上得到试卷的大部分分数。那么,考生如何能够记住基础知识呢?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在记忆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时都是照着老师整理好的背诵资料进行机械记忆,考生对考点之间内在联系并不理解,所以记忆的内容会出现遗忘、混淆等情况。如果考生用整体记忆方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记忆方法就是先从整体上记忆考点的知识体系即先记住从哪几个大的方面掌握这一考点,然后再具体到每个大的方面又要记住哪些小的方面,最后记住这个小的方面里面的具体内容。
这样的记忆方法虽然与以前直接记忆资料相比多记了考点的体系,但效果比以前要好得多。因为一是帮助考生记得牢固。整体记忆有利于考生掌握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考点,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的效果不言而喻。二是复习时可以自力更生。考生可以随时随地按照整体记忆的思路对自己复习提问,不像以前复习需要别人的帮助。三是再复习时可以有的放矢。记过总有一些是要遗忘的,学生按照整体记忆的方法,如有遗忘复习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记忆。四是有利于做题。如果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难以直接回答,那么考生就可以把题目中涉及的考点按整体记忆的思路把知识体系列出来,根据具体题目从知识体系中找。
以上举的是一个考点的记忆,其实整个中考的历史考点都可以用整体记忆这种方法。中考历史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块内容,中国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块,世界史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三块,然后再记住这六块每一块又有哪些考点,最后再进一步具体细化。
其次,要有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其实记忆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是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制定合理的记忆计划。这个计划要求平时每个星期抽两到三次的时间,每次半小时左右。制定这个计划的原则一是每次计划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第一次制定两个星期的,然后实施一次后就接着往下制定一次。二是计划中每次所记忆的知识要在两个星期内至少复习三遍。下面是一个考生根据这个规律做的记忆计划。
第一周:周一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周四先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记忆美国独立战争。
第二周:周一先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再记忆法国大革命;周四先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复习法国大革命。
第三周:周一先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再记忆工业革命。
他安排的是周一和周四两天记忆历史。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内容而言,当他周一记过一次后,经过三天到周四已经忘记了一半以上,因此周四及时复习一次。这一次是对遗忘部分再记忆,所以记得相对要牢固一些。等到下个周四的时候再复习会发现还有一小部分遗忘,所以这时及时再补充记忆一次。这样一个考点在两个星期内刺激三次,就能记得差不多了。考试前再稍微回顾一下这一考点即可。
再次,要尽可能理解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中涉及的时间、人名、地点、文件等一些比较死的知识,这些要老老实实地记住。但是历史基础知识中一些内容、性质、影响等文字比较多的部分可以去理解记忆。考生记住一些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理解记忆,这个效果比硬生生记住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在记住生产力、工厂、城市、工业国四个关键词后理解记忆其相关内容。考生需要先理解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生产技术变革,所以生产力提高。同时也由于机器生产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即工厂的出现,而当时的工厂都集中在哪儿呢?由此想到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最后是哪些国家的城市兴盛?想到英、法、美等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当然,有些内容的记忆是可以找出窍门的,比如在记忆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的时候,考生可以记住第一个字珠、深、汕、厦,可以理解为“猪身上下”,这样既有趣味又能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记住这四个经济特区。
现在中考历史的题目虽然比较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考生在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时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相信可以记得比较牢固,以不变应万变,大多数历史试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注释
例l(2008年徐州市中考试题)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B北京C苏州D重庆
解析:本题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命题,不但考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常识,而且综合考查了与重庆有关的重大史实,命题角度新穎。在解答时,同学们需抓住关键词“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D
例2(2008年宜昌市中考试题)互联网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下面是你的一位同学正在QQ上和你讨论“世界文明成果”的话题,请你和他交流。
解析:本题结合QQ聊天工具进行命题,设置的情境轻松活泼,一改过去历史问答题的“刻板面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构建和谐宽松的考试氛围。此题不但考查了课本中有关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第一问比较容易,只要牢固掌握了课本知识,就可正确作答;在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知识,运用辩证思维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世界文明成果答题示例:上古人类文明成果如楔形文字、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等;中古亚欧文明成果如《天方夜谭》、人文主义精神、巴黎圣母院等;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成果如《拿破仑法典》等;三次科技革命及其成果如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成果如《共产党宣言》、俄国十月革命等;世界近现代化成果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1《西游记》
【概述】《西游记》生动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胜利到达西天取经的故事。
【作者概况】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
【人物性格】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一个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的英雄,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人们的喜爱。
2《骆驼祥子》
【概述】《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奋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作者概况】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主题思想】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揭露和声讨了把祥子逼进深渊的黑暗社会,说明了旧社会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艺术特色】作品的悲剧性色彩,平民化语言,合理的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
【精彩名句】①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②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准备反抗。
3《鲁滨孙漂流记》
【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
后来,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孙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作者概况】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对英国和欧洲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内容】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
后来,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孙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人物性格】主人翁有着勇于冒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无拘束的生活以及积极面对困难的豁达态度和非凡的创造力。
4《简·爱》
【概述】《简·爱》讲述了简爱是孤女,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
【文体】小说
【作者概况】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主要内容】简·爱是孤女,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
【主题思想】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人物性格】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有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渴求更加丰富的人生。
【精彩章节】①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②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艺术特色】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小说情节诡异,气氛诡异,悬念迭起。小说始终洋溢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名著《简爱》考题练习】
1.简·爱在做小学教员期间,意外地获得了她的叔叔的遗产。
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跳楼)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绘画。
4.《简·爱》一书中罗切斯特和圣约翰曾要与简·爱结婚。
5.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分了。
6.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海伦。
7.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潭波儿小姐。
8.简·爱的朋友死于肺病。
9.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做了家庭教师。
10.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圣约翰所救。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概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展示了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画面。
【作者概况】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他在同外国占领军,白党匪徒的战斗负伤,后来身带弹伤、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充分体现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代新人的高尚品质。
【主题思想】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艺术特色】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
②写进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英雄的业绩。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人物性格】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朱赫来: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导者。
【精彩语段】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精彩情节】①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相自杀最终战胜自我。②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题练习】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3.1928年,在他24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科托夫斯基》,也就是后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几章的初稿,这大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
4.保尔的爱情故事。他与冬妮亚(林业官的女儿)、丽达(女政委)、达雅(工人)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一个红色的俄罗斯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
对冬妮亚的爱出自一个懵懂少年的本心,那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对美好、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丽达女政委的爱情产生在共同革命生活中,“革命高于一切”的口号窒息了保尔心中残留的对丽达的爱恋;与工人女儿达雅的结婚与其说出自爱情,不如说出自拯救,这时的保尔已肉体残缺而精神凸现,保尔靠着“精神”“意志”自救,也拿着它照亮达雅的眼睛。他的精神已被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燎亮的明灯”。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6《童年》
【概述】《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作者概况】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人物性格】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动,便是生。
【名著《童年》考题练习】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
动地再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高尔基(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6.《童年》中塑造了阿廖沙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1953)——(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2)时间:1953年。(3)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特点: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5)实质:使生产关系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时间:1953年~1957年,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局上集中在东北地区。(4)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①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了500多个重要项目。鞍钢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农业生产任务也按计划完成。③交通运输业,铁路(宝成、鹰厦);公路(康藏、青藏、新藏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武汉长江大桥。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⑤劳模-工业(王崇伦、赵梦桃);农业(李顺达)。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三大改造——①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是自愿互利;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形式是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质是把生产资料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致同农业。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政策是赎买政策。
2、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秋北京)——(1)内容: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意义)。(3)影响:人大召开表明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推翻;③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④人心向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二)成立过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9.北平)(建国准备)——⑴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⑵主要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及各方面政策的总原则;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⑶、意义: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2、成立——⑴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内容: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⑵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三)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1、追歼残敌、统一大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全国领土全部解放(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2、抗美援朝(1950.10~1953.7)——①背景目的: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威胁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过程:1950年10月,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美国被迫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③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1950夏~1952年底)——①、原因: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的要求,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②、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③、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孤立地主阶级。④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月10月至1951年)——原因: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威胁新政权。成效: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社会秩序空前安定,有力配合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5、“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原因:不法资本家的猖狂进攻;贪污浪费现象的出现。(2)内容:三反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在私营企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意义: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大肆搜括;内战的严重破坏。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及作用: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2)、稳定物价(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投机商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飞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目的在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恢复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使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统一财经,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经管理体制,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3)⑶、合理调整工商业(1950年上半年)——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⑷、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提高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3、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意义: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表现—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对于这个概念的使用,习惯上建国前的历史用近代化,建国后的历史用现代化。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世界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英法两国率先完成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其他西方国家也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而实现近代化,它们都属于内生型近代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
2.民族独立与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
民族独立主要是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近代化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者不能同时并举来实现,也不能互相替代: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唯一的办法是:要走革命的道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实现近代化开辟道路。即先独立,然后才能实现近代化。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爱国志士和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外来知识,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应用于中国,外国人首先在中国兴办了使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的近代企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兴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展开。这时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约100年。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这一运动中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最终未能真正实现。
4.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自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5.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要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世界主要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差60年~70年。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3年我国银河Ⅱ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0月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距离世界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约20~40年。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先进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在逐步缩短。
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
①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独立。
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方法: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第一,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3)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A.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B.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C.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D.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②促使产业结构新的变化:
A钢铁工业大发展,导致重工业的比重上升
B大量新兴产业出现:汽车、石油、近代化学工业等
C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农业产生
③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垄断组织产生:
④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A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
4.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1935年中共瓦窖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至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两党亲密合作
④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的计划.
②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3.共产党组织的敌后抗日战争
①政治: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军事: 采取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③思想: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感兴趣的:
1.20全国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2.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3.2018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4.2018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隋炀帝公元前6起开凿,多公里长。
概况:中心:洛阳;南北起止点: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
2、列举“贞观之治”的措施、效果。
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皇帝。
4、形成“开元盛世”的措施及经济繁荣的表现
措施: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
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之前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的高低。)
隋炀帝时,正是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完善: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武则天时,创造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常设科目: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废除。
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但后来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突厥地区(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
③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④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⑤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7、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日本药学界奉为始祖。
唐与新罗的关系: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8、你知道我国隋唐时期科技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吗?请列举出来。
①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③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④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9、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及对峙
①并立:(北宋与辽、西夏、大理并立)②对峙:(南宋与金、西夏、大理并立)
政权 | 建立民族 | 建立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契丹(辽) | 契丹 | 10世纪初(9) | 辽太祖阿保机 | 上京 |
宋(北宋) | 汉族 | 960年 | 宋太祖赵匡胤 | 东京 |
大夏(西夏) | 党项 | 11世纪前期(1038年) | 元昊 | 兴庆 |
金 | 女真 | 12世纪初期(11) | 金太祖阿骨打 | 会宁(后迁中都) |
宋(南宋) | 汉族 | 1127年 | 宋高宗赵构 | 临安 |
10、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及表现(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时间: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南方逐渐超过北方,传入占城稻。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手工业: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纺织业发达,采煤、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繁荣:商业都市多而繁荣,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出现“瓦肆”。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
11、元朝的建立、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行省制度
①元朝的建立:12,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
②民族关系的发展a,元朝的统一,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也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人杂居相处。b,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人长期相处融合逐渐被汉化了。
c,唐朝以来,定居我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等族长期居住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最主要表现,也是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特点)
d,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与藏族人民的联系和交流。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③行省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还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2、简要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及传播
①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传播: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后传遍全世界。
②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 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③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主要用途:辨别方向,航海,看风水。传播: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④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还用来制各种焰火和鞭炮。明朝采矿时已应用了火药爆破法。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末,传入欧洲,引起了欧洲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欧洲人还将火药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13、列举宋元时期期史学、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史学: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文学:宋代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有杰出成就,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
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赵孟頫的画被称为“神品”。
书法:“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頫。
14、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加强君权措施:(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2)、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1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目的:扩大明朝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时间、次数:1405-1433年;7次。最远到达地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重大贡献。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6、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答:①戚继光抗倭,16世纪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取得胜利,保卫祖国国防。②
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于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巩固海防和国家统一。③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沙俄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在法律上肯定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7、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
①设立军机处: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才用明朝制度,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凭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②制造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8、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措施有哪些?
(1)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和驻藏大臣)
①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和**,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①康熙亲征,大败葛尔丹.乾隆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②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③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得到妥善安置.
(3)康熙平定三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9、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①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②原因: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③造成的危害: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2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指的是什么?)
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21、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科学成就。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07-01 历史中考基础知识复习10-23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06-22 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的资料总结06-14 怀化中考历史真题06-22 甘肃金昌中考历史07-03 中考历史质量分析07-16 历史中考材料题10-12 初中历史中考易错字06-11 中考历史考前必看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