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干部教育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爸爸总会谈起他光荣的历史,的确他已经年过八十,有资格向我们炫耀他不曾虚度的人生,至今还是用行动证明他的价值,父亲平时不多言语,如果说教也足以让我们姐妹信服,在每个人生关键点上指出我们的偏颇,可惜我们并不是都能及时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第一篇:干部教育论文

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辨析及启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共产党员》编辑部合作开设“党员教育”专栏,紧紧围绕提高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开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新局面,持续刊发系列学习研究文章,助力基层党组织抓实抓好党员教育工作。

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都是我们党有组织地对特定对象开展的系统性教育培养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建党初期,党员、干部数量较少,大多数党员是干部,当时的干部教育与党员教育并无明显区分。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工作需要,逐步将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两项重要工程部署推进。应当说,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因党而生、同根同源,有许多共同点,同时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教育对象: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

党员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其中,工人(工勤技能人员)644.5万名,农牧渔民2556.1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440.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010.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67.8万名,学生196.0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10.4万名,离退休人员1866.1万名。为精准施教、分类指导,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一般按照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对党员教育对象进行细分,比如,农村党员、街道社区党员、机关党员、事业单位党员、国有企业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社会组织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党员、老年党员、流动党员,等等。

干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在职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包括700余万党政干部、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员、近3000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干部教育对象进行细分。

由此可知,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的对象既相对独立又有所交叉。党员教育对象既有在职党员又有离退休党员,包含了所有的党员干部。干部教育对象都是在职干部,既有党员又有非党员。其中,党员干部既是党员教育对象,也是干部教育对象。

目标任务:同向同力又各有侧重

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都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引导教育对象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两者都致力于教育引导教育对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提升能力素质、严明纪律作风,都要求建立具有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教育培训体系。

但是,两者的目标任务又各有侧重。党员教育更加侧重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部教育更加侧重于培养造就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教育内容:同源同质又有所区别

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都将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作为核心教育内容。比如,《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提出,党员教育培训主要内容聚焦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7个方面。《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学习培训、党规党纪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党的宗旨和作风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强调“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

但是,兩者的教育内容又有所区别。党员教育的内容主要聚焦坚定政治信仰、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等。干部教育的内容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专业化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等。比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把“以德为先,注重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提出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并注重业务知识、科学人文素养等方面教育培训,要求“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列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引导和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要求干部“做到既懂经济又懂政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方式方法:各成体系又相通互鉴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规定,党员教育主要坚持集中培训、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组织生活、实践锻炼等组织形式,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同时采取典型教育、参观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方式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以脱产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网络培训、在职自学等方式进行”。由此可知,党员教育和干部教育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体系,且有很多不同点。比如,干部教育主要采取集中培训、集体学习和自学的形式来开展,既实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学校等院校式教育,也实行函授、业余、社会培训机构、自学考试等开放式、社会化的教育。党员教育除了采取集中培训、集体学习和自学的形式外,还广泛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鼓励和引导党员参与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实践锻炼形式。同时,两者在方式方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在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两者在实践中经常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主要启示:既要精准发力

又要协同推进

一方面,突出特质侧重,坚持精准发力。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有很多共同点,但两者的特质和侧重点有诸多不同,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简单地“合二为一”,两者都必须坚持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党员教育要牢牢把握坚定政治信仰、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定位,坚持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把“三会一课”、集中轮训、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落实到位,在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上下功夫。干部教育要在加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大背景下,始终坚持和更加突出干部能力训练,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党员教育和干部教育只有牢牢坚持自身特质,突出工作侧重点,才能做到方向更准、思路更精、措施更实、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加强结合整合,推动共建共享。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在多个方面的共性,要求两者必须互动互促、共建共享。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和“一盘棋”意识,将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谋划推进,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协同推进。要探索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材开发、师资聘用、阵地建设等方面打破“界限”,在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破除“藩篱”,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工作效率最大化,强化党员教育工作者和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体意识,形成合作发展、一体推进的新格局,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和干部教育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飞跃。 (执笔:宋翔)

作者:党教文

第二篇: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辨

摘要: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才竞争成败与教育改革有直接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四种教育概念的内涵,着力引导现代教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

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的基本概念有相似性特征,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文在理清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对教育发展的启示。

1.基本概念辨析

1.1超常教育

我国超常教育的概念是1978年“少年班”这一事物发展而来的教育,超常教育对象是对某方面有超常能力学生的教育,超常教育为了适当教育对象的超常发展提出的教育。超常教育在本质上贯彻了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理念,强调在集体教育的理念下满足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首先,超常教育有加速教育的特征,以个别录取的方式进行某领域的快速教育,跳级学习、提前毕业是超常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超常教育有短期培训的特征,有时超常教育不脱离正常的集体授课制,把超常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例如,我国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数学班教学等。但是,超常儿童的鉴定仍然是制约超常教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后天教育环境中有效的改变超常儿童的弱点是教育工作的难点。

1.2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由于地域不同,因此对英才的理解不同。一方面,英才教育是流于欧美的教育理念,英才教育主要指的是某方面获得高度评价的群体。英才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强调从受教育者的权力、财产和地位等构建教育类别,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是英才教育的主要倡导实施者。另一方面,英才教育的理念通常可以理解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够完成高水平的任务,具有较好的创造性的教育对象。英才教育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英才主要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能力的专才。英才教育是与大众教育相对应的理念,但其本意更多的指的是对有天赋才能的人的教育,现代英才教育理念更多的指向于对幼儿的某项专长进行培养,注重每个孩子都是专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新时代英才教育理念的最好注解,注重培养幼儿的使命感和做人做事性格魅力。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德国在倡导优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运用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专业性技能。

1.3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主要指的是针对高智商天才开展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对智商超过140的群体开展的教育。这些天才在某个特殊领域通常有独特的本领,天才即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也有一个根据天才特点进行独特培养发展的过程。历史上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在天才教育理念下培养了牛顿、达尔文、英王伊丽沙白一世等科学、政治等精英。美国与前苏联也开展过天才教育。天才教育的理念不应理局限在天才儿童教育的观念里,天才教育本质上是特殊教育,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化资源配置而制定的独特培养策略,天才教育不是通过遗传因素来决定开展的教育。当前天才教育的范围还小众化,是对智力处于中上等且身心健康儿童开展的教育。天才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特殊才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现代天才教育的理念逐步的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天才教育的内涵也由单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达到从关注传统的自然禀赋到关注后天学习环境的目标,注重以多种方式推动幼儿智能多元发展。如果说天才教育是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那么超常教育则赋予天才教育以具体的形式,基本质上都是对幼儿某些特征的培养。

1.4资优教育

资优教育属于地域性的概念,资优教育主要指的是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的优质儿童的教育。泛指对有一定的思维力、能够进行思考、判断、推于是活动幼儿开展的教育。资优教育与天才教育从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资优教育也不是针对特定集团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但是,资优教育不会使人们像天才教育一样产生误解,资优教育的概念更有科学性,资优教育强调做好教育准备工作,注重集中教育工作的注意力,强调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资优教育更注重满足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多种兴趣,注重在提高幼儿思维清晰性的基础上达到优质教育目标。资优教育的分类多样,包括智能资优教育、艺术资优教育、创造力资优教育等。资优教育更关注幼儿的特殊才能。港台地区的资优教育还是大众化的教育,不设置教育门槛。

2.指导启示价值

2.1尊重学生个性

无论是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还是资优教育,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供给,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在信息化、创新化的时代已经发展到新阶段,现代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层次进行教育资源的供给。首先,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与资优教育都有阶段性的特征,都注重个人潜能素质的开发。其次,四种教育方式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的鉴别,强调挖掘出学生身上最优势的资源,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三,多维评价与以用为本成为新时期教学的指导理念。因此,超常教育、天才教育更注重向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的方向转换,我国更注重拓展英才教育的理念,强调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基础上,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特长,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2.2优化教育模式

无论是天才教育、超常教育、英才教育或资优教育,其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资源禀赋给开展才针对性教学活动。从本质上都强调在后天给优质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目标,首先,应当设置弹性的教育机制,注重合理的调整优质幼儿的教学进度,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教学形式来压缩减化教学内容,控制不利的教学因素,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目标。其次,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更注重分组教学,强调构建有效的班内分组或者自组教育群体。超常教育与天才教育更注重某些特别课程的供给,强调强化提供超越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师更注重运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第三,现代教育更注重在微课、慕课机制下打造兴趣培训班,强调建立各种教学实验班,丰富各种类型的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高个性化活动能力水平。

2.3强化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工作有效性,还要在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理念辨析的基础上优化学制,科学的设制课程,在优化知识供给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下功夫,注重以必修课为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活动内容。其次,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班级授课制与个体指导的具体价值,从而形成完善的指导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结论: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概念在本质上有相近的特征,应当顺应每个人的具体教育需求,注重将天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在挖掘学生潜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原.美国英才教育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

[3]蔣明珊.普通班里的资优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经验与观点[J].资优教育季刊,2010(115):1-7.

作者:范静怡

第三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教育和我,我和教育

爸爸总会谈起他光荣的历史,的确他已经年过八十,有资格向我们炫耀他不曾虚度的人生,至今还是用行动证明他的价值,父亲平时不多言语,如果说教也足以让我们姐妹信服,在每个人生关键点上指出我们的偏颇,可惜我们并不是都能及时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爸爸说:“活到老学到老”他用一生时间力行这句话,我想爸爸如果当老师一定比我强,他有耐心,修养好,又好学。他曾是国有厂矿里首屈一指的美工,那时还没有大型电脑喷绘,所以路边大宣传画只能手绘。年轻时(文革前)受中国石油宣传部指派到石油大学集体创作(有文字编辑组、设计绘画组,文字书写组、制作装裱组,讲解说明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业学大庆,在毛主席号召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历史背景下,爸爸有幸成为绘画创作组的一员,在大跃进之后的革命红流中,各工作组白天黑夜的工作,工作热情激昂,自己活干完了赶紧主动帮助其他的组,绝不讲价钱(那是精神的共产主义)。后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供全国学习王铁人大庆精神。

我们在家还小时,妈妈评价爸爸是五好丈夫五好爹,父母感情很好,妈妈是没文化的粗人,爸爸从来都是理解和包容妈妈的唠叨和抱怨。直到现在邻居也都夸赞家父,八年了,没雇佣外人,爸爸把不能自理不会说话的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丈夫,让女儿们安心工作。

父亲从小手把手教我姐们写毛笔字,手里抱着还不会说话的我,脚上还放着书看,把我们当模特练速写,老家具都是爸爸打的,父亲是天,勤奋好学;母亲简朴本分,从小都觉得有爸爸在,什么事都难不倒。

我上小学在东洲二校,因为两个姐姐在那所学校,更因为朱恕然校长与爸爸是“莫逆之交”。学校有个校办印刷厂,活字印刷的字戳修复,书本的封面设计,以及卷子的插图,都是我爸爸来绘制的。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宣传语,还有橱窗布置。爸爸既是学校的家长代表,也是有求必应的校外共建力量。那时候的操场一到春天就翻浆,表层干裂,下层是稀泥,踩在上面像现在的气垫床。朱校长带高年级的师生到三院的山上取土,铺操场。我是鼓号队的成员,少年时大队辅导员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领导。她工作讲原则铁面无私,对她我总是敬而远之。在小学我参加了书法小组,体育小组。绘画小组也要我,但分身无术。受家庭影响,我爱好挺多,都是没有压力的玩中学,所以成绩平平。

班主任蔚老师,正统师范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不会以厂长夫人自居,对我们一群野孩子教导有方,不知倾注她多少心血,没有更多精力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今早已在病榻上不能自理,去看望她时,还说着我们儿时的某某,家长的理解配合。好人难做,良心几何?

如今我当老师才知道:不相欠的了无牵挂,相欠的如何割舍?小时候比较灵活,但吃不了苦,班主任评价我华而不实。体育老师是退伍转业兵姓杨,绰号“杨大包”,多淘气的男学生都怕他,他带我们在学校后面的苗圃训练,跑两三圈(一圈500米多),我怎么跑得下來?拐过弯杨老师看不见我就走,还带一脚的泥巴,所以只训练没让我参加比赛。世界真小,当我再回母校当班主任时,教杨老师的孙子和外孙。教音乐是陈老师,给我班带过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态度也绝对是劳模级的,我上学前班时,陈老师家俩女儿大毛二毛有时会来,后来大毛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妈说陈老师娘家在阿金沟住,年轻时唱歌好,是金嗓子。绝对怀旧版的老黄历,亲切还有几分百味掺杂。

一路上在父辈的光环下走过,遇到的是好老师、好校长、好姐姐、好领导、好学生,顺风顺水上的是好中学,考上幼师,做一名教师,但还是不懂得珍惜和维系良好的上下级信任关系,所处的成长环境都是好的,凭什么好人都让我遇上呢!有时会抱怨。没觉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从事本专业美术教学工作中,我不怕麻烦开展国画课,学生动手又动脑的手工课。利用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开展扎实的书法二课堂活动。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也是我教师职业的最大收获和奖赏。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看学生们长大成人,他们何尝不是以真诚心、责任心回馈社会呢!

无论在哪工作愿我能发挥主人翁精神。支教时,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特色,发挥能写善画的特长,为所到学校出谋划策,上满课时,还用烙铁烙了十个少年宫门牌,利用放假时间,根据各活动室设计并烙了十个工艺葫芦。做展板、橱窗、写板报等这都是我的专业特长。与校领导协调配合,完成设计绘制4米×1米的少年宫匾额和简介。

是党的培养和关怀,领导的严格要求使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希望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放下个性,站在更高的视野上。有效沟通协调上级,团结社会或家长的力量,关心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了母亲后,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文化,把两岁儿子扔家,在道德讲堂封闭学习了一周,一周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于几个月,而这一周对我的影响是接下来以后的生活,我回到家好像变了个人吧!我觉得很值得。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还是我,应该是观念和想法变了。那里的老师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做教材,以诚心传授,本是陌生人,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真诚和亲切。学习很有仪式感,也就是很郑重严肃,后不知为什么就把这个纯公益的学校取消了。我诚心学习受益良多,不过做的还很不够。如果学校也有这样的教育形式就好了。

如阳光,乐观,向上。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育人无痕。与无数个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一样,为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提供良好的环境。育人,先是律己。上学时老师会带我们去学校后的苗圃写观察日记,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教师,也曾带学生去观察植物写作文。苗圃用高压水管三百六十五度喷淋树苗时,会看到美丽的彩虹。多少年来城市变迁,许下愿望:不变的苗圃,祖国的苗苗壮大,花朵健康成长!

作者:黎文

第四篇:以素质教育指导应试教育,以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人们对教育功能认识的深刻化,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思,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被人们日益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传统教育的对立者问世了。 “素质教育”一经提出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片赞誉,一时间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声迅速膨胀。两种教育模式截然不同的待遇,让很多人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素质教育”定会取代“应试教育”,但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依然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素质教育”的实行却履步维艰,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寻求一种有效的整合?这种有效的整合对我国课程设置的优化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性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央文件对素质教育的第一次正式定义,从中看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文件中同时也规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一是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要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素质教育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教育蓝图,为各类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和我国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相结合,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的把握都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同时,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合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新趋向,使我国的教育发展趋势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相接轨。因此,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素质教育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教育工作进行指导,自身缺乏具体、明确和操作性强的实施与评价方案。

(二)应试教育的现实性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反对者认为,这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过度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然而,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应试教育在我国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庞大、地区差异悬殊的大国,应试教育因其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个人主观喜好带来的评价不公和徇私舞弊现象,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和经济发达区的学生在获得更高一级的学习机会上能够公平竞争。第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具可比性。素质教育是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应试教育是评价方式和选拔手段,两者本就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部分,将两种不同范畴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行为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又如何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必然会有“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和选拔手段存在,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批判源自于“考试”这种方式占据了教育活动的大部分空间或全部空间,但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

历数建国以来的八次基础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变化始终是一个突出的聚焦点。这是因为大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小至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依据课程的实施,所以课程如何设置关系着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成为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点。目前我国的第八次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指导此次课改的理论基础正是素质教育提倡的基本理念,但是因其与应试教育在实践操作中的矛盾冲突,使其无法按照预期设计顺利进行。因此,笔者试图站在一个中立客观的角度,探讨基于“素质教育指导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结构的优化。

二、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优势

1.必修课程种类齐全

我国中学现阶段必修科目主要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选修科目是地方和学校课程。将我国新课改后的中学课程设置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相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必修课程设置种类齐全。

2.注重基础课程教育

在历年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学生骄人的成绩都让世界各国为之侧目,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扎实功底为世界所公认,这是我们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成功之处。虽然,过多地识记和背诵知识并不为人们所赞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基础课程教育方面的努力帮助学生奠定了深厚的基本功。

(二)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不足

1.学科间缺乏横向联系

我国的中学课程设置的学科壁垒鲜明,缺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渗透,养成学生孤立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其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听到这样的回答:“这个知识点是某某课的,我们就在此不多讲了”,孤立的课程设置也导致我们的教师执着于自己的“术业专攻”,鲜少涉及其他学科领域,认为只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2.课程设置模式单一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东西部差异显著,城乡差距较大,而我国从课程设置到课程目标的确定,从教材的使用到教学进度的安排,都有统一的规定,这无疑对保证各校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忽略了各地区的巨大差异,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模式的生搬硬套。虽然,新课改中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由于不参加升学考试,其实施并未落于实处。

3.重自然科学课程轻社会科学课程

在我国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下,衡量一个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最简单有效的就是该学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各学科的分数构成如下:语文、数学、英语分别是120分,理化160分(物理85、化学75),政治70分,历史、地理、生物30分(选修一门),综合110分(包括体育55、信息技术15、英语口语10、理化生实验10、学校德育20),总分730分。虽然各省市的分数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看,我国的课程设置表现为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

4.重学科课程轻实践课程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中对教学活动三维目标的要求和课程结构的设置原则调整是我国课程改革中的一大进步,反观当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遗憾的发现,我国的课程设置中为实践课程留出的空间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使得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达到全面和深入的培养。

5.课堂教学时间较长

将我国新课改后的课堂时数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发现,我国的周课时平均数为34节,部分发达国家的周课时平均数为:日本28节、法国26节、德国33节、加拿大26节。从中可看出,只有德国的课时数基本与我国持平,其他几个国家的周课时平均数均低于我国6-8节。这反映了我国课程设置中课堂教学时数过长,课外活动时间较短。

三、对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一)综合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平衡

学科知识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内部的纵向联系上,也体现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上。在课程的设置中更要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的横向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和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依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和统整人格。但是,我国的综合课程因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备落后、不参加升学考试等各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并未给予太多的重视。

(二)加强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为各种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但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具体培养则要依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主创新。我国中考和高考中的理化生实验和信息技术操作是我们在实践课程方面的尝试,但是其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因此,适当减少学科课程,增置多种类型的实践课程,如劳动技术、机械操作等,并将其纳入升学考试,这既是对我国课程设置结构的优化,又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置职业教育课程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乐观,调查显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竞争压力大和毕业生的过高期望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毕业生对自己职业选择的迷茫。究其原由,我们的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业生涯中缺少了一项重要的教育——职业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增设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课程,中学阶段既要重视基础教育,也要开展与大学相衔接的专业教育,既要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同时也要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职业选择意识,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四)设置种类较多的选修课

我国的必修科目种类齐全且数量较多,但选修科目数量很少,甚至没有。必修科目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选修科目则是拓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达国家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选修科目种类之多、重视程度之高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因而,除了开设面向全体的必修课程以外,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分流发展方向开设选修课程,组织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为他们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五)课程设置“区域模式”的制定

课程区域模式是指根据全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几个主要的区域,制定不同的课程设置方案。例如,根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将全国划为东部沿海区、中部内陆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也可根据城乡发展差异划为城市区、农村区及城乡结合区。根据每一区域的特点为其制定合适的课程设置方案。这样既可以兼顾到不同地区的区域差异,又不会大幅度削弱国家对课程设置的统一管理,做到真正的教育权限下放。

(六)灵活的课程设置与多元的评价方式有效结合

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能否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创造条件;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评价方式能否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优势才能,为其在以后的职业选择中提供参考依据。要使我国的课程设置发挥其应有的培养作用,最重要的是对现行评价方式的改革,如重视传统的试卷考查的同时,兼顾学校、同伴对其评价的重要性;适当降低考试题目对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提高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对技术操作类课程的考查应纳入最终的综合分计算中,等等。只有将灵活的课程设置与多元的评价方式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四、结语

在经过了对素质教育的狂热崇拜和对应试教育的口诛笔伐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水火不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理论形态,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思想;应试教育作为一种完善、客观的选拔方式,确保了教育活动结果评价的公正性。素质教育本是针对应试教育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的,但矫枉切忌过正,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并非建立在对应试教育的全面否定之上。我们应以课程设置为契合点,统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优势,并据此对我国的评估体制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以素质教育指导应试教育,以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 6.

[2]丁远坤.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J]. 学术交流, 2001, 9 (98: 139-141).

[3]王敏勤, 赵丽霞, 翟艳. 课改后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2 (62-65).

[4]陈芬萍. 中小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123).

[5]张瑞玲. 德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特色科目及启示[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154-158).

作者:明小艳

第五篇: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

摘 要 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克服传统教育局限性,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新机制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 农村党员;新农村建设;远程教育

On Technology-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n Rural Education//Li Haitao

Key words rural party member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distanc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China 110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同时,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就要使农村中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中具有局限性,因此,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意义重大。

1 远程教育更适合农村党员干部教育

我国农村分布广阔,农村党员干部数量基数大,文化水平低,要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才能更好地以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能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夯实党在基层的人才队伍基础,巩固和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1.1 教学资源丰富,名师授课

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推进,学习资源已经非常丰富,覆盖面也非常广,农村党员干部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获取包括农业种植、行业动态、价格情报、农产品展会以及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接受到国家最顶尖专家的讲解。

1.2 培训地域广,人员多

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的逐渐增多,已经能够覆盖我国大多数农村,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家门口就能获取我国最先进的农业知识、最及时的市场信息。中央组织部启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试点区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在家门口就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1.3 教学理念先进,定位准确

现代远程教育就是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结合,其教育理念就是学习对象、资源、过程的开放,注重学习者的个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始终面向基层和农村党员干部,宗旨是定位于基层、服务于农民。

1.4 学习自主,时间灵活

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农村党员干部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同一课件可重复学习,直到完全掌握,同时,不懂的地方可以与讲师互动交流。可以想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远程教育平台的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干部一边在田地劳作,一边用手机接受知识培训的情景将很快到来。

2 构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现代远程教育机制

以前很多外出务工农民很想回到家乡开展事业,但苦于家乡通讯、网络不发达,且市场信息与前沿严重脱钩,获取新的知识又非常难,而不能回家创业。目前,随着农村通讯网络建设的提速,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各个条件已逐渐成熟。构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现代远程教育机制涉及国家、远程教育机构、企业和农村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教育机制的运行使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2.1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是管理。各级政府、远程教育机构要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使远程教育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政府、远程教育机构相互配合,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兴趣,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尤其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民好学习、学好习。远程教育机构要制定学习制度,保证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的学习时间。

2.2 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远程教育需要使用大量的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政府要注重抓好硬件建设,拿出专款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购置和维修,并配备专员进行维护。定期对维护专员进行思想、技能培训,保证远教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平台,农村党员干部可自行浏览、查阅、下载学习资料,在学习时间上,既可以参加定期培训也可以不定期进行自行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随时随地培训学习,通过手机教学网站,在劳动的同时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和视频资源。政府和远程机构通过研发各种方式,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成效性。

2.3 构建长效考核评价机制

为保证培训质量,机构应该定期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知识进行考核奖励,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农业种植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村委与远程教育机构可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定期鉴定并颁发证书,使农村党员干部在大规模种植、养殖方面带证上岗,对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干部禁止批准大规模用地,待培训合格后方可批准。对于考核合格并表现优秀者,在其进城务工时,政府可提供相应技能证明。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设立人才交流频道,把优秀的企业用人信息及农村党员干部的求职信息发布到人才交流频道,并定期推出一些思想过硬、素质全面的农村党员干部,由政府推荐到优秀企业中。

3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所遇到的瓶颈 及解决办法

3.1 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据了解,越是经济发达的农村,农民知识渴求度越高,远程教育设施建设越完善,远程教育平台利用率也越高;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农民对接受新事物热情度不高,造成远程教育设施发展落后,仅有的远程教育平台利用率也很低。解决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宣传教育,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推动远程教育向前发展。

3.2 远程教育设施建设资金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农村在建设远程教育设施资金投入上压力较大,尤其贫困地区在投入资金上能省则省,很多地区管理人员都是小学教师、村干部兼任,他们没有专门补贴,工作积极性也就很低。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科学发展下去。

3.3 远程教育机构太单一

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由组织部牵头,这就造成在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选择上不能以专业人员的视角进行选择。因此应该专门成立由农业、林业、水利、经济等专业人才组成的远程教育机构,通过该机构促进农村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浩.发展远程教育,培训我国新生代农民工[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226-227.

[2]徐文忠,徐文竹.发挥高等学校优势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4-15.

[3]周振军,刘增锁,张庆秀.建立农村远程教育质量保证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57-59.

[4]荣守俊,张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求是,2007(7):60.

[5]唐敏.关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搞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3):71-72.

作者:李海涛

上一篇:海洋石油论文下一篇:高一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