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办学宗旨,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速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认真分析课程现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生物学》是从环境科学专业设立之初开始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共2学分,32学时,该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程提供了必需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学生能否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开展毕业课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该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根基。同时,环境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怎样在新进展与经典原理方法间进行选择、使学生既有效地学到基础知识,又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如何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是每一个环境生物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在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对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不断外延、扩大,并与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因此,在环境生物学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国内知名院校通用的几本教材进行比较,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孔繁翔主编的《环境生物学》作为授课教材,同时以王建龙的《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和岳莉然的《环境生物学教程》作为参考教材。《环境生物学》教材包括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和生物净化两大部分,较好地体现了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内涵,知识性强,概念严谨,结构紧凑,适合作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使用。然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该教材内容与环境专业其他课程的授课内容出现了重叠现象,如与环境毒理学中“环境化学物的毒性及其评价”,与环境化学中“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与环境微生物学中的“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同其他课程的老师一起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制定和分配,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和淡化,一些难度不大的内容可做复习或自学,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尽可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环境生物学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一批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孕育和形成,再好的教材也无法跟上科技的发展速度。因此,在注重对学生传授环境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入课堂,从而做到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比如,讲解生物修复内容时,介绍陈同斌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湖南、广西建立植物修复基地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讲解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时,介绍“让能吃油的细菌变成海洋环保卫士”的报道;在讲解细胞工程时,引入欧洲科学家开发基于抗体的污水处理技术的案例;讲解生态工程内容时,引入成都、深圳等地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成功案例;讲解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时,引入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等等。通过结合科技前沿,并将其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贯穿到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多年来的传统教学习惯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环境生物学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进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并及时地引导学生质疑、设疑、释疑,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观点,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启发式教学中关键在于如何给学生创设思考的契机,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例如,在介紹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后,提出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是否可应用于农业和环境领域?如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进行环境监测?转基因植物在植物修复中的大规模应用会产生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提出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迅速地投入到答案的思考当中。此时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的时机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印象深刻。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交流探讨过程中,达到双方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课堂讨论是一种最基本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也是师生间思维碰撞、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每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再上课时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自主回答,其他同学可以加以补充或纠正,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课后也会主动进行复习。作业反馈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教师适当布置作业、批阅作业,是对原有的师生互动效果最有效的检验办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是简单地给个分数,而是要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适度的鼓励化评价。如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优点,用鼓励化的语言提出作业中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发放作业时,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学生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如每次课后和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交流,建立公共邮箱,利用网络身份平等性消除潜在的交流障碍,解答学生的疑问,听取学生的意见,架设起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桥梁。通过在校园教务网络平台学生对教师教学各方面情况的评价,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反映情况,了解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时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环境生物学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抽象概念较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将环境生物学专业知识直观地表达给学生,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不高。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直观,可将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表达,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和抽象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及视频等资源,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如在讲解大气污染植物监测内容时,结合十几种植物叶片受害图片介绍不同指示植物的受害特征;介绍水污染的浮游生物检测法时,将几十种浮游动物及藻类图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废水的生物处理流程等内容用语言不易描述时,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处理的Flash动态示意图使学生一目了然;而“水俣病”受害者的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思维上的震撼,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严重危害性。

三、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由于实验条件及场所等的限制,尚未开设环境生物学实验课,这势必会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争取早日完善实验条件,开展实验教学是专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科研活动具有巨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思想、方法、技术及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例如,在讲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一节时,辅以笔者主持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白腐真菌对氯代环戊二烯类杀虫剂的降解性能”为例,介绍微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转化机理、实验过程及获得的成果;在讲解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时,以笔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强化白腐真菌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研究”为例,介绍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果。课堂授课中将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贴近实际,通俗易懂,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一些求知欲强的学生,可继续诱发其继续钻研的精神,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实验条件,支持学生进行科研立项。比如,鼓励和引导大二、大三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的内容,积极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课题组,在教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工作,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撰写科研论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可充分利用强大的本科生人力资源优势,将教学转化为科研的一部分,凸现实践教学的成果,完善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衔接与融合。2.教学和校外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也是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重视与当地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已经先后同市内外多个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第二教学课堂,依托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地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校外实习主要集中在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及湿地生态环境考察等几个方面。学生学习完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原理后,到文昌污水处理厂、磨盘山净水厂及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等参观实习,通过教师及工程师的专业讲解,结合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对所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次实习结束后要求提交一份实习报告,进一步加深对实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为今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以往环境生物学考试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方式,以教材内容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导致学生往往通过考前突击硬背书本知识就可以及格甚至取得高分,不利于考察学生对科技前沿知识的掌握,限制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必须对这种一次考试定全局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使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在考试改革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课堂成绩占25%,阶段性考试成绩占25%,期末考试占50%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力度,降低了期末總结性考试所占的比重。课堂成绩主要根据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及作业完成情况而定。比如,要求学生结合授课内容,就环境生物学的某一前沿热点为主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按照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格式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作业,并将作业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讲座或交流汇报。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带动部分缺少自主性学习的学生,要求学生以3~5人为一组完成作业,作业成绩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综合评定。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论文作业能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鼓励。此外,在授课中期安排1~2次阶段性考试,出题量不应太大,主要考核已授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使学生更加重视日常学习的点滴积累,改变学生平时“松”期末“紧”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期末考试试卷设计上也要针对实际教学进行改革,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大考试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增加主观性和分析型试题,减少纯记忆性的客观试题的比重,培养学生利用平时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结语经过对2010和2011级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对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学习本课程后,对环境生物学的认识不再盲目,真正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所在;激发了学生在该领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创新性、团队协作性明显得到提高。另外,教师通过不断发现、解决教改过程中的新问题,促进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今后相信通过对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生物学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芸,杨菁,田海宁,何桂芳.《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98-100.

[2]魏素珍.环境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21):76-77,89.

[3]马美萍,葛利云,赵长荣,连国军.提高环境生物学教学质量探讨.2009,(10):166-167.

作者:肖鹏飞 李永峰 程国玲

第2篇: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对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专业见习模式、专业课程实习(设计)体系、实习基地的长效运行机制、多途径联合培养联合途径等方面的改革,对地方高等院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科学 专业实践 教学 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正酝酿着一场革命性的调整,从产业需求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及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课题。

当前全国约250所高校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西部地区11个省市也约有50所高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但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共同的问题: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浪费闲置、认识实习目标不明确、内容片面、形式单一、课程实习(设计)环节缺失、实习基地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缺乏联合培养、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渠道及机制、办学经费不够,实习经费不足等。基于对市场、人才需求背景,以及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树立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突出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急迫要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对其它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环境科学专业为对象,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1. 删除陈旧、相似的实验内容

原有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中,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封闭,导致课程之间存在部分内容存在相似性。如“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与“校园空气质量测定”两个实验,在内容和方法上相似度大,因此,删除了“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实验。

随着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的重新定位,一些内容过于陈旧,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如“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色度的测定”、“碱度的测定”、“土壤中铬的测定”、“斜板沉淀实验”等陈旧实验,已被删除。

2. 更新了实验选题,按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层次构筑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原有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中,主要的是一些验证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导,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显著不足。通过研究,增设了“A2/O 城市污水处理模拟实验”、“颗粒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能力的测定”、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新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几乎每门实验课程中都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如增设了“煤渣对水中耗氧有机物(COD)吸附作用”、“Fenton试剂对染料橙黄II脱色处理”、“大堰河污水可生化性研究”等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通过改革,验证性实验仅占实验课时的8.0%,综合性实验占55.4%,设计性实验占23.2%,研究性实验占12.5%。

通过研究和改革,实验内容既具有各课程的特点,又前后呼应,层次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的性更强,更为科学合理,更加体现环保实际,并体现了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前沿。

二、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种方式组合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实验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实验室,固定实验内容下完成实验,造成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等)紧张,而在非实验时间又浪费闲置的现象,特别是针对一些数量很少的大型实验仪器,更为严重。

针对这一事实,目前采取了三种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以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一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二是循环实验模式,即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同一时间,多个实验同时开出,不同小组开设不同实验内容,下次实验时间,交换实验内容,如此循环进行,直致全面完成。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教学资源紧张的实验内容。如实验需要用到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等大型仪器时,更为适合。三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的闲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验。该模式主要适合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以及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

三种实验教学模式的组合运用,解决了部分教学资源紧张的的问题,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三、建立一套经济节约且行之有效的专业见习模式

为了适应专业改造的要求,专业培养方案增加了专业见习时间,安排了3周时间,3个学分,分散在1-6学期的周末或假期进行。增大了专业见习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并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階段对专业见习的需要。

制定了相应的《环境科学专业专业见习大纲》,大纲规定了专业见习的目的、性质与任务,阐明了专业见习基本要求,专业见习阶段安排,规定了组织方式、专业见习时间、地点、考核方式。大纲还创新性地将专业见习划分为认识性环境见习和专业课程见习两个阶段。认识性环境见习安排在低年级进行,专业课程见习安排在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进行。

制定了《专业见习实施过程的设计原则》,包括了四个原则。见习内容依托课程原则;课后见习与课前见习并举原则;见习实施过程经济性原则;突出专业特色原则。对于经济性原则,可以有多种改革创新途径以实现经济节约,如设计时,见习路线、地点要有尽可能多的看点;同一见习路线、地点能尽可能多地实现多课程见习需要;将低年级的课前见习与高年级的课后见习同时进行。

制定了《环境科学专业见习实施方案》,方案详细规定了专业见习组织管理方式、具体安排专业见习各阶段见习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具体的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通过这些研究和相应文件的制定,规范了专业见习实施,提高了教师对专业见习的认识,建立了一套经济节约且行之有效的专业见习模式。

四、创建专业课程实习(设计)体系

根据专业定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新的专业课程实习(设计)环节,时间为3周,分别在第5、6学期实施,主要在《化工基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中开展。课程实习(设计)利用专门给定的一周时间内完成。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

以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习(设计)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了课程实习(设计)的目的、性质与任务,阐明了课程实习(设计)基本要求,课程实习(设计)阶段安排,规定了组织方式、课程实习(设计)时间、地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制定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习(设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细化了课程实习(设计)涉及的课程及安排,管理,组织方式,进度计划安排,考核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通过增设专业课程实习(设计)环节,创建了一套专业课程实习(设计)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加强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确立实习基地的长效运行机制

高校在企事业单位建立生产实习基地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生产实习,见习提供了条件。但在生产实习,见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生产实习基地更多的是单向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互利互惠少,大大挫伤了基地企业的积极性,导致实习基地长久性和有效性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成为高校面临的课题。与企业签订协议不能简单停留在生产实习上,而是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培养人才、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设备、场地、资金等优势,为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基地,为科技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优先接纳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研究的生产试验条件,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意见。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避免了企业单向为学校服务的模式,實现了校企之间的互利互惠,大大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基地长久性和有效性。

六、建立多途径联合培养联合指导的渠道

除了传统的课程实验、专业见习、课程实习(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途径外,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有更多的途径和联合培养方式来实现,以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更高要求。目前已实施的联合培养联合指导途径包括:外请校外企事业环保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学生参与企业问题的解决,如企业技术难题、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学生参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学生申请学校的学生科研课题;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等。

七、展望

通过研究和初步实践,完善或新建了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新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在环境科学专业的三个年级进行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已有所提升,但更多的效果还有待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评价,“产、学、研”结合道路还需要各方支持。相信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完善的基础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有大幅度提升。

作者:封享华 赵小辉 肖红艳 丁世敏

第3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环境工程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专业之一,这一专业的教学要求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实习上,要求学生实时掌握较为完善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实践应用,而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有待于得到合理的改革。本文主要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时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环节 改革 实践

一、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场地十分少并且实习内容单一

在开展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习基地其实整个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实际的实习场所创设过程中,愿意与学校签订合约的企业并不多,甚至学生完全没有正规的实习基地。同时很多教师在实际的环境工程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实习场所,只好自行联系相关单位,但是实际的效率可想而知,并且具有相当高的不稳定性。在实习场地的选择上,大部分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都选择了污水处理厂,开展的内容也集中在对污水的处理上。而这样的实习所涉及到的宽度是十分有限的,甚至仅仅能够包括对污水的处理方法,其他方面的内容则无法实现相应的实践。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而言,水处理与气体处理工艺都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如果仅仅关注水处理,不去实时地开展气体处理实践,将十分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强化,并且也会使得气体处理工艺知识成为完全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内容较为匮乏

通常而言,职业教育往往都会进行一定的周期实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如此,需要安排一定的实习周期。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将时间确定为三周,但是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却可以发现,学生的所有知识实践,并不能够在短短的三周完成。而且,很多时候,企业会由于正常的运营需要,仅仅给学校提供两周或者更少的时间进行实习,导致学生的实习内容严重匮乏,甚至仅仅能够对环境工程专业产生基础的了解。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1.建设完善的实习基地

在新时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当中,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合理规划。如果学校现阶段的实习场地相当少,无法全面性地满足实习需要,则需要积极拓展全新的实习场地,主体的实习场所选择可以立足于基础的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控制、气体处理工艺上,并且逐步完善基础的基地管理办法,使得实际的实习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升,相应的实习管理办法则应当进行合理的调整,科学加强实习基地与专业的联系以及对学生实习的监管。同时,学校还应当在现有实习场所当中,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益,逐步使得实践教学变得更加完善科学,能够充分迎合当前学生的实践需求,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

2.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很多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由于对实习内容缺乏合理的认知,因而难以得到高效合理的实习效益。为了切实改变这样的状况,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实习前、实习中以及实习后的引导和关注。在学生进行实习的准备阶段,学校需要安排教师开展相应的动员会议,详细地为学生描述实际的实习内容,介绍实习的场地、单位、实习内容以及环境等,使得学生产生直接的认知。对学生实习中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安全操作上,尽可能保证学生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下,不容易出现各种危险。企业的技术人员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经验阐述,引导学生发现环境工程内容的趣味性,并积极地融入其中。在实习完成以后,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积极地经验总结,实质性的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三、总结

总之,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实践环节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应当加强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的多方面关注,实时开展最为有效的环境工程实践引导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环境工程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开展的教育专业,而这一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环境的分析和治理上,对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状态,已然开始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实习内容单一、实习场地数量十分少,都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育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切实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实时加强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改革的关注,注重于实际的教学完善和创新,根据现阶段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调节,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最为全面合理的专业实践流程,相应的专业素质将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劉潘,李圣楠,任百祥,滕洪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05)

[2]吴烈善.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广西教育.2009(12)

作者:雷春生

第4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出发,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基本问题,确立以学

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试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社会与行业发展趋势

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坚持为地方或行 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 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为主题,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环 境艺术设计专业,一个优美而宽泛的专业概念。 80 年代末从各个美术院校的设计系和工科院系 的建筑学专业分支整合而来,因为具有不同的专 业背景及教学经历,因此对这个专业体现出了不 同的理解。这种先天的差异导致此专业在课程设 置、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广义上讲,环境 艺术设计在当代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与设计领 域,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狭义上讲,主要 指以建筑和室内设计为代表的空间设计。其中建 筑、广场、园林绿化诸要素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 外部环境艺术;室内装饰、家具、陈设诸要素的空 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它们均有 一个共同的特质,即作为艺术设计它具有非理性 的成分,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讲它又必须受到 某种严格规则的限制,而且在此过程中不能不考 虑涉及到的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 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与功能、艺术和审 美多元化要素多层次穿插交织的特点使设计行为 更为复杂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建筑、园林、城 市房地产业的突进,与此相关的建筑装饰行业异 常炙热,并诱导诸多院校纷纷建立了各自的环境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以配合市场的需求。这个在 逐步探索中建立的专业体系,在不完善的条件下, 飞速地成长和壮大。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 的挑战和新形势下就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我们

有必要冷静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客观真实地去评价作为教育实施者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切

实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 目标和核心问题。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多样性、应 用性、实践性、动态性的特点是我们必须把握并将 其赋之于教学实践中去的,并要将其作为进行实 践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和参照。

一、目前环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一)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不清

高职教育是以技术应用型人材的培养为主要 目标的。它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 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类型。只有确立了专业人 材培养目标体系后,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才可确 定。目前我们的问题是由于学校性质、专业设置 的概念不清导致培养目标概念的含混和多义。对 专业背景及社会行业背景研究不深,直接产生的 问题就是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或过窄。环境 艺术设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要求 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 操作和演练来验证和完成具体的设计项目。由于 专业所具有的工程性,那就决定了我们的实践教 学培养目标要在设计师和施工操作人员之间做出 平衡和取舍。以前总听到企业抱怨:你们的学生 什么都不懂! 怎么会什么都不懂呢? 掌握了太多 的理论知识却缺乏最基本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是 我们实践教学中的失误。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没能 弄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怎么能期望别人有多少理 解呢? 毕竟我们的专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采用 与之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实践教学的 根本出发点。明确了人材培养目标是一切工作的 首要前提,否则摇摆不定的概念会左右我们的思 想,使实践教学偏离了它正确的轨迹。 (二) 实践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 教育体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素质教育 是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要求,而高职专业尤其是象 实践性很强的环艺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传统 的灌输型三段式的教学层面上,这显然阻碍了学 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创造性的发挥,继而削 弱了实践教学应取得的效果和成绩。这与实践教 学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和教师自身缺乏与时俱进 的创新精神不无关系。

(三) 已制定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不能得到有 效的贯彻

实践教学的方案、措施、细节、评价等教学环 节一旦被确立下来,就应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有 效的执行,但事实上这里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 问题:1. 实践教学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2. 教师 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教研室活动未能有效地 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教师多以自身的经验和不 同的理解去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不能保证在一 个完整的体系下进行实践教学,教学中的诸多偏 差得不到及时纠正。3. 现有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进展与效 能。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新形势下暴露出很多问 题,现有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并不适宜现有的专业 实践课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影响了教师积 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阻碍或抑制了学生的实践 能动性的表现和积极参与的信心与动力。 (四) 缺乏和实际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 说起实践课教学,不得不首先把它与场地、设 备、材料等联系在一起,它是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 和前提。相关要素的齐备与完善直接影响和关系 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工程技 术与美的结合,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性首先应该 被放在突出的地位,绝不能抛开工程实际而空谈 美感与造型。材料、结构、空间的观念和知识仅靠 单一的讲授和肤浅的观摩是根本无法掌握的。抛 开实践教学相关环境的建设而空谈实践教学的绩 效与提高是毫无意义的。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和出发点 面对以上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经过长 时间的调查和研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 的特点和就业情况的分析,确定以下内容为实践 教学改革的原则和出发点

(一) 确立新型实践教学观,密切结合社会发 展与行业背景,明确办学层次

改变原先单一灌输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 传统的知识储备性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好能 力、知识与素质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 育是为个人获得某一项具体职业岗位技能,以实 现就业为目的的教育类型。因此,职业教育应适 应经济发展的方向,贴近社会的职业岗位的需求, 体现适应性和前瞻性。区域性、动态性的特点决 定了我们的实践教学不能用不变的模式一劳永逸 地解决所有面对的挑战,经常需要从行业和区域 的发展新形势中重新定位。行业发展在规模化的

同时,专业分工越来越趋于精细,这种趋势直接影响我们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模式选择,关系到实践

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环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 还应遵循特定行业的内在规范。依据调查分析可 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材就业岗位分别是设 计总监、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设计助 理和电脑绘图操作相关人员。每一级别均应具有 相关知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的经验。 这中间除了时间累积的因素之外,经历和具体设 计施工管理能力成了最为关键的因素。按照行业 惯例和有关限定,高职类学生的定位在就业初应 该是设计助理和电脑绘图操作人员,作为完全适 应岗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来说,完全可在与此相 关的建筑装饰施工、园林规划等部门从事基础性 工作,他们应是“理论上强于中专生,实践技能远 远强于本科生的专门人才。找到了我们办学的准 确定位,就不难对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做出调整,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就已经能按照行业的规 范和要求自觉提高实践意识。院系应该在改善和 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上狠下工夫,以弥补在实 践教学中场所和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营造和形成 工程实践的氛围,那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 多媒体综合教室、材料与结构工作室、摄影与装饰 物设计工作室等的基本建立,就成为必须予以解 决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既做不 了设计又不懂实际操作的两难处境,真正成为设 计企业需要的一线实用型人才。 (二) 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 首先,从思想上改变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 依赖,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已有 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区行业的现状,对本专业的职 业能力形成一个全面的分析说明,然后根据各项 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按照难易程度及逻辑关系 加以系统组织、排列,形成若干实践课程模块,以 便将来可按一定方式适时调整组合成完整的实践 课程教学体系。这些基本的模块应该包括:1. 实 习(工程项目参与、设计成果转化) ;2. 见习(工程 见习、设计考察活动) ;3.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 设计竞赛) ;4. 实践教学(计算机操作、专题设计训 练) ;5. 专业技能训练(手绘技法表现、工程制图与 识图) ;6. 社会实践(专业市场调查、社会体验、行 业分析等) 六大模块。每一部分应在不同年级不 同学习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强实践课程 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具体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 上应深入分析各实践课程间的内涵及内在联系, 不能把每个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看做是简单的各 门课程的累加。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有取舍有重 点地以能力需要进行整合,以实现实践教学效能 的最大化。其次,改变以往对实践教学采取目标 评价的方法,继而转入过程评价,重视企业、市场 对实践教学评价的作用。完善实践教学大纲,面 向工程实际,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环艺设计是一 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实践教学中的现场感、真实性 与参与性是必须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的。 (三)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 伍建设

实践课程教师业务素质如何,决定了能否及 时将企业现场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以及学科发展的 前沿信息及时切换到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 行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推动力是全面而持久 的,教师在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桥梁纽带作 用。一方面,社会的影响与实践经验可直接作用 于实践教学活动,并可有重点、分层次地解决具体 问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中所获取的知识与经 验亦可作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反过来促进实践 教学的改革。设计成果无论怎样都是要转化为生 产力和现实的商业利益的,这是由设计专业本质 所决定的。它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设计与市场结 合的程度和市场对于设计的认可程度,这一点是 毋庸置疑的。曾有报导某设计学院的学生在选择 实践教师的时候是以该教师所驾车辆的豪华程度 来判断的,显然,开着“宝马”的老师比开着“富康” 来上课的老师赢得了更多学生的信任。从他们身 上,学生看到了设计转化为实际经济利益的有效 例证和途径。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积极投入实 践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不是靠单调的理论灌输和 空泛的实践讲解所能取得的效果。在这一点上,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 下,多去企业、市场参与设计实践,以获取更多的 市场信息和实践经验。毕竟,只有经历了市场锻 炼的人,才能对设计的市场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 价,真正了解市场对能力需求的关键,从而对实践 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自觉投入其中。 院系也应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他 们应是来自设计企业的管理人员、设计师、施工人 员等,使得实践课的教师真正能够做到出得教室, 入得市场,以延展实践教学的深入程度和广度。 毕竟一个自身看起来苍白的医生,很难让人相信

他的高超医术可医得他人病痛。(四)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 社会、企业沟通的实践教育训练体系,强化产、学、 研结合的现实意义,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 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保障, 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 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 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能否办出有特色的高职教育 的关键,实践教学要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为学生 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承担部分实践 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参与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方 案的制定。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 发科研项目,参与操作工程实践,他们之间良好合 作的关系与诚恳的沟通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 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实 际的工作能力,为改变就业的盲目性提供了便利 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如果仅仅依 靠院系自身的资源进行情景式的模拟训练是很难 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带队去企业进行现场实践 教学又与企业岗位接受能力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相矛盾,因此这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院系积极、 主动、诚恳的合作态度与良好的沟通能力。例如 在材料与工程结构实践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可以 与一些知名的材料制造和供应商取得联系,实践 课堂可以搬到企业生产施工和营销的第一现场, 工程技术人员与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努力,打造真 实、客观的实践教学现场氛围。我们今日的学生 实践就是日后设计师的购买选择行为,对这种特 定的有针对性的潜在客户群体的开发亦是企业所 乐于接受和合作的。只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大有 益处,对将来学生的就业能产生良好的推动效果, 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 动态生成过程。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实践教 学改革,是我们对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的革命性的变革,职业环境的变化与更新要求高 职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多元复合的职业能力,并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些为我们长期深入 研究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等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并促使教师从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要 求出发,思考和探索新的创造性的方法和模式,这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 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 [ C] .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1. [2 ] 郑曙 . 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 .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3 ] 陈小林. 设计教育中的设计与市场关系探议[J ] . 装 饰,2005 , (6) .

第5篇: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大。但目前普通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导致高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很难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由于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然成为了众多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本科教育手段已经很难使毕业生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差距还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随着国家建设、科学技术、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变化。尽管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也要求相关教师更新或改编教学讲义,但由于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材体系的框架,教学的形式普遍比较传统,教材的改革与编写也很难与社会的发展速度相合拍。

2.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主要原因有:

一、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本科教学始终以灌输为主,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衰退。

二、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很多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手段的发展,CAI教室的缺乏以及教学设施差,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旧单一。

三、当前虽有为数众多的教学比赛,但其获奖者大都是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其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

3.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目前高等学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在教学管理者的思想中,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位置,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二、高校培养模式不科学。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依旧采用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评价也以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

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一、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我国普通高校一直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无法对学生的独特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科学且公正的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缺少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在很多高校中仍是空白。

5.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一、忽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本专业新动向、新技术的需求。

二、忽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

三、实践创新环境较差。很多高校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单一,对教学质量控制不严格,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转变对实践教学传统的观念,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时中的分配比例。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增加社会调查研究、业务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各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竞赛等。3)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制定能够使学生具备相应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统一安排,并以教学文件的形式形成档案。

(2)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鼓励教师根据 社会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编写新教材及讲义,并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相关实践教学内容。使本科学生能够学到本专业前沿的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变革教学方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把学生带到实际工程中去,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优秀的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辅助工程案例讲解,让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特点有较为充分的认识。

三、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辅助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逼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将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与理论测试成绩同等对待。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应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增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对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社会调查活动、课外科研活动等制定相应的学分,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本科学生发挥特长创造空间和机会,同时普通高校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GHYB13195)

第6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加强对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3] 陈晓玲等.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24(4):103-104.

[4]李勇军等.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21-23..

[5]吴平等.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7(8):46-47

第7篇: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是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又是其他专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选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方面,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环境科学是包含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环境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从社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长江大学把《环境科学概论》既作为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又是其他专业环境素质教育的必(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环境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对后续环境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培养学生评估环境质量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长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所开设的“环境科学概论”,糅合了环境概论基础理论与环境监测的实验教学内容,其中不仅存在较多新的概念和思想,还存在丰富的实践知识,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它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非常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在理解和掌握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该课程教学的探讨对于更好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结合“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特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选择合适教材

立足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有必要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充实[1]。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围绕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同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引用了大量实证数据和常规参量,其特点是取材丰富、涉及面宽,适合经济、管理、法律等文科专业[2]。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系统地提出了环境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编写上增加了许多不少资料和图解说明,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人居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引入,使环境科学的范畴过于宽泛[3]。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4]。林肇信等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态学、资源保护、环境污染、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环境标准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等专业进行环境基础知识教育的经典教材[5],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治理三废的基本技能。综合对比各版本教材,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近三年来以程发良,常慧主编的《环境保护基础》作为主教材,吸收《环境保护概论》精华内容,同时注意实时更新学科最前沿信息。但课程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知识的框架,更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获得则是来自对日常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整理的过程。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以所选用教材为纲,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不断对相应内容进行更新和深化,每年授课内容至少有25%的更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农学植保专业的选修课,“环境科学概论”理论教学一般安排3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总论,主要有绪论,包括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发生和发展以及和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基础等;第二部分讲环境污染与防治分论,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体环境污染与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简)、物理性污染与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环境等内容;第三部分讲授环境管理的有关内容,主要有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内容;第四部分讲授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为了提高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各章节开始讲解之前,均会将本章节重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适当预习,课堂上提问以前所学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各章节结束后,针对当前热门环境问题布置相关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加强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巩固了教学成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扩充性资料。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及网络资源地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讨论等互动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探索。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把课程的讲授内容做成形象直观、教学容量大的教学课件,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板书结合,通过适时板书、巧设提问,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除了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外,注重激发学生对环境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问题,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填鸭式”学习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四、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便利性,但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很差,而且良莠不齐;另外这种便利性也可能导致学生懒得“死记硬背”,学习惰性更加严重。环境学概论中基本概念、专业术语较多,课程的成绩评定应注重学生平时对具体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参与,教师可通过学生出勤率、平时小测、小组作业成绩、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及综合考试等环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又紧张、竞争又和谐的环境中培养起对生存环境的欣赏和热爱。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环境教育基础课,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及后续环境系列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授课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8篇: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玉英,刘迎春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摘要: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针对三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A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 以培养“有创新精神、技术应用素质高”的人才为宗旨,坚持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上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方式,形成了以专业实验室和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机械工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是:以分批送出去“充电”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通过对外协作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加强培训,提高实验教师业务素质 在实验教学方面,机械工程学院强调“四大明确”,即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明确、实验课课程表明确、实验项目表明确、实验考核要求明确。要求教师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实验报告完整,实验实训成绩评定标准完善合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为此,机械工程学院坚持以培养“双师型”实验教学人员队伍为目标,实行教师派出培训制度。去年派送了六名实验教师外出培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明显提高;今年暑假派送两名教师接受数控技术空间曲面加工工艺及自动编程方面的培训,两名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特种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操作,教师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二、拓宽渠道,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 机械工程学院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十分注重通过与相关企业的交流获得实验教学的优质资源。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

方面,实习师生可依托实习单位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开发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路子。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万龙模具有限公司、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凯马汽车有限公司、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大型企业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及实训中心对学生全天开放。

该院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和实践班,如CAD平面绘图设计兴趣小组、三维实体建模及数控仿真加工实践班、数控编程及CAM软件培训实践班等。对各种兴趣小组和实践班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推选优秀学生参加省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

三、突出实践,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不少于24周的整周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等三个层次,建立一个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有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专门化方向技术课(技术应用)三大模块。以实践性

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 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测绘、电工基础实验实训、生产见习、金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床电器维修实践、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实训、智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训、PLC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实训、毕业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等)、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课安排与理论教学穿插进行,本着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独立的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进程表和实验课课程表,并安排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为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机械工程学院的做法有:

一、优化实习实训课教学结构,要求实验实习课必须体现讲(教学精讲)、演(教师示范操作)、练(学生练习)、结(教师讲评总结)四个环节,或者必须体现“明确目标——精讲点拨——示范操作——操作练习——评议反馈”五个环节,使实习课达到了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

二、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在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推广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训练教学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营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明确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在实践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定了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用书,一般应包括教材、讲义、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

技能训练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报告、设备操作手册、各类专业技术规范等。

实训项目主要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等。机械工程学院为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金工实习的教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工实习属于基本技能实训。05级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学期进行了机械加工方面的实训。在班级多,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安排每班一周循环实习。每班分成三组,共三名指导教师,每组两台车床,其他铣床、刨床等共用。这样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又能满足教学需求。

2. 详细设计了金工实习要求学生完成的加工零件的图纸及工艺,并为学生订购了《金工实习》教材、金工实习报告及习题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和目标。

3. 制定了《金工实习教学任务书》、《金工实习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使教师明确了教学内容和达到的教学目的。

4. 制定了《金工实习安全卫生管理规则》、《学生出勤记录》,制定了《车工操作规程》、《大型设备使用记录》等,进一步强化了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

五、规范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这一评价体系,要对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条件、教风与学风、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按照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改革专业课考试重理论、轻操作的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办法,出台理论考试成绩比例小、技能测试成绩比例大的评价制度,每学期照此办法进行一次系统的技能测试,形成测试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教师考核挂钩、教师评优挂钩的激励机制。

通过试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可以从实验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检查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 集中考核内容

实验教学集中考核主要是对实验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实验报告、考核与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详细检查,并按百分制评分。对实验教学文件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项目设置是否有依据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学时是否合理,实验开出率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实验教学大纲,且规范可行;是否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正规实用;对教材熟悉程度,教案内容是否充实、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实验教学方法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并方法多样。对实验教学过程检查的内容主要是:仪器设备是否按实验要求分组备好、技术状态良好;实验材料、工具等是否准备充足;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自制仪器设备等方面做的怎样、实验教学态度能否做到讲授认真、指导耐心,不脱岗,无教学事故。对实验教学效果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报告的记录数据是否准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批改是否认真;是否有明确的考试和考核办法,是否有学生成

绩纪录;实际操作能力是否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达到实验目的。

(二) 对学生问卷调查内容

主要是以下这些方面让学生做出评价: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介绍实验仪器装置;精练多练、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教学态度认真、准备充分;熟悉实验仪器装置,示范动作准备;实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 实验教师自我评价内容

有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熟悉教材,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介绍实验仪器装置,且正确使用;精讲多练、条理清楚、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教学态度认真;实验组织能力强;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做到认真无差错;严格要求学生;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维护及保养及时;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掌握及实验操作能力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宁波大学.关于深化实验实习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 [2]山师大.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G].

责任编辑:周衍庆

Machinery Class Specialized Practice Educational Reform

ZhANG Yu-ying, LIU Ying-chun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Shouguang 262700,S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Laying stress on practical teaching was the ke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 Aiming to practical-teaching of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The article proposed that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teaching system which was independent of the theoretical-teaching, reinforcing the practical-teaching management energetically and establishing and consummating the experimental-teaching were the core of rais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Practice-teaching system; Practice-teaching management, Experiment-teaching assessing system

作者简介:张玉英 (1965-),女,山东潍坊人,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收稿日期:2007//05/28

第9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论文基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探讨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即:注重教学引导,鼓励学习策略创新;注重“以赛促学”,强化创新思维培养;注重社会实践,巩固专业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网络教学建设。

关 键 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具体专业,由于专业性、艺术性较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强化专业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笔者基于专业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抛砖引玉地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注重教学引导,鼓励学习策略创新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灵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以知识的传播者身份自居,将学生看成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但是,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适应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师生互动,将教学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学,而教师在其中发挥着“教学引导”的作用: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并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策略的创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主题,自主搜集学习资源,并进行组内、组间、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达到集思广益、互通信息、集体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以拍照、速写方式收集资料,有的对所收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鉴别、存储,有的负责制作PPT和多媒体课件,有的在班上演示、讲解学习成果,等等。事实证明,在环境艺术专业课堂教学中,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以赛促学”,强化创新思维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业内的各项比赛,将社会性赛事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赛事,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同时,通过参加各种规格的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后续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此外,作为专业课教师,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赛事活动的同时,必须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充分挖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表现技巧。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艺术构思。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细胞,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室内陈设》专业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具体操练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专业案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情景模拟,将理论知识转化实际运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三、注重社会实践,巩固专业教学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实践,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在艺术灵感、艺术创造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缺乏对建设结构、力学知识等方面的理解,造成了重艺术、轻实用的畸形发展。表现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过程强调美化设计,而忽视了环境设计的可行性、实用性,影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也就难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既要重视校内实践,也要重视校外实习。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主动与规划设计、装修公司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同时,要积极聘请校外专家、行业领袖、专业师傅等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以此达到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此外,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深入企业参与专业实践,可以感受真实的市场环境,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获得了职业素质培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网络教学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注重“艺术 + 技术”的结合,在校内实验室基础上,建立操作车间、陶艺工作室、模型工作室、灯具设计室等实验场所,并配齐相应的实验设施,使学生获得“学中干、干中学”的机会,同时也能把教学成果直接以现实产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所设计作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进入社会的初步条件。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强化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具有快捷性、丰富性、互动性等特征。专业教师可以将所收集到的作品,将所掌握到的学术前沿接入校园网,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这既可以消除传统教学中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以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便捷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艳芳.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培养[J]. 教育探索,2013(10):52-54 [2] 姚美康. 提高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56-57 [3] 金旭东,赵婧. 透视环境艺术教育 构建和谐美育观[J]. 电影文学,2008(22):156

[4] 胡议丹,胡佳.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 工艺设计,2014(3):221-222

上一篇:教育理论学习实施方案下一篇:会计实践总结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