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置身当下“微电影的美好时代”, 综合性大学电影专业的创作课程, 已难一仍旧贯。但, 如何与时偕行?

在此, 自陈一己之见, 供方家教正:电影创作的课程体系, 须立足于“短片”的基石上, 全方位重新构筑。

电影的历史肇始于短片 (短电影) , 电影的创作训练亦起步于短片, “制作短片的最主要益处就在于可以从中学习、了解创作的过程, 掌握创作的技巧” (1) 。以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电影创作实习作品为例, 可谓清一色的短片陈容, 如获得“青铜奖”的《炅炅正传》 (2010) 、《安然的夏天》 (2010) 、《启动》 (2011) 、《影动青春》 (2011) 、《蒙娜丽莎的微笑》 (2012) 、《归一》 (2012) 。 (2) 问题在于, 学生于“短片思维”往往不甚了了, 面对当前“微电影时代”, 其“长片思维”的进退失踞愈加分明。广西大学第七届“青铜奖”得主中, 兼获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编剧奖的《破碎的世界》, 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作品, 片长不足10分钟。而广西大学众多学生作品, 片长超出20分钟、30分钟, 乃至40分钟, 常常稀释掉作品形式的精确、结构的谨严、冲突的张力, 反而暴露出影像的松弛乏力、表演的生硬造作等等不足, “赢得”长度, 却输掉“深度”、“力度”、“密度”。

究其原因, 一方面, 在于学生所学电影课程, 如“中外电影史”、“电影美学”、“电影解读”、“电影写作”等等, 惯有思路倾向于围绕长片作品一路展开, “长片思维”有意无意间成为电影作品的“标准思维”:长片当然是正宗, 短片不过是“诗之余”;另一方面, 在于学生影像创作实习中, 对于“短片”之“短”定位含混, 导致实际制作中屡屡追加素材, 一路冗长而行。

正基于此, 有必要明确“短片”之“短”, 严格限定学生影像作品的长度。目前, 各个电影节对短片的时长标准不一, 奥斯卡、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短片时长标准, 分别不超出40分钟、35分钟、30分钟、30分钟。而数字网络微电影, 则促进愈来愈短的短片生产。考量本科生的总体创作素质, 我倾向于将学生实习短片 (真人表演) 片长限定在20分钟乃至15分钟内。

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大学的短片专门课程, 明显匮缺。而短片电影史和短片作品读解的相关著作, 亦寥寥无几, 仅有季巧微所著《短片也风流》、区念中主编《中国短片浪潮》, 我们亟需中外短片电影史、短片电影美学、短片电影解读、短片电影写作的扎实著作, 以及与此相关的专业课程。

置身于总体性困境中, 引导影视专业学生建立自身的短片影像库, 则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做法上, 布置学生评述各自印象最深的十部中外短片, 促进其更加具体明确地确立短片的标准;布置学生创作一刻钟内的短片剧本, 促进其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升短片的创作。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 正是由此进行“短片思维”的训练, 学生所评述的中外电影短片, 往往正是此前影视课程的空白, 如让·吕克-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之中》、罗兰·波兰斯基的《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和《情色影院》、黑泽明的《麦田的乌鸦》、伯纳多·贝托鲁奇的《水的故事》、维姆·文德斯的《距离托那12英里》、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狗没有地狱》、大卫·林奇的《字母表》、拉斯·冯·提尔的《职业》、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蚁蛉》, 吴宇森的《人质》、张艺谋的《看电影》、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侯孝贤的《黄金之弦》、贾樟柯的《黑色早餐》、孟京辉的《西瓜》、钮承泽的《哪个夏天的小出走》、罗启锐的《我的飞行家族》、彭浩翔的《暑假作业》等等, 评述使学生的短片视野明显扩展。而严格要求的短片剧本创作, 亦使其有意识摆脱“长片思维”的创作窠臼。

文本的“短”, 相较于“长”, 并不意味着“简易”、“贫乏”。在此可参一例: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擅于演讲, 朋友问他“一刻钟的演讲需要准备多久”, 回答是:“两星期。”“一小时的演讲呢?”“一星期。”“两小时的演讲呢?”“不用准备, 现在可以开讲。” (3) 尽管短片叙述不同于演讲叙述, 但由于“短”产生的“精炼”要求却有相通之处。

短片不是长片的一截, 也不是长片的缩写, 而有其文本特性。某种程度上, 短片创作中, 对基本功的要求更加严苛, 每一个镜头皆须苦心推敲、精雕细琢。就此而言, 影视专业学生“车零件”的基本功训练, 或曰“影像临摹 (具体包括甄选影像、读解影像、临摹影像) ”的训练, 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影像临摹”范例序列的编排, 主要基于镜头主体的数量差别,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电影基本创作技艺的弱化, 恰恰相反, “影像临摹”必须在掌握基本创作技艺的前提下方能有效进行。对于基本创作技艺, 梳理愈细致, 辨析愈分明, 认识愈透彻, “临摹”愈得力。正因如此, 《电影艺术词典》的镜头技艺总结, 尚显粗疏;而杰里米·温尼尔德在《电影镜头入门》中总结的150多种电影基本创作技巧, 则是开启“影像临摹”大门前, 必须一步步踏足经过的阶石。

“车零件”非一朝一夕之功, 比如, 常常被视作“小菜一碟”的空镜头 (景物镜头) , 一按“影像临摹”的训练, 即“不简单”。

就“甄选影像”而言, 了解学生想法有其必要性。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 心目中的空镜头标杆各不相同, 全班50名学生中:5名学生选择《阿甘正传》开始的“羽毛”空镜头;5名学生选择《天堂电影》的空镜头, 却不尽相同;3名学生选择《红高粱》空镜头, 2名选择高粱地空镜头, 1名选择日月空镜头, ;2名学生选择《春去春又来》每一幕开始空镜头;其余学生的选择各个不同, 所选的有《战舰波将金》狮像空镜头、《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空镜头、《罗生门》阳光空镜头、《云中漫步》葡萄园空镜头、《城南旧事》四合院空镜头、《童年往事》政府宿舍空镜头、《让子弹飞》山谷空镜头、《山楂树之恋》山楂树空镜头等等。在划分标准空镜头、画面空镜头、准空镜头三种类别后, (4) 在提供《甜蜜的生活》、《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蓝与黑》、《芙蓉镇》、《盗马贼》、《孩子王》、《恋恋风尘》、《黑骏马》、《霸王别姬》、《卧虎藏龙》、《达摩为何向东而行》、《八月照相馆》、《中央车站》、《隐藏摄像机》等等电影中的空镜头范例后, 提醒学生思考空镜头的主体性问题, 启发空镜头的“拟人化”解读路向、“节奏感”解读思路, 引导学生视听思维的空镜头创作。

通过“影像临摹”的针对性教学, 影视专业学生的“车零件”功夫得到切实锻炼。比如, 在创作一分钟空镜头剧本中, 西大戏影专业2011级学生的作品亮点纷呈, 略具三例。学生梁启鸣运用空镜头表现“人的烦闷”, 设计“一个堆满烟蒂的烟灰缸, 窗外乌云密布, 闪雷不断”。学生殷传阳运用空镜头表现“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抽象内心世界”, 具体写到:“固定机位, 长镜头。冷色调的镜头中, 一堵青墙, 墙面斑驳。墙根有一只轻薄小巧的塑料袋飘回墙根, 打滚, 与地面沙石摩擦。又一阵风谁来, 塑料袋被风吹得胀满, 但被墙下的石子勾住无法摆脱。风去, 塑料袋迅速干瘪。蜷缩在墙根的塑料袋微微抖动, 持续10秒。再一阵风吹来, 塑料袋再次鼓起, 风力加大, 鼓满的塑料袋最终被扯破, 随着沙石像小龙卷风一样只能矮矮地在墙根不高处打旋……”学生农柳春, 更是写出包括18个镜头的一分钟分镜头剧本, 镜头时间分别为5秒、4秒、1秒、5秒、2秒、3秒、7秒、1秒、3秒、2秒、4秒、3秒、5秒、1秒、2秒、2秒、9秒、1秒, 色彩基调在彩色和黑白之间变化, 摄影形式上有平拍、仰拍、推、摇等等, 景别有着从大全景到特写的变化, 其镜头9至镜头18的画面 (声音) 如下:海滩上有一个白色原木桌, 上面放着一碗汤, 白色的小碗, 海浪冲洗沙滩 (船的马达声, 海浪声) ;被屠杀后的鲨鱼, 一滩滩血被水冲散 (无声) ;被风吹的沙漠 (男子哭泣声, 婴儿咿呀声, 女子低唱摇篮曲) ;前面各镜头倒带 (无声) ;三岔路口, 路两旁是浓密的树林, 树下开满红、粉、黄、白、紫的野花。三岔路口, 一条路向左上延伸, 一条向右上延伸, 左边路口路标是铝制的流线型箭头指标, 右边路口路标是木制的鱼型箭头指标。 (人的平静的呼吸声, 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右边路口的木制鱼型箭头指标 (风的沙沙沙声) ;绿色草地, 大片森林 (无声) ;清澈的溪水, 水里有小鱼, 小溪旁是翠绿的草 (溪水声) ;灰色的小木屋坐落在翠绿的草地上, 门的左边放着一辆小自行车, 有后座。门的右上角有一个小窗是打开的。 (女子:叫妈妈, 婴儿:妈妈, 女子:叫爸爸, 婴儿:爸爸, 男子哈哈大笑声, 女子笑声) ;被人锯过的大树, 树桩的表面有清晰的年轮。”藉由这些虽有稚嫩然多亮点的学生作业, 视听思维的“影像临摹”方式一定程度地证实其教学有效性, 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精准设计镜头的“短片”思维亦由此得以巩固。

沃尔特·默奇提醒, 电影创作可能是在素材:成果关系为“95:1的风景中跋涉, 无异于穿过一片密不透风的森林, 偶尔能见到开阔的草地, 然后又迷失在厚密的树丛中。” (5) 对于短片 (短电影) 来说, 捕获“短篇性”的“1”的成果, 穿行浓密丛林的足步须愈加轻微细密, 正是在“短片性”思维指引下的“影像临摹”训练中, 析精剖微的步步为营功夫, 点点滴滴锤炼成就, 而综合性大学电影专业的影像创作, 亦由此“看似寻常实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摘要:基于当下数字网络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格局, 综合性大学电影专业创作课程须立足于短片观念重新建构。目前电影课程依据长片性思维构建, 缺乏短片性思维的专业课程, 通过短片剧本创作, 短片“零件”的“影像临摹”, 可逐步改变这一格局, 与时偕行, 广西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证实这一革新路径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电影,短片性思维,影像临摹

注释

1 (美) 彼得.W.雷伊、大卫.K.艾尔文《电影短片的制片与导演》, 石川译,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9年, 第1页。

2广西大学戏剧电影文学专业2000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 2004年被40名艺术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列为向全国考生推荐的13个专业之一, 2011年开始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这一专业联合广西电影家协会、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青铜奖”DV大赛, 自2004年以来已举行7届。本文所论针对真人表演短片, 无关乎动画短片。

3参见韩芒雄、殷浩琴编《笑林漫游 (第1集) 》,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6年, 第262页。

4参见拙文《“影像临摹”的知识建构和教学实践》, 《学园》, 2012年第1期, 第85-86页。

5 (美) 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 (第2版) 》,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年, 第4页。

上一篇:橱柜制造型企业的全流程成本费用管理模式下一篇:专科学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