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微电影的启示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制微电影的启示

法制微电影的启示 篇1

初一三班周紫嫣 最近这几天,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奇迹般的给我们半小时的课外运

动。不止这个,竟还给我们放了微电影。

微电影,是一种教育青少年的教育片,说实话,它的确比较枯燥,但我不

得不说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其中一片;

一个剩男,没房没车没钱,他只有一个普通的愿望,就是有一套自己的小屋,终于他攒够了买房子的钱,不久就看中了一套房子,和房东谈好价钱,连忙签下合同,并支付了定金。激动万分的他给他的律师兄弟打电话,让他来参观。可没想到才没过多久接到房东的电话说房子不卖给他了,已经高价卖给了别人。他当场愣了,律师兄弟让他拿出合同,之后才发现合同上的‘定’字错成了‘订’,因

为这一字之差,让他的希望落空了。

这就是俗话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买房应当慎之又慎。

还有一片说;一个小青年,上网玩游戏,每天只玩几小时,一个月下来电费却要几百块,当他知道自己好友天天上网,电费却很少,十分疑心,一番‘盘问’,他才知道,原来好友一直在偷电。在好友的引诱下,他也去偷电,当警察找上门来时,他后悔已经晚了。这个告诉我们做人应当光明

正大,偷盗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后一片说;某公司老板和一位美女逛街,被公司员工看见了,就告诉了其他同事,当老板看到他们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很奇怪,知道话题后,他平心静气的说‘那是我妹妹。’场下哄笑一片。这是谣言一。

老板最近咳嗽不断,还在发烧,员工知道了又在私下议论。‘喂,你们知不知道最近禽流感散布很快。’‘老板不会得了禽流感吧。’‘什么,’‘不会吧’、、、、、、还有一位员工私自发了微博,几乎传遍整个城市。这是

谣言。

谣言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也会伤害别人的名誉。要尊重他人,谣

言不可信,散布谣言者必定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制微电影的启示 篇2

2014年开始独立运营的影视类微信公众号“毒舌电影”在2016年6月中国微信500强月报统计中,成为全“100000+”阵营中的一员。“毒舌电影”公众号的打开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这在行业内算是比较高的。目前,“毒舌电影”已经完成A轮融资,估值高达3亿元人民币,成为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投资的第一个人民币项目。获得投资后的“毒舌电影”将开发一款App,作为其重要的战略升级。

一、团队主体构成:由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转变

“毒舌电影”团队人员背景相似,大多数是从传统媒体跨越到新媒体当中。从纸媒到门户网站,再到移动互联网,创始人何君及其他成员基本上都有这些经历,其中也不乏参与过金马奖评审和上海电影节评审的专家,这也是当前媒体发展的正常现象,是整个大环境下媒介变革中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

“毒舌电影”架构有内容、运营和技术。正因为团队有传统媒体工作经历,所以内容团队的分工延续了新闻媒体单位的工作流程,每天有晨会、报选题、定选题、制作等,最后稿子经过多次修改,由主笔通过,确定发布。目前30多人的团队大部分是以图文和视频内容为主,这是新媒体对团队构成和人员分工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毒舌电影”团队是媒介融合下的人才融合产物,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人才优势,又顺承了新技术时代的多种传播形式,结合了媒介技术优势。

二、运营特点:独立、有个性、多平台

“毒舌”不仅是吐槽、犀利点评,更多的是将媒体人应有的独立、公正、有态度带到“毒舌电影”,这也是其获得资本方投资的重要原因。

(一)独立推荐影片

定位于贴近影迷的“毒舌电影”,保持独立公正的态度,不一味推荐所谓的大片,即使是花钱找上门来的大片也不会得到违心的推荐。例如,2015年受邀去美国参加完《007》首映后,“毒舌电影”还是说电影不咋样,敢说敢言,只推荐团队觉得有亮点的优秀影片。“毒舌电影”中立地操作内容,不接收电影公司的广告,不受电影方的经济控制。上映后排片量少得可怜的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借“毒舌电影”的良心推荐收获了万千好口碑,达到票房逆袭。

(二)内容个性化

“毒sir”作为一个重要的IP,代表着整个“毒舌电影”,已经成为知名网红,它被赋予了人的性格特点,贴上了“爱憎分明”“很毒舌”等标签。除此以外,“毒舌电影”还陆续推出了“机叔”“云舅”“表叔”等更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IP形象,面向不同受众用户,推出相应特色的产品,从不同的用户角度去解读同一部热门电影。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用户是欢迎的。

此外,猜片名活动也很有特色,“毒舌电影”推出“鸟枪换炮”的猜片名活动来运营粉丝用户。

(三)多平台发布

既然是做影视领域的内容,自然就会将平台触角伸到视频当中去,视频有比文字更好的表达优势。陆续推出的几期视频内容得到了用户很好的反馈。目前,“毒舌电影”和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超过20家平台实现相应的合作,各平台视频月播放量在5000万左右。此外,还与各新闻客户端、资讯平台进行合作。

“毒舌电影”以独立求自由,不仅是经济上的自由,也是选片、荐片的自由。这是做到公正、有态度的前提。

三、盈利模式:广告收入来源于品牌广告

要想做到独立、公正、有态度,那么盈利必然要远离电影公司的广告。目前,“毒舌电影”的广告收入来源于品牌广告,这允许其独立推荐影片给用户,发挥“自来水”功能。以产品形态赋予社交广告盈利模式,用户自觉分享,实现病毒式传播。从半年前的80万用户关注量到半年后的今天,“毒舌电影”用户关注量突破200万,加上除微信以外的入驻平台,订阅用户近500万,预计今年年底全网用户数将突破1000万。

四、启示

(一)要有独立自由的精神意识

随着微信的诞生和迅速普及,微信公众号也随之普及。各个行业开设相应的公众号,同行业的微信公众号难免会出现内容同质化现象。要让某个公众号脱颖而出,公众号运营人员就需要具备独立自由的精神意识。

独立即不随大流,审时度势,走自己的路,在内容上寻求新颖的角度,展现事物,以吸引读者。独立还指经济上不依靠内容利益相关方,通过第三方利益体得到经济赞助或盈利。“毒舌电影”正是做到了内容上的独特精致和经济独立,才能在各大平台发展壮大,展现自己的态度。

(二)要有创新精神

做到独立后,就要勇于开拓产品特色。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平台之一,在这里,各种创新性思维和事物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要实现栏目内容的创新性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毒舌电影”推出各种具有特色的IP形象,赋予其人的性格特点;为活跃用户推出猜片名活动,这些都是对用户很具有吸引力的业务,收到广泛响应。创新是一个公众号长盛不衰的动力和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团队协作

一个公众号若想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就是团队协作。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交融,团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团队比个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如技术力量、人才、信息等,所以组织会受益。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资源,从事个人单独不能完成的工作。“毒舌电影”团队集聚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有来自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的工作经验丰富的内容生产者,也有专门做图片和视频的人员。负责内容、运营和技术的人员一起协作,共同将“毒舌电影”做大做强。

摘要:微信公众号已经得到了一半的微信用户订阅,2014年开始独立运营的“毒舌电影”是新兴的影视类公众号,目前订阅用户近500万,年底全网用户将突破1000万。本文以“毒舌电影”公众号为例,简要探析影视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启示。

关键词:“毒舌电影”,团队,运营,启示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qbg/201604/t20160408_53518.htm[DB/OL].2016-04-08.

[2]何富春.团队管理在战略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91.

[3]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 Aw Mj E1Njcx Mg%3D%3D&idx=1&mid=2654646589&sn=7b7553e995ceb493c5dbc63647f27224[DB/OL].2016-07-19.

法制微电影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广告 微电影 品牌传播

2006年,推特诞生,“织围脖”成为一种新潮行为。2009年,新浪微博问世,使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接触到“微”这一新概念。众多打着“微”旗号的广告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如凯迪拉克精心制作的商业大片《一触即发》、《66号公路》投放于互联网,赢得众多围观、评议、转载,获得了超乎想象的传播效果。

一、微时代的崛起

微时代,可以被描述为“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也可泛指一切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主体具备草根性、内容具有短小性、受众具备年轻化的社会传播行为。而微时代的到来,具有其必然性。

1、碎片化的媒介使用

“在路上、在床上、在网上”已经是当前社会公众行为轨迹的真实写照。传统四大媒体,正逐步被手机、互联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瓜分着受众。在日益去中心化的媒体世界中,传统的广告投放效果日益受到质疑。

具有购买力的青年一代正快速向网络媒体分流,愈发重视媒介在提供信息时的附加服务,如转载、评论或基于聊天功能的交友功能等。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三大互联网行为。视频网站正在成为广告主不可忽视的营销新阵地,成为与电视媒介互补的营销新平台。《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增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最近发布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也显示,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微视听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与此同时,多样态的媒体也在瓜分着受众注意力,在娱乐与体验成为媒体主要诉求的背景下,媒体消费者将个体的时间碎片化分离后加以利用,诸如上下班途中、无数等待的时间、特定的封闭时空,均会投向不同的媒体。

2、草根化的媒介准入

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广告理念已经从 “请消费者注意”过渡为“请注意消费者”。准确及时地预测、揣摩、洞悉消费者的喜好,敦促着品牌由传统的“王婆卖瓜”转向“与消费者共舞”。

伴随着消费者对各类“微媒体”的垂爱,各品牌也“跟风”,推出各类“微”活动,如加多宝集团策划支教“一堂课”的“微公益”;联想集团的“微公益、做不凡”以及新华网举办的“新华微公益”,并采取了“微直播”、“微访谈”等形式;而北京市交通局策划的“平安交通、让生活更美好”的“微小说”征集更是成为“微政务”的代表。

二、微电影广告

在微时代的浪潮中,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选择与倾向,宏大叙事风格被迅速边缘化,短小精悍成为内容的最佳选择,由此诞生了广告与电影的跨界产品。它颠覆了品牌植入电影的生硬模式,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消费者对品牌说服的心理抵触。将品牌的定位、内涵、理念等元素纳入消费者的审美范畴,实现兼备理性与感性的“软性诉求”。

1、微电影广告的界定

迄今为止,微电影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综合其市场表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作为微电影与网络广告的“混血儿”,微电影广告继承了“超短时间”播放,“移动行进”状态及“休闲娱乐”的特征,是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其将商业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全面、深刻、自觉地沟通品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让观众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产生品牌情结,以建立和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达到广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微电影广告的类型

目前在互联网上得以广泛传播的微电影广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按其创作主体划分,一种是由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组织筹划,召集创作人员拍摄作品。此类作品,往往由品牌冠名或发起,号召来自民间力量和非专业人士参与策划、创作。品牌以赞助商的角色出现,以品牌的商业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如意大利品牌卡萨帝在豆瓣网发布的“卡萨帝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要求在剧本中“必须结合至少一款卡萨帝产品的特点,并露出其他三款产品”。第二种微电影广告则直接由品牌承担策划、创作任务。依据品牌发展阶段量身定制宣传内容,邀请名导、明星担纲,阵容和手笔相对较大。

《电影营销实务》一书作者艾兰认为,投拍微电影的企业多是国际大牌企业,这些已经拥有知名度的企业更多地把传播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面,诉求由具体的功能满足转向品牌形象的塑造、更新。微电影通过展现故事的方式吸引人,并且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它可以有效地影响观众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忠诚度与美誉度。

三、微电影广告的相关思考

1、内容是王道

微电影广告将传统电影中的“故事+主题”艺术化,把企业价值观、产品诉求点、品牌文化等巧妙融合在一个好的故事中,让故事的主题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展现故事的方式吸引人,通过设置悬念、制造幽默和渲染情感等有效地影响观众情绪。内容通常表现的是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与情感,包括叙述亲情、表现爱情以及描绘当代年轻人的梦想和生活等等,从而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

以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为例,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离异父亲带儿子看球的艰难经历。整个影片没有明显的广告痕迹,我们只能在主角的只言片语中,隐约发现一两句与产品有关的台词。片尾,父亲用肩膀托起儿子,让他用相机拍摄球场内的赛况,相片洗出来后发现这是一张拍摄角度极佳、画面极具冲击力的进球照片。影片戛然而止,片尾缓缓出现佳能的LOGO以及广告语:佳能,感动常在!跳跃的剧情、专业的视听语言、平民化生活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眼球、打动消费者,感动之余,佳能“感动常在”的广告语也被融入心中。

2、共鸣是基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广告中重要心理因素,是联系商品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利用明星的魅力、紧凑的剧情、夸张的情节等艺术手段,品牌信息不经意间流露,瞬间“秒杀”消费者感官,唤醒消费者的共鸣,给消费者一种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在品牌精神层面与消费者对话,从而让观众喜欢上该品牌。由此建立起产品或品牌最重要的价值——顾客忠诚度。

结合80、90后的网络消费者,共鸣点包括表层和深层两种,表层元素又以文化符号为主要构成,如某个特定时代的音乐、热点时事、大事件、社会物品符号等,这类元素产生的共鸣速度快;深层元素则以受众群体共同的人生经历、情感感受、内在经验为基础,这类共鸣的影响时间更为长久⑤。

例如,凯迪拉克投资拍摄的《66号公路》从表面看,以流行符号、变相的音乐符号吸引消费者。同时,66号公路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种典型象征,不仅与西部牛仔文化、探险文化相契合,更是符合人性中“自由、梦想与自我实现”等深层经验,能够触及到各个时代、各个年龄层消费者的内心,实现了情感共鸣。

3、“软”传播是利器

微电影是一个外衣,一个噱头,广告才是真面目。观众可以自由参与微电影的评论,可以将自己对电影的评价发布在论坛、博客,可以发起投票。各种网站、电影公司甚至个人还可以举办专门的网络电影比赛或影评活动,由此形成了广告“软传播”的“土壤”。在“病毒式”的深层传播中,广告效果可以说是逐点爆破、无限期的。微电影利用了网络和网民等免费的传播平台和资源,整合了众多的传播工具,在话题引导之下,完成硬广告与软广告相得益彰的互补收益。

凯迪拉克在推出《66号公路》过程中,使用了很多软传播的手段。既有传统的电视视频、平面海报、公关软文、广播媒体、纪录片,更有最为热门的微博互动、主题的终端布局、路演、实地体验等活动,真正达到线上、线下总动员,将66号公路的文化精神和凯迪拉克所倡导的“自由”价值观深层次地结合起来。

4、创意是核心

微电影广告尽管在中国市场上刚刚展头露角,但作为一种广告的投放模式、创作方式和精神理念,甚至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它依然遵循文化产业对创意的追求。

正如美国著名广告教育家詹姆斯·韦伯·扬指出,创意是一种组合,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如今微电影广告创作借助明星出演、增加产品互动等手法,摒弃了传统广告惯用的重复式、强迫式技法,以创意为核心,搭配视频、图文等多种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再通过多渠道覆盖展开品牌的互联网营销,短期内让尽量多的人关注分享某个话题,不露声色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笔者认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微电影,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探讨和解决。但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广告传播中的全新领域,代表着一种新传播理念和传播文化。它必然在网络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独领风骚。□

参考文献

①孙莉、钱奕贵,《“微电影”—新生代广告宠儿》[J].《今传媒》,2012(4)

②莫康孙,《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8)

③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

④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2011(8)

⑤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9)

⑥康初萤,《“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

(作者单位:高兰英,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冯雅颖,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人文艺术系)

责编:姚少宝

法制微电影新闻稿 篇4

首映式开始前,该院“正检·护苗”未检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正安县人民检察院立足于工作实际,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导向,整合相关工作资源的有效体现,意在努力构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相结合、工作质量和效果相统一的正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格局。

首映礼上,《保护少年的你》影片创作团队及部分演员分享了创作背景及拍摄经历感受。

《钓鱼的启示》渗透法制教学设计 篇5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遵义县马蹄镇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13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作者对‚我‛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教学中应着重感受他从激动到沮丧再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的感情变化,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遵守相关法律的重要性。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课文还潜藏了有关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去做相应的事,而不能背叛法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小心翼翼、操纵、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积累好词妙句。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学习作者及其父亲遵守社会公德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去读文本,有意识地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懂的面对诱惑,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就看有没有勇气。并且在教学中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渗透小学生从小遵守社会规则的法制意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引导学生要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任何好的物质‛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自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生活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教育生活化时,学生学习是高效的。

本着此理念,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我鼓励学生搜集和查阅有关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上课时,首先板书古诗《江上渔者》,引导阅读,引导理解,接着出示鲈鱼美食的图片激起学生对鲈鱼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古今人们对鲈鱼美味的喜爱之情进行对比讲解。最后我再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补充,特别是对鱼类繁衍生长的规律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述。特别是对鲈鱼的生活及繁殖进行讲解,细致的阐述鲈鱼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出示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两个重要的法律让学生对相关条款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然后让学生思考国家用法律来规定定时禁捕的好处是什么?通过讲解与思考让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二)出示课题,产生质疑:

板书:钓鱼的启示,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你知道了什么?(谁和谁在什么地方钓鱼?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读自悟情况,教师提炼本文的重点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道德、是、非、难‛这些词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

(四)学习课文,体验情感。

我主要抓住三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调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我让学生用接火车的阅读方法认真朗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并抓住了以下的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1、‚得意‛。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我要求学生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感同深受,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不舍这条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问题二:父亲要‚我‛把钓到到手中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解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的细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说明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条鱼。

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说明了爸爸从情感上也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说明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这里我抓住‚不容争辩‛分两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

第一,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

二是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出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却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我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当学生在理解了钓鱼的启示这句话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在商场里营业员多找了你钱,在路上你检到喜欢的玩具,老师多给了你分数,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如公路上有交警执勤和无交警执勤时你是否能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守道德、遵守规则的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联系学生的实际,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附板书设计:

起因:钓到鲈鱼 钓鱼的启示 父亲:坚持

经过: 我:

不解

难过

乞求

依依不舍

结果: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难忘的经历 永生的启迪)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适时渗透,让学生明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然后让学生讨论国家用法律来规定定时禁捕的好处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五、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

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

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微电影:微时代的创意表达 篇6

作者:梁君健《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1日 14版)

近日,微电影领域热闹非凡。央视微电影映像频道开播,将打造“中国梦丝路情”大型系列微电影。首届“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开幕,以“讲好中国故事,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面向国内外征集优秀微电影作品„„这些只是微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中国微电影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作品年产量达2万部。微电影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未来3年内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然而,微电影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不少打着“微电影”旗号的网络视频,依靠软色情、软暴力吸引点击量。还有一些与微电影相关的创投和赛事活动流于形式,成为商业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门面活动,很少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导演。一些人担忧,微电影正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过多过杂的内容会消解微电影应有的艺术品质,可能使这一独特的影视形态在艺术上过早凋谢。因此,我们有必要回溯微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艺术特性,找到其核心价值,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

●较短片长:承担艺术探索、大众教育功能

片长较短是微电影最显著的特征。很多知名微电影作品片长都在一分钟左右,长一点的也不过四五十分钟。这一特征直接影响微电影的叙事和创意方式。对于剧情长片,编剧和导演有较长时间去建立故事情境和人物关系。经典的120分钟电影,推动剧情发展的事件往往发生在第15~30分钟之间。微电影需要立即建立叙事情境,将人物置于两难选择或行动困境中。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看,较强的空间假定性和风格化的摄影剪辑,正在成为优秀微电影必不可少的特征。

电影片长还和更广泛的创作和传播机制相关。在电影诞生之后的十多年间,短片是电影创作的常态。直到20世纪初,慢慢买票进入影院观看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90~120分钟的标准电影长度才确立下来。好莱坞创作者们用从戏剧艺术学习的三幕剧叙事结构和“角色-行动”故事驱动方式,来适应标准放映长度的视听叙事艺术,构成了今天的电影主流艺术特征。但短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态也一直存在,承担先锋实验、大众教育、艺术探索等多重功能,威尼斯、戛纳等主流电影节都保留了短片展映和评奖单元,不少知名导演还参与到《巴黎,我爱你》《十分钟年华老去》等集锦式短片创作中。

●创作热潮:源于新型生产传播方式转变

自“微电影”问世以来,中国文化领域对其关注热度就居高不下。早在2010年,优酷网开始推出微电影计划,当年的项目以“11度青春”为主题,就涌现了现象级作品《老男孩》;2012又邀请许鞍华、顾长卫等知名导演参与创作。电视台也参与到微电影创作传播浪潮中。2006年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开播,其子栏目《爱拍电影》专门展示草根作者拍摄的短片;从2012年开始,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还联合其他机构举办了两届类型短片创投季。陕西卫视的《华夏微电影》栏目2013年推出,展播优秀微电影。2013年央视微电影频道开播,助力传统电视媒体的互联网转型。传统电影节也纷纷加入微电影单元,以微电影、短片为核心形态的新兴赛事层出不穷。

当下中国的微电影热潮,与传统短片创作有什么区别?又体现了怎样的创作传播规律?从电影史的梳理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发:既然制片厂和院线观看方式催生了常规片长的电影形态,那么微电影的出现,也一定与生产传播方式的转变有密切关系。

微电影与商业广告有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广告营销界研究者认为,“微电影”最早是由某汽车品牌提出的营销概念,其联手中影集团打造、由吴彦祖主演的广告《一触即发》是中国第一部微电影。除商业策划外,“微电影”概念能够代替传统“短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踩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节点。因而,相对《一触即发》,普通观众更加认同的微电影鼻祖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微电影讲述了小人物们的梦想故事,价值观贴近草根和年轻人,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同时也具有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微电影的热潮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的碎片化趋势也密不可分。由于移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观看行为从电脑转移到手机等移动端。微电影不仅在片长上便于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收看,而且在叙事上直奔主题和显著的视听语言风格也满足这种碎片化的收看预期。

●核心价值:代表艺术传播主要发展趋势

发展至今,微电影在一个统称之下出现了不同的变体,不同投资创作主体价值诉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发展瓶颈。例如,出于各种目的的微电影赛事、展映和评奖活动多如牛毛,不仅助长了艺术创作的浮躁气氛,也不利于形成微电影的美学共识。其次,优秀微电影作品的传播机制还不成熟,线上和线下活动缺乏互动,推广和播出平台有限,无法形成应有的影响力,在口碑和经济上还较少能够反哺优秀的创作团队。基于历史和现状,要进一步促进微电影的良性发展和艺术成熟,应当重视营销价值、创新价值和表达价值这三种微电影的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理顺多种创投主体之间的关系,把握微电影在艺术和传播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

对于营销型微电影来说,其积极推手是具备特定商业或社会目标的机构。成熟的推广模式往往能使这类微电影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点击量,充裕的创作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影片的视听品质。例如,摄影师曹郁导演的30分钟微电影《城市微旅行》通过纪实手法,将品牌精神和三位独特人物的生活哲学进行巧妙结合。可见,营销价值与艺术品质并不矛盾,很多符合传播规律的营销型微电影具有巧妙的创意和成熟的视听水准,在达成特定传播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可看性。由于微电影的制作成本较低又受影视市场陈规的影响较小,不仅可供初出茅庐的影视艺术工作者“练手”,还能实现以往由独立电影和先锋电影承担的艺术创新价值。比如2014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微电影《风雪山神庙》以定格动画的形式重新构建《水浒传》的经典片段,在动画艺术创作方面有所突破。对于这类创作主体和作品,应当通过设立政府奖项等方式予以奖励,并协助创作者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帮助他们成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此外,微电影还为特定群体提供表达自我的渠道。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自导自演的微电影虽然未必有多高的艺术水准,但故事取材于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为当前传播格局中处于结构弱势的一方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能修正社会大众心中对某些群体的刻板印象。

总之,微电影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内容都往里面装。无论是草根原创,还是品牌制作,都应以保障艺术质量为前提,以提高思想内涵为目标,围绕营销、创新、表达这三大核心价值展开创作,这样才能保障微电影业在健康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甘肃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及其启示 篇7

一、甘肃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概述

( 一)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建设与贯彻

1.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建设

甘肃省于1949 年10 月开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10 月25 日, 第一次蒙古族牧民群众大会在酒泉鱼儿红柳沟召开, 会议上宣布成立“肃北蒙民临时自治委员会”, 1954年宪法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甘肃省现有2 个自治州、7 个自治县、21 个民族县 ( 市) , 占全省县行政单位的24. 4% 。现今甘肃全省法规与政府规章中共有63 件涉及民族方面, 该类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有效的保障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保了民族自治区域能依法行使自治权, 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2.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精神是为了团结各民族, 实现各民族间的和谐、平等、互助与共同繁荣和进步。2004 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决定》, 确定每年5 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多年来, 基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在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础上, 甘肃省健全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改善了城市民族工作, 完善了社会管理机制, 应急预案以及诉讼表达、相关利益协调与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得到健全与完善, 建立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有助于及时排查矛盾隐患, 妥善解决社会热点。

建设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始终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工作, 是加强党在民族自治区域的领导的有效方法。甘肃省财政厅自2006 年开始设立“少数民族适用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培训民族区域各类人才, 额度为300 万元。2012 年底, 甘肃省少数民族干部人数达到7. 35万人, 占到了干部总人数8. 16% 。2009 年以来, 对全省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 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本土化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

通过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行表彰, 至今已表彰模范2339 个, 包含模范集体793人, 模范个人1446 人, 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隆重举办民族自治州、自治县逢十周年庆典活动, 累计举办州庆和县庆活动达51 次, 制定了《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逢10 周年庆典活动管理办法》, 对州庆、县庆活动统一指导、总体部署, 在协调各部门集中规划一批推动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办好庆典活动, 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 二) 推动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2006 年甘肃省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 鉴于当前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现状, 出台了一系列以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 加强规划指导: “十一五”以来, “全省民族工作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 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制定和规划了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 同时, 在结合地方实际的基础上, 相关部分另外制定规划了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牧民新村、推进藏区经济发展的方阵方案, 真正的实现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二是建设“两个共同”示范县 ( 市、区) , 开展“1414”对口支援: 省财政拨款8700 万元专项资金, 专项用于推进试点工作; 启动“1414”对口支援工作, 即省委、省政府的一位领导带头, 下有四个单位共同参与, 对口支援一个示范县 ( 市、区) , 目标是一年内至少办成四件事实。

三是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和投入力度:2006 年以来, 中央财政将甘肃省2 个民族区域自治州和7个自治县归进中央财政拨款范围, 财政补助及其余专项补助资金也一步到位, 财政拨款在原有的7000 万元翻了一番达到14700 万元。

四是设立兰州新区甘肃民族经济产业区: 民族区域所处地带通常海拔较高、自然条件恶劣, 造成基础条件落后, 不具备优越的投资环境。以“飞地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的情况下设立了“兰州新区甘肃民族经济产业园”, 结合兰州新区所具有的各项优势, 向民族区域引入大量商业投资、改善工业创造条件。

五是促进边境民族县实现跨越式发展: 凭借兴边富民行动平台致力于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发展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强县”, 肃北县城在发展过程中城乡面貌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增长突飞猛进, 产业层次更加丰富、发展速度稳定提升, 凭借兴边富民行动这个平台推动了肃北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六是将教育视为发展的第一位: 国内外支援项目的重点皆在民族区域, 经过世界银行的“贫三”项目、援藏项目、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国家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族自治区域的教育状况,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

( 三) 法制建设的现状

回顾近年来甘肃省的法制建设工作进展, 当前法制建设进展良好,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自治区域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社会十分稳定和谐, 成果十分显著。立法工作上, 《甘肃省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法> 若干规定》、《甘肃省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等法律法规、自治条例的制定与修改完善了甘肃省的民族法制, 极大的推动了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 社会建设上, 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构建了完整的和谐建设机制。

二、阻碍民族区域法制建设的因素

( 一) 民族区域市场经济落后

甘肃省大部分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自国家开启“西部大开发”以来, 国家对西部的投入日益增大, 但是, 由于地区生态环境、旧有基础、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西部的贫困与落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法制建设, 使得法制建设发展缓慢, 民族经济难以与民族区域法制实现功能上的互动, 使得落后的民族经济制约法制建设。

( 二) 少数民族素质的阻碍

民族区域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民族区域人口接受事务的能力有限, 思想观念僵化、难以更新, 甚至对新生事物会有抵触感, 于是便严重的制约了民族区域法制建设的推进。

( 三)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阻碍

甘肃省各类少数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相互之间差异很大。但是普遍经济水平低下、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社会秩序相对停滞。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法律文化立足于特定的民族社会, 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多年来日常生活积累发展而来, 仅仅只是地方性知识, 它扎根于社会基层和乡土民间, 相对的封闭、保守以及落后, 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不属于国家正统的、主流的现代法律。

( 四) 民族问题的阻碍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属于负面产物, 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它会全面介入甘肃省的社会生活, 阻碍和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民族问题的存在会严重的阻碍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的形成, 民族问题还会阻碍全省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整体推进, 解决民族问题只是民族法制中的一部分, 不能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解决民族问题上, 否则会影响民族法制的全面推进。

三、如何推进民族区域法制建设

民族法制建设的推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如何来推进甘肃民族区域的法制建设需要从多方面来入手, 不仅仅只是要完善各类民族法, 还要从根本入手, 发展与巩固经济基础, 完善各项制度。

( 一) 推动民族区域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法制建设的推进始终是以市场经济为着力点的, 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使得人们相互间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于法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法制所覆盖的面也越来越广, 法制建设便容易推进。因此需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放在首位, 全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 积极开展扶贫攻坚行动, 通过深入调研将各项扶贫工作的思想贯彻到下级部门, 重视民族工作部门的作用, 积极调动各职能部门协调进行扶贫工作; 其次, 民族区域现有的经济基础十分的薄弱, 单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很难弥补先天的差距, 难以实现快速的发展, 因此需要国家、省政府在财政支付方面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 二)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而任何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完善的。应当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是规范化自治区域设定的民族标准, 对实行自治的民族区域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制定一个下限, 确保民族自治的权益落实到少数民族头上; 二是将民族区域自治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 西部大开发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方针, 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此, 民族自治区域更应当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 进一步发展地区经济; 三要设立非聚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散布在各地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 对该类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也愈发突显重要, 因此需要尽快完善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基于各民族实际情况, 对现行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等进行修改, 同时需要加大宣传民族政策与相关常识, 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 三) 重视民族区域地方人大的作用

地方人大始终是推进民族区域法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民族区域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等都需要通过自治区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对本土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后进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这既保证了国家基本法律的落实, 又确保了地方特殊情况不被忽视。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自治法规立法, 直接为民族法治建设建章立制, 为自治权的有效行使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上述一般立法和自治法规立法能解决了同步进行的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民族法治建设的立法先行问题。

四、几点启示

通过对甘肃民族区域法制建设进展与现状进行深入探析之后, 明确了制约民族区域法制建设的各项因素, 针对性的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的方针与措施, 基于上述内容得到了如下启示:

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现有唯一能有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确保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也不断提高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甘肃省民族地区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发展离不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贯彻实施。

二是民族工作的第一要义是谋求发展, 党和国家始终将民族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推进民族工作的第一任务, 更是以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共同繁荣作为当前阶段的行动纲领。只有充分的利用使用好党和国家赋予的自治权, 持续补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才能有效的推动民族区域的法制建设。

三是始终坚持“两个共同”主题, 基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 民族区域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是阻碍民族工作的一大影响因素, 只有明确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始终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始终将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放在第一位, 才能有效的推进各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四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甘肃省大部分民族区域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受到了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类因素的制约, 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因此需要树立积极的科学发展观, 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宗金著.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8, 4 (1) .

[2]杨候第, 吴仕民主编.民族法制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4, 9 (1) .

[3]戴小明著.民族法制探索[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9 (1) .

[4]陈云生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7 (1) .

[5]王允武.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及其贯彻实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1 (5) .

上一篇:开展学思践悟心得体会下一篇: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