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编剧总结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编剧总结(推荐5篇)

电影编剧总结 篇1

制片人(Produ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或能够拉来赞助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

制片就是对原有音像、图片等作品进行制作,加工和修改整理,成为满意的作品,进行此项操作的就是制片人,在某种意义上是来说,是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和管理者!

制片人(Producer)和制片(Production 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视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导播

1.电视导播是决定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成功与否的重要创作人员

2.电视导播是大型节目直播和各类节目录制中非常重要的统帅人物,不可代替的指挥者。

1、协调指挥演播室各个系统,通过导播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口令,让各个系统按照节目程序有机的进行整体合作和录制。

2、创造性地通过调机和切换,用电视镜头精彩完成节目的电视录制或直播节目。

导播的职责跨越在了节目创作艺术与技术的双重领域,他应是了解节目规率又精通转播技术手段的人从而成为节目创作组与转播技术组之间的良好沟通者。

导播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素质:

1、要具备导演的解读领会节目的能力和掌握蒙太奇镜头语言的技能。

2、要具备舞美、灯光、录音、音频、视频、造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巧能力。

3、要具备把控和协调全局节目的录制能力(1)组织能力(3)指挥能力。

4、要具备高度、迅捷的判断能力和机敏的应变能力和具备口齿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电影编剧总结 篇2

少儿励志电影《少年杨靖宇》 于2015年4月8日在驻马店开机, 4月底在郑州中原影视城拍摄完成, 5月份到北京做后期制作,8月12日领取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8月28日在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举行首映式,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数字发展公司,向全国5200多家电影院发行公映,前后历时5个月, 今天,终于和广大观众见面了。

电影《少年杨靖宇》的摄制成功, 首先要感谢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中共驻马店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感谢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河南省爱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驻马店市大公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精诚合作!感谢河南省三秋醋业有限公司、西平县棠溪剑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锦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的鼎力相助!

电影《少年杨靖宇》在拍摄期间, 摄制组全体演职员怀着对杨靖宇将军无比崇敬的心情,尽心尽力来拍摄这部电影。大家从早上6点起床,7点到现场,忙碌一天,直到夜里凌晨1~2点,加班加点地干,为的是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全国上映, 宣传杨靖宇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干革命的革命情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实现了。今天,电影《少年杨靖宇》和大家见面了!

电影《少年杨靖宇》9月3日起, 在全国各地5200多家电影院公映, 提高了英雄故乡驻马店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正像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级巡视员胡昌国先生在首映式讲话中指出的:《少年杨靖宇》 是一部反映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成长的电影,电影中的主角杨靖宇将军既是河南驻马店的英雄,也是全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电影《少年杨靖宇》的成功拍摄,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响应了全国的要求和号召,也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绝不辜负领导的希望,将进一步积极筹备电影《青年杨靖宇》。 把杨靖宇将军从河南省立工业学校毕业,接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回到驻马店确山县领导农民起义,建立中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周恩来亲自到确山会见杨靖宇,听取汇报。 又在上海举办农民运动讲习班,然后请杨靖宇介绍领导确山农民运动的经验。讲习班结束后,党派杨靖宇到东北领导抗联抗日等。再把杨靖宇将军青年时代的革命英雄事迹搬上银幕, 让全国人民了解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让全国人民知道,杨靖宇将军是河南省驻马店走出的英雄,是从确山县走出的英雄!是光荣的天中大地培育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让杨靖宇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在此,我代表电影《少年杨靖宇》摄制组的全体演职员,感谢培育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沃土驻马店天中大地!感谢培养抗日英雄的驻马店人民!

芦苇:电影编剧一代奇才 篇3

球迷常说:“我爱足球,但是不爱中国足球。爱看中国足球的,都是伪球迷。”影迷也说:“我爱电影,但是不爱中国电影。爱看中国电影的,都是伪影迷。”我与这些影迷一样,但是从不错过芦苇编剧的任何电影。众所周知,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张艺谋执导的《活着》,既是当代中国二大牛导的顶峰之作,更是当代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但是鲜有人知,两部电影的编剧都是芦苇。编剧是电影之母,导演是电影之父。没有杰出的编剧,不可能有杰出的电影。芦苇是电影编剧的一代奇才,点石成金的魔术师,所以这两部电影剧作,大大超越了小说原作,以至于《霸王别姬》的小说作者,又根据芦苇的天才剧作,改写了小说原作,然后重新出版。所以你可以不看中国电影,但是不该错过芦苇编剧的任何电影。你可以不看谈论中国电影的任何书,但是不该错过芦苇夫子自道的这部杰作。你会发现芦苇如同由技进道的庖丁,游刃有余,动刀甚微,大牛已经如土委地。

芦苇是善刀而藏的异类,所以他的电影剧本一旦投拍,无不成为中国电影的异数。除了上举两部,另有《疯狂的代价》、《双旗镇刀客》、《图雅的婚事》等等。芦苇还有很多剧本尚未投拍,因为慕名请他编剧的导演境界不够,功力不足,缺乏超越环境的勇气和技艺,道不如人,技亦不如人,于是知难而退,出尔反尔,导致芦苇的杰作中途搁浅,或者胎死腹中,或者待字闺中。顺便告诉你,芦苇也把中国电影与中国足球相提并论。这也异类气味浓烈,因为这么说的,通常是事不关己的圈外人。

我在《间世异人资耀华》中曾说:“资公既非头面,亦非耳目,更不是心腹,而是脊梁。正是资公这样无数不为人知的间世异人,组成了支撑中华民族挺立于天地之间的脊梁。”资公的超逸风范,导致同时代的许多头面人物全被一一打回原形,成了陪衬人物。同样,芦苇的异类风采,导致同时代的头面人物也被一一打回原形,成了陪衬人物。

此书如此出彩,芦苇固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主因,芦苇的对谈者王天兵也是不可或缺的触媒。芦苇是异类,王天兵则是超级另类。没有王天兵的诱供乃至逼供,芦苇本人的固有成色丝毫不减,但在书中的出彩程度必将大减。打个比方,芦苇是只此一招的刺猬型人物,王天兵是博学多智的狐狸型人物。我与芦苇也曾促膝长谈,虽然惺惺相惜,共鸣多多,但是如果记录下来,可能妙处难为人知,因为我们都是只此一招的刺猬,而且主业不同,谁也不会误把对方视为同行。但是多年前王天兵与我对谈,我却把他视为棋逢对手的同行,所以对谈录《从庄子到塞尚》的质量,高于很多记者对我的采访录。如今芦苇与王天兵对谈,不仅把他视为棋逢对手的同行,甚至视为有一难再的知音。难怪一位纪录片拍摄者说:“王天兵采访的提问方式,给我做记录片带来极大启发。”其实王天兵并非采访,而是对谈。他擅长在同意你的地方,扮演一位思想高度、思维质量不逊于你的强力反诘者,借此逼出你的全部内力。这就是狐狸的本事:首先数清刺猬身上的每一根刺,然后一一鉴定露出身外的部分,最后一一挖出深藏体内的部分。王天兵用其博学多智和反诘质疑,在芦苇熟悉的所有领域穷追猛打,迫使芦苇为他,也为今天和未来的读者打开了深喉。

芦苇结合实战,金针度人,拨开迷雾,一一道破当代中国电影的无数秘辛。任何健在的同事同行和相关人员,全都指名道姓,一针见血,既不隐藏袒护,也不避重就轻,信手拈来,摘叶飞花,看似毫无杀气,瞬间尸横遍野。对于当代中国电影败于何处,成于何处,芦苇提供了正确的病状诊断,精确的病理分析,准确的药方药引,揭示了痊愈康复的可能路径。知识素养之广博,专业技艺之精湛,在在令人叹为观止。具体内容,这里不便剧透,以免减损了你的阅读兴味。

最后我想略做修正,中国电影毕竟不同于中国足球。因为中国足球圈既无异类,也无异数,从未有过任何惊喜。中国电影圈既有异类,也有异数,偶尔也有莫大惊喜。芦苇是其中一位,姜文则是另外一位。所以多年前我曾为尤凤伟催生的姜文杰作《鬼子来了》,破例写过唯一的影评《我是谁》。如今我又愿意为王天兵催生的芦苇杰作《电影编剧的秘密》,破例撰写这篇书评。有了芦苇、姜文这样的少数异类,中国电影或许有望绝地反击,从流星一闪,变成繁星满天。失望到麻木的影迷,或许也有机会从垂头丧气变成翘首仰望。

(《电影编剧的秘密》,芦苇、王天兵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编剧工作总结 篇4

我自一九九五年进入农安县戏剧创作室至今,已经整整十五个年头了,十五年里,我一直默默无闻的进行创作,由于只是初中毕业,能力不足,加之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偏低,失败较多,成功颇少,尽管所写的东西已经超过四百万字,但真正能拿到人前卖弄的却是寥寥无几,实在愧对文体局各位领导及同行们的殷殷厚望,唯一值得我欣慰和可以炫耀的是,尽管受大气候影响,全国各地文化事业普遍萧条,但艳平至今仍坚持创作,笔耕不辍,骨子里的深深热情仍在,特别是XX年6月份以来,受领导器重,得同事们支持,我被提拔为戏剧创作室副主任,主抓业务,更使我感觉到自身担子的沉重和领导对艳平的良苦用心,我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来回报各位领导及同事们对我的厚爱和支持,现将我近几年的创作情况和对今后的打算向领导及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近几年工作业绩。

九五年进入创作室之初,由我创作的黄龙戏《四位县官逛古城》便被黄龙戏剧团排演,在农安春节晚会上得到好评。

二人转《一对花瓶》在吉林省二人转汇演中获得新人奖,并于同年发表于省级刊物《戏剧文学》,一点小小的成绩增长了我创作的动力和欲望,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于是,便又有了单出头《看县长》在农安县春节晚会上的演出,受到当时五大班子领导的一致好评。另外,我创作的二人转、小戏、小品等作品十余件纷纷发表于省级刊物。

XX年后,应该是我创作生命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戏剧界很不景气,电视剧创作普遍升温,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创作了十六集电视剧《苍天有情》、十集电视剧《情系厚土》、十集电视剧《咱屯这几家》、二十四集电视剧《东半坡》、二十集电视剧《仁义里》和二十集电视剧《兄弟》、三十集电视剧《辽河人家》等一百余集,其中《情系厚土》获得吉林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影视剧本征集佳作奖,本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有效剧本五百多部,先出十部佳作奖,获奖作者除我外,其它均是全国较有名气的剧作家,这更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戏剧创作的优势,于是,我更加勤奋,决心按照影视剧这条路走下去。

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之约,由我编著的《杰克韦尔奇》一书在XX年如期出版,我创作的拉场戏《告状之前》也于当年在国家级刊物《剧本》上公开发表, XX年,我创作的小品《捡来的烦恼》被白城市吉剧团演出,在吉林省二人转小品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并引起哄动,被专家评委誉为本次艺术节上最优秀的小品之一,我因此成了吉林省创作中心为数不多的签约作家,本作品也于XX年年发表在了国家级刊物《剧本》上。

XX年——这几年间,我创作的电视短剧《打工》《兄弟》《治病》《情人》《漂亮女孩的恶梦》等五十余集分别在吉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播出,反响强烈。

XX年年,在吉林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三届二人转小品艺术节上,我创作的小品《爱心不等于爱情》由白城市吉剧团演出,获一等奖,二人转《年轻大夫也值钱》由白城市镇赉县吉剧团演出获二等奖,小品《获奖之后》由白城市歌舞团演出获二等奖,这几个作品,均在吉林电视台卫星频道和乡村频道对全国播出。

20,我创作的大型电视系列剧《城里城外东北人》数集在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对全国播出。

年,应该是我创作辉煌的一年,我创作的电影《火车一响》由全国著名笑星黄宏主演,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胶片电影。

由我创作的小品剧本60余件通过网络被全国各地几十家单位抢购排演,孙艳平剧本网已经成为网络知名文化品牌,而且信誉卓著,我也因此成为网络上最具实力的著名小品写手。《小品网》《相声小品网》《中国汉语言文学网》《中国cnfla》〈中华演出网〉等全国各大知名网站纷纷偷袭侵权我的小品剧本,在百度、谷歌等大型搜索网站孙艳平已经排名第一。

电影编剧总结 篇5

少时发小大时夫妻,携手共闯影视圈

苏小卫和霍建起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学到中学都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书,经常一起玩。后来,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两人就此失去了联系。

大学毕业后,苏小卫被分配到北京房山区师范学校当老师,后来她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霍建起则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

1985年12月,苏小卫的姐姐给她介绍男朋友,就这样,苏小卫去相亲了,见面一看,天呀,对方竟然是自己的“发小”霍建起!

在交往中,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老实、待人真诚,身上弥漫着画家的气质,就喜欢上了他,而霍建起也觉得苏小卫冰雪聪明、朴实本分,非常适合做他的贤妻。1987年7月,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与霍建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两人的小日子虽然平淡,却过得和和美美。

接触电影久了,霍建起开始对“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拍电影,想成为一个像田壮壮、夏钢那样优秀的导演。1991年,他再也不愿去片场了,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影碟,满脑子装的都是“当导演”三个字。

后来,真的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钟,但他完全沉浸在导演状态中,感觉到生活非常充实。拍完这个广告片,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苏小卫知道他的心事,决定帮助丈夫实现梦想。

在苏小卫的鼓励和陪同下,霍建起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负责人大吃一惊,质问他:“你放着好好的美工师不做,要改行当导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霍建起苦求道:“您就让我试一试吧。”最后,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个意见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的羊肠小道上,凭他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实现梦想?回到家里,霍建起陷入了绝望中。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深厚的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很漂亮。我觉得你一定能行!”妻子的话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

一个月后,霍建起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不料,有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表弟》的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说工夫白费了。苏小卫也很焦虑,但她从中得到启发,对丈夫说:“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丈夫一听,赞成地说:“好好好,我圆导演梦,你圆编剧梦,咱们是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梦想作媒,“最佳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1994年10月,时值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北京,报告会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引起了苏小卫的注意,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故事。

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名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自卫反击战时踩到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然而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回到家里,苏小卫告诉霍建起:“有一个残疾运动员的事迹很感人,我想以他为原型,写一个剧本,你来导怎么样?”霍建起不太熟悉体育圈,听到是关于残疾人的题材,兴趣不大。

一个月后,苏小卫将打印好的剧本递到霍建起面前:“你看看吧,这是我的处女作,请多提宝贵意见。”

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激动地说:“老婆,你出手不凡,把这个故事写得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寻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霍建起经受不起一次次的打击,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拍电影,继续干老本行。苏小卫安慰丈夫说:“你这一阶段跑累了,在家好好歇一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资料、打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苦心人,天不负。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终于得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意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剧本,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也都表示要给予资金支持。

资金到位,霍建起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有些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似乎前有狼后有虎,脊背上直冒冷汗。苏小卫经常抽空去探班,实在去不了,就与丈夫通电话,叮嘱他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这条船平平安安地划到彼岸。

有爱妻“撑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两个月后拍完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苏小卫心疼得直掉眼泪……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苏小卫和霍建起成了真正的赢家。这部电影获得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紧接着,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到电影剧本创作中。她每写一部,霍建起就拍一部。夫妻俩捆绑式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霍建起和苏小卫也被圈内人士及媒体记者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这对黄金搭档引起了影视投资方及制片人的关注,经常有人登门请霍建起导片子,请苏小卫写本子。2004年,霍建起被划归到“第五代导演”的行列里,苏小卫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出任副主任。

情倾《唐山大地震》,奖牌有丈夫的一半

2008年9月,导演王坪找到苏小卫,希望她给主旋律电影《沂蒙六姐妹》写剧本。半年后,《沂蒙六姐妹》公映,大获成功,凭借深刻的主题和质朴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举获得2009年度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

这时,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这些年来,苏小卫和冯小刚没什么接触,只是耳闻他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冯小刚。

然而,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家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的情感,有能跟普通人沟通的东西,认为她不应该放弃这个剧本。

他对妻子说:“这篇小说为剧本的改编提供了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电影院放映的《后天》《惊天动地》《超强台风》等灾难片,都是全景式的正面描写,灾难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一“选题、格局都很宏大”的剧本,霍建起鼓励她说:“你擅长写细腻情感戏,也尝试过主旋律电影,肯定能寫这个剧本。”

苏小卫“心肠一硬”,从冯小刚手中接下了这个活儿。回到家,苏小卫与霍建起一起静心研读小说《余震》,最终选择以“亲情”、“家庭”作为大主题,把原著以女儿为线索,改为母亲、女儿、儿子三人并重的叙事视角,以此表达“家在每个活着的人的心里”的故事内核。

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改编的大方向,希望她赶紧拿出剧本。霍建起朝苏小卫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你安心地写剧本吧,家务活,我全包了。”

在撰写剧本初稿时,苏小卫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原著小说中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残酷的情节,二是母女之间的心结和纠葛,该如何解开。

这两大难题,同样难住了霍建起。他忙里偷闲,与苏小卫一起走进一些居民小区,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述《余震》。老人告诉他们:“我们喜欢真诚善良的好人,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尾……”

苏小卫和霍建起茅塞顿开。霍建起说:“你要跳出原著小说的框架结构,把剧本写得干净、健康、温暖、积极,这样才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

随后的创作中,苏小卫多次与霍建起商讨,又反复征求冯小刚及制片方的意见,用了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

苏小卫把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心里的那根弦紧绷起来,吃饭不觉得香,上床睡不着觉。

知妻莫若夫。霍建起除了开车带妻子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甚至带她去走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这样,她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找到冯小刚,跟他说起自己过去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不休的情况,他建议冯导在征求意见、修改剧本时,对苏小卫语气和缓些,让她感觉到被信任和尊重。

冯小刚笑了,说:“霍导,你放心吧,我会同你老婆好言好语地商量,绝对不会出现火药味……”

果然,这一剧本先后修改了8次。苏小卫觉得冯小刚是个很好打交道的导演,自始至终都把她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她的劳动。苏小卫颇为纳闷地对霍建起说:“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一直对我‘以礼相待’,说话和风细雨像个绅士呢?”霍建起这才告诉她找过冯导的事。

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期间,冯小刚需要改动剧本,哪怕只动一个字,也会打电话征求苏小卫的意见。她和霍建起感动不已,原来大腕就是通过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细节炼成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这个片子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认为这块冯氏奖牌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

7月25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各地观众的新闻,称这部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引起了汶川大地震的经历者及许多观众的共鸣。

看完这则报道,苏小卫和霍建起喜极而泣。她对丈夫说:“我始终是一个业余编剧,不会因为写了《唐山大地震》就改变很多。你和儿子,永远在我心目中最重。写了这个本子,我更加意识到亲情及家庭的可贵……”

上一篇:六上自主教案下一篇:那颗桂花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