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发展报告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电影发展报告(精选8篇)

微电影发展报告 篇1

【摘要】本文从微电影的经营策略和影片内容格调的提升两方面来探索微电影的发展,期望对促进微电影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电影经营策略内容格调

微电影已经开辟了当代影视大潮中有别于传统电影的另一条道路,然而当前微电影存在盈利模式单

一、推广渠道狭窄、内容格调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已有大量对微电影生存的网络环境和微电影网络发布推广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微电影的广告经营策略上,充分认识到了微电影作为传递品牌价值的载体的优势,强调了广告植入对于现阶段微电影发展出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在阅读、参考前人对电影和微电影等影视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研究如何进一步拓宽思路来完善微电影经营策略,并强调影片内容格调的提升,意在为微电影发展初步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一、微电影的经营策略

1、广告植入及品牌定制

植入式广告对于产品而言达到了更有效的营销目的,①而电影、电视也通过广告植入获得了更多经济赞助,微电影也自然借鉴了这条迅速有效的获取经济来源的经营渠道。

品牌定制,其实也是植入广告的一种,只不过品牌定制并非利用植入广告获取经济收入来拍微电影,它更倾向于商家为了广告而选取微电影这样的形式。②

最常见的广告植入形式是台词表述、道具应用和场景提供。但无论是单纯的广告植入还是品牌定制,并非只是简单地让产品出现在影片中便能取得好效果,而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考量和设计安排的。自然不做作、生动贴切的广告植入不但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会让观众增强对影片的好感和广告产品的兴趣。比如微电影《勇敢爱》中,男女主角用的联想手机作为影片中的道具,既不生硬又巧妙地介绍了这款手机最吸引人的功能。这样的广告植入,介绍的功能本身吸引人,植入影片又自然巧妙,不显得刻意便卸掉了受众的戒备心,令受众产生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

2、打造微电影品牌

微电影发展至今,其数量已相当庞大。这当中,大多数都是个人或小团队的一时之作,都没有使微电影形成一种产业,资金问题还是主要依靠广告植入,影片的整个拍摄制作也显得势单力薄。目前,国内一些影视视频公司已经看到了微电影的发展前景,他们已经积极投入了微电影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一些对微电影有热情有理想的专业人士也创办了自己的微电影工作室,积极打造自己的微电影品牌,实现规模盈利。

打造品牌、规模盈利为微电影吸资拓宽了渠道,它可以使微电影的拍摄借力于品牌效应③。无论是主动寻找赞助商还是赞助商主动联系上门,有了品牌,微电影的拍摄便可以享受品牌所带来的便利和效益。而形成品牌,增强了微电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微电影的质量,微电影也可以尝试不受广告植入的限制,实现影片的版权经营,这样便开辟出微电影的另一条盈利途径。

以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影视机构为例:灵思沸点影业,以“最深刻洞悉社会热点的独特视角、最严肃的创作态度、最具品质的制作水准”为创作原则,其创作的代表作《微博有鬼》系列微电影以微博这种社交媒体为背景,反应了当前网络生态环境和复杂的人性之间的关系,以此唤起网友对微博应用的理性反思。

3、自制经营及跨媒体经营

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仍然是个小众的文化形式。微电影的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网络,大多无品牌不知名的作品拍摄成本本就低廉,宣传推广实在困难,它们散落在各视频网站。这样无疑对微电影的传播推广形成很大的限制和阻碍。因此,通过对门户和视频网站自制经营及跨媒体经营这两种方式的讨论,探寻如何开拓微电影更广阔的传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1)门户和视频网站自制经营。由于微电影本身由门户和视频网站自产自销,宣传、销售也可利用自家资源。这样既节省了资金投入,还可借助自家网站的便利,在门户首页进行充分的宣传推广,同时还可借助网站在网络中的各项资源和地位,使观众只要连接互联网,打开常用网页即可获悉这部微电影的信息,由此便可产生更多受众。

比如拥有较多受众的“优酷出品”、“爱奇艺出品”等。特别是优酷出品的“11度青春电影”中大红大紫的《老男孩》,其在优酷的点击量已超过7000多万,这样的收获除了影片本身的优秀,不能不说和优酷网凭借自身便利条件对影片的大力宣传和曝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2)跨媒体经营。所谓跨媒体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通过跨媒体经营,主要是为了使微电影不再局限于网络传播,让网络和电视台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④这样,一些不习惯在视频网站中搜索,喜欢看电视节目的人群也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和了解微电影,使其有可能对微电影产生认同和好感。

目前各电视台也已经开设了播放微电影的栏目,比如央视电影频道的《爱电影》、湖南卫视《我爱拍电影》、浙江电视台《梦想星期天》等。然而这些电视栏目都没有与网络形成互动,只是电视台自己开设的栏目,微电影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经营。在电视栏目上播放的微电影,有很多是平民投稿或地方拍摄,网络上更多优秀的微电影并没能通过电视渠道得到传播。如果,电视台将收到的优秀微电影同时投放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将热门微电影推荐给电视台,电视台和网络同时对其进行宣传曝光、互相推荐和介绍,微电影便实现了真正的跨媒体传播经营,其中的优质影片会得到更大的传播机会,受众范围也将大大增加。

二、微电影内容品质的提升

微电影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面对市场经济,在内容上取得了成功,也必将在效益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1、内容创新,贴近当代受众心理

与传统电影相比,由于微电影自身短小精悍的特性,人物关系相对简单,情节发展脉络较单一,片段或跳跃式叙事也不容易细腻表达感情。那么,微电影要靠什么赢得受众倾心?

微电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加以借鉴,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是形式新颖、创意独特的微电影类型,能使人眼前一亮,人们拍手叫绝的同时便竞相转载;二是主题深刻、紧追时代热点问题的影片,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受众因影片展开思索和讨论,实现影片的社会价值;三是能抓住受众心理,深入受众内心,打动其心灵,使受众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如此方能获取受众芳心。

创意取胜的微电影《符号》,设想了都市中孤独男女以纸片传情。这部微电影不仅因其精致的创意获得了戛纳大奖,其中纸片传情的桥段也几乎完全被移植到了电影《单身男女》中。

紧扣时代主题引人深思的微电影有《年轻有罪》、《入土》、《爱无能》等等,这些题材广泛关注了时下百姓的疾苦。

《小巷》、《每当盛夏时》这类微电影把目光投射到了少男少女懵懂的爱与错过。影片虽短,但观众已然被带回到了那段单纯难忘的岁月,而这样的记忆必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痛最美的怀念。

2、打破现阶段乱象,提高微电影品质

很多微电影的拍摄和网站传播仍处于摸索阶段,而在其摸索的过程中便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自娱自乐上传于网络的视频和质量高的影视作品搅成一锅粥,专业拍摄的作品也因商业社会和大众娱乐倾向低俗。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有理想有热情的团队若不深恶痛绝,不把打破乱象、带动其健康发展视为己任和职业追求,微电影将很难发展。

(1)过度平民化的微电影给受众带来的不良印象。“草根”也有好作品,我们无权剥夺爱好者拍摄上传的权利,更不应打击其热爱拍电影的积极性。但视频网站的经营和管理者作为这项产业的专业从业人员,应该更加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使受众搜索更便捷,为目标受众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网站若能将微电影分门别类,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搜索题材、演员、导演搜索到自己想要寻找的微电影,还可以从“爱好拍摄”和“专业拍摄”两个主要分区中依次观看自己期望观看的微电影类型。这样就可以为不同需求的人更集中地提供所需影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众对微电影过度平民化的印象”⑤。

(2)树立责任意识,带动微电影走上更光明的道路。各网站中都存在一些挑战观众观影底线的微电影,这些影片降低了微电影的格调⑥。故事烂俗、娱乐化倾向严重、“小三”话题吸引眼球、情色当道等是微电影内容的主要问题。

《干爹》讲述了北漂女孩为了过上好日子认“干爹”又被“干爹”欺负的故事,虽然影片用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要做错误的选择,但层出不穷的类似影片相继推出,更表明影片离开了深度,便趋于雷同。

《身度》第一句台词就是“男人都是下半身的动物”,整个影片围绕“性”的主题,展开了大尺度的叙事。“男女之爱除了上床便是互相伤害”,这样的言辞不知是对大众发起了价值观的挑战,还是更多地吸引了盲目的猎艳看客。

微电影的这些问题不可小觑,作为专业制作团队和个人在微电影创作时,更应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结语

以往的微电影研究一般比较重视品牌宣传作用和网络推广问题,对微电影作为电影的本质重视不够,因此,本文认为微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在经营策略上既要坚持原有的盈利模式,又要积极发展新的盈利模式、拓宽传播渠道;尤其要认识到影片内容格调与总体质量的提升是微电影发展的本质,无论微电影是否起到广告作用,因其本质是电影,所以,依靠精良的拍摄和适合的演员表演,展现一个好故事,抓住更多的受众,这无疑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①李海荣:《泛媒时代――媒介创新与未来》[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②辛冬,《视频营销热潮来袭》[A].黄升民:《互联网的媒体化战略》[C].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104-105

③贾国飚:《媒介营销:整合传播的观点》[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11-314

④汪文斌,《中国网络电视台迎来新时代》[A].黄升民:《互联网的媒体化战略》[C].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249-251.⑤⑥陈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本特征与发展》[A].《信息网络与文化传播》[C].上海三联书店,2011,(12).(作者: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出版学硕士)

微电影发展报告 篇2

一、名人微电影的美学特征

首先,名人微电影特殊的文化与媒介语境,微电影的创作、制作、播放与传播是一个特殊而独立的系统,能够开辟出一个新的电影圈与电影业,并且能够与原有的电影体系共存,可能会改变整个国家的电影生态环境与存在方式。其次,名人微电影的微影像叙事,微电影的本质还是电影,仍然具备传统电影艺术中的修辞手法与基本语言,并且具有完整的电影结构与导演需求。微电影的创作规律与行为需要适应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与传统的电影又有所区别,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与情节需求。再次,名人微电影的“微言大义”,不少名人微电影也蕴含丰富的哲理,或者是揭露社会现实等,并不是纯粹的娱乐与消遣,往往比较贴近普通民众,从而体现“微言大义”。不少名人微电影是对现实的嘲讽与批判,有的则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体悟,还有的是对人性的叩问,表达人类的普世情怀以及对小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

二、微电影的发展之路分析

1、技术突破带来的可能性

现阶段,微电影技术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其语态更新,也能够推动昂微电影内容的升级,同时为创作者、制作者、发行者与电影观众都带来了新的制作空间与接受程度,并且得以进一步提升。但是,目前对于微电影的技术发展,智能手机对其影响较大,对手机拍摄微电影的行为,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智能手机都成为一个重要的微电影拍摄媒介,尽管其还无法取代专业的微电影拍摄器材,但是其对微电影的拍摄影响较大。在新媒体时代,微电影拍摄的技术标准在不断的提升与突破,一方面,创作者可以运用高科技的尖端技术,拍摄出更高品质的微电影 ;另一方面,微电影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更新与突破。几乎可以将智能手机定义为微电影的拍摄器材,是拍摄微电影的一种新型技术与模式,也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与需求。

2、在同质化中寻求差异化

当大量的微电影不断涌现而出,其超额附加值无论是通过网站吸引流量,还是商家以此来做宣传,几乎都被消耗殆尽。一方面微电影的群众口碑变得与硬性广告一样,口碑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微电影同质化内容的越来越严重导致其推广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处境下,微电影的创作需要重视其内容的分众性与差异性,微电影的地域性、游戏性、学习性、偶然性、记录性和亲历性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和突破口。例如,眼下比较流行的延时摄影就十分热门,延时摄影的拍摄帧频低于正常的视频拍摄,在后期播放时使用正常或较快的速度的拍摄方法。这种新式的延时摄影在之前是专业摄影人士所有,并且人们都觉得是一种可为而不可及的唯美艺术表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普通人就可以接触的拍摄手法。另外,延时摄影具有其特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新视角的体验方法,在将来的发展中前景不可限量。

3、微电影的营销回归内容

微电影的发展也需要考虑其市场与营销,对于微电影的市场,不少业界人士都会考虑到营销与渠道,炒作、推广、明星和首页等概念往往成为先行剧本,传播的价值往往大于微电影的内容本身。对于微电影的营销来说,运用之前传统广告的资源与资金模式去推广宣传微电影,比较落后,不切合实际,不仅不符合微电影的商业逻辑,与微电影的初衷也背道而驰,更导致微电影失去其强大的附加值。微电影的价值往往体现以其自身的活力,很多微电影中并没有真正的大牌明星,但是也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是席卷中。其实微电影的投资方与宣传渠道是其基础和自身优势之一,但关键之处还在于微电影的内容,需要瞄准市场,最好是做好一击必中,针对性较强,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感染力,研究市场导向,拍摄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微电影,对微电影的创新性要求较高。

三、总结

微电影发展报告 篇3

一、中国微电影产业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微电影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及相关特征,可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

(一)导入阶段(2001年—2006年)

2001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拍摄了反应人性光辉与黑暗的11分钟短片《车四十四》,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是第一部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短片)、2002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表扬奖(是唯一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短片)等荣誉,被看作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一方面,人们开始关注微电影;另一方面,还缺乏发展的平台和氛围。

虽然这段时间还有胡戈根据电影《无极》改编的微电影《馒头》风靡一时,但中国微电影的数量很少,总体影响力也不大。

(二)发展阶段(2006年—2010年)

2006年,在贾德·卡林姆成功打造朋友之间分享录影视频网站YouTube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也出现了播放微电影的优酷网等网站,为用户提供浏览、搜索、创造、视频分享等服务。据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是中国视频分享网站成立最多的年份,高峰时超过300家。

由于网络视频给微电影播放提供了平台,许多公司或个人开始像使用文字符号创作文学作品那样,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作品,包括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微电影作品。比较有影响力的有2007年周杰伦拍摄的《没有不能说的秘密》、肖央(筷子兄弟)拍摄的《男艺伎回忆录》、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拍摄的《黑车》等。

“2009南方多媒体短片节”是我国较早的关注微电影的盛会,收到了以“我、我见”为主题的短片近500部。这类节庆活动,也促进了微电影的发展。

(三)繁荣阶段(2010年—2012年)

2010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优酷网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的收官之作《老男孩》(筷子兄弟摄制),被誉为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微电影佳作”、“拨动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弦”、“微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片上线一周时站内浏览量突破300万次,半个月时在线播放量达到4700多万次。在同一年,凯迪拉克携手华人影视巨星吴彦祖推出了微电影《一触即发》,该片沿用好莱坞动作大片争分夺秒的紧张氛围和生死时速的极限追捕,引爆凯迪拉克新SLS赛威2.0T的上市,被誉为“企业通过定制微电影进行营销推广的首个成功案例”。

大企业的参与和商业微电影的成功,激发众多厂商通过微电影进行宣传,微电影进入了繁荣阶段。一时间,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定制微电影《Leave me》,三星手机定制微电影《纵身一跃》、海尔卡萨帝定制微电影《谁的爱填满冰箱》……

2011年,微电影产量迅速增长到100多部。更关键的是,许多电影业界的专业人士在品牌推广和资本的驱动下,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提升了微电影的策划创作水平和繁荣程度。如优酷联手东乐影音和菲利普,邀请张亚东、包小柏、罗永浩、开心麻花、苗炜、吕惠洲6位跨越音乐、唱片、戏剧、媒体、广告等领域的精英导演,共同打造了国内首部以“跨界导演”为主打概念的电影短片集《幸福59厘米》,从不同角度阐释“幸福”的涵义。又如中国青年导演麦田出品了微电影《爱疯时代》,周点击量突破100万,并被网友转发至猫扑、人人网等,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获得优酷网评选的“2011年度互联网人气微电影”奖项。

(四)规范中继续繁荣阶段(2012年—目前)

在微电影繁荣的背后,存在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有些公司或团队借微电影为噱头,将暴力、色情等引入其中,遭到众多业内人士的指责。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一方面,国家鼓励制作优秀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另一方面,明确了规范发展的措施:一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先审后播(每部微电影要经过3名有执业资格的网络视听审核员签字);二是网络视听节目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三是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对业务开办主体进行准入和退出管理。截至2013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共发放了608个信息网络传播信息节目许可证,批准了26家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台。

规范之后,商业宣传性质的微电影继续往前发展。如2012年底周大生出品的微电影《心知道我愿意》,通过三对不同处境男女的围绕戒指展开的情感误会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何时都要相信爱情。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不仅叫座而且叫好,还拿下了微电影金瞳奖等诸多奖项。又如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监制,周迅、张静初、黄立行、余文乐主演的4部8集系列微电影《四夜奇谭》,短时间内点击率突破2.1亿次,版权换得了1亿元的广告费。

在“首届中国微电影创作发展论坛”、“2012中国国际微电影节”、“2013上海微电影大赛”等比赛活动中,涌现出几部高质量的微电影,如改编自鹿桥先生小说集《人子》而摄制的微电影《一维》,以古喻今开放式地探讨了如何分辨人性的善恶。《摘星的你》讲述了两个平行世界的奇幻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催人奋进的道理:“你是你梦想路上唯一的高墙,越过去,全世界都能看到你的光亮。”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两股力量在推动微电影的繁荣:一是微电影专题节目,由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承制、陕西卫视22点晚间后黄金时间播出的《华夏微电影》节目,不仅提升了中国微电影的制作标准和品鉴标准层次,还进一步扩大了微电影的影响力。二是主要省市兴建微电影文化园区,进一步推动了微电影的发展与成熟。有人指出,2014年微电影总收入可逾700亿元,广告收入可达450亿元。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微电影将进入成熟阶段。

二、中国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现状

微电影产业基地、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新媒体基地等关于微电影文化园区的称呼多样,主要内容相近。中国现有的微电影文化园区可分为国营、民营两种类型。

(一)国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

国营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占地150亩,包括网络视听云计算中心、多媒体高清制作中心、节目内容分发中心、节目交易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三网融合监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2014年6月20日,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创意创业中心(双创中心)落户该基地,优酷土豆集团打造原创基地的立呈文化、优酷土豆影业以及以互象动画有限公司代表的一批新文化娱乐工作室入驻创意创业中心,基地为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创意创业中心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公共制作服务平台配套、税收优惠、创意创业资助等方面的服务支持。

此外还有几家近期设立的国营园区,如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初打造了“中国·青岛微电影基地”,旨在将分散的创作力量集聚起来,打造微电影研究、剧本创作、拍摄、特技、动画、配乐 、审批发行、宣传、人才培养、后期开发与投融资为一体的微电影产业集群,预计每年拍摄百部微电影,通过足够数量的优质作品参与电视或网络媒体播出、参加专业的评选活动。同时,便于普通人拍摄婚恋、个人传记及家庭纪念等专属微电影。重庆广告产业园构建微电影制作棚、后期制作等制作平台,集广告、文化艺术、主题商业、体验式消费、新媒体办公于一体,摄影棚总体规划1000m2,内置全楼体覆盖式消防系统、专业电柜、循环式起重设施与跃层式可升降灯光架、多功能布景以及灯光、摄影、辅助器材,配备独立化妆间、VIO休息区等,投入1500万进行影棚基础建设与设备采购。

(二)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

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数量多于同类国营园区,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占有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具有主题公园、主题馆、摄影棚、演艺中心、培训、酒店、商场等功能区,笔者将其称为“主题公园式微电影文化园区”;另一种是在一幢或数幢商务楼、改造的旧厂房中集聚微电影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形成高密度的产业集群,笔者将其称为“楼宇式微电影文化园区”。

1.主题公园式微电影文化园区

福建省金海峡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在福建漳浦兴建的中国第一家微电影文化产业园较有影响力。该项目第一期投资约5亿元,倾力打造微电影学院、演艺中心、电影制作中心、水幕电影广场、名流明星高端论坛结群会所、大型商业街、商务旅游休闲和高级国际主题酒店、十二花神主题公园、各类航空运动集结地等特色主题区,已入选为“2013年漳州市十大重点文化竞赛项目”及“2013年福建省十二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2.楼宇式微电影文化园区

天津海蓝潮文化传媒公司于2013年6月在天津市东丽区兴建的国内首个微电影产业基地,则将主体设在楼宇内,与天津财经大学文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校企合作),与宁河七里海湿地公园等建立拍摄合作关系。该基地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吸纳后期制作、影视培训、数据支持等30余家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链;二是加大对拍摄设备的研发(有些国外设备加上进口税收在1000万以上,日租金为40多万元)。据悉,基地自主研发的设备已经服务于东亚运动会。

此外,江苏万和文化集团联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无锡创办了中国微电影产业研发与实训基地(无锡)中心,开发以微电影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研发营销产业,共同建立微电影制片人、导演、后期制作等实战培训中心,培养有双语能力的新媒体传播人才;浙江省宁波市通过民营资本将海曙区启运路86号的几幢破旧的老厂房“变身”为现代、时尚的微电影产业园区,发挥9.8米挑空层高的优势,建设摄影棚,园区还没建好时就有7家企业签约入驻,海曙区还举办宁波市首届微电影大赛并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浙江省温州市成立电影产业联盟,并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微电影产学研基地。

三、推动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的策略

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产业都会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判断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准有三个:一是产业的细分门类是否齐全?新产品或产品新用途的开发是否比较完备?技术上是否成熟?是否有多个代表性品牌?二是用户的定位和特点是否清晰?市场占有量是否已经比较大?三是要素资源配置是否有市场发挥作用?市场竞争格局是否比较合理?行业自律情况如何?

用这些标准衡量前面两部分的资料,虽然微电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微电影门类主要集中于商业宣传类,能够和震撼人心的公益性短片等细分领域的产品还不多,微电影企业、影片、剧本、演员的品牌还很少,许多消费者对微电影还不够了解,用户群体还有限,承载和配置微电影企业的文化园区刚刚兴起,定位、布局、所有制性质等方面也未必合理。

对此,笔者认为可参照同工业企业发展和工业园区之间的紧密关系,综合考虑推动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切实加强微电影产业和微电影文化园区研究

微电影产业出现时间只有十多年,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的时间更短。目前关于微电影产业的理论研究还很少,且研究者大多为文艺领域的人员,而微电影涉及文学、艺术、经济、网络技术等方面,微电影文化园区涉及产业自身特征、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土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为了使这项新生事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微电影产业发展规律、市场前景,以及微电影文化园区功能定位、规划布局、运行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建议由国家或地方文创办、发改委等部门,通过课题发包等方式,组织产、学、研中多学科的人员进行综合研究,深入掌握主要微电影企业的运行状况,把握微电影产业与影视等产业发展的异同,总结其中的规律,把握品牌建设和用户需求的要点,分析影响微电影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的多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定量并分类预测微电影的市场前景。如前面提到“有些人士指出2014年微电影总收入可逾700亿元,广告收入可达450亿元,”但这最好有现实资料和计量模型的支撑。实际上,一些文化基金已经用计量方法分析美国主要的电影企业,值得借鉴。

与此同时,进行现有微电影文化园区功能定位、规划布局、运行状况等跟踪研究。通过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跟踪计量分析,模拟出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的合理密度与规模,既可防止园区缺失,又可防止一拥而上。

(二)有效宣传和落实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并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若干关于文化等产业发展或文化园区建设的扶持政策,如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文化产业司关于申报2014年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通知》,但许多微电影企业的高管毕业于艺术类院校,对政策、经济不感兴趣和研究不多,致使很多政策用不上,主管部门也难以在使用政策的过程中掌握微电影企业和相应的文化园区的发展潜力。

建议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加大微电影等文化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掌握微电影企业注册登记和税收缴纳等资料,通过企业走访、业内人士座谈、政策推广和实施等方式,使微电影相关企业知晓并争取政府的扶持政策,努力提高企业和产品层次,打造品牌。

政府部门还应当鼓励微电影企业组成行业协会,架起企业和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如果行业协会能在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利益整合、品牌打造、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并对政府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其有效有序调整,则能促进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许可并鼓励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要求在行政许可等方面减少政府干预,通过“轻审批、重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中也要贯彻这些精神,特别是在有些地方已有国营微电影等文化园区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更要在对国营、民营审批上一视同仁。

一方面,要许可建设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公开这类文化园区建设申请的要件和法律方面的根据,便于申办者做好相关准备。另一方面,要鼓励建设微电影文化园区,民营是国营的有效补充,可以在整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发挥市场活力、进行专项研发等方面发挥一些特殊的作用。对民间投资兴建微电影文化园区,要引导和便利其按照申请要件进行办理。

论校园微电影的现状与发展 篇4

摘要:校园微电影作为校园文化的衍生物,凭借其特有的校园性在网络上获得不少收视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传播了校园文化特色。校园微电影旨在让学生感受更深刻的亲情,友情,爱情,让他们对生活,对情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其在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阻力,有外界环境对它的排斥,也有它需要去克服的自身弊端。校园微电影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对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因此指引它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也是制作方不可忽视的责任。

关键字:微电影

学校生活

校园文化

优势

发展趋势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超短时间放映的电影,大多数播放时间是几十秒,不过,故事情节却是完整的。它的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只有几周的时间。但是,校园微电影有几分到几十分钟的时间。

随着现代媒体的出现,校园微电影在大学悄然出现,并出现蓬勃的生机。校园微电影,以校园生活为拍摄背景,融入真实的学校生活,大都围绕友情、爱情等展开故事情节。

校园微电影面向广大学生为目标观众。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也是与校园生活贴切的群体。无论他们对校园微电影是支持,还是给予一定的批评,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对于观众来说,观看微电影十分方便,也十分省时。

这一新兴媒体的发展,网络要居头功。广阔的网络平台,为校园微电影提供了可观性,也为它的拍摄创造了公共价值。现在,网络视频里有越来越多的校园微电影崭露头角,可见其生命力的兴盛。校园微电影借助各种不同的播放平台,向大众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观众深入了解真实的校园生活与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它甚至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衍生物,在各个学校传播,每个学校又依据本校的特色,编出不同的微电影剧本,反过来又表现了学校文化特色。

微电影在制作周期上来说,比较短,成本也较低。时间短,却可含有丰富的内容,所以许多大学借助微电影来做对外宣传片。这既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让外界充分了解本校,成为一种招生手段,也节约了一定的成本。

虽然校园微电影凭借其独具的特色在媒体里打下一片天地,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也正因如此校园微电影在制作和拍摄方面可能达不到传统电影的优秀效果。

如今网络上,涌现了一些优秀的校园微电影。它们没有专业演员纯熟到位的演技,但是却凭借各自蕴藏的内涵,博得了不少收视率。如微电影《毕业季》,是以大学生活为背景,表现几个青年男女在面临未来该如何做决定的复杂心理,讲述了彼此之间纠葛的情感经历,最后在相互勉励中共同奋进的故事。它仅仅以简短的十四分钟的时间,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几乎将几人两年的经历个观众完整的展现出来,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

校园微电影为更多爱好电影创作的学生提供了良好机会,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无尽想象会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校园微电影实现了不少学生成为演员的梦想,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是否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在对待饰演校园微电影这一爱好,他们应该找到准确的角度。它是做为一种课余的兴趣爱好,来满足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是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精神生活的娱乐性活动。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优秀的剧本,也离不开制作。说到制作,首先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微电影制作成本,其实并不低。微电影《老男孩》时长为四十二分钟,制作成本是七十八万。但是,校园微电影的制作成本就低很多了。它不需要专业的演员,拍摄的设备并不齐全,也不是最好的,对服装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请专业的化妆师,不要什么特别的道具,也没有像传统电影那样完整的电影工作团队。最重要的是,校园微电影主要以网络为播放渠道,所以省去了一大笔的宣传费。一般电影的宣传,还需要与广告公司合作,在这一项目上砸下不少的资金。校园微电影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电影在这一方面还是占据了优势的。

说到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就要先看到它目前存在的弊端。

虽然在编写剧本这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要求,不同的个人思维,肯定会创造出多样的情节。但是要注意情节上的发展是否能吸引观众,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大学校园的微电影,一般都以爱情为主题,所以容易使得校园微电影的发展模式化、局限化。这样只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将会阻碍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要考虑新元素的渗入,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剧本。而且,随着媒体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视频浮现在观众眼前,也让观众对视频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校园微电影应该要应观众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丰富其内容,使观众对校园微电影不失去信心,不缺乏兴趣。

校园微电影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衍生物,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们对艺术的理解力的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出现了潜藏的漏洞。有时候,可能过于追求情节的完美,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在电影里的重要性。所以校园微电影可以采取对校园生活的一种记实的方式,来完整它的内容。这样既能更真实的反映校园生活,也会引起某些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增加其收视率,提高其好评度的效果,更好的实现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与播放价值。

校园微电影在确定拍摄目的时,不仅要考虑对校园文化的宣传,还不能忽视校园微电影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果它能带给学生更多精神上的财富,那就与表现校文化相得益彰了。首届微电影的主办方代表,福建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陈列平说过,学校希望通过微电影,引导学生们来关注同学友情,感受青葱爱情,感恩家庭亲情,记录校园趣事,聚焦公益事件,发现身边的感动与美好,并将社会现象带入电影以引发观众的思考。这种充满诸多丰富的真情实意的微电影,会从内涵上取得一种胜利,也会为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开拓更好的天地。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的电影,与商业不挂钩,不受商业、企业利益的刺激,因此有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只是在整个拍摄与制作的全过程难免会有些困难,这些阻力也是一般电影也会面临的。比如,人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完善一个场景的拍摄,在这期间要克服艰难的拍摄环境。这就需要学生对微电影投入十足的感情与高昂的激情。微电影有了好的开端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也会提高参与的的工作热情。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微电影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它,引起广大青年学生对它的兴趣;再者要以高质量的校园微电影展现个观众,为它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良性循环。

除去拍摄方面要面临的阻碍,制作上也是个复杂的环节。微电影后期的剪辑、配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剪辑的时间则占了全制作的一半以上。在剧本拍摄完毕后,需要加班加点将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形成一个连贯流畅、主题鲜明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然而在某些学校可能还并不具备优良条件去完整的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但是学校方面要筹集到一定的资金也要花些时日,这重重的阻力需要电影制作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突破。

微电影发展报告 篇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迎来了微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不断地发展壮大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它有着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可是近些年来,它慢慢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方面微电影内容同质化和低俗化了,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广告植入,失其逐渐沦为广告的附属品。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两大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传播机制;发展 一.背景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获取信息为自己所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必要的。可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微时代的到来,信息碎片化和快餐文化符合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流方式。因此,微电影应运而生我们也不能小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为微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可以依赖的栖息之地,例如:视频网站、微博、微信、腾讯空间等,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手机、平板电脑、户外电子屏、移动终端设备等特有的特征:移动性、便携性使得时间有限的当代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坐车或者排队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观看一部微电影。微电影,顾名思义是短小的电影。一方面它与传统的电影相比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的核心本质特征是电影只有30秒到半个小时的播放时间;它在周期制作方面上,只需要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与巨额资金投入的电影相比,微电影只有几千到上万之间浮动的投资成本;它拥有着比传统电影更广阔的播放平台——新媒体。另一方面,它与广告也有所不同。广告内容通常是生硬、单调、叫卖式的。然而,微电影巧是运用隐性的方式传播品牌,它妙地将生动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与品牌相结合,贯穿着情感,更容易吸引观众,与之引起共鸣。微电影可以说既是电影形式的创新,又是广告模式的创新。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传播机制

何为传播机制?传播机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过程中参与的要素,另一方面是在传播过程之中参与的要素之间是如何协调运作,保证该过程完整和顺畅。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机制在传播过程中参与的要素有: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传播效果。

(一)传播者

在传统的电影里,一部电影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因此传播者大多是有着强大人脉、经验丰富和能够承担亏本风险的导演。而微电影就有所不同,它有着新鲜的血液——专业的团体和普通网民。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平台广这些微电影独特的特征使得每个人都拥有机会亲自去拍摄制作,他们既可以自己写剧本、当演员,还可以做导演。

(二)传播内容

微电影将一个故事的情节高度浓缩配上流行元素,运用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去演绎。这些故事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父母子女、配偶之间的感情故事为主线的亲情篇;以男女之间的情爱为主题的爱情篇;传递正能量的励志篇;拥有大量幽默搞笑元素的恶搞篇。

(三)传播途径

传统的电影一般是选择在电视和各大影院播放,而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微电影除了利用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体平台,它还借助各大视频网站,微博,微信,腾讯空间等当代人越来越多的使用的新媒体来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为此提供的平台不仅广阔,而且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四)受传者

微电影的受传者主要是80后和90后这些年轻人,一方面,生活在新媒体时代,他们创新意识强,喜欢追求新事物,所以他们经常也很擅长使用各种新媒体:手机、平板电脑、户外电子屏、移动终端设备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他们通过开启WI-FI、3G、4G移动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另一方面这也与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关,对于时间有限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对浅显易懂的快餐文化独有情种。一个生动短小而精悍的故事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被讲述,同时有着强大的网络推波助澜,微电影因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传播效果

一方面,微电影的互动性强。传统的电影是借助单向传播媒体---电视来传播的,与此相比,借助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的微电影有着更有影响力的传播效果。微电影的出现,人们不必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去电影院观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线随时随地观看,可以及时地发表观看感想与别人分享。微电影在微博、微信、腾讯空间的点赞、评论、转发下,它能够更多地被人所观看,无形之中增强了它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微电影的开放性强。与仅仅局限于某些题材的传统电影特有的“我拍,你看”模式相比,微电影独辟蹊径地涉足更多领域:网络、游戏、广告、文学,它不断探索着新的传播模式。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的低俗化和同质化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微电影也不例外。拍摄和制作微电影门槛较低,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和制作中来。有一些制作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在电影中添加一些低俗、暴力的情节。众所周知,电影它是一门艺术,是用来洗涤人们心灵上的尘埃,启迪人们的智慧的一门艺术。适度恶搞的情节,可以博得观众欢心。倘若过度地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而增添低俗、暴力的情节,不仅会使电影失去它原有的说教功能,还会在无形之中失去有一定知识文化的观众。由于微电影篇幅有所限制,它不能够过多的增添复杂的情节,因此微电影市场上会出现内容题材同质化现象。

(二)广告植入

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体的微电影,它的价值与日俱增,很多商家从微电影里看到了潜在的商机,开始着手在微电影里植入广告。商家和微电影联姻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们也慢慢地注意到微电影中越来越多的电影被植入进来,它开始变得商业化,慢慢失去了它固有的讲述故事的完整性和感染性。

四.可实施的对策

(一)增强创新意识,以丰富内容为主

不仅要不断探索创新传播微电影的营销手段和科技,还要力求内容的丰富多彩避免内容的雷同。在故事情节的安排选择上多下功夫,争取做到有创意、有趣贴近生活,给观众带来意外观看的惊喜。同时要注意挖掘电影的深度,最好能引起观众对人性和价值的思考和感悟,能够真正做到有社会关注的价值。我们拿一个成功的案例微电影《老男孩》来讲,这部微电影,讲述了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的80后的故事,该电影上映之后,取得了高达七千万的点击率,他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它做到了内容的丰富、有一定的深度、传播着正能量,引起了发愤图强积极向上年轻观众的共鸣。

(二)全方位整合、持续推广

微电影的广泛传播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途径。根植于网络而兴起发展的微电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来增强知名度,还要积极利用数字媒体,研究表明,在我国,电视观众群体依旧是很庞大的,且多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对于微电影来说,为了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老年人,可以在制作拍摄方面,多添加一些与老年人生活贴切的故事情节。在线下,努力提高线下活动参与度,可以考虑在人群聚集的营业厅和机场播放影片,也可以在旅游大巴上循环播放。通过国内外视频或社交平台,开展微博“微话题”有奖竞猜活动等。

(三)增强监管力度

针对市场上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微电影,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积极宣传制作拍摄健康有意义的微电影。

微电影发展报告 篇6

[摘要]微电影创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将微电影与红色主题进行融合形成红色微电影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意义,而加强对微电影创作与红色微电影传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价值。文章主要对微电影创作的相关要素与内容进行了阐述,基于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红色微电影的传播模式与手段。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 红色微电影 传播研究

微电影就是微型的电影,是一种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影片,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适合在移动状态或者在空闲时间中观看,其具有“微时”、“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的特征。而微电影的内容繁多,其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工艺教育等不同主题内容,可以通过短片视频的方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剧集的方式播放、将微电影与红色主题进行融合,就是以弘扬民族情怀以及爱国精神为主要目的电影题材。

1.微电影创作流程

微电影的创作主要包括了项目策划、组织创作团队、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作品发布等流程,其主体如下:

1.1项目策划

创作者综合自己的想法,撰写剧本、撰写分镜头脚本、选演员及视镜、选景、规划拍摄时间、内容、计划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应对计划的策划书。确定拍摄的内容、要求、精度、时间以及预算等内容。

1.2组织创作团队

就要创作者基于策划书,对专业人才进行组织招募,综合实际状况对其进行训练,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责任与义务。

1.3现场拍摄

现场拍摄就是在项目策划基础之上,按照拍摄计划进行影片拍摄,准备好摄影摄像器材、服装、道具及布景工作,做好拍摄时现场灯光、录音、场记工作。

1.4后期制作

在拍摄完成之后要进行后期的制作,主要就是通过初剪、精剪、配音、配乐、特效包装、调色、字幕等进行有效处理,经过一系列的工序,让影片达到预期效果。

1.5作品发布

多数的作品都是上传视频网站,而一些精品微电影可以通过电影发行公司进行排期上映。

2.微电影的多元化传播

众所周知,微电影的特性是多元化,纯电影艺术,植入产品广告,广告场所,自我欣赏,记录真实。就通信手段而言,它也是多渠道、网络、手机、电视、微信……在电视上播放缩微胶片的性能或质量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就微电影而言,它的创作目标是瞄准网络,尤其是情节的1到2分钟情节。广告被成功地植入了情节中,并且可以在网络上被广泛地观看和转发。电视台当然不会播放这样的微电影,但不能说在互联网上播放的微型电影的质量要比电视上播放的微型电影的质量要低。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故事片确实在拍摄,很难拍摄巧妙地将产品广告插入情节中的微型电影。就拍摄经费而言,差距是非常大的。以30分钟的电影为例,一般情节是20-60万;要植入的情节至少有100万个,而且创作要比一般情节难得多。

为了满足微电影的电视播放,平均播放时间约为30分钟,不少于20分钟。在国际上,30分钟电影通常被称为短片,微型电影在20分钟以下。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在10分钟或甚至少于5分钟的时间内定义微电影。一些电影节在3分钟内定义了网络微电影。在韩国,有一部3分钟的微型电影叫“感恩节”,它被翻译成不同的词。它已经在网络和微信传输中达到数亿次。我们能认为这样一部微型电影并不像电视广播的影响那么大吗?缩微胶片的最终目的地必须是互联网,而不是电视。自微信问世以来,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个电影节,其中包括“分钟”缩微胶片大赛。因此,微电影创作应了解微电影的广泛使用,了解微电影的多重传播,了解微型电影的终极属性。

当然,我也看到红火微电影能给电视台带来一定的收视率,也会给广大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欣赏。因此,笔者不否认电视剧的微型电影爱好者的创作。然而,由于微型电影可以作为宣传工具,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产品推广艺术,并且可以是一种“自娱自恋”的玩物,它也可以是“放气”“监督”的经验证据,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经历的记录。我们不必关注微电影创作成就的“广播”。毕竟微电影的功能是多用途的,传播更是多元化的。

3.红色微电影的传播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迁,而社会公众对于微电影也较为关注,一些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网络视频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也逐渐的进行了红色微电影的拍摄以及传播。

2.1传播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微电影的本质就是以红色为主要题材,通过对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传承为主要理念,进行文化的传播。而红色文化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以及文化生产方式,无疑给人们的情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红色微电影不仅仅是将革命性以及政治性进行统一融合,其也凝聚人们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与情感,蕴含着人们对特殊历史时期的情感与价值理念,是一种珍贵的历史记忆。而在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与纲领的引导之下,人们对于培育民族自豪感、使命感,挖掘民族情感以及文化价值、在复兴梦的引领之下,倡导培育核心价值观念,通过红色微电影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的宣扬,通过用各种红色记忆挖掘内心的情感,让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不忘初心,追求信仰,这是一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度诠释。

红色微电影的内容相对的较为广泛,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不同内容,对抗日战争、解放真正、辛亥革命、革命烈士等进行了演绎,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精神。例如,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新华社通过《红色气质》红色微电影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在整个微电影中通过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法,将历史照片与三维特效进行融合,对我党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进行了展示,揭示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以及追求。

2.2创作主体范围相对狭窄

在整体上来说,红色微电影相对与其他类型的电影题材来说,内容相对较为狭隘,主要的创作团体主要为政府机构、大学生以及独立导演制片人。而其中政府部门是红色微电影的主要创作内容。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共永定区委宣传部以及组织部就创作了一部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微电影――《血脉》,通过对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历史为主线,生动的反映了永定老区人民为了革命为进行了殊死搏斗,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信仰。这种通过政府机关单位制作的电影是在国家主流意识的引导之下,进行思想意识传播以及精神建设、文化构建的有效模式与手段。

而通过在校大学生以及独立导演制作人创作的红色微电影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实践团队拍摄的红色微电影《一人一井冈》,通过实地调查与拍摄制作,进行校园推广,是红色革命文化?鞑サ闹饕?方式。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作红色为微电影可以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思想品质,在实践中了解革命历史,进而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内涵。

同时,在一些微电影网站上也有部分红色微电影,但是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不通过搜索几乎无法发现,这种状况是不利于红色微电影的传播与发展的。

2.3目标受众定位相对较为单一

在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红色微电影的受众较为单一狭窄。多数的红色微电影因为内容的影响,导致其主要的受众多为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对于这些微电影缺乏兴趣,而一些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缺乏实践、内容空洞浮夸也无法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审美需求。

多数的微电影主要就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网络是主要的群体。而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无法深入理解,这样就导致了其传播困难的问题。多数的红色微电影都是以革命、历史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英雄事迹的讲述,通过富有传奇色彩的清洁设置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的吸引,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以及崇拜英雄的思想。对此,微电影要想通过红色为主体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必须要保障制作精良、内容题材富有意义,要拓展目标定位,加强宣传。

3.红色微电影的创作方法

3.1政策倾斜,适当的资助

在红色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作为中坚力量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给电影的拍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此,相关政府部门、高校以及以红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可以综合具体状况适当的给学生一定的资金支持。相关政府机关要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优势,给学生的创作提供便捷,构建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高校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支持,要积极鼓励学生创作,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专业指导;而一些以红色为主体的博物馆、旅游景点等要为红色微电影的拍摄提供适当的场地以及各种资源支持与帮助。

3.2整合媒体资源,梳理营销意识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多数的红色微电影均缺乏完善的新媒体营销意识。在媒体融合阶段,要想拓展影响力,必须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通过视频玩网站、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方式进行微电影的宣传。对此,可以通过对各种直播网站、APP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对各种红色微电影的宣传,让人们更多更深入的了解红色微电影。

在网络时代,网民的主要群体就是中青年群体,而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多数的网民会利用碎片时间应用各种技术设备,而红色微电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各种视频网站进行合作,利用社交网站的传播优势,通过微博宣传、微信推广,利用各种方式与手段进行传播。

同时,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也是适当的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对知名的演员以及导演自身的名人效应,加强对红色微电影的宣传。在现阶段,虽然名人参与红色微电影相对较少,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此,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名人效益加强对微电影的宣传,让人们认同微电影,了解微电影;当然,也必须要重视微电影自身的质量与水平,一部微电影如果粗制滥造,即便是其应用了再多的名人,也不会获得公众的认可;而微电影制作精良在加上名人效应势必就会在根本上增强其知名度,进而提升宣传效果。

3.3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红色微电影要想发展必须要整合社会资源,要加强与政府、学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其共同发展。红色微电影因为自身内容的特殊性,政府机构必须要在政策手段、资金费用以及宣传上基于一定的支持;而一些红色旅游景点也要配合微电影的拍摄,这样不仅仅可以提升微电影的拍摄质量,也会增加旅游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而红色微电影在宣传过程中整合各种资源,可以提升其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要综合具体的剧情状况,巧妙的融合各种社会资源,进而做到互利双赢。在微电影《红色气质》的拍摄过程中,在电影中的各种图片素材都是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通过与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合作,不仅仅提升了微电影的拍摄效果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的知名度。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现阶段全世界馆藏量最大且内容较为繁多的照片档案馆之一,其收集了最在1892年以来的各种历史影像,是我国馆藏量最大的照片档案馆。在《红色气质》中通过对一张张照片、一组组群像的定格,打开了中国发展的近代史册;通过对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展示,充分的展示了这些共产党人的与众不同的“红色气质”。在《红色气质》中将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欢聚一堂,通过三维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通过鲜活的故事与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受到中国红色信仰的渲染与影响。

结束语:

微电影现阶段发展瓶颈 篇7

微电影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但并不能保证其发展一定是持续性的。目前,正处于上升势头中的微电影正处于瓶颈期。这些问题也许被庞大的作品制作数量以及对个别作品的良好评价与反馈中掩盖,但事实上微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考验已经悄然而至。目前,我国公开传播的微电影作品年产量近4 000部;2013年,首届武汉微电影交易会上,成交微电影作品225部,但其中能真正在市场上形成广泛接受面的作品不过几十部;在整个大众传播环境下形成一定影响的每年不过十几部。庞大的数量其实只是一个基础的表象,微电影繁荣发展的背后泡沫效应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微电影拥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但同时也不得不背负网络传播的消极影响;二是现阶段,我国微电影作品在创作阶段的产业属性与行业属性特征不平衡;三是舆论过分夸大微电影能力与地位,导致微电影的创作走向偏颇。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微电影与影视产业乃至整个内容产业的对接。

网络作为较新形态的大众传媒相对于传统媒介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而其优势主要的根基是建立在技术先进、时效性强、互动性强、信息量大、传播参与者众多等因素之上。但同时,也产生了缺陷,如传播参与者众多、信息量大导致信息质量的下降。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信息中存在大量低俗、不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每天都有大量网络信息在信息潮中被淹没,或者在受众接受信息的有限时间里,被选择性的忽略。

微电影在依托网络传播平台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量的微电影投入互联网平台后,在网络丰富的视频资源环境下有时难以被凸显出来,只有极个别的拥有较坚实经济背景的作品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得到视频网站的大力推荐。而由于微电影制作门槛较低且数量庞大,网民自身难以预先判断微电影质量,更没有像院线影片一样根据导演和演员知名度来选择观看的可能。因此,随手点击看到真正高质量的作品可能性极小,使得观众对微电影的信心不足。除了难以支撑整个微电影行业的搞笑集锦一类外,大量微电影,包括一些视频网站首页短暂推荐过的作品都难以引起网民重视。当然,电影中也有不少难以从院线或者光碟等途径进行大众传播,但这部分影片本身很多在内容和风格上就是小众性的不需要用大众媒介收回投资,它们不在产业链核心。而电影产业本身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需要这部分影片加入产业链核心。但微电影处境不同,正处于上升期的微电影正是需要逐渐在产业中立足的时候,如果大批作品都游离于产业之外,会极大地限制微电影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微电影作品中有少量的一部分是先期在产业中得以立足的,而这部分作品的主要问题是在创作阶段的产业属性与行业属性特征不平衡。影视创作的发展一直是在一个天平之上完成的,天平的一端是产业的属性,也就是商业性,另一端是行业的属性,也就是艺术性。传统的电影、电视的创作目前已经基本能较好的平衡这两个属性,但微电影在这个问题上尚未找到门路。

一产业当中最先立足的是针对某些商家进行产品或者活动宣传的广告形微电影。而对于这一类微电影而言,在产业地位上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位,因为网络平台的广告投入不像电视广告那么昂贵,且有拥有广大网民作为受众群,所以这一类产业特征的微电影将长期占据微电影的产业重要组成。然而,微电影的发展不能寄托在这样的作品上,因为这类作品都有一个特征,即商业性是主导,在结构、叙事、视听表达上都没有特别高的目标。观众看一个微电影作品肯定不会满足于一个加长版的广告,所以尽管这一类作品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其发展前景无法支撑整个微电影。=随着网络传播体制日益健全,网络广告投入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类作品今后会越来越多的受到产品信息和商业信息集中表现的限制,这类作品只能越来越商业化。和这种极端商业化相反,微电影发展中也有一些完全建立在艺术创作基础上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只是在日益繁多的微电影比赛中活跃,绝大部分和产业难以发生直接关联。即使零敲碎打地有部分作品能够因为获奖而被一些网站购买版权推广,在目前的网络传播中也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力。

近年来,借着微电影的发展热潮,如芭乐等网络平台经营商或小型网络媒体公司、工作室开始投资拍摄一些产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兼备的原创微电影作品。这批作品也是个大视频网站上影响力最大的微电影,是目前产业内产业属性与行业属性相对较平衡的。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故事结构老套;剧情上肤浅地批上一层所谓青春成长励志的“外衣”;视觉上堆砌各种帅哥美女;内容上靠性感、裸露、潜规则等元素博人眼球。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作品的质量和价值十分有限,对青春的表达刻板而肤浅。对观众而言,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营养不高。虽然这部分作品存在行业属性平衡的尝试,但产业属性还是让创作本身做出了太多妥协,从类型和题材内容丰富程度、影像语言的使用表达等方面都太过单一。

从微电影发展形势来看,技术条件成熟、潜在的受众群众多,但创作、推广、营销等其它方面其实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当舆论只盯着表象的繁荣,而忽略背后的缺口去过分夸大微电影能力与地位之时,对微电影的创作与产业接轨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国微电影逐渐进入一种中小型的微电影制作公司遍地开花,作品铺天盖地的状态,但正是这看似繁荣的景象下,却是众多公司难以进入产业循环,甚至沦为单纯让影视专业学生练手的工作室。如果政策追加对中小公司的支持,还会有部分公司为贏得政策补助的以微电影为幌子来投机。这种现象在的动画产业中已经出现。

不是所有微电影都是《老男孩》一样能形成一条很好的产业循环链条。目前,微电影的处境也与前几年的动画产业极其相似的处境,如果只从技术条件的成熟度和投资数量、创作数量来看,容易忽略绝大多数产品在产业边缘和外围徘徊的尴尬处境。缺乏引导,一味在舆论上造势会使投资和创作盲目跟风:市场上没有明确定位,产品与产品之间没有拉开差距,目标受众没有明确划分,难以真正成批量在产业之中立足。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舆论和政策不能一边倒地强调微电影发展的机遇,更多的需要配合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总之,我国微电影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从行业转入产业的阶段,一味贪图数量的“大跃进”是一种缺乏科学性的发展方式。对于目前的发展瓶颈,需要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平台,有针对性地投资和投放微电影;对微电影创作类型进行分流,以类型化方式丰富微电影的受众针对性;微电影的产业化发展不能仅依靠网络平台,要适当吸引院线参与。这并非一个轻而易举的转变,但却是微电影发展必经时期。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影视创作在“短平快”模式下的运作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充实老百姓生活中的零散时间。电子技术的飞速更新也为影视创作走向平民化提供了条件。全民制作和欣赏的大环境,使微电影在短期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微电影的瓶颈期也悄然而至。对此,笔者主要通过微电影传播渠道、创作不平衡及舆论引导三个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在逐渐与产业整体接轨时的问题。

关键词:微电影,发展瓶颈,网络

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思考 篇8

关键词:高校微电影;特点和功能;现状分析;发展思考

1 高校微电影的含义和功能

所谓高校微电影,主要是指由大学生们拍摄,以反应大学生活为主,且主要在高校范围内流传的微电影。近年来,随着微电影的兴起和影视话语权向民众的回归,高校微电影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成为了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多个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功能。

首先是娱乐功能。校园微电影和普通电影一样,都具有情感表达功能。学生在观看校园微电影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影片所表现的情感融为一体,获得情感触动和宣泄,这对于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急速发育的大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其次是教育功能。传统大学生活中,多以说教的形式来传达诸多认识和价值观,其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微电影,则能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其效果是传统的说教所不能比的。再次是认知功能。认知包含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校园微电影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通过对电影的观看,能够了解到丰富的信息,经过选择后将新的认知添加到自己的头脑中,并不断消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最后是文化传承功能。电影本身就是文化艺术的一个分支。作为高校微电影来说,其本身会受到拍摄者身份、地域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而这种限制也恰好是作品的特色所在。比如每个高校都有自身有特色校园文化,高校所在地也有地域文化,都会在微电影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既丰富了电影本身,也使这些文化获得了一个新的传承渠道。

2 当下高校微电影创作和发展存在问题

首先是作品整体质量不高。每个人都可以拍摄,每个人也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熟悉拍摄器材,这是当代校园中微电影拍摄的现状。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的容易性,使校园内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之作,艺术价值十分有限。其次是传播范围有限。因为是大学生的原创作品,所以大学生活成为了他们重点表现的对象,传播范围也仅限于校园中,加之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使作品很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再次是运行困难。一部优秀作品的拍摄,必然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拍摄者和团队都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资金来源多是学校部门的播款和商家赞助。前者因为在行政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经常缩水或延迟,后者因为受众规模小而不被商家看好。这种资金上的欠缺,使很多创意难以得到实现。最后是人才培养落后。每一个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每年都会面临着人员流失的问题,特别是一个团队中骨干力量的离去,将给该团队带来本质上的影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起来。所以如何建立起一个有着良好继承性的培养体系,也成为了校园微电影发展的关键所在。

3 高校微电影创作和发展建议

3.1 加强创作创新性

前文中提到,在当代高校校园内,只要稍作准备,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拍摄出一部微电影,由此也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之作。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继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具体来说,创作者要树立起一种自我意识,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去认知和感受,借助于自己的创意和执行力,利用作品表现出这种认知和感受。这样的作品一定是创新的,独一无二的。而不是看到别人拍什么,自己也拍什么,盲目地跟风。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等同于偏执,一些学生为了保证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在影片中实现,排斥各方面的建议,甚至拒绝专业教师的指导,这就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所以应该善于创新,理性创新。

3.2 给予更多支持

虽然高校微电影的价值和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在对微电影创作和发展的支持上还存有很大不足,特别是资金方面,更是成为了高校微电影发展的瓶颈所在。对此需要探索出一个有效的机制,形成一个完善和健康的创作和市场环境。对于学校来说,应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校园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在具体的资金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力求获得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社会来说,电影拍摄和发行机构、电影协会也应举办一些优秀作品的展演,并给予创作者一定的奖励,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等。既满足了实际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中国电影发展储存了后备力量。

3.3 提升专业水平

电影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微电影的迅速普及,让很多创作者都片面地认为,只要会讲好一个故事,由此拍摄出来的作品就一定是一部好电影,忽视了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加工和创造的过程,也导致了作品的逻辑混乱、叙事拖沓、节奏掌控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很多大学生都是非影视专业的,很多作品都是一时兴起的率性而为,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对此还是应该以认真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微电影创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电影拍摄知识,虽然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学的十分深入,但是起码要掌握电影拍摄的基本规律和技术。另一方面,则要树立起一种长远意识,多一分扎实沉稳,少一分急功近利,在每一次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眼光长远,放眼于未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进,才能够拍出令自己和观众满意的作品。

3.4 创建微电影社团

校内社团的建立对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都有着的积极意义。在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规范社团管理。考虑到微电影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划归为艺术教育中心等相关机构管理,然后设置创作部、宣传部、后勤部等多个部门,并选出社团主席。在社团主席的引领下,每一个部门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使之成为校内微电影爱好者的大本营。其次是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对此社团应该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如微电影创作比赛、微电影展演、微电影知识讲座等,力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氛围。最后是打造精品品牌。要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优势和力量,打造出高质量的作品,并予以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使之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微电影的兴起,影视话语权开始逐渐向民众手中回归。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广大学子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一方面,大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认知,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去创作和反映为大学生所喜欢的作品,极大丰富了当代影视创作的内容;另一方面,微电影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获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微电影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难,所以要在正视当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直至最后的成熟和的完善。这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更是为之努力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汤幼鸿.高校微电影创作的现状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之下一篇:七年级第二学期 体育与健康 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