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培训心得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语文培训心得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心得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个比较独立的教学内容,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优秀诗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诗歌之美,拉近了诗歌同学生的距离。而高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来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寻找有效提升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是一类非常有实践特点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帮助他们形成基础的诗歌审美,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善于从多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其掌握诗歌分析方法论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所在,在掌握更多优秀诗歌的同时提升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效果,而作为教师也应该适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1.应试教育的教学特点相对显著

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中,高考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绕不过去的话题。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多学生和教师在语文的学习和教学中都还是比较注重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很多教师在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重点会向学生灌输一些自己的既往经验和诗歌的内容。然后,将诗歌的艺术手法以及语言表达特点向学生进行重复的高频率灌输,让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在教学结束之后,也会让学生以专项练习或者课后练习的形式,进行大量的习题演练,在做题的过程中将课堂上的内容不求甚解的生搬硬套。这种应试教育教学特点相对显著的情况,其实不利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取得实效。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很多学生看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学习内容,因为很多的古典诗歌深奥难懂,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泛读、精读、精讲、解构然后教学总结这样的教学流程,教学手段相对枯燥,学生并不能够通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学习来体验到诗歌本身所蕴含的美感与丰富的哲理,如果学习过程让学生倍感枯燥,那么培养诗歌鉴赏兴趣自然无从谈起。

3.重内容而轻素质

虽然我国一直在倡导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也已经深入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之中,但是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和学生依然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认为学生只要能够了解诗歌内容、作者生平、诗歌出处以及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就可以了,教学过程比较注重对于诗歌内容的了解,却不太注重对于学生诗歌鉴赏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重内容而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

2、优化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手段

1.改变教学思路,培养综合素养

在实际的诗歌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诗歌鉴赏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要看到诗歌鉴赏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诗歌内容。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改变教学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方面,注重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属于自己的鉴赏手段和鉴赏思维。

2.增加课堂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因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诗歌鉴赏方法,并且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诗歌鉴赏方法论,让他们会理解、会分析、也会欣赏。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积极讨论的氛围,其实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积极的开动脑筋,通过大量的探讨和思考感受诗歌鉴赏的趣味。我们以人教版高二语文中的课文《滕王阁序》末尾的诗歌《滕王阁》为例,这首诗歌作为整篇文章的结尾,主要是为了呼应文章中的内容。在进行这首诗的鉴赏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就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诗歌是怎样和文中的内容相呼应的?”然后让学生在对诗歌进行泛读之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组讨论,教师从旁听取讨论结果的同时,能够结合学生的回答和理解,适当的对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这个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思维能力,也能够通过积极愉悦的课堂讨论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深化鉴赏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之后,教师就要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实践,来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还是以《滕王阁》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詩歌评论。也可以选择同类型的诗歌以写诗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语言总结和表述本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从而进一步让诗歌鉴赏收获更好的成效。

结束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诗歌鉴赏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魅力的同时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诗歌鉴赏的方法论。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让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正收获实效。

参考文献

[1]官丽娟.试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心得[J].新课程(下),2017(08):132.

[2]刘玉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心得[J].学周刊,2015(08):189.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中学 363005

作者:林巧玲

第2篇: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心得

摘 要:文章从微型课题、校本课程、作文训练、校园创新品牌活动等方面的经验研究出发,发掘了扎实推进教学、坚持常规活动、创新品牌活动等操作性较强的实施内容,将课内教材研究延伸到课外创新社会活动的开发,从家国情怀的熏陶延伸到对湖湘文化及全球视野的关注。笔者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与活动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

一、借微型课题、校本课程、创新活动助力美育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微型课题研究方向集中在“经典诵读”“书法与美育”“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方面。这两年,我们的摸索开始走向视野更开阔的生活层面,研究方向集中在打造我校“中国心 世界眼 做有情怀的六中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品牌活动。

(一)三年的微型课题研究经验

(1)扎实教学、以教学为基础:2016—2017年主要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通过分析教材、写教学设计上好课。

(2)紧跟时代步伐、开拓视野:我们一直认同“诗乐可以陶冶性情、涵养人格,以使人心、人性和谐平衡,同时能移风易俗,改善社会风气”(王夫之)这一观点。在2017—2018年推出“经典诵读”“书法活动”。

(3)创新活动品牌:2017—2018年我校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心 世界眼 做有情怀的六中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这一校园品牌的开创主要是我们对美育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创新性的理解”的实践。

(4)创新活动主题:我校第二届“中国心 世界眼 做有情怀的六中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研究方向做了新的调整:“楚韵潇湘 兑泽芳华”主题活动包括湖湘名人写作素材积累微课题、湖湘学校校训的解读微课题。

经过三年微型课题的研究,形成美育模式特点:扎实教学是前提、常规活动要坚持、创新活动有视野、创新主题接地气。

(二)高一年级的选修课

内容为《品红楼》《品唐诗》《品宋词》,课题组期望能够在高中三年的起始阶段为学生做好关注传统、欣赏传统,进而热爱传统的正确导向。

二、在作文阶梯式创新训练中实施美育研究

(一)高一语文写作训练的反思

利用课前10分钟说名人、品名作;诵好文、好诵文。利用阅读课、进行经典阅读、各类杂志、新闻报纸阅读。利用视频课播放主流媒体的评论新闻、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报道、全球发展动态新闻等,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及国家大事。

(二)各类创新竞赛助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013—2014年我校进行“微作文”竞賽、“写对联”竞赛。各类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竞赛和娱乐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积累更多有趣的素材。

三、对2018—2020年“美育”实施的思索

(一)依托信息技术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传播与推广

素养微课系列:“楚韵潇湘 兑泽芳华”品校训、说人生。收集长沙市中学校训,绘制长沙市校训图册,录制相关视频,解读校训意义。

(二)发扬文化创意精神

我们将继续开展校园品牌活动,用创新推动活动发展,用创意开发活动成果:校园品牌活动“中国心 世界眼 做有情怀的六中人”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长沙学校校训图册:“楚韵潇湘 兑泽芳华”品校训、写人生活动;各类文创作品的研究。

(三)经典活动常规化、常规活动创新化

目前,初一年级的经典诵读、高一年级硬笔书法竞赛进入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高三年级阅读课开始进行初步推广,微课堂的相关活动也逐步推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愿意、敢于、准确地、客观地、全面地表达自我,进而辩证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参考文献:

[1]曾繁仁.中外美育思想家评传(中国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姜 瑜.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新课程(下旬刊),2018(10):271.

作者:李珏

第3篇:内河航运船员的培训心得

摘 要:本文结合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经验,重点描述了内河航运船员培训面临的问题、困难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内河航运船员 培训 心得

一、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内河航运中占80%的水上交通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与内河航运船员的整体素质和培训工作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内河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航运企业运营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内河航运业提出了更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做好船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船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体会

1.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航运船员是一个高风险且涉及多门学科的复杂工种,不仅涉及流体力学、机械常识、航海学等基础常识,还涉及船舶机械维修、维护管理等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掌握船员考试大纲、船员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船员的业务素质也是保证水上交通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广东省内河船员的90%仅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因此船员培训的工作任务繁重、困难很多,但又十分重要。

目前内河航运船员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内容宽泛,重点不突出。虽然我们按照培训大纲要求设置课程科目及内容,全面介绍了所需要的培训内容,但学员总是觉得内容多,抓不住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还需要细化培训内容、归纳知识要点,使学员容易记忆、容易掌握。

(2)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学起来枯燥。由于学员必须要参加理论考试,而航运学员文化层次较低,对文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多用航运船舶实际事例说明,配上PPT、动画等素材,使学员学习容易,而且生动有趣。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员提问并参与互动,提高学员主动思考及应变能力。

2.培训的工作重点

(1)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员,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应具备船上工作经历,要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愿意从事船员教学工作。同时,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增強船员的感性认识,提高船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对培训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改进培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教师要根据学员的水平,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案,改进培训方法。教师要多用实际案例、动画图像及现场操作等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提问,并多与学员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模拟演练实际操作,达到学员掌握、理解知识的目的。

(3)建立船员培训监督质量体系,落实科学管理。船员的教育和培训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我们着力于发挥管理效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严格执行,及时纠正各种管理缺陷,确保教学秩序,确保培训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提高。

3.培训的未来发展

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未来发展应该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突破,不断强化补充,需要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长远目标,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为快速发展的航运事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培训监督管理方法,开拓创新,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航运事业要求,使船员教育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把科学管理落到实处。

4.培训的心得

(1)努力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操经验的专职教师。目前学校还有部分老师缺乏船上实际操作经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法,让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将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师傅请进来,通过取长补短,提高培训教员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必须学习相关法规、培训大纲,熟悉和掌握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

(2)促进培训机构间的经验交流,广泛听取船员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创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例会制度等方式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及时沟通和协商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培训质量。目前,航运市场繁荣发展,船员数量比较紧张,长时间的脱产培训学习比较困难,船员难以安心培训,担心会影响船舶单位的工作。

(3)针对船员素质低,培训时间短等因素,培训老师应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根据航运的季节性、船舶的种类、不同的航区、船员不同专业等区别对待。特别是船员的集中培训学习时间有限,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采用问答式教学互动释疑,增加实例讲解内容,分解难点,强化重点,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大纲的知识要求。同时在教学与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船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激发船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肖根连.提高船员培训质量的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2).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钱文

第4篇: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上海培训心得

德江一中 陈玉

2017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语文教师赴上海培训活动,在本次培训中,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培训体验,获益匪浅,下面我就本次学习谈一点个人心得:

一、 全程名师讲学

本次培训的行程安排很满,本以为漫长的培训会令人身心疲惫,但实际不然,我被这次的培训专家们深深折服,他们所讲的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在本次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以下专家的讲座:上海长宁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校长陈晞《在变化的时代寻找教育的力量》,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的《新高考、新思维、新写作》,上海青浦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教师关景双的《主题是课例研究行动》,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易英华的《语文学科研究动态及论文撰写》,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王意如的《阅读的境界与进阶》,苏州西交大附中特级教师陈兴才的《写作教学》,浦东教发院研究部主任、特级教师兰宝民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各位专家的讲解极具针对性且细致耐心,对学习教师的问题一一作答,充分展现了上海市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带动了学习教师的思想积极性。

二、 先进多彩的教学理念

本次培训的专家各有所长,将他们潜心研究的理论思想和教学经验展现得深刻透彻,不得不让在座的学习教师深深折服。在陈晞院长的讲解中,我坚定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立场,了解了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观,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力,即认知力、决断力和表现力,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和高阶思维,从而实现学习的碎片化、知识的结构化和运用的综合化。在余党绪老师的讲座中,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主题,一是命题——聚焦真实的思考与表达,二是说理是议论的核心,分析论证是说理的核心,三是常见命题的思维陷阱。在其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当下作文写作教学的缺陷,学生写作时缺乏真思考和思辨性以及改变现状的一些具体做法,大受启发。在关景双院长的讲解中,我们明白了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主题式课例研修,他讲述了教师在职学习的三条定则:工作立场决定学习需求,真实案例催生鲜活经验,行动反思成就专业教师。从课题生成和课例研修两个方面对学习教师进行讲解指导,为在座教师今后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兰宝民老师的讲座中,我们了解到语文课课堂是一种对话实践,是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问题聚焦于文本核心价值,挖掘文本内涵、语文特征、叙述模式和思路结构,使问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以及障碍点,使学生轻松理性的学习。总之,各位专家可谓是各显神通,从不同的侧面解读了语文的魅力,也充分展现了他们个人的风采,我大受感染。

三、 全面周到的安排与服务

在本次培训中,负责活动安排的叶翠容老师安排周到合理,待人热情亲切,关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耐心的为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负责接送的司机每天都准时到达,为我们介绍上海的地方文化和著名景点,每天培训结束后应老师们的要求载我们去想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上海人的热情大方,不得不感叹,此次上海学习之行如此美好!

最后,通过本次培训,给我最大的冲击还是在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我们与他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的自我研修与专业发展也亟待提升,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上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努力与提升,才能得到作为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

第5篇: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

周熙

上周六和周日我和全合川的高中语文老师一起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说实话,刚开始我是有些抵触情绪的——辛苦了一周,谁愿意放弃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去参加什么培训呀?

现在想来,真庆幸我去了。

第一天是赵谦翔老师的专题报告。上午他那堂独特的《过秦论》诵读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文言文课可以这么讲!赵老师找出文中的修辞和规律,给出几个句首字,学生诵读两三遍后竟然能当堂背诵!想想我们的学生因为背不了那拗口的文言文,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幡然醒悟:原来不是学生不用心,是我没有教给他们快捷的方法呀!

下午赵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就应当敬业、创业、乐业。一位68岁的老人作起报告来,声如洪钟、中气十足,一连两个半小时都不休息。时而我被赵老师那地道的北京腔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逗得哈哈大笑,时而为他与第一任妻子的一路相互扶持却最终阴阳相隔的命运而潸然泪下。我想,要是我的语文课也能讲得像赵老师一样引人入胜,那该多好啊。

第二天是齐良钺老师的专题报告。齐老师很尽职。上午和下午加起来近六个小时的报告,他全程站着。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的额头和脖颈渗着汗珠,有人递给他纸巾,他真诚地说声“谢谢”又继续讲课。尽管齐老师因为带有略重的地方口音,听起来稍显吃力,但是他所讲的内容真的非常实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直是我和学生的老大难问题。齐老师用大量的示例向我们讲解并归纳了阅读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众多题型和解题技巧;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作文构思技巧与我们分享。

这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感谢区教委和区教科所给我们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赵老师和齐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将好好整理我这两天的收获,让我的学生跟我一样受益匪浅,用更好的成绩表达衷心的谢意!

第6篇: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一: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10月14—25日,有幸参加了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专题培训班学习,按照学习计划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训学习的任务,收获颇多。

在这期间,共观摩了来自四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八位优秀语文老师精彩而有特色的优质课;还聆听了三位大学教授和六位特级教师或省内名师的讲座。他们是构建浙派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和理论的创导者。从张纪良特级教师处,看到了一位名师的成长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乐趣无穷,榜样的力量在激励着自己;胡勤等老师的讲座,又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王光龙教授的讲座从一定理论高度对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阐述,加深了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彭小明、蔡伟两位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操作的指导,深入浅出,非常有指导意义;另外四所重点高中的教研组长的讲座,体现了各自的语文教学的特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由衷感谢组织者的精心安排。

当中感受最深的是杭二中钱增兴特级教师的讲座,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钱老师《阅读教学设计主问题策略探究》讲座,从两大方面做了阐述。一是课堂教学问题,二是主问题设计三步曲。有理论研究,又有具体事例分析,既有高度,又有实际操作,非常实用。试摘录部分观点:教学中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称之为“主问题”设计。它是对大面积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

1、“主问题”是对文本的概括和提炼,是一种整体阅读的问题设计。

2、“主问题”是在教师对文本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之间,是科学有序。

3、“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所以,“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质高意远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具有“一问抵许多问,一问领多思”效果。然而,“主问题”的设计必须关注语文学习的读、写、说、思活动,关注学生更全面更自主的发展。因此钱老师将主问题设计概括为九个字,即聚焦准、脉络清、探究深,非常准确。

杭二中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正好是钱老师这一教学理念的很好注脚。如上《记念刘和珍君》的老师,整堂课紧紧抓住两个词语:哀悼和愤怒,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非常完整流畅,赏心悦目。

另外还引发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就是多媒体与黑板的关系。自从使用多媒体以来,许多老师就很少甚至不用多媒体了,所有的内容都在课件上,意味着所有内容都有了老师的预设,对课堂的生成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因为不那样就与原来不一致了。而杭二中两位老师的幻灯片都不超过十张,而都使用了黑板,我想这是主问题策略的必然:主问题用多媒体显示,这是预设;小问题不能都做预设,要那样就禁锢了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习有了很多的想法,但思考都还不成熟。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专家们地引领、点拨,是对我原有的教育观念的一次“洗脑”,摒弃了许多旧观念,旧方法,给予我的是更多的反思、自省和重构,为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奠定了基础。我想这就应该是本次培训的最大收获。

这一阶段的学习马上要结束,我会将这里学到的带回学校去,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探索,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二: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1574字)

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专家讲学视频的学习、探讨新课程教学的优秀论文的拜读及跟同事的心得交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例如重视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形成;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命意识、环境意识、诚信意识、职业意识的养成。徐淀芳老师说,课标中提出的这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新课程把课本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与“语文素养”相吻合的。“人文性”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语文新课程不仅继承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要教会学生掌握好工具必须引导学生到言语实践活动中去锻炼、去领会,自己去获得语文交际能力。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尽量适应学生要求、符合学生兴趣。主要反映在语文课改中淡化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但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不教这些知识,而是教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与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这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语文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一位专家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一味地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教师不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教师不管在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还是研究型课程,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使得学生人人都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在教学反馈中,要善于评价学生学习地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步根海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空间,体现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事实上,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我们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培训者的责任,更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明白:“语文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语文教育是科学,难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母语,陶冶身心。”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三: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48字)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 ,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四: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1563字) 2014年7月27日至8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郴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期间学习了马智君院长的《课堂观察与评价》、廖小平院长的《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构建》《高中语文教学与检测命题技术》、李细前老师的《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及资源构建》、郑际泉老师的《阅读教学对策研讨及资源构建》、陈稳源老师的《作文教学对策研讨及资源构建》、张孟光老师的《高中语文内容的呈现方式研究》、何忠朝老师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及黄爱平老师的《自主招生辅导研究》等讲座。这些老师既有对语文教学研究颇深的教育专家,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聆听他们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理念先进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

一、学习,是语文教学永不涸竭的源泉。

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对一名老师而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在中小学教师最普遍最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少。不读书怎么学习?有些老师会说,我们一天到晚要备课,要改作业,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抓教学常规,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哪里还有精力读书。是啊,现在老师一天到晚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各种常规工作令老师们精疲力竭,但这不能成为老师们不爱读书的理由。据调查,中国现在全民不爱读书,人均年读书才四本左右,比起一些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爱读书也是自然的。

但不读书,不学习,导致一些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知识储备有限。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决定着教学的精彩程度。语文教学牵涉面广,没有丰富的知识,语文教师就无法如鱼得水。因此,我认为,要做一名名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不仅要读书语文方面的书,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由语文老师带头读书,形成一个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氛围,教学就会变得有趣而轻松。

二、研究,是语文教学精益求精的方向。

把教书当做是一个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有了事业心,就会去琢磨研究。一天到晚,只知道拿一本书去教的人,他的教学不会有魅力。只有不断总结,认真研究的人,才能掌握教育的精髓,轻松驾驶教学。

把教育当做事业来抓,就要求我们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要研究,首先要学习,只有学习深了,才能有研究。现在,有许多教师也在学习,但往往学习不深,今天学黄岗,明天学洋思,后天学杜郎口,学来学去,啥也没学到,甚至越学越糊涂,有些老师就感慨,教育改革这么多年,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教学语文了。我认为,研究要有自己的方向,不要人云亦云,找准方向后,要深挖,不要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时,备课求“深入”,教学求“浅出”。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有趣,吸引学生。

三、创新,是语文教学永远常新的动力。

语文教学,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活力。很多学校去学洋思,去学杜郎口,结果成不了洋思,成不了杜郎口,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模仿,他们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创新。单纯的模仿,绝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语文教学非常灵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成功模式,机械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创新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主题。而创新又是在扎实深入的学习,精深严谨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到的。只有在丰富的学识,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创新。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重点可以在三个方面研究创新,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三是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方法上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以上几点,就是我此次参加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的一点体会和感想。总之,这次培训班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激起了我心底由年纪渐长而渐去的教学激情。最后用屈原一句话与各位共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五: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3445字)

市教育局于11月17日至11月21日选派东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50人及小学英语教师50人赴上海学习,我有幸忝列其中,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理论引领、专题解读、课堂观摩、座谈交流的形式,系统的学习了高考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等教育教学的前沿理念。在这几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走进名校,近距离地感受发达地区的教育,开拓了视野;向名师学习,释解了内心的疑惑;观摩名师的课堂,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激发了自己教育教学的热情。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梳理如下:

面对高考,关注高考,研究教育改革。

高考是我们作为高中教师不能回避的话题,尽管我们身边充斥着对高考种种弊端的质疑之声,但是现在高考仍然是改变学生命运的一条捷径,中国的孩子仍然需要高考,需要更优质的高考,因此高考制度改革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教育焦点,也是我们教师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11月17日,著名的教育学者熊丙奇给我们做了一场题为《高考改革与学科导向》的报告,熊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将高考改革的措施、意义、影响完全脱稿的形式娓娓道来,重点给我们解释了《全国高考改革的方案》,虽然在今年的《方案》一经公布,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学习和解读,自己也浏览了一些条文,但是,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浮光掠影的过了一遍而已。经过熊教授的讲解我对于高考的科目改革,特别是英语科目的调整以及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英语一年两次,考生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以前我认为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熊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并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一位上海考生2017高考,因为上海实行等级制,共分11档次,即便是考生第一次考入第一档,他也会参加第二次考试,为什么呢,他参加了,那样就可挤压下一档的人,以确保自己的高考一等次的地位不动摇。这一点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他又结合《方案》解读了高考科目改革,录取制度改革,自主招生改革、沪浙两地的高考试点情况以及教育公平问题。原来感觉高考改革那是专家的事情和我们普通的教师没有多大的关系,今天,听了他的演讲,我发现我们必须面对高考,关注高考,研究高考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才有更明确的方向,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高考的动向和未来教育的趋势,甚至教育的本质问题。

特别是国家近期颁布的一些高考或者教育的一些调整与改革,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我党的全会第一次将教育问题写入报告,目标直指教育公平,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责无旁贷的增强本领,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才不会让国家的蓝图落空。小的教育问题也很多,“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概念的到来,也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坚守,也要纳新,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升自我的教育科研水平。

开发课程,重组教材,丰富校本资源

高考改革的大势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以满足高考考生多元选择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给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今天他就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对于“编书”大多数老师感到力不从心,不经意间就感觉到了“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尴尬。但是想破解高考多元需要的困境,就必须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才能真正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熊丙奇在讲座中提出建立国家统一课程和地方个性课程相互补充的完美课程体系,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树立校本课程的观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考改革的需要。很多学校都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将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种课程进行了和谐对接,这就需要我们做内心有课程理念的老师,有课感的老师,不仅能够掌控课堂,而且还要由课堂走向课程。例如,有的学校结合学生和社会变化的背景进行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仍然要立足教科书,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正如上海复旦附中的黄荣华老师说----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作家写了什么”的追问,是文本研究的开始,没有这踏实的一步,后面诸如作品的主旨是什么,作品具有怎样的特征,这样一些问题就很难展开。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更要有第一步阅读做基础。比如王国维的“三种境界”绝不是凭空创造的,就是在对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的作品精熟之后的天才创造。

复旦附中的黄老师的单元贯通写作实践就是对教材的一种成功重组,在报告中展示了他的“单元贯通”的教学理念和“贯通”教学的基本风貌,让我们一睹“有个性”教师的风采。他立足语言这个语文学科的根基,致力于在鲜活的文本中抽绎文化的因子,在抽象的文化中注入生命的活力,以我对语文教育的理解,我觉得他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值得思考与借鉴。特别是通过学生展示的“‘我’之追求”一课,让我领略到了对教材重组,其实就是对教材的丰富,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课程资源开发。

深入文本,个性解读,提升科研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自己深知自己的不足,因此此次赴上海学习自己还是有很多期待,渴望通过此次学习让自己获得更加先进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语”和“文”的训练,深入文本,增强文化视野,提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正如复旦附中的黄老师所讲的一样,“我们现在的课堂师生都在文本的外围转,所讲的内容有些纯粹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学会了媚俗,最终把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培养人的崇高感情与敬畏情怀丢失了”。这确实令人心痛,我们必须真正的深入文本,才能真正的解读文本。

深入文本,首先就要充分认识文本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思想价值,智慧(思维)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语言开发价值,写作模仿价值。特别是对“智慧(思维)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语言开发价值” 这3方面,大都没有深入开掘。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文本在“这一”单元对“这一”学生群体在“这一”阶段的独特价值,就是“这一”课堂的教学目标。这里用了五个“这一”,表明教学目标的特殊价值,或者说唯一性。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花大功夫的,就是对教材的独特意义的理解,特别要将对学生的理解纳入对教材理解中。这样,你的每一堂课就是独特的,是不可复制的。至少你对教材于学生意义的理解应当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的个性层面主要包括:文本独特的情感、思想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上海市进才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指出:要想做到独特的、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应该不断增强语文科研意识和能力,让自己通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能”。他提示从对试题、对教法、对作家作品、对教材体例、对考纲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有目标的钻研。同时,还要在读书学习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方向发展。

开放自由,奠基终身,提供幸福教育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从上海回来,回到我们的校园,还是发现了上海与我们教育的距离。“大上海”,真的一点也不错,自己对上海的印象就是大,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校园却很小,比如上海的光明中学只有9.6亩,比我们的小学还要小,但是他们教育的开放自由的“大姿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学生自己的空间还是很多的,自己支配的空间较大,也许使他们学生的层次和我们的不同,我感觉他们的老师敢于大胆放手;而我们的教育还是比较保守的一种,当然这是地域环境,教育理念的不同,他们的教育更体现出一种大气和自信,而我们的教育替学生包办的太多。

其实比较这两种教育的不同,我想这都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与关心,都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都是满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渴望自己的学生们成才、成功。我曾仔细思考,我们做老师,做班主任、做学生工作者,到底我们在为谁工作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曾经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而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我也曾经为了获得个人荣誉而努力工作;有时候也会静下心来思考,这种工作我真的幸福吗?直到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书籍和事迹之后,我发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开始成为了自己思考的角度,自己现在的这个班级,我充分的发挥学生自治,和学生商量着管理班级,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真的很幸福,因为自己真正的在做真教育,我不再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的关注点真正的转移到了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高度,为学生的未来而工作,自己感到很幸福,其实学生也会很幸福。

以上是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所学自己将会在教学中不断践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7篇:高中课改语文培训总结

普通高中课程培训高三语文总结

四川凉山州金阳中学刘国强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

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

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因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几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

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

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和沟通,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

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教师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

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高中课改语文培训总结

普通高中课程培训高三语文总结

四川凉山州金阳中学刘国强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

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

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因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几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

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

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和沟通,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

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教师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

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8篇:高中语文课改培训总结

高中语文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是2010年八月六日,我经历语文课改培训已有十天时间了。在这短暂而充满意义的日子里,聆听了各位语文课改专家的专题讲座,与同仁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自己又认真思考,总结以往的教学工作,觉得收获颇多,不足之处也不少,自己却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既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就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一是开宗明义法,即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是筛选讨论法,即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三是分步揭示法,即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发兴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

我们知道,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般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三个阶段,从认知心理学讲,也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宜采用“引探”教学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水平。

创设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巧妙地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实现学生主体作用。

三、培养质疑、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生疑、质疑,组织学生析疑、解疑,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正如古人所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通过学生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必须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有计对性地扩展阅读,使其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这样既巩固了学法,又会形成能力,这种能力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四、鼓励质疑,培养语感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任何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都是旧知与新知的统一体,许多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提出、自己分析、自己解决,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比较充分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提倡用“我认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当然,学生的质疑不可能都是那么有价值,问难不可能都是那么恰到好处,这就有一个何处质疑,何时问难的指导。在学生有疑可质,有难可问的前提下,一般来说,有关课题的质疑,可在课之始,从而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使学有方向;对课文语言文字表达的质疑,宜在课文中,边学边问,学问结合,使学生兴趣倍增,收获更大;对情节发展,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质疑,宜在课之尾,有了前因的知识铺垫,提出的问题会更深入理解,也会更透彻,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并要及时地进行正确、灵活的评价和反馈,这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兴趣的最内在的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主体内化”的原则,以培养语感能力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语感能力是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语言文字本身意义的感悟,还包括对人的语言实践行为的感悟以及与此共生的个体经验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古人读书无不强调主体自悟的重要作用,书要靠自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进教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注意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完每篇课文教师总要问”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对于有些内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从而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

鉴于这个,我认为针对教师而言要改善师生关系,必须遵守三大原则:

1、信任与尊重原则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学习习惯等。 (2)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在后天被泯灭的,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

2、理解与支持原则

(1)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他们由于学习上落后,已经受到或正受到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的轻视。

(2)理解学生由于自己未能很好完成学业任务而产生的自责与自卑心理。

(3)理解学生的现实愿望。他们想改变学习落后面貌、改变消极处境,改变过去不光彩的形象。

(4)支持学生的上进心与积极表明自己特长的愿望。

3、启发与鼓励原则

(1)启发学生建立积极的,可行的目标。, ( 2)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改变传统教法,变无效课堂教学为有效课堂教学。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座学习,使我认识到折磨学生的课堂教学是负效果教学,快乐的课堂教学就是正效果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就是零效果教学。老师的一节课必须要有效果,效率,老师掌握的知识多,课堂气氛活跃,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当前我们大多老师的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为培养新模式的人才服务的,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似乎在压制学生,摧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难道我们的老师是摧残人的吗 ?上课为什么要让学生那么沉重,压抑呢?老师上课对学生说“好好学”,过分的严肃,可以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忧虑重压下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有效果吗?学生对老师的课会喜欢吗?从老师的角度讲.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别人的认同。这样的课堂会有效果吗?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从以下六个反面实施课堂教学,对有效教学有积极的知道指导作用:

1、有效讲授.这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要"讲亦有道,当将则讲,这样最有效;

2、有效提问.让不同的学生都对所提问,问题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均有所收获;

3、有效倾听.要善于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

4、有效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回答应有明确的反馈;

5、有效活动.在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共享课堂乐趣;

6、有效管理既要让学生放开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要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活动有收益。

事实上老师让学生发表意见常微笑点头,与学生发生互动,让所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允许学生思考,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分层次提问,给每一个学生给予帮住,鼓励和支持学生,肯定学生的能力,乐观积极令人愉快,注重学生的进步。老师从这六个方面去做,去追求,争取实现可有效教学。

总之,这次课改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只要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第9篇:高中语文实习心得

精选范文:高中语文实习心得(共2篇)在实习的两个月期间,我进行了语文教学的实习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体味到了做老师特别是做一名班主任的乐趣、责任与艰辛。我也深刻的理解了“学为人师、学为人范”真正含义。作为一名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实习老师,我对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作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我以一名语文老师的要求,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欣赏课文、了解课文、讲解课文。经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备课。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认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而备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备课不仅仅是备的是教师的授课,而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与差异的语言与行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的数量,而备的是知识的质量„„一份完善的、符合教师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高中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

要想学生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阅读《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

这次实习,我还听了十几位其他老师的课,从他们不同的授课方式中,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认为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应努力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面对各种挑战,出色的完成任务。

[高中语文实习心得(共2篇)] 篇二:高中语文教师实习总结

坐在阜阳一中语文组教师办公室里写自己的实习总结,开始感觉原来正如实习离校时刘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是出征上沙场的“战士”,告别这对我来说既是舞台又是“沙场”的校园时,感触颇多。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回想当初,我满怀激情与斗志,为实习做准备,找课件、准备教案、练习普通话等等,于9月20日奔赴阜阳一中,心中非常激动与兴奋,但也有一丝的紧张与不安——我能否完满结束教育实习。事实证明,尽管当中有苦有累,但我能为我的教育实习画上了一个完满的感叹号。

教育实习是一次累与快乐交织着的实践。我始终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一诗句,要想得到很好的锻炼,就必须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然而正因为苦,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有更大的乐趣。从教学工作到班主任工作,从熬夜奋战到课外活动,无不体现着累与快乐交织着。

下面将从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这两方面做总结。

(一)教学工作篇

实习期间,我担任高一六班的语文实习老师。通过指导老师,我了解这个班的基本情况以及先前的教学进度等。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1、多听课且听好每一节课

实习的

2、认真批改周记、作文和作业

除了听课,还要批改高一六班的作文和随堂作业。学生几乎每周都会有作文,每一课结束都会有练习。尽管任务很重,我还是很认真地检查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写上不同的激励评语或者找个别学生谈话,除了找出不足之处,我还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受到了鼓励,也会越来越认真地对待作文。

3、虚心请教,用心备课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老师娴熟自然的语言,随手拈来的广博得知识、自然的过渡等,除了有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尽管是经验老到的老师,如果要上好一节课,仍需根据学生、新的教育理念去备课,更何况我们这些初次踏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顺利上好每一节课。因此,除了认真批改作业,我会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当中。

备课不是单纯地看教材,而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梳理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程序。一节课40分钟有限,对于整篇课文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重要的典型的来讲。我对此有点难以取舍。这时,我都会虚心请教巩老师。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对老师素质的一种要求。我也很认同。虽然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不多,但是备课时要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全局,才能更好地处理课堂上突发的提问或意外。此外,我觉得最困难的是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突破重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除了请教老师和队友,还参考了很多资料,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教案,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修改完善。

4、把握机会,上好每一节课

国庆节后,我开始走上讲台。

在引导方面,我听课时会更加留心老师的引导方式,此外,我会想方设法去做好引导,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或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等。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思考问题也有了方向,课堂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总之,我会千方百计去引导学生,由学生思考生成答案,代替老师的灌输。关于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也尽力去改进。我一般都是以尽可能有效地逻辑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实际教学时也遵循预设的线性思路,对于突发的提问与意外未能很好地应变处理。巩老师也指出了我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未能很好地结合。或者是刻意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备课思路走,或者忽视学生的回答。巩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能合理地、随机性地根据学生的互动来调整教学内容,更多地遵循生成主义的非线性思路,但又不完全是被动地跟着学生的思路天马行空,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放得开收得拢。老师的高明之处,似乎不在于他的教学设计是如何的完美,而是他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这是我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我也努力做好激励教育,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刚开始,对于学生的回答或朗读背诵,我只是说“嗯,好,请坐”“很好”,表扬语言过于单一和贫乏,或者是忽略点评,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同伴们听了我的课后,指出了这一问题及其危害性。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许,如果我忽略学生们的内心需要,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我可以快活两个月。”学生亦如此,如果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光,或是赞扬,他们内心可能会欢呼雀跃。这以后,我会有意识地去改进。学生讨论完后,不再是直接进入讨论成果的分享,而是表扬他们讨论的积极性与热情,称赞他们胸有成竹,调节课堂气氛;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后,我也会大力表扬,还对个别平时很少有机会得到表扬的学生进行了褒奖;对于胆小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听完他断断续续的回答,并且从回答中善于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加以激励。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受到了激励与鼓舞,上课时也更加积极,甚至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

(二)班主任工作篇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忽略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很琐碎,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我被安排到高一六班担任实习班主任。初次见面时,我就向原班主任了解班里的情况。全班65人,男生占了大半。经过一个月的相处,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很纯朴、可爱。因此,我会从细微处关心学生,也会从整体出发,协助员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做好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每天都要跟班,铃声一响,总是出现在教室,看学生早晚读、课间眼保健操,记录学生考勤情况,督促学生搞好班级及公地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等。其余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办公。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不断重复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感觉很充实。

为了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我向原班主任要了一份名单,尽快熟悉名字。早晚读时,还不时地在课室里走动,一方面督促他们读书,另一方面是熟悉每一张脸孔,尽快把学生与名字对上号。非上课时间我会跑到教室,和学生闲聊,了解他们的近况。此外,我还会与原班主任一起下宿舍,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高中语文实习心得(共2篇)]

2、找个别学生聊天

从学生的作文,或者从学生的平时表现,了解到一些学生的烦恼。他们正处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很多事情都还没有适应,出现了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或是学习上的烦恼,或是家庭的压力等等。他们不敢与父母老师交流,害怕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来到新环境,他们对同学不是很信任,羞于与同龄人倾诉,畏惧他们的嘲笑。而我们作为实习生,与他们年龄相近,亦师亦友的身份,他们更乐于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或是调皮捣蛋、无心学习,或是文静,或是自卑,或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我都找他们单独谈话,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些建议或指导。学生也很信任我,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都告诉了我。

从多次的谈话中,我发现学生很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与理解,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我会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我从来不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学生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相信很多学生还没有挖掘到自己的潜能。

3、开展主题班会和

上一篇: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作下一篇:大型设备验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