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满分作文(推荐8篇)
——19在清华园学生集会上的演讲
同学们,今天我们怀着心灵被践踏的屈辱,扛着民族危亡的重负在此集会。“巴黎和会”的钟声还未散尽,中华民族的尊严就以无底价的非人待遇就被出卖了!为什么?同为战胜国,而我们却一如战败国一样丧失国土!为什么?东临日本却可借着我们的和会继续欺辱中国?
就是因为我们的祖辈还在歌舞升平的虚假繁荣里盲目自大的吟唱着封建颂歌!就是因为我们的父辈还在醉生梦死地僵卧在罂粟花的虚幻里。但,我们——新一代的华夏儿女,热血沸腾的炎黄子孙绝不能传垢承陋。因为,中华民族的危亡就在眼前。一八四〇年,耻辱的《南京条约》让我们第一次低下了那高昂千年的头颅;一八六零年,两个强盗的一把淫火烧毁了我们对祖宗的光辉印记;一八九四年,欲哭无泪的甲午国殇成为我们久久挥之不去的梦魇;一九〇〇年,八个小鬼在我们的家园给我们的儿女戴上了桎梏的精神枷锁。
同学们,我们不能再退让了,因为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同学们,快些警醒吧!因为家园的墙头上又翻进了死灰复燃的倭盗!让祖辈们赶快收起那散发着霉味的封建礼教的灵幡,别让它只吃自己的子孙却在恶邻面前卑躬屈膝!让父辈们醍醐灌顶、噩梦猛醒吧!别让子孙把那羞愧的历史烂在肚子里,而更羞愧说出自己父辈是谁的尴尬。
同学们,“公车上书”的巨轮才刚刚过去,学子那图存求强的鼎沸之声依然振聋发聩!那是举国上下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心声!同学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刚刚涌来,“天下为公”的思想感召日月,那是昭告世界中华大地已经改天换地、谁主沉浮!同学们,有一个声音方在耳边响起,“共产共和”不在远古,它就在我们心灵深处,一旦点燃了共产火种,必将引来燎原之势!
而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重任在我们肩上,“兵戈既未息,壮士尽东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中华新青年更应披肝沥胆、报国图强。生此屡被列强欺辱的乱世,我们身在清华,志在何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梁公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同学们,我们就是华夏神州的主人,我们就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就让我们坚定的站在一起,用我们的坚韧筑起维护国家尊严心的长城,让那帮蠢蠢欲动的小鬼们在我们那洪荒之声的震慑下,收起狼子野心滚出青岛,滚出中国吧!这就是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中华学子爆发出——最后的怒吼!
寻药华夏,不枉年少
我是夏瑜,很荣幸能参加贵校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寻药华夏,不枉年少”。
曾经的我,是一个为家园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在黑暗的时代踽踽独行,只为求一丁点光,一丁点微茫的中国的希望,并不惜一切,飞蛾扑火般地为那渺茫的希望披荆斩棘。而现在,我看到如今的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不由地心生感慨——当初,我们用鲜血写给中华的药方,到底还是起了些作用的,我为我的战友们感到骄傲与满足。
看着如今这个在世界上繁华富强,屹立于东方的泱泱大国,我不得不说我深深地羡慕着你们,中华民族新一代少年,你们的这个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大起来了,你们的时代丰富多彩,衣食住行样样都再不同于我们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你们甚至还拥有了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等,这些都是我那个时代想都不敢想,也根本就想不到的。但你们的时代也有你们的挑战,你们面对的是更加变幻莫测的未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时代的征程在多条航路上展开,你们要面临的战争,虽不用流血,但却更考验人的多方面能力:你们要面对某强国在政治经济上的,要面对某邻国贪婪地将我国文化遗产“鸠占鹊巢”的不公,要面对即将打响的科技创新革命……你们也要寻药,寻一济让中国更为强大的民族复兴之药。
你们的担子仍然很重,你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寻药之人又怎能怕苦?我在你们的时代看到了许多寻药人,他们是你我学习的榜样。我看到北京地铁司机王凯华,一天喝掉十包咖啡保险乘客安全,他寻的药,是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我看到基层教师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寻的药,是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不负时代;我看到守在敦煌几十年的李东方,在风沙中用珂罗版保存中国文化明珠,她寻的药,是初心不改,永不放弃……你们的时代,也有于千万万的人,想用自己的星星之火,让中华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我想,我们与你们,都是应用年华求药、无怨无悔之人,毕竟年少之人,怎能酣于蜜糖,耽于幻想?何不趁青春,起芳华,奋斗正当时?
我是从革命之火中走来的人,你们是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少年,我们的使命不尽相同,但初衷不改:为中华之药方而奉献青春!莫藏爪牙同如虎,好召风雷起卧龙!我们的时代,正向未来迈进!正向更美好的明天出发!
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
1前,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了.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五四”精神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中国青年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五四”运动以来,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新精神的力量.
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纪对青年一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形成国家的创新体系.
发扬创新精神,就要用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创新不是在沙上建塔,也不仅仅是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取得工作的权力靠学习,作出成绩靠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随上时代步伐而不是被时代抛弃,创新意味着走在时代前列就更要加强学习,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珍惜宝贵年华,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打开广阔空间,提供永不枯竭的资源.
同时发扬“五四”精神也就是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但时至今日,爱国主义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也不能动辄就叫“打”.当北约炸弹“误中”我驻南大使馆时,当美国虫子侦察机公然闯入我领空并撞毁我军战斗机时,当我海军防空兵王伟经多方寻救至今杳无音信时,填充在你心中难道仅仅是愤怒吗?我想,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我们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技振兴祖国,因此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必须是一个热爱知识、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时代新人.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艰苦创业,展现21世纪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实现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伟大复兴的愿望.
五四精神必将在新世纪里发扬光大!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作为五四精神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动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五一”是劳动者奋斗者的节日,“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两者比邻,为奋斗中的青年人坚定爱国情怀营造了良好氛围。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共同奋斗出来的。在革命年代,先烈们怀着一颗颗爱国心誓死保卫祖国,面对这鲜血淋漓的革命历史,就更应体会到新时代中国和平的不易、发展的艰辛。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和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新,成为了指引奋斗方向的明灯。只有深爱祖国,才能甘愿为祖国奉献,奋斗中的青年人要坚定爱国情怀,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去,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需要用奋斗去书写的。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等各方面,都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让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国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斗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若能在青年时便开始奋斗,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绩。青年干部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要让“五一”的奋斗情“五四”的爱国心激励爱国爱党的精神力量,满怀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的勇气去奋斗,以生死不移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报国志向,为民族复兴大业砥砺奋进。
1979开学典礼后给同学的一封信
XXX同学:
你好!
作为新生,我刚才参加了新生开学典礼(40年前,录取我们的中专为我们举办过开学典礼吗?我毫无印象。反正在我所就读的农村戴帽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没见过什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新中国的教育之路就是如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就是改革开放初的真实状况),校长讲了学校近30年来的辉煌历史,勉励我们在改革的征程中,莫让年华付水流,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我于是心潮翻滚,就给老同学你写封信聊一聊。
今年我能榜上有名,是非常幸运的(为此我后来悔断肠,考上个中专就上了,为什么不补习几年直接考个本科呢?)。记得全班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咱们那由古庙改造的校园的大土坡下的操场上,班主任老师说:“你们可能是这辈子见最后一面了,许多人以后就天涯海角,天各一方了!”离别的滋味顿时袭来,但所有人都没有眼泪。同学们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我,异样眼光里的不仅有羡慕,有不屑,更多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远。因为当年我们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几乎全军覆没了!(当年的高考录取率太低了,连中专技校6%,农村戴帽中学的录取率就更低了!再说白云苍狗,世事沧桑,后来混出模样的过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真的不是一考定终身。)
为什么考上的是我?不瞒你说,有很多原因。老师偏爱是其一,我关心时事,阅读量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母亲管学校的报刊杂志,我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书、报)。的确,如许多人所言,我醒着的时候就在看书(这样反衬了我的愚笨,但我至今觉得并不丢人。何况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看报刊杂志,不是学习文化课)。开卷有益,阅读使我眼界开阔,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粉碎“”之后,拨乱反正,澄清了许多历史问题。去年,《光明日报》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通过阅读,我更加坚信马列主义,坚信唯物辩证法,也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优越性。今年,我们经常听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些词语,知道“整顿、改革、调整、提高”是经济工作的八字方针,还知道国家在深圳、珠海等地建设了经济特区(当时,根本不懂“经济”是什么意义,否则,就直接去深圳了摆地摊了),我还不清楚政治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与我有何关系,但知道必须有教学改革,否则就会把学生教成迂腐的书呆子。
说到这里,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在外面工作的父亲今年入党了!其实我父亲的单位早在1959年就对我父亲进行了外调,只是因为我爷爷的政治问题搁浅了!一个伟大的不唯成分论的时代终于来到了!一个唯才是举的时代来到了!我们要学好本领为国家做贡献,将来一定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
现在,“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40年后也一样,高考也是拼家长拼家庭)过时了,现在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社会上到处都传颂着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如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如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经常走路不小心撞到树上;少年天才宁铂会作诗、会围棋,还会解难题,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我们还知道仰望星空,阿波罗号早已登月成功!今年春天,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郭沫若撰文欢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举国上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还有一个原因,我是有个好爸爸,好妈妈,还有好亲戚,我有全套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我的岁月静好风清云淡都是因为这些人在我负重前行)!这两年,教材奇缺,为了还借来的书,也为了加强记忆,不少同学抄过整本书(刘震云小说《塔城》中有这样的细节)。容易得到的就不懂得珍惜,我的书就放在课桌里,记得有一天,一下就丢了四本,其中包括程老师的《东周列国志》、郭老师的一本数理化方面的书。你知道是谁偷书的吗?窃书者不算偷,但我这是借来的书啊(多年后,我买来还了老师书,那个惭愧呀!至今不知窃书者为谁)!有时甚至没有纸张,不仅买不到作业本,而且买不到大白纸,只能托关系从外县买到又黑又糙的黑领纸。乡村学校的条件太差了,没有任何教学设备,上物理课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实验,上化学课没见过试管长什么样,上语文课没见过老师讲普通话,甚至刚在野地里盖好就搬进去的教室,没有玻璃,没有像样的课桌椅……我上晚自习是很少有电的,所以,我们每人都有一盏煤油灯,每晚煤油灯的烟雾笼罩在教室上空,上罢晚自习,每个同学的鼻孔下都被熏出黝黑的道子,无论男女。
但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师生不怕吃苦。我们基础差,底子薄,要想夺回被“”耽误的青春,只能三更灯火五更鸡,加班加点拼命干,从1977年底到1979年高考,我们几乎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连轴转的做法很不科学)。记得我们的宿舍的床吗?破庙戏台的后台里间的小龛里,一长排大通铺旁搭了半个个乒乓球案子,上面要挤两个人,半夜不敢翻身。数九寒天,只在外间生了个火炉,每天睡醒后一摸鼻子都是冰凉冰凉的……我隐隐觉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我们一生的精神底子,从这样的困苦中能够走出来,还有什么艰难困苦不能战胜呢?
我现在考上的这个学校虽然和我想象中的学院有很大距离,没有高大轩敞的楼房,没有郁郁葱葱的植被,但是教学设备还算齐全,教室里有电灯,而且从来不停电,老师的课讲得很带劲,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忙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老师说,大家既来之则安之,每个学期成绩都要大排名,现在正值青黄不接的时期,师资匮乏,大家一定要刻苦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听说多数同学又回到高中复读。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你在你村中学做了一名代教。就在高考前夕,你的父亲去世了。你稚嫩的肩膀承受了人生的无法承受之重,下地劳动,糊火柴盒,辅导弟弟妹妹做作业,你勇敢地挑起了人生的担子。你那么聪明,我相信艰苦的日子一定会熬过去,你一定不要放弃努力,我们才16、17岁,将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你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窗外飘来《我爱你,中国》,碧波滚滚,白雪飘飘,青松气质,红梅品格,这首歌的画面感真强。这首歌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陈伊玲的故事》很相似:一位学音乐的考生因救火而使自己的高考表现欠佳,最后被录取。时逢盛世,开科取士,高考正在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条条道路通罗马,改革开放,天地广阔,回首望去,各种人生都篇章辉煌灿烂)。我们的国家正在越来越好,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国度里,努力奋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紧紧握你的手!(当年就是这种表达方式)
XXX
1979年9月15日
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1919年5月4日,历史从这里转折。五四运动如闪电惊雷,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继承五四传统、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成为无数镇域青年共同的心声。
青春是什么?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的理解。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诗,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浪漫;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充满着梦幻迷人的色彩;有人说青春是一朵花,散发着恬淡清香的气息;有人说青春是一部电影,每个人都在用心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而,在这次获得表彰的梁丽娜、周文涛、陆朝阳等时代青年的眼里,青春不仅是人生中一道最美的风景,更是一段值得拼搏奋斗的旅程。
对个人而言,青春是一段宝贵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青春虽然绚丽多姿,但是却十分短暂,稍纵即逝,而且一旦逝去将永不再来。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不仅取决去信仰与坚守,从很大程度上说,还取决于是否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所以,即便是从实现人生梦想这个“小目标”的角度来讲,奋斗应该成为青春舞曲的主旋律,因为只有奋斗的青春才能让一生洒满阳光。
对国家而言,青春是一股磅礴的力量。虽然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来看,我国当下已经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青年始终是社会的主宰。在现实中,年轻人活泼有朝气、敬业有闯劲、尽责有担当,他们不仅是行业进步的排头兵,还是创新发展的领跑者。所以,青春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磅礴力量。国家的未来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年轻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岁月之巅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先辈们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岁月,但是在他们的青春年华里充满昂扬的斗志,奋斗始终是永恒不变的乐章。所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年轻人应该主动将青春汇入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去,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人生的华章、描绘民族的未来。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当然,奋斗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在战斗”。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看,除了年轻人自身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在社会进步发展中挥洒青春以外,社会还应该想方设法积极创造条件,为年轻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大的发展空间,让青春一路远行,在奋斗中飞扬。
忆五四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
庄严肃穆的会场,铿锵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将时光压缩了一百年,让距离腾挪了几万里。五四,一个属于新中国的词汇,一个属于中国青年的标识,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击着,那个埋头书桌的我,和我的灵魂。
那声音让我想起的历史,浮雕般一一涌现。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师夷、体用、洋务、实业、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于是,最黑暗处迸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艰辛地诞下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永远像青年一样的斗士鲁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们皮肤的底层;“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熟睡中惊起继而创办《新青年》的钱玄同如此呐喊……
五四最大的意义,我想便是打破了我们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胆气和担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的王继才,在风浪拍岸中坚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于是那个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徐本禹,用刚刚毕业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泥泞的秦玥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和贫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刚开始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贸易战!记得曾有人说,美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枪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坚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术,此刻正值青春的我们,又该做何想?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追求权位与高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还小?
亚里士多德曾说,时间碾碎万物,一切都因时间的力量而衰老,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一百年了,先驱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胆气与担当呢?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书桌前的我,抬起头,那不远的远方清晰可见,那巨人的言语久久回荡: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
青春是易逝的,你挥霍它,时间也会抛弃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我始终觉得青年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为青年干部,我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要扎根基层,发挥才智,以坚持到底的毅力,最实际的行动为家乡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五四青年节起源于上个世纪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现在世界上,对于青年的定义很多,大部分是以年龄为限,那么青年这一称呼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我认为,青年是一种担当,基层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而我们正处于思想最活跃、行动能力最强的阶段,更要勇于担当,认真履责,要有“卧薪尝胆”的决心,要有“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踏踏实实沉下心来,认认真真为群众做好点点滴滴小事。
让我们勇挑重担,奋勇向前,对得起青年的称号,对得起时代的重托和历史的考验,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
我们这一代青年,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征程,必须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历经百年。百年前,无数青年为中国之崛起振臂而呼,轰轰烈烈,今日,身为青年的我们该如何继承先烈精神,奋发有为呢?
作为在乡镇岗位上的青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曾迷茫,也曾犹豫过,直至慢慢发现:平凡也可以是不平凡。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依然能够保持初心,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也是一种不平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既已至,则奋斗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很高兴在最青春的时光里,加入到水口乡这个大家庭,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为建设”人文古韵、幸福水口“而奋斗不止,并在行进的道路上采颉智慧的光芒,丰富青春的印记!
一、语文书写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表达的情感态度,学习名篇的谋篇布局以及深刻意义,学习语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情怀,当然我们还要学习汉语和汉字的博大精深。语文包括口头和书面两部分,口头的语文就是语文的表达和传播,而书面的语文就是借助汉字这一信息承载介质进行博古通今的交流以及使文化保存下来。语文书写就是写在书面上的字迹,是呈现出语文魅力的一部分。我们古代的甲骨文、隶书、篆书以及后来的草书、行书、楷书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显示出古代先贤对于书法的不断钻研和丰富,这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宝藏。语文书写就是在继承汉字文化,就是在身体力行的传播汉语。当然,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书写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是促进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当前高考语文作文书写现状
(一)字迹潦草,卷面脏乱
先行应试教育下,高考语文作文就是需要学生进行手写,字体和卷面在作文评定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对阅卷老师,还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书面交流,一手漂亮的好字总能赢得他人的青睐。但是,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书写简直是一塌糊涂,不仅字迹潦草,看不出任何章法,而且存在乱写乱画的现象,写错了就顺手一划或者干脆涂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卷面整洁,对于作文评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格式失范,标点乱用
高考语文作文尽管在部分地区体裁已经放宽,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言之有物即可,但是这不代表高考语文作文对于写作格式和规范的放松。作文题目在文章的第一行且需居中, 行文要段落清晰,每段首句都需空两格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文格式原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讲解,但是在高考语文作文中行文格式不规范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另外,乱用标点也是高考语文作文中的一大难题。标点用不好,文章就难以断句,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的薄弱。
(三)语言不规范,错别字严重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一方面是一句作文主题的创作,另一方面就是把头脑中形成的语言书写到卷面上,只有呈现在卷面上的书写才是高考作文的形式。高中生在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后,对语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要想表现在作文中就需要借用书写,但语言不规范严重制约了作文的表达。另外,错别字现象在高考作文中也是“重灾区”,很多学生会读字词,但是一提起笔来写脑袋里就一片空白了,然后就天马行空自己创造出字词。
三、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策略
(一)开设书法训练课程,加强学生书写训练
既然高中生的书写在高考作文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开设书法训练课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有意识的去规范自己的书写,放置在考试中临时抱佛脚。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去描红、临摹、练习,观察字体结构,熟悉笔画笔顺,在学习别人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报名书法班,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
(二)归纳学生书写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如何书写,还要告诉学生以往书写中存在的错误,只有把书写错误消灭才能实现真正的书写规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展和总结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书写错误进行单独纠正,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去逐一击破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老师也可以发动学生相互查找彼此书写中的不规范现象,互相帮助改正。
(三)开展学生书写展览,促进交流欣赏学习
在班级内定期开展学生书写展览和比赛,让学生对照班级内书写规范、优美的作品进行学习和借鉴,让那些书写规范优美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逐步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班级内还可以通过比赛评选的方式,选出班级的书写标兵,以提高学生练习书写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督促学生提高书写的兴趣。
结语
【关键词】高考背景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69-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而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推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的发展进程。在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是历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具有独特的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高考作文成绩有重要影响。然而,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看,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问题,影响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对此,相关人员应进一步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合理的策略。
一、高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概述
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经历着一定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命题与半命题阶段、材料作文阶段、话题作文阶段、新材料阶段。在高考作文评分中,由于阅卷人员的年龄、喜好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因而为实现公平,采取平均分制度,并为评分设置明确的标准规定。然而,高考背景下的作文评分标准与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如高考作文采取“一分制”,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全方位角度而欣赏学生作文,久而久之,导致高考作文逐渐成为教师欣赏的艺术品。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从高考背景视角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未能给予学生以更多语言表达的锻炼机会,降低教学效率。其次,作文教学中,不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观察视角切入,而且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导致作文教学中缺少实践。再次,教师为指导学生写出高分作文,要求学生进行套作,以迎合阅卷者。最后,高考作文命题,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脱节[1]。
三、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
(一)从高考命题视角制定作文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复杂多样,涉及内容相对较多,要求教师必须尝试多样化形式的作文教学。其次,高考作文命题越趋重视令学生从社会热点问题着手,对其分析能力加以考验。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能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最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文体常识、书写规范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基于此,从高考命题视角而制定作文教学策略具有必要性。
(二)培养学生生活观察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和激发其生活热情。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设置小环节,要求学生讲述身边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渐关注社会生活。其次,引导学生针对生活琐事,进行深入分析,并升华学生情感和提高学生品鉴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根据课本而开展作文教学活动
课本文本是优秀文章的典型代表,能够给予学生以社会哲学和人生思考,同时可以为学生字词句段篇章的积累创造有利条件。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立足于课本,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日常积累学习活动,有利于为写作提供优秀素材。例如:2007年,高考作文创作中,一名学生以《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为题获得满分,是在高中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基础上而创作的,可见学生有必要从课本着手,汲取文学养分,提高自身写作能力[2]。
(四)加强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着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因而加强课外知识内容的拓展延伸具有必要性。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既能感受到文字艺术魅力,又能了解古今国内外风土人情,达到阅历人生的目的。基于此,高中生在作文创作中,可以彰显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表达最具真挚的情感和抒发见解。
(五)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训练
高考背景下,需要高中生的创新,只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通过独特的视角对客观物质世界和社会人生加以审视,为创作优秀文章奠定基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训练。首先,结合时下热点话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综合性角度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在作文创作中,教师不应为学生指定某一方向,使学生可以站在多思维视角而开展作文写作练习。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应为获取高分而为学生提供固定的作文模板。最后,教师对学生创作应给予正确的评价[3]。
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在高考背景下,有必要对未来命题趋势加以科学合理的预测,以创作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此,语文教师应从高考命题视角着手、培养学生生活观察能力、根据课本而开展教学活动、加强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训练等,有助于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金云,马欢.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5:123-130.
[2]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88-92.
2.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⑥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3. 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和急流,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却常常有悲伤和忧愁。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当你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围城中觉得力不从心,一切映入眼帘的数字和字母此刻都会变成冷漠的嘲讽,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也许便是那些曾经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时内心的感动;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的洒脱,是“慢慢走,让灵魂跟上来”时的释然。是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坚硬的铠甲。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分析问题,领悟规律,跟着老师的步伐,去拜访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着粉色旗袍从江南雨巷袅娜走过的姑娘;我们或是通过对古文知识的构建,去感受离骚的荡气回肠,去品味兰亭的潇洒飘逸,去吟咏苏东坡的豪放和柳三变的婉约;我们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途径不同风景,体验人生百态,将最真实的感悟记录成最动人的篇章……然而,我以为,我们更需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来灵活选择符合我们品位与时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的声音。也正是从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厚重的文化底蕴,才可以让我们拥有更独到的见解,更长远的目光,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有更加细致周到的分析与感悟。阅读,是文字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维的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是在阅读之美中悄悄绽放的。
“读够了《青铜葵花》里的忧愁朴实,谁不惦记着《神雕侠侣》的回肠荡气?看厌了贾府里的肃穆迂腐,谁不会想到孙猴子的精灵古怪?在读《红岩》心潮澎湃后,想在《边城》里寻找回归乡土的宁静。”——年仅12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聂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读过一篇著作,她便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将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取名为《希子的脚印》,北大教授孔庆东和《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纪连海更是对该书联袂推荐。并没有初高中课本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聂希子只是通过对大量文学著作的阅读与感悟便拥有了极高的语文素养并得到了社会大家的认可。
文以遣志,语可兴邦。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阅读,乃悦读也。悦读之美,在于孜孜不倦地积累,在于天马行空地想象,在于触碰心灵地感悟。
从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而来,到金黄色的阳光从中去。以新年为始,以秋至为终,几度轮回。画下多少圈圈,突破,伸展,直至抽出绿植,开出花,一直让绿伸向远方。
当海棠花落,一切又将趋于平淡,翻转树根,犹似昨日。正所谓几年如一日,也就是日日如此。每日,阳光没有新意,雨水有司空见惯,唯有身高的身躯见证了时光如梭,满地红花飘落,便知曾在世上活过。
光秃秃的自以为遗世独立,实则优胜劣汰,世遗之,己独立。
不能弯腰,是看不起眼前的成果。当不再有能力,成功摆在眼前,也是枉然。只能任风雨秀自己。巴望着曾经的繁荣。渐渐的,它就消失。于风雨间的不经意,才发现花已无踪。
海棠树很“坦然”,面对死神将至,又有谁会奢望自己的绿伸向远方!只是自觉无力回天,每天,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等待着,似乎哪一天,一个惊天霹雳。他很想逃开,却忙于忆昔。显得有些麻木,却还“坦然”。最后,它一定会死,不是死于雷击,而是被吓死。死状更加恶劣,眼神呆滞,又有几分茫然,却见不到如何忧伤。
花落又怎一定终结?自以为物是人非,便顺得其然,力不从心。“坦然”——蔑视了自己的生命,面对衰老,坦然地习惯了。坚定地相信:风飘碎的花一定一去不复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攀爬就会有一丝希望,即便花落。摇摇身体,脚下的根还很踏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那就在困境中开辟一条通往“绿”的路。
花落不一定代表终结,失去不一定代表不再来,转身不一定不再有。美好的事,忘记了,就永远想不起了么?就算真的想不起,也要带着几分忧伤,再去拥抱金阳。
回忆,让日子日复一日——当然,生命迷茫。闻一闻风雨中渐散的悠悠清香,倾听一首首赞歌,如果还听得见,那生命就不会终结。
阴雨的天,有红花起舞,有枯树独立。如果还能画圈,就画到不能画的时候。
几度轮回,从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而来,到金黄色圆圈中去。
一件小事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如果不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我,选择了沉默。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我感觉不到考场,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我想尖叫,嗓子却睹得我发慌,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刚刚下过雨,外面一阵阵土腥味恶心得让我想吐,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恶梦。
忽然,它一个翻身,竟然,掉下了桌子,监考老师从我身旁经过,一脚踩了过去。
我瞪大眼睛望着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抬头,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还什么都没有写。
看着干净的考卷,我欲哭无泪。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它毁了我的人生!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死死地盯着那只蜘蛛的尸体……
这也是一种爱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盤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深圳满分作文及点评:阳光·朝霞·欣赏者的眼光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微微洒向大地时,多少黑暗中的青年因为它的出现,而放射出了人生的耀眼之光。
朝霞给了一位青年巨大的文学魅力。一次,屠格涅夫在无意中看到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而经他打听,这只是位无名小辈,没有什么好作品。然而,屠格涅夫始终不放弃,在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后,对她说:“你的侄儿是一位奇才,相信他一定能够在文坛上创出一番辉煌,请他一定要继续创作。”这位青年,没想到自己落魄时,无奈地信笔涂鸦竟得到了大作家的赏识。从此,他便走上了创作之路,他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有灿烂的阳光。如果没有屠格涅夫的欣赏和成人之美,世上就少了一位颇具盛名的思想家,少了一些颇具意义的书籍,少了许多忠实的读者。台湾作家林清玄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在他感叹人情世态时,随手写了一句:“小偷,他们的思维是如此谨慎,手脚是如此灵活,像这样的人,做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什么要走上不归路呢?”也正是这句话,启发了一位青年小偷糊涂的心灵,一改以往的恶习,现在成了台湾几家连锁店的老板,生意做得红火、兴旺。当他谈及创业之初的经历时,激动得说:“我的一切,都是林先生赐予我的。”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有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海水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任与祝福……
人们在渴盼阳光的同时已赋予了许多人生命的色彩与活力,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阳光赠予了朝霞活力。阳光,希望之光!生命之光!让我们在阳光的陪伴下,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奏出人生的最强音。
方圆相合,方显智慧
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
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
明朝诗人谢榛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有位命题专家也说过:“作文要获高分,请从开篇始。”这两句话同样强调了作文开篇的重要性。纵观2012年各地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内容各异,文体不同,但这些文章的开篇却无不闪烁出一种相同的光彩,那便是开篇夺目,美得让人惊讶。从上百篇佳作里精选的以下这些片断,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同学们认真借鉴。
一、名言妙语式开篇
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伸出双手,用你的爱拥抱世界吧!因为有了你,我,他……无数双手的力量,这个世界才绽放出笑容,如嫣婉菊花。
(节选自湖南卷《伸出双手拥抱世界》)
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说得多好啊!不禁令我想起了老子说的话:“上善若水,水得万物而不争。”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其品格与风骨是多么崇高,多么令人景仰啊。上善之水,滋润万物,和睦家庭,繁荣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滴上善之水。
(节选自四川卷《上善之水》)
马云曾说:“这个世界不缺少钱,缺的是企业家的梦想与精神。”而我现在要说:“这个世界不缺少路边鼓掌的人,缺的是我们精彩的奔跑。”
(节选自浙江卷《要做自己的英雄》)
二、比喻排比式开篇
有这样一种光芒,它始终笼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这样一种火焰,它始终跳动在中国古老而广阔的大地上;有这样一股暖流,它始终奔流在悠久文明的前进步伐中。它便是善良。唯有保持善良的本性,我们才能用爱谱写沟通的语言。
(节选自河南卷《保持善良的本性》)
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陶潜,知足于美丽的田园风光,“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知足于幽静的山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知足于浪迹天涯的逍遥自在……知足者常乐,懂得知足,生活便充满快乐。
(节选自江西卷《在心中修篱种菊》)
女钢琴家敢于隐没自我,隐于音乐背后,成就了音乐的自然流畅脱俗完美;航天工程师敢于隐没自我,隐于西北荒漠戈壁滩上,铸成了天宫一号翱翔寰宇的盛世奇功;无数志愿者敢于隐没自我,隐于大大小小场馆设施之间,演绎了“微尘”筑成长城的壮举……
(节选自辽宁卷《在浮华中隐没自我》)
三、情景描写式开篇
漫漫黄沙,朔风连天,抵着炎热的炙烤,脚踏发烫的流沙,玄奘背着他的经文,一步步向天竺进发,漫卷黄沙,吹不走他的信念和朝圣的虔诚,即使一路上有很多的诱惑,他的眼神依然笃定,而人生亦是如此。
(节选自湖北卷《一路花开》)
历史的长卷缓缓铺展开来的时候,一抹淡淡的书墨香扑鼻而来。那是才华越过千年万年的沉淀,给世人的惊叹;那是心境历过风吹日晒的洗礼,给世人的启悟;那是品质涤过千山万水的淋洗,给世人的借鉴。
(节选自安徽卷《转变迎来柳暗花明》)
这世间的路并不那么难走,使人彳亍不前的是心中无形的羁绊。如那泥泞的田头让西装革履的人吞声踟蹰,却让布衣草鞋者健步如飞,羁绊无形却是最沉重的负荷。白素贞因凡世牵挂不能成仙,不知日夜被压在雷峰塔下是否有过一缕叹息。
(节选自甘肃卷《放下心灵的羁绊》)
收放自如,大抵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电影《英雄》里有一段经典独白,其意大致如此:世界太大,当你握紧双手拼命抓住,怎么也无法将它纳入手中,但只要轻轻张开双手,世界便在你的手心。拳头握得太紧时,不妨轻轻张开。有时放下,不失为另一种得到。
(节选自湖南卷《张开双手,拥抱世界》)
虽然同样是满分作文里的开头,其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有的文章用比喻切入,形象生动;有的用排比串起,气势动人;有的用诗词带出,下笔生彩;有的用名言作证,语言富含哲理。这些方式,能够单一运用,便可出彩;若能综合运用,更是锦上添花。
(二)结尾
作文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文字出彩,会令文章顿然生色。因此,在快要收尾之时,聪明的同学总会凝神屏息,细细思考,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打造一个漂亮的“豹尾”。也正是一个漂亮的结尾,文章的评分或许便可以更上层楼。如何才能在收笔之时,让情感与思想的光芒顿时绽放呢?从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里精选出来的这些片断,便是成功典范。
一、情景交融式结尾
如果余光中再听到那冷雨,或许只能写出钱钟书的《一个偏见》,我在我那明亮的灯光下看书,读到“落花人独立”,可能无论何时,这冷雨落花都会给人一点慰藉,尽管窗外车水马龙。
(节选自湖北卷《听听那冷雨》)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节选自江苏卷《忧与爱》)
我愿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那一声随风入夜的细响,走在胡琴隐约的里巷,与萍水相逢的你共一路红色纸伞。我愿在猎猎的北风中感受那一缕因花起舞的清香,与身居异乡的你话一段温情的家常。我也愿心中有一泓甘泉甜醴,与你携手溪边,耳听风吟。这个世界,我愿伸手拥抱你,用我的一点热度焐热你的寒冷。
(节选自湖南卷《伸出双手拥抱世界》)
二、名言诗句式结尾
昔洛丁曾经说过:“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是啊,心灵亦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了。
(节选自上海卷《看到生命的朗朗晴空》)
苏格拉底有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转变一下视野,你的世界,会春暖花开。
(节选自安徽卷《转变迎来柳暗花明》)
不论花园里如何“乱花渐欲迷人眼”,也要握住一闪而过的微光。这是小沙弥悟到的,也是我所要倡议的。在霓虹中握住微光,保留霎时闪现的恻隐之心,愿这个世界多一点人情,多一点温暖。
(节选自上海卷《在霓虹中握住微光》)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节选自江苏卷《忧与爱》)
三、比喻排比式结尾
如果说“言”是百鸟颂春的动人乐章,“行”则是把空灵的音符变成多彩春天的指挥棒;如果说“言”是骏马驰骋前的嘶嘶长鸣,“行”则是默默无闻而最终走出沙漠的骆驼跋涉;如果说“言”是直向上喷而声闻远处的喷泉唱响,“行”则是汇聚小流以奔向大海为乐趣的细水低唱。行永远胜于言!
(节选自安徽卷《言之我轻,行之我敬》)
细节是成功的垫脚石。细节会使一个聪明的人失败,同样,它也能使一个愚拙的人获得成功。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告别“在云端舞蹈”的过去,认真地从现在“贴着地面步行”,才能看到前方意想不到的美丽风景。
(节选自安徽卷《贴着地面步行》)
当一切微小的美不胫而走,开成散播大美的花朵,这便是“低到尘埃,开出花来”的真切含义。因而当微光闪过,让我们怀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坚持着如同孩子般善于赞美表达的方式,仿佛那蜿蜒攀爬、延绵不绝的紫藤萝,一点一点向上爬,直至芬芳出艳丽傲人的花朵,开拓出真正属于我们的爱的大道。
(节选自上海卷《低到尘埃,开出花来》)
与开篇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或用名言作结,或用诗词收尾,或用排比串连。只要语言漂亮了,哲理深厚了,观点鲜明了,自然可以令文章高人一等。
(三)描写
高考作文,其实很难见到精彩的描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大多考生选择用议论文写作,用记叙文或散文写作的则相对较少;有些考生即使用记叙文或散文来写作,能够写出光彩的也不多。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当下面这些片断出现的时候,评卷教师顿时便有了耳目一新之感。从2012年各地高考满分作文里精选出来的这些描写片断,或细腻如画,或情景交融,或充满诗情画意,或流淌着哲理,读来无不令人赞叹。那么获取高分,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诗意的景物描写
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族,从云南丽江沿着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天的雪峰。头顶下最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最无瑕的白云,最慷慨的阳光照耀着最虔诚的人们。在德钦的草原上,驻足远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我顿时油然而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远离一切都市里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后来,在纳木错湖畔,在深峰脚下,我都有同样强烈的感受。是的,这是心灵的净化,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节选自广东卷《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春天,山北的残雪还没化尽,梅花还高擎着嶙峋的枝干尽展笑颜,石缝间的草籽就已蠢蠢欲动,树根里的汁液也已沸腾奔涌。它们要争着和许久未见的松柏打招呼呢!沿着铁路巡查的老计几乎能听到春草破土的急切,能感到新芽绽上枝头的蓬勃。扑面微寒的春风,分明捎来了新生命的气息。发酵了整整一个冬天,等待了足足九十多个日夜,这些生命迫不及待地要成长,要繁荣!春风如泉,老计开心地吮吸着,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都充溢着淳淳的香。他欣喜地笑了,整个人都年轻了,巡查铁路更带劲了!
(节选自北京卷《幸福深处》)
这次,我踏上了那布满青苔的青石路,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扑面而来。是夜,家家户户亮起的夜灯露出橘黄色的温暖,一人独行,却丝毫没有恐惧,这里,就像处于婴儿时期,被母亲肚子里的羊水包住那样的安心,手轻轻滑过那年迈的围墙,有种粗糙的细腻之感,我知道那是岁月打磨出来的痕迹,有种沧桑之感,像久磨的美玉那样,一直舒服到了我的心里。厚厚的青苔,尽管长年处于潮湿之中,却有种别样的清新。那一刻,我似乎又找回了我的童年。眼泪无声地流下,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泪。
(节选自上海卷《繁花落尽梦依稀》)
在家乡,一弯又一弯的是崎岖的山路,一片又一片的是葱绿的树林,一次又一次闪现的是小杨的身影。在春雨绵绵的季节,在我和小伙伴们走过一道道山峦的时候,就会在那说远不远,说宽不宽的沟口对岸看见小杨老师的身影。他总是在看见我们的一刹那咧开嘴笑得像朵黑牡丹,然后便站在那座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跨开步子,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把我们一个个地从沟的这边抱向学堂那边……
(节选自湖南卷《老师的手》)
二、逼真的人物描写
又是一片寂静。你缓缓放松了双拳,双唇微微颤动。你说,你已做好了改变的准备。我看到,那柔软的双手就像花苞绽放般轻轻松开,纤柔的五指是花瓣轻轻舒展。有什么闪光的东西从你的眼睛里流露。于是,一道鲜艳的明亮的朝阳的光辉从阴云密布的天际迸裂,发出耀眼的光和热。那是曙光吗?将这暗黑的帘幕掀开。阳光映照,身旁绿草如茵,鲜花璀璨,百蝶翩跹。你努力地摊开双手,手掌上的沟沟壑壑,都盛满了温暖与热量。
(节选自湖南卷《让手掌轻轻舒展》)
他们一手世间最纯素的画纸一手绚烂无比的画笔,他们的足迹坚定而渺远,深入到生活的繁复肌理微小细密处,寻觅捕捉那些最为丰沛的生命力。许是健儿赛场上肌肉紧绷、快速而优美的轻轻一跃,许是史铁生端坐轮椅之上的灿烂笑靥。画师用最为原始诚挚的摹写印刻下那些生命饱满的张力,用浓墨抑或浅彩来代替掌声,为他们叫好。
(节选自浙江卷《愿作一世画师》)
终于,风开始死命地吹着,雨渐渐打湿了地面。他觑了一眼狂乱的天,便继续自己的路途。然而,风更猛了,好似一头猛兽在放肆啸叫,黄叶纷飞,路旁的溪水搅动着,翻涌着。凄冷的夜,瓢泼的雨,狂怒的风,他,惊愕不止。突然,一道闪电,似一条魔蛇,在天地间闪过,风更猛了,他已无力前行,雷声轰鸣,他的身上浸湿了,有雨,有汗。雨水无情地抽打着他的脸,又是一阵闪烁与轰鸣,他跪倒在地,脸上全是水,有雨、有泪……他用双手捂着脸哭嚎着,然而,他依旧是那么无助,这时,他回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梦想,那个陪伴自己一路的梦想,不,不能就这样倒下,他双眼噙着泪、咬着牙,怒视着大地……
(节选自山东卷《人·路·终点》)
她刚被抬来的那会儿,就有一群人在门口打麻将,吵吵闹闹,不绝于耳。起初我很愤怒,但又只能安慰自己,也许这是一种习俗吧,热闹热闹,这里,的确太冷清了。我用手掌贴着她的脸颊,一丝温温的热度传来,我十分欣喜,脑子里竟然浮现着她苏醒过来的场景,我又去握她的手,但她的手被压在了身下,我舍不得用力拖开,于是只能轻轻贴着她的手背,冰冷的温度,顺着我的手,传遍了整颗心脏。
(节选自湖南卷《天上之母》)
昨天抬她进来的人,又再次抬起她,走进了火葬室,我站在门口,突然就哭得不可抑制,但我想我是为她的解脱而感到高兴吧。我安静地站在一间小屋门外,直到门缓缓打开,我跪下,双手接住了那炽热的骨灰瓷,那时,门里的人说:“妈妈会保佑你的。”我双手捧着她,即使烫手也毫不在意,也许这时,她也在里面静静地看着我,而此时,我手托着的,是她那永存不灭的灵魂。
(节选自湖南卷《天上之母》)
可今天,当小姨的家信已经快塞满盒子时,外婆也在时光流逝中老去了。她已经是满头白发的七旬老人了,中风使得她不得不依靠拐杖。她背也驼了,眼也花了,不变的是收到小女儿家信时的喜悦和急迫。她会一把抓过信,悠悠地走到窗边,戴上老花镜,在家人的陪伴下,微张着嘴,仔仔细细地一遍一遍地读着那几页信,末了,又有些不舍地小心收好,她的银发在月光中显得有些透明,她孱弱的身体佝偻着,恨不得把外孙女和女儿女婿从信中看出来一般。吃过饭,她默默地踱回卧室,又将书信取出来一遍遍地看,心中充满爱与牵挂。而我和母亲只是静静地站着,半晌,母亲哽咽着对我说:“你以后去了别处读书,也要给我写信回来啊。”我正要笑她婆妈,她却潸然泪下道:“收到信才觉得安心呢。”我的笑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节选自湖北卷《信的那一头》)
(四)修辞
众多的语言技巧之中,修辞可谓最为实用,最为有效。一篇文章里,如果能够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引用经典的诗词,语言自然就会光彩夺目。具体而言,比喻会让事物形象生动,夸张能让语言妙趣横生,排比则使句式整齐大气,引用诗词则会底蕴深厚。这些修辞,你运用一种,文章或许会如“星星点灯”一般,有了光彩;综合运用,文章就会宛如“春暖花开”一般,美得让人惊讶。从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里精选的这些片断,便极为漂亮。
看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笺,如品一壶清香逸远的清茗,引发袅袅愁思;读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如处一间哲趣盎然的课堂,体味拳拳之心;观庐隐写给李唯建的情书,如闻一阵淡雅清新的莺啼,缓缓流淌,却又令人回味。
(节选自湖北卷《一张书笺一缕情》)
尼采曾言:“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而在我看来,漫漫人生岂不是一条流淌的长河吗?长河不比瀑布湍急,它缓,但追求流淌的长度与广度,而人生亦不同于赛跑,赛跑追求速度,人生则追求内涵与容量。
(节选自福建卷《生如长河,弯曲而过》)
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节选自广东卷《我想生活在唐朝》)
细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远,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淡雅,是“只钓鲈鱼不钓名”的淡泊。真爱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希望,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欢欣,是“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清新。
(节选自河北卷《细爱无言,真爱无香》)
坚守淡泊,成就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坚守淡泊,他守住了自己的心灵家园,将自己未尽的理想展示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节选自北京卷《生命的坚守》)
坚守报国的志向,他们不惜血荐轩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兵败被俘,慷慨就义,《过零丁洋》中悲壮的诗句响彻中华大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变法失败,谭嗣同凛然赴刑场,《狱中题壁》的绝唱和临刑前的大笑一起,声震苍穹;“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诗中,弱女子秋瑾尽显男儿不能敌的豪侠气概,誓把乾坤力挽回!
(节选自北京卷《生命的坚守》)
如若言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哀愁与悲叹,那么行则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美丽与深情;如若言是“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惊讶与茫然,那么行则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与壮志。喊几句惊天动地的口号不难,而真正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才值得称道。
(节选自安徽卷《言之我轻,行之我敬》)
犹记得纳兰性德的句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心中的那份情愫,是多么动人。带着一份善良美好,生活会是多么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画面,定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可每当我从媒体上看到那些为了父母遗产而闹上法庭,甚至子女嫌弃父母的镜头的时候,不得不叩问,“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是否还在我们心中?
(节选自四川卷《上善之水》)
仰于高山之巅,享受这一片刻的安逸,渺瀚的天空上是如血的夕阳,仿佛如涅槃的凤凰,在浴火中重生,必须要经受撕心的痛,而克服这种疼痛的唯一方法,就是克服重重困难,超越灵魂本身。仰于高山之巅,铭血泪之史,奠成功之石,以迅雷之势勇猛地刺破苍穹,划出赞与歌的悲壮,在嗜血的芬芳中通过艰难险阻,步于青云壮志,为生命燃起夺目的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奋发向上,不及掩耳地颂这人生之诗。
(节选自山东卷《仰于高山之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节选自广东卷《我想生活在唐朝》)
满分与完美——理性
写作是感性的,而对于作文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高考满分作文的增多说明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满分”的认识更加理性了。
有人说,高考作文60分就是满分,满分就意味着完美!完美就意味着增之一字太多,减之一字太少,挑不出任何毛病,这种说法实在太理想化了。从满分作文中找几个瑕疵或者错误还不是很容易?就算是国内顶级文化学者、散文小说大家的作品中,错误也是有的,所犯毛病有时也并不比一篇高中生的作文高级到哪去。满分作文一定是完美的,这是一个误区,以绝对完美的标准衡量一篇在非常紧张、非常匆忙中完成的高考作文,实在是苛刻得很。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在紧张的1小时内,写出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有人字斟句酌、挑三拣四,你恐怕会跟他急。有些阅卷老师不敢贸然打满分,恐怕也是怕人家说自己没水平,找不到文章的错误或问题,所以碰到极好的文章,也不敢打满分。
作文评分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测量的。但是如果理解成一定可以精确量化就大错特错了。1987年,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了“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经过调查,研究归纳出影响作文质量的18个因素,分别归属于三大类,即语言表达、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再加上书写就构成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完全符合标准的就可以得满分,作文出现满分是正常的,也是这个标准正常的体现,如果这个标准制定的满分只是个象征符号,又有什么意义呢?高考作文阅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满分作文的评定经过若干个阅卷老师,层层审查最后才确定,从公开的满分作文来看,绝大部分是经得起推敲的。
满分作文一定不是完美的。满分作文为什么会得满分?因为满分作文一定有其“亮点”,能让阅卷老师在千万份卷子中一见到它就会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当笔者看到2003年甘肃省文科考卷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时被深深打动了,在结构上,该文匠心独运,精心设计了四个小标题,四个小标题连起来,又恰好是文章的总标题。四个小标题下,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我”的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丧母——父亲再娶——“我”与后母的隔膜——后母带“我”去看日出——“我”重新发现并找回家庭的爱;一条线索是“我”的感情和认识变化的过程:情感上由迷茫、忧郁转为清新、明朗,认识上由偏执转向理智,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有些语句也是耐人咀嚼:“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地理解着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文章的语言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当然,作为考试作文,该文章还有不恰当之处,例如:文中“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中的“却”字结合上下文意就显得多余;第一节里的“割离”改为“割裂”,表达更准确。这些瑕疵笔者觉得应该理性地认识,它是完美基础上的瑕疵,可谓白璧微瑕。正如有的考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后也为自己的失误感到惊讶,在高考中能够不紧张的又有几人,笔者认为理性地对待这些缺憾,是对未来人才的爱护,这样可以让考生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而不是畏首畏尾,担心出错。这样带来的将是整个高考作文的创新、自由与繁盛,长期下去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高考作文更加接近作文本真。
满分与违规——创新
2003年陕西考生吴斌凭借一篇209字的《无题》诗得了满分,很快引起了争议。诗应该说是一首好诗,扣题也比较准确,有相当的文采,但对照高考作文不少于800字这一基本要求,显然有违规的嫌疑,这样的“违规”作文怎能得满分?
满分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归功于文体创新。高考诗歌满分也不是从《无题》始,2002年诗歌《选择》同样也得了满分,而且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选择诗歌文体。从考题来看,对诗歌这种文体没有做限制,但对字数却做了不少于800字的规定,从题目要求来看还不够准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阅卷过程中,对考生的诗歌作文,阅卷指导小组有明确规定:诗歌按行数计算(含题目和小节之间的空行)。绝句和律诗更不受字数限制。凡是诗歌作文,全部集中起来,先给指导委员们传阅评审,后集体讨论,最后定分。这一点,高中毕业班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清楚的。
有人说一篇“违规”作文怎能得满分?并指出能无视“规矩”的考生,不是优秀的选拔对象,如果这样的作文得满分,对其他的考生不公平。
把高考作文写成诗歌的考生是无视“作文要求”的存在吗?笔者认为还没有哪个考生胆子大到这个地步,与高考过不去。《无题》诗的作者吴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高考前老师曾说过,高考作文阅卷诗歌不是按照字数计算,而是按照行数计算,另外诗歌也是他一贯擅长的文体,有风险也要写。看来吴斌也算是敢于吃“螃蟹”的人,我们是不是也该为他的勇敢与自信而喝彩,为他打破常规力求创新而鼓掌呢?
这首诗歌得了满分,把它拿出来给大家看,的确有过人之处。其他考生可以拿来作一个对照,自己是否能够写到这个水平;此外高考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考生也会好好考虑一下,自己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水平,能不能拿到高分,当然,绝大多数高中生并不能驾轻就熟地运用诗歌这种文体。
把“违规”这样的罪名加到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头上,不免有失包容。这对以后的高考作文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考生只求四平八稳,最后只能是千人一面,毫无创新可言。
满分与“疑似抄袭”——包容
每年高考过后,一定会有几篇满分作文陷入“抄袭门”。抄袭是将整句、整段、甚至是整篇文章完全照搬,整篇文章没有丝毫独创性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甚至文题、人名、地名也是照用不误,这样的文章只要能够找到原文,就可以确定是抄袭了。而模仿是一种再创造,学生作文常常从模仿入手,目前作文教学也是基本以此为重要方法。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实际上就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如何区别两者,有人认为根据有关版权法的规定,90%文面相同的就可以确定为抄袭。笔者以为对于学生作文的抄袭判断,还是应该从“量”与“性”相结合的角度去判别。找到原文,根据文面雷同的程度、主题、题材、结构、语言等进行比较,判别一篇作文是否为抄袭作文对于语文教师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如何确认抄袭作文呢?笔者认为:一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搜索原文。判别抄袭作文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找到被抄袭的原文,网络为原文查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各省阅卷组可以组织专人对疑似抄袭作文进行查询。二是尝试实行满分作文公示制度,各省可以及时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不必要等到高考积分过后,甚至是录取之后,再回头算账。这可以大大减少对于阅卷、积分、招生的影响。三是细化作文评分标准,对抄袭作文的判定做出明确的说明,让阅卷老师有章可循。如浙江省高考阅卷组2007年发给每位阅卷教师一份《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重拳出击“套话作文”。其实“套话作文”也就是在题材、主题、语言上抄袭成分较重的、又不构成抄袭的作文。这种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对于行走在抄袭和模拟之间的“疑似抄袭满分作文”,笔者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是要多包容。一名学生平时阅读积累多了,遇到自己能够进行“变题”写作的作文试题,有什么不可以轻车熟路地争取高分呢?如一度争议颇多的海南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一亮相,就有人指称其是“克隆”的一则寓言,情节、立意与波兰寓言《猫头鹰和它的孩子》极其相似。还有人反映《最美丽的鸟》抄袭自刊物《故事会》中的《爱的误区》,“揭发者”都说,这篇满分作文与上述两篇文章几乎一模一样。细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作者受到两篇寓言故事影响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但是作者还是做了一定的改动,根据自己的记忆适当加以修改,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对它有所取舍,语言也是自己的,故事开头也有较大变化。另外考生能结合现代家庭生活,做了丰富合理的想像,改成了猫头鹰要找保姆,这应该说是有一定创新的。笔者以为确定为“模仿”更为准确。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有的是直接体验,有的是间接体验,看到一则材料拿来为我所用有何不可。否则我们整日强调的课外阅读究竟用来干什么呢?能够在高考中运用课外阅读材料,也并不是每个考生都能做到的,前提是这个考生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另外还要求考生对阅读内容要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对模仿或借鉴要包容,随意指称他人为“贼”,岂不也成了“智子疑邻”的宋国富人。
满分作文的日渐增多说明高考作文阅卷的专家、老师的教育理念更加包容,更加成熟,不拘泥于固有的一种标准去考察作文,不再视满分作文为“雷池”,作文评改中能“不拘一格降人才”,选拔真正有才识的考生。高考作文表现出理性、创新、包容精神,对高中作文教学一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开创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高中语文高考满分作文】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经典10-11
成人高考高中语文复习技巧11-07
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满分模板10-21
2024高考全国II卷语文满分作文综合09-23
高中语文必修作文素材06-02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07-12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练习10-22
高中语文小作文范文11-13
山东高中会考语文作文07-27
我和语文800字高中作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