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篇目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篇目

高中语文篇目 篇1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高中语文篇目 篇2

本文就将围绕其中的个别人文主题,通过分析每一个板块标题的相互联系,并对所选篇目进行内容剖析,求同存异,归纳梳理,探寻编者意图,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增益该板块整体教学。

一、对主题的多层次解读

以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为例,这一主题分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吟诵青春”的三首诗歌《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六月,我们去看海》阐释了什么是青春,青春就应该礼赞生命、体验激情、明确使命。同时,这三首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作品,分别取自社会动荡的年代、文革斗争的年代、改革开放的年代。诗人用饱满的激情告诉了读者,不论身处怎样的年代,青春的旗帜不改,青春的豪情不灭。

第二版块“回旋舞”的三首诗歌《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旋舞》,正如标题“回旋舞”一样,这是带弯的思考,青春不只有热血与豪情,也有因思考而生的迷惘,也有因迷惘而生的更深的思考,让读者展开对青春理性的思考。懵懂爱情、平等人权、沉重生命、复杂人性,这一切汇集成青春特有的话题,开始撞击18岁的心门,青少年应该通过思考去坦然迎接,及时修正。

第三版块“光阴的故事”的三首诗歌《雨巷》、《断章》、《错误》展现了青春的美。不同的抒情主人公展现了不同的美,《雨巷》朦胧含蓄而又略带忧愁音韵美;《断章》即兴的灵感包含哲思之美;《错误》一改男子作闺音的矫作又兼具古典情韵之美。这一部分萃集了青春碎片,通过品鉴诗歌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展现了独有的青春之美。

纵观发现,“向青春举杯”有豪情亦有思考,兼具感性理智,举手投足皆是青春华美的章句,这才是对青春较为完整解读。

二、对主题的多角度思考

以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为例,这一主题分为三个板块,选取了不同身份的两类人。第一板块“烈士的抉择”中的《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一是饱读诗书、身份显赫、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英雄,一是不闻诗书、地位卑微却具有正义感的普通民众。一高一低,却同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成就英烈。而精神的引领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凡人的平凡事同样可以打动你我,温暖人心。所以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中的《品质》与《老王》则从你我身边最平凡的人事入手,让读者领略小市民生活中光辉的人性。从士大夫阶层到一介草民,从轰轰烈烈的志士仁人到底层平凡的民众,虽然身份不同,但同样吹响了历史的号角,带给后人精神的引领。第三板块“殉道者之歌”为三首中外名诗,中国的战国纷争、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美国的南北战争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学习材料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绘来展现屈原、十二月党人和林肯一类人物的人格追求。

所选诗文均为名家名作,在探讨中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以期能准确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养成关注作品时代背景的阅读习惯;学会从时代和人的关系中解读人物,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了解普通人;学会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和性格。同时四篇来自古今中外,在选文比例上也比较合理。

三个板块的学习都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展开,让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

三、对主题按文学脉络梳理

以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人文主题为例,这一主题分三个板块。诗歌单元三个板块正好遵循了中国诗歌史发展的脉络。

第一板块是“风骚比兴”,选取了《诗经·卫风》中的《氓》和《楚辞》中的《离骚》(节选)。《诗经》是中国诗歌的起源,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国风》大多为百姓所作,取自民间,内容通俗,节奏明快(四字为主)。《楚辞》恰好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大多为文人所作,内容文学性更强,节奏悠长(长句兮字体)。《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为屈原所继承,在楚辞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是中国诗歌样式的最早呈现,对后来诗歌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如比兴手法、回环复沓的章句结构、缘事而歌的创作动机等,正本清源,不得不从“风骚”开始。

第二板块是“诗从肺腑出”,选取了《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四首唐诗,在唐诗发展史上分别是盛唐、中唐、晚唐的四位诗人,唐诗发展的脉络及代表人物清晰可见。

第三板块是“词别是一家”,选取了《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四首词。四首词皆属婉约风格,且日臻成熟,为词之正宗。同时四位作者分别隶属南唐、北宋、南宋,既是朝代演变,也是宋词变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遵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来解读诗歌,了解不同时期诗歌样式的改变和艺术手法的承袭和创新,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体例与内容。

四、对主题的不同类型呈现

以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人文主题为例,这一主题分两个板块。主要是欣赏美。文本方面选取了散文和小说两种文学样式。

第一板块“一花一世界”为两篇散文,《荷塘月色》带读者鉴赏的是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荷塘月色》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即“哀而不伤、怒而不怨、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堪称典雅典范。《金岳霖先生》带读者鉴赏的是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细节美。文章通过传神的细节刻画人物,带来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美的类型从情景交融互渗的整体意境到举手投足不经意间的某个细节,由物及人,从大到小,由面及点,类型鲜明独特。

第二板块“永远新的旧故事”为三篇小说,小说中最鲜明的是人物,而人物中最美的莫过于女性。《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三篇小说的主人公皆为内心封闭的女性,心思的幽闭的林黛玉,思想封闭的祥林嫂、情愫荒闭的翠翠,从繁华的金陵城,到落后的农村,再到遥远的模糊了边际的小城,三位女性为读者诠释了不同的美。弱柳扶风处处留心这是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美,祥林嫂命运的跌宕起伏却又无力抗争这是《祝福》带来的情节美,与世无争香水无痕般的湘西小镇这是《边城》中的环境美。而人物、情节、环境正是小说中最关键的三要素。三个角度各种侧重的突显,将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该人文主题欣赏了散文中意境与细节之美,也品鉴了小说中人物之美、情节之美、环境之美。对“欣赏美”这一主题作了各种类型的呈现,丰富而典型。

五、对主题的理性辩证思考

以必修五“直面人生”这一人文主题为例,这一主题分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生存选择”由《渔父》和《报任安书》两篇文章组成,为读者呈现了直面人生困厄下的两种选择。前者为死却非轻率之举,后者为生亦非苟且之为,选择不同却同样流芳千古,名垂不朽。这一板块所呈现出的两种人生态度给予了读者对生死更多辩证的思考。

历史没有假设,已成事实的选择并无优劣之分,而引领读者进一步思考的就是死生之间的价值到底如何衡量,怎样的选择才是真正益于社会整体价值的。这就是第二板块“真的猛士”中《记念刘和珍君》所要传递的思想内容。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流血牺牲,但流血牺牲并不意味着就能推动历史进程。不惧死不意味着盲目死,向往生不意味着贪恋生,个人归位于历史,小我服从到大我,死生之间的价值也就非常明晰了。针对这一人文主题,从第一板块的感知思考,再到第二板块的升华总结,呈现出了一种理性而又辩证的完美思考。

初中语文经典篇目教学策略探微 篇3

一、 多元解读——探究新主旨

文本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思的载体。作者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通过文本传达给读者,希望读者可以从中体验到这种目的、感受或思想,简单地说这就是文本的主旨。主旨是文本的核心,所以探究主旨是深读文本的关键。但是一方面由于历史、社会、政治等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读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主旨解读常常具有多元性。要想在课堂的多元解读中对学生做到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不出现脱离文本的误读、错读等现象,教师必须做到客观、辩证、历史地把握文本主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经典篇目的教学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对文本的主旨没有自主的感悟,没有个性化的解读,没有灵动的创新,总是按照参考书中的现成说法,照本宣科,不越雷池半步。于是,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的信息少了,视野窄了,思维也僵化了。

苏教版九年级教材李森祥的《台阶》一文,绝大部分教师依据教参提供的材料,通过对父亲形象、性格、品格的解读,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表现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暗寓了中国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其实,作为人生的教材,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的分析上,而应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从“父亲”筑造新房、建造台阶的经历中去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在今天这个现实世界“栖居”,特别是要学会为自己的生命定位、定向,保证自己在相应的空间有满意快乐的生活。人是为自己活着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不要盲目地去追求不适合自己的“高”生活,就像文中的父亲,耗费了大半辈子的精力,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房,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理想中的快乐,反而是尴尬、衰老。解读如果上升到这个层次,阅读《台阶》才有意义。否则,停留在“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劳的品质”“执著的性格”那样的三级台阶上,仍然是低效的教学,因为这三级台阶学生自己就能攀上去,不要老师帮扶。

又如《游褒禅山记》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很多教师根据教参提供的材料认为是“做大事必须要有志向、毅力和外物帮助”,因为文中强调了“不随以止”和“物以相之”;但是如果我们能结合王安石写作此文的背景和心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是借记游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作者认为游“平夷”的前洞太平常了,就如他在地方做官,虽也能造福一方百姓,但影响有限,不能成就伟业,而“愈深、愈难、愈奇”的后洞虽然艰险,那里却如巍巍朝堂,虽然危机四伏,但可以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理想,即身居高位,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使北宋国富民强。只有对《游褒禅山记》的主题深入探究,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领悟课文的主题。

当然,我们要高度警惕把多元解读误解成对文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来断章取义,曲解全篇。有的教师甚至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对学生的体验、感悟一律无条件地附和、肯定,哪怕胡思乱想,哪怕低俗不堪,也不批评、不辨伪、不纠偏,那是绝对错误的。

二、 重构形式——挖掘新内涵

绝句、律诗以其短小精悍令我们常常对中国文字、意境之美击节赞叹,但遗憾的是古诗词鉴赏对于当下的学生往往也是难点。很多教师都是按照 “作者、背景介绍—朗读—理解大意—总结主旨”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鉴赏能力难以提高。鉴于中学生形象思维居主导地位的特点,我们的诗歌教学应该在形象思维的丰富性上多作训练和体验。除了有声诵读、介绍历史掌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调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王维的《使至塞上》,采用的是画面教学法,收获颇丰。该教师根据诗歌内容作画(文字图画),然后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依据,体会作者字、词、句的巧妙与独到。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由教师将诗歌中省略的部分补足或者将诗歌所表述的内容拓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画面感,以此来弥补诗歌的短小精悍所造成的语言与思维障碍,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颈联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提供的文字画面如下:

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之上,看着那一缕孤烟袅袅,心中暗自伤神。忽然,诗人不再叹息,他屏住呼吸,两眼圆睁,显露出兴奋的目光,疲惫的脸上顿显精神,两手握拳,微微颤抖起来……

关于本诗的教学说明:

诗歌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因此,需要学生立足文本、仔细品读。颈联为千古名句,也是我们重点解析的对象。这位教师认为把颈联的情感定位为壮丽雄浑更为合适。理由如下:

1.画面的宏大。用简单的构图,一竖(孤烟)一横(长河)一个圆圈(落日),完成了一幅不同于文明都市的大漠风情画卷。以无衬有,以简单表现复杂。这种生命的简单与纯粹恰恰给惯居了繁华富裕之地的诗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引起心灵的震颤。

2.生命的渺小。在这个简单的画面中,所有生命的直观迹象都消失了,只有亘古不变的大自然。面对如此磅礴的气势,敏感的诗人顿觉自我的渺小,怎能不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

3.豪情的崇高。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沉湎于自我,迷失于自我的感受中,我们在这一联的寂静中又感受到了一丝凝固的紧张。“孤烟”二字,把战争的山雨欲来之势带了出来。因此,诗人对个人荣辱得失的关注就转向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为什么是教师出示画面?首先,这是诗歌鉴赏课,不是写作课,因此,要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水平为目标。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们自行根据诗歌描述画面,学生们往往言不及义、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先由教师规范展示,搭好平台后,再让学生模仿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等到学生们熟悉这种方法后,放手让他们自行操作,以作业的形式将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篇章拿来练笔,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这样就会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与表达的教学效率。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突破了已有的范式,让学生学会了质疑与品析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体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三、 比较阅读——发现新魅力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对于“独特”的敏感,小到字词段落,大到谋篇布局、情感思想都可以成为我们体察经典的突破口。关于字词,我们可以从字词在文本中的含义与它本来(字典中)的含义之间的比较入手,从而体会作者的用意。关于情感,我们可以分析面对同一事物,文章所表现的与现实遭遇的差异,不同作者面对同一遭遇的差异,或者不同文章之间的差异,从而思考这样的差异可以说明什么。

这里有一组很好的古典美文可以放在一起作比较,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很有意思的是,它们都是作者在仕途不顺、遭遇贬官的非理想境况下所写的文章。那么文章就有两个切入点可作分析:

1.文章与现实的比较。面对文章,除了关注写什么,还可以反过来想想没有写的东西,没有写出来的或者被略写的内容有时候也能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明明是遭受了冤枉,有抱负不得施展,但是他们的作品中都没有提到这些,而恰恰正是这种豁达,让我们记住了他们。这就是名家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他们不仅仅局限在个人的遭遇上,他们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当他们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跳出当下,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他们便能战胜人世的苦难。古人的情怀,我们不但需要知道,还需要知道这种情怀是怎么产生的,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至于和我们的古人有“隔阂”之感。最近笔者常看到听到些这样的话题:“90后不能理解为什么白毛女不嫁黄世仁”,“马蒂尔德为什么要用最辛苦的方式还项链”,这说明物质环境的变化已经让我们的孩子渐渐迷惘了起来,而经典文本的阅读也许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再塑自己的人生观。

2.文章之间的比较。同是借景抒情的文章,名家们如何与众不同?景有何特点,情有何差别?

《记承天寺夜游》中并没有直接写月色如何,恰恰写了月光的反面——物影。用影子的黑来反衬月光的明,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范畴,在光影斑驳中仿佛白日的院墙界限全部消失,外在内心一片空明。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悄然流淌。特别是最后的“闲人”二字,这又何尝不是“阿Q 精神”的一种体现?

《岳阳楼记》中以“异”为切入点,不但可以分析相反相成的两种自然之美景,还可以分析“喜”“悲”及第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独立思考与情怀。这是一种清醒的理性力量,不逃避,直面现实,并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格精神,这是中国的脊梁。如果说“独善其身”是传统知识分子不如意时的慰藉,那么范仲淹的可贵就在于超脱自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

《醉翁亭记》以“乐”为突破口。这个太守与我们接触到的庙堂为官者有明显的不同,他没有儒家教条下的死板与清高,他没有向下俯视人群,而是随遇而安,快乐地平视生活,并融入其中,如鱼得水。他将风景作为背景,在风光秀美的天地间表现他与民同乐的放浪不羁。他寄情山水,更将人文融入山水之中,这里的世界没有主客之别、尊卑之分,大家都平等而快乐地享受生活。

围绕重点语段,围绕语言点,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答疑、争论,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四、 改革创新——设计新角度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经典课文,上的人越多,就越不好教。尽管我们在上经典篇目时,可以方便地找到很多的资料,但同时也使得经典成为人尽掘之的金矿,很难再在挖掘过程中找到一些“惊喜”。如果有新颖的解读角度,也会使课堂充满灵动之气。

教学课文《孔乙己》,教师一般从文体的角度、从“笑”的角度等解读的比较多,而有位教师却另辟蹊径,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半”字进行解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教学片段。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

师: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有“半”字的内容。

生1:孔乙己说话时,总是一些“之乎者也”的话,让人“半懂不懂”的。

师:他为什么总是说一些令人“半懂不懂”的话?(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生2:他的姓名也源于“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中。

生3:他做事也都只做一半。替人家抄书,结果人和笔墨纸砚一起失踪。

师:他为什么不好好地把书抄下去,可能有哪些原因?(好逸恶劳,他的思想深处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封建思想,他不愿劳动,就出现了“人和笔墨纸砚一起失踪的事”。)

生4: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成了半个人。

生5:孔乙己死了,留下一半在掌柜的粉板上(欠19个钱),肉体的一半死了,安息了,灵魂的一半却还继续留在人世间受人嘲弄,受人侮辱……

在精心梳理的基础上,学生逐步深入,体会到孔乙己人性中可悲的一面,人生中悲惨的一面,而且深挖出的孔乙己的思想灵魂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人物的把握更深刻,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有多种解读的角度,有多重阐释的空间。它在时间上可能离我们很远,但在精神上离我们很近,同时又很高,因为它能提升我们的境界。当前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影视时代、网络时代,更需要强调经典阅读,更需要强化经典教学,把经典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把根留住,才能扎得深,站得稳,长得高。这样做,无论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新,对多元文化的借鉴、整合,对文化人格的建构、优化,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中语文篇目 篇4

班级:姓名: 自我评定:优异/合格/加油

(四)李白《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运用夸张的手法,渲染惊险的气氛,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的句子是: ,。

3、用飞禽走兽难度,间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不易通过的句子是:

,。

4、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写蜀地山高水险的句子是 ,。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

,。”为我们渲染了蜀道上的旅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夸张、衬托出山势的高险,气氛的惊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五)《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2、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5、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6、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这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之感。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3、,。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5、《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音乐间歇时诗人的感受的诗句是: 。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

7、《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闻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

8、《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

(七)《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马嵬》(其二)

写出《马嵬》一诗中昔乐今苦,昔安今危以表现李、杨爱情悲剧的两联:,。,。用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含蓄表明题旨的诗句是:,。

(八)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梁惠王自认为对国家:。他会这样认为,是因为他是这样做的:

,,;。其他国家的国君不如他用心,结果却差不多的原句是:

,。,。

2、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是这样回答的:“,。,,。,。,?”梁惠王直接回答说“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孟子认为在渔业和农业方面人类要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吃的和用的就不愁了时说:“, ;

,。”

4、《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描述了孟子“王道之成”的盛景。请用原文呈现。

5、能表现梁惠王当政时期阶级分化,贫富悬殊,而作为国君的他却无所作为的语句是: (九)荀子《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在第四段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2、《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3、《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4、《劝学》中用蚯蚓的比喻,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语句是: ,,,,。

5、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十)贾谊《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3、《过秦论》中用整散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

4、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最终目的是:

,,,。

5、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出《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灭亡和《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的一句原话。 《六国论》:,,,。(或: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故曰弊在赂秦也。)

《过秦论》:。

7、作者对陈涉起义军的武器介绍及其评价是:,。

陈涉的出身、地位、身份是:,,。

(十一)韩愈《师说》

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 ,。

6、《师说》的中心论点是: 。

7、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说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8、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9、本文以士大夫之族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0、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并指出原因:“,,。”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高中生篇目1 篇5

1、中国古代:《论语》:做人的道理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一览众山小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化的文化符号

2、中国现当代:

钱钟书《围城》:人性和语言的大观园

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贫穷者的奋斗和人性的挣扎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低层人物的坚毅品性

余秋雨《文化苦旅》:历史场景的文学表达和新视野

鲁迅:思想感情通过语言直抵民族心理结构

韩寒(博客):青年领袖

吕思勉(历史著作):完全推翻一般的历史分析

海子(短诗):干净的语言、强烈的情绪、身临其境的场景

贾平凹(散文)、汪曾祺(所有作品):小品文大世界

3、外国作品:《希腊古典神话》:世界文化的源头

雨果、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长篇小说):文学的人道主义

爱默生(散文):内心安静、波澜壮阔

4、传记类

《苏东坡传》(林语堂)《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我的父亲邓小平》《拿破仑传》《林肯传》《甘地自传》《丘吉尔传》《罗斯福传》《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贝多芬传》《肖邦传》《梵高传》《卓别林传》《松下传》《比尔·盖茨传》《永远的乔丹》《海伦·凯勒传》《傅雷家书》《富兰克林自传》

5、报刊类:

《读者》《杂文选刊》《语文报》《青年文摘》《散文选刊》《格言》《新作文》《南方周末》《特别关注》.《环球时报》《青年报》

6、电视电影:

百家讲坛人物肖申克的救赎芭蕾训练室这个杀手不太冷

天使爱美丽勇敢的心黑暗中的舞者双城记疯狂约会

美丽都重庆森林剪刀手爱德华蓝色大门寻找梦幻岛月色撩人

7、高中语文课本上“名著导读”中篇目

8、最近重点推荐

《夹缝中的历史》《怅望千秋》《寂寞圣哲》《 把栏杆拍遍》《古典幽梦》(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 》(安意如)

《品中国文人》:十八位中国大文人,十八座文学奇峰,横跨中华民族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者用传记、评论、散文和小说“四位一体”的独特笔触,对他们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功绩进行了生动点评。《风流去》(鲍鹏山)(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屈原、商鞅、李斯张良、东方朔、阮籍„„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伶人往事》:他们,身怀绝技,头顶星辰,去践履粉墨一生的意义和使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仅此一点,就令人动容。

面对高考高中物理部分篇目索引 篇6

论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 邢红军,陈清梅//课程·教材·教法(京).—2005,no.1.—p.56

《高中数理化》

在线圈中产生正弦交变电流或电动势的5种方法/ 李宏伟(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1.—p.29

能量和动量自我检测题/ 安娜(山东东明县一中)//高中数理化(京).—2005,no.1.—p.32

物理审题的关键环节/蔡才福(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数理化(京).—2005,no.2.—p.7

你会“写”物理吗?—浅述物理表达/牛学勤(山西省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2.—p.9

高考物理实验题归类导析/陶成龙(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2.—p.11

200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高中数理化(京).—2005,no.2.—p.26

机械振动典型计算问题归类/袁霈耀(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3.—p.20

例谈光的本性/唐传胜(江苏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3.—p.23

光学综合题归类与解析/艾明国(河北盐山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3.—p.25

探究高考选择题的常用解题方法/王金兵(江苏如东县丰里利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3.—p.27

热学中微观量的估算/刘岩(甘肃省临洮中学)// //高中数理化(京).—2005,no.3.—p.29

“2005年世界物理年”相关问题关注/姜启时(江苏海门市天补中学)//高中数理化(京).—2005,no.3.—p.31

《物理教学》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主要特点/ 陆伯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物理教学(沪).—2005,no.1.—p.6

培养超常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王超良(浙江义乌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1.—p.9

教学大赛参赛课的启示—正确应对课改,着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王沛清(湖南一师)//物理教学(沪).—2005,no.1.—p.15

探究思维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 荣蟠作(江苏沐阳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1.—p.29

双语教学中物理图景两种建立模式的探讨/ 王晶莹,郑鹉(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学(沪).—2005,no.1.—p.31

这种写法对吗?/ 杜志军(苏州市高新区吴县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1.—p.34

重视表述方式整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孙朝平(浙江玉环县玉城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1.—p.35

中学物理教学与声学/ 刘迎明/(上海市通河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1.—p.37

物理新课导入法/ 钟芝和(湖北鄂州大学文法系)//物理教学(沪).—2005,no.1.—p.38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韩叙红(温州市温州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8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尝试/ 陈立其(南京市金陵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14

静电双摆实验的探究/倪闽景,刘贵兴(上海复兴高级中学,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教学(沪).—2005,no.2.—p.19

浅谈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于正荣(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25

从高考物理的取材谈习题编制原则/ 钱呈祥(浙江永嘉县上塘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27

浅谈2004年物理高考(上海卷)试题/ 吴家伟(上海市延安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29

两题运动的简单解法/ 张九铸(甘肃集团龙首学校)//物理教学(沪).—2005,no.2.—p.30

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 陈维霞,陈娴(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教学(沪).—2005,no.2.—p.36

研究微观世界的利器—扫描隧道显微器/ 宋捷(浙江宁波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38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能量守恒本质/ 朱臻(上海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39

对物理案例的课后随想/ 程志刚(上海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物理教学(沪).—2005,no.2.—p.41

电场易错问题拾零/ 蒋尊等(临沂市邻城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2.—p.45

注重知识拓展 提高解题能力/ 吴建忠(江苏张家港塘桥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46

空气中海市蜃楼的演示/ 杨艳琴(广东佛山官窑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2.—p.48

中学物理应用的“思维走向”研究/李铁(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3.—p.15

“加速度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樊伟新(浙江上虞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3.—p.17

“电场线”教学设计/骆文洲(浙江义乌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3.—p.19

DISLab与光学实验教学—DISLab研究与开发(七)/冯容士(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信息系统远研发中心)//物理教学(沪).—2005,no.3.—p.23

“把电流表改装成为电压表”的创新教学/洪钟(浙江衢洲市花园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3.—p.26

依题索图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熊宏华(广东清远市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3.—p.33

Guising Students to Construct Home—made Apqaratus引导学生利用手头物品制作小仪器/Ma Huxing //物理教学(沪).—2005,no.3.—p.36

把握实质 灵活运用—谈沪科版《物理》的使用/詹国荣(福建漳浦民族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8

学生课外探究式学习技能训练及评价/朱德宝(上海金山区罗星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11

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设计/徐海燕(上海市进才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15

基础型教材专用软件与实验教学(上)DlSLab的研究与开发(八)/冯容士(上海市中小学书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物理教学(沪).—2005,no.4.—p.18

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几类估算问题/徐文云(江苏江阴市征存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27

谈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学科的复习方向—从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分析谈起/褚华(安徽芜湖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4.—p.28

全国理科班物理考题归类分析/聂映中等(九江学院理学院等)//物理教学(沪).—2005,no.4.—p.31

从导函数的变化趋势看分子间斥力与引力变化的快慢/黄宝松(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4.—p.37

阻尼振动的探究性教学反思/王可礼 等(浙江温岭市大溪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37

物理估算题解法探讨/钱景华(安徽肥西花岗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40

由“光动能”手表谈起/王铁凤 吴克(江苏运河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4.—p.47

推陈出新,突出探究,注重应用—上海高中物理新教材特色简介/张越,徐在新(上海师大附中,上海华东师大)//物理教学(沪).—2005,no.5.—p.5

例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李长辉(上海北蔡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11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伍佑生(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13 基础型教材专用软件与实验教学(下)—DISLab的研究与开发(九)/冯容士(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物理教学(沪).—2005,no.5.—p.17

设计性实验分析思路初探—例谈设计性实验的“核心技术”/金国桢(上海大境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21

“原子和原子核”考点聚焦/宋瑞金,朱举烈(山东沂南二中,青岛城阳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5.—p.24

“水”的考题分析浅析/徐高本(湖北大悟县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5.—p.27

识图 析图 用图/周国庆(江苏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29

浅谈石英晶体振荡器及其应用/吴克,王轶凤(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35

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进行教学的实践及思考/曹铮(上海育才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36

学习新课标 优化课堂教学/梅少华(深圳市滨河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37

转动的角速度为什么不能是任意值?/金逊(安徽临泉一中)//物理教学(沪).—2005,no.5.—p.41

让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逼近真实值/张正雷(江苏阜宁县东沟中学)//物理教学(沪).—2005,no.5.—p.43

《理科考试研究》

利用假设法解状态不明类物理题/ 付光勇(山东沂源县历山中学)//理科考试研究(哈尔滨).—2005,no.1.—p.27

利用重心解物理竞赛题/ 陶红山(黑龙江省 县教师进修学校)//理科考试研究(哈尔滨).—2005,no.1.—p.30

《中学物理教与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靳建设(甘肃兰州一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16

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与思考/ 嵇勇(浙江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22 高中物理作业模式的探究 / 邓志文(上海市南汇区大团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27

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 彭晓春,张发换(湖北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31

“等效阻抗”在理想变压器中的应用/ 赵新鸿(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49

物理演示实验的“四要”/戴健新(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51

巧用肥皂泡做静电演示实验/彭友山(湖南岳阳市七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1.—p.55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闫俊仁(山西忻州市一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4

2004年高考物理科试卷评析/ 洪安生(北京海定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6

新而不偏 活而不怪——2004年高考江苏卷特色之一 / 张江宁(江苏姜堰市二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9

2004年全国高考命题省市物理试题选评/ 徐忠,张永兴(江苏海门市三厂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11

2004年高考理综卷的有关波的图象问题/ 万洪禄(山东东营市仙河镇胜利油田第三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18

对2004年高考理综一道物理题的深开发/ 杨中甫 //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21

对一道高考题的几种解法/ 李海涛(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24

2004年高考理综(湖北卷)第22题的解法/ 黄干生(湖北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25

几道理综卷中物理题分析/ 周誉蔼(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28

抓住物理情景中的状态、过程与系统 — 从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压轴题谈起/陶汉斌(浙江武义一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30

怎样挖掘200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隐含条件/ 牛朔峰(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33

用u—t图象速解两道2004年高考物理题/ 陈英春(河北承德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37

用科学方法速解2004年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 汪志周(新疆乌鲁木齐市众志公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37

活用物理图象信息解题/ 张立稳 //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41

2005年高三物理备考应注意什么/ 杜立岗(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44

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例析/ 陶成龙(浙江市绍兴市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49

集合高考实验题谈电表改装及应用/ 王平杰,牛忠军(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54

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孟进(辽宁大连教育学院自然科学部)//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2.—p.60

新教材中一个演示实验的改进/林凤琦(浙江绍兴鲁迅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3.—p.39

从一个“悖论”看教材上的欧姆表原理图/江险峰(浙江缙云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3.—p.42

“似是而非”的几个物理问题/郑建荣(浙江绍兴县柯桥)//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3.—p.43

转化法解物理 模糊题例析/李振岭(山东聊城三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3.—p.50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廖成巨(重庆市巴县中学物理教研组)//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12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安例分析/曾路(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中部)//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20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案例—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来设计/韦国清(浙江东阳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24

涡流演示器/叶向阳(浙江宁波柴桥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33

物体相关的分析方法/陶成龙(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35

融入前沿科学研究背景组织物理科研性问题专题复习/杨云生(浙江慈溪市慈溪实验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37

运用试题形式解读“阅读材料”/丁庆元(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43

赏析与雅典奥运有关的物理问题/王忠安(河南漯河郾城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47

等效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徐鹏(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51

从近年高考物理试题谈新课标的命题原则/林雷(浙江宁波四明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57

交流输电和支流输电的区别和应用/方颖(浙江宁波奉化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59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学生实验分析与借鉴/沈俊妮,周延怀(南京师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4.—p.61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张杰(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4

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陈泱泱(江苏通州市三余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15

要正确认识“势能属于系统”的物理本质/孟昭晖(东北师大物理学院)//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25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处误区/李希花(山东利津市一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28

光的衔射教学设计/刘海军(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3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谢通(四川乐山市实验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33

借助与发光晶体二极管演示电磁振荡/朱小娟(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39

与“载人飞船”相关的问题例析/王忠安 //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44

电磁复合场中STS问题例析/刘彦贺(山东泗水县一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46

高考中的电容器(高

二、高三)/张玉萍(新疆北屯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52

游泳地理情境 培养物理思维—例析与地理知识有关的物理高考题/李艳军(江苏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56

对一道高考科研测试题解法的探析—兼谈等效电源法/李兴,胡岩岩(山东临沂市郯城县一中,郯城关澳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57

“几何画板”在高中物理奥赛辅导中的应用/韩建光(江苏常熟市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5.—p.60

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胡海飞(浙江诸暨 浦中学)(江苏常熟市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4

保护和启迪高中生的原创性思维—从“机遇”号登陆火星谈物理教学/ 洪钟,方向明(衢州市花园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6

新课改下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调查与分析/王玉平,孙海滨(山东泰安一中,泰山学院物理系)//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10

分析学生思维障碍提高习题教学效益/刘永红(江苏张家港乐余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13

功的学习必须澄清的两个问题 /王锡进(河北怀安怀城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15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室建设/孙枝莲,张军鹏(湖南长沙县五美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19

物理实验题的几种类型/唐剑英(湖南长沙县五美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23

求解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 /李小虎(浙江嵊州二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26

薄膜干涉中一个结论的应用 /周国庆(江苏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28

高中学生物理计算题常见思维障碍 /郭海昌(重庆40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31

万有引力习题的“千变万化”和“千篇一律” /侯建敏//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35

变压器考题的解题思路和类型分析 /郭建(湖北广水市一中)//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39

解读高考对“近代物理”的考查 /陶成龙(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45

物理常见易错题诊断与后期总复习策略 /李新明//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47

谈谈2004年物理高考(上海卷)试题 /吴家伟(上海市延安中学)//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51

高考物理试题中的一个典型“物理模型”—对2004年物理高考卷中的一类物理问题的分析 /吴艳霞 //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53

核反应堆与高中物理 /李飞跃(北京299信箱中国原子能院子弟学校)//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56

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物理教材中的体现 /陈维霞,陈娴(南京师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58

利用DISLab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刘海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中学物理教与学(京).—2005,no.6.—p.61

《数理天地·高中版》

相对家速度的应用(高一~高三)/李春来(广东深圳市福田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24

用公式,要先看适用条件(高

一、高三)/张卫夷(浙江杭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25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动量变化(高

二、高三)/朱欣(湖北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26

从“一人一船”到“二人一船”(高一~高三)/王达元,陈卫东(湖北省应城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27

变压器的电阻关系(高

二、高三)/李冬升(湖北定义县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28

电磁感应中化变为恒的技巧(高三)/陈克强(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29

整体法应用三例(高一~高三)/陈应春(河北承德县教育局教研室)//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32

高考中的发电机(高

二、高三)/宋瑞金,刘峰(山东沂南县二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33

从04年高考谈热学复习(高

二、高三)/杨中甫(河南省临颖县第一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35

如何计算气体做功(高

二、高三)/王晔(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37

做引体向上的动作(高一~高三)/杨善举(河北省清河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39

数理结合 相得益彰(高

二、高三)汤学文(湖南浏阳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41

月亮走,我也走(高

二、高三)/缪德龙(江苏徐州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1.—p.43 物理图象中的“面积”(高一~高三)/徐敏华,王小芹(江苏江阴市山观中学,江阴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51

车辆起动三例(高

一、高三)/司友甫(黑龙江大庆市四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53

循序渐进解“二环”(高

一、高三)/张振谦,伍中南(湖北潜江市后湖中学,潜江市文昌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55

求功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高

一、高三)/庄盛文(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56

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类型及应用(高

二、高三)/高义刚(江苏海安县曲塘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57

力的合成巧分组(高一)/尹本红(贵州六盘水市水矿集团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59

反其道也可为之(高一~高三)/张安国

(湖南省祁东县育贤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0

动量定理的几个特殊应用(高一~高三)/张春华(山东省费县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2

补尝法两例(高

一、高三)/关晖(湖北潜江市文昌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3

用弹性碰撞结论析题三例(高

一、高三)/张永武,陆光伟(山东沂水县二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4

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运动(高

二、高三)/张大洪(重庆是市潼南塘坝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5

能否“飞去又飞来”?(高

二、高三)/李东升(河北省承德县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6

05年高考物理摸拟试题(1)荆棘(黑龙江大庆市第五十六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68

05年高考物理摸拟试题(2)/汤学文(湖南浏阳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72

圆形刚体的无滑滚动(高一~高三)/陈宏(湖北省技江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76

竞赛中的相关运动(高一~高三)/蔡才福(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77

带电粒子的螺旋运动(高

二、高三)/戒世忠(江苏海安县胡集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79

指数和对数用于物理三例(高一~高三)/计显栋(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81

“矢量圆”的应用(高一~高三)/张同权(江苏省灌云县坂浦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82

浅谈电磁污染(高一~高三)/王振(山东市德州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2-3.—p.89

在分离的瞬间(高

一、高三)/戴国章(山东高密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25

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几组概念(高

二、高三)/邓颖(江苏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26

线框穿越磁场问题(高

二、高三)/顾康清(江苏如皋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28

解变力问题的常用方法(高一~高三)/陈超众(河南南乐县一中)// 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30

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张图(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31

电磁感应中求电量的策略/程柱建(江苏如皋市丁堰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32

0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3)李军召(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34

04年高考中的波动问题(高

二、高三)/万洪禄(山东东营市仙河镇胜利油田第三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37

对两道相似题的反思(高

一、高三)/王志成等(甘肃临夏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39

一道光学赛题的解法(高

二、高三)/陶汉斌(浙江省武义县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40

取与舍的思考(高一~高三)/蒋天林(江苏省姜堰市二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4.—p.42

几何光学复习指南(高一~高三)/吴俊(江苏江阴市征存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25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压连接(高

二、高三)/高巧平(河南临颖县第一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27 平均速和平抛运动(高一~高三)/陈卫东(湖北应城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29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多解问题(高

二、高三)/张为宏(江苏无锡市一中国际部)//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30

怎样解碰撞问题(高一~高三)/姜启时(江苏海门市天补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32

0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4)/闫俊仁(山西忻州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34

细析“相聚问题”一例(高

一、高三)/王刚(河北邯郸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38

电容器充、放电能的损失(高

二、高三)/郑金(辽宁凌源市职业中专)//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40

海岸边的“遐想”(高一~高三)/朱欣(河北威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5.—p.40

浅谈摩擦力做功(高一)/袁振卓(河北内丘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25

自感疑难问题解析(高

二、高三)/杜占英(河北省安国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26

判断磁通量变化常见的错误(高

二、高三)/张晓忠(河北乐亭县闫各庄高级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27

米与色的几朵“疑云”(高

二、高三)/王守壮(山东沂源县二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29

整体法使破解提速(高一~高三)/郝占忠(内蒙古巴盟锦后旗奋斗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0

竖直方向向上的弹簧振子(高

一、高三)/周峰(江苏盱眙县马坝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1

用动圆可定范围(高

二、高三)/廖东明(江西宁都县三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3

探究性问题三例(高一~高三)/宋瑞金(山东沂南县二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4

高考新亮点—力距平衡(高

一、高三)/刘军(湖北省沙市中学)//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6

由一道赛题引发的思考(高

二、高三)/陶汉斌(浙江无义县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6

物理竞赛中的椭圆(高

二、高三)/杨国平(浙江绍兴市一中)//数理天地·高中版(京).—2005,no.6.—p.39

《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的改革要点/陆伯鸿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沪).—2005,no.3.—p.14

推陈出新 突出探究 注重应用/张越 等(上海二期课改高中物理教材主编 等)//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沪).—2005,no.3.—p.15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物理新教材介绍/张越等文(上海二期课改高中物理教材组)//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沪).—2005,no.3.—p.17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材/陈珍国文(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沪).—2005,no.3.—p.19

通过比较找不足通过比较促成长/陈永生文(上海市青浦朱家角中学)//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沪).—2005,no.3.—p.44

《素质教育大参考》

高中语文篇目 篇7

据悉,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子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旳通知》放开教材编写权,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材"一纲多本”政策。各地方可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大纲.自主选择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使用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覆盖全国十几个省 (市、自治区) 2600余万名中小学生。在四川省, 绵阳、自贡、资阳等地中小学就是使用这一版本的教材。

"在最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 我们将以前的7个单元减少为6个单元, 但以古诗词为主的国学单元数量不变还是两个, 同时增加白话文小说, 给国学‘增肥’。”王旭明介绍说, 去年9月该社启动了对使用了11年的这套《语文》教科书的修订工作, 将课文中古诗文所占比重由过去的约占25%提高至35%, 以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采访发现, 在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迎来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 或将成为趋势。此前, 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 从明年9月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中古诗词将增加到22篇, 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下一篇:文化旅游项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