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精选8篇)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篇1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直以来,很喜欢海子的诗,那独特的文字,是诗人心灵的絮语;那超凡的气质,埋藏了诗人一生的疼痛;那轻灵飘逸的语言,从诗人洗练的笔下缓缓流出,隐忍的美丽。

海子,一支笔,成就了他短暂凄凉的一生,他终究是带着悲哀和失望离开这个曾经给了他无限希望的世界。隆隆作响的火车无情的粉碎了他的尸体,他从此与那本无言的诗集同眠。一个孤僻的天才匆匆而过。

李白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是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有人说:大唐的辉煌成就了李白的天才,我说:漂泊的李白,跟随着骨子里的冲动,在恰好的时间来到了恰好的地点,成就了恰好的天才。大唐的奢华停留了李白不羁的脚步,李白的文才让大唐盛世更加繁华。

李白交尽天下友,却不能在官场上施展拳脚,只因他不堪权贵的驱使,于是一颗为国尽忠的心白白的被王权摧残的鲜血淋漓。李白爱酒,酒后妙笔生花,他把自己的情思,自己的愤怒,全部寄托在酒上,一醉解千愁。然而李白死于酒,他无法忍受世俗的破败,于是他选择了抱月而眠。

一个热血的天才留下绚烂的一笔,漂流而过。

陶渊明说: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潜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宦官之家,从小爱极了青山绿水,晨露秋霜。他少居世俗之后,义无返顾的回归了自己的世界。他是一个绝对的隐者,一朵清香的菊花,有似一支粉荷,不沾染一丝尘埃。

陶潜的诗充满着一丝灵气,他是灵魂的歌者,用心编织着自己的梦,似乎要把自己隐藏在无尽的清秀之中。

陶潜恨,恨世俗的偏见,于是他真的就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那残破不堪的小屋成了他后半生的寄托。可是,他不觉的苦,羁鸟终于回到了旧林,池鱼终于回到了故渊。他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他的灵魂的到了升华,心灵超脱了世俗。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篇2

我们注意到,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自然和人类的命运等社会现象类话题的作文就比较普遍了。

仅以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为例。全国卷1以免子学不会游泳以及其他动物对他的评论为内容, 要求学生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作文。如果学生能够从教育这个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便很容易写出有见地的文章来。全国卷2以三个成功事例为材料要求学生作文。这三个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发现、发明。导向比较清楚, 学生可以从他们科学的发现、发明创造来思考写作。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 社会普遍形成这样共识:只有科学发展, 才能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生如果平时多关注时事, 写作时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江西卷以蔡铭超在兔首、鼠首铜像拍卖中的表现为材料, 要求学生发表看法, 并指定写议论文。材料中蔡铭超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个人行为, 但它却提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如何对待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问题。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话题, 要求学生作文。标题是一个动宾短语, “品味”有把玩、评价的意思, 是侧重于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种时尚现象进行思考。安徽卷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弯道”的论述, 阐述自己的联想或感悟。材料巧妙暗含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 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侧重写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辽宁卷作文材料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星代言产品。这实际上是对责任、信任、诚信、社会监督等方面问题的探究。上海卷以“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的特点”为话题, 思考张扬个性及发扬创新精神的问题和现象。

这些方面在2009年之后的高考语文中也会不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关于社会现象类的高考作文呢?

首先, 我们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不同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和高中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中相同的部分都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 更突出了要求学生大力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提高社会认识, 学会学习,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 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也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

其次, 我们可以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约在15—19岁之间, 基本上在这一阶段完成从儿童向成人转化, 他们的身心发展趋向成熟, 社会接触面更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学生更复杂、更深刻, 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进程加速。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 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这样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更多问题的思考就有了更多的理性色彩。

其三, 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来分析。当今世界,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主要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 国家通过这种形式, 选拔一部分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 为社会培养人才。“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曹丕的观点也许夸大了文章的作用, 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章在治国安邦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从这一角度看来, 写作确实有一个为世作而的目标, 不能单纯地为文而文。语文具有传播经典文化思想的功能, 从社会中选择一些的社会现象类话题, 让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提高社会认识, 学会学习,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 融入时代主流, 培养他们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多维思维的能力。

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社会现象类的话题作文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 如司马迁、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等的散文, 都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 可以把这些文章里的观点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师生互动, 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培养他们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尽管高考压力很大, 实际上高中生还是愿意阅读的。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里路。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文学修养, 更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尤其对当今学生来说, 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是时代与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那么读什么呢?可以读报纸、时政类杂志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洗礼, 让自己融入时代潮流中去, 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人、现代的人。如房子问题、就业问题、涨工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看病难问题、养老保险问题、铁路交通“一票难求”问题、国庆大阅兵、七五事件、网络社会的兴起 (包括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 、土地拆迁问题 (包括唐复珍自焚、钉子户) 、疯狂的楼市、金融危机、开胸验肺 (包括最近的深圳职业病鉴定难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番禺垃圾厂问题、教育公平问题 (包括民族造假、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 高中学生只要稍微去留意, 是很容易了解到这些社会现象的。

三、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案例。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 “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

笔者就此设计了“你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的作文主题活动。本活动分四部分。

第一, 确定探讨的问题。

“山寨”这个大类里面又有许多小类, 如山寨购物、山寨歌声、山寨文字、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学生可以在里面找一个“小切口”来展开自己的论述。

第二, 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

只有在具备充分可靠的论据的前提下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论据主要存在于各种资料之中, 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上网、读报、听广播等。

第三, 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出来, 在论述或论辩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讨论中, 有些学生认为:“山寨”有它的优点, 适合它所存在的地方, 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 并加以创新, 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所模仿的产品, 显示了设计者的智慧。有些学生认为, 如山寨文化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的争论, 以及所带的社会成本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政协委员倪萍的反对“山寨文化”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由浅入深, 深层解剖“山寨现象”的社会意义, 发现它的存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 并指出对待“山寨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剔除一些糟粕, 采取包容之心, 批判地吸收和接纳。

第四, 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对社会现象掌握充足的素材后, 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现象进行思考, 完成作文的构思。

社会现象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般是现象呈现、寻找原因、提出观点或者对策, 有点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社会现象类材料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 即道德、价值观是中性的, 学生可褒可贬, 可扬可抑,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可以。

参考文献

[1]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高中语文可以预约的精彩 篇3

[关键词]听课思考注重生成预约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10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可以预约的雪》,这里化用他的说法,谈谈最近听过的几节语文课的感想。

小说教学,当然三要素加主题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大家便围绕重点做起了文章。概括情节、分析形象、归纳主题,高屋建瓴,头头是道,不亦乐乎。但笔者却感觉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思维始终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里有学生的活动,甚至还很多,但不够精彩,程式化、步骤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想法难得一见,照搬教参甚至连教参都没吃透的现象还存在。另外,语文课堂贵在活动,可活动缺少设计,简单无聊;新课程理念强调讨论,于是随便拿出一个问题,便称之为讨论,没有思维碰撞,学生无所适从。针对以上现象,笔者作以下反思。

一、思想要更新

中学教材中的许多经典课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早已颠覆了以前政治化解读,回归到理性、人性的正常轨道上了。如果我们还抱着以前的老皇历,那就难免贻笑大方。什么资本主义的罪恶与弊病,大可以不必再提了。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还是多从普通人的人性角度来解读吧。今天的人读这些文章,得用今天的视角去看问题。文本理解、作者思想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今天的学生完全可以用今天的视角去读出自己的味道。

二、理念要科学

讨论是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语文教学法里是把它当做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来看的。并非课上有讨论就可以了,关键要看讨论的是什么,讨论有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討论的前提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什么比怎样讨论更重要。好的话题是引发师生头脑风暴、观点交锋、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促进师生、生生讨论深度开掘的动力,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学习的标签,要变假讨论真问答为真活动。语文课堂要把讨论活动搞起来。

三、预设不可过度

大家都知道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教师把持课堂,学生的发言或是思考不能打破教师的预设。其实如果学生提出一些未曾预设的观点,恰是教师引导的绝佳机会,课堂气氛借此得以调节。都说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问题就应该来自学生,至少部分来自学生,所解的惑本来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的困惑,而不是教师强加的问题。听课时,有学生想到了很多问题,如苏比听了赞美诗真的会幡然醒悟吗?苏比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这些问题能够深入文本,触发灵魂深处的东西,且和现实直接关联。允许对话讨论,但话语权必须要放给学生,教师的话语过多,最终还是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对话变成师本式对话,而不是生本式对话。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也可以说诠释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髓。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和空间,不要再把任何现成的东西抛给学生了,教师在这其中要发挥鼓励、帮助、指导等作用,“拿”就要让学生自己“拿”。

四、不能让语言落空

发现和构建文本的意义,唯有精心品鉴语言。长文可以选取段落进行精读。江苏名师曹勇军有次评课,评的是鲁迅的《祝福》,他对那位上课教师条分缕析祥林嫂的死因,主要是四座大山“夫权、族权、神权、政权”,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表达了极大的不满。于是他直接让一位语文教师拿书来进行范读,读柳妈和祥林嫂对话的片段,读得声情并茂,把鲁迅想表达的东西都表达了出来。不品语言,条分缕析,必然断送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也无法获得实质性的语言收获。为什么精妙的文章学生不买账?根源在于阅读教学时,教师没有带着学生去品鉴语言,而是大而化之地解读文本,长此下去,学生的兴趣自然荡然无存,当然他们也更不会阅读,不知道读什么。

五、高一阶段的小说教学不宜搞成习题式

活动单不是习题单,要设计得灵活一点,宽松一点,有趣一点,不一定要既全面又准确,高一学生的人生阅历与思想水平还达不到。读小说不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丰富人生阅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的习惯才是当务之急。读读、议议、练练、讲讲,长期地坚持,语文水平不愁不提高。高一阶段学生还没读几篇小说,就开始训练答题,提高所谓的课堂实效,是急功近利、徒劳无功的。答题技巧等应试能力可以短期速成,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质疑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却非一日之功,非长期积淀不可。

总之,若要学生思考,教师先要思考;若要学生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若要学生课堂表现精彩,教师先要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教师能耐得住心,读得进去,悟得出来,那么语文课的精彩是可以预约的。

高中生语文作文的精彩 篇4

秋天,正是菊花开放的盛季,各式各样的菊花竞相开放。哇!快看,菊花开得好漂亮。有的花瓣全部展开,像绽放出的甜蜜的微笑;有的才展开一半,不过已经足够让人着迷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饱胀得似乎要裂开了,像小娃娃生气的小脸蛋,虽然怒气冲冲涨红了脸,但还是那么可爱逗人。

与菊花相对峙的是一串红,红红的,尖尖的,大约四厘米长,像一串串红辣椒,又像一串串鞭炮,燃放出以首丰收的赞歌。一串红还像一串串小铃铛,铛铛铛的时刻提醒我:上课了,该认真学习了,将来要为祖国做贡献;下课休息吧!别累坏了身子。

一串红热心帮助我们。它那么善良。花儿们都十分喜欢它。它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就是蝴蝶花。蝴蝶花是花中一种奇特的品种,它与别的花卉不同。一株苗上开多种颜色的花。因为它样子像蝴蝶故得名。每当蝴蝶花开放的时候,生物园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你们知道玫瑰花吗?它可是舞蹈专家。当微风拂过时,玫瑰便翩翩起舞。它的舞姿那么优美,牵动了其它花的四肢。花儿们也跟着跳了起来。顿时生物园成了舞场。

在万花丛中,有个八角凉亭。亭子的八个角上各有一只展翅高飞的仙鹤,比喻前程远大。整个八角亭全身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射出万道金光。这个凉亭透出一点古代的风情,与现代新潮的鲜花搭配起来,还真有一种奇特的味道。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篇5

命题人:高星云

湖南新化一中

模拟试题 材料:水滴石穿是一种执著,愚公移山是一种执著。执著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著是热情地投入,是无私地付出。我们执著于自然的探索;执著于友爱、亲情;执著于兴趣、爱好;执著于理想、追求„„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绚丽。

请以“执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写作导引:

应该说,这一话题的立意并不难。“执著”又作“执着”,原本为佛教用语,是指对某一种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被引申为一种坚持不懈,成了人们渴求的重要精神品质。其原因在于只要有了执著精神就可以实现人生理想,达成既定目标!

写作时,宜围绕“(正确的)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前提”立意。不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应强调执著的重要性。围绕这一立意展开,其写作思路应是很好把握的。

我们如果把它写成议论文,可以就“执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量选取经典的、典型的事例和名言警句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使得我们的论证充分有力,彰显深度。倘若能占有具备时代性的事实论据(如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先进人物事迹等),就会让“执著”这一传统的话题变得新颖别致,定能起到“老瓶装上新酒”的绝好效果。

如果把它写成记叙文,写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寓理于事,在鲜活的细节和生动的故事中演绎“成功”和“执著”之间的哲理,表达“人怎样凭着执著精神战胜各种苦难险阻取得成绩,迈向成功的”的主旨。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显得富有真情实感、动人心弦,因为“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叶圣陶语)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话题实质,化大为小,将其融入到具体的事件或论述中,只有这样,文章才会得心应手,也才会真实可感,从而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参考拟题:1.带着执著上路2.执著,让人生多彩3.执著,因为值得4.留守住那一份执著5.争渡,争渡,执著人生何处6.风雨中的执著7.永保生命的执著8.可爱的执著9.咬定青山不放松10.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绚丽11.执著让溪流变成浪花12.第七次努力13.执著——成功的基石14与执着同行

佳作展示1 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绚丽

湖南新化一中

高歌

用心

爱心

专心 什么是执著?也许我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但我知道在我的执著词典里,嗜好不是执著,固执更不是执著!执著应该有这样的内容:执著就是一种磨练,执著是是一种境界,执著是一种力量,执著是一种催化剂,执著是一生一世的追求。它因人而异,有小有大,有迟有早。

执著是一种磨练。它是后羿射太阳时,手中的那把弓箭;它是大禹三过家门时,手中那根船桨;它是愚公移山时,肩上的那根扁担;它是苏武牧羊时,手中那根的节杖;它是辛弃疾北望故国时,眼中的那点泪光;它是王羲之练字时,池中那塘的黑水;它是毛泽东万里长征时,手中的那根拐杖。它是爱迪生做实验时,桌上的那根钨丝;它是林肯练口才时,口中的那颗石子。 执著是一种境界。执著是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忠心,是历史原野上一座高耸的丰碑。执著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的决心,是他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执著是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心,是他经受磨折击打仍然坚定顽强的精神支柱。执著是谭祠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是他以血护法的精神写照。执著是林则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节操,是他杜绝私欲刚正不阿的人格体现。

执著是一种力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是不执著,哪有这种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要是不执著,哪有这种傲气,骨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是不执著,哪来这铁汉般的铮铮铁骨。要是不执著地攀上高山,哪来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势;要是不执著地登上高峰,哪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广阔视野。要是不执著地忘我写作,哪来“一吟双泪流”的欣喜若狂;要是不执著地忘我写作,哪来“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博大胸怀。要是不执著地忘我演算,哪来“歌德巴赫猜想”的攻克;要是不执著地忘我除冰,哪来“京株潭高速公路”的贯通。

执著是一种催化剂。因为执著,司马迁三次漫游后用全部精力写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从而完成了父亲的遗命,创造了他的精彩人生。同样因为执著,曹雪芹增删十次写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从而再现了封建家族的衰亡史,留下他的旷世之作。也是因为执著,李时珍历时三十年著有《本草纲目》,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药物药方,成为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更是因为执著,袁隆平带领他的科研小组,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并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高,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用心

爱心

专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执著。“我愿为宁波扫一辈子街道”这是一种爱岗敬业的执著,它洋溢对本职深沉的责任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执著,它洋溢对国家深沉的爱;“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一种地老天荒的执著,它洋溢对恋人真挚的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种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执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种积极进取,追求理想的执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一种不甘自弃,不甘于堕落的执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朱自清不吃卖国救济粮。执著是刘胡兰面对铡刀的头颅,执著是江姐走向刑场时坚定的步伐。烈火中永生的布鲁诺,执著地发出“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呐喊。潜心研究中的阿基米德,执著地喊出“等一下,我这道题研究完再杀我”的强音。所有这些人都是有执著精神并坚决为他们执著精神而斗争的人。他们执著精神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为了守护了自己的那份天地,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这样的一些人,留下了千古美谈,被后世人所景仰,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

执著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著是竭尽全力的投入,是大公无私的付出。我们执著于对自然的探索,执著于友爱亲情,执著于兴趣爱好,执著于理想追求„„我们永远都应该坚守执著,尽管收获有迟有早、有小有大,但请相信坚守执著的本身,就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

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绚丽。

教师点评:本文开篇就用“执著就是一种……”5个句子而构成一组排比句,使得文章语言气势磅礴;接着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来论证,逐一证明“执著是一种磨练”,“执著是一种境界”,“执著是一种力量”,“执著是一种催化剂”,“执著是一生一世的追求”的分论点,这样又使得全篇构成一组的排比句,从此可看出此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读完这些分论点后,作者就用短短的十六个字——“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绚丽”来深化主旨,总括全文,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让读者无可辩驳地接受了这种观点,也让读者不由自主的生发了这种的感慨,这就是作者的高超之处。

另外,本文属横向式结构,此结构是议论文中常用的结构,也是高考中考生获得高分的一种管用的结构形式,所以,应当予以重视。望多读这样的文章,模仿并能灵活应用,你的文章也会文采飞扬的,试试看。

模拟评分:内容24分+表达24分+发展等级10分=58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佳作展示2: 成功 执著

湖南新化一中 刘晓梦

“老师,这道题你填错了”。课堂上我向老师大声质问,话一出口,满座哗然,同学们都在小声地议论着。

我的同桌悄悄地拉了拉我的衣角:“快坐下吗!不要说了!老师面子挂不住会生气的!” 我不理她的好言劝说,双眼依然紧紧地盯着老师。出人意外的是老师刚开始并无惊讶的表情,如今为何却满脸通红了?难道老师真的只认为我伤了她的面子,而不是在思考我质疑的对错?难道老师真如此的不豁达?我有些茫然„„

而此刻,大家都已经安静下来,60多又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老师。老师被盯得十分不自在,一拍桌子大吼:“这道题哪里错了!‘有缘千里来相会’!后面不就是‘千里姻缘一红牵’!电视上都这么说的,难道还有假!”

有些同学一想,觉得老师的话没错,而且自己也曾在电视里看到过听到过,就觉得必定是我的错,必定是我无理取闹,纷纷劝告我不要扰乱课堂秩序,不要打扰老师讲课。

我有些生气,我昨晚看书时明明看到了清〃黄增这首诗:“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老师平时常讲要敢于坚持真理,不要屈服权威,难道„„于是我仍然义正辞严地反驳:“电视也是人为的,难免会出问题,谁能保证电视台的人永远不会出纰漏!再说,我昨晚才看了原文。所以,老师你一定错了!”

老师还未开口,纪律委员已大声嚷嚷:“你快给我坐下!老师说对就是对了,你瞎说什么!再不坐我可要扣你分啦!”我的好朋友一听,赶忙劝我:“你先坐下来吧!不然真给你扣了分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次先算了!”

我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明明是老师错了,为什么大家都来指责我!我该放弃吗?可是我要是真的放弃,这个答案就会一直错下去了!不,我不能放弃!“我就是不坐,明明是老师错了!不信老师可以去办公室查《诗词集》。”

没想到老师突然笑了,而且笑得那么灿烂,大家都愣住了,也包括我,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对我说:“你先坐下吧。其实同学们啊!晓梦的答案,才是正确的,‘有缘千里来相会’的下一句正确的应该是‘三笑徒然当一痴’。”同学尚二摸不着头脑,马上又议论开来,老师摆摆手,示意我们安静,然后她接着说:“我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测验一下我们同学的执著于真理的精神!本来我很失望,对于我的错误答案大家都置之不理;不过现在我很庆幸,我们班终究有一位同学能够坚持真理,执著地追求,并毫不畏惧权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祝贺!”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我开始明白:执著是一种磨炼,是一种勇气,它让失败的人变得成功,它也让成功的人更成功。

所以,我们都就应该坚守执著,坚守住成功。

教师点评:考生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故事,演绎话题,巧妙地围绕一句诗编织故事,让其自述经历,显得生动活泼,昭示了在作者真理上的执着追求,揭示了“执着”对于“成功”重要意义,可谓构思精巧,立意深刻。

文章语言干净、利落,可以看出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底。从作者的笔端流露出了这篇精美的文章。也许越是经历争辩,才能感受到执着的甘甜。文章情节生动,巧设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模拟评分:内容22分+表达24分+发展等级8分=50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篇6

贵州铜仁黔东中学 陈士友

阅读下面材料: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有一天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他的要求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王尔德说,我不想买花,只是我看它们太拥挤了,怕他们被挤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懂得花的悲欢,体恤花的疼痛,他是花的知己,也让自己的心灵摇曳如花。他不会错过钻入衣袖的一只蝴蝶,也不会浪费人生的每一幅美景。做一朵花的知己,就是住进心灵的春天里。(选自安妮宝贝《做花的知己》)

请以“人与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首先要审材料,然后审话题。在话题作文里,材料只是一个提示,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以不用,而话题才是真正的关键。“人与花”显然是关系性的话题。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偏差是只见花不见人,或只见人不见花。根据材料,我们也可以用扣关键句法确定题旨,如:“做花的知己”“让心灵摇曳如花”„„ 不过,也可另辟蹊径。

写作提示:

一、写人与花的故事

二、写花给人(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悟或启迪

三、写人应怎样懂花爱花做花的知己

有同学是这样立意的,爱花的人不一定懂花,但懂花的人一定爱花。懂

花,懂的是她的精神,是她的气质。

四、把花引申为美好的事或物(时间、理想、爱情、亲情、友情、幸福、人„„)。

例如:亲情如花,我们该怎样对待;友情如花,我们该怎样呵护; 爱情如花,我们该怎样守护。

五、写怎样培养人生情趣,学会欣赏花的美,铭记美,奉献美

附优秀作文:

黔东中学高三(4)王璐

花的心我懂

看那些花,或疏落或繁茂,或生于山野或长于闹市,或清素可人或浓艳奔放。它们在柔情地诉说,绵长的花语像风铃缭绕着山间横斜的滕蔓,一阵风吹过,花语窃窃。我只想对着每一朵花儿说,你的心,我懂。

每每吟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时,总会感觉有一种品茗的馨香在唇舌之间回旋。那浮动于月下的暗香不正如饱读诗书却毫不张扬的学者吗?宁静、淡泊、儒雅,弃污浊喧嚣于身后,面对秀水奇山,用一颗出世之心咀嚼自然草木的天真。

“ 露为风味月为香”这是荷花败落后留下的果实的味道。莲是花中的君子,坦荡、从容,扎根淤泥中,亭亭于水面,纯洁无染,多像那狂放不羁的太白。他不被宦海的腐气沾染,仗剑天涯,笑对苍穹,举杯邀月。不畏力士脱靴的后果,用心爱心专心

独享贵妃研墨的殊荣,永远保持着一份如莲般的孤绝清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夜冷雨无情打落枝头残存的香艳。易安

慢步花间,弯腰拾起朵朵被弃落的精灵,春日里的过往瞬间袭上心头:罗裳轻解,兰舟飘飘,西楼月满,红笺铺于案上!行云流水间,锦书已成,但又不知托与何人。甜蜜羞涩中略带几许闲愁。韶华易逝,转眼已入深秋,思念更是厚了一层,在闲绪的拔弄中,戚戚低吟: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黄花就成了她寡居的自己。

依着苍翠的南山,延着绵缓的地势铺开一地悠悠的金黄。一朵朵,一瓣瓣,迎着风的方向绽开笑颜,静静听陶老夫子浅唱室内,高歌柳前;看他晨曦中夕阳下在草木杂生的田埂间荷锄独行。遍地的灿烂也就这样在他手中飘然成韵,芳香成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人的想像真是丰富,把新嫁娘比作桃花,艳丽的桃花不正像处在高潮中的人生?绚丽,热切却又短暂,不禁让人为之慨叹。时光悠悠,留不下娇艳的花朵,不老的容颜,但可以把记忆定格在历史的布景中,用柔韧的茎干写下繁华。屈子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纪昀的《四库全书》它们都是历史之树开出了永恒的,艳压群芳的桃花。

穿过历史的河,透过岁月的窗,用心聆听花儿的诉说,看它“纷纷开又落”的淡然,品它“皭然泥而不滓”的高洁,叹它“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无奈,赞它“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

花的心,我懂!

[简评:文章写的饱满而热烈。小作者也不亏为花的知己,诗的知音,文字的信徒。全文思路清晰,层次井然,结尾概括收束有力。最有特色的还是那优美的语言:佳词丽句,俯拾皆是;诗句典故,信手拈来。美中不足,缺少自然天成的美感,第五自然段不够流畅宛转,仍待斟酌。]

黔东中学高三(4)杨雪梅

做花的知已

每一个人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一个懂它怜它的知已。

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在这一场花谢花飞花满天的花雨里慢慢消隐,你承载着岁月无痕的忧伤,铅华洗尽的月色晕开无奈的苦楚,在不动声色间将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无尽感叹幻化为淡淡的尘埃,在下一次轮回里,是否还会记起,记起灯火阑珊处惊鸿一瞥的际遇。你为桃花葬其魂,桃花以你为知己。

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绪,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开,看破了名,穿透了利,只为了那永世的安宁,手持一朵雏菊,行走在林阴小道上,悠然自得。菊花自以你为知己。你梅花般坚毅的魂魄,你风雪般淡淡的暗香,你在生活的田野上意气风发地播种希望,像一只雄鹰刺破苍穹,像一条游鱼翱翔浅底,你用你的凌云志使故地旧貌换上新颜。在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天,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最懂得梅花心思,梅花是你真正的知己。

你们都是疼花、惜花之人,你们的灵魂与花的灵魂相接相融。无论是平淡的日子,还是艰辛的岁月;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凄风苦雨,你们用最真实的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用你的至情至性,至清至纯执着地追求着,直到化作“世外仙姝寂寞林”也始终不悔,你用你对抗权势的桀骜目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实脊梁,找到了心中最悠然的桃花源;你用你的豪情万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就了不朽的辉煌。

你们是花的知己,花儿给了你们知难不难的勇气,你们给花儿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

[简评:文字较为老道,化用自然灵活,无论是对诗歌还是对历史文化名人颁奖词,均能做到血肉相融,不露痕迹。哪怕多用长句,仍能读出语言中那自然天成的音韵感与节奏感。]

你是我心中的一朵花

★黔东中学高三(4)姚佳

女人花,摇曳在风中。

——题记

女人如花,她病若西施,艳比桃花。阳春三月,熠熠满枝,粉红可爱,有伊的背影,风吹欲倒。她就是潇湘馆里“憔悴花掩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的那位痴情女子。她的憔悴在于她那刻骨铭心的爱情。面对多情公子,她没有太多奢望,也只如桃花般听凭花开花谢。“花开易见落难寻”三月的风虽无威力,但那料峭的春寒,绵绵的春雨也足够威慑它。于是,一片片桃花在风雨里零落、湮没。无奈中她吟出一曲千载人断肠的《葬花吟》:她是命运多舛的花。

女人如花,南丁格尔是提灯天使,是微笑之花。她悉心照顾每一位伤员,每晚都提灯轻轻走过伤员的床前,亲吻着一张张因痛苦而扭曲的脸。是她用温情驱散病人心底的孤寂,用微笑点燃微笑。她是世界护理行业的先驱,一朵永开不败的善良之花。

女人如花,她是一朵政治之花。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从小被父亲教导:“你跟别人不一样。”于是,她努力学习,她拥有了女人应有的温柔体贴,也拥有了男人的坚毅果决。最终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是一朵艳丽且富于智慧的政治之花。同时,她也是一朵信念之花,父亲随口说的一句话,只是希望她努力学习以改变家境,但她却信守着这句话,坚持到最后,成为她成功路上的助推剂,她也是一朵孝心之花。

女人如花,如桃花般可爱,如牡丹般富贵大气,如玫瑰般配娇艳迷人,如白荷般高贵典雅,如兰花般清新脱俗„„,她们不会错过一只蝴蝶,不会错过一只蜜蜂,她们不吝惜展示自己的魅力、智慧。

女人如花,摇曳在风中,她们迎风而笑,柔韧中带着坚毅。

简评:本文思路清晰,如果对第二、三段仍能像第一段写得那样诗意盎然,文章血肉就更为丰腴了。

花飞寂寞怜香骨

★黔东中学高三(4)付景慧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这是多情的诗人对梅的怜惜;“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这是骚客对花的痴迷; “懂得花的悲欢,体恤花的疼痛”,这是英国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作家王尔德对花的怜爱。

“怜花惟有诗而已,酬月憾无酒万樽。”在中国,对花的喜爱多见于诗文。其中,最让人揪心回味的还是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尽显一个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对花的特殊情感,她对花而歌,拈花而泣,这都源自于她灵魂与花魂的对接。因为她懂花,惜花,爱花,是花真正的知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与闲适,记录了陶渊明与菊花的不解之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以梅为妻”的林逋对“意中人”独特的感受。“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道尽了陆游对梅的痴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抒发她怜花亦怜己的哀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对花的钟爱,对美的渴望,对生命的理解。不管是闲适,愁闷还是欢愉,诗人们总愿意用花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花已是他们生命载体。

平淡的我们,亦可爱花成癖,不会错过花开的明艳,不去忽视花落的凄丽。花开花落本来就是一种自然而美丽的的写意。只是有时,我们疲于奔命而冷落了这道美丽的风景,忘记了去享受做一个怜花之人的闲适与惬意。

怜惜花,就是要懂得疼惜花的悲欢,试着去做一朵花的知己,去体味花香带给你心灵春天的气息。

做一个怜花之人,去真切的体味花语,你会发现花儿的语言更真实,更动听,当你行走在浩瀚的沙漠中,仙人掌的花儿是那么不起眼,但它的语言却在向你昭示,有我的地方,就会有水源,这是跋涉者前行的动力。

是的,当你读懂了花语,便会被她的风骨神韵所感动,从而不由自主地去怜爱她。

做一个怜花之人,让艳丽的花儿在你充满荆棘的人生路上常开,让花语为你前进的道路指明方向。

[简评:本文紧扣“怜花”这一主旨,由英国王尔德怜花引出中国怜花的诗文,略举数例后引到常人该怎样爱花惜花。丰富的积累使文章有了较为深厚的底蕴。只是文章中句式变化不大,无摇曳之感,略显单调。]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篇7

一、精彩亮点的形成和有效潮流的引领需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

还记得笔者读高中时, 曾遇到一位近乎学贯中西的语文老师, 头头是道, 滔滔不绝, 课始课尾, 无需我们插言, 他也无视我们的一切, 一堂语文课下来, 不知他是不是吃得消。我们只感到学得不多, 可头脑都涨大了。今天想想, 感到我那老师是多么没有考虑到我们学生的感受啊!做过学生再去做老师, 还真有所感触。自身的教学行为也应当有所警觉。尤其是课堂上的细节, 我们不能不关注。语文课上, 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 要把持之以恒的观察落实在每一堂课中, 甚至落实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上。笔者在接手一个新班时, 第一堂语文课就发现坐在最后一角的一个男生神情焦虑, 课后经过了解发现其为语文学困生, 第二堂课一开始, 我就和其侃开了:“第一堂课, 我发现你很焦虑, 也不肯举手。老师我错了, 没有给你表达的机会, 但还不晚, 在今后我教你的每一堂课中, 只要你一举手, 我将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你的身边。”还真出现了奇迹, 从第二堂语文课后的堂堂课, 他举手了, 他表达了, 表达的内容不是询问, 而是见解, 有时还是十分独到的见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 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中每个生命都要充满活力, 我们对每个生命都要投之于爱, 尤其要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 这其中不外乎耐心等待学生的发言, 不要去随便否定学生的见解, 让学生葆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尤其还要注意利用精彩纷呈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见解, 让学生在机智的评价下得到充分地启迪。

二、精彩亮点的形成和有效潮流的引领需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高中语文的教学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不应当是让学生去表达那些已经知道的内容, 这些东西应当少说而且也完全可以不说, 原因何在?首先应当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善于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的意义, 要鼓励学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只要我们的学生能从文本出发通过合理推理发现新的内容, 我们则应当予以充分地肯定。其次, 也应当是文本赋予我们的责任。应当说作者创作文本其主观意义乃至个人色彩根本没有透露给我们每个未来人, 编者将其编入教材亦根本未曾予以充分地说明, 需要我们去解读。从严格意义上讲, 阅读教学中精彩的亮点应当是学生自主性地解读文本。平时的阅读教学, 注意层层深入地让学生发现一些隐藏在文章背后的东西, 教学《雷雨》中周朴园的台词时, 让学生挖掘人称的错位, 学生发现了很多很多。

周朴园哦, 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 三十多年前呢, 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学生通过读则深深地感到:这是鲁侍萍对周朴园的试探, 不是简单的人称上的错位。让周朴园却没有觉察, 从周朴园的不察, 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学生细心地解读文本, 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 还真正看到鲁侍萍的心头已在相互之间的对白中看到周朴园的不察而被蒙上了一层阴影的现实, 从中感悟出人物个性化的内心

三、精彩亮点的形成和有效潮流的引领需要我们思考学生阅读的开放性

从近几年高考的语文试题看, 无论是全国的统考卷的命题, 还是部分省市的独立性的命题, 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开放性题型, 这类题型向我们暗示了新的命题导向, 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这类题型不禁让我想到几年前的一则报道, 据说在某省有一位教师高中三年的语文教材仅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教完, 而后则自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进行广泛地阅读, 后来能得到同行的承认, 主管领导的首肯汰。据报道高考时所带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很不错, 是荒唐还是奇迹?这里不便讨论, 但能从其阅读的延伸笔者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没有学生广泛地阅读, 不可能有学生创新的阅读鉴赏, 离开了学生的广泛阅读, 我们的学生也不可能去适应阅读延伸性的相关的开放式试题。笔者看到, 就阅读延伸题的题型就有好多类, 有语言鉴赏类, 有艺术鉴赏类, 有形象鉴赏类, 还有认识感悟类。诸多的类型题如果学生没有广泛地阅读, 并通过广泛地阅读去读懂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诸多作者的风格乃至于流派的特征, 我们的学生是很难适应这类题型的。如果从终身学习乃至于可持续的发展去思考, 那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高中阶段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去搭建学生阅读延伸的无限的平台, 应当充分地肯定, 如果我们的学生阅读延伸了广度, 那深度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充分地延伸, 而学生的阅读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同样得到充分地提升。

摘要:阅读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必须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必须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总而言之, 必须形成精彩亮点, 教永远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语文,精彩,有效潮流

参考文献

[1]刘国成.高考阅读延伸题例说[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1) .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精彩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  语文课堂  课堂应变能力  精彩意外  尊重学生

由于语文课程的设置和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那么势必会导致高中语文教学只是讲解与高考相关的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上,不是语法课,就是习题课。这样枯燥无味的课堂,会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对语文课毫无兴趣,加之语文成绩又不理想,从而讨厌语文。那么在课上他们极有可能不认真听讲,甚至无聊的时候会制造出一些令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这些发生在语文课堂的“意外”,既是对我们语文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把握能力的考验,同时也关系着能否有效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化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掌握必要的处理课堂“意外”的技巧就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素质。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呢?

一、教师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掌控课堂

面对课上的突发事件,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冷静,才能掌控课堂。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意外”。比如:在讲课的时候,一个学生会直接站起来说,“老师,你写了个错别字!”面对这突如起来的“意外”,我们若明知错误,还死要面子,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知识掌握的不好,教师的涵养也不高。那么学生就会慢慢的对我们失去最起码的信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仅仅是讲给学生听的,更是讲给我们听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他们树立榜样。这时,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的把错别字改正过来。并当众表扬这名同学善于发现,认真听讲。这样就化解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并且我们要认真地告诉学生,教师不是“神”,都有犯错的时候,在知识面前我们的态度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不只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这样的“精彩意外”我们不能放过,一定要好好利用。

二、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变被动为主动

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对我们而言,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幼儿园乖乖听话的小孩子,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头脑的高中生,他们接近成年人,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想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制造不和谐的因素,乃至“突发意外”。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和学生的不良情绪,并且把他们化解。

比如,在上课之前,有一学生为了好玩,就把叠成的纸飞机扔向窗外,接着好几个男同学也跟着把纸飞机扔向了窗外,同学们也跟着哈哈直乐,班里面乱作一团。若现在教师粗简单暴地制止,只是制止了一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我故作轻松地说:“好壮观呀!同学们玩得真开心呀!我来看看,恩,纸飞机,可惜我们只能任飞机自由的飞,若你们努力学习,将来是可以坐在飞机上掌控它,驾驭它的。”这时学生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了,主动权在我手上了。我接着说:“同学们,刚刚我去开会了,学校决定以后的清洁区轮流值。也就是说我们将来的清洁区也会轮到我们楼下的这片,也许现在地上白花花的纸片是我们扔的,若将来我们的劳动成果也被别人无意践踏,估计你们也会很气愤的,对吧!若扔的是垃圾,或者泼的是水,下面值日的同学会怎样呢?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才能体谅到别人的难处。”这时有学生说:“老师,我们错了,下课后我们把地面打扫干净。以后不再扔了。”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在课堂上教师应在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后应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学习中来。我们不该放过任何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把被动变主动。

三、教师应该有宽容的心态,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要有爱心和耐心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要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只有充分醒悟后才能真正顿悟。

曾记得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没有耐心,脾气暴躁,认为学生总是和自己作对,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有一天上课,当我走上讲台发现黑板上写着:“老师,你以为打骂就可以制服学生吗?谁能真正服你?”若我当时沉不住气,大发脾气,可能会使我和学生的隔阂越来越大,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我深知这是学生对我的严格管班有意见,我不能苛责学生。我看着黑板上的字说:“嗯,不错,这个学生写的字真漂亮,真工整,看来我们没有白练字帖,有成效了,我很欣慰。另外这位同学写得也对,我在平时工作中方法粗暴,没有耐心地和同学们交流,缺乏爱心,导致同学们对我有意见。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给我敲了警钟,我会听取同学的建议,争取做得更好。”这时同学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当我们遇到学生在课上的“精彩意外”时,要冷静,相信学生不是故意捣乱,用宽容的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一定会把“意外”变成“精彩”。

总之,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确实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每一次的“意外”当作一次教育良机,让每一次 “意外”变成一次必然教育,把“意外”变成“精彩”。

上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关于努力奋斗的成功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