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影响因素计算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产成本影响因素计算

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降低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是制造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生产环节的物流连接着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直接体现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原理分析影响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因素,并且提出降低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优化物流成本结构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15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分析。在整个生产过程的产品, 仅5%的时间用于使用的材料处理和检查部分,而传输和存储、装卸、等待加工状态却占了95%的时间。而尤其需要注意到的是,20% ~ 40%的制造成本是直接关系到物流环节的循环时间。因此本文基于供应链角度对影响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提出降低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具体对策。

1 基于供应链的生产物流成本控制理论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就是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物流环节进行科学的控制,以此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协调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各个物流环节来实现,争取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以此提高制造企业生产效率,最大程度控制物流成本。制造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物流成本占据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很大比例,尤其是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关键的地位,因此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供应链物流和停留时间。控制库存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加快存货周转期,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反馈系统,材料供应精确的同步与生产需求。

2 影响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存在重视供应链和销售环节的物流管理,忽视制造业生产物流的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而导致制造业生产环节存在市场需求变化反应慢、市场订单交付不及时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影响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造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评价制造业物流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是看此种形式是否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生产形势。我国传统的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物流生产管理组织设置以职能划分为主,也就是制造业生产物流管理职能分割为不同的部门,虽然这些部门往往都有上级部门进行主管,但是职能部门难免只从本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出发,因此,对于企业管控整体的物流成本是不利的。尤其是大型制造业,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大,管理层次多,造成物流管理职能过于分散,无形中增加了生产物流环节工序,增加生产物流成本。另外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也是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虽然制造业实施了信息化物流管理平台,但是由于受到人力资源、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制造业应用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范围与层次还不高。

2.2 生产布局

生产布置问题是最重要的。车间布局是整个布局的基础,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是这。价值产生的生产原材料、半产品,产品也在流动,因此,车间布局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凝聚力和企业的生产物流能够有效。例如制造业在生产设备空间的设置过于狭窄就会造成物流混乱,进而增加了人工劳动量,影响降低工作效率。

2.3 产品流程设计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物流成本,但是产品生产流程设计的问题会抵消先进技术所节省的成本,以现代制造业为例,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很多制造业一般采取分厂生产的方式,往往是设计出产品之后在由各地的加工企业进行组装销售,虽然这样能够提升制造企业的利润,但是销售地需求的变化会使得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导致挤压的产品不得不返厂,产生了库存和运输的高额物流成本。

2.4 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也会影响生产物流成本:首先,较高的设备使用效率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积压库存现象的出现,避免仓储费用,实现了生产物流成本的控制。例如制造企业通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能够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避免了因过早生产产品而产生的库存、设计不符市场而导致返厂等物流费用;其次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也能对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物流成本起着积极的效果。另外生产时间的安排也影响生产物流成本。由于在生产环境中原材料在车间大部分处于移动或者等待的过程,因此只有科学的设置生产时间,减少原材料的等待时间才能够降低物流成本。

3 控制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对策

降低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就是对生产进程中影响生产物流成本的方面和问题进行优化与改善,以此来促进生产物流成本达到合理水平的系统过程。结合影响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的因素,控制生产物流成本的对策主要如下:

3.1 重组生产物流组织降低管理成本

一是要重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制造企业要基于生产物流整合的原则,打破互为壁垒、横向分散、重叠建设、条块分割、内耗严重的现状,实现资源最佳投入产出比,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二是制造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全局物流管理的理念,将生产成本控制纳入到整个物流管理体系中,并且积极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精细化物流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的指标考核体系。

3.2 优化整体布局,加快规范化建设

首先,提高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产品、制造业、交通、流程图,包括合理化的内部工厂,车间设计和布局,设备布局,通过改变和调整布局优化的物流。改善和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不考虑企业的整体布局,特别是对企业作业场所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旁边的合理配置物流设施和设备,设计合理的工作场所。实际需求,结合物流企業改善物流设施的投资和发展,物流和适应先进的设备,如自动分拣装置、装卸机械、运输、移动货架等,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分布,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材料的需求。

3.3 优化产品设计流程降低企业内部物流成本

基于产品设计流程问题而造成生产物流成本增加的问题,制造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产品流程设计的优化改善:首先将产品生产流程从"串行"改成"并行" 。企业生产产品时,通常总是一步没有完成,下一步将不得不等到开始一步完成后,如串行连接电路往往使企业运营效率非常低,但是一些过程实际上是不必等到最后工序可以完成,如果可以修改这个系列的线性模式并行,让一些过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产品生产设计可以实行跨区域完成,改变以往的单独部门操作的生产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是由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任何部门的失误等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生产成本,因此制造企业要实施集中管理,跨区作业模式的强化对产品生产设计进行整体把握,一方面降低了产品设计不合格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4 推动信息化平台的完善,实现信息共享

首先,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促进改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促进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改进。建立一个集中的信息共享平台。让所有材料的数量和位置有关部门理解。分析生产进度和安排购买原材料和成品交付;其次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系统。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表明,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生产物流成本在整个物流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制造业降本增效的要求,制造企业必须要从生产物流角度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优化,以此实现对生产环节的管控,提高生产物流效率,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董鹏,郑理.制造业内部物流所处的困境及优化管理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4,(05).

[2]张媛.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作者:彭珉珺

第2篇:我国蔬菜生产成本、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通过对全国蔬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以及效益现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蔬菜生产的投入要素对蔬菜产量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发现我国蔬菜生产中劳动力投入、化肥投入、农家肥投入和种植面积等对蔬菜产出具有显著性贡献。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蔬菜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劳动力投入、种苗投入、化肥投入、农家肥投入、地膜投入、灌溉费、技术服务费、其他费用和蔬菜种植面积对蔬菜生产效益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蔬菜生产;成本;效益;影响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13年蔬菜播种面积为6.198万hm2,产量266.86万t,是名副其实的蔬菜大国,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省市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了解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蔬菜产业进一步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李崇光等[1]认为,蔬菜生产经济效益较高,以2009年为例,蔬菜产业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贡献800元,比同时期粮棉油等效益高出2~10倍,但我国蔬菜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蔬菜生产规模较小,具体表现为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蔬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卢中华等[2]认为,所谓蔬菜产业的生产效益即区域内蔬菜生产的销售总收入与总成本的差值,其中总收入为产量和价格的乘积,总成本为生产、运输和交易成本,由此认为,对上述内容产生影响的因素就是影响蔬菜生产成本效益的因素。吴江等[3]通过对山东和宁夏地区种粮收益情况分析认为,影响种植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有种植面积、农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其中种植面积对收入影响最大。众多研究表明,农业科研投资收益虽然呈现递减趋势,但其回报率依然较高,且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势在必行。现有研究为蔬菜生产成本和效益提供了众多信息,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停留在对蔬菜生产成本的统计描述分析上,缺少必要的计量分析,例如王燕等[4]根据劳动力特征、种植规模、地理位置、栽种方式等因素对温州地区蔬菜生产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地理位置、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种植规模等对蔬菜经济效益的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本文结合统计和计量方法,为蔬菜生产成本、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

本文调查数据来源于全国70个蔬菜观测点的3 689份蔬菜生产及收益数据。

1 蔬菜生产状况及成本效益分析

1.1 蔬菜种植规模

由表1可知,此次调查中,农户蔬菜生产规模0.33 hm2以下的占64.84%,0.67 hm2以下的占82.27%,说明当地蔬菜种植呈现细碎化现象,多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

1.2 蔬菜生产成本结构

本文调查数据中的成本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和种苗、农药、化肥等物资成本。其中成本按照如下分类:物资成本(种苗、农药、化肥、地膜、燃料、灌溉、工具材料)、人工成本(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力价格)、农家肥投入。根据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取其生产成本的平均值,可得当地蔬菜种植的生产成本构成。

由表2可知,在全国蔬菜生产中,人工成本占据了较大部分(73.66%),这和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关。物资成本中化肥、农药、种苗等占据了较大比例,其中化肥的使用量超过了农家肥的使用量。

1.3 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调查发现,农户每667 m2蔬菜净收入的平均值为2 304元,中位数是1 666元,这说明本地区的蔬菜生产平均效益较好,但纯收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与我们选择的计算方法有关,在计算劳动力价格的时候,采用的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价格,即用非农就业工资水平计算从事农业劳动力的价格,可能导致了系统性的偏差,但是能够在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涨的背景下,体现出蔬菜生产纯收益空间日益压缩的事实。

2 蔬菜生产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蔬菜种植规模对蔬菜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

将蔬菜生产的规模进行了划分:1=小规模[0~

3 335 m2),2=中等规模[3 335~6 670 m2),3=大规模[6 667~13 340 m2]。对照分类的投入产出(表3)可以看出,随着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每667 m2总成本递减,而每667 m2的纯收益递增,存在着规模效应。在小规模蔬菜种植的时候,由于存在类似“内卷化”情况,每667 m2的劳动力投入过多,农家肥也可自给自足,所以二者的利用较中等规模多;中等规模蔬菜种植中,劳动力和农家肥的投入相应减少,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在大规模的蔬菜种植中,由于规模较大,可能存在着雇佣劳动力并且大量购买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情况等,相应的每667 m2物资费用则随着规模递增而减少。

2.2 调查数据的建模分析

①模型建立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式:Y=

A(K1α1……K5α5) LβFγMδ,其中,Y为蔬菜每667 m2产量,K1为种苗投入,K2为农药投入,K3为化肥投入、K4为地膜投入费、K5为其他物资投入(工具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灌溉费);L为劳动力投入,F为农家肥投入,M为蔬菜种植面积;α1……α5、β、γ、δ是各要素的弹性指标。

对上述公式两端对数化处理得到新的模型:LnY=lnA+(α1lnK1+……+α5lnK5)+βlnL+γlnF+δlnM。

②结果与分析 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由表4回归结果可知,常数项、劳动力投入、化肥投入、农家肥投入和种植面积等通过检验。结合系数可以反映农家肥投入的贡献率达到了40.6%,化肥的贡献率达到了33.3%,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达到了18.0%,种植面积的贡献率达到7.6%,这说明当地的蔬菜生产更多地依靠肥料和劳动力精耕细作进行蔬菜生产。

③蔬菜种植收入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整理问卷,将影响蔬菜种植效益的因素分为3类:农户特征、要素投入和规模因素。其中农户特征包括农户的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要素投入包括种苗投入、农药投入、农家肥投入、地膜投入、燃料动力费、灌溉费、其他费用;规模因素包括蔬菜种植面积。设蔬菜收入Y为因变量,其余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年龄、劳动力价格、劳动力投入、种苗投入、农药投入、农家肥投入、地膜投入、燃料动力费、灌溉费、其他费用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用X1~X12表示,且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时,多元线性的回归模型为Y=δ1×X1+δ2×X2+δ3×X3+δ4×X4+δ5×X5+δ6×X6+δ7×X7+δ8×X8+δ9×X9+δ10×X10+δ11×X11+δ12×X12。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

该模型F值为125.837,模型整体显著。表5中3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中,农户特征中只有劳动力人数对生产效益呈显著正向影响,其余2个因素影响不显著。投入要素中,所有的要素均显著影响蔬菜生产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农药投入和燃料动力费呈显著负向影响,即农药使用和燃料动力费越多,蔬菜种植的收益下降,可能是因为现阶段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农药和能源等行为,提高了蔬菜生产成本,使得蔬菜生产收益下降;化肥和农家肥的投入能够增加蔬菜产量,对蔬菜生产效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苗投入、地膜和灌溉投入等对蔬菜种植效益也有正向影响,说明蔬菜生产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这个结果与预期相符。蔬菜种植面积与蔬菜收入成显著正相关,说明蔬菜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劳动力投入对于蔬菜的收益也有显著正相关,说明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劳动力投入意味着更多的收益。另外,我们看到技术服务费对蔬菜的生产效益有21.5%的贡献率,说明科技投入对提高蔬菜生产效益有积极作用。

④小结 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蔬菜生产的贡献要素主要是肥料,即农家肥和化肥等,蔬菜产量的提高与化肥和农家肥的大量使用密不可分。但是农家肥的贡献率高于化肥的贡献率,可能是因为农家肥的价格低,而化肥价格上涨,促使菜农更多地使用农家肥。另外,劳动力的投入也是蔬菜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说明了我国的蔬菜生产依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除此之外,种植面积对蔬菜生产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普遍较小,因此,建议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以形成规模效益,从而提高蔬菜生产的产出。

3 结论

综合调查样本统计数据的建模分析和数学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蔬菜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蔬菜的生产成本构成中,除了物资投入,劳动力成本占据较大的比重,这和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有着较大的关系。由于农户的自我雇佣比较普遍,蔬菜种植的现金收入还是比较可观。

②我国的蔬菜生产仍以小规模的生产为主,种植面积普遍较小。同时,蔬菜产量的增长依靠肥料等生产物资投入增长、劳动力密集使用。要提高当地蔬菜的产量,也可以通过增加种子和技术等要素的产出贡献来实现。

③对蔬菜生产效益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投入、种苗投入、化肥投入、农家肥投入、地膜投入、灌溉费、技术服务费、其他费用和蔬菜种植面积等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自然灾害对我国蔬菜生产效益影响较大,蔬菜种植技术、商品化程度、蔬菜销售渠道等对我国蔬菜的生产效益也有较大的影响。蔬菜种植效益的增加除了要求合理分配投入要素外,还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对蔬菜生产效益的影响。

4 建议

①推进土地流转,使蔬菜种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从而降低平均固定成本,增加收益。

②加大蔬菜生产者的资金支持,解决蔬菜生产的资金限制,进一步改造传统的蔬菜生产模式,使蔬菜生产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土地集约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

③改进和推广蔬菜种植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在蔬菜生产中的贡献率。

④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蔬菜生产中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率,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公司+农户”的长效机制,构建更为顺畅和完善的蔬菜销售渠道和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1-5.

[2] 卢中华,李岳云.我国蔬菜产业生产效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2):77-79.

[3] 吴江,武晓山,赵铮,等,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最优粮食种植面积测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1):72-80.

[4] 王燕,徐佳蔚,朱隆静,等.温州地区蔬菜生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蔬菜,2011(2):71-74.

作者:吴文劼

第3篇: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国内生产制造企业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同时生产制造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且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要及时更新,避免被市场淘汰,在此过程中生产制造企业耗费的成本费用不断增加,潜在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加。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非常关键,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产制造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但是成本控制仍然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整体控制水平提升较慢,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落实不到位,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生产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对成本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成本控制。文章对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了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目的在于提升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影响因素

一、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制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支出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利润与成本支出已经达到固定标准后,只能通过控制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利润稳步增长,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生产制造企业较高的利润以及明确的战略规划是保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成本控制对增加企业利润空间和优化战略规划有积极作用,生产制造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提升企业资金流动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生产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生产业务不可能单独生产一个产品,产品都是成规模生产,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都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保证各环节顺利推进。生产制造企业通过成本控制能够减少资金投入,提升资金流动速度,加快资金周转,企业的投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在成本控制的影响下,企业每一笔资金支出都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资金浪费、资源浪费情况明显减少,企业的生产销售环节更加规范,成本竞争优势增加,生产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市场竞争实力得到提升。

二、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成本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生产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非常关键,所以企业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与预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仍然将成本控制的重心集中放在采购和生产环节,而且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不到位,整体成本控制水平较低。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供应链都涉及到资金支出,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市场调查、售后等环节都应当进行成本控制,部分环节缺乏成本控制,则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另外,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成本管理方法落后,在成本管控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企业过于重视成本核算,对成本管控计划、成本分析、生产成本控制等的重视相对薄弱。

(二)成本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不到位

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强化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发挥的作用有限,成本预算编制、成本预算执行等存在缺陷,成本预算管理质量较低。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成本预算管理并未全面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预算管理集中在事中、事前的预算编制缺少审核,事后预算执行缺少反馈分析,成本控制效果事倍功半。成本控制在生产制造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仍然较为粗放,精细化成本控制还未完全落实,成本费用控制不及时,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全过程成本控制缺乏合理性

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业务量不断增加,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也随之增加,企业期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则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必不可少,然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工作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在产品研发阶段,生产制造企业注重满足市场需求,忽略成本控制,部分人员认为研发阶段不涉及成本支出,因此对其的重视不足。而研发设计方案与产品成本有较大的联系,如使用何种材料、生产技术、人工安排等都涉及成本支出,研发环节缺少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成本管控效果存在不利影响。在采购阶段,部分生产制造企业为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生产任务,材料采购过于盲从,未能提前计划,出现材料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现象,反而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在生产环节,企业员工对生产成本控制认识不全面,存在成本浪费情况,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制造企业对销售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不重视,导致营销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不及时。

三、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优化对策分析

(一)优化成本控制环境

生產制造企业应当全面优化成本控制环境,结合行业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变化,改进成本控制理念,加强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避免在成本控制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首先,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以及成本控制人员需要更新成本控制理念,同时加强对成本控制工作的监管和约束。生产制造企业应当基于价值链思想将成本控制作用于整个生产流程,从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直至销售和服务售后阶段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强化成本控制效果。其次,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优化成本管理方法,注重编制成本控制计划方案。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所产生的成本数据庞大,单纯的手工操作已经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生产制造企业要选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控制,完成成本分析工作。生产制造企业可对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也可在经济实力允许范围内开发成本控制信息系统,企业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成本管控,提高成本管控效率。最后,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根据成本控制的相关要求,对制度内容进行补充,健全成本控制责任机制,增强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意识,而且成本控制制度体系中还应加入资金审批制度,严格规范资金审批流程,资金的流出需要经过审核和检查,保证每一笔资金可以落到实处,杜绝出现贪腐行为。关于材料采购以及出入库方面的制度也应当及时完善,各项材料的流入流出要如实登记,为后续的成本管控提供真实数据。

(二)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生产制造企业需要加强成本预算管理,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将成本预算管理覆盖至每一经营环节中,在成本预算编制环节根据生产情况制定某一阶段的成本支出预算,并且成本预算人员需要加强与研发设计部门、采购部门、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部门的沟通,获取准确的成本预算数据,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笔支出都科学合理。而且生产制造企业在成本预算编制完成之后,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各部门严格按照成本预算支出资金,合理控制企业成本,企业也要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避免出现预算外的成本支出。生产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及时改进传统粗放的管控方式,实现精细化成本控制,精细化成本控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成本分析和计算。企业加强精细化成本控制还应当健全考核监督制度,配合严格的奖惩机制,形成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

(三)强化全过程成本控制

生产制造企业应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从研发环节至产品售后环节,首先,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研发人员要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遵循成本控制原则,尽可能设计成本较少且产品质量较高的方案,合理选择材料类型、优化人员安排,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在产品采购阶段,生产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成本预算管理,提前编制采购成本预算,通过调查材料的市场价格,筛选多家供应商,在研发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出现盲目采购的情况,确保材料设备都符合生产需求,减少采购成本费用浪费现象。在采购环节进行成本控制还需要注意设置成本控制目标和标准,并且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准确记录采购成本,方便后期成本核算。在生产环节,生产人员应当按照产品设计方案完成生产工作,在加工材料时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材料要统一处理,部分材料可进行废物利用,用于其他生产业务中,避免材料浪费。生产过程控制成本可以从优化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而且生产部门也可通过合理调整产品生产时间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多次停工导致的成本支出增加情况。同时生产部门要最大程度地减少残次品,残次品的出现会增加企业的检测成本,消耗过多人力和物力,基于此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引进相关的检测设备,通过技术严格检测产品。除此之外,生产制造企业还应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工作水平、技术能力和工作效率,减少因生产进度慢而导致的加班,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支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产制造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成本控制工作,明确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全面优化成本控制,节省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制造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优化成本控制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生产制造企业需深入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思想和精细化管理思想,深入改革成本控制模式,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促进生产制造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據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江良.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中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营销界,2019(48):239+243.

[2]王怀亮.浅析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26):259+261.

[3]曹洁.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学习,2019(12):102-103.

[4]连金虎.企业生产管理要点及成本控制策略阐释[J].现代经济信息,2019(04):237.

[5]齐迪.生产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14):25-26.

(作者单位:苏州驰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作者:刘宏明

第4篇:生产类型对生产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经济管理系会计学专业成本会计作业姓名学号

第六章生产类型对生产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一、解释名词:

1、单步骤生产

2、多步骤生产

3、品种法

4、分批法

5、分步法

6、分类法

7、定额法

二、填空题

1、简单生产的企业,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按()定。

2、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可分为()、() 和()三种类型。

3、大量生产是指连续不断地进行()或()的生产。

4、成批生产是指按照规定的(),每隔一定时间()生产若干种产。

5、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是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分配的客体,也是生产费用的()。

6、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归于某一作业,然 21

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

7、企业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以及对()要求。

8、生产特点是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生产特点影响着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而成本计算对象又决定着()的确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9、成本计算期是指每次计算成本的(),即前后两次计算成本的()。

10、计算产品成本的期间并不一定完全与产品的()或()一致。一般的说,()主要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三、选择题:

1、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可分为()

A、大量生产、B、成批生产C、单件生产D、大批大量生产。

2、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或会计结帐时间的关系是:()

A、可能一致B、可能不一致C、完全相同D、完全不相同。

3、生产特点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是()

A、以产品产量为成本计算对象。B、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C、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D、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4、生产特点对成本计算期的影响是()

A、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B、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C、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D、成本计算期与会计周期不一致。

5、生产特点对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是()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生产费用不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B、不计算在产品费用,即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C、计算在产品费用,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

2D、计算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四、回答问题:

1、试述生产类型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2.产品成本计算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2

3第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名词:

1、单步骤生产:单步骤生产是指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过程不能间断,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如发电、采掘、铸造等企业。

2、多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是指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过程由可以间断的若干个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也可以由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或几个企业、车间协作进行。

3、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按产品品种归集、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4、分批法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按产品品种归集、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5、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按产品生产中各个加工步骤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6、分类法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将生产费用先按产品的类别进行归集,计算出各类产品成本,然后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又计算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7、定额法定额法是以产品定额成本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简单生产的企业,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按产品品种来确定。

2、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3、大量生产是指连续不断地进行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

4、成批生产是指按照规定的数量和规格,每隔一定时间轮番重复生产若干种产。

5、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是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确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是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客体,也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

6、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制造费用归于某一作业,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

7、企业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以及对成本的管理要求。

8、生产特点是影响成本计算方法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生产特点影响着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而成本计算对象又决定着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9、成本计算期是指每次计算成本的起止日期,即前后两次计算成本的时间间隔。

10、计算产品成本的期间并不一定完全与产品的生产周期或会计结帐期一致。一般的说,成本计算期主要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三、选择题:

1、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可分为(ABC)

A、大量生产、B、成批生产C、单件生产D、大批大量生产。

2、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或会计结帐时间的关系是:(AB)

A、可能一致B、可能不一致C、完全相同D、完全不相同。

3、生产特点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是(BCD)

A、以产品产量为成本计算对象。B、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C、以产品批别 2

4为成本计算对象;D、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4、生产特点对成本计算期的影响是(BC)

A、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B、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C、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D、成本计算期与会计周期不一致。

5、生产特点对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是(AD)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生产费用不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B、不计算在产品费用,即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C、计算在产品费用,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计算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5

第5篇:影响模切压力的因素与计算

模切压力转换为线压后,压力值与钢刀和钢线的总长度、有效线压以及承压材料的特性有关。现行通用的计算公式为:

P=K×L×F P-模切压力(N) K-修正系数(一般取1.3) L-模切版上钢刀或钢线的总长度(mm) F-钢刀或钢线的有效线压(N/mm)

由于材料和环境的不同导致材料的松紧度、厚度、纤维方向等物理参数各不相同,模切压力都会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加工条件的变化会导致钢刀和钢线的磨损,造成钢刀和钢线的有效线压发生变化,而在计算中始终默认钢刀与钢线工作在最佳有效线压值状态下,这便造成了理论计算值的误差。此外,由于模切版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模切版不完全水平,过桥高度加工精度误差导致的钢刀和钢线的安装高度不同都降低了该公式的实际使用性能。所以,该公式并不能用于所有模切版压力的确定。

但是,该公式对于新生产任务加工过程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起到节省印张和保护模切版的作用。该公式最大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初次压力合理范围的确定,在新模切版使用前,可以根据公式所需要的参数值计算出该模切版首次使用所能承受的合理理论压力值,而不是模切版的合理实际压力值。由此公式可以看出,模切压力的测算与承压物之间主要是通过修正系数来平衡的,可是每次都使用相同的修正系数会导致承压材料变化所引起的差异。

调节模切压力是事关纸盒成型质量的重要一步,模切压力太小,钢刀不能切断纸板,但折叠压痕太浅,则折叠困难,成型后不规范,影响美观;特别是利用糊盒机自动折叠糊盒时,如果压痕线太浅,容易折歪而成为废品.但是,如果模切压力太大,甚至在下平台上切出很深的刀痕,刀刃会很快变钝,影响模切版的使用寿命,而且,用钝化的钢刀模切时,产品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纸尘,毛边,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常见因素,龙其是食品包装盒,对纸边的光洁度有更高的要求.另外,钢线处压力太大,还可能使痕线爆裂,所以,理想的模切压力就是做到在机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能使各切口的废边刚好分离,这样,模切刀不易磨损,成品的切口边干净整齐,易于清废.为了尽可能地以最小的压力来完成模切,可能需要反复调节模切压力,影响生产效率.在此,东莞菱工实业有限公司根据自己使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的体会,谈谈模切压力调节的经验,供在家交流参考 影响模切压力的因素

模切压力是由活动的下平台向上移动与固定的上平台压合而产生的.在模切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 的阻力.(1)模切钢刀切入纸板时受到的阻力,纸板越厚越硬,对钢刀的阻力越大.

(2)模切版上钢刀的两侧需要安装胶条,其目的是使模切完成后纸板能及时从更硬一些,才有足够的弹力,当钢刀切入纸板时,胶条受挤压产生阻力,阻力的大小和胶条的硬度版面上胶条的总长度 以及胶条的宽度有关(3)模切过种中,钢线要配合压痕线使纸板产生塑性变形.纸板越厚越硬,加载过程中铜线对纸板塑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4)模切钢刀切透纸板,压在平台上,平台对钢刀所产生的阻力.

克服上述几方面的阻力,使纸板切断关压出痕迹所需要的力,即模切所需的压力.在调节模切压力之前,需要先估计所需的压力,以便调节调节调压机构到适当的位置.模切所需的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1)模切版上钢刀,铜线的总长度.总长度越长纸板对钢刀铜线产生的阻力越大,所需的压力就越大 (2)纸板的厚度和硬度.纸板越厚越硬切断纸板和使纸板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压痕所需的模切压力就越大.(3)胶条的硬度和面积粘贴的胶条硬度越大,宽度越宽,加起来的总长度越长,对纸板产生的阻力越大,所需的模切压力也就越大。应当根据纸板的厚度选择适当硬度的胶条,且胶条不需要太宽,最好把胶条截成小段,间隔地布置在钢刀的两侧,这样可以减少模切所需的压力。

模切压力的调节步骤(1)裁切一叠比下平台尺寸稍小的硬纸板(定量在200-300g/m2为宜)备用,尽量采用厚度均匀、结构紧密、质地坚硬的纸板,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塑性变形量小。

(2)安装模切版。用锯锯出来的模切版,木板的切口往往不够光洁,有的钢刀、钢线的背面有木板的碎屑,模切时会使该处的局部压力过大,因此一定要把钢刀、钢线背面的木屑清理干净。

(3)模切版安装好后,取一张上述准备好的纸板(以下称“调压纸板”),使调压纸板的右纸边与叼口边和下平台的右边缘齐平,然后用胶带纸把调压纸板粘贴在下平台上,根据经验调整压力,点动机器,在调压纸板上压出刀痕。这时对模切压力的精度要求不高,只要控制到不把调压纸板切断,同时又能看到刀痕就行,随后可以根据刀痕对模切压力进行局部的调节。将调压纸板从下平台上取出,同时把版框从机器中抽出,然后把调压纸板用胶带纸粘贴在上框钢板上。由于调压纸板在压痕时是与下平台的右边缘和前边缘齐平放置的,所以它的右边缘和前边缘相对于上框钢板的右边缘、前边缘位置是固定的,这个位置我们应该提前用笔画在上框钢板上供长期使用,可以很方便地将调压纸板对准画在钢板上的记号位置,然后用胶带纸将其固定住。粘贴在钢板上的调压纸板的刀痕应该和它下面的模切版上的钢刀位置上下对齐,后面需要局部补充压力时,只需在该纸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补充即可

第6篇: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运行机制、特点及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

[摘 要] 可持续 发展 成本战略与传统成本战略相比较,成本战略视角、效益的原则以及成本战略的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的不同。可持续发展成本是由 自然 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是指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其作用的发挥因成本运行机制不同而异,具有独特性、效益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受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社会和谐等因素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运行机制、特点及影响因素,寻求从总体上降低可持续发展成本,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运行机制;影响因素

1987年,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5个重要文件,可持续发展开始在全球从理论走向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运行机制

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人为破坏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或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差异损失;或因制度、观念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成本。通过对这些方面成本的研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成本是由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是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其作用的发挥因成本运行机制不同而异:(1)自然生态成本运行机制上符合减项效应的原理,即符合低成本战略的要求,同时符合其他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中的合理部分。(2)人文生态成本运行机制上符合增减效应的原理,即符合和谐成本战略的要求,同时符合其他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中的合理部分。

(一)自然生态成本运行机制。自然生态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两部分,自然资源成本的形成过程分为资源初开发成本、资源加工成本、资源产品成本三个阶段,最终通过自然资源的消费而收回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的形成是由生产破坏或污染、自然破坏或污染、人类生活破坏或污染而产生的,包括耗减成本、损失成本、恢复成本、再生成本、保护成本、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其形成过程为:破坏或污染恢复或治理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成本。自然生态成本具有减项效应,即此类成本越低越好,会产生正效益。

(二)人文生态成本运行机制。人文生态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和谐成本两部分,人力资源成本的形成过程分为养育成本、培养成本、维持成本三个部分,从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得到补偿。社会和谐成本是由自然差异、社会特定差异而应当由社会支付的成本,根据支付的方式不同分为按不同制度执行而形成的制度成本,或用 科学 技术、解放思想、塑造新观念而形成的观念成本。人文生态成本具有增减效应,即有时增加成本会产生正效益,有时减少成本会产生正效益,具体视情况而定。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与传统成本战略相比较,成本战略视角、效益的原则以及成本战略的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的不同。

(一)独特性。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通过差异化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和谐成本战略、可持续成本战略等形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其成本发挥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如差异化成本战略采用的是因地制宜的策略,低成本战略则是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和谐成本战略从协调的角度,可持续成本战略则从时间的持续性方面去发挥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强调的是发挥地区个体、自然和谐的特色优势,与整体成本战略相得益彰。

(二)效益性。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最终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差异化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因地制宜策略所取得的经济利益,低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控制成本形成的差异利益,和谐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协调不合理的效益障碍而取得的效益。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强调的不是短期的、局部的效益,而是长期的、全局的效益。

(三)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最重要的目标是不考虑当前利益,而是考虑长远利益;不是考虑一代人的利益,而是考虑几代人的利益。因此,可持续成本战略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利益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影响因素

从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运行机制看,影响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社会和谐因素,前两个因素影响自然生态成本,后两个因素影响人文生态成本。

(一)自然资源因素。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造成的,一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二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协调好这两种平衡,将会减少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发生。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这样,就会形成过度开发而损害下一代的机会成本。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任何一个大于零的指数增长,其长期结果却是无限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对 工业 革命以来平均每年3%的增长率都不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则难以接受低于7%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要求是有限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的。可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减少自然生态成本的发生。

(二)生态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方面有: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文化可持续性。近年来,国际环境 教育 界提出了新颖而科学的“环境定义”,主要有两要点:一是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二是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环境分为两大方面:(1)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2)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和 交通 环境。

地球环境需要人类珍惜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四类:(1)三大生命要素:空气、水和土壤。(2)六种自然资源:矿产、森林、淡水、土地、生物物种、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和天然气)。(3)两类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荒野、灌丛等)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湿地、湖泊、河流、海洋等);(4)多样景观资源:如山势、水流、本土动植物种类、自然与文化 历史 遗迹等。

第7篇: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四川省渠县畜牧食品局 蒋德彬 发布时间:2014-08-30 点

击数:6 〖背景颜色:

〗 〖打印本稿〗 〖关闭〗

有资料显示,在拥有100头能繁母猪的猪场,如果母猪具有优异的生产性能,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一年能多产生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怎样使母猪发挥出优异的生产性能?下面分析一下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以及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方法。

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观念、品种、环境、气候、管理、营养、疾病等。观念决定养猪成败,正确的养殖观念决定你坚持科学喂养的原则,决定你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意识,决定你正确发展的方向。品种、环境、管理、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力可用一个数学公式来准确表达:经济效益=(品种+环境+营养)×管理。

1.1 母猪生存环境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高温明显对母猪生长不利;湿冷,会导致冬季流产率增高;规模化养猪产生的大量氨、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可能直接诱发各种疾病;群养环境的影响;光照、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量、栏圈建设等对母猪繁殖均有一定的影响。

1.2 管理不当的影响 配种时间不准确;妊娠期间应激强烈;母猪过肥或过瘦;栏养缺乏运动;慢产是仔猪死亡的一个原因;老龄(10胎以上)产弱小猪、死胎的比例较大,仔猪生长速度较慢,死亡率较高;遗传因素,如特殊基因导致的隐睾、疝、排卵少、胚胎死亡率高等;流产、死胎是导致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的直接因素。

2 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改进措施

2.1 抓重点 首先要清楚各类影响因素对养猪成绩贡献的大小,全盘考虑,抓薄弱环节,提升总体水平。各因素影响力见下图。

2.2 抓管理

2.2.1 妊娠母猪的管理。

2.2.1.1 日常饲养管理。可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相近的3~5头母猪在同一圈饲养。这样可使妊娠母猪自由运动,吃食时由于争抢而促进食欲。妊娠后期最好单头饲养,这样母猪的吃食量均匀,没有互相碰撞,利于保胎。

2.2.1.2 管理要充满爱心。对妊娠母猪态度要温和,不要打骂惊吓。每天要观察母猪吃食、饮水、排粪尿和精神状态等情况。

2.2.1.3 做好产前免疫。保证乳猪通过吸食初乳获得母源被动性免疫。一般产前3~4周适合于大多数疫苗的预防注射。

2.2.1.4 怀孕后期管理。怀孕后期的母猪易患便秘,导致母猪分娩困难,分娩时间增加,死胎数增加。而且便秘会使母猪发烧,加上应激反应就会导致分娩困难而使母猪感染上产后综合征。

2.2.2 哺乳母猪的管理。

2.2.2.1 安全分娩的技术措施。准确记录产仔时间和出生间隔,它可以反映分娩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母猪比较安静,产仔相隔几分钟,说明产仔正常。如果母猪十分不安,产仔间隔达45 min以上,就必须进行人工干预。

2.2.2.2 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的饲喂方法。保证泌乳期营养,使体重损失降到最低;加大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产后一周实行自由采食;对妊娠期母猪采取限制饲喂,因为妊娠期采食量与泌乳期采食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妊娠期采食多则泌乳期食欲变差。

2.2.2.3 减少母猪舍的环境应激。室温每升高1 ℃,母猪每日的采食量就减少200 g。在四川,夏季母猪舍必须安装降温水帘或冷风机才能显著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2.3 改善定位栏,保证母猪健康 定位栏近年来普遍受到养猪场主的欢迎,因为节约建筑面积,便于管理,能够进行规模化工厂化养猪,但是定位栏也存在许多问题,需在实际生产中改善。

2.3.1 定位栏存在的问题。定位栏的结构几乎是清一色的水泥地面加固定钢管,而母猪平均待栏时间为105 d,长期与粪、尿、水为伴,加之活动不开,容易造成母猪体质下降,使用年限缩短,且并发严重的肢蹄病。因母猪发生肢蹄病而致淘汰的比例在定位栏饲养中常高达10%以上。用定位栏饲养的母猪其年淘汰率在20%~36%,使用年限为2.5~3.5年,比舍饲缩短了0.5~1年。

用定位栏饲养母猪,其分娩时间延长和胎衣不下的现象突出,且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较高。

2.3.2 对定位栏的改进措施。将前端饮水器改为地槽式直接饮水方式,以保持地面前端干燥。采用条板漏缝式限位栏。架高20 cm,条板宽8 cm,漏缝宽2 cm,后端下设尿水沟,人工收集干粪。漏缝条板要平坦无坡度。适当增加母猪的运动量,切不可一直将母猪圈养在1个禁闭栏里。有条件的猪场要建立一定面积的运动场,对断奶后、配种前的母猪每天给予适当运动,强健肢蹄。

对于肢蹄有问题的母猪,可以在怀孕母猪料内添加骨粉、锌、生物素等营养元素,同时加强运动。

2.4 合理确定每月配种母猪的数量 为充分利用猪场设施,应合理确定每月待配母猪的数量。每月配种母猪数=分娩栏数×参数,各月参配母猪的参数值见表1。

3 小结

3.1 很多因素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其中疾病可能是最大的挑战。

3.2 生产性能也由营养供应决定,所以,高质量的营养是实现最佳生产成绩的前提之一。

3.3 能繁母猪是规模化猪场的发电厂,所以要把母猪的环境、营养、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降低成本而提供潮湿、冬寒夏热、无生物安全的环境,切忌饲喂低品质或有毒霉变的饲料。

3.4 只有母猪的生产成绩提高了,才能降低养猪生产成本,提升养猪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8篇: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1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1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1.2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2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3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 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 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记入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 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第9篇:产品别生产成本计算表

产品别生产成本计算表年 月

规格、定格材 料直 接 人 工制 造 费 用合计标准单位成本分摊率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分摊表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分摊率单位成本实际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差异

批准: 复核: 制表:

上一篇:貔貅自己怎么开光下一篇:飘的中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