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篇1

满怀信心扎实工作

为完成公司2002年各项生产任务而努力——在公司施工生产动员暨推进“成本效益年”活动大会上的报告

王守河

(2002年5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2年是我公司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从年初开始,在公司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能够自觉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在公司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共谋公司改革和发展大计。广大职工也能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围绕公司“成本效益年”的主题活动和公司改革的整体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生产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内、外部市场的活源正在逐步落实,各项施工生产工作正陆续全面展开,公司的生产形势明显好转。随着后续活源的落实,完成公司全年的生产目标大有希望。

一、公司当前的生产形势

今年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我们确定了完成施工收入3.5亿元的生产目标。其中,油田内部2亿元,外部1.5亿元。从目前活源的落实情况看,油田内部项目可能有所欠缺,但我们要争取用外部活源进行弥补。总之,公司3.5亿元的生产指标不能动摇,而且要力争有所突破。随着油田内部第二批招标项目的落实,公司已经承揽到工程项目34项,工作量2.2亿元。其中油田内部工程27项,工作量1亿元;外部工程7项,工作量1.2亿元。最近,外部市场开发又有新进展,五分公司跟踪的沈大高速公路、三分公司跟踪的加格达奇至漠河公路即将签订合同,这两个项目的工作量大约在5000万元左右。这些来之不易的活源,是公司上下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场开发部和一分公司、五分公司、六分公司等单位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1-5月份市场开发部在外部市场共投标25个项目,中标4个,2个项目正在评审中。目前还有内蒙的绕城公路、江西省信丰到定南公路、吉林的白山公路等4个项目正在跟踪,这些项目的工作量大约在1亿元左右。油田内部正在跟踪的项目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这些消息对我们公司来说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公司的施工能力相比,活源仍然不足。况且,从已经落实工程项目的情况来看,点多面广,项目分散,在施工管理上不利于生产的组织与协调。油田内部工程项目,存在着计划下达晚、图纸到位晚、开工时间晚等诸多不利因素,有些项目资金不到位,受征地、动迁、土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迟迟不能开工。外部项目要求标准高,人员、设备投入大,造成内部设备、运力紧张。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给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大项目跟踪和活源落实力度,做好市场开发工作。吉林、内蒙、南京等外部市场要争取再承揽到一个亿的工程。油田内部市场也要千方百计多争取一些活源。二是要加大生产组织与管理力度,全力以赴抓好生产运行,把承揽到的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地完成好。

二、需要采取的措施

为了圆满完成公司今年的生产任务,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如下工作:

一、狠抓施工前准备,做到“六个超前”。根据公司活源少、项目分散的生产形势,我们必须全力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六个超前”。一是技术准备超前。施工大干,技术必须先行。在工程没有正式开工前,首先做好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恢复定线等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二是项目管理的组织准备超前。要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网络。同时要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做到项项工作有人抓,人人肩上有指标。三是人员准备超前。要配齐配全工程施工所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并做好这些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是设备准备超前。要做好现有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做好随时调用的准备。五是材料准备超前。目前,材料招标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重点做好材料计划和备料工作。各分公司在拿到工程图纸后,首先要做好材料计划,报给物资供应分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要根据每个项目的工期安排做好材料进场的总体计划,并认真组织备料,对重点工程所需材料要重点保障,确保施工需要。六是机关、后线服务超前。在为基层服务方面,机关和后线应做出表率,工作要有超前意识,深入现场,靠前指挥,提前做好为前线服务的各项准备。从当前开工的情况看,有些单位对施工准备不够重视,行动迟缓,标准不高,工作粗放。希望这些单位能立即整改,充分认识到施工准备不但能争取时间,也能出效率、出效益。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篇2

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1 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

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按成本项目支出的性质分为初始成本和维持成本。初始成本即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发生的成本支出,如计算机硬件和财务软件等。维持成本即为维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转而发生的费用,如会计人员工资、培训费等。一般说,初始成本要高一些,而维持成本则随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化有所不同,尤其是经营多种业务的公司,其会计信息复杂,会计处理相对麻烦,维持成本也较高。

1.2 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随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1.3 竞争劣势成本

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成本。可能导致竞争劣势的会计信息主要有: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信息,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以及有关企业经营的信息。

1.4 法律事务以及诉讼成本

法律事务以及诉讼成本是指企业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提供误导性信息,而引起法律上的争端。对于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指控而引起的法律事务,随着披露的增加而下降。对于误导性信息引起的法律事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效信息本身。因此,只有针对有效信息的错误指控而引起的诉讼成本才归属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

1.5 行为管束成本

行为管束成本是指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而给其行为带来的限制所产生的一种成本。行为管束成本的存在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不太愿意披露一些对他们的将来的行为可能形成约束的会计信息,如企业的盈利预测信息、企业的发展目标等,以免给自己增加无谓的压力。

1.6 其他成本

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2 会计信息供给的效益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益是通过会计信息披露而获得的利益流入。会计信息披露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2.1 传递核心价值的信号,吸引更多投资者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充分披露是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选择,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质量的信号,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信息充分披露意味着对其利益的保护,意味着公平竞争,当投资者掌握了较充分的会计信息后,会将有限的资本投向效益较好、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使一些朝阳行业或优秀企业得以优先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这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公司股东和经理层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委托人)无法观察经理的全部行动,也无法充分了解经理的能力,只能通过公司经营的有关信息来判断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而大股东为取得一种控制权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充分披露信息方式,不断向公司市场进行信号传递,以显示公司经理层的努力工作程度和公司经营业绩。

2.3 降低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由无风险报酬率、经济风险溢酬和信息风险溢酬三部分组成。在某一段时间里,经济风险溢酬和无风险报酬率是固定的,而信息风险溢酬则随着披露的程度而降低。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价经济风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会计信息。当企业存在的经济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没有相关会计信息以评价经济风险时,投资者和债权人将会要求很高的资本价格(股息或利息);而企业披露信息可以帮助资本提供者理解和评价企业的经济风险时,资本提供者要求的报酬相应降低。理论上,当企业充分、可靠披露信息时,资本成本接近于无风险报酬率和经济风险溢酬之和。因此,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将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2.4 增加外部资源投入的机会

企业只有获得外部资源才能生存和发展,不断创造价值。而企业法人要想得到外部资源——所有者提供的资源,只有通过向外部资源提供者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以及有关企业的前景、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会计信息,以取信于他们才能换取他们对企业的投入。

3 会计信息披露的冲突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披露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少交易成本,会计信息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实用性很强的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信息披露制度自身的建立和完善也需付出成本,提供信息披露服务的企业也并非完全心甘情愿地付出这种成本。因此,这种外部信息披露机制要求与企业内部实际成本效益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存在并且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以下采用经济学上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从信息供给方角度来进一步分析。

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即企业角度来说,生产和披露会计信息需要成本,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理论上这些成本应由全体受益者共同分担。按照这个理论,可知: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说明企业虽获得较好收益,但披露仍不充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大效益会增加披露相关信息;当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时,表明企业虽然获得收益,但披露信息过于充分,造成成本过大,对企业经济效益不利,此时,企业不愿负担多余成本就会相应减少信息披露量;只有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这时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使企业资源实现最优配置,这样既满足了信息披露原则所要求的充分性,也是信息量与成本、效益完美结合的最有效境界。

4 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冲突的对策

4.1 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各类有用信息进行了分类,这些信息对企业和信息使用者来说各有所需。我们可将这些信息再分为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证券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要求规范企业披露机制,这属于强制性披露范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全然不顾信息披露的成本而一味追求所谓的绝对充分披露,则可能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应该考虑构建以适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作为重要补充的信息披露机制,这样可以及极大地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益。

4.2 采用多层次信息披露制度

这是相对于我国传统的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即单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形式而言,规模不同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披露形式,多层次信息披露制度可调节这些方面的要求,这样会计信息披露更具有灵活性与选择性,也使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与企业的成本效益达到统一。

4.3 加大网络会计推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供需双方在Web站点的人机交互界面上,需求方按一定的访问权限在有关的网页上浏览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对网页上的财务信息进行查询、分析以及对感兴趣的财务资料进行下载,显然这一过程即是供需双方就信息产权的使用或让渡达成契约、履行契约的过程。

优质肉牛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篇3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饮食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量的多少,还追求于饮食的健康与否。牛肉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由于牛肉的肉感好并富含营养,牛肉产业在不断发展。由此,基于优质肉牛养殖的生产现状与收益现状,分别对不同模式的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 肉牛;养殖;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古往今来,牛作为一种耕田犁地的工具为农民劳作,而今,农民把肉牛作为一种养殖产业,并且肉牛产业渐渐地得到农民的重视,逐渐成为农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村中的肉牛产业主要以家庭作为单位,以各家各户进行养殖,该产业的经营比较分散和小型。但随着肉牛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肉牛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肉牛产业渐渐地变得大型化,生产的牛肉也渐渐地优质化,随着人们对肉牛的需求量增大,肉牛产业随之扩大,商业化生产的牛肉质量随之提高,对于肉牛的品种、肉牛的喂养、养殖业的规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开展了对优质肉牛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

1 肉牛养殖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的肉牛头数量也有了大大上升,年平均增长约10.60%左右。我国牛肉产量位居世界的第3,仅次于美国和巴西。虽然,我国牛肉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牛肉人均量却是非常低,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对于优质肉牛养殖这个新兴的产业,其成本收益的概况较为复杂。首先,由于肉牛养殖的过程中,需有一个适合肉牛生活的环境、肉牛日常饮食方面的费用及肉牛的医疗费用等,因此,肉牛养殖业中的成本问题牵涉到许多方面的费用,通过调查,每头肉牛所需花费的费用大约为6 000元。其中,肉牛的每日饲料费用和犊牛费用占了总费用的大部分。

通过调查肉牛养殖业的全年费用情况,发现全年的犊牛费用上升得最大,大约上升21.50%,其中,饲料的费用和雇佣费用的波动最大。

2 肉牛的养殖模式对产业的收益影响

根据肉牛养殖业的养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肉牛养殖模式分为个人户的小模式、农户与小区的中等模式、大型化的生产模式这3种类型,为对肉牛养殖产业的不同模式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分别对不同模式的肉牛养殖业进行了不同的实验与询问。

选择一个肉牛产量较高的县城作为调查对象,首先,对某县农民进行询问,选择其中养牛水平较高的农户10户,每户需要养育3头肥牛,最后,可知每头牛的纯利润为380.50元;再者选择该县的某一小区中的8户农户,这8户需要养育130头肥牛,最后可得出每头肉牛的纯利润为790.34元;选择在该县城中较为知名的肉牛养殖企业公司,选定该企业中的3个养殖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养殖场需要养育15头肥牛,最后,可得出每头肉牛的纯利润为1 500.36元。

个人农户分散小型养殖,以这种养殖方式发展肉牛产业的农户,其每头肉牛的单价收入很少,比另外2种养殖方式的收入都要少,形成这样的低收入的很大原因是个人养殖肉牛规模小、经验少,农户通过自己的养殖方式养殖,对养殖肉牛的环境要求以及饲料要求等不高,因而,养育的肉牛的质量也较低。

另外,农户与小区的中等模式肉牛养殖,该种方式的收入比个人农户分散养殖方式的要高,由于该种方式养殖是由几户农户一起共同养殖肉牛,这样的养殖能够很好地运用农户们的经验,互相学习,经验较丰富,同时,也能为肉牛的生长提供一个较良好的环境,因而肉牛质量也较好。但由于这种中等模式的养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的过程还欠缺一些完善的设备,因此,该种养殖方式还有待提高。

最后,大型化的生产模式的收入是最高的。这种养殖模式运用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对培育的过程要求十分严谨,在大型肉牛场里,养育肉牛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地设计,肉牛的饲料需要专业人士的精心挑选,为培育出良好优质的肉牛,对于肉牛的培育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而大型化的生产模式收益是很可观的。

3 肉牛的不同年龄段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对肉牛产业的收益影响,由此,对不同年龄段肉牛的养殖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不同年龄段的肉牛进行试验,以利于分析养殖的收益情况。

3.1 架子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随机选取10~20月龄、20~60月龄的公牛、49月龄以上的母牛各10头,分成3组进行培养,这3组需要采用相同的饲料、环境、培育模式等,在相同情况下各自培育10头架子牛,最后进行养殖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发现幼龄公牛的生长情况最好,处于10~20月龄的公牛的生长速度最快、肉牛的质量最好、经济的收益最高。另外,处于49月龄以上的母牛培育的质量是最差的,包括在肉牛的质量、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是最差的。

3.2 母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选取100头母牛进行培育,根据这100头母牛的平均每头的支出与收入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母牛在生产周期的期间,其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为负值,平均每头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为亏损约2 600元。对于处于生产期的母牛养殖产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首先,母牛的养育的生长较公牛差,肉质也较差;其次,在于对刚出生的幼牛的养育的支出。因而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较低,需支出的金额较多。

3.3 犊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随机选取30头牝分成3组进行培育,将月龄相近的犊牛10头作为一组来进行培育,并保持犊牛的生长条件一致,进行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处于10~20月龄的犊牛获取的肉牛质量最好,生长速度最快,成本收益达到最佳。

由以上的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试验可得出,处于10~20月龄的犊牛的成本收益为最好,而处于高龄的能繁母牛的收益效益较差。把处于健壮的、年幼的肉牛出栏,可获取较高的成收益金额,而出栏较年长的、处于生产期的母牛等获取的成本收益较低。

4 肉牛品种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由于肉牛的品种繁多,在一些地区为获取良好品种的肉牛,通过杂交的技术,培育出良好的肉牛,许多农户选择肉牛的品种的标准为:肉牛的重量要足够大,而且需要肉牛的生长速度快,肉质较嫩,体格庞大,体型较完好。为增加肉牛养殖成本收益,具备以上条件的肉牛的出栏价格都较高。因而在杂交培育中,尽量选择具备身体健壮、生长快等的优良基因的肉牛进行杂交,这样培育的肉牛就能获取更高的成本收益,同时,有些农户会选择比较温顺的肉牛进行养殖,这样农户养殖肉牛的过程也会轻松许多。运用良好基因的肉牛杂交方式培育肉牛,肉牛的传代也能较好地传承下去。

5 结语

为能够有效提高肉牛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从而提高农民培养肉牛的积极性,有利于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见以对不同模式的肉牛养殖的收益分析,让农户了解到不同的模式养殖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进行改善与提高。

对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论文 篇4

并购是实现企业之间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间的并购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汤姆森金融研究机构(thomsonfinancial)的数据表明:去年的全球企业并购总量与前年相比增长了近50%,预测今年将再创新高。在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也正方兴未艾。

但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规模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质量上的差距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并购怀有一种盲目乐观的看法,而且对并购的成本与效益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至30%,即只有少数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赢得了财务优势,提升了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通过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就必须对并购计划做出正确的成本效益分析。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篇5

电源端向负载供电的电馈电线路。

还有一种是进线回路,它有出线是到各个分柜的。比如,高压有二路进线,有四台变压器出线,那从供电局过来的二根总线接的柜就叫进线,变压器出线的柜就叫馈线,还有计量柜,PT柜等。

馈电线中的“馈”字就是“送”的意思,因此,“馈电线”可以理解为“送电的线”或“供电线”。其主要用途有两个:

一、传输提供电能;

二、传送电信号。

馈电线是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之间的连接线

一、影响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的因素

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用下式表示:

Tcost=Cp(1/Per+Rop+Rloan*Rintr-isub)/Hfp(1)

式(1)即为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的计算公式(史博士定律)。它表示出了光伏电站的成本电价Tcost与光伏电站的单位装机成本Cp、投资回收期Per、运营费用比率Rop、贷款状况(包括贷款占投资额的比例Rloan和贷款利息Rintr两个参数)、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Hfp、该电站所享受到的其它补贴收入系数等六大因素的具体关系。

有了式(1)的光伏发电成本分析模型,可以对现阶段光伏发电成本做一个简要分析。本分析不考虑电站的其它补贴收入,即令式(1)中的isub=0。

1.1单位装机成本对电价的影响

按照回收期20年,贷款比例为70%,贷款利率7%,运营费用2%计算。假设当地的年满负荷发电时间Hfp=1500小时,则不同的单位装机成本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见表1-1。

表1-1装机成本Cp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

1.2日照时间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

按照回收期20年,贷款比例为70%,贷款利率7%,运营费用2%计算。假设单位装机成本为12000元/KW,则不同的满负荷发电时间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见表1-2。

表1-2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

可见,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非常大。通常年满负荷发电时间与日照时间是直接相关的。但是,电站系统的设计方式、系统参数、系统追日与否,对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影响都很大。下表给出几个地方的年日照时间与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对照表。

表1-3影响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因素

由上表可见,年日照时间对于年满负发电时间的影响是最大的,但在同样的年日照时间下,采用不同的系统安装方式,以及是否进行功率优化差异也是很大的。

例如,在年日照时间2800小时的地区(我国西北绝大多数是这类地区),固定支架的年满负荷发电时间为1456小时,但如果全部采用追日系统,并增添功率优化模块,则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可以达到1808小时。当然,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增加需要投入的增大。但在组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投入还是经济的。

对于追日支架等,除了考虑一次投入外,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安装条件,例如,屋顶通常不适宜安装追日系统。对于常有大风的地面电站,那么对于跟踪支架的维修费用可能影响较大。

1.3贷款状况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

目前,对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建设,多多少少都要采用部分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占总投资的比例以及贷款利息对于光伏电站的成本电价影响十分巨大。

这里,假定装机成本为12000元/KW,按照投资回收期20年,年满负荷发电时间1500小时,运营费用2%的计算条件,对于不同的贷款条件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4。

表1-4贷款条件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电价单位:人民币元/度)

从表1-4可见,在其余条件均给定的条件下,仅贷款条件的变化,光伏电价就可能从0.56元/度升高到1.28元/度。

对于光伏电站的建设来说,贷款利息当然是越低越好。贷款比例的升高也会导致成本电价的提升,但由于自有资本金占用少,所以,适当提高贷款比例也未必是坏事。这要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和根据能够得到的最低利率来确定最合适的贷款比例。本文对此不作深入讨论。

1.4投资回收期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

假设单位装机成本为12000元/KW,运营费用按照2%计算。年等效满负荷发电时间按照1500小时计算。在两种贷款条件下,则不同的投资回收期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见表1-5。

表1-5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电价单位:人民币元/度)

本帖隐藏的内容

由表(1-5)可见,如果全部采用自有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设定在25年,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电价仅为0.48元/度。这个价格已经低于许多地方的火电上网电价。而如果设定投资回收期为5年的话,则成本电价高达1.76元。因此,投资回收期的设定对于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我国,火力发电厂的投资回收期通常为15~30年,而核电的投资回收期更高达50年。因此,对于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分析计算时,按照20年或者25年的投资回收期计算是较为合理的。从表(2-5)可见,在70%贷款的条件下,如果电价定为0.95元,则20年可回收投资,如果电价定为0.87元/度,则25年可回收投资。

1.5运营维护费对于光伏发电成本电价的影响

设定单位装机成本为12000元/KW,按照回收期20年,贷款比例为70%,贷款利率7%,年等效满负荷发电时间为1500小时,则不同的运营费用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见表1-6。

表1-6运营费用对于成本电价的影响

由表(1-6)可见,运营费用对于光伏发电成本电价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同样一个电站,如果运营费用控制在1%,则成本电价可为0.87元/度;而如果成本控制在5%,则成本电价会飙升到1.51元/度。因此,对于电站的运营和维护的成本一定要精打细算。

二、现阶段的光伏发电成本及投资效益分析

2.1现阶段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

根据式(2-1),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如下:

Civs=Cpan+Cstr+Casb+Ccab+Cbas+Ctrc+Cpom+Cinv+Cdis+Ctrf+Cacc+Ccon+Cmon+Ceng+Cman+Cland

我们根据目前的光伏产业的成本,以一个10MW的光伏电站为例,分别计算,得出目前的光伏电站的装机成本,见表2-1。假定电站地点在青海某地戈壁滩,土地价格按照3000元/亩计算。

表2-1 2011年四季度在青海省一个10MW光伏电站的装机成本

以上费用中,第1~5项(表中红字部分)的价格是由光伏产业的行情决定的,这部分金额为8080万元,占总投资68.7%;第6~9项(表中绿色部分)是由钢材和铜材的市场价格决定的,金额为1510万元,占12.8%;第10~15则是土建与安装施工费用,取决于当地的施工条件和业主和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平,金额为2020万元,占总投资17.2%;最后一项土地价格为150万元,占1.3%。

2.2光伏电站投资效益

2.2.1上网电价为1.15元/度的投资收益

以上述电站为例。当地年日照时间为3100小时,经过试验测算,年等效满负荷发电时间为1538小时(固定支架,已扣除站内消耗)。电价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批为1.15元/度。电站发电的运营维护采用三班两倒方式,共设立15人,年运营维护费用大约为180万元。

项目方资本金为3176万元;银行贷款8000万元,年利率为7.5%,每年利息为600万元。此外,该项目每年减排约20000吨二氧化碳,可产生125万元的CDM指标收入。

利用式(2-5)电站的年税前利润:

Iint=P*Hfp*Tarif+Isub–Cop–Cfn

=10000*1538*1.15+1250000-1800000–6000000

=10,439,600.00元

如果电站按照10年加速折旧,则每年折旧费用约1116万元,前10年可不用交税,每年的税前利润可以用来归还银行贷款。假设每年除利息外,再归还1000万元贷款本金,八年还清,则利息将逐年递减75万元。

运营财务状况表见表2-2。

表2-2青海某地10MW光伏电站运营财务状况表(上网电价:1.15元/度)

由表(2-2)可见,该光伏电站用9年的时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累计现金流超过资本金投入,贷款还清)。平时,在每年归还1000万元银行贷款后,还可有100万现金净流入,且每年递增大约50余万元。到第九年,银行本金还清,每年净现金流流入为1546万元。

2.2.2上网电价为1元/度的投资收益

2012年后,国内大部分电价变为1元/度。这样,如果对同样一个上述电站,每年还款余额改为800万元,这样,财务状况见表2-3。

表2-3青海某地10MW光伏电站运营财务状况表(上网电价:1元/度)

由表2-3可见,如果上网电价为1元/度,则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0年(累计现金流入超过资本金投入,贷款还清)。到第10年后,因为折旧完成,因此,增值税和所得税大幅增加,每年两税合计大约600万元,即便如此,每年项目公司依然有1084万元的现金净流入。

2.2.3系统改进的电站投资收益

上述电站没有采用固定支架,没有追日并且没有进行功率优化,如果增加追日系统和固定支架,则投资需要增加1600万元,从而使电站总投资从11160万元增加到12760万元。考虑贷款9000万元,自有资本金为3760万元。但这样,电站的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可以增加到1860小时,但运营费用也相应增加到200万元/年。按照这个条件,再对该电站进行测算可知(表略),增加电站优化系统,虽然使总投资增加了1600万元,而且维护费用也增加了20万元/年,但由于增加了发电量,因此,投资回收期反而缩短到9年零一个月。收回投资后,每年的现金流增加了280万元。因此,投资效益是明显的。实践证明,任何能够低成本而有效地增加光伏组件发电量的技术,都对提高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篇6

京山县虎爪山林场主要森林为天然次生林、和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人工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泡桐、马褂木林、以培育绿化大苗为目的的银杏、广玉兰、桂花等特色经济林。林场天然次生林全部划为公益林,以增强生态功能、维护生态效益为主,主要是护林,即使有人工抚育采伐活动,其经济收益也很小,故这里不作效益分析;银杏、广玉兰、桂花等特色经济林,将来受市场变化波动影响较大,这里也不作分析。下面将杉木、马尾松、泡桐三个主要用材树种从除杂整地、造林到采伐销售的整个成本及效益,按目前的市场价作成本效益分析(不将林地使用费计入成本)。

一、杉木

虎爪山林场杉木抚育间伐和皆伐的出材量约13m/亩,其中抚育间伐4次,出材5m/亩,到26年树龄后,皆伐平均出材约8m/亩。

1、成本核算

①除杂、烧杂:77元/亩; ②全垦整地:220元/亩; ③挖穴整地:170元/亩;

④回填、栽植及苗木费:110元/亩;

⑤栽植当年以耕代抚,间作农作物,不投抚育费,从第333二年到第三年,每年3次全抚,49元/亩、次,第四年1 次全抚,2次割抚,第五年2次割抚,割抚22元/亩、次,共投入431元/亩;

⑥采伐、转运13m/亩的木材的费用为:

100元/m×13m/亩=1300元/亩;

⑦将护林工资及机关人员各项开支摊到林地管理上为:

100元/年、亩×26年=2600元/亩; ⑧其它不可预见费 500元/亩

合计成本:5408元/亩

2、木材销售收入

m/亩×700元/m=9100元/亩

3、杉木林从间伐到主伐的每亩直接收益为:

9100元-5408元=3692元

二、马尾松

目前,虎爪山林场的马尾松林很少皆伐,这里按45年树龄皆伐进行核算,产木材15m,其中抚育间伐出材6m/亩,主伐出材9m/亩。

1、成本核算

① 除杂烧杂:77元/亩; ② 栽植及苗木费:132元/亩;

③ 抚育费:3年内幼林地每年割抚3次,3-6年每年割抚2次,共割抚15次,计费用为22元/亩×15次=330元/亩;

④ 木材采伐及转运费 100元/m×15m=1500元/亩;

33⑤ 护林员工资及机关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摊到林地管理上为100元/年、亩×45年=4500元;

⑥ 不可预见费 500元/亩

合计成本:7039元/亩

2、木材销售收入

15m/亩×550元/m3=8250元

3、马尾松从间伐到主伐的每亩收益为: 8250元-7039元=1211元

三、泡桐

泡桐林12年普伐,间伐出材3m/亩,主伐出材7m/亩。

1、成本

① 除杂烧杂 77元/亩; ② 挖穴整地 170元/亩;

③ 回填、造林、苗木费 155元/亩; ④ 抚育,割抚 7次×22元/亩=154元/亩; ⑤ 木材采伐转运 100元/m3×10m3=1000元/亩; ⑥ 护林管护等费 100元/年×12年=1200元/亩; ⑦ 不可预见费 300元/亩

合计成本:3056元

2、木材销售收入

10m×550元/m=5500元/亩

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篇7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

1. 收集、处理、编制成本会计信息所需要的成本

一个企业为了形成完整的成本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多人力、财力、物力。而完整的成本信息的获取要经过好几个过程,采集、确认、记录以及总结,在这每一个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成本的支出。如:在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部门人员的奖金津贴、办公用品、财务软件以及一些计算机硬件等等的成本支出都是相当大的。如果企业的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步骤复杂,那么成本的计算也就非常的麻烦,此时就需要高素质的成本会计人员的帮忙,也会因此加大了他们的成本。成本信息需要经过整理,形成一个个详细、简化的报表,呈现在信息使用者面前,这个过程也会带来相应的一些人工、材料费用。

2. 法律成本

一些非会计人员可能会对法律成本有许多不解,不明白什么被称作是法律成本。然而所谓的法律成本是一种防范性成本。它是假设企业的会计人员所整理的成本信息对信息使用者产生了误导倾向的情况的存在。在这个情况中,由于这个原因有可能会受到该企业的投资人或者是税务机关的惩罚、起诉,从而产生相关的法律费用。法律成本在整个成本会计信息中占着一个比较小的比例,但是缺少它的存在,却会导致其他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协调。

3. 企业业绩评估以及管理的成本支出

通常情况下,企业拥有两种成本数据。一种是用于内部管理,另一种是用于外部报送。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外报成本数据所需要达到的要求更加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来执行所有的步骤,然而对适用于内部管理的成本数据而言,它可以按照企业的管理目标来整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一般内部的成本数据多少都会带一些主观色彩,管理人员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来收集信息,从而造成许多管理机会成本的不同。为了查找企业的各种会计指标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会计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将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与会计人员所做出的账面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地分析、应对局面。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不能对产生差异的成因分析有个很清晰的了解,将会很大地影响到管理人员对生产成本的掌握。

4. 有关其他方面的成本

除了以上的几种成本,还有一些成本是比较微小的支出,其包含的范围太广。因此,把它们通通纳入其他方面的成本中去。它主要包括了这些内容,如:对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系统的维修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等等。

二、对成本会计信息进行效益构成分析

1. 降低相关的成本

只要在不影响成本变动的情况下而引起利润变化的变化,降低成本将会是最好的一个挽救措施。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经济规模以及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劳动生产率进行改善、构建组织管理进行优化等渠道来降低成本。第二,对发生成本的基础条件进行改变。它的基础条件包括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以及其可资利用的经济来源的性质。所谓的资源,它包含的内容范围比较广,其中有对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以及一些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结构方面等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也是对成本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2. 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率

降低成本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增加企业利润的一种表现。当市场发展得越来越激烈的时候,降低自身的成本相当于提高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如果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时,成本管理最大的困难就是解决成本降低和生产经营之间,哪一者更为重要的问题。单单是靠成本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很容易引起错误的认识。当成本变动与诸多因素有着关联的时候,要全面地看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的错综复杂的联系来合理地对成本进行调整,这能够使企业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最大的利润。

3. 增加对企业战略的支持

企业战略是一切业务发展的起点,只有将战略措施布置得当,才能更好地与成本信息进行配合。现在许多成本领先战略企业不断地对成本进行强化管理,从而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战略的选取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要配合企业的各种小战略的实施,而且还要带领企业的成本管理走向最低化。除此之外,采用成本信息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方法来使有效的经济资源能够生产出种类多样化的产品、价值更高的产品,从而实现节约增产的目标。这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之一,当企业的成本逐渐降低,企业战略的发展方向也会变得更加广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导致了各个信息使用者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依据,它能够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有一定的掌握,有利于决策的做出。根据成本信息可以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一个权衡,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使效益实现最大化。

摘要:将企业的价值、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企业会计应该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要注意成本效益的使用。所谓的成本效益原则就是指会计部门收集的会计信息能够使整个过程的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带来的效益大于总成本的支出。

关键词: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效益,分析探究

参考文献

[1]陈俊武.浅论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以及整改途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6):124-125.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篇8

【摘要】 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是影响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强,用户需要更多、更相关的信息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从而作出决策,因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高了。

【关键词】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效益

一、会计信息的实际成本

会计信息的实际成本产生于会计信息的制造、检验和发布等过程中,是会计信息成本的可计量部分,其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对外报告的净收益。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财务报告的生成,整个过程都属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过程,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车间”。同一般商品一样,会计信息的制造成本也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支出、一般性的物料消耗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折旧费、维护费、办公费等。在手动操作的会计系统中,直接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占会计信息制造成本的绝大部分。

2.间接成本。随着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信息系统的折旧费和维护费将成为成本中的主要部分,会计人员智力消耗的补偿也将逐步增加。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厂内检验员”,其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而发生的成本支出,也应归属于会计信息的间接成本成本。

3.检验成本。会计信息商品的检验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般商品的质量检验主要由企业内部的质检部门负责,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辅助检查;而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主要借助于独立的第三者进行“质量验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起辅助作用。企业生成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通过与外部资源拥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取得其资源的使用权,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生成后应及时地对外提供。

二、会计信息的潜在成本

1.会计信息的或有成本。会计信息的或有成本是指由于信息的披露行为而给企业带来的或有支出,其发生或不发生主要取决于未来事件的发展,其金额一般难以计量,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甚至会招致灭顶之灾,应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2.竞争劣势成本。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度或不足,而造成竞争地位下降所付出的代价。如果企业信息披露过度,揭示了本不应该泄露的商业秘密,竞争对手将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竞争劣势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受制于披露信息的类型、详略程度和披露时间等因素。如何既能确保信息的充分披露又不至于泄漏商业秘密,这是现代企业信息披露中的难点问题。

3.违规成本。由于会计信息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要求企业在对外提供信息时应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能偏袒于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生成和披露信息。然而事实上很难做到,企业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也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有时会基于自身利益或大股东利益的考虑,提供不充分或误导性信息,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给社会造成危害。

4.诉讼成本。诉讼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引起法律争端所付出的代价。诉讼行为的发生可以由于披露不充分或提供误导性信息而产生,也可能因为提供有效的信息而受到错误的指控引起。诉讼成本中的一部分是可以计量的,如立案费、诉讼费、律师费、结案费等,但更多的是无法计量的损失,如由于诉讼案件使管理人员偏离正常工作状态和精力消耗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由于诉讼案件使企业在公众中形象下降的损失等,这些损失对企业而言往往是难以估量和弥补的。企业为了减少诉讼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恰当地揭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地披露相关的信息,这样即使出现了诉讼事件,也可以更好地辩护,将损失降低最低点。

5.行为约束成本。行为约束成本是指由于公司披露了一些会计信息而使管理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付出的代价。由于直接监督的非经济性,会计信息成为企业所有者间接监督和评价管理者行为的主要手段,某些信息披露内容可能会制约或改变管理者的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一是管理者为实现短期预测目标而忽视长期经济利益,如放弃短期效益不明显而长期效益较佳的投资方案;二是管理者可能会采用收益平滑的会计技术处理避免本年度收益最大化,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益分析

(一)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

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向社会公开筹集的,在社会资本量一定的情况下,各企业都试图以尽可能低的资本成本来获取尽可能多的资金,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资本价格将基于企业的经济风险(以有效信息为基础)以及无风险报酬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无风险报酬率是相对固定的,而经济风险报酬率则随着披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完全的信息披露可以使投资者比较充分地了解企业的过去,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预期投资的经济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未来作出合乎理性的预测,尽可能降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低风险使得投资者要求较低的投资回报率,从而使企业的资本成本降低;反之,不完全的信息披露将加剧了投资者的风险,高风险性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与之相对应,从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的上升。

(二)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促进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从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的角度讲,公司治理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如何激励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以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股权的分散性决定了投资者对管理者实施直接监督的不经济性或不可行性,借助于会计信息进行的间接监督成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只有当投资者获得了企业真实、可靠和足够详细的信息后,才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决定自己的投资决策;而管理者也正是通过定期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以表明自身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和相应的薪酬。因此,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已经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互相沟通的桥梁。有效的信息披露不仅是上市公司的持续责任,也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三)投资者是会计信息披露的直接受益者

投资者是企业资金的提供者,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金的增值,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投资者作出决策的前提是对被投资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对未来的预测。信息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变量,投资者正是通过阅读和分析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与其他渠道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做出合理的预期,评价其证券价位与内在价值的关系,权衡不同证券价格所反映的投资风险与回报,从而寻找合理的投资组合。因此,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将完善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评价,降低资本配置的风险,减少错误配置资本的可能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田昆儒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问题研究》,《当代财经》,2006.1

公司成本效益分析 篇9

——XXXX有限责任公司

一、项目简介

XXXX公司成立于一九XX年,原机械工业部XXXX定点生产厂家之一,成立以来一直为XXX、XXX,是目前国内最大的XXX生产企业,其中XXX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设立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和日常工作机构,配备了标准化专、兼职人员,成立了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补充完善了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体系和明细表;制定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委员和技术开发中心下属标准化室的工作职责,规定了企业标准制定、更改程序和标准实施及评价要求;收集和制定企业技术标准205项,制定、修订各类管理标准104项、工作标准109项,共计418项。

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了省级名牌产品,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使企业标准化工作整体上处于健康发展状态。

二、标准化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一,提高产品质量是最显著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的制胜法宝。公司产品质量在执行产品标准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实施标准化工作前后,公司产品售后服务次数及电机台数都有明显改善,成品电机返修率进一步下降。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前,公司售后服务接用户反馈传真及电话2619次,其中现场服务1530次,电话及传真服务1131次,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为169万;成品电机返修率为0.52%。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公司售后服务接用户反馈传真及电话1598次,其中现场服务911次,电话及传真服务708次,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为87万;成品电机返修率下降为0.35%。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公司建立标准化体系以来,在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管理等过程中,扩大有用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劳动耗费。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等制定成标准,劳动者形成习惯及熟练程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劳动效率,工业总产值增长18%.实施标准化工作,为公司科室合并及减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公司对部分科室进行减员,补充到一线生产岗位,使各项管理费用减少近50万元,同时工业产值增长近200万元。

第三,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发展才是硬道理,标准化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能力。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前,公司外贸部发货金额120万美元;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公司外贸部发货金额到达320万美元。

三、标准化产生的社会效益

标准化能够带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方便产品使用维修,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标准化同时带来了众多社会效益。

第一,减少资源浪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过程中,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时又能消除不必要的或者重复的资源浪费,节约原材料。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公司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得到很大的节约,原材料使用数量下降约15%。

第二,保护个体利益和提高个人素质。标准化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是产品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保障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同时,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公司员工的通过标准化也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第三,增加员工个人收入。公司实施标准化工作之后,公司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增长,进而增加了公司员工个人收入,平均工资增长10%,使员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标准体系与其它体系整合程度不够彻底。公司在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之前已经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还进行了“CCC”、“CE”标志等多类产品性认证。各体系的职能分配、名词术语、文件格式等未实现有效统一,文件的兼容整合欠缺。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正确处理好已建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关系,导致同一过程未能简化统一在一份文件中。

五、意见及建议

实施标准化战略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在推进企业标准战略方面,政府需要加强重视,以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或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对企业推行标准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企业标准化的重要作用和成果,有效引导企业自觉进行标准化生产,对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及标准化工作人员,形成激励机制;加强标准化宣传力度和扩大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增强企业实施标准的自觉性。

XXXX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好家风好家训格言警句汇总下一篇:中学教学常规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