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成本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收益成本(精选8篇)

收益成本 篇1

1、饲料配方

湖南省湘潭市特种养殖科技园肉鸽的饲料配方如下 玉米50﹪ 豌豆30﹪ 小麦20﹪ 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单价如下

玉米0.96元/斤 豌豆1.8元/斤 小麦1.05元/斤

2、药费和水电费用

药费和水电费用全年共计500元/年(100对种鸽计算)。

3、注意饲喂的方法和量

① 种鸽每天喂养三次,早上7:00一次,中午12:00一次,下午5:30一次。1对种鸽全天的饲喂量不得超过100克(0.2斤)如带仔种鸽的乳鸽在15天左右大小时晚上22:00加喂养一次,加喂饲料量为100克的1/3量。

② 青年种鸽每天喂养二次,早上7:00一次,下午5:00一次,一对青年种鸽全天的喂量不得超过80克。

③ 为提高年产仔量必须让乳鸽长到16天时将其拿出鸽窝,以便于种鸽及早产蛋。④ 注意照蛋并蛋工作。

4、1对种鸽天、月、年的饲料成本分析 ① 1对种天饲料喂养成本 0.25元/天

按我基地的饲料配方每斤饲料为1.23元/斤,1对种鸽天喂养量为100克(0.2斤),月配方饲料耗量6.00 /斤,年配方饲料耗量72 /斤(其中玉米占36斤,豌豆占21.6斤,小麦占14.4斤)。0.123元/斤×0.2两/天1对种鸽 =0.25元/天 ② 1对种月饲料喂养成本 7.5元/月 0.25元/天×30天/月 = 7.5元/月 ③ 1对种年饲料喂养成本 90元/年

7.5元/月×12个月 = 90元/年

④ 1对种年饲喂养水电药费成本 5元/年 全年1对种鸽饲喂养综合成本为 95元/年5、1对肉鸽种鸽收益分析

1对种鸽全年产仔为8对16只,目前市场上乳鸽价格为13元/只,16只×13元/只 = 208元/年 — 95元/年综合养殖成本 =118元/年净收入。

6、目前按养殖种鸽100对计算天、月、年的饲料耗量成本费用 ① 100对种鸽天饲料喂养成本 25元/天 ② 100对种鸽月饲料喂养成本 750元/月 ③ 100对种鸽年药费水电费成本 500元/月 ④ 100对种鸽年饲料喂养成本 9000元/月

⑤ 100对种鸽天饲料耗量成本 20 /斤(10斤玉米、6斤豌豆、4斤小麦)⑥ 100对种鸽月饲料耗量成本 600 /斤(300斤玉米、180斤豌豆、120斤小麦)⑦ 100对种鸽年饲料耗量成本 7200 /斤(3600斤玉米、2160斤豌豆、1440斤小麦)全年100对种鸽饲喂养综合成本为 9500元/年

7、目前按养殖种鸽100对计算月、年的收益利润(全年按8个月、45天/月)每月按100对种鸽正常产仔180只计算

① 100对种鸽月收益 180只乳鸽×13元/只市场价 = 2340元/月 净利润为2340元/月收益 —750元/月饲料喂养成本 =1590元/月净利润 ②100对种鸽年收益 2340元/月 × 8个月 = 18720元/年

收益成本 篇2

伴随电子商务的兴起, 产品退货、报废产品正日益增多, 逆向物流这一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人们对物流管理的理念也从前向物流转向逆向物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下, 商家的退货政策成为吸引顾客进行购物的一个重要砝码, 但与此同时, 频繁的退货也加剧了企业的成本, 降低了企业的收益。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降低成本, 增加收益, 我们就必须加强对逆向物流成本收益优化的研究。

1 逆向物流的定义

Jame S.R.Stock在1992年时最早提出关于逆向物流的概念, 他认为产品从买方回到卖方、产品的二次使用、产品的报废处理以及产品的再制造等活动都属于逆向物流的范畴[1]。

在中国, 被广泛采纳的关于逆向物流的概念是来自《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CB-T18354-2001) 的对其界定。它根据商品价值的大小把逆向物流分成两种:①回收物流 (Returned Logistics) :在这一部分当中, 质量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半成品、成品等经过返修、再制造等流程可重新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②废弃物物流 (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在这一部分当中, 产品基本不再具有使用价值或者原有价值, 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运输、焚烧、掩埋等, 但这一部分废弃物产品并不是不存在任何价值, 例如某些废弃物物流在焚烧时, 会产生能源。因此, 要对其进行合理应用[2]。

综上, 逆向物流是对废弃产品、有缺陷商品以及废弃材料等不具备正常使用价值功能的产品进行再利用的过程, 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资源的使用率以及进行生态保护的过程。

2 逆向物流的成本构成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逆向物流的成本包括回收物流的搜集成本、测验成本、零件再造成本、材料二次利用成本、填埋成本和废弃排放支出费, 以及废弃物流的搜集成本、预处理成本、废弃物填埋成本和废弃物排放环保费用[3]。具体如图1。

3 逆向物流的收益构成

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管理的同时, 不仅保护了环境, 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消耗, 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由于产品再回收、再利用,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逆向物流的收益主要分为零部件再造所获得的收益, 材料二次利用收益, 能源回收效益, 仍具有某些使用价值的废弃产品二次出售获得的收益, 环境保护收益, 政府支持所获得的收益[4]。具体如表1。

4 逆向物流成本收益优化模型构建

在逆向物流过程中, 逆向物流的成本主要发生在起始部分, 本文模型假设物流过程中其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逆向物流的收益主要包括逆向物流的再造收入以及逆向物流的材料再生收入, 本模型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来构建逆向物流的成本收益优化模型[5]。

①起始成本用C1表示, 主要包括运输费用、支付回收物品的费用以及存储费用。

其中:P1m指支付m回收品所需要的单位费用;

Q1m指支付m产品的数量;

P2m指m产品的单位运输成本;

Q2m指支付m产品运输成本的数量;

P3m指m回收品的单位存储成本;

Q3m指m回收品的存储数量;

(2) 逆向物流的再造收入

再造收入用Rm表示

其中:P3m指再造后产品m用于二次销售的销售收入;

Q3m指再造后产品m用于二次销售的数量;

P4m指产品m经过再制造后具有产品原有实用价值从而节约的企业成本;

Q4m指可再制造产品m的数量;

P1j指再造后的零部件j用于二次销售的销售收入;

Q1j指用于二次销售的零部件j的数量;

P2j指零部件j经过再制造后具有零部件原有使用功能从而节约的企业成本;

Q2j指可再制造零部件j的数量;

Wmj指再造后参与物品m制造的零部件j的单位重量;

Qmj指再造后参与物品m制造的零部件j的数量;

Pmj指再造后参与物品m制造的零部件j为企业所节省的环境污染支出费;

③逆向物流的材料再生收入

材料经过再生处理后, 既可以作为产品的生产材料进行出售, 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原材料, 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材料再生的收入用Rp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5m指材料m再生后用于二次销售的单位价格;

W5m指再生后用于二次销售的材料m的重量;

P6m指材料m再生后参与产品生产、制造所节省的企业成本;

W6m指材料m再生后参与产品生产、制造的总重量;

综合以上分析, 逆向物流的成本收益计量模型为:

5 结论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出, 要想提高逆向物流的收益, 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再造能力及再生、回收能力,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此来约束企业的破坏环境行为;另外, 政府还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激发企业保护环境、进行逆向物流管理的热情, 从而使政府的相关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 要动员广大的消费者参与其中, 消费者是逆向物流的起点, 逆向物流的管理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参与, 政府要积极的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促使消费者养成绿色生态环保意识, 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最终使消费者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逆向物流的成本收益优化工作中。

参考文献

[1]Stock J R.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 of reverse logistics program[M].1998.

[2]陈绪芳.逆向物流的成本收益分析及运作流程设计[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2007, 12 (8) :5-7.

[3]季金震.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物流科技, 2014.

[4]朱权, 廖秋敏.成本收益与逆向物流系统构建[J].物流工程, 2008 (4) :72-73.

最小的成本 最大的收益 篇3

美国航空公司是全美国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美航的成功,应归功于它的执行长官柯南道尔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策略,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将成本降到极限的管理方案。

美航在加勒比海岸边有一栋货仓,早先一直雇了一个人整夜看守,后来柯南道尔决定要压缩这项开支。会上有人说:“这不可能,我们雇这个人是用来防盗的。”柯南道尔说:“能否把他换成临时工,隔天守夜一次,应该不会有人知道他在不在。”

过了一年,柯南道尔还想减少成本,便告诉下属:“能否将此人换成一条狗来巡守仓库?”下属还真就这么做了,而且很有效。又过了一年,柯南道尔还想把成本继续往下压,下属说:“我们现在已降到只雇用一条狗了。”柯南道尔说:“你们干吗不把狗叫的声音录下来播放?”

就这样,柯南道尔为了省钱,直接开除了一条“毫无过错”的看门狗。

奥运会商业之父的收益绝招

众所周知奥运会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这会给承办这一盛会的城市带来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1976年,蒙特利尔举办第21届奥运会花了30亿美元,巨额债务险些让当时的市政府破产,蒙特利尔在后来的10多年时间里都在偿还这笔债务。蒙特利尔的“惨痛教训”使得奥运会成了“烫手的山芋”,各国政府对其敬而远之。1978年,第23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最后竟只有洛杉矶一家。

美国商人尤伯罗斯私人承办本届奥运会后发现,所有“来钱”的路都被“提前”堵上了。按照传统思路,筹备奥运会通常有3个资金来源:政府资助、彩票和捐款。然而,加州禁止动用公共基金举办奥运会,美国政府甚至拒绝向奥运会提供一分钱的资助;发行彩票在加州是非法的,还不能与美国奥委会和慈善机构争抢捐款。尤伯罗斯骑虎难下,只好对本届奥运会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革。

转播权招标

尤伯罗斯的第一个商业创意是转播权招标。尤伯罗斯亲自登门拜访,“直接敲打”竞标方,最后将这次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在美国本土拍卖,得到了2亿美元,在欧洲、亚洲分别得到了2000万美元,还得到了2000万美元的广告转播权转让费。为了最大限度融资,这届组委会规定:在招标期间,有意转播奥运会的电视公司须预先支付75万美元作为招标定金。包括美国三大电视网在内的5家电视机构交付了定金,单就这些定金每天高达1000美元的利息便帮助尤伯罗斯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点燃赞助商战争

尤伯罗斯的第二招是:一改以往组委会“哀求赞助商”的做法,首次成功地将商业竞争的“熊熊战火”引向赞助商。他将正式赞助商的总数严格限定为30个,规定通过竞标的方式,每个行业只接受一家赞助商,利用商家争当行业龙头老大的心态,促使这30个行业内部进行激烈的竞争,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赞助价位。通过这一策略,他首先“点燃”了竞争最激烈的饮料行业的“战火”:面对400万美元的底价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为了拔取头筹,“可口可乐”最终痛下决心,以1260万美元的天价成为软饮料行业的独家赞助商。后面的企业招标中,尤伯罗斯如法炮制,直到将30家不同行业的企业都用最高价一一拿下。

奥运火炬“荣誉化”

尤伯罗斯的第三招是:将与商家无丝毫联系的荣誉性的火炬接力变成“印钞机”。他开价3000美元/公里,拍卖美国境内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的所有里程,对参加者只有两个要求:第一要身体好,第二要付3000美元。美国人都为自己能当一名奥运火炬手而感到自豪,于是纷纷踊跃报名。通过这一活动成功募集到的1100万美元被用于当地体育设施建设,推广体育活动,培养体育人才。尤伯罗斯还将观赛座位分为三六九等,标上不同价格,最贵的VIP座位竞卖到2万美金。尤伯罗斯甚至公开宣称,即使总统来了,也要自己掏钱买票。

在“开源”的同时,尤伯罗斯还全力压缩开支进行“节流”。他充分利用已有设施,拒绝建新的奥林匹克村,而是租用假期空闲的大、中、小学教室做运动员村,招募大量大学生和社会人员做志愿者,无偿为大会义务工作,节约了大量开支和成本。

凭借着天才的商业头脑和运作手段,尤伯罗斯使没有一分钱政府拨款的洛杉矶奥运会盈利2.25亿美元,成为近代奥运会恢复以来真正盈利的第一届奥运会,从此,奥运会变成了一棵人见人爱的摇钱树。因其对现代奥运做出的突出贡献,1984年,尤伯罗斯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杰出奥运组织奖”,他被誉为奥运会的“商业之父”。

露地蔬菜成本收益情况调查报告 篇4

蔬菜属产出大,收益高的种植项目。今年蔬菜价格坚挺,同时蔬菜产量大幅增加,使得蔬菜生产效益增幅大,明显高于粮食种植收益。

一是蔬菜价格高,成本利润率提高。虽然种植成本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整体市场价格形势平稳增长,蔬菜销售价格高企,纯收益显著增长。黄瓜、菜椒、萝卜由于产量、市场价格的上涨,成本利润率均在100%以上,远高于粮食种植。

2013年蔬菜作物产量产值情况表

项目 产量

(公斤/亩) 产值

(元/亩) 出售价格

(元/公斤) 利润

(元/亩) 成本利润率 露地黄瓜 4755.18 8303.27 1.75 4288.29 106.81 露地茄子 3592.94 7134.81 1.99 3879.05 119.14 露地菜椒 2575.99 7335.14 2.85 4170.15 131.76 露地马铃薯 1147.81 2887.85 2.52 471.74 19.52 露地萝卜 3017.96 3059.67 1.01 818.86 36.54 二是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蔬菜产量。种植方式的不同与蔬菜产量的大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市雁江区露地茄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蔬菜种植户对种植方式不断进行改善,推广新的施肥方式,由原来的撒播改为挖沟埋肥。这种方式增大了肥效,同时选用高效钾肥、专用复合肥等,使产量增长明显,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三、三年蔬菜情况比较

我市开展蔬菜成本调查三年,从三年数据的横向比较来看,蔬菜产销跟随价格变化调整。

1、播种面积、产量逐年上升。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14.22万亩,总产量173.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3.23%、3.79%。2013年,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5.06万亩,总产量176.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0.74%、2.08%。由于比较效益明显,蔬菜种植效益逐年增加,农民在产品结构调整中,更愿意选择种植蔬菜。

2、销售价格对收益的影响加大,而成本、产量的影响相对减小了;若价格、产量同时涨跌,其对收益的影响形成叠加。2012年,黄瓜产量上升5.52%,价格下降6.13%,净利润下降21.72%;萝卜产量上升14.11%,价格上涨282.76,净利润上涨1506.44%;2013年菜椒产量下降12.51%,销售价格上涨了21.79%,其净利润依旧上涨6.15%。

蔬菜品种三年产量、产值情况对比表

项目 产量(公斤) 涨幅 产值(元) 利润(元) 涨幅 销售价格(元/公斤) 涨幅 黄瓜 3256.35 5315.62 2379.15 1.63 2012年 3436.09 5.52% 5271.82 1862.5 -21.72% 1.53 -6.13% 2013年 4755.18 38.39% 8303.27 4288.29 130.24% 1.75 14.38% 茄子 20 3356.37 6265.78 3817.73 1.87 2012年 4318.04 28.65% 8961.58 5870.84 53.78% 2.08 11.23% 2013年 3592.94 -16.79% 7134.81 3879.05 -33.93% 1.99 -4.33% 菜椒 年 2492.94 4380.04 .89 1.76 2012年 2944.47 18.11% 6887.7 3928.48 95.36% 2.34 32.95% 2013年 2575.99 -12.51% 7335.14 4170.15 6.15% 2.85 21.79% 马铃薯 2011年 1536 2830.39 987.18 1.84 2012年 1586.16 3.27% 3815.42 1684.65 70.65% 2.41 30.98% 2013年 1147.81 -27.64% 2887.85 471.74 -72.00% 2.52 4.56% 萝卜 2011年 3378.22 1951.92 413.87 0.58 2012年 3854.75 14.11% 8544.03 6648.57 1506.44% 2.22 282.76% 2013年 3017.96 -21.71% 3059.67 818.83 -87.68% 1.01 -54.50% 3、各蔬菜品种收益差距大。从三年的调查数据看,五个调查品种的收益率各不相同,且每年都有较大变化。这些差距和变化,结合农户自己的经验判断,决定着每年蔬菜种植的品种和面积,从而导致各种蔬菜种植面积波动较大。

蔬菜品种三年成本利润率情况对比表

收益成本 篇5

[摘要]环境会计核算包含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它面临着对资源和环境区分与定价、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的计量核算等诸多困难。因此需要对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分类,确立虚拟环境成本与虚拟环境收益实有化的核算思路;其中对环境收益的核算,将促进绿色gdp推展。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绿色gdp

传统财务会计只注重反映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基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标产生了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是综合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和资源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政府实施环境会计,是为了核算资源消耗,制定环境标准,控制并治理环境污染,使资源消耗与生态环境维持在既定的标准水平。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是为了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资源进行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控制在相关部门允许的范围内,并合理地计量、核算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一、环境会计中环境的内涵

环境的定义存在多种,最为常见的是:“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整体,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这个定义并不适合环境会计核算。环境会计核算所指的环境,应该指与人类经济体系对应存在的自然体系,不包括社会环境或经济环境。

关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观点,如认为资源概念包括环境概念,环境是一种资源ⅲ;或认为环境概念包含资源概念,资源是环境的要素;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等观点。事实上,资源和环境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1)资源和环境作用于经济系统的方式不同。自然资源,如森林、矿藏、土地、水等可以直接构成经济的投入要素,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而环境,如空气、水、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系统,对经济过程及人类的功能在很长的时间都不被注意或重视。(2)资源和环境的性质不同。资源体现为有形的比较实的物质,具有数量特征;而环境表现为无形的比较虚的服务,体现为质量功能,不能用数量表示。

环境会计中的“环境”核算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环境概念,涵盖了资源核算的内容,它研究的是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人类经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同时,向环境排放各种废弃物,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既为人类的经济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原料和必要的生态投入,还接纳了来自人类经济生活的废弃物排放。因此,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将环境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提供的功能总结为三个,即资源功能、受纳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由于经济发展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退化为代价,相应地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既要包括环境核算,也要包括资源核算。

二、环境会计核算面临的困难

由于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复杂性使环境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资源和环境有时难以区分。如前所述,环境会计中环境的核算应该是广义的。既包括环境的核算,又包括资源的核算。但是,资源和环境有时很难区分开来。如水,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资源。直接构成经济的投入要素;同时,水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构成了生态环境。

2 资源定价困难。由于自然资源产权不明确,如何界定自然资源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是环境会计计量核算的一大难点。许多自然资源既用于生产又用于生活,兼具生产性资源和生活性资源的属性。其产权界定困难。能够进行市场交易的资源可用交易价格计量,但不能交易的各种资源,如何估价、定价呢?例如水资源,生活中需要水,生产中也需要水。城市用水,多由自来水公司统一供应,定价比较容易。而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天然的不需要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净水资源定价困难。如果只是生活用水,用量不是很大;但如果是矿泉水工厂,工厂将无限制地、无偿地使用水资源,并不核算其消耗的水资源成本。造成少计成本,多计收益。当前市场上的瓶装水、桶装水的价格就难以对水资源的损耗进行弥补,而这些资源也确实难以准确定价。

3 环境定价困难。相对于自然资源,无形环境的价格就更不易确定。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如矿业城市环境污染导致的居民生活用水、空气污染严重,森林资源破坏,放射性元素的辐射造成人体慢性中毒、致癌等一系列问题。当地人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其损害的价值不易计量。环境污染具有“开放性”,对于资源和环境损失的估算很难严格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如上游江河流域污染导致下游也污染,还会造成依赖水源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鱼类或微生物的灭绝。环境问题具有不确定性、长期性、累积性,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显现出来,使其核算更加困难。

4 资源、环境成本在不同行业、部门之间不能合理分配。公共环境与资源具有外部性,企业几乎不需要支付多少货币或提供劳务就可以取得,因此,它被企业视为无成本的、可任意使用的资源。这就可能出现企业任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到环境中,而忽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然而要在拥有共同资源、环境的不同行业、部门之间分配资源、环境成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公布实施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又于7月1日起施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通过征收排污费的方法,控制这类污染。这是解决环境负外部性的一个好方法,但征收的排污费过低,远远不足以弥补公共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损耗。

5 对环境成本、效益的计量核算,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没有把资源和环境成本包含在内。如前所述,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传统财务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而环境信息很多是非货币信息,如何转换成货币信息,是异常复杂的,且因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使其核算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保护野生动物群能带来多少收益。

总之,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传统会计对环境会计存在一定的制约,尤其是环境成本和收益的计量核算问题。

三、核算环境成本与收益的思路

(一)环境成本的核算思路

下文中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是狭义环境概念上的,不包括资源成本核算。

关于环境成本,有观点认为企业环境成本是企业为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负效应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也有观点认为其包括常规运营环境成本、隐藏成本、未来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费用、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成本;还有观点认为其主要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保支援成本。

本文将环境成本分为实际成本和虚拟成本,实际成本是指实际支出的环境保护成本,如为了将环境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或为了缓解环境退化而发生的环境支出。企业保护环境是为了避免环境污染而支付更多的环境治理成本。这种实际发生的成本,会计上容易核算,难以核算的.是虚拟成本。虚拟成本也就是没有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使用了,环境提供的服务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环境由于向生产过程提供服务而使其功能下降的成本。环境是一个整体,而各个行业、部门是共同使用这个环境的个体。企业要核算整体环境成本中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应由环保部门联合统计、财税等相关行业部门来核算整体虚拟成本。。具体有两种思路:一是环境恢复法,假定要恢复所有环境退化,使其保持初始质量水平不变,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二是环境损害影响法,环境退化造成了哪些负面后果,其损害的价值是多少。后一种思路,要考虑很多因素,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非经济方面;既包括对现在的影响,又包括对将来的影响。具体如对生产量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生活舒适度的影响等。这样计算出来的价值会相对较大,可以作为理论参考值——环境虚拟成本上限值。

评估出总的环境成本后,按照“谁损害谁恢复”的原则,以环境税收(庇古税)或征收生态补偿金等方式分配给共同使用这个环境的各行业部门。

庇古税(pigou tax)税额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之差。假设社会边际成本为c,私人边际成本为a,“c—a”即得出应缴纳的单位税额。根据环境恢复法核算的环境价值,就相当于庇古税中的社会成本,然而现实中私人(企业)成本的确定一直是个难题。企业生产使自然环境功能下降,需要付出成本。当前可行的做法是按各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可通过排污量等多种指标来衡量)和资源消耗的数量,分摊这个成本。

生态补偿分为向环境保护人补偿和向污染者征收两方面。一是按单位产品的产量价值补偿环境保护人,二是按排污超标的程度征收。我国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森林和湖泊流域方面,如对退耕还林者按其对应的退耕还林面积的产量价值补偿;对湖泊流域等地表水通过排污量征收,用以对受损害者补偿。我国矿山、地下水等领域的生态补偿还有待加强。

这样,通过环境税收或生态补偿金等方式就将虚拟成本转换成了实际成本。企业就可以更准确地核算本企业的环境成本。

(二)环境收益的核算思路

常见的环境收益主要有:(1)废弃物的处理收入以及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减免税款的收益;(2)为履行环保责任取得低息或无息贷的款而节约利息支出所形成的隐含收益;(3)由于采取某种污染控制措施(如购置设备、环保技术研究等)而从政府取得的不需要偿还的补助或价格补贴;(4)排污权交易收入;(5)少交排污费、罚款和赔款而获取的机会收益;(6)企业公众形象的改善和市场销售份额的扩大等等。以上环境收益既可以用货币计量手段进行核算和揭示(例如排污权交易收入),也可以用非货币性的物量表达形式进行核算和揭示(例如企业公众形象的改善和市场销售份额的扩大)。

有观点认为环境利益分为显性环境利益和隐性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是指可以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的各种经济利益,如企业收到的环保奖励、环境损害赔偿等。隐性环境利益是指从环保活动中间接取得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不能直接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如因为环境状况改善而引起的销售增加、费用节省、股价上升、能源使用的节约等。

与环境成本类似,本文将环境收益分为实际收益和虚拟收益。实际收益,是企业实际获得的环保收益,如由于企业积极参与环保获得的税收优惠、购买环保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等,企业可以通过货币计量核算。而虚拟收益,广义上可包括企业开展环保活动带来的商誉、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吸引更优秀人才、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等。但这里的虚拟收益主要是指整个地区生态环境变好、人们生活舒适度提高这种环境收益。通常,企业通过传统财务核算系统只核算实际收益,不核算虚拟收益。这里可以参照虚拟成本的做法,由相关部门来统一评估生态环境变好的价值,如水、空气、森林等,具体方法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意愿价值评估法等综合估算,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如各部门对环境的贡献度等,向下分配。企业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虚拟收益信息;如今后实施企业独立环境报告制度,则应在独立环境报告中披露。

四、环境收益的核算促进绿色gdp的推展

从宏观经济核算系统的角度来看,环境收益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简称绿色gdp)的核算是一体的,并将促进绿色gdp的推展。绿色gdp的核算,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其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大。前几年大家讨论激烈,而这两年提得较少,自从《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公布后,就没再公开公布、的。原来参加试点的省市也纷纷要求退出试点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绿色gdp的核算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上,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包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这样得出的结论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绿色gdp的核算,如果只扣减环境成本,不加计环境收益,必然产生诸多阻力。如果一个地区环保活动做得好,应该在绿色gdp中体现出来。在经济数据中得以反映。所以改变绿色gdp的核算方式,加入环境收益,并切实转变官员的思想观念,是关系到绿色gdp核算能否进一步推展的关键。

收益成本 篇6

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工作部署,菏泽市物价局于12月中旬对巨野县三个中规模生猪养殖定点调查户下半年生猪饲养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下半年平均每头生猪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略增,出售价格上升,产值增加,总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价格上升。今年下半年每50公斤生猪平均出售价格为831.22元,比上年同期的826.98元增加4.24元,增幅0.51%.分析其原因:一是生猪存栏量减少。由于受生猪、仔猪价格低迷的影响,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20生猪存栏量越来越低,特别是6、7月份生猪价格偏高,养殖户看准时机大量出栏,集中出栏导致目前生猪存栏量减少,市场供不应求,致使价格有所上升;二是成本增加推动价格上升。仔畜费、生猪死亡损失费、劳动日工价、雇工工价等费用增加,导致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同时增加,成本增加拉动生猪价格上升;三是随着生猪价格上升,养殖户惜售压栏心理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猪价格上升。

产值增加。今年下半年每头生猪产值1961.82元,比上年同期的1928.43元 增加33.39元,增幅1.73%。分析其原因:生猪存栏量减少、养殖户惜售压栏行为等因素推动生猪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带动产值增加。

总成本增加。今年下半年饲养生猪平均每头总成本1855.20元,比上年同期的1785.46元增加69.74元,增幅3.91%。分析其原因:一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今年的物质与服务费用1756.92元,比上年同期的1690.00元增加66.92元,增幅3.96%,主要是由于仔猪进价的大幅上升,平均每头仔猪进价为750.80元,比上年同期的689.06元增加61.74元,增幅8.96%,精饲料费平均每头946.78元,比上年同期的941.82元增加4.96元,增幅0.53%;二是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成本由上年的平均每头100.68元增加到102.45元,增加1.77元,增幅1.76%,主要是由于劳动日工价提高,劳动日工价今年为55.00元,比上年同期的54.00元增加1.00元,增幅1.85%,雇工费用也有所增加。以上原因导致今年下半年生猪总成本增加。

净利润减少。今年下半年每头生猪平均净利润为106.62元,比上年同期的142.97元减少36.35元,减幅25.42%。分析其原因:虽然平均出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产值增加,但由于生产总成本增加抵消了产值增加,致使养殖生猪净利润减少。

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供求情况,为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生猪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建立生猪出栏保护价制度和猪肉风险储备制度,在价格过低时帮助养殖户规避风险,价格过高时向市场投放冻肉以稳定市场猪肉价格,确保生猪市场价格稳定。

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渠道。建立生猪养殖业信息网络,完善信息采集功能,定期按月份、季度、年度分别公布生猪存栏情况,分析并公布市场供求信息、价格动态、为生猪生产提供理论信息支撑和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持。

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提高饲养水平。从生猪生产实践看,规模养殖场在资金、技术、管理、疫病防控、信息获取等方面比散户有更大优势,也有更好的防控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建设选址科学、栏舍质量高、消毒处理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养殖数量适度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既有利于生猪繁育,减少疫病发生和环境污染,又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应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场地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胆试行推广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订单发展,保价回收,实现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保证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基本稳定。

强化服务,提高生猪防疫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水平。养猪最怕猪得病,生猪疫病防控力度越大,疫病发生率就越低,生猪死亡就少,养猪经济效益就高。生猪新品种新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使生猪长得快,发病少,经济效益就会大幅提高,应加大推广力度,力争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

浅析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冲突 篇7

一、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于政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 选出最优方案。但是在备选方案竞优的过程中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并未进入研究者或决策者的视野。长期以来, 无论是在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下还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中, 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从未被正式地考虑进政策或备选方案的成本里面加以考量。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又是政策方案成本收益分析中不可避免的, 主要指对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发生的又不属于方案本身成本的那部分成本, 它包括信息收集的成本、分析的成本、组织人员和专家的成本及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

我们认为只有把成本收益分析自身的成本放入备选方案或政策的成本之中才能得出合理的、正确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所以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不应分离于政策方案的成本, 它应该属于政策方案的成本的一部分。成本收益分析的收益可以认定为一种信息或知识, 它可以减少我们对备选方案或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的无知。毫无疑问的是成本收益分析在减少我们无知的同时也增加了分析对象的成本。这一点往往被人忽略, 也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是这种成本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作为通往理性结果的分析工具与所追求的理性结果即收益的极大化的冲突中是非常重要的, 不得不于考虑的。对于理性的追求受到各种“理性人”假设的限制, 我们可以把这种假设分为完全理性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两种, 通过把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的作为考察的对象, 分别在完全理性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的条件下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理性发生的异化, 探讨成本收益分析和理性的追求和偏好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成本收益分析在完全理性条件下的理性冲突

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的方法论认为行为人的选择或决策意味着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理性的条件下, 决策者掌握完全的信息、具有完全的精确计算和选择能力, 能穷尽所有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 对所有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 找出最优方案。在此过程之中, 成本收益分析是通往最优方案的工具, 完全理性的实现依赖于成本收益的分析结果。

正如我们所知的的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掌握完全的信息, 对尽可能多甚至所有的备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进而选出最优方案。所以可以推出备选方案的数量越多, 收集到的信息越充分越趋向于完全理性。但是结合我们上文提到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属于方案的的沉没成本或增量成本的分析。每一被选方案的成本都应包含对它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但是一般来说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占政策方案成本的比重比较小, 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那么, 它对最优方案是不是也没有影响呢?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目的是选出最优方案, 它的成本自然包括对它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但这是否反映了最优方案的最终成本了呢?显然没有, 因为对最有方案只有在它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与其他备选方案的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的比较中才能得出, 尽管其它被选方案被淘汰, 但它们同样消耗了成本, 它们同样是决定最终方案的必要成本。由此, 我们可以说最终方案的成本等于方案的自身成本加上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另外还要再加上对其它被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那么在完全理性的假设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出:

备选方案的成本=方案的固有成本+方案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1)

最优方案的成本=最优方案的固有成本+最优方案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其它落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进一步得出:

最优方案的成本=方案的固有成本+所有方案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之和 (2)

如理性的决策者为解决一个问题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并对它们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得出如下信息, 如表1所示。

根据此表, 一般来说, 我们就可以的根据成本收益差即C–B的大小的比较得出最优方案。但是, 这时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并未考虑在内, 所以这是不完全的成本分析结果。据 (1) 式, 我们可知方案A的成本为B+D, 所以真实的成本收益差为C– (B+D) 。当然由于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D相对于备选方案的成本B和收益C来说非常小对单个备选方案的影响非常有限。但当我们假设方案An的成本收益差Cn–Bn最大时, 我们按常规会得出An就是我们要选的最优方案, 但此时它的成本就不再局限于我们在表中分析的单个方案的真实成本了, 它转变为另外一种最终成本, 据 (2) 式, 我们可以得出它的最终成本B=Bn+D1+D2+D3+D4+D5+D6+……+Dn (3) , 这样它的成本收益差就变为了Cn–B=Cn– (Bn+D1+D2+D3+D4+D5+D6+……+Dn) (4) , 此时, 原来相对于方案固有成本来说很小的可以忽略的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已经不能忽略了, 而且根据“完全理性"假设的逻辑推论:占有的信息越多越充分, 制定的备选方案越多就越趋向于理性, 就越能获得最优方案和最佳决策效果, 但我们发现随着备选方案的数量n越来越大, 据 (3) 式可知, 最优方案成本的不断上升, 但其收益是相对固定的。由此, 我们可以断定必有一临界值m (n≥m≥1) 使得最优方案的最终成本等于其收益。当超过这一临界值m时, 最优方案的成本就超过了其收益, 最优方案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理性的分析方法却导致了与理性背离的结果。

同样, 当n小于临界值时, 尽管最优方案依然存在, 但其自身的成本收益率也大打折扣, 是否还能称得上最优不免令人怀疑。甚至会出现另一种冲突即最终方案的成本收益差小于任一其它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差, 从而导致最优方案的失败。

三、结论

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自然地倾向于在多种备选方案的竞优过程中发生作用, 而备选方案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决策者的理性水平和能力, 但是在对备选方案的选择竞优的过程中存在固有的缺陷和不足, 这种缺陷隐藏了竞优胜出方案的最终成本。我们认为政策方案的真实成本不仅仅包括自身的固有成本, 还包括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而存在多种备选方案的情况下, 最优方案或满意方案的最终成本还应包括自身固有成本和所有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之和。由此, 结合备选方案竞优过程中理性的异化, 如最优方案的失败、满意方案的弱化或消失等, 我们发现成本收益分析作为重要的理性分析工具除了自身的局限性之外, 在理性的逻辑分析过程中会发生异化, 在一定的条件和假设之下会出现理性的冲突。成本收益分析并不能总是导向理性的结果, 特别是存在多种备选方案的情况下, 所以, 成本收益分析的增进理性的作用更突出的表现在单一或有限数目方案的比较分析中发挥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功用。

摘要:成本收益分析被视为理性主义的重要分析工具, 但是, 在理论上成本收益分析并非总是导致理性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成本收益分析自身成本的分析, 并把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作为政策或方案成本的一部分, 探讨了在某些情况下成本收益分析结果与理性偏好的冲突。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理性,理性冲突

参考文献

[1]汪丁丁, 叶航.理性的危机——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J].天津社会科学.2004 (1)

收益成本 篇8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笔者对在广西柳州就业的1000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构建成本——收益模型,并对模型本身进行检验和讨论,以验证和定量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益的影响。

二、影响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主要因素

净收益和净收益率这两个受众多因素影响,是农民外出就业收益水平的综合反映。在制度和政策性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净收益和净收益率高低主要决定于工资水平或者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直接成本和城乡经济差距大小等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资水平或者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净收益表现为工资扣除成本开支后的剩余额,所以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净收益必然会随工资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如果用R代表一个劳动力的年净收益,设T为年劳动时间,W’为单位工资或工资率,C表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年总成本,则其关系为:R=TW’-C。其中,W’是劳动力一定时期使用权的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二)直接成本(流迁费用和生存费用)的大小

作为总收益的直接扣除,直接成本以相反方向作用于农民外出就业的净收益和收益率。从净收益和净收益率的表达公式:△I=I

-Z-J,R’=((I-C)/C)×100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出就业成本尤其是诸如职业介绍信息费、交通费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农民外出收益和收益率的大小。成本上升对收益率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减少净收益绝对额(分子部分)进而降低净收益率R';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大分母量,使收益率R’相对变小。

在外出就业成本中,其各个组成部分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直接成本I(流迁费用)主要受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状况、原有的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农民工自身的社会交往阅历和经验、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直接成本II(生存费用)和机会成本J则主要受城乡发展差距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三)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

在农民进城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发展水平愈高,它能提供的工资水平也愈高,这有利于提高农民成本收益率;而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愈大,意味着农民进城成本(直接成本II即生存费用)愈高,净收益愈少。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农民成本收益率会降低。在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城乡差距对农民收益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较高工资水平带来的收益增加与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较大成本支出两者之间的比较。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尽管远离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区,但一直是吸引外来农民最集中、最多的地区,除这里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外,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工资水平和净收益相对较高,远非内地能比。

除上述三方面因素以外,农民工转移就业净收益的大小同农民工本身的人力资本状况、性别状况等也存在密切联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模型的构建

为分析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益以及它们以什么方向、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收益,笔者建立了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变量选择和模型形式设定

根据净收益及相关因素的性质和数量变化特点,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Pi=β0+β1Wi+β2Zi+β3Ji+β4Mi+β5Gi

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含义是:Pi表示农民工寄、带给家人的收入以及本人借给别人和存入银行的收入,用以反映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净收益;Wi表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货币工资,代表总收入(即不考虑制度和政策因素造成的福利缺失收入);Zi表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直接成本;Ji表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机会成本;Mi为0时表示男性;Mi为1时表示女性;Gi为0表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Gi为1表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模型估计及其检验

利用2004年在柳州务工的广西农民工状况调查获得的有效样本数据,借助于EViews3.1软件,采用WLS(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的模型为:

P=1871.2+0.6266×Wi-0.6073×Z-0.6051×J-235.5×M+271.5×G

(235.32)(-121.14)(-113.84) (-20.28) (81.48)

R2=0. 999998R-2=0. 999998F=14306384

DW=2.0005103

模型数据处理结果见下页表1。

从数据处理结果看,该模型性状况良好,顺利通过各项严格的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各解释变量|t|均大于2,在给定显著水平α=0.05的情况下,全部通过检验。说明所选解释变量对净收益的影响确实是显著的。

2.F=14306384,通过检验说明模型总体是显著的。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R-2=0.999998,说明模型拟合优度极高。

3.自相关性检验。DW=2.000503。由于在n=1000,且K' =5的条件下,给定显著水平α = 0.05。查表得DL=1.665, DU=1.802,这时有DU=1.802 <d=2.000503<(4- DU)=2.198。因此,模型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4.利用怀特(White)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当F检验的统计量为0.305939,相伴概率为0.962797;Obs×R-squared统计量为2.556280,相伴概率为0.959055。辅助方程全部解释变量|t|>2;用Obs×R-squared判断,它服从自由度P=8的X2分布,给定α=0.05

的显著水平,得临界值X20.05o(8)=15.5073,由于Obs×R-squared

=2.556280<15.507,所以接受H0:α1=α2……=α8=0,模型随机项误差不存在异方差。因此,有理由认为建模成功。

四、相关因素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分析

(一)工资收入水平及其变动对外出农民工净收益具有重要影响

工资收入是农民工的基本收入来源,也是形成净收益的基础,因此,工资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民外出的收益额和收益率。

从模型结果分析,农民工年收入每增加100元,将使务工净收益大约增加63元。它说明,增强农民工外出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除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外,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不断增加农民工工资水平,杜绝、防止在我国处于强势地位的雇主垄断劳动力市场,恶意压低、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

(二)各类成本均以反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收益

成本是净收益的扣除。在工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成本增加意味着净收益的减少。模型中各类成本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值,表现的就是这种经济关系。根据模型估计,如果工资收入等其它条件一定,包括办证费等在内的务工成本(直接成本)每减少100元,农民工净收益将增加61元左右。这说明,政府不合理的“办证”、收费行为,在限制农民进城方面具有双重功效,不仅直接“卡死”了一些农民的进城通道,而且通过增大农民外出成本提高了“门槛”,降低了农民收益率,减弱了农民进城的动力。

(三)机会成本对劳动力就业收益和农民工的转移决策影响巨大

尽管机会成本与由各项支出费用构成的直接成本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但是,在以相反方向影响农民外出就业收益和收益率这一点上,作用是相同的。根据模型判断,来柳州就业农民的平均机会成本每提升100元,其外出净收益就减少60元左右,蕴含的经济意义是:同他就业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民工家乡经济越落后,就业机会和挣钱愈少,他外出就业在经济上也相对愈划算,动力就越大。

事实上,多年以来我国农民工流动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民工潮”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落后地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愈低,农民外出务工数量也往往愈大。广西外出务工集中的市、县,几乎都是经济落后市、县;相反,如果经济愈发达,挣钱机会和收入愈多的地方,农民外出就业的动力也就愈小,没有必要进城或者到外地就业。

(四)性别及文化程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收益影响

被引入的两个属性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说明性别及劳动力素质对外出就业收益具有很大影响。1.就性别而言,女性农民工年净收益平均说来比男性少235元左右。这可能与性别引起劳动力的职业差异有很大关系。男性农民工多从事建筑等劳动强度大、收入相对高的职业或者岗位,女性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行业或者岗位,劳动强度小,工资收入也相对较低。被调查的男性农民工年均工资额为6231.4元,女性则只有5310.3元,相差近千元,因此净收益一般也就低于男性。2.就文化程度而言,模拟结果显示,高中及高中以上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务工人员相比,净收益多260元左右。1000位被调查者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当年人均学习培养费用和人均工资额都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由此也可以看出,加大财政投入和农民工培训力度,特别是注意提高女工的文化和技术素质,这对于提高外出就业整体收益、增强农民进城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首先,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有三大类因素影响着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大类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因素,第二位的是科技进步因素,第三位的是劳动力自身因素,广西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增加收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和目的;其次,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和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释放出了富余劳动力,拉动了非农业经济的发展,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排在前两位的因素都是劳动力转移的外生因素,只有排在第三位的劳动者素质才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外生因素起主导作用,内生因素起次要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上一篇:国税全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晨会幽默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