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防水材料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新型防火材料简介

耐火材料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 使用建筑防火材料非常广泛。古代建筑中就运用了一些自然材料作防火材料, 比如氧化铁红、砖等。随着社会的进步, 新型防火材料被广泛运用, 以下是对一些新型材料的介绍:

1.1 有机酚类防火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传统有机防火材料, 主要用于建筑墙面和屋顶。创新科技以复合有机防火材料取代传统耐火材料, 具有高温性能, 耐热性, 易变形等特点, 当小火不易燃烧时, 即使只有少量的火灾烟雾,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火灾现场人员的安全。

1.2 喷涂耐火材料的传统喷涂耐火材料在中国使用的较少, 新型喷涂耐火材料是通过喷涂火焰材料指向基材, 为了将材料烧在基材上, 保护, 这种材料具有质地轻, 烟度低, 不燃烧, 隔热性强, 吸声性能好等。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不产生裂纹或脱落, 而这种喷涂耐火材料质量的试验中心试验数据表明, 具有与异物性能相当的性能。

2 新的防火材料应用由于火灾系统的复杂性, 内部系统主要通过内部系统的火灾解决

因此, 必须使用先进的耐火材料, 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视防火材料在消防系统的作用。

2.1 传统耐火材料中加入进有机防火材料后, 因为有机材料的粘度较高, 因而需要加入特别的溶剂进入以降低本身的粘度。传统材料在使用时污渍不易清洁, 且材料活性不高, 一般传统的有机材料在用于电路板, 电子部件的情形较多。传统材料在制造时也较为繁琐, 需要特定的高温高压环境。新型的有机耐火材料对传统材料的缺陷有一定程度的弥补, 它不需要溶剂来降低材料本身的粘度, 不需要混合材料, 且在一般室温、常压下就能够使用, 且工艺简单。所以现在已经广泛的使用这种新型材料, 这种材料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灾的发生率。并且在发生火灾的过程中也不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或者烟雾, 这极大的增加了生存的几率。

2.2 虽然建筑业中使用的有机防火材料知道, 但仅用于建筑屋顶和墙壁, 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并且喷射材料被广泛使用, 典型的喷气式耐火材料包括:纤维和水泥类型, 纤维类型可以与水混合喷涂保护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和水泥型, 水会变成泥浆, 压缩空气喷涂保护到所需的材料, 这两种涂层用于保温, 吸声和防火, 我们的很多建筑物, 隧道和设备常用材料。与国外相比, 我国喷涂型防火材料使用规模小, 生产速度慢, 可用性不强, 但在主要使用材料的防火项目会带来很多好处, 一些研究人员在四川火灾材料分析, 讨论, 努力通过火灾型防火材料促进火灾的发展。

2.3 最广泛使用的硅酸钙作为耐火材料的主要成分, 传统耐火材料是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筑结构, 以及由纤维, 特殊水泥和添加剂制成的新型耐火材料在防火, 使用先进生产技术, 整个生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以提高生产和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 这种耐火材料安装在消防系统上比较简单, 节省了很多方案, 减少了成本。在中国大中型水电站, 防火应用范围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地下电站之间的空气管道被切断, 烟雾, 经济强劲。二, 生产天花板, 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建筑通风, 还可为火灾和烟雾做一个隔断, 这种结构受外部环境影响小, 更可靠。三, 在发电厂, 通过设计将普通的砖墙面上都替换成新型的材料, 这样既看起来十分的美观大方, 在通风透气上效果也十分的好。四, 硅酸钙还能作为防火墙的隔板, 当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很好的防止火灾蔓延。硅酸盐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无论是从化学性能还是物流运输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 前景十分广阔。

3 结语

新兴的防火材料虽然在我国开始落后, 但作为国家, 进入消防系统相关资源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新防火材料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产更多新型防火材料, 节能环保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发展火灾的原因, 保护个人和财产安全。

摘要:近年,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新型防火材料相继诞生, 并在消防系统中广泛应用, 消防安全越来越得到广大人们的青睐和认可, 为了保证消防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本文从实际出发, 阐述了新型防水材料在消防系统中的作用, 为新型防水材料提供广泛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防火材料,消防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友琳.新型防火材料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4:21.

[2] 黄华.新型防火材料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3:35.

[3] 张庆民.防水材料的分类及其发展现状[J].科技风, 2014, 01:166.

[4] 陈长安.新型防火材料在水电站通风空调与消防系统中的应用[J].硅谷, 2014, 15:63+18.[5].

上一篇: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下一篇:病案延迟归档的原因及改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