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职业素养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型农民职业素养(精选9篇)

新型农民职业素养 篇1

-----科普报告月科普活动纪实

根据省、市、县职业农民培训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县关工委大力支持下,由县农委主办,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国家职业农民培训舒城蔬菜班经过两个月准备,于2017年4月18日在国家农业园区、安徽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舒城农科所培训中心正式开班。

培训前举行了简短的开班式,开班式由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许平主持。首先由国家农业园区、安徽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舒城农科所负责人葛自兵代表培训机构表态发言,其次由市农委党组成员、市农委谢申海总农艺师就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意义、要求作了深入解读,市农委科教科朱冠来科长、县农委章树总农艺师、县农广校李娟校长、县农科所汪德尚所长参加了开班式。开班式后,安徽省演讲学会执行会长、安徽省委讲师团高端宣讲专家、新安百姓讲堂金牌主讲人崔跃松就职业农民素养作了主题演讲,来自全县200位蔬菜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并听取了演讲报告会。

培训班还请来省农科院武际博士、省农科院廖华俊研究员、安农大市场营销学科带头人姜含春教授、安农大食品学院李梅青教授、省农科院王朋成研究员分别就土壤肥料、马铃薯栽培技术、品牌战略、农产品质量安全、秸杆禁烧与科学施肥知识作了专题讲座,集中授课后,全体学员集体参观考察了舒城县桃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参观学习后进行了理论考试和结业典礼。参训的200位学员一致表示住的舒心、学得安心,收获颇丰,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

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素质如何决定着科技成果发挥程度的大小,决定着我们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更新知识,能力再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是增强科技支撑作用,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需要。

一、为办实、办好培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突出培训重点,明确目标任务。

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由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组成。其中实践教学以田间学校为主,组织学员去县内桃溪红光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千人桥袁隆平吨产攻关试验基地观摩学习,组织学员相互交叉到各自基地交流学习。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为现代水稻产业经营专业知识、现代小麦产业经营专业知识、蔬菜产业经营专业知识以及现代农业创业、涉农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与品牌战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物联网知识等公共知识。通过培训,使参训学员能力明显提高,并通过培训逐步探索出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职业农民训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我们成立了以所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培训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二)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学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详细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定培训绩效、创业效果、考核评价检查验收制度和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班主任职责、跟踪服务、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

(三)落实有关政策,尊重学员意愿。要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农委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好培训项目,确保党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因地制宜。要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采取什么样的培训形式,要从学员的意愿出发,服务学员的需求,让学员满意。

二、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培训管理与服务

在培训中,将严格按照省农委要求,把参训学员的实际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编制培训计划,完善教学环节,创新培训内容,严格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

一是做好教师选聘及管理工作。教师选聘及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一方面严格按照省农委关于培训师资要求精神,结合专业培训课程选聘专家库专家,另一方面精心选聘水平高、技能扎实专家教授作为培训师资。并严格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是抓好教材建设。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我所严格按照省农委的要求,选定省农委统编教材,确保培训按既定目标进行。

三是创新培训内容,注重实效。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学员培训的需求,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四是加强班级管理与学员考核。培训期间,为了便于管理与沟通,学员将按照专业编班,每班级配备1-2名学习辅导员。学习辅导员负责班级教学日常管理、教学考勤等工作。

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农技人员跟踪指导服务。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员的技术能力与水平,因此培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培训期间,我们将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体的舒丰、红光农科所示范园实训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并深入各大户学员的生产基地,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确保培训质量。培训的开展取得了如下效果:(1)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职业农民。我们在开展培训时,对培植职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促进他们发展壮大。来四乡镇37个示范村的200名参训农民,经过培训,60%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他们大都决定明年扩大规模。

(2)加快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产增收潜力大的产业作为培训重点,不仅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大面积推广,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针对项目村实际需求,重点讲授推广:小麦知识、大棚蔬菜技术、、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与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和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讲座。

(3)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紧紧围绕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的需要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培训许多学员都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每个村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正在发展壮大。

(4)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新型农民职业素养 篇2

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推进“农民职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即“三化”建设是有效途径, 基础是对职业农民的培养。我院根据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发挥农业职业教育优势, 选择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九合镇作为“农民职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示范镇, 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 使农业向产业化转变、产业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践

2.1 深入调研, 确定培训基地, 组建培训团队

九合镇位于皋兰县西南端, 东接忠和镇, 南邻兰州市安宁区, 西北连永登县, 东西宽14km, 南北长23km, 总面积214km2。镇政府驻中心村小涝池, 距县城46km。九合镇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 40个自然村, 50个村民小组。全镇3542户15660人。有耕地47053亩, 其中水地16562亩, 旱砂地23915亩, 人均耕地3.0亩。该镇交通便利, 距兰州市区约30km。作为城郊的九合镇是一个农业乡镇, 可以说是农富则镇富。从2008年始, 我院将九合镇作为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后, 我院成立了以院领导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服务“三农三化”团队。开展了以“深入蹲点调研, 推动创业创新”为主题的专业骨干教师蹲点调研活动, 在对九合镇农民职业化情况走访, 对全镇职业农民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还重点调研了兰沟、钱家窑、中心、九合、高山五个农民职业化培训基地。针对全镇农民创业信心不足、意识不强、主体不多、氛围不浓及技术缺乏、信息滞后, 缺乏带头人等问题, 我院按照当地推动“三农三化”建设的总要求, 提出分阶段、分批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想并付之实施, 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2 多措并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08年, 学院派出生产一线专业教师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6期, 培训700人 (次) , 有针对性的按农时、农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对78个示范户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当年78个示范人户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培训初见成效, 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 增强了我院培养“新型农民”的信心。

2009年对示范户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进行跟踪服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技术问题现场解决;按农时、按季节进行巡回服务;专业教师利用电话、网络答疑等。2009年共举办各种学习班7期, 培训740人 (次) , 高山村创业示范户邹积荣、彦彩霞与中心村王文福通过参加创业培训, 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我院派出专职教师帮助他们办起了规模化养猪场, 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2009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764元, 比2007年的人均纯收入2800元增加964元, 创业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2010年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5期, 培训600多人次。在“三农三化”示范户的带动下, 畜禽养殖专业户达到50户, 户均年纯收入4万元以上;当年全镇发展蔬菜12000亩, 年销售蔬菜收入6000多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220元;“三农三化”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 在学院的帮助下成立了农产品经纪专业组织11个, 为当地菜农销售蔬菜5000万元、销售生猪2000多头、肉鸡2万多只, 既方便了当地群众, 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2011年学院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7期, 培训700多人 (次)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新建塑料大棚280亩。新建日光温室200座, 发展蔬菜15000亩、50个养殖专业户养殖生猪4000多头, 鸡20000多只, 年销售蔬菜8000多万元。村民王希贵在学院的帮助下创办500头猪的天瑞养殖合作社, 当年收入1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示范户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其中养猪专业户彦彩霞当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同年学院筹集10万元对在“农民职业化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创业78个种、养、加创业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 给1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配发了电脑。受到当地政府与农民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2012至2013年学院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6期, 培训500多人次。2012年全镇农民纯收入5012元, 示范户人均纯收入5890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674元, 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经过几年的培训与示范钱家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 (辣椒) 产业村, 钱家窑村有366户, 共1366人, 2013年人均纯收入5762元, 全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23户。天瑞养殖合作社在学院的支持与指导下今年猪存栏量达到2000头、羊存栏达到500只, 年纯收入达60万元以上。一个推动“三农三化”示范的高潮在九合镇已经形成。

3“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思考

3.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通过中高职贯通定向培养、农业技术培训、人格素质培养、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扶持等措施, 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3.2 完善培训机制, 创建“地方农产品产学研联盟”

由学院、地方职教中心、地方研究所及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组建“地方农产品产学研联盟”组织, 通过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各方面的人力和技术资源, 形成针对本地产业发展的培训队伍, 按照国务院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 对现有产业经营者进行素质、职业化及产业化培训。培训方式采取集中理论授课与农产品生长季节现场操作示范、不定期现场巡回指导相结合。农闲时以集中培训为主, 农忙时以现场授技、指导为主。

3.3 中高职贯通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地方职教中心组织生源, 与我院合作, 采取中高职贯通模式 (“2+3”即二年中职教育三年高职教育) , 专门培养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新一代职业农民。同时这项举措需要政府出台相关发展扶持政策。

3.4“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培养模式

按照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中专培养方案, 对现有经营大户进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培训, 根据农户经营项目的规模、效益及农民参加公益事业成效及文化课综合考评, 颁发毕业证书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4 结束语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三农三化”的基础工作, 我院从2008年始至今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践, 已初见成效, 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及时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甘肃省“三农三化”建设。

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改革, 基础是推动“三农三化”建设,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三农三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践行甘肃省“双联”工作有效途径。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 从2008年始在甘肃省部分乡镇村中实践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初见成效, 大大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双联,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 2015.01

[2]李克强.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12.

[3]汪洋.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12.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011.0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篇3

关键词:选好学员;定好专业;教学培训;科学管理;扶持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融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态势下,而出现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法律素质,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但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科学素养差、接受技能培训少、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以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平台,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村人才培训中的作用,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

一、要认真选好新型职业农民学员

选好学员是办好培训班的基础,它决定培训的成败。如果学员选的好,选的是有主导产业的职业农民,他们要学习、想学习,我们的培训班就能办好;如果学员没有选好,他们的心思不在学习上,硬让他们学习,我们的教学班就没有办法办下去。选定学员要用如下方法进行。

1.加大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短信、横幅、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贡献,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针政策,调动农民学习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让农民自愿参加教育培训。

2.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申报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申报条件,采取个人自愿报名、行政村推荐、乡镇政府认可、县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的程序,在全县范围内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并进行张榜公示,通过审查后建立学员培训档案。

二、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灵活地开设专业

为了开设好专业,我们要深入农户调查摸底,摸清各乡镇主导产业是什么,并要广泛征询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夏邑县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选择粮食、蔬菜和食用菌三个主导产业作为培训专业。

三、统编培训教材

为确保教材规范,提高培训质量,应该从省农广校统一订购统编教材,保证学员人手一套规范教材,同时,又要组织专人结合本县实际编写一套乡土教材,大大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

四、不惜余力加强条件建设

按照“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的要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并配套现代化多媒体。对村级教学班,要按照五个一的标准(一部电话、一根网线、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份农民日报、一部数字摄像头),完善各个教学点教学设施配置。

五、认真组织开展培训

1.培训办法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每班每年根据农时季节培训累计不少于15天;培训以专题讲座为主,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产业,按照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措施,使受训农民掌握从事主导产业所需的1~2门生产技术及其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保证职业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务工收入,成为掌握农业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培训时间安排上,结合职业农民的产业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习、生产两不误。 采取县城集中培训、进村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系统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示范相结合等培训模式,有力增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生产实践练习,提高培训适用性 培训期间安排时间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农业园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让学员动手操作。

3.教师还要帮助学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使学员在学中干、干中学,使学员学有教师,看有样板,干有技术。

六、考试考核

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认定条件包括知识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内容,符合以上条件的专业农民经过培训后,由各培训机构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并结合自己的产业设计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定,对评定合格的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七、科学管理

每个教学点安排专人负责,每个教学班由班主任负责,严格落实考勤制度,保证上课时间。规范档案管理,建立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每个培训农民档案资料齐全,每年教学活动有记录。

八、严格开展训后跟踪管理

要认真按照省、市要求,依据培训机构上报的台账资料,从学员基本信息、受训时间、培训学时、受训效果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百分之百的回访。对培训机构上报的台账中出现缺漏项、手机错号、手机停机的学员和电话回访中回答不准确、受训学时不够等学员,一律视为不合格学员,要求培训机构整改,整改后还不合格的,就予以删除,为确保学员的真实性打下了基础。

九、扶持新型职业农民

1.做好服务 主要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协调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好务。

2.项目支持 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各类农业项目的规划安排上充分考虑职业农民的需要,资金上、技术上、规划上通盘考虑,真正让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有更加肥沃的土壤。

3.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应包括财政的、金融的、保险的等等方面,这就要求有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是以规章制度进行明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轻装上阵,顺势发展。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篇4

作者:郝建海

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什么?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又是什么?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土地托管、农场主

中国农民是最伟大的群体。革命战争胜利离不开人民、新中国时期,是农民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基金、改革开放时期是农民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可以说广大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现阶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更离不开农民,事实证明现代农业的根本是农民,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是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教育农民是实现国家长久发展的基本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破解“谁来种地”、推动“三农”发展的根本制度变革。

一、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由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老龄化、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寻找农业的继承人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核心主体,改变以往一家一户耕作经营方式,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共同承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险与责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没有高度知识话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话的农业。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留乡务农人员以妇女、中老年人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超过50%,出外务工的60%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意回家种地,今后“谁来种地”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有抓住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化、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

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偏低,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八分之一,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青黄不接,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那些方面入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办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可以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可以免费看病,还可以拿到养老金。

(1)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的核心内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课程以及培训方式进行改造,逐步建立成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先进的培训模式、理念,要根据农民的特点和生产特点,既接地气又灵通多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能注重数量,而要在质量上取得突破,着重从生产型、创业型和服务型三类人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以家庭农场为生产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意识和辐射能带动能力,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的职业农民;二是以返乡农民工为创业代表,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管理能力,领办和创办农业生产化经营企业的新型职业那你;三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区域经理人为服务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决策能力,掌握一定

产业化经营和市场营销技能,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

(2)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民培训项目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同,从业范围广泛,长时间集中学习十分困难,仅在教室里又很难学到生产实用技术,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品种多、技术高、周期长、环境要求千差万别等原因,决定了农民职业教育必须覆盖面广、专业门类多、技术含量高、教学内容丰富且要通俗易懂、随时随地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因此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应运而生;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就是以合作社为依托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资源共享构建群体优势,共同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最终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实现:农厂对接、农超对接、农政对接,即农场和生产、收购厂家的直接接触,农产品和超市的直接接触,农民和政府的直接接触。

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国家政策就决定了农业的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中的关键点,只要出台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才能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从事农业,才能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家法律的支持,只有完善国家面向农业的法律条例、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对待,农民也可以得到和城市人一样社会的保障,还有农业补贴、保险补贴、购买土地补助、减免税收,才能慢慢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内心对农业的抵触心理。

农业从业者的资格认证

农业生产经营者需要有务农的资格证书,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专业的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1)认定的标准:根据申请人的从业类型,分类管理生产型职业农民、经营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

(2)申请人组织培训:依靠合作社的平台组织申请人进行专业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3)结业资格认证考核:培训结束由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资格认证考核。

(4)制定每月的强制交流学习制度: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新型农民职业心得体会 篇5

经过15天的学习培训,非常荣幸能认识到这么多成功有经验的同学,同时也感觉到做农民的不易。

在外考察学习这几天,我深深的被几位做农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丰富渊博的现代农业知识及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所折服,深刻体会到参加这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被前辈不屈不饶的创业精神所屈服。

通过几位前辈的讲解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1、做农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通过各地党委政府各类政策支持和借助政府平台宣传牵线搭桥及组织各项培训夯实农业基础。

2、不盲目跟风。要结合本地区海拔、气候、温度等等各项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

3、专注、用心、坚持。任何人在创业道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借用卧龙米业老总的一句话“一生专注、一粒米”,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既然选择了、选定了这条路、这个行业,就要专注、用心的坚持走下去,相信成功离我们不会太远。

4、科学化种植和现代化管理。

5、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我们的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出售,并不能体现出热带地区农产品的特点、优势,价格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要把旅游城市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转变单一的销售方式,把我们的产品做到多样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6、联合一切能整合的力量把自己的品牌做大。一个人要做好做大一个品牌难上加难,需要整合、带动和依靠其他农户像麻绳一样一根一根一家一家的拧在一起统一发展一项产业,做大一个品牌。

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一定学以致用,踏实走好每一步,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同时也把所学到的知识告知有需要的农户,带领农户做大做好适合本地区农产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揭牌成立 篇6

——全省第一家校地共建、跨地市合作共建

6月22日,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在枣庄职业学院揭牌成立。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杨同毅、枣庄市委副书记梁宪廷、枣庄市政府副市长张鲁军、枣庄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杰、枣庄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牛佳棠,山东省农广校校长孙文军、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调研员王正和、枣庄市委副秘书长赵士亮、枣庄市农业局局长王志翔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张杰致辞,王志翔介绍了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筹建情况;王志翔、王洪龄、李中华分别代表枣庄市农业局、枣庄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签订了《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合作办学协议》;李中华、孙文军、张鲁军分别讲话;王登启、杨同毅、梁宪廷共同为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揭牌。

王志翔介绍,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是全省第一家校地共建、跨地市合作共建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学院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由枣庄市农业局和枣庄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联合成立,实行市场化运作。学院集教学、培训、培养、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将在我市逐步形成以农业部门牵头,以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补充,以农业 园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为基地的培育体系。

李中华表示,成立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对接、三产融合、四化同步等系列化手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及提高相结合,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将与合作伙伴亲密合作,并肩前行,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组织建设、教育模式开发、高素质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和产业形成等方面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孙文军表示,枣庄市农业局、枣庄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联合成立“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与探索。要强化协同配合,推进农业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多方协作。要大胆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逐步完善培育政策体系,着力破除束缚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活力,努力提高培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张鲁军指出,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要以服务农民职业发展为办学方向,着力从调查摸底、完善模式、优化机制等方面入手,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秉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坚持教学实践面向农村一线,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又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着眼于促进农村贫困户的培训增收,重点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市场需求的办学导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按照市场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授课内容,做到培训工作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构建合力办学的发展模式,发挥好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的带动示范作用,采取订单培养、基地共建等方式,在人员培训、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有效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发展。

揭牌仪式后,参会领导参观了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枣庄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现场;李中华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学员及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上了题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富美枣庄》的专题讲座。

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枣庄职业学院、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农业局、市水利和渔业局、市林业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市气象局等部门负责人;各区(市)农业局、经管局、农广校,枣庄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滕州果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部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代表;枣庄职业学院农学系全体师生;市农业局机关及市农经办、市农广校、市三农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其他局属单位班子成员。

新型农民职业素养 篇7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民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 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为了提升农民素质, 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 近年来, 全县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切入点, 整合各类资源,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使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据统计, 截至目前, 全县拥有农业社会化组织发展带头人425人, 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8 894人, 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3 750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全县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 围绕如何壮大本地主导产业, 农业部门在全县推广主导品种56个, 主要技术36项, 通过能人带动, 让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0%以上。如马市镇仙桥村邹冬苟通过培训, 凭着掌握的种粮技术, 2010年以来, 承包租赁耕地500多亩, 购置了全套农业机械, 推广应用水稻优质良种和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节本增效技术, 2013年双季稻平均单产900kg以上, 一年下来, 种粮收入达到46万元, 不仅自己致了富, 而且帮助周边农民应用科技种粮增收。

1.2 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让队伍中不少人破除“小农”思想禁锢, 并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带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 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有力地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如苏溪镇下彭村朱小平2008年带领村里56户村民承包本地荒丘, 创办井冈红果业专业合作社, 通过实行标准化建园、立体化开发、良种化栽培、生物化防治病虫等“四化”生产模式, 果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到2013年该社桔橘种植规模由当初的400多亩, 扩大到6 000多亩, 产果品1 000多万kg, 实现产值2 800多万元, 被评为全市先进示范社。在该社的带动下, 目前苏溪镇有600多户农民从事果业生产, 镇果业面积达11 000亩, 年产果品1 826万kg, 果农年户均收入4.26万元。真正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1.3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随着农业科技的大量推广应用和农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离开土地, 进城务工就业。据统计, 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2.07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的41.12%, 人均外出劳务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主要来源。

实践证明, 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 因此建立一支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势在必行。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据调查, 目前全县农村16~55岁的女劳动力和16~60岁的男劳动力中,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特别是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务农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具有一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具有创业、兴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领军人才还十分稀少, 农民群众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 使其在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2.2 教育培训能力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都在农民培训工程项目中投入了一定的资金, 但与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培训设施、实训基地、优秀师资缺乏, 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对培训对象的要求把握不准,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方式单一, 层级结构不配套, 培训质量和教学质量也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估以及跟踪服务。

2.3 现行职业教育体制不顺

中等职业教育本来是衔接人才培养、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有效载体, 但由于受生产、生活、时间、地点和经济负担的多重制约, 农民无法脱产就读全日制职业学校, 而适合农民边生产边学习的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尚未得到健全, 成为当前职业农民培育的一块短板。

3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对策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实现“三化”同步发展, 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一环。为努力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笔者认为, 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 健全工作机制, 着力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抓, 相关部门协同抓,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体系, 明确任务, 量化指标, 严格考核, 兑现奖惩, 激发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各级财政在编制经费预算时, 坚持职业农民培训经费优先安排, 农业产业化资金注重向职业农民培训倾斜, 并实现逐年递增, 有效保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

3.2 加强技能培训, 着力建立“三大载体”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抓好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 根据农民生产、生活、时间和农事特点, 将45岁以下的农民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范围, 开展符合农民生产实际的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二是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带头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骨干人员, 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人才为重点, 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紧密结合本地重点产业需求,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采取流动办班、现场操作演示等形式, 开展广普性、引导性培训, 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抓好道德教育, 着力培养“三种精神”

在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 要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实干精神”, 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吃苦、能奉献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使之成为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3.4 促进价值转换, 着力搭建“三大平台”

“两会”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篇8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容被补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包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内的八个方面工作,要求“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记者会上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讲到,下一步还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要让农民更多的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当然,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经过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回答关于“农民进城谁来种地”的提问时说,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的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要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把科技、机械、现代因素融入进去,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他指出我国农村地区总体劳动力是充足的,并表示欢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包括大学生到农村来投资农业、经营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韩长赋强调,新型职业农民能把农村地耕种好,中国农业很有希望,中国的粮食安全也会有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篇9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为85人,其中: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培训任务为40人,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培训任务为45人,我校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于20xx年12月25日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职业培训处处长任副组长,职业培训处、招生就业处、教学科研处、财会管理处、高教鉴定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学校职业培训处。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我校实际,制定符合游仙区实际的工作方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长效机制,完善培训管理办法,着力打造绵阳旅游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色模式。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建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我校10月份在游仙区逐乡逐村地开展规模经营职业农民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游仙区境内从事农(林)业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林业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等,调查工作完成后,建立规模经营职业农民信息库,以此作为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择优推荐参加游仙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4、建立师资人才库。在充分发挥我校涉农教师作用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聘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以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本地乡土人才为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涉及专业合作社与农场主、农村经济管理、农家旅游服务员、植保等近十个专业领域。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生产经营型每期培训时间为15天,其中集中课堂培训6天(48学时),实训5天(40学时),交流参观4天(32学时)。社会服务型培训时间7天,其中集中理论教学3天(24学时),实践教学及参观交流考察4天(32学时)。把一些能够代表游仙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游仙区农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重点选择到梓潼县许州镇、游仙区太平镇和柏林镇、游仙区万鸿、北川县、安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6、规范培训制度。我校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建立了完整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记录和参训学员电子档案。建立相应的课堂纪律,参加培训的学员能按照培训作息时间,上好每堂课。

7、注重宣传总结。今年是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年,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我们及时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报道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成效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通过产业趋势发展、五新技术的培训,掌握了产业动态,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来年工作思路

1、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加强和兄弟学校交流,做好来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为未来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做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整合资源,改善条件,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3、优化师资队伍。聘请一批农业专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的专家进入培训师资库,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上一篇:创新与创新型人才下一篇:中国安防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