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智慧银行

2023-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移动互联网智慧银行

“互联网+”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建设

摘 要:本文研究并实现一种“互联网+”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该平台针对学校管理、教学和生活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移动性、智慧性和开放性的服务,具有情境感知、可视化、全向交互、智慧管控、智慧推送等特性。该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蓝牙、WiFi和手机3G/4G数据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结合精确定位、数据融合、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等技术,实现定位及多系统互通,从而提供基于位置的移动智慧化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化校园;移动智慧化;位置服务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到“推动学校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应用”、“深入推进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

一系列智慧校园的创新建设思路,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学校的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学习生活方式等,应该借助“互联网+”的战略模式,融合到最前沿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去,通过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解决方案,推动一个可行性好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传统的教育信息化模式是每个系统完全独立,比如一卡通、平安校园、教育资源共享网站、人事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信息门户等,这种模式中的多个系统基本各自独立,信息不能融合,数据冗余、信息不一致,更是缺乏智能性和移动性,系统结构的缺陷导致传统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

本文研究一种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设计精确定位、数据融合、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引擎、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把“互联网+教育”概念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的每个环节。主要功能包括:

(1)互联网+课堂:上课智能点名签到、课堂一键静音、课堂互动、基于空间的师生答疑等功能;

(2)互联网+食堂:食堂最新信息推送、食堂智能化点餐、食堂菜品智能化管控、智能卫生监控等功能;

(3)互联网+学习:课程智能提醒、空教室查询、在线课程表、学习材料线上共享等功能;

(4)互联网+生活:校园身边新鲜事分享、网络商城服务平台,兼职资讯、周边外卖服务等功能;

(5)互联网+迎新:把近场通讯技术渗透到新生报到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报到的智能化便捷化;

(6)互联网+师生互动:构建掌上师生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实时和校内名师进行即时互动沟通,还可以实现基于空间的信息交互;

(7)互联网+校讯通知:利用移动的校讯综合发布平台,可以向全校师生随时发送校讯通知,也可以精准针对部分师生推送校讯通知,信息到达率达百分之百;

(8)互联网+后勤:一键智能报修、维修时间监控、后勤线上评价、后勤工作考评等功能;

(9)互联网+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系统对接、实现智能借书还书、新书资讯、图书馆导航导览等功能;

(10)互联网+教务:统一教务系统入口、实时课堂互动、智能校讯通知、师生在线互动等功能。

二、总体架构设计

“互联网+”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智慧信息系统,覆盖PC客户端和移动设备客户端,主要分为“移动客户端”、“后台管理系统”两大子系统。

系统架构总体设计上应使用分层设计,尽量减少各应用层之间的依赖,并采用当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和介于web-app、native-app两者之间的新型混合式移动开发技术(hybird app),使程序兼具“native-app良好的用户体验”和“web app跨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三、技术方案

1.开发平台和技术

系统以Spring Framework为核心框架,集成Apache Shiro安全框架、Quartz调度框架等,以组件的方式实现功能,且各模块之间互不干扰。采用面向对象设计与编程,严格遵循开发规范。系统层设计包含高性能的Redis数据缓存,以保证系统运行流畅。系统建立容错机制,使程序在出现错误时依然能够继续运行,不影响客户使用。系统采用混合式移动开发技术,使用户在不同客户端都能使用本系统。

主要采用技术如表1所示。

2.數据库

(1)数据库设计要求(见图2)

(2)数据库选型

考虑到数据库的上手快速、简单易用、可伸缩性和优秀的性能。同时,为减少开发成本和学习成本,并且当前有很多基于MySQL的深层次优化方案可提高MySQL数据库的性能,综合考虑使用MySQL数据库。

(3)数据库部署方案

平台数据库采用分库部署,不同模块访问不同数据库,减少数据库性能消耗,提高数据访问可用性和可靠性,单节点损坏不影响其他功能模块的运行。

3.页面技术

平台系统的页面开发采用目前主流的前端开发技术,主要包含HTML5、DIV+CSS、Bootstrap、JavaScript、jQuery、AngularJS等,以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手机端采用混合式移动开发平台Cordova+Ionic2,配合使用HTML5技术。可轻松地跨系统跨平台,与各操作系统、浏览器兼容。

4.安全性

平台有完善、周密的安全体系,和安全支撑平台紧密配合,基于物理、传输、网络、应用,采用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系统能够抵抗内部和外部黑客性质的攻击。平台具备严格的等级访问及授权机制;拥有严格、有效的分级管理模式,对于认定的关键功能和数据,只有经过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访问及修改,并具有完备的日志及审核功能。平台存在大量的数据,要确保用户不能够直接存取关键数据,而只能通过相关的功能模块对数据进行操作,建立完备的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復机制及策略。

四、功能设计

该平台的整体架构分成两部分——手持终端APP(包括ios端以及Android端)和Web后台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1.手持终端APP功能

手持终端APP(以下简称APP端)主要包含登录/注销、首页、校历、设置四个功能,如图4所示。

(1)登录/注销

APP端接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进行登录,即学生使用学号,教师使用职工号进行登录,无需注册。

用户登录后需要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2)首页

首页主要展示APP中当前可用的应用,点击进入相关应用即可使用;可定制首页显示的应用,可排序应用、隐藏应用、显示应用。

①校园地图

点击校园地图模块即可进入地图,地图sdk使用百度地图。进入地图模块后功能包括定位至当前终端所在位置;搜索某个建筑或教室,支持模糊搜索;搜索到某个建筑或教室后,可以使用大头针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点击标注可进行导航,查看位置信息介绍(如有)、当前时间上的课(教室)、联系方式(某某办公室)等。

②学校概况

点击学校概况进入学校概况应用,学校概况应用主要包含的功能有:学校介绍,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介绍学校相关内容;院系介绍,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介绍某学院相关内容;黄页,以列表的方式展示学校各部门相关的联系方式。

③在线课程

点击在线课程应用进入在线课程,主要包含的功能有以列表形式展示当天状况,当天的状况分成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假期。如周六、周日显示周末放假,寒暑假、清明、国庆等按时间显示假期。二是工作日,按列表显示当天所需要上的课,如上午9∶00-12∶00 组合数学,教师:XXX,上课地点:品学楼-B312。三是点击进入某一个课程即可进入课程详细内容,包含课程介绍、上课时间。四是课程详细内容下方为签到按钮,如果用户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和正确的地点点击签到后,即可完成签到。如果用户手机未打开蓝牙,则提示需要开启蓝牙,否则不能正确开启。点击上课地点即可跳转至校园地图应用进行导航;该应用可以使用日视图、周视图、月视图进行查看,在周视图、月视图上仅显示某天是否有课、是否为假期,如果要查看详细信息则要点击某一天进入日视图进行查看。

④工资查询

如果登录用户的角色是教师(即使用工资号登录的APP),那么主页可以显示工资查询模块,工资查询模块分成三个标签:一是工资。工资按照列表形式展示过去半年每个月的工资情况,主要展示应发:XXX,实发:XXX,本月税:XXX,补扣税:XXX。二是社保。社保按照列表形式展示过去半年每个月的社保情况,主要展示养老:XXX,医疗:XXX,失业:XXX,补扣保险:XXX。三是公积金。公积金按照列表形式展示过去半年每个月的公积金发放情况,主要展示公积金:XXX,补扣公积金:XXX。

⑤图书馆

点击图书馆应用进入图书借阅查询,首页显示当前登录用户的借书概况,内容如下:显示用户名称、用户借书数量、最近一本书到期归还时间。借书概况下方为登录用户所借阅每一本书的概况,使用列表形式展现书名、作者、到期时间、是否过期。点击某一本书进入详细内容查看,包含的内容有书名、作者、书号、借阅时间、到期时间、罚款金额(若过期)。

⑥一卡通

点击进入一卡通模块进入一卡通记录首页,在首页中可以显示当前一卡通的卡号以及余额;点击查询详细记录可以查看某一个时间范围内一卡通的详细查询记录:时间范围为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记录显示字段为时间、消费类型、消费地点、消费设备,金额;点击充值可转入支付宝进行充值。

(3)校历

点击校历模块进入校历,校历功能主要是从后台读取当前学期以及下学期的校历时间安排,包括周数、放假时间等;从后台读取用户的课程信息,并在校历上进行展示;校历可以分成学期视图、月视图、周视图以及日视图。

(4)设置

设置模块的功能有:人的信息设置,包括头像、学院、专业、生日、性别;更换皮肤,提供几套可以更换的皮肤;消息设置,开启关闭消息推送;注销,点击注销退出登录。

2.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用户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推送管理,如图5所示。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功能有:创建管理系统用户,用户包含用户名、密码、部门、联系方式;修改用户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用户。

(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主要用于维护APP端所用数据的正确性,包含的内容有地图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工资接口管理、图书馆接口管理、一卡通接口管理。

①地图信息管理

地图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创建、修改、删除、查看地图信息。地图信息包括建筑名称、简介、联系电话、经纬度。

②课程信息管理

课程信息管理的内容是查看课程信息。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教师、上课地点(关联地图信息)、课程名单。课程信息与学校教务数据进行同步,且上课地点根据名称与地图信息进行关联。

③接口管理

接口管理包含工资接口、图书馆接口和一卡通接口,主要配置工资接口、图书馆接口、一卡通接口地址。

(3)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用于对教室内部署的iBeacon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增删、查改,包含的内容有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安装地址、安装人员、是否可用等。

(4)推送管理

推送管理主要是针对APP端进行推送消息管理,具体功能包括开启/关闭课程推送管理、推送时间设置(开课前一天、开课前半天等);新增、修改推送规则,推送规则包含推送内容、推送人、推送时间、重复规则(每日、每周等);查看推送日志;每设置一个推送规则在后台开启一个推送日程来进行推送。

五、结束语

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旨在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全面的智能环境感知和综合信息服务,以教师和学生為中心,深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各个应用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移动的、感知的、智能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为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1.环境的全面感知

拥有对环境的全面感知,方可提供智能的服务。全面感知包括两方面:①通过传感器感知、捕获人和资源的位置;②个体特性的感知、捕获和传递,包括人的爱好、风格、状态,以及所处时空状态。

利用近场通信技术,设计“定位服务引擎”,实现人和物的精准定位,从而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包括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服务等,打造智能区域网络。

利用历史数据跟踪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智能分析引擎”,高速地从PB级的大数据中主动地提取信息,形成抽象层次高的行为信息,实现个体特性的感知,从而为个性化的服务提供基础。设计“数据融合引擎”,通过融合用户的历史数据,形成用户的偏好、习惯信息。

2.网络无缝连接

结合有线、蓝牙、WiFi和手机3G/4G数据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网络的物理连通;设计“数据集成引擎”,经过对各种类型数据的访问、过滤、转换等过程,实现异构数据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为智慧化校园奠定基础。

3.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

为了满足实时、实地的区域性交流,不同于Facebook这种在网络上重构现实生活的社交网络,设计“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通过地理位置感知,自动发现附近的人,形成一个微型社交网络。师生利用智能设备和手机终端,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构建区域性的社交网体系,获得其希望的学习、生活交流,比如图书馆高数学习讨论组、演播厅兴趣组,或者体育场足球比赛召集组等。

(编辑:王天鹏)

作者:周婷 任志愿

第2篇: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移动服务平台构建

【摘 要】 针对目前很多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访问方式单一、建设初期缺乏统一模型指导、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面向主题的WebCrawler、改良的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无缝集成、改进的热点发现算法等技术研究构建了一种门户式智慧校园移动信息平台,为高校多方位、效能化、智慧化的创新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智慧校园;移动互联网;WebCrawler;个性化;应用集成;话题发现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后,要加快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国家教育云平台,集中部署全国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网络的性能,加快智能校园和智能教室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教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十二五”到“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全面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开始进入校园应用,校园里的一场数字化革命已然高速起步成长。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作为专门服务于学校的信息门户平台被各高校广泛应用,一站式处理所有业务。这类门户平台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面信息化,为校园师生提供了一个集成了多种校园应用的虚拟数字校园,拓展了校园应用和体验的时空维度,但是建设目标不明确、基础平台选型不准确、底层硬件支撑平台设计不合理以及个性化定制不合理等问题也影响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稳步推进。

文章结合新时代高校师生服务需求和发展要求,成功搭建了集合面向主题的数据爬取、改良的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无缝集成、改进的热点发现算法等多项技术的门户式智慧校园移动服务平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智慧校园发展现状

智慧校园的概念伴随着当前大数据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兴起而被逐渐重视,很多高校的智慧校园研究和建设也开始看到了成果。上海交通大学的智慧图书信息中心、浙江大学的智慧园区、东南大学的智慧一卡通等智慧校园的建设和研究,既切实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服务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了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对高校师生在教科研、后勤管理、一卡通、图书借阅、智慧教室等校园生活的改变。

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相当多的智慧校园原型的开发、服务和推广也相继推出。Talal提出的智能卡方案类似于国内的校园一卡通服务,即通过把服务程序写入智能卡中,可以在一张卡中整合多种校园服务。Michael提出了一个可以整合校园虚拟环境和服务的EHOC系统,该系统支持各种移动设备或打印、校园卡充值等服务。

为了更多地体现用户与服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好地为师生主体提供主动服务,“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和技术手段,能够智能识别用户使用场景,提供主动的网络服务,对于学校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智能支持教学科研过程,以及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都有积极意义,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和服务。

2.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基于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4G、4G+及5G标准服务的加持,从移动电子商务到政务服务平台,从简单的基于web服务到真正的移动终端,移动互联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服务是大势所趋,智能手机普及、校园无线全覆盖、全城Wi-Fi的探索和推广,助力了真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建设。

移动应用、虚拟服务等如何在智慧校园中部署,如何在智能空间里管理这些应用服务,是目前讨论的热点。比如建立一种基于粗粒度、开放式、松耦合的服务结构(SOA)的智慧校园平台,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检测用户位置,来提供主动个性化校园服务和社交应用。

二、相关技术及实现研究

(一)个性化校园资讯服务平台研究

1.面向校园主题的爬虫技术

传统的数据爬取技术不提供关键字筛选,多为广度优先,主要是最大范围的爬取互联网中的目标数据采集到搜索引擎中,而面向主题数据爬取过程是选择性的,面向特定关键字,可以在有限的周期和资源内最大程度采集到主题数据。面向校园主题的数据爬取流程见图1。

2.个性化资讯服务技术

为了更精准地对智慧校园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文章构建了一个用户行为模式挖掘模型,通过数据挖掘,寻找用户行为规律,构造行为序列模式,找出用户行为特征。原理见图2。

结合智慧校园用户访问行为的特征,既要考虑到利于序列投影,所以每个元素为单项,又要兼顾到序列模式的长度,文章采用PrefixSpan算法进行序列模式的数据挖掘。对不同校园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采集后,得到序列模式如下:

FSgroupid=(groupid,{(as1,spt1),(as2,spt2),…,(asi,spti),…,(asn,sptn)},sptmin)

(二)个性化校园信息推送技术研究

Apache Mina Server 是一个常用、小巧的网络通信应用框架,Mina框架同时对网络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封装,它的API可以真正隔离应用服务与网络通信,一个基于MINA框架的智慧校园移动信息平台,只需要关心应用程序数据的发送、接受以及业务逻辑即可。平台的服务器端基于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等JavaEE開源框架构建,Spring框架具有高便利性、高扩展性、轻量级的特点,Spring MVC天然的与Spring集成,是实现了Web MVC和前端控制器模式的请求驱动类型的轻量级Web框架。另外,基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信息推送的移动接收端基于Android编写。基于智慧校园信息推送架构见图3。

(三)校园应用无缝集成框架研究

1.无缝集成

长期以来,众多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都不够集中,多种应用程序缺乏统一规划,看似功能全面,却各成体系,没有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形成多个数据孤岛。文章中构建的智慧校园平台将基于校园应用程序的无缝集成框架,校园用户拥有统一身份认证门户,利用开放的应用程序集成和规范的标准接口,全面支持多种应用程序的无缝集成。

2.智慧校园的无缝应用集成方案

文章中构建的智慧校园应用程序无缝集成方案能够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正确的集成模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应用实时性要求高、业务逻辑复杂的程序,我们将使用SOA与HTML5整合的模式。SOA,即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具有高适应性和高扩展性,HTML5同样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很好地适应于不同规格的移动终端。另外,如果应用程序强调用户体验和UI界面设计,我们也提供手机原生C/S集成模式,见图4。

(四)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热点话题发现技术

1.文本聚类算法

热点话题发现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聚类算法的优化上。K-means是典型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即组成簇的两个对象距离越近,相似度就越高。K算法的缺点是数据量增大时的时间开销很大,它需要不断的样本分类调整并计算新的聚类中心。考虑到校园热点话题的舆论引导性等因素,文章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热点话题发现算法。增量聚类算法Single-pass规避了K-means算法难以处理新文本对象的问题,它可以不规定初始类簇数,自动调整形成新的聚类簇,并且不会产生准确度降低的问题。

2.智慧校园热点话题发现流程及算法优化

智慧校园平台热点话题发现模块的设计采用中文分词系统ICTCLAS,包括改进的K-Means文本聚类算法、分词预处理、特征项提取以及文本表示模型等。热点话题发现流程见图5。

我们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在K-Means算法之前,通过统计热点话题标题词频的方式,提取出M个特征主题文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算法的描述为:

(1)从样本话题中提取话题标题,组成文本集{N1,N2,...,Nn};

(2)对话题文本集合进行分词,统计标题文本词的频率;

(3)对标题文本分词词频排序,抽取词频最高的M个特征词,集合成为特征文本词集{St1,St2,...,Stk};

(4)初始的话题文本根据特征词集组成M个文档集,即Ti={Si1,Si2,...,Sin},其中Sij表示包含特征词Sti的第j个文本,n为文本数量;

(5)比较Sti与Tti剩下文本相似度,得到相似度值后求和;将数值最大的热点话题新闻作为Sti的特征文本,可得到M个特征文本;

(6)设定一个阈值,计算M个特征文本的相似度,相似度超过阈值的两个文本将中心点合并。如果相似度值均低于设定的阈值,则直接进入(9);

(7)从(2)中得到第m+1个关键文本,返回(4);

(8)计算推出M个关键文本;

(9)M个热点话题关键文本作为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执行K-Means算法。

三、移动智慧校园平台的实现

(一)系统整体架构

面向切面编程思想(AOP)流行于.Net,在框架组件的模块设计中,AOP已经是标配,它能有效降低软件架构的复杂度,支持动态修改OO模型,利于软件设计模块化,开发系统时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设计。智慧校园移动平台服务端基于AOP思想开发,将应用程序中的业务逻辑和通用服务进行分离,通用逻辑通过AOP的方式统一提供。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数据通信依赖于HttpClient、MINA框架又能很好地保持长时间会话和数据推送系统。总体架构如图6。

(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无缝集成模块

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集成让校园用户统一了身份认证,对平台集成的多种应用程序可以统一访问,无缝集成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API调用,整合了原本分散的各种业务,提高了数据共享性和利用率,让校园用户在平台客户端上拥有统一的应用程序体验服务。无缝集成模块对初始的业务调用进行了优化,并使用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原生C/S与Web中核心语言HTML5整合的模式,很好地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和系统稳定性。该模块的的处理流程见图7。

2.热点话题发现模块

热点话题发现模块包括改进的K-Means文本聚类算法、分词预处理、特征项提取以及文本表示模型等,模块将个性化新闻平台收集的文本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K-Means文本聚类算法爬取和识别出一个周期内发生的新话题或特征话题等。模块的处理步骤如下:

(1)通过中文分词系统ICTCLAS处理对、话题数据库中的文本;

(2)设定的阈值,从ICTCLAS系统处理后的文本中提取特征文本;

(3)结合向量数理模型,利用提取的特征文本构建文本知识表示模型;

(4)利用改进的K-Means文本聚类算法,对特征文本进行话题聚类。

(三)移动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

文中设计的智慧校园移动信息平台包括基于校园门户的服务器端和基于移动设备的用户终端,适应IOS、Android、Windows等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支持个性推送、信息定制、智慧课堂、掌上校园、校园论文检索、个人成绩推送、图书借阅管理、校园社交平台等第三方服务,为校园师生用户提供了多层次一体化体验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整体的设计架构见图8。

四、总结

文章基于新时代校园师生用户的服务需求,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设计开发了一个有多种应用集成的智慧校园移动服务平台,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了丰富友好的校园应用集成体验的同时,也为目前智慧校园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后续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爬取、模块扩展性等关键技术上,希望能更好地解决校园用户习惯性行为和特征操作预测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简.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6):171-172,175.

[2]周兴国.共享有质量的教育: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体会[J].安徽教育科研,2018,18(4):12-17.

[3]羅秀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对策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8(9):57-58.

[4]乔一乘.基于Android+JAVAEE架构的校园信息交互系统[D].长春:吉林大学,2012.

[5]刘灵辉,蔡宁芝,王家辉.信息化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6):176-179,186.

作者:吴元君

第3篇:移动互联网促进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探讨

【摘 要】智慧博物馆将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博物馆进行融合,实现了博物馆由“物、人”二元关系到“物、人、数据”多元关系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于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厚植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文章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探讨对象,明确智慧博物馆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期为后续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导。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智慧博物馆 建设活动

博物馆作为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行为,将历史教育、文化研究以及文物欣赏作为自身的主要目标,通过针对性的手段,为人类物质文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出安全、穩定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对博物馆重要性认知程度逐步加深。在此基础上,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期望借助于技术手段,挖掘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构建起现代化的博物馆管理手段。基于上述实际,文章以移动互联网为研究核心,将移动互联网融入到智慧博物馆中,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满足智慧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对于运行网络的基本需求,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博物馆运行体系。

一、智慧博物馆分析

2008年,IBM公司以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超级计算机作为主要框架,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高度关联,形成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14年,IBM公司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立起全球首个智慧博物馆。通过使用IBM公司提供的各类数据,对博物馆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构建起实时运作的管理模式。以卢浮宫智慧博物馆为起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到智慧博物馆在文化建设、历史普及方面的巨大作用,逐步进行智慧博物馆的建设[1]。所谓的智慧博物馆,就是借助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在智慧博物馆的平台上,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并基于整合数据对博物馆进行合理化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优化升级[2]。通过这种方式,智慧博物馆极大地提升了文物设施的感知能力,并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得博物馆能够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与游客进行互动,满足不同游客不同的游览需求。

二、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应用的必要性

智慧博物馆在构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借助于新技术的引进,提升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还需要技术人员以及博物馆管理者立足于博物馆技术发展的实际与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对技术应用手段进行调整[3]。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基本上与智慧博物馆的发展需求相符合,其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智慧博物馆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同时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贴合了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实际,全面满足老人、儿童、历史研究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智慧博物馆的使用需求。游览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游览需求,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指挥博物馆服务器内部的数据信息进行获取,进而规划出适合自己的游览路线。从导览系统方面,构建起多样化的博物馆服务体系。同时移动互联网所形成的智慧博物馆定制特性也较为符合现阶段多元化博物馆服务需求,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游客可以借助于手机客户端,对喜欢的内容进行下载。在游览之后,将自身喜欢的内容与不满意的地方反馈给博物馆,形成博物馆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出现对于增强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4]。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虚拟场景展示,可以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历史文物发现之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在2015年将“互联网+”的智慧博物馆发展方针写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博物馆工作的基本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起点,形成了更为高效的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智慧博物馆建设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应用的手段与方法

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博物馆的结合,需要技术人员与博物馆管理者明确智慧博物馆工作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为平台,从多个维度出发,确保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有序使用。

(一)身份识别与定位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需要借助于移动通信设备,对游客进行身份识别。通过身份识别,最大限度地降低智慧博物馆安防工作的工作难度,一旦发现身份可疑的人员进入博物馆,安防人员可以采取应急手段,对相关人员进行控制,避免了安防工作出现差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以及场馆的安全性,对于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智慧博物馆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博物馆数据信息的上传,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通过下载智慧博物馆终端,获取相关服务。在读取智慧博物馆信息的过程中,游客可以开展智能手机自身的定位功能,根据博物馆上传的数据信息,自行规划游览路线,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的多样化[5]。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博物馆工作人员将智能手机作为联系的主要途径,在智能手机内部植入特殊的软件程序,便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定位与反应,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合理处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升了博物馆的安全性。

(二)网络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从传统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转变,以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为指导,采用数字摄像采集、三维建模方式,形成数字化信息平台,为智慧博物馆的构建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信息体系,为智慧博物馆建设提供必要的数据条件。同时以实用性原则为基本框架,全面分析网络技术的应用环节与实施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借助于Web页面、三维展示触屏等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博物馆内部形成数字化展厅,为游客模拟一个真实的游览感受,切实增强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为了保证网络技术应用的效果,技术人员应进行技术体系的优化革新,形成一种高效运行模式,确保智慧博物馆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构建起双向互动的智慧博物馆运行模式

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形成一种双向互动模式,有效避免传统博物馆的“物、人”两元关系,技术人员构建的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游客可使用智能手机,对相关平台进行下载,下载之后,根据用户界面提供的各类指示信息,对自身的游览路线、博物馆的基本结构等进行自我认知,进行导览路线优化,以节约游览时间,形成良性的游览体验。同时游客可以在用户端将自我感受与意见建议发送给博物馆,博物馆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意见建议定期汇总,分析自身服务的薄弱环节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形成现代化的服务能力,满足不同游客多样化的游览需求。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文章在明确智慧博物馆定义的基础上,明确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应用的必要性,厘清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现实意义。以此为基础,从多个维度出发,采取必要的技术应用手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科学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其媛.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6(06):89-91.

[2]邵小龙.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J].中国博物馆,2015(03):78-81.

[3]李卓,程骋.以建设智慧博物馆为背景的手机移动导览系统实践——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手机导览APP为例[J].科技风,2014(11):166-166.

[4]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02):12-15.

[5]冯慧.关于博物馆智慧展览的几点思考[J].卷宗,2016(05):108-109.

陶兰兰 桂林博物馆

作者:陶兰兰

第4篇:常小兵:移动互联向智慧互联转变

腾讯科技讯 11月19日,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在“移动互联网”分论坛上,中国联通(微博)董事长常小兵做了主题发言。以下是其发言要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当前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速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发展进步,创新商业模式的新活力,人类工作生活新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甚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加速形成各种新的联系。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智慧新时代,在这样一个万物,万老甚至万速互连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智慧互联,而不是麻烦互联,垃圾互联。

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家庭,智慧城区等于无数的智慧互联,创造智慧产业,智慧经济,加快推动形成智慧国家,智慧地球,共创更加美好的智慧生活。

智慧互联的泛在、智能、融合、人本新特性

所谓智慧互联,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无论怎样解读,今天的已知远远小于未知,从发展趋势看,智慧互联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和升级,智慧互联作为移动互联的升级版,至少显现在泛在、智能、融合、人本的新特性。泛在主要体现在黏的更广,智能主要体现在交互更深,融合主要体现在跨界更多,人本主要体现在更加以人为本,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在参与生产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也越多的角色。

智慧互联对需求、服务、信息、工作带来的改变

从发展影响看,智慧互联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我们通过智慧互联对物质、信息、致力等要素资源的高效统筹配置,有助于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低碳化,通过构建覆盖城乡线下线上的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边界化,通过加强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管理的精细化,通过驱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有助于推动生活环境的宜居化,从更加直观的现实感知看,智慧互联将在需求、服务、信息、工作等方面带来新的深刻的变化。

一是需求更细,更范,更细体现在消费者更多更高的服务,更范体现在更多的领域,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普遍服务。 二是服务更准更宽,体现在服务需要更加精细,更宽体现在我们从不能到能,从能到更快。 三是信息更快更透,更快体现在海量信息无处不在,更透体现在我们更加扁平化。 智慧互联对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慧互联对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社会各方顺应变化,随需应变,共同抓住应变,应对挑战,以切实解决好网络信息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应用发展和治理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总之,智慧互联正在加速推进过去想干不能干,甚至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变成现实。中国联通愿意与社会各界,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开创更加精彩的智慧生活。

第5篇:互联网金融创新亮点纷呈 智慧银行刷新银行服务

先进科技与银行融合的节奏正在加快。3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业务创新正在助力银行更新渠道,智能化服务已经迎面而来。

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使得智能服务成为现实,而社区网点更是带热了“邻里金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电视银行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渠道建设使得智慧银行近在咫尺。面对客户日益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创新运营模式,智慧服务可谓亮点纷呈。

智能服务、“邻里金融”重塑网点

随着近年来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众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金融消费、支付服务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工行、建行、中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尝试性推出了“智慧银行”。

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提升,是银行业以尖端科技手段和新的思维模式塑造新服务、新产品,重构运营、业务和管理方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完美的客户体验、高效的营销推广目的。

据了解,工行主打“智能向导、智能机具、全程智能办理”的新型智能化服务模式,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进行人机互动,客户可办理个人账户开户、大额转账汇款、注册电子银行、挂失等各类非现金业务。建行智慧银行网点则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传统的大堂经理,解答客户的各种业务问题。在金融超市,客户只要在货架上拿起感兴趣的产品卡片,放入指定区域,电脑屏幕就会自动播放该产品的动漫介绍。在移动金融场景运用区,客户可以通过二维码支付、闪付、刷卡支付,现场体验现代化支付方式的魅力。

此外,去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积极践行金融普惠社会责任,加快社区金融战略布局,为社区居民、小微企业等提供专业、便捷、贴身的金融服务。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各金融机构设立社区网点8435个,其中小微网点937个。

其中,华夏银行社区银行推出社区专属金融产品,开发金融IC联名卡,将银行金融功能与社区物业卡、楼宇门禁卡、社区停车卡等进行整合,方便客户缴费、出行;推出错时营业服务,满足社区客户不同时段金融服务需求。此外,社区银行内还配备了大量自助金融设备,向客户提供产品演示和体验服务。

互联网金融刷新零售银行服务

《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创新元素,呈现出新业态、新体验、新趋势的特点。凭借互联网的软硬件技术、大数据服务,传统银行已经构建了在线“金融生态圈”,基本实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凭借电脑、Pad、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7×24小时的在线信息查询、交易、资产转让、并购重组、授信、托管、投融资、供应链管理等服务。

工行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线上POS、创新投资银行交易平台、“工银e投资”客户交易终端等,其中,创新投资银行交易平台基于B2B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交易撮合、投融资安排及其他投行增值服务,支持客户线上发布和查询资产转让、并购重组、投融资等信息,改变了投行业务线下单向撮合模式。农行推出的“E商管家”,帮助企业实现对自身以及供应链上下游财务结算、采购销售、营销配送等全方位管理。中行推出“中银易商”,包括中银开放平台、虚拟支付平台、网络商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及基础服务平台。建行推出业内首个全流程个人网上自助贷款产品――“建行快贷”,实现了个人贷款的全流程线上快速申请、实时审批、签约和支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同比增加19.71%;交易总额达1248.93万亿元,同比增加17.05%。

创新运营模式打造智慧服务

随着人机交互、数字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不断创新应用,银行的运营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

农行推出的“超级柜台”,通过硬件设备的集成和软件系统的整合,采取“大堂经理现场引导、客户自主办理、后台专业审核”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处理流程。客户可自主发起业务申请,即可完成多项业务办理,处理速度提高4~7倍。

建行开发的“客户驱动型交易流程”,全行所有网点柜面窗口配备了柜外交互终端,使客户参与到业务流程中,更具互动性;将主要交易信息显示在柜外交互终端,达到了柜内柜外的信息对称,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和执行权。目前,客户驱动型交易的范围己基本覆盖柜面常用对私交易。

据了解,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运营模式,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切实改进服务“短板”,提高服务效率,主要商业银行已基本实现了前、中、后台的分离。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优化业务流程1038个,是2013年的8倍。

第6篇:培训 银行 帆宇达 《告别社区 开创社群——移动互联时代的银行社群营销》——刘东

告别社区

开创社群——移动互联时代银行营销模式创新

课程背景:

截止2014年底中国银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6

七、88%,全国离柜率最高的招商银行达到了9

五、23%。2015年,中国个人网银开户数将超过10亿户。数据告诉我们:

非必须业务顾客不来柜台将成为常态,而占据网点绝大多数时间的将会是低端客户,优质客户来网点的次数将会不断减少。

银行服务客户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点的客户关系随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银行网点与客户之间的时空关系不再重要,因此网点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势力范围”,有网点有客户将会终结,无网点有客户会成为常态。 银行跨时空获取客户成为可能。

客户关系发生了如此多的的改变,我们却沿用社区思维营销客户,是否存在较大问题? 本课程结合线上、线下营销方式的转变,系统梳理银行营销进入社群时代,创立社群服务,打造特色支行,一点一策,塑造移动互联时代营销新模式。

课程收益:

课后建立微信群,老师随时分享最新活动策划方案 学员可以及时跟老师互动,从而获得老师课后免费指导 解决课程背景中所罗列的问题,学完即可用,业绩即提升

学员可以同全国各地跨地区的银行精英进行交流、碰撞,既方便学习,又避免本地同业竞争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营销部门负责人、支行长、网点主任

授课方式:深度案例分析、课堂讲授、小组研讨、视频观看、情景模拟

课程内容:

第一讲:创新思维模式

一、什么困住了我们的思想 1.课程现场的束缚 2.日常工作中的束缚

1 / 4

二、如何创新? 1.一个老花镜引发的思考 2.创新的工具梳理

第二讲:移动互联时代的客户服务理念变革

一、顾客体验成为决定顾客购买最重要的因素 1.设计引爆顾客传播的关键点 2.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屌丝者得天下 3.从让顾客满意到让顾客尖叫

二、服务营销的真正内涵 1.定义

2.硬件帮助:科技创新带来的客户维护营销方式的转变 3.软件帮助:关注客户体验,塑造网点粉丝客户

第三讲:传统营销模式的困惑

一、等客上门

1.优质顾客来网点的少,低端顾客占据网点资源

二、顺势营销

1.营销与客户等候之间的矛盾 2.营销分配的矛盾

三、赠品促销

1.给赠品顾客来,给的多顾客来 2.赠品增加营销成本

四、外拓推销

1.效果不明显,吸引的都是低端客户 2.拿礼品换客户,叫好不叫座 3.外拓考核的困惑 5.社区宣传

1.吸引的都是活动专业户,目标客户吸引不到 2.宣传没效果

六、沙龙营销

2 / 4 1.不给赠品客户不买,领完赠品客户就走 2.沙龙想起来就做,缺乏系统性,做完没效果

第四讲:破解传统营销困局之一——新阵地服务营销

一、内部阵地——网点:

1.引流顾客来网点的设计——便民服务 2.引来顾客的产品——招徕产品 3.网点视觉营销系统打造 4.网点等候营销

5.网点联动营销与交叉营销体系

二、外部阵地——外围文宣点:

1.特约商户、贷款户、目标客户出没的地方 2.客户集中的地方:

三、点外展位拦截营销

四、网点外发放广告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式 何时发?发什么?如何发?如何总结?

第五讲:破解传统营销困局之二——活动策划

一、一个高考考前辅导活动带来的启发

二、营销活动的策划依据 1.让顾客需求跟我们服务发生关系

2.基本思路:实时、时事、客群、联盟、公益

三、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四、活动策划的二十四字方针

第六讲:破解传统营销困局之三——社群营销

一、社群定义

二、社群服务营销的关键点:以好聚之

三、常见九大社群及社群维护与存量开发案例 1.亲子社群 2.女士社群

3 / 4 3.教育社群 4.车友社群: 5.老年社群: 6.商友社群: 7.交友社群: 8.兴趣社群: 9.外出务工群体: 10.其他社群综合分析

第七讲:社群与社区的区别

一、 范围不同 1.社区:时空概念 2.社群思维:跨越时空

二、 维护方式不同:

1.社区:活动结束,服务结束,弱关系 2.社群:活动结束,服务开始,强链接

三、 成本构成不同:

1.传统活动:银行买单

2.社群思维:资源整合,羊毛出在猪身上

4 / 4

第7篇:百度发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移动互联网强势崛起

( 2012/5/24 )

今天,百度发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就“用户分布及互联网接入”、“移动互联网终端品牌”、“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手机浏览器”以及“百度移动互联网应用”展开了相关数据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大要点:

在用户接入网络的时间节点上,移动互联网用户和 PC 互联网用户有比较大的差别:早上7点至10点、晚上9点至12点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明显高于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出现在晚上10点,而PC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出现在晚上8点。

随着3G与WiFi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通过传统2G网络接入网络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占据了85.5%。显示整体网络接入方式仍然以2G网络为主,3G及WiFi网络覆盖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Android和iOS用户更倾向于使用高速网络接入,来自3G和WIFI的接入量占据了67.8%,这应该得益于智能手机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需求

这幅数据图充分说明了移动时代的来临:从2010年7月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就开始超过PC互联网用户,这个趋势越发明显

在移动终端品牌中,诺基亚、山寨机和三星依旧占据列移动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 22%、16.1%、和 10.4%。苹果以 5.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而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品牌华为以 4.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如果我们将Android系统的手机单独拿出来看,三星、HTC、华为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位,依次为 23.3%、13.9%、11.5%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手机的平台方面,Android增势迅猛,同比增长 12.2%(涨幅 900%)

在手机浏览器这个移动互联网入口方面,虽然UC浏览器仍然以28.9%位居第一位,不过已经出现下滑趋势,而QQ浏览器小幅上升

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手机应用的下载消费情况:来自Android系统的应用数据显示,70%的应用属于软件类,30%属于游戏类。软件类应用中又以影音图像的占比最高,占 21%。游戏类应用中休闲益智占比最高,占 22%。或许这也验证了图片分享、视频分享时代的来临,与国外Instagram以及最新的视频版Instagram的掀起遥相呼应。而iOS平台与此类似。

Android与iOS两大系统的Top10应用下载情况验证了以上情况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如3G/WiFi网络覆盖面、智能手机、手机应用等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而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市场营销的重要参考,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已不可抵挡。

来源:36氪

第8篇: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4G用户的快速增长、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清晰。7月21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上,由TD产业秘书长杨骅主持的一场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圆桌对话,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移动互联网+在应用层面的机遇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核心是智能感应与移动互联

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特别大的“风口”。移动互联网+有一个核心的特征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是新一代智能互联网,这有几个关键的支撑点:智能感应加上移动互联,加上大数据,再加上一点点人工智能,形成了新的生态体系。这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在以下几个领域有特别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智能交通,二是智能家居,三是智能健康,四是移动医疗。对于一般的创业者来说,以上几个领域有巨大的商机。

在这些商机里面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产品,比如说智能硬件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形态,智能硬件本身是一个数据的入口,智能感应的入口,仅仅把数据传到平台上,就会形成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形成服务,给用户叠加了整个互联网后台的服务和产品,形成了全新的生态体系,所以在未来是巨大的发展机会。

对移动互联网+,我的观点是人与信息的精准交互是搜索引擎,人与自媒体的交互是视频,之后是人与商品的交互。移动互联网再往前发展,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移动游戏,另外一个就是智能硬件领域。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随时随地可以有地理位置信息。

除了游戏和智能硬件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服务。在重度垂直的领域,服务越来越重要,O2O(线上线下结合)也重度垂直,使得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人与机器、人与服务多维交互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因为移动互联网现在的主体是手机,未来物联网更像是2.0版,而移动互联网是1.5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身边会有大量的APP,APP的本质是服务。当服务非常多的时候我们会面临一种选择,这就需要数据来帮忙。

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领域里面有几个物种,硬件是一个,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硬件非常多;软件是一个,软件的应用也非常多,都是创客所关注的;其实核心还是操作系统(OS),移动终端的OS市场格局已经定了,而物联网的OS还没有形成,这个格局中,我相信未来还会出现10亿美元,甚至百亿美元级的公司。因为现在的物联网市场就像当时各种手机平台一样,并没有被垄断。在移动互联网+还有一个稀缺的领域,就是内容,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一点资讯,好的内容一定是有需求的,所以内容领域也是大家争抢的资源。此外,移动互联网上的创业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 智能硬件研发风险大周期长 智能硬件的开发过程风险很大,因为硬件周期很长,基本从原形讨论开始到产品上市的6个月中,市场会不断变化,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多挑战的研发过程。但是一旦研制成功,在整个运营和营销过程中方法又比较得当的话,它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投入。

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健康盒子,很小的盒子里面集成了甲醛、PM监测等等,把这样的数据通过手机上传到云平台以后,我们可以形成数据服务,并形成点评提供给用户,这就是新智能硬件整个生态的一个案例。

硬件要连接软件、连接APP,连接所有后端的数据和内容,因此做硬件没有半年是不行的,做硬件远比做APP复杂得多。

做互联网的人可以熬几个通宵,几个人做一个APP,做出来投放到市场就可以了。硬件完全不是这样。硬件要确定方案,有工业设计、结构设计,所有的设计东西做完了还要考虑上游的芯片、解决方案,还有下游的开模、注塑。现在大家都说物联网硬件要联网,所谓的联网,后端其实是软件。后端再去连服务、连数据,整个的供应链生态系统特别庞大。我们看到,从微软、英特尔的解决方案,到下游厂商,大家其实在做一件事,就是如何更快地去开放,让软件和硬件、数据、内容集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高科技平台

如果想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必须有高科技的平台,把创业的门槛降到最低。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的话,我们的APP就能开发得非常快。硬件也如此,如果能搭建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里面包括质检、硬件设计,整体的生产线,如果我们能把国际领先的生产线能力都集成到这里,硬件的开发生产周期也会缩短。

移动互联网+不一定要基于云网端三个因素去做,未来创业,没有云的单打独斗是非常难的,但是光有云也不够,云上面一定要加孵化器、配套资金、资源和人才。

流量资费的下降,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对传统产业的转型会有帮助。如果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把网络看做公共服务,就像电力一样,这种公共服务一定是接近于免费,或者是以极低价格提供给大家的。这能刺激所有产业的发展。国外现在说宽带覆盖率增加10%,GDP可能提高1~2个点,因此网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说是先上网,再上云,再上端,目前传感器成本下降了一半,网络宽带的成本也下降了一半,这都是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有帮助的。

任何一个产业或者说一个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时机,今天,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所以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恰逢其时,也希望有志之士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去创新创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9篇: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开发微教育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最终版]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开发微教育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

如何与互联网结合,是很多传统行业在寻找业务转机时,最优先考虑也必然会考虑的问题。互联网 概念的兴起,以及如何真正的落地也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方向。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快 速发展,正在不断的冲击着各个行业。以线上电商平台为例,阿里双11,双12每年不断刷新的销售战绩数据显示,用户更多通过手机移动支付方式进行电商交易。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支付方式,消费方式,交易方式的影响,正在不断的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对于企业来讲,你知道怎样抓住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机遇吗?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移动互联网渠道和方式来进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吗?你知道如何利用微信这个新崛起的移动端平台来做自己的业务吗?

教育培训行业,应该算是比较早接触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来拓展业务的行业。但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今非昔比”,从PC端到移动端的跨越,对于教培机构来说,移动互联网化是新的机 遇也是新的挑战。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解决生源及客户问题,解决留存转化以及后续的在线服务体系,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方向。

一、为什么需要实现移动互联网化

作为营销人,在做营销时自然将客户分为两类:

B端客户——多为公司企业级客户,企业级客户要求专业可靠,以信誉,专业,品牌等作为合作参考;

C端客户——多为普通个人客户,以性价比,个人预期,地域等作为消费常规参考。

目前国内教培机构,多面向C端普通个人客户,而C端用户目前的网络使用频率和消费习惯,偏向于移动端,营销中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群最多的地方,就是最好做营销的地方”,而以移 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实现的各类APP应用,就成为普通个人客户存在的最潜在的市场。实现移动互联网化,成为教培机构最迫切的需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如何实现移动互联网化

教培机构实现移动互联网化,目前的选择是入驻行业平台,或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开发实现自有平台建设需求。

入驻行业平台,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差异化应对同行竞争,如何让客户找到你。

移动互联网技术,以APP开发技术和微信开发技术为主,多用于APP开发和微信公众号开发。

APP开发因开发周期,开发成本,维护成本,使用频率,耗用内存,如何引导下载等等诸多原因,导致APP开发已经被很多企业机构摒弃了。而微信开发技术,因为有着微信这个强大的用户 平台做基础,拥有了诸多优势,也成为很多行业领域的企业机构进军移动互联网的首选。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通过微信技术对微信公众号进行开发来实现移动互联网化,是最佳选择。

三、如何通过微信平台来解决生源问题

生源问题,是教培机构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机构发展运作的关键因素。传统生源获取方法,主要通过媒体广告,外派传单,互联网推广,百度竞价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但是推广成本高、实 际效果不佳等问题一直是教培机构的困扰。

微信,拥有8亿用户,而微信公众号作为教培机构进驻微信平台的入口,也是解决生源问题的突破口。依靠微信开发技术,公众号可以实现平台化,既保留了微信公众号原有的功能,又拓 展了更多功能用于教培机构营销推广需求,解决生源问题。毫不夸张的说,丝毫不比APP技术逊色。

1、实现商城化,用于品牌推广,培训课程展示,完成在线浏览和下单。通过微信开发技术,搭建自有平台,从展示、推广到完成销售,都可以实现。

2、从浏览到支付,方便快捷。一气呵成的操作,对用户来说,是最佳的体验,而通过微信公众号技术搭建的平台,让浏览到支付一气呵成。

3、强大的营销功能,可获取更多用户流量。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变现的基础,而微信开发技术可以辅助获取更多的用户流量,带来更多潜在客户。

四、微信与教培机构的结合 哪种模式才是最佳组合

技术实现对于营销的影响,应当作为筹划项目首要考虑的问题,微信技术在与教培机构业务结合的时候,也应当认真分析思考需要哪些功能,选择哪种模式,功能并非多多益善,而是一定 要到点子上。

以课程销售为例,对于教培机构来说,微信拼团和微信分销,都可作为课程销售方式,解决生源问题。

1、微信拼团 课程销售

微信拼团是相当火爆的微信销售模式,并率先开创2人即可成团的模式,以一带一的方式更容易实现销售。课程销售也可以如此,单人报名没有优惠,但是拼团报名可以享受优惠。此种方 式不仅可以刺激消费,有意向的学员还可以带动身边朋友一起报名,能增加更多新学员。

2、微信分销 课程销售

微信分销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用的恰当能起到很火爆的销售效果。

当你需要给公众号增粉时,通过微信开发技术实现的微信砍价和微信投票功能,能以活动的形式,帮你的公众号快速增粉。

1、微信砍价 公众号增粉

微信砍价功能的运作逻辑是,邀请好友帮你砍价,参与人数越多,优惠越多。好友需要先关注公众号才可以帮助砍价。在教培机构需要增加粉丝时,可以通过微信砍价功能来实现快速增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砍价的优惠比例如果设置过小,对潜在学员来说不具备吸引力。但也需考虑课程的实际运营成本。

2、微信投票 公众号增粉

微信投票功能,也是快速增粉的方式之一,被普遍的采用,以奖品的形式吸引参与,通过投票来增加粉丝。比如,举办票选最佳学员活动,学员邀请身边好友关注投票,获得好的排名,争 夺最终奖品。此类活动,可为教培机构公众号快速增加粉丝。

教培机构选择以微信公众号作为基础,通过微信开发技术来实现移动互联网化,是当前移动互联网化最佳解决方案。成熟的微信开发技术,以及微信营销模式,不仅解决了技术需求,还能 有效的改善和解决生源问题,这对教培机构来说,是最贴合需求、最可行的选择。

上一篇:粮油损耗报耗单下一篇:医院康复科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