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企业调研报告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对企业调研报告》,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大学生对企业调研报告

对广东省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及企业的调研与思考

摘 要:本文基于对广东省毕业生、在校生以及相关企业的调研,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现行的教育模式、内容、效果以及国际化建设程度进行了调查。基于调研结果总结分析出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务 毕业生 在校生 企业 调研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开展了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的调研工作。项目组经过2015年7月~2016年3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在校生调研、毕业生调研、企业调研。在取得大量原始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汇总与分析,形成本调研报告。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1.1 调研概况

此次调查课题组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式。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即学校走访、企业调研、在校生于毕业生调研。其中,院校调研包括广东省内开设国际商务专业10余所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以及相关专业进行调研。企业调研包括企业162家,均为国际商务相关对口企业,行业涉及外贸企业、内贸企业、制造企业、电商企业、金融企业、货代企业、船代企业等。学生调研分为在校生调研与毕业生调研。

1.2 调研对象及方法

1.2.1 院校调研

院校调研包括广东省内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十余所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以及相关专业进行调研,主要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南华工商学院、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等,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学现状、课程机构体系、相关课程介绍、国际化建设情况等。

1.2.2 企业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共调研企业162家,均为国际商务相关对口企业,行业涉及外贸企业、内贸企业、制造企业、电商企业、金融企业、货代企业、船代企业等。企业类型涵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其中,具体企业调研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1.2.3 学生调研

本文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南华工商学院等十余所高职院校进行在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共计收回在校生问卷437份、毕业生问卷352份,如表2所示。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企业调研结果

2.1.1 企业岗位需求分析

国际商务类企业主要提供岗位列表包括:外贸类、营销类、物流货代类、财务类、电子商务类。其中,外贸类(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所占比例最大,营销类(包括销售员、运营专员、推广专员、海外推广等)、物流货代类(包括货代员、订舱员、物流操作员、海运跟单员等)次之。其中,外贸类与物流货代类均涉及对外贸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国际化水准。其中,岗位分布图如图1所示。

2.1.2 企业用人能力需求分析

国际商务类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着重关注几项能力,其中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占第一位(87.65%),这与相关行业的性质主要通过与人沟通促成交易相关。其次,团队合作能力(75.93%)与英语听说能力(62.35%)也是用人单位特别关注的能力需求。具体能力需求列表,如图2所示。

2.1.3 企业用人学历、专业需求分析

国际商务相关企业在用人方面,倾向于选择高职(79,63%)、本科(79.63%)的人才,其他学历的人才如中职、硕士、博士则较少选择。说明高职的学生在应聘相关岗位的时候,具有一定优势。

国际商务类企业在选择求职者时,最愿意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即国际商务专业(64.2%)、外贸专业(63.58%),其他专业中优先考虑的是外语(51.85%)、物流(35.19%)与管理(32.1%)。

2.1.4 企业建议分析

当企业被询问高职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大部分的企业都回答一般(87.04%),只有少部分的企业认为完全可以(7.41%)。

对此,课题组进一步追问,如果高职毕业生尚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那么,对需要加强的是什么能力。对此,大部分企业认为实操教育、沟通能力、团队教育、以及外语能力是相对欠缺,因而需要加强的能力,如图3所示。

2.2 在校生調研结果

2.2.1 招生渠道与专业选择分析

课题组对于当前国际商务在校生的招生渠道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78.87%)来自于普高统一招生,其余有些来自五专生、中职招生、自主招生等。

调研组对于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在校生(57.49%)表示,这是他们自己的爱好与选择。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亲朋好友推荐或者认为这个专业容易就业而选择的。

2.2.2 学生未来规划分析

通过学生对自己未来规划的分析可见,学生毕业后进入国际化公司的意愿非常强烈(45.45%),充分说明国际商务课程国际化的必要性,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也有不少学生选择进入本土公司(18.67%)与自主创业(14.74%)。

2.2.3 在校生对于专业国际化的评价

调研组首先对在校生对于专业是否国际化询问了总体感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际商务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大部分学生(75.18%)对于专业国际化建设程度较为一般,仅有16.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非常的国际计划,证明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那么在校生对于专业是否国际化是怎么看待的呢?认为国际化对自己很重要的在校生占46.93%。认为是否国际化与自己没关系的在校生占3.69%。说明大部分在校生都认同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专业的国际化程度与自己有一定关系,也证明了课题组建设国际化专业标准的必要性。

既然国际化与学生息息相关,那么什么因素在学生看来最能影响专业国际化程度呢?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依次是: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教师的国外留学经历以及国外的教材。这些对于国际化专业标准的指定起着重要作用。

2.3 毕业生调研结果

2.3.1 毕业生工作岗位分析

在参加调查的347名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现在工作岗位为普通工作人员(83.57%),公司骨干和中层管理者所占的比例次之,公司高层管理者所占比例最低,为3.17%。

这与学生的毕业年限较短有所关联,另有可能原因是高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偏重实际,缺乏对事物的抽象、理解能力,在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中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甚至研究生会存在瓶颈。

毕业生岗位类别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大部分毕业生从事跟专业相关行业,例如外贸类岗位,如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26.8%),营销类岗位,如销售员、推广专员、海外推广等次之(17.87%),也有不少学生从事物流货代、电子商务、银行等方面岗位,具体分布如图4所示。

2.3.2 工作能力要求分析

毕业生对于当前岗位的能力要求总结如下:最突出的三种能力分别为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84.15%),团队合作能力(71.47),信息搜集、整理能力(57.06%)。其中,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与上文中提到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说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必须着重该项能力的培养,如图5所示。

2.3.3 薪资水平分析

参与调查的毕业生现有工资水平统计,大部分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之间(39.19%),也有部分毕业生的薪资达到了8000以上(3.75%),同时不可忽略的是部分学生的薪资水平处于较低的1000~2000水平,学生毕业生之间薪资差距较大。

2.3.4 就业能力分析

在问卷中,调研组调查了毕业生心目中认为对就业最关键的因素。其中他们认为综合素质最为重要,专业技能紧次之。这项发现说明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固然重要,综合素质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校不光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调研组还调查了毕业生认为对他们的就业影响最大的活动,其中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实践以及实训实习。专业理论知识排名较后。相关院校应该对此有所反思。是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不合理?抑或上课内容陈旧、老套、不能跟上时代?还是学生在上课中的表现欠佳,导致教学成果欠佳?总之,我们的理论專业知识教育需要有所改善。

2.3.5 毕业生对母校国际化水平评价

调研组紧扣国际化主题,对于毕业生关于母校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尽管毕业生都毕业于国际商务专业,但是对于母校的国际化水平认可度并不是很高。仅有4.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母校非常国际化,大部分(68.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母校有点国际化。与不尽如人意的英语学习效果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的学生(54.18%)认为英语学习对于自己很有用,只有11.24%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用。这说明很多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英语教育还不是很成功,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对国际化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

3 调研结论

3.1 专业国际化成为趋势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相关对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类人才、营销类人才与物流货代类人才。这些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外合作往来,从而对于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国际化程度,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3.2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

虽然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与相关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本文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中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的部门国际化程度尚不理想。离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如何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可以从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国外教材等方面切入。

3.3 国际商务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在当今货物贸易总体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出口额有了飞速的增长,国家对于跨境电商大力扶持,众多利好因素都意味着国际商务相关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调研发现,此类企业最倾向于聘用高职、本科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内接触大量实际、应用知识,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3.4 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外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国际商务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相关企业普遍反应,现在的毕业生外语能力很多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毕业生也反映,现在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仍然不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而且他们也提出,外语水平得提高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因此,高职院校对于现有的外语教育需要进行改进,让学生学有所用。

3.5 国际商务毕业生进入国际化公司的意愿强烈

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接受较多外语方面教育,同时也掌握大量商务专业知识,对于进入国际化企业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很强烈的意愿。鉴于学生需求强烈,相关高职院校应该更加大力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以顺应学生需求。

3.6 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因而课程设计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而通过对国际商务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学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企业也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朱玉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9).

[2] 王慧.国际商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14).

[3] 王佳.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4(12).

[4] 张开旺,曾宪忠.高职院校实践教育培养和管理模式调研报告——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

作者:楼洁 刘红燕

第2篇: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在增加。基于对山东沿海地区57家外贸企业的调研,分析了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实践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简单的书面函电交流能力,提升到要求具有流利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根据外贸企业的要求,国际经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商务知识的普及与商务英语沟通和谈判能力的提高;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与实践不相配的情况。

关键词:国际经贸 商务英语 人才需求

对山东青岛和威海57家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问卷显示,对外贸易类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是在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个岗位;但是对能够与外商进行无障碍业务交流的技能性人才需求尤为迫切。目前,企业现有的外贸业务人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够与外商进行函电磋商。然而,当企业参加国际展销会时,极少的外贸业务人员能够用英语与客商进行流畅的、无障碍的业务交流。根据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立国际经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方向,明确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使高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 调研问卷说明

1.1 调研目的

进入外贸企业的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其就业方向主要是山东半岛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针对半岛地区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外语状况的需求态度,对国际经贸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重点的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调研对象

在本次调研中,主要针对的是青岛和威海市的外贸企业,包括各种行业,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有生产出口的企业、有从事国际代理业务的企业、也有做进出口报关业务的代理企业。其中,专门的报关代理行1家,国际货运代理1家,进出口企业15家,自主生产出口的企业38家,加工贸易出口公司2家。这些外贸企业属于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范围,借此来反映山东半岛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商务沟通能力的需求情况。

1.3 调研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调研仅考查了被调研单位对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据此决定本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是否有必要进行着重培养,并为学生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培养的内容与环节提供建议。

2 调研结果说明

2.1 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57家外贸企业中,55家企业显示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有需求,其中26家企业显示需求在5人以下,17家企业显示需求在5~10人,12家企业需求在10人以上;2家企业选择没有需求,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已有相应的外贸业务人员,且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重点招收不需要高学历高技能的熟练工人。在55家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的人才需求中,平均需求为7.2人,说明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通过调研,我们获知,外贸公司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业务助理、外轮货运代理,并且要求毕业生在书面和口语方面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其次是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和报关员,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书面英语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最后是货代员、报检员和商务秘书,对毕业生英语沟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

2.2 英语沟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

调研问卷统计显示: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很多岗位上,如果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所需求的状态时,外贸企业将对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改为需求外语类毕业生,然后对外语类毕业生进行国际经贸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使之能够适应岗位需求。极少有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英语培训,原因在于英语培训对企业来说,费用太高;对毕业生来说,学了十几年没有学好的英语,外贸企业并不认为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要求,学好必需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商务英语的沟通能力。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则相当于没有学好专业,不具备国际经贸专业的“国际性”特色,更容易受到来自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外贸企业在选择需求人才方面更注重“国际性”特色,即对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要求。

2.3 专业技能与商务英语沟通技能要求

调研显示:专业技能方面,外贸企业对毕业生在国际经贸方面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商务谈判能力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对于书写方面的书面交际和笔译等并不作要求。询问其原因,外贸企业大多都认为,如果毕业生能够有着良好的英语沟通与交际能力,则他们的书面交际与必要时可以查到资料的笔译不会差。反之则不成立。因此,外贸企业对英语口头交际与沟通能力做出特别的要求。专业技能方面,外贸公司考查的主要是接单、跟单、市场开发、贸易知识和市场调研方面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外贸企业有着共同的认识,无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不是很熟练,在加入公司之初,都要跟随老员工进行一至二次的业务操作,以达到熟练业务的目的。如果毕业生能够认真、谨慎地观察整个业务流程与操作,在接下来进行独立业务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外贸企业在国际经贸方面的人才需求更注重其商务英语沟通能力,而专业技能只是需求的一小部分。

2.4 相关资格证书要求分析

在专业技能方面,外贸公司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资格证书的跟单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代理行和具有报关业务的外贸公司会要求必须具备报检员和报关员的资格证书。对于英语水平的资质证书,外贸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会注明要求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在面试过程中会进行英语沟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如果毕业生已有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企业通常会优先录取。目前较大的外贸企业通常应聘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采用即时翻译商务文件的英语考试方式,大多数的外贸企业采用的都是与面试官口头英语交流,这样对毕业生的听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现阶段,外贸企业普遍认为商务英语的听说能力不佳是国际经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认为其商务英语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培训,除了其商务英语沟通能力,企业认为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国际商务知识和商务英语的谈判能力均需要加强培养。

2.5 课程教学与设置建议

国际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和设置进行培养,外贸企业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的不同,对课程教学和设置的建议也不同。报关代理行认为学生的报关实务课程与国际跟单实务以及货运代理实务方面的专业英语沟通能力有待加强。进出口贸易公司更倾向于学生掌握国际商务函电、系统学习商务英语谈判与交际的课程以及具有广泛意义的国际商务基础课程。

3 结论

3.1 课程设置要同时突出专业与特色

为了突出国际经贸专业的国际性特点,在教学设置上首先要关注专业——“经贸”,其次要关注特点——“国际性”,在具有国际性特点的前提下,经贸专业学生其就业能力才会大大加强。

3.2 课程设置要根据企业需求来定制

根据外贸企业的需求,除了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单证业务课程外,国际经贸专业应增设国际商务英语口语或国际商务英语沟通类课程,并辅以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国际商务英语交际等课程。毕业生如果能够满足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其就业能力就会极大地增加。

3.3 加强校企合作,使课程设置改革更为符合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或者定期进行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外贸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与变更方向,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满足了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毕业生的要求,提高了学校在外贸企业中的知名度,为本校的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2]刘春燕.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J].外语界,2010,(4).

[3]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李晓龙.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2).

作者简介:邢丽荣(1977-),女,汉族,山东文登人,2011级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崔春晓(197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2011级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作者:邢丽荣 崔春晓

第3篇: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影响的调研报告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文化企业面临成本损失、收入减少、现金短缺、正常复工时间不确定和用工不足等问题。因此,要解决湖北文化企业当前的实际困难,切实发挥政策措施的帮扶效力,就需落实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帮助文化企业渡过难关;因势利导化危为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优质管理服务水平;消除恐慌重建信心,恢复生产激发市场活力,帮助广大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湖北文化企业 精准施策 复工复产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9.008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降华夏大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作为疫情最严重区域的湖北省因抗疫按下“暂停键”,从而给湖北省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对于原本依赖群体型文化消费且发展不充分的湖北省文化产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影响巨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的决策部署,深入了解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的影响和文化企业受疫情影响后的具体困难与诉求,分析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应对之策,帮助湖北文化企业渡过难关,确保湖北省文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文化产业网联合组成“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影响研究”课题组,组织开展对湖北文化企业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被调研企业情况分析

被调研企业的分布和类型的情况。2020年3月25日至30日,课题组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湖北省17个地市州的文化企业展开全面调研,共收回789家企业的822份问卷,剔除重复部分,有效问卷为789份,并在此基础上对627家企业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次调研的企业数占湖北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1/3。

从地域分布看,789家企业覆盖了全省全部17个地市州(含直管市),其中:湖北省直属企业30家,占3.80%;武汉市直属企业15家,占1.90%;武汉市企业136家,占17.24%;襄阳市企业33家,占4.18%;宜昌市企业52家,占6.59%;十堰市企业35家,占4.44%;荆州市企业49家,占6.21%;恩施州企业65家,占8.24%;黄冈市企业28家,占3.55%;黄石市企业24家,占3.04%;荆门市企业23家,占2.92%;鄂州市企业9家,占1.14%;咸宁市企业188家,占23.83%;随州市企业44家,占5.58%;仙桃市企业10家,占1.27%;天门市企业2家,占0.25%;潜江市企业7家,占0.89%;神农架林区企业4家,占0.51%。总体来看,被调研企业地域覆盖面全,区域分布较合理,疫情最重的武汉市地区企业(包括在汉省属、武汉市直属和武汉企业,下同)共181家,占总比例的22.94%,其他地市州共608家,占77.06%,除咸宁市企业数相对较多外,其他地市州企业数分布较合理,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从从业人员规模看,小型文化企业较多,50人及以下规模的企业居多,占69.7%,其中1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23.57%,11~50人规模的企业占46.13%;大型文化企业较少,千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仅11家,占1.39%,这也反映了湖北文化企业规模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基本特点。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成立10年以下的企业占比较高,达65.78%,其中成立5年以上10年以下的占24.33%、成立3以上5年以下的占17.62%、成立3年以下的占23.83%、成立10年以上的文化企业仅占34.22%,这也符合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产业的特性。

从企业经营类型看,包括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联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各种类型。其中私营和个人独资企业数量最多,共计429家,占54.37%;国有企业93家,占11.79%,股份制企业221家,占28.01%,这体现了湖北省文化产业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发展较快的特性。

从企业类型分布看,被调研的企业涵盖了文化产业全部9大类型,其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240家,占30.42%;文化傳播渠道165家,占20.91%;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73家,占9.25%;文化投资运营72家,占9.13%;文化消费终端生产70家,占8.87%;创意设计服务61家,占7.73%;内容创作生产53家,占6.72%;文化装备生产37家,占4.69%;新闻信息服务18家,占2.28%,各类型企业占比情况见图2。

被调研企业积极参加抗疫的情况。面对疫情,湖北文化企业与时代脉搏共振,与国家和人民共命运,以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参加抗疫活动,彰显担当精神,成为湖北抗疫前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经过深入访谈得知,如知音旗下的知音动漫公司充分发挥行业领头羊优势,第一时间发动画手,创作出大量富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原创作品,他们组织著名作者颜开、任翔、晓泊等,创作抗疫主题海报系列《来自漫客er的声音——武汉,加油!中国,必胜!》,在官微、官博以及湖北省文明办平台进行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古传奇旗下新媒体公司在疫情期间,组织自媒体开展“战疫”主题系列内容创作,深入报道了大量疫情一线主旋律、正能量的纪实作品,阅读人次超过1000万;湖北华中文交所联合华夏银行推出“文旅战疫复工贷”,为文化企业复工提供低息贷款,并推出了“战疫情、助复工”文化产业网公益大讲堂;湖北文化产业网发挥网上优势,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以及湖北省抗疫精神,报道文化企业抗疫的先进事迹,组织进行疫情对文化产业影响的网上调研;湖北画报社在疫情期间派出专业摄影记者深入一线拍摄援鄂医疗队员,并广泛开展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照片征集工作,现正在着手筹建网络“新冠肺炎影像档案馆”;武汉客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募捐数亿元防疫物资和向一线防疫人员发放上千万慰问金,建立两家方舱医院、7家应急医院和2家康复中心;爱奇艺联合小明太极,与近百位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漫画家共同携手,以漫画形式还原此次抗疫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同时进行抗疫科普宣传,致敬抗疫战场一线的工作者。疫情期间,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紧急联动了多家出版社,将线上知识资源免费推送给师生家长,保障全国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并免费帮助全国师生家长有针对性地学习监督与学习辅导。许多地市的文化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抗疫工作中,如随州市随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当地粉丝量最大的本土网络媒体,在疫情期间,不仅承担相关宣传工作,还发挥自身线上生活电商销售和物资配送的优势,以低于其他平台的价格为全市市民配送物资,受到商务局等单位的一致好评。湖北省文化企业抗疫的先进事迹不胜枚举,深受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被调研企业受疫情影响基本情况。第一,80%以上企业受疫情影響严重,9.13%的企业有面临倒闭的危险。疫情对文化产业尤其是对那些主要依靠人员聚集传统型消费类文化行业,如电影、旅游、演出、节庆会展等冲击巨大。本次调研中,38.40%的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仅能勉强维持;33.21%的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大,企业经营暂时停顿;有9.13%的企业认为受到致命影响,面临倒闭风险。仅有十几家企业认为影响不太大,但企业经营也出现一些困难并有潜在的风险(见图3)。

从具体行业类型来看,认为“影响很大,企业经营暂时停顿”的企业主要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投资运营行业,认为“影响不太大,企业经营出现一些困难,但总体保持稳定”的企业为新闻信息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创意设计服务行业。

第二,60.58%的企业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降幅50%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预估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其中有60.58%受访企业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在50%以上。在访谈中,有部分企业预计营业收入将断崖式下滑,甚至出现零业绩。疫情对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影响情况见图4。另外,在访谈中,所有企业都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受疫情冲击很大,以武汉地区企业为例,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的企业分别占23.2%和23.76%,而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能超过1000万的企业占比滑落至13.81%。

第三,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投资运营类企业影响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对企业总体影响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影响很大,企业经营暂时停顿”的企业主要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投资运营。同样,在预估2020年上半年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将超过50%的企业排在前三位的仍然为这三大类企业,分别占74.58%、66.06%、59.72%,详细情况见表1。这三大类型行业都因线下人群聚集消费经营受阻,以及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企业未来发展存在悲观情绪。例如,黄石东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预计经营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500万元以上;知音传媒集团直接减少收入3000万元。据调研分析,即使疫情结束,上述文化企业的经营受疫情的影响时间还将持续半年以上。如疫情后,文化旅游业虽然将逐步开放旅游景区,但受疫情防控压力,每天人流量将受到限制,导致收入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增长。

当前文化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资金、市场和用工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疫情给文化企业的压力来自于收入减少后的资金、市场不确定性和用工等方面的压力。71.48%的企业认为疫情令营业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导致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缴纳税费和支付房租;46.13%的企业则面临的是人员聚集性、流动性的文化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特别是文化旅游、书店、文化艺术培训、影城、文化娱乐活动等需要高聚集人流的业态被迫停止或闭店,且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运营。还有35.61%的企业表示,由于正常复工时间不确定和用工不足,正常运营难以开展。在深度访谈中,有企业表示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到岗就位致使运转困难,还有的企业则因外地员工较多未能及时返岗复工,且外省相关项目不能进行。27%的企业表示因人力、物流成本等提高,致使企业面临困难;有公司表示疫情期间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幅增长;有公司在原材料上涨、几乎无利润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产品原价以挽留客户,疫情对企业造成的主要困难相关数据见图5。

全面复工复产是企业当前最关注的主要问题。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湖北省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80.35%的企业未全面复工,其中有39.80%的企业还处于完全停工停产状态。仅有19.65%的企业全面复工。76.93%的企业未恢复正常营运,其中58.17%的企业无法判断何时能够正常营运,有关复工和恢复营运时间情况见图6、图7。

此外,复工率和企业规模关联度较大,调查结果表明,规模越小的文化企业现在仍处于完全停工的比例越高,60.22%小微企业尚未复工,3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中目前复工至70%及以上的占39.47%(见图8)。疫情虽对湖北文化产业造成大范围无差别打击,但规模大的企业恢复能力还是强于小微企业。因湖北文化企业小微企业占比较大,所以疫情对湖北文化产业整体影响很大。

收入减少和资金短缺是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疫情,成本损失、收入减少、现金短缺成为企业生存最大考验。近5成的被调研企业受疫情影响日均损失10万元以下,18.5%的企业日均损失10~50万元,6.34%的企业日均损失100万元以上(其中34%为武汉地区企业),4.44%的企业日均损失50~100万元(其中28.57%为武汉地区企业),另有15.59%的企业无法判断其损失程度(见图9)。由此可见,湖北文化企业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度减少。

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企业中,74.40%企业的现金流难以支撑超过3个月,其中42.08%企业仅能支撑1~3个月,32.32%企业表示现金流撑不过一个月(见图10)。在深入访谈中了解到,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如英山县才知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表示这次疫情造成直接运营费用损失将达8000万元,复工复产后公司经营工作预计需要至少三个月才能步入正轨;地市州级多家影院企业表示由于错过春节档影院营收高峰期,营业收入损失巨大。

降薪和减员将是近半数企业渡过难关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数据表明,为了应对巨大的资金压力,24.71%的企业有降薪计划,10.65%的企业有降薪并小幅(5%~20%)裁员打算,3.93%的企业准备降薪的同时还将较大程度(20%~50%)裁员,有1.9%的企业准备裁员50%以上,甚至还有5.2%的企业有关闭企业的打算(见图11)。

在深入调研分析后发现,受疫情影响有可能关闭企业的主要分布在文化休閑娱乐服务和文化装备生产类产业中,并且主要是小微企业。无降薪和裁员计划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文化投资运营和创意设计服务业类产业中,并且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面对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仍坚定信心开展自救。随着国家和有关部门相关帮扶政策的陆续出台,面对疫情影响,多数文化企业并没有过于悲观,认为疫情造成的损失在可控范围,并且相信可以渡过难关。总体信心指数较高,平均分为7.37分(满分为10分)。其中,信心比较充足的前三位产业大类是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分别得分8.44、8.15和8.04。信心指数相对较低的三大类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分别得分6.6、7.35和7.53。这是由文化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决定的,疫情对文化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销售工作、外部合作、客户服务等方面,而在内容生产方面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内容创作生产和新闻信息服务等内容生产型企业对疫情的判断整体比文化娱乐和生产制作类企业乐观。值得关注的是,有近11%的企业信心不足(信心指数低于4分)(见图12),甚至还有9.13%的企业认为受到致命影响,面临倒闭风险,主要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

虽然受疫情影响,湖北省文化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大多数企业积极行动,一方面,想方设法开展自救,有41.44%的企业努力拓展营业渠道,34.47%的企业申请政府资金支持以应复工急需,有26.36%的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减少支出维持企业生存(见图13);另一方面,化危为机,加速转型升级。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企业将利用新科技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如增加移动办公、人工智能引入生产或运营环节和增加大数据分析的支出成为被调研企业的重要安排,分别占43.23%、37.22%和34.21%(在图14数据基础上加权计算所得)。这表明未来湖北文化产业将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在线化等方向加快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经营模式的文化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以线下经营模式为主的传统文化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遭受重创,迫切需要增加移动办公、大数据分析以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而线上经营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因为不受地理空间的制约,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优势明显。未来,很多文化企业将把发展线上经营作为重点。从长远来说,文化企业加大对技术方面投入,实现数字化转型,将是加速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重要举措。

当前文化企业对政策和服务的主要需求

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和经营补贴是当前最主要的经济政策需求。面对这次疫情,在疫情期间营业收入减少、运营成本增加、资金链和现金流上存在很大压力的情况下,近5成的企业表示复工复产需要政府在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经营补贴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分别占49.05%、48.54%和39.04%。另外,对“提供企业员工稳岗补贴”(37.64%)的政策支持期待也很高(见图15)。

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是最大的金融需求。疫情对企业造成的短期资金压力较大,获取资金支持是受困企业最大的诉求,其中最迫切的诉求是希望政府出台特殊政策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方便(32.57%),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贷款利息进行补贴(或降息)(22.31%)、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19.14%)(见图15)。

政策落地、提高服务效率和保障防疫物品供应是主要服务需求。面对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发展停滞,企业对政府管理与服务呼声最高的是“促进项目(政策)落地,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占32.32%;第二为“帮助企业调配复工所需防疫物品”,占29.78%;第三为“提供更多的线上政务服务”,占26.24%;“协助联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恢复供应关系”和“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也有很强的需求,分别占24.46%和16.35%(见图16)。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响,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与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解决文化企业当前的实际困难,切实发挥政策措施的帮扶效力,精准施策,“雪中送炭”,帮助广大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消除恐慌重建信心,恢复生产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多措并举消除恐慌,重建文化消费信心。调查显示,即使疫情结束,短期内公众恐慌心理仍无法消散,对文化消费的信心和动力依然不足,因此,尽快消除公众恐慌重建消费信心、激活文化消费市场对文化产业恢复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尽管疫情对文化产业影响巨大,但辩证地看,危机孕育转机,转机带来商机。首先,文化消费已成为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产业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未变。其次,国家鼓励文化企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发展目标未变。最后,疫情也给资本运作带来了一个“窗口期”,疫情过后,文化消费将迎来补偿性增长。因此,疫情结束后,要利用权威渠道释放积极信号,最大力度地消解公众恐慌,帮助公民恢复文化消费信心、刺激公众文化消费,释放补偿性文化消费的潜力,积极鼓励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市场复苏。文化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生产,提高文化产业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吸引公众消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齐心合力,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完善安全防护保障,有序推动复产复工。目前,中央和湖北省已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企业要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群策群力,最大程度地复产复工,使企业回归正轨,渡过疫情难关。在做好差异化防控的同时,文化企业要积极做好复工复产的准备,明确相关条件、时间、保障和防护措施。完善安全防护保障,制定发布复工防疫手册,健全人员分流、安全检查、定期消毒等工作机制,保障企业防疫物资到位;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文化企业要尽快复工复产,在全面制定复工的预案基础上,有序安排复工,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三是理性评估疫情冲击,做好持续承压准备。疫情爆发恰逢春节文化消费的“黄金周期”,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湖北各地文化企业损失巨大,比如,文化旅游业、演艺业、电影业、节庆会展业、休闲娱乐业损失惨重。目前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复工复产还有一个过程。加之公众文化消费受时间、经济等条件限制,以及受国际疫情蔓延趋势加剧的影响,公众整体文化消费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才可能明显回升。因此,文化企业要谨慎理性评估疫情的实际影响,做好更长时间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在经营层面尽量压缩成本、节约开支;在资本层面要做好力所能及、切实可行的资金来源安排;在产品层面做好产品研发,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也应做好较长时间纾困的政策储备,制定中长期帮扶措施。

落实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帮助文化企业渡过难关。在切实抓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出台的普惠性扶持政策的落实落地基础上,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文化企业重点扶持。

第一,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推出更多财政扶持政策。省财政整合历年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设立省级文化产业抗疫补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大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文化投资运营等行业企业。增加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企业的租金补贴、稳岗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要加大对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项目、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力度。灵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推进新型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文化采购、发放文化消费券和行业专用券等方式,积极发挥市场调配文化资源的竞争机制,激发文化市场活力。

第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还款确有困难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化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延期或续贷。推动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领域的信贷投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文化企业恢复生产。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和民间资本积极发展“政府引导中小企业母基金”,加速推动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業负债融资比重。优化金融服务,各银行及金融机构要通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和资金审批效率、提供最优贷款利率和减免金融服务手续费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大规模扩大公益性担保基金规模,逐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能够担保本地总信贷量,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利用“投贷奖”金融联动扶持,加大信贷投放。

第三,实施有效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税务部门要视情况适当延长纳税申报期,对受疫情影响办理申报有困难的纳税人可在此基础上依法申请进一步延期。积极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按照“尽可能网上办”的原则,提高涉税事项网上办理覆盖面。继续实施对文化企业的大幅度减税降费政策,改变目前以“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销项抵扣机制的增值税征收机制,将企业一切成本支出按一定比率计算进项税并实施抵扣。减免2020年上半年文化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各种应缴纳税,加大增值税优惠扶持力度,减免或降低疫情过后各项应缴税税率。

通过“房租通”进行房租减免或补贴,一定期限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于承租国有(集体)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文化企业,可减免或减半征收1~3个月的租金。充分利用国务院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年内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除了常规的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无需申请即可免交住房公积金单位缴费。在国家政策减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下半年应缴社保费用中单位部分的比例及额度,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因势利导化危为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视企业产品服务和品牌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重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应用,提升创新能力;重视企业独特品牌价值,提高竞争能力。通过创新引领、科技融合、产品研发、品牌培育、业态创新,实现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实现文化企业迭代更新。疫情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危”有“机”,疫情虽然给文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让文化企业看到了采用新兴技术实现企业迭代更新的紧迫性。近年来,数字文化消费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传统实体型文化消费的增长率,特别是在这次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品再一次彰显优势,出现消费爆发式增长,如网络视听、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音乐、知识付费等行业逆势上扬,数字文化娱乐的普及度和用户黏性都有所增加。文化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此次新增的市场和消费者,将疫期的消费热潮拓展为产业链盈利高潮,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数字技术应用不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服务,它对于产品生产、平台建设、产业生态系统的不断迭代和演进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产生很多新经济业态和新发展模式。因此,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应该成为文化企业的长久战略思维,成为决胜于未来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智能技术、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积极发展数字阅读、影视视频、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短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内容创意、产品传输、平台销售,以及在线消费,促使文化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第二,因势利导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积极利用5G、AR、VR、AI等现代技术拓展文化生产内容与形式,重点进行智慧穿戴设备、智慧终端、高新视频软硬件设备的研发与生产。要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交化、互动化的文化产品供给,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造线上文化产品消费空间,增强文化产业的盈利韧性。比如,在文化旅游方面,进一步推动“文化IP+应用场景+消费体验”一体化发展,推出虚拟旅游、虚拟博物馆等项目,实现和线下的实体旅游、实体展陈相结合。将工艺品、美术品实物型文化产品与数字平台交易结合,把数字电商、数字展览、数字拍卖等作为一个重点突破的领域。努力建设数字化平台,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提供精细化服务,满足上下游整个业态的结合,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高品质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生产端的高质量产品供给,也需要消费端的高品质需求驱动。文化产业应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业务模式单一、利润率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积极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开发新业态,推出新项目、新服务。文化企业在疫情后应静下心来,进行反思,谋划未来,加强内功修炼,注重产品研发,加强创意,促进内容创意的品质升级,增强文化企业高品质产品的供给能力。

疫情给文化企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应变能力的考验,尤其对中小微文化企业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尽管中小微文化企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强,但与大型企业相比,企业独立抗风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由于中小微企业大部分业务模式、销售渠道以及日常运营仍以传统的线下经营为主,其产业链对相关行业依赖性极强,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中小微文化企业需要与头部企业、平台企业和园区企业进行业务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之间的整合,提高行业集体抗拒风险的能力。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優质管理服务水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软环境,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第一,转变职能,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管理服务。以疫情为机遇,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放管服”改革,改善优化软环境,发挥政府现代综合治理能力作用,加大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力度,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出更为便利的行政性审批流程,提供快捷优质服务;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产权,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文化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手段创新,建设数字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要加快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重视数字公共服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构建“管理+服务+大数据”体系;积极拓展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推动政府政务办公网络受理的常态化;加强智慧政府公共文化管理平台的人性化设计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智慧办公业务素养,实现数字治理和智慧决策,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课题承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湖北文化产业网。负责人: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智库主任。课题组主要成员:华中师大组:黄永林、徐金龙、盘华、丁玉斌、郝挺雷、周雨城、余欢、李媛媛;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组:黄勤、马燕、徐燚;湖北省文产网组:程家忠、刘明刚、张永青、尹静、王金鹏。本报告执笔:黄永林、黄勤、郝挺雷、余欢、李媛媛)

责 编/肖晗题

作者:“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影响研究”课题组

第4篇:企业对学生评价 -

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

一、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工作中,指导工作

同学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同学们基础知识扎实,在专业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同时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转换到实际中使用,能够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同时,同学们所从事的岗位基本实现了对口,成为对口就业、对口工作。

二、个人工作能力突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力表现突出,有口才,就业心态平和,思想成熟,积极并高效率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注重团队精神,希望以后将此精神传承下去,为公司增加更多的效益。

三、主动学习,自动自发地完成任务

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得他们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这种学习的精神,使他们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提高,工作成绩进步较大,技术掌握迅速,有效的改进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注重团队合作。

做人本分,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努力学习不足之处,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技术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工作严谨,踏实肯干,服从领导安排,能够虚心听取有经验的师傅的工作建议,并能很好的团结同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受到一致好评。

实习单位:**** 年 月 日

第5篇:对亏损企业调研

对连续三年亏损企业的税收调研

为了加强企业税收征管全面、深入掌握企业的亏损原因,我们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二、亏损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评析

(一)、亏损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随意列支成本费用。

调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将其他销售成本误列为产品销售成本,或将产品销售成本误列为其他成本。许多私营企业的业主在经营中个人说了算,将私人的大部分花销也拿到企业报销,生活费用与企业经营费用不分,夸大了企业的支出,造成企业连续亏损。

2、随意税前列支。

调查中发现某企业未经批准或审核备案的项目擅自在税前列支产成品报废损失,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其他费用列支问题。折旧多提29851元,多提福利费94012元,招待费超支3101元,多摊房屋维修费4799.29元。

3、其它应收款项占用资金过大。

经查,某企业抽逃资本,以借款的形式挂在 “其他应收款”科目上,在“其他应收款”中隐含长期投资项目,在收回投资收益时冲减其他科目或将收益直接转存。

4、未按规定对存货进行盘点

调查中还发现企业未按规定对存货进行盘点,期末存货难以证实真实性,个别企业购销业务存在大量现金结算,个别企业存在长期暂估现象。存在随意变更成本计价方法和销售成本结转方法。

5、与关联企业的关联避税:调查中发现,某企业因投资另行建厂,造成公司贸易基本处于终止状态,而公司相当部分资金被关联企业长期占用,按规定应收取利息而没有收取, 从而造成该纳税企业连年的亏损。

(二)亏损企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评析

1、对亏损弥补的政策理解有误。亏损弥补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自亏损的下一个起连续5年不间断地计算;二是连续发生亏损,也必须从第一个亏损算起,先亏先补,按顺序连续计算亏损弥补期,不得将每个亏损的连续弥补期相加,更不得断开计算。但调查中发现,个别亏损企业误以为本如发生亏损,则当年无需缴纳所得税,将前4年之亏损额加上当亏损额的总额,留下抵减。

2、仍然存在查增应税所得用于弥补以前亏损的情况。“查增所得额不能用于弥补以前亏损”属于老规定,一方面说明企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外政策宣传力度上的不够。

3、 对免税项目所得弥补亏损的规定执行不够到位。具体表现在对查增免税项目所得是否应用于弥补以前亏损不能正确把握。

4、对企业虚报亏损理解简单,认为对虚报亏损的处理只处罚不补税。所谓虚报亏损是指企业申报表中所报亏损数额多于主管税务机关在纳税检查中按税法规定计算出的亏损数额。但如果企业多报的亏损已用以后的应纳税所得进行了弥补,则应对多报亏损已弥补部分按适用税率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5、亏损企业纳税检查调整不够。

调查中发现企业亏损越大,就越无调整的怪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实际

2 操作中侧重于对税源大户的检查,而在对亏损企业的检查力度重视不够,二是缺乏对亏损企业的认识,认为企业调整再多,也无税可交,处罚也难以到位,检查工作不深入细致。

三、完善亏损企业税收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一、要澄清过去那种认为亏损企业生产情况与税收管理无关的观念,摸清企业亏损的症结,找准企业亏损的原因,对亏损企业经营现状和征管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达到改善经营效果、提高征管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对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规的学习,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加强对亏损企业核定征收的调整鉴定。对财务管理混乱、对长亏不倒。亏损原因不明,要及时转入核定征收

四、加强对亏损企业调整项目的审核鉴定。在汇缴申报期内,亏损企业的申报要对各项涉税项目调整到位,确保纳税人申报、自行汇缴的质量。

五、加大亏损企业的稽查力度。无论是选案还是稽查,都要重视亏损企业,选派有经验同志开展检查,对于年年亏损的企业更应加大稽查力度,以防虚亏实盈,有意逃避国家税收的恶劣行为。

六、建立分户税前弥补亏损审批档案。尽管亏损企业本身弥补亏损暂时无税源体现,但我们仍要严格按税法规定建立分户税前弥补亏损审批资料档案。

第6篇: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趋势的了解,我们将人力资源需求调查问卷整理与汇总,并作出分析,得出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有如下素质要求:

1.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较强的适应能力

3.曾利用假期参与过与自己从事岗位相关的工作

4.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5.懂得尊重上级领导和引领下级员工

6.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7.有爱岗敬业精神

8.能有一定的企业忠诚度和企业归属感

9.社交能力要强

10.有团队意识

11.心理素质较强,应变能力强

12.有很好的交流与沟通

13.工作经验丰富

14.独立的工作能力

15.较强的组织能力

16.富有创新实践能力

17.积极进取的精神

18.不自暴自弃

19.时间观念强

20.有集体荣誉感

22.实事求是,恪尽职守

第7篇:对目标企业调研的主要内容

(供参考)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概况、企业地理位置、企业占地情况、企业人员结构现状 第二部分企业财务资产状况(包括上市公司情况)

包括:企业资产状况、企业负债状况、或有负债情况、权益情况、不良资产及债务风险、盈利能力评价、融资能力及环境评价

第三部分企业经营状况

包括: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产品盈利情况

第四部分生产能力现状

包括: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的技术水平、原料供应情况、产品销售及市场占有率

第五部分企业改革改制

第六部分企业发展

包括: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及项目建设情况

第七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八部分建议

资产部提供

2005年元月6日

第8篇:文秘与公共关系大学生对企业文化

的社会调查

文秘与公共关系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社会调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积累,经过筛选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灵魂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发挥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已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进入更高的文化管理境界,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普通的、稳定的、

一贯的行为方式,其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融合、辐射等功能对企业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等其它方式和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抄袭剽窃、有形无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各种误区当中。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企业文化流于空谈,沦为企业作秀的工具。 在培育和创建企业文化时,既要根据各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处产业和行业特点,把握创建的四大原则,同时,也要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创建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个性化企业文化来。 企业文化表面看是虚的,但它却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兴亡。它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从事经营活动,丰富企业物质财富。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

企业更应该正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运用企业文化保障自己的组织个性鲜明,不断创新,成为卓越的企业。 通过对公司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文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既要根据各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处产业和行业特点,把握创建的四大原则,同时,也要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创建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个性化企业文化来。 一.公司简介 公司,是由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的国有独资公司,位于市沙坪坝石小路161号,主要从事以塔式起重机为主导的建筑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咨询服务,全公司下属有六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建筑机械厂,注册资金3208万元,固定资产1607万元,拥有各类生产加工、

检测设备485套,拥有设计、生产各型塔式起重机,施工梯、搅拌机等各类建筑机械的能力。同时,公司大力开发了近几年广为应用的钢结构厂房等新产品,成为公司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从1978年开始自行设计生产塔式起重机,创“升立”品牌,是国家特种设备制造部门认可的塔式起重机生产的骨干企业,主要从事建设机械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缅甸、老挝,并批量出口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升立”商标在全国建筑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升立”牌产品和服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称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过骄人的业绩,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

公司具有雄厚的建筑机械生产设备,齐全的检测手段,先进的技术支持,更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稳定熟练的工人和技术骨干,不

仅能承担各类建筑机械的生产加工,亦能承担各类大型钢结构的加工生产。

二、企业生产状况

升立集团公司为国有独资,以生产塔机为主,同时还生产轻钢结构、施工升降机、门式提升机、各型混凝土搅拌机、外墙吊篮等建筑机械。因产品多数为自己开发设计,而且公司有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塔机零部件的自产率高,其中:钢结构、各传动机构、液压机构、电气控制部分都由自己生产,质量便于监督,可以保证塔机所有配件、标件的供应。

1、售后服务体系健全,设有免费800电话和技术服务专用电话及技术服务专用车,备有常用配件,每台出厂塔机均建立技术档案——检验证明、发货记录、安装验收记录、修理情况记录及用户的反馈信息。

2、公司塔机免费代办运输,直接送货到工地;首次安装实行免费安装,并为用户办理证牌手续,实行“交钥匙工程“。

3、塔机技术特征,qtz系列型塔机为自

升式塔机,具有造型新颖、结构紧凑、风险小、操作简便、拆装运输方便等特点。另外,标准化程度高,所有零部件都能互换,便于用户对产品的保养和维护。

三、升立塔机特性

为保证塔机使用的可靠性,升立塔机具有以下特点:

1、塔机电器重要控制系统采用甘肃天水二一三厂、引进施耐德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可靠性、可单独更换接触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塔机安全装置齐备、灵敏可靠、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精度高、重复性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起升选用液压制动器,回转制动选用液力偶合,平稳、可靠、回转支承选用徐州罗特艾德产品,质量可靠。

3、塔机各单元重量轻,安装高度低。

四、对升立集团公司企业业绩的分析——企业文化

我认为升立集团公司之所以会取得今

天的辉煌业绩,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注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集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行为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文化是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建设和工资福利等手段所达不到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树立企业形象,创企业名牌,是企业文化的一大作用,文化增加企业自身的魅力,增加别人对企业的信任,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成功率。企业的文化愈深厚,给外界的认识就愈深,企业的知名度就愈高,企业的整体业绩就会上升。

2、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激励士气,使人奋发进取,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而且可以使员工自觉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3、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

管理机制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增长,对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巨大促进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摆脱困境,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4、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造国内一流企业的内在动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的顾客为

中心,尊重顾客,真心诚意为顾客服务的经营理念,通过品牌形象,让顾客在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熟悉企业、相信企业、从而乐于接受企业的产品。

五、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通过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真正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可以规范和引导员工行为。共同的价值准则在团体内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可以导致个体行为产生从众行为,改变个体行为,使之与集体行为一致。这种没有强制性的影响力,有时比权威

命令效果大得多。

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重视和研究员工的各种需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员工的交往、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从“经济人”与“社会人”两方面结合上考虑激励措施与手段,引导员工在增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获取物质利益。把有形的物质激励与无形的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地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可以说“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核心的工作内容。企业是人群的协作体现,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关心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肯定和体现员工自身的价值。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团体精神,使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员工的素质决定着

企业的能量。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保证。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工作和生活,促进员工学习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并通过灌输性的企业文化教育,强化员工对企业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在企业形象塑造中,要以实施品牌战略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把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体现在产品品牌上,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向用户传递服务的观念,负责的企业经营理念,富有亲和力的价值导向,得到用户的认可,并通过厂区美化,环境优化,增强品牌的外在感染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果把“[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企

业”比喻成人,那么企业文化就好比人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企业文化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等因素综合考虑,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公司正是以“让升立用户满意“为宗旨、用户的需求就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使企业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称号,使“升立”塔机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内塔机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十年来,升立集团公司实施科技兴厂,低成本扩张的战略之路,从qte25至qte125塔机的各型塔机累计销售1 2 下一页

第9篇:调研组对工业园区企业调研报告

席卷全球至今仍深不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园区部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应对金融危机,**县委县政府实施多元化战略,采取各种措施,扶持企业有效化解风险。为深入了解政府前期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成效及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县人大代表调研组来我县工业园区几家企业调研,通过准确

掌握企业的实际需要,制订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陪同领导们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老板们的座谈沟通,我也更深一步了解了企业近期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以及这些企业在政府引导鼓励下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在新的一轮发展时期,如何保驾企业促生产,保增长,走出困境,也是我们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所要认真实践的根本课题。

走进几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通过座谈,感到企业目前陷入困境的一些主要原因有:一是生产经营困难。金融危机削弱了市场需求,加上部分原材料(比如棉花)价格上涨,成本价格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产品的库存大幅上升;二是企业资金短缺。虽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放松信贷,但银行为规避风险,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爱莫能助”,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得不到根本满足,企业搞技改、上项目、扩能力的发展愿望难以实现;三是外贸出口受阻。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直接导致国际需求下降、企业出口减少,这也让一些出口外贸企业经营销售陷入困难。

在一个重大的危机时刻,“危”是大家都共同面对的,“机”却是要各自去寻找的,这就是商业的魅力。眼下的经济危机虽然来势凶猛,但对企业来讲也并不是束手无策,关键是我们要立足于自身努力,找到经济危机下正确的应对策略,针对时下局势,结合市场特点,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力,调优结构,做大做强。

“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全新武装企业的抵御实力。针对成本上升的现状,通过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来降低成本,消化成本涨价因素。如互益精纺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更新工艺流程等措施中“保生产、增产量、降成本”,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出口政策,企业设备、产品实现升级换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不断提高新产品产值率。同时阶段性增加存货,待价而沽,随着季节性成品价格上升,存货升值的潜在利润也正在逐步显现,以此来抵消一部分原材料上涨价格。如森达电器公司快速推进新上项目,引进新型先进设备和提升工艺技术,新购进的自动化、环保性设备不仅是降低了一定的机械用工需求,更创新了企业的生产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找到市场合适突破方法。企业只有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和发展需要,通过强大有效的执行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企业的市场经营策略,才能从中适应市场获得成功。信诺捷科是一家出口外贸企业,面对危机,该企业及时调头,针对国内市场回旋余地大,销售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研发新的产品,开拓新兴市场,争取在危机中赢得主动,化“危”为“机”。同样是做出口外贸的企业红爱服饰公司通过采取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优化产品结构,走品牌发展战略,正准备与美特斯邦威、安踏等知名企业进行强强合作,使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加大研发、销售、管理投入,千方百计巩固市场。中天石化公司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调查分析当前石化行业销售市场领域分布,及时调整销售战略,加强科研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品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迅速的占领有利的市场领域。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为客户发现、实现和创造更多的利益点,真正为客户着想,让客户享受体贴的服务。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行家和高级技术人才得到重用,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金运作平台,构筑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银企对接平台,合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难题。面对金融危机,大部分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我们的金融业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务实措施;政府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抵押范围,降低信贷门槛,全力扩大信贷投放,尽可能降低利率水平。日前,**县为更好服务工业经济,召开银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座谈会,认真研究对策,进一步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题。

加强扶持政策措施出手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面对这样一些难以抗拒的困难,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快速启动应对机制,扭转局势,逆势飞扬,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中,我们园区的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因金融危机倒闭,不仅体现出真正的优胜劣汰,更说明了我们政府及企业所作出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坚固的防护壁垒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汇报下一篇:电网电力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