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分析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二)

本期继续连载《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第二章“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1 产业发展概况

制造业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战场,是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制造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总体规模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制造产业历经了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总体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创新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4年,我国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达13 312亿元,占GDP比重的2.09%,是2008年科研经费投入总额4 616亿元的2.88倍,经费投入总额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制造产业方面,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造业不断引入新的技术,逐渐呈现向高端制造发展的特点,也促进了为高端制造提供装备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工程专项的实施,我国制造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智能测控装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如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总线、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插补、多轴联动等关键技术。一大批重点高校、机床集团公司和用户单位在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联合攻关,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华中科技大学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了用于加工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的智能双面车床,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制了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潜心技术攻关和市场耕耘,研发了汽车车身激光焊接、不等厚板拼焊和激光非穿透紧密切割等一系列生产线,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在汽车制造激光加工高端装备生产中实现了国产自主化。

由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国产首台用于复杂钛合金航空结构件加工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研制成功,其中,“S”试件切削工艺技术研究获重大突破。由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功能、高精度数控重型曲轴铣车复合加工机床研制成功,一次装卡即可完成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组合曲轴的主轴颈、法兰和曲拐颈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由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铺带机,主要适用于大型筒形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形,能够突破手工成形、效率和质量保障难度大的瓶颈,实现筒形复合材料构件自动化高速成形,批量化生产。

由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牵头承担的“大型高质量铸件的材料冶炼与成形控制技术”课题,主要围绕能源、冶金、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大型铸件和大型特大型钢锭的生产工艺,研究大型铸件的成形控制、材料冶炼、成分优化技术和用于大型锻件的钢锭冶炼等技术。大型关键件模锻工艺技术课题重点围绕大型航空模锻件热模锻近净成形技术,结合正在建设的800 MN大型模锻压机,开发出航空复杂精密锻件的近净成形新技术,解决了大型模锻工艺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

截至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1 052.9亿元,产业产值约为5 100亿元,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所要求的“到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的目标。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在机床工业领域的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两大集团,其年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位居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在智能控制系统领域的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浙大中控、北京和利时和山东鲁能控制等,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生产厂商。在仪器仪表领域:重庆川仪、京仪集团、天瑞仪器、聚光科技和威尔泰等龙头企业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新松机器人、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海尔哈工大机器人、安川首钢机器人、上海ABB工程、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和库卡机器人(上海)等在机器人产业舞台占有重要位置。在工程机械领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柳工集团和中国龙工等10家企业位居全球工程机械前50强排名榜单,此外,还有瓦轴集团、沈鼓集团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从质量与产业化水平来看,中国智能制造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比在20世纪70年代制造技术已经成熟的发达国家,中国在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工艺方面还有待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能力、应用范围、服务质量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关键零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等基础零部件上,研发能力及配套能力薄弱,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国外进口;没有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发布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大部分仍处于研发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智能化升级成本过高是导致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5亿元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水平较低也意味着迫切需要夯实基础,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报道,全国已有多个地方相继出台相关的政策和产业规划、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天津、安徽、山东、河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市。此外,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航天科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知名产学研单位共计23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5年5月19日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将智能制造纳入了五大重点工程,首批30家企业为示范试点。

2 产业发展规模与成就

2.1 “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成就

在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取得较快的发展,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自主化程度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大型露天矿山及大型施工机械基本实现自主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化率达到了85%以上;大功率拖拉机和一批农机具已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高效清洁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基本满足了国内发电设备的需求。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具体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1)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石化、冶金、輕工、纺织和发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开发了一批具有智能功能的制造装备,显著提升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我国已完成了点焊和弧焊机器人的小批试制和示范应用,并在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进行了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集成和示范应用,但在大型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尤其在激光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的集成上仍存在缺陷。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备工艺不断成熟,配套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在复合材料铺带工艺方面已取得技术突破,与国外联合研制出了第一台适合工程化应用的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机。大型复合材料超声波C扫描设备已研制成功,整体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工程化应用需求。自动化仓储与分拣系统的产品初步系列化,但可靠性相较于国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研发的物料完全循环多晶硅还原工艺已获得专利。多晶硅制备装备中的精馏装置、电解装置、废料回收装置已完成试制,配套专用控制软件和测量设备符合生产要求,多晶硅成品纯度达到99.999 5%。数控硅片多线切割机的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一次可切割400片300 mm硅片。

(2)智能测控技术与装置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仪器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体水平逐渐向高端化发展。自主开发了分散型控制系统、测量精度为0.075%的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油井多相流检测技术、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基本性能和重要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了国产DCS系统,并先后在1 000兆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1 000兆瓦级核电机组、800万t以上炼油装置、500万t/a炼油装置、2万m3/h空分装置、265 m2烧结装置、轨道交通控制等重大工程项目中获得推广和示范应用。

(3)已具备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基础。

通过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流程工业和发电设备所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一批从事智能制造系统和装备研究的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在装备制造业相关领域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为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部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迅速增长,机床行业年增长率为33.61%,仪器仪表行业为22.9%。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 000亿元。

2.2 “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成就

经过“十一五”阶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条件,对高水平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也更为迫切。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掌握了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部分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具体的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1 05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6%。其中,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主营业务收入约2 87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4.3%;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主营业务收入约5 296.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8%;示范应用领域主营业务收入约2 884.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8.5%。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提前完成“至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 000亿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虽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区,但集聚特征已基本呈现,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东北和珠三角为两翼,以四川和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为支撑,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生产和研发企业主要集聚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以辽宁、山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西等地区最为集中,拥有沈阳机床厂、大连机床厂和上海电气机床厂等行业领军企业;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集群主要位于沈阳、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江苏;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和广州等地也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以洛阳、襄樊和深圳最为突出,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省市和地方依据自身在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产业配套能力和政策支撑等方面的基础条件,通过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和培育特色鲜明企业的方式,已培育了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国家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拥有一批具有专业化、社会化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与关键智能测控部件取得标志性成果。

目前,我国关键智能测控部件在传感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核心智能测控部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包装和食品机械、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机械等领域实现了推广和运用。在石油石化、机械加工、食品制造和纺织机械等领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

如在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领域,国产全自动油田固井车研制成功,国内首套井下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开始应用,国内首套褐煤提水装置试验成功,国内首套1万t/a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实现高水平中间交接、自主研发的“千万吨级炼油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高压干气密封及其控制系统”和“大型煤化工煤制丙烯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大轴径干气密封”两项科技成果问世。

在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领域,乳品无菌化数字示范车间年产无菌包装乳品9 000万瓶,减少乳品加工环节的原料及成品损耗约15%,节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约20%,降低消毒液用量约70%。无菌化饮料吹灌旋数字化车间可为客户产品质量提升约10%,生产效率提高约15%,降低能源消耗约20%,降低人工约20%,降低设备成本、占地成本约20%。在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领域,我国开发出现场“无人化”操作的染色工艺、智能染色系统、筒子纱微波烘干機、元明粉自动称量系统、装卸纱机器人、自动物流系统、中央控制软件系统等,研制出新产品三类18种84台/套。

另外,由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年产24万辆乘用车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投入试运行;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型综合智能测控系统成功投入运行;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玉玺炉料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台(套)大型废金属智能化破碎分选生产线开始应用等。经过多个专项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

(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品研发比重增高。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电工电器、液压气动密封件、工程机械和重型机械等重点领域已建立六个公共服务平台,3D打印、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也将于2016年10月底前于重庆永川建成投运,未来将提供技术实验、产品性能检测、评级评价等公共服务,为产品中试阶段提供必需的验证手段。同时,江苏、湖北、上海、广东和洛阳等一些省市相继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3年4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拟在提供全国性的产学研用行业协同工作平台,加速机器人技术与产品在各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另外,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逐年提升,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如,湖北力帝机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深圳精密达、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和深圳正弦电气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均达8%以上。北人集团、上海电气、辽宁大族冠华、杭州科雷机电、湖北力帝机床和西安西电电力等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80%以上。

(4)智能专项的引导性作用初显,试点示范专项取得积极响应。

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达百余项,2015年有94个项目列入专项范围,申报单位包含了十几家上市公司。通过多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智能专项的实施加强了装备的应用与工艺流程需求间的契合度,发挥了财政资金在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和推广中的引导作用,带动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的升级和改造,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在工艺流程、物流流程、信息化流程的深度融合。同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实施除对装备制造业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外,对消费品工业、原材料工业和采掘业等相关领域也起到了较强的引导和辐射作用。

3 产业发展政策

3.1 智能制造“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将面向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经过5~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3.1.1 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

(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和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

(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

(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技术,以及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4)系统协同技术——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

(5)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术,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技术。

(6)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嵌入式互联网技术,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技术,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

(7)功能安全技术—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方法,建立功能安全验证的测试平台,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

(8)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粘接和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精密锻造技术等。

(9)识别技术——低成本、低功耗射频识别(RFID)芯片设计制造技术,超高频和微波天线设计技术,低温热压封装技术,超高频RFID核心模块设计制造技术,基于深度三位图像识别技术,物体缺陷识别技术。

3.1.2 八项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

(1)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新原理、新效应传感器,新材料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和低功耗传感器,集成化传感器(如单传感器阵列集成和多传感器集成)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2)智能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分散型控制系统(FCS)、大规模联合网络控制系统、高端可编程控制系统(PLC)、面向装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和功能安全监控系统。

(3)智能仪表——智能化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热量和工业在线分析仪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和高可靠执行器。

(4)精密仪器——在线质谱/激光气体/紫外光谱/紫外荧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板材加工智能板形仪、高速自动化超声无损探伤检测仪,以及特种环境下蠕变疲劳性能检测设备等产品。

(5)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焊接、涂装、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及安防、危险作业和救援等专用机器人。

(6)精密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链传动装置,高精度高可靠性制动装置,谐波减速器,大型电液动力换挡变速器,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直线电机、丝杠和导轨。

(7)伺服控制机构——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等产品,提升重点领域电气传动和执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稳定性。

(8)液气密元件及系统——高压大流量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智能润滑系统、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和高性能密封装置。

3.1.3 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1)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在线检测、优化控制、功能安全等功能的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和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装置、多联产煤化工装备、合成橡胶及塑料生产装置。

(2)冶金智能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特种参数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功能的金属冶炼、短流程连铸连轧、精整等成套装备。

(3)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和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

(4)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基于计算智能与生产物流分层递阶设计,具有网络智能监控、动态优化和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物流设备。

(5)建材制造成套設备——集成开发具有物料自动配送、设备状态远程跟踪和能耗优化控制功能的水泥成套设备、高端特种玻璃成套设备。

(6)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集成开发具有在线成分检测、质量溯源和机电光液一体化控制等功能的食品加工成套装备。

(7)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集成开发具有卷绕张力控制、半制品的单位重量、染化料的浓度、色差等物理,以及化学参数的检测仪器与控制设备,可实现物料自动配送和过程控制的化纤、纺纱、织造、染整和制成品等加工成套装备。

(8)智能化印刷装备——集成开发具有墨色预置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和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数字化高速多色单张和卷筒料平版、凹版、柔版印刷装备、数字喷墨印刷设备、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CTP)及高速多功能智能化印后加工装备。

3.1.4 六大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

(1)电力领域——重点推进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实现燃烧优化、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安全控制和特种测量功能,在重型燃气轮机中实现快速启停和复合控制功能,实现3 MW以上风电机组的主控功能,变桨控制功能,太阳能热电站实现追日控制功能,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和设备智能维护功能。

(2)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推进在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和污水处理装备上推广应用,实现各种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除尘设备和污水处理装备的自动调节与高效、稳定,在地热发电装备中实现地热高效发电建模与控制功能。

(3)农业装备领域——重点推进在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精密施肥和精准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和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检测和控制,实现作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4)资源开采领域——重点推进在煤炭综采设备、矿山机械上应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信息与环境信息的集成监控、安全环境预警和精确人员定位等功能,在天然气长距离集输设备中实现全线数据采集和监控、运行参数优化、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站场无人操作或无人值守以及中心远程遥控功能,在油田设备中实现井口关键参数检测、数据处理及集中监测功能。

(5)国防军工领域——重点推进专用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和智能工控机在航天、航空、舰船和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6)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推进在挖掘机、盾构机、起重机、装载机、叉车和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上应用,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和管理等智能功能,在机场和码头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实现机场行李和货物的自动装卸、输送、分拣和存取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集装箱装卸的无人操作与数字化管理。

3.2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3月18日,作为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预热,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以及《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起正式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目标,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建立“1+X”的规划体系,按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分类进行试点行动,具体如下。

3.2.1 六类试点示范项目

(1)流程制造——以数字化工厂/智慧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求工厂总体设计、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相关的数据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90%以上,工厂自控投用率90%以上;实时数据库平台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等。

(2)离散制造——以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求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和可靠性评价等先进技术,产品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和物流等环节,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ERP等。

(3)智能装备和产品——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项目,要求实现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在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等。

(4)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在个性化定制方向上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企业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协同开发/云制造方向上建立协同开发/云制造平台;在电子商务方向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比重不低于20%,或者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推荐对象。

(5)智能化管理——以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智慧化为方向的智能化管理试点示范项目,或者建立智能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和畅通的物流信息链,或者是构建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体系。

(6)智能服务——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可通过云平台对装备(产品)运行数据与用户使用习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在线监测、远程升级、故障预测与诊断、健康状态评价等增值服务,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将自动生成的产品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推送至用户。

3.2.2 五大智能化针对点

(1)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智慧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和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慧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領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2)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的试点示范项目。也就是将芯片、传感器、仪表和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和可定位。

(3)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示范项目。

(4)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的试点示范项目。

(5)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的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认为: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且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

3.3.3 十大重点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

(3)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新型卫星,以及空间信息互联网系统。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豪华邮轮和液化天然气船。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和智能控制。

(7)电力装备——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以及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

(8)农机装备——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

(9)新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颠覆性新材料、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和高效合成等)。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以及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医疗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可穿戴和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生物3D打印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

(后续内容本刊将继续连载)

作者:张容磊

第2篇:一个产业园区如何让机械制造更为智能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吉林省东元精密制造创业创新基地相较去年同期总体营业额持续攀高,预计园区今年整体营收将突破亿元大关。东园区目前累计向百余位博士及科研专家提供了机械制造行业科研支持,已入驻行业精英企业近40余家。

吉林省东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元精密”)董事长王东介绍说。

在众多行业受到疫情等宏观环境影响的情况下,东元精密保持产能稳定、实现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王东认为,在企业总体经营战略,以及人才战略构建及模式创新方面的突破性尝试与探索是关键。

创办现代智能产业园区

王东是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接触机械制造行业已有十余年。

1987年8月毕业后,王东被分配到一汽锻造公司,成为一名基层员工。

在这家公司的员工中,王东属于最活跃,敢想敢为的一批人。他喜欢深入车间,对于各个工作环节,他都乐于了解。他很快掌握了车间工作要点,通过扎实的实操业务能力,在职工团队中确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先后担任车间主任和书记职务。

1999年,王東调任一汽实业零部件公司,历任车间主任、经营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在任期间,王东不断优化管理体系,使企业扭亏为盈,职工收入连年稳步提高。

2011年,王东斥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吉林省东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同年在吉林公主岭(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成立东元产业园。园区占地16000平方米,拥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雕刻机、激光焊机等140余台机械加工设备。

东元产业园是一家以信息化控制中心、信息化大数据、工业云平台为基础,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智能产业园。东元产业园运用PLM系统,将机械、液压、气动、电气、电子及自动化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整合在一起,可为客户开发、设计、制造非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工作站。

东元产业园首先定位服务于汽车制造业,从汽车组件以及汽车悬挂系列、支架系列、转向系列等200多个品种的周边产品入手,年产各种汽车零部件50万套,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

“要整合产业资源,使产、供、销园区化;研究、学术、发展特色化。”在王东看来,机械制造业不同于传统手工业或其他作坊式生产行业,机械制造业更讲求行业协作、一体孵化的合作模式。

所以,王东坚持统一规划、规范实施,以及产业打包、连片开发、联动招商、生态孵化的园区发展战略与合作发展模式。

敢为人先“智”敬未来

东元产业园,拥有独立的App(应用程序),以东元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平台,联动东元孵化基地内供应链上下游,形成整体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全部资源的实时管理和优化,是王东的“智能产业园”特色之一。

在保证自我信息流通同时,东元信息服务中心针对同类产业的公共需求,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也可提供可共享的资源信息。针对行业、个体,通过精准的营销策划、周全的服务、科学的指挥调度,提供系统的辅助解决方案,进而体现共建共享的智慧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协同制造模式的优势。

据王东介绍,东元信息服务中心融合九大功能模块于一体:通过ERP系统、PLM系统、JIT系统,进行大数据集成,作为信息服务中心功能模块的大数据支撑。实现运营监控、企业经营情况展示、企业数据统计与分析、招商项目管理、门户网站、智慧仓储管理、园区一卡通管理,协同OA办公系统和权限管理。

东元产业园自创办以来,先后被吉林省工信厅授予“吉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也被吉林省人社厅认定为“吉林省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吉林省发改委认定的“吉林省双创示范基地”。

“机械制造一直以来都影响着这个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智能生活,我们的日常起居,都依赖于最全面的机械制造与机械服务的支撑,在机械基础上,结合智能化的理念与升级,均跟制造业发展有着莫大关系。”

王东认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就像物种进化一样,会把更具有领先性与实用性的品类留下来,排斥掉不符合发展需求、不被社会所接纳的东西,使其一直朝向一个方向稳定发展。这也是东元产业园的使命。

作者:李渔

第3篇:技术角度的产业制造发展智能化策略研究

摘要:智能制造的关键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相关技术多而复杂。制造业智能化是指各个制造产业的智能化,我国制造产业众多,各产业各有其复杂性与特点,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也各具特色,从行业方面对技术应用加以研究十分必要。典型行业如汽车制造、航天航空制造,智能工艺和智能战略导向下的智能管理对汽车制造有促进作用,新型智能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加速了航天航空业发展。

关键词:智能工艺智能工厂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

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产业必须紧紧依靠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是智能制造,只有将智能制造深入到不同产业,用智能技术武装产业生产,才能使产业获得巨大发展,使赶超世界先进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得以实现。产业生产的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整体层面上的战略规划,还需要在技术层面上的策略安排。我国产业领域众多,其特点各异,推进产业生产智能化应该根据不同产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出于篇幅和水平限制,本文拟对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两个行业的生产,探讨各自的智能化发展策略。

一、以智能工艺与智能战略取胜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智能化可以从智能工艺和智能战略下功夫。智能战略这种软性手段是确保智能工艺这种硬技术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智能工艺显身手

汽车制造由许多不同的工艺组成。要做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就要从每一道工序,即基本单元上的智能化开始。工序智能化是整车制造智能化的基础。汽车制造基本工艺包括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和总装工艺。

1.智能冲压。智能冲压一般由1台2500t伺服压力机、3台1000t机械压力机以及5台横杆机器人上下料自动线组成。生产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其节拍高、效率高,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此外还保证了生产安全和工人的健康。

2.智能焊接。智能焊接依靠数字化设计,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了生产布局,合理化了加工过程,标准化了机器人操作,使生产的设计、加工、装配比传统工艺提高五倍以上。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质量优异,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在复杂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方面,基本能达到一次成功。

焊接智能化后,生产线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尤其在点焊、弧焊和包边,机器人操作的准确率、优质率高于普通工人,从而实现了全线生产的节拍高、质量优和生产自动化。其中在4平台6车型柔性共线生產,装配上柔性高速台车,实现了柔性化生产。

3.智能涂装。同样,智能涂装也对全过程采用数字仿真优化技术,做到了前处理电泳输送设备的高节拍、高柔性和高自动化,多平台车型生产实现并行化与柔性化,控制系统准确地实时跟踪车身,及时调整,确保电泳效果的最佳。

智能涂装广泛使用自动喷涂机器人和涂胶机器人,其中自动喷涂机器人包括自动擦净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旋杯喷涂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喷涂均匀,外观优美,不易出故障,十分可靠,此外还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与柔性俱佳,喷涂和底涂的质量都很高,节拍50s/台以上,效率极高等特点,可以避免操作中车身的二次污染,提高底涂抗石击性能。

4.智能总装。总装智能对总装车间系统,可以应用自动化。它包括动力总成转接系统、AGV系统、轮胎装配系统、风窗玻璃涂胶装配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是总装自动化的基础,其中,ERP、MES、质量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的作用很大,它们实现了精准配送、精益化生产管理。EOL诊断系统和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运用,能自动采集和存储各个工位的加工数据,有效控制生产、加工和装配质量,追溯质量问题的根源。例如SPS+防错系统的采用,就能起到效率提高和质量稳定的双重效果。再如,利用模块化直送模式装配仪表台、座椅、轮胎、后桥,也能实现总装的自动化、效率化和精准化。

5.智能工艺的条件。为了实现以上四大智能工艺,企业必须建立一些必备的条件。例如建立工厂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符合混线排序生产模式,是全控制平台,准以太网接口及数据采集格式,全程监控运作状况,动态采集运行数据,与其他自动化系统对接,该系统具有多个加工各环节的AVI站点,它带有条码扫描功能,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此外,智能工艺的实现还有赖于信息系统与车间设备集成。

(二)智能战略统领汽车制造

智能战略指引、规定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各汽车制造企业具体战略各异,但在工厂、物联网、制造模式、产品与服务这四个方面要做好统筹规划。

1.建设智能工厂。首先,实施自动化流水线。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冲压、焊装、喷涂、总装的全程自动化,广泛采用机器人进行焊装、涂装,利用RFID射频识别系统实时采集信息,建设AGV自动物流系统。其次,建立ERP、MES系统。并将这些系统与控制系统集成,无缝衔接管理数据和生产数据。其三,建设PDM、P L M系统。采用三维仿真技术,事先模拟优化生产制造,以数字化虚拟技术最优化操作过程。其四,实施精益化生产。例如进行看板管理,即采用电子屏显示,运用RFID技术,依靠后道工序的需求来拉动前道工序运作。其五,实现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2.开发面向管理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之一是物联网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带给企业的成果是:效率提高,质量提升,成本节约。如何在汽车制造企业开发物联网技术呢?

第一,处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实现订单、库存、生产、物流的匹配,实现生产同供应及销售相协调。例如,对销售商库存产品录入登记,随时跟踪、满足其订货需要。

第二,建立虚拟平台。实现虚拟设计、虚拟开发,虚拟管理,以虚拟数据完成产品的开发设计,并反馈给研发者与制造者,完成虚实结合的生产过程。

第三,做好信息反馈。尤其是把制造相关信息反馈给管理层,实现管理层的相机而动。例如,建立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并予以集成,为管理层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

3.以智能销售拉动汽车制造。市场决定生产,只有满足消费需求的销售才能带动、激活生产。近年智能型销售层出不穷,例如定制型销售、营销大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开发出这些新型营销系统后,再与ERP集成,实现生产信息与销售信息衔接。电子商务极大促进了汽车销售,销售商努力收集客户信息,进行营销大数据分析,对客户进行画像数据统计,描绘客户偏好图,开发客户价值管理系统。

4.以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占领汽车市场。服务也是产品。在产品方面,应做到自动驾驶、自动安全、自动避让等车体的智能化。在服务方面,使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汽车使用状况,自动得出维护方案,通过分析大数据,企业能够提供给客户良好的售后服务,例如维护、保养、技术升级,提高附加价值,降低全生命期使用成本。

二、领跑智能制造的航天航空业

航天航空制造业是世界制造业的最高端,它体现了复杂性、先进性的特点,也走在智能制造的最前沿。

(一)飞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分析

国际上飞行制造业竞争十分激烈,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独特飞行制造技术被航天大国加以应用,波音、空中客车等巨无霸飞机制造公司也密集使用这些技术。我国飞机制造企业也应该应用,追赶国际先进。

1.飞机健康管理技术。如同人体健康管理一样,飞机身体也要进行健康管理。飞机健康管理技术通过无线网络等先进通信技术与地面指挥调度中心联系,进行飞行状况数据和信息传送,使地面系统能实时监控飞行情况,对飞行数据实时动态分析,让机组成员、地勤人员和机修人员三方全面掌握飞机健康情况,对确保飞机健康、飞行安全和优质飞行服务有极大作用。这种健康监控利用了PHM技术的标准,能对燃油、电源、飞行控制等各种飞机子系统实施监控,有利于飞机的保养和维护,使飞机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2.复合材料技术。属于高技术范围的复合材料,在航天器和飞机制造中广泛使用,这是由复合材料的优质性和对飞机身体高质量要求决定的。复合材料重量轻、高弹性、耐火、耐压力、耐腐蚀、抗疲劳。随着现代复合材料技术的进步,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已经从非承受力部件扩展到承受力部件,且有大型化和整体化趋势。该技术的智能化具体应用主要是:研制与生产飞机独特需要到复合材料;对飞机结构从使用复合材料的角度予以设计;采用有限元技术、裂纹闭合技术,以虚拟和实验手段对飞机复合材料评估;机器人加工复合材料,例如复合材料的切削、打磨、钻孔;复合材料CAD/CAM;复合材料生产装配机电一体化;自动铺层技术。

3.飞机智能装配技术。飞机的部件制造是离散性的,但是最终要经过整机的装配,装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财、物和时间消耗在整架飞机制造中占比例最大,其技术难度和要求的精确度不言而喻。装配应用技术主要有:利用三维分析模型进行数字化装配设计;采用仿真技术对装配过程进行虚拟设计;以机器人实施自动钻铆;对数字工艺设计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加以运用;把工艺装备嵌入自动计量网络;实现装配现场与工艺可视化;实现自动监控、自动测量。

4.工业互联网式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促进了制造组织、生产模式的改变。工业互联网使飞机制造更具协调性,使生产管理技术更好的实现了知识共享,供应链更加协同、优化和高效。“互联网+制造”的模式带给飞机制造的结局是:设计、物流、生产和谐化,成本、质量、效益合理匹配,知识管理工程更好地得到应用。总之,网络化飞机制造充分体现了飞机制造的智能化特点。

(二)虚拟现实技术推进航天航空制造智能化

1.三种虚拟现实技术。现实技术是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虽然是现实技术,但突出特点是虚拟性,即虚拟化了的现实。这里重点讨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三种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R)。它由计算机交互作用,组成仿真系统,形成感受功能,感知事物位置、状态及动作,取代人类感觉器官,增强感受效果,强化感受反馈,使感受人有一种置身于仿真化的、虚拟环境的体验,感受到了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实物,形成沉浸式的心理体验。虚拟现实包括虚拟世界、沉浸感、感觉反馈及交互性四个关键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R)。它融合了虚拟信息与真实现场,它把虚拟信息真实化,即通过文字、图像、视频、音频、触觉手段,把虚拟信息转化为现实体验,使感受人从完全的虚拟环境中跳出来,进入被合成的真实环境里,使感受更直观、形象。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实时交互和三维注册。

混合现实技术(MR)。如果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是两种极端环境,那么混合现实环境就是夹在它们中间的一种状态,它混合了真实和虚拟两种成分,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

2.工艺评审的虚拟现实。飞機制造和装配工艺,要经过评审合格后才能运用。其目的是确保图纸、模型、文件可行,解决设计矛盾,扫除技术障碍。传统的人工审查,效率低,失误多,劳动量大,精确度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工艺评审后,评审人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以3D仿真技术模拟制造过程,评价虚拟事物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这种评审省时省力,可靠性高。

3.工艺仿真的虚拟现实。智能化的飞机工艺设计采用仿真设计方式,建立仿真模型,把虚拟现实技术融入仿真中,把虚拟现实技术与工艺仿真软件集成,建立沉浸式、交互式仿真环境,使工艺设计人员沉浸到虚拟环境中,在工艺设计中,进行各种仿真活动,在虚拟世界中,感受信息、分析信息,在仿真中加入人的经验,做出科学预测。这一类过程有:工艺数字样机的运动机构模拟、空间分析与漫游,飞机全要素虚拟装配、飞机装配过程人机工程评估、工艺布局仿真与优化、交互式虚拟试验。

4.操作指南的虚拟现实。传统的操作指南以文档式的方式来静态表示,常为2D 图形。采用怎强现实技术,在生产现场,建立增强现实的三维操作指南,把“虚”与“实”有效结合,在虚拟信息中实现真实的观察感受,把操作要求与立体画面叠加到加工实体上,使操作人增强对虚拟信息的理解,并将虚拟信息现实化,给操作人直观而真实的体验,提升其认知力,更有效地发挥操作指南的作用,使指南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和操作准确性。

5.机器人监控的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在飞机制造过程中被广泛运用,机器人操作范围有:制孔、焊接、搬运、涂胶、喷漆、装配、钻铆。这样,生产过程控制就由分散式改为了集中式,由现场式改为了远程式,虚拟控制取代了实体控制,实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监控,使监控更真实、灵活、方便和准确。该技术具备优秀的人机交互和沉浸感特点,把虚拟现实技术融入远程监控技术中,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的现实性,监控人于实时监控中有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受,把观测到的设备运行数据予以虚拟仿真,从而对设备实施交互式动态调整与控制。再有,在虚拟监控场景中,预设物与物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在检测到物-物距离小于预设值使予以报警。

6.全息索引的虚拟现实。飞机部件制造和装配车间,有大量的设备、工装夹具和零部件。生产者必须随时了解材料、加工、表面处理、检验等零件信息,还要获悉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基本参数。他们只能到 PDM、ERP 等系统手动查询,这是一件麻烦、效率低下额外工作。如果采用全息索引技术,此问题能够方便快捷地予以解决,全息索引技术的基础是增强现实技术。使用中,采用文字、动画和图表,把欲查询的信息,放到真实现场中合适的位置,便能感受虚拟物件。进而,在全车间和全厂范围内,使用工业互联网,把每一个真实对象都赋予虚拟世界中的唯一身份,达到所有信息搜索的智能化。

制造业智能化关键是要把智能制造技术加以应用,而制造产业众多,每一个产业各有其特点,应用智能技术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智能化策略也各具特色。制造业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每一个产业部门必须在技术应用上形成自己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欢,莫欣岳.“互联网+”时代下智能制造技术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7(02).

[2]刘来超.汽车产业智能制造研究分析[J].数字化工厂,2017(05).

[3]刘忠.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研究状况和热点分析[J].竞争情报,2017(04).

[4]帅朝林,陈雪梅,邱世广.虚拟现实技術在航空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思考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6(16).

[5]李世杭.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与展望[J].汽车工艺师,2015(09).

[6]钱锋,杜文莉,钟伟民,唐漾.石油和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若干问题及挑战[J].自动化学报,2017(06).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5湖南智造’导向下的制造企业生产运营技术管理与实施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16YBG021)阶段性成果。〕

(陈兵,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

作者:陈兵

第4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智能制造装备”概念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作为发展重点明确提出,近两年在制造业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2年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星等高端装备的支撑,也体现在对于其他制造装备通过融入测量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产业的提升。

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规模增长到5000亿元以上,代表性领域态势总体良好。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在逐步加码。2012年1月,工信部公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3月,科技部《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三部委《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下发;5月,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实施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的五大行业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目前唯一未被国内资本市场所充分挖掘的“金矿”,其前景被一致看好。“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25%,未来5至10年是智能装备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20%。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范围界定及产业地位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环境及发展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模具、智能煤炭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纺织机械、智能农业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做了重点区域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投资及前景分析和产业政策分析,最后分析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第5篇:智能农业装备制造项目 市场分析

3.1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市场现状: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预测、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装备的总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的基本工具,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是实现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工业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联合制定严格的国际标准,话语权优势明显,处在产业链的上游。智能制造的概念于上世纪 90 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其后各发达国家紧紧跟随,纷纷将智能制造系统列为国家级计划并着力发展。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数控机床、测控仪表和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势明显,特别是高端装备差距尤为突出。国外公司进入市场较早,技术优势明显,市场经验丰富,而国内企业因缺少技术储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很大。不断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应用,主导地位牢固,垄断优势明显。因此,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国内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回归重视发展高技术的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优势和垄断地位,韩国也力求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各国在力保本国市场的前提下,不断蚕食别国市场。

发展中国家技术基础薄弱,处在产业链下游,在工业化过程中急需大量机械装备,是国际上的主要买家,市场潜力巨大。亚洲新兴国家处在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对机械装备需求量巨大,例如,印度尼西亚是这个新兴市场中的明珠,作为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其机械市场也是东南亚工程机械市场的重中之重。马来西亚的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一直以近40%的市场份额高居首位,德国紧随其后。拉丁美洲除巴西外,其他国家工业化水平都较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占据了该地区机械装备市场的主导地位。

3.2智能农业装备国内市场现状: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农业机械装备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业装备制造大国。“十二五”时期,国家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明确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要由目前的52%达到60%左右,预计2020年达到65%,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方向。

2008年以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2010 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编制“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产业专项规划”时组织专家对 2009 年装备制造产业结构分

析认为:2009 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约3600 亿元。随着“十一五”期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等一系列科技攻关项目和产业化工程的圆满完成,2010 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约为 4000 亿元。预计到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达到6万亿元左右。据此分析,未来5-10年智能装备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

从对外贸易看,2010年,全行业实现出口65.66亿美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整个“十一五”期间,农业装备产品累计完成出口252.23亿美元,进口70.62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81.6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9.6%。目前我国农业装备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日本、德国、越南、印尼、印度、尼日利亚等。出口数量较多的产品为拖拉机、牵引车,农产品加工机械,联合收割机,运输车,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等。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一个完全开放和竞争的行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机床工具行业,2009年销售收入中,国有、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3%、67%和14.7%;仪器仪表行业 2009 年销售收入中,国营、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9%、45.2%和 35.9%,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中国智能装备行业的一大问题是,重大技术装备基本被国外垄断,对外依存度达到40%,其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 70%。中国企业多数属于加工组装型,技术累积不足,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专利授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是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3.3智能农业装备市场预测:

随着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未来智能装备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不可避免地出现合作兼并的格局。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机械装备应用普及,市场已趋于饱和,并且本国市场多被本国企业和国际大鳄所控制,新兴国家制造企业受限于技术水平,在工业化国家机会不大。因此,未来农机智能装备市场的主战场将是新兴国家。一是因为亚洲、拉丁美洲等国家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对农业机械装备需求很大。二是因为这些国家处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对智能装备的需求逐渐扩大。因此,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竞争将会全球化,市场将会不断扩大。

从技术上讲,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设计及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与智能化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快速开发出产品或装备,而且要努力实现大型复杂

产品一次开发成功。资源、能源的压力,使装备必须考虑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是提高智能制造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的关键途径。

总的来说,智能装备市场有着清晰的技术升级方向,又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前景;从业企业覆盖大中小型企业,企业的成长性较强;资本市场纷纷进入,是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3.4竞争力分析:

华丰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储备良好,有自己的独特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良,获得了社会及行业的认同,信誉度较高。集群化优势明显,周围配套产业完备。上杭工业园矿冶、光电、机械等企业数量较多,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企业可以互补,整体竞争力明显。基础设施、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第6篇: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2021年工作总结

xxxx年,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历次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领导小组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创新提能年”主题,坚持“以科创育产业,以产业带应用,以数字促融合”,着力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公园城市的创新表达,推动高能级产业加快集聚、高质量要素持续汇聚、高品质环境不断优化,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坚持统筹兼顾,经济指标稳步回升。xxxx年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区域经济发展,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有效助力功能区企业及在建工地复工复产,稳产满产。xxxx年全年促进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xx.x%;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实现税收xx.x亿元;顺利完成本年度经济指标。

(二)强化顶层设计,精准谋划发展蓝图。一是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引入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等优秀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总规修编、科创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协助规自局开展A区控规修编,并已通过专家会审查;配合推进新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产业研究不断深入。认真开展重点产业“两图一表”研究编制和动态优化调整,配合全市部门,完成功能区及相关生态圈蓝皮书、白皮书等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产业互联网、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川藏铁路相关产业及园区配套载体建设发展研究,形成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基地策划方案、川藏铁路创新中心先进技术产业基地方案、智慧园区场景策划方案、园区生活配套有关报告等专题性研究材料xx余件。

(三)坚持引育并重,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克服疫情、市场等不利因素,通过主动转变招商方式、深化招商机制、拓展招商信息渠道、强化招商攻坚等举措,全力保障招商引资力度不减,全年梳理行业企业xxx余家,组织开展网络招商推介、招商项目云洽谈xx余次,参与筹办相约西湖.共享机遇.共创未来-x新津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新城市.新公园-x新津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x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产品上线发布暨亿达智慧科技城入驻项目签约仪式等大型推介签约活动xx余次。新引进宏胜饮料“一总部两基地”、合纵科技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安睿智达设备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运营总部等xx个项目,实际到位内资xx.xx亿元。

(四)深化促建机制,有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坚持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推动南台月项目开工建设,格力x产业园一期等xx个项目加快建设,事丰医疗等xx个项目建成投产。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新津安置房建设项目五期(地块四)工程、杨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骑龙山安置房周边道路工程(一期)等x个项目建设,新建自来水管道约x公里,燃气管道x公里,新建及改造长约xx公里xxKV电力线路。

(五)坚持科创赋能,持续培育创新生态。一是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x.x平方公里,坚持“科技共生、智能创享”,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打造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优化片区空间组织和功能业态,促进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亿达天府智慧科技城(二期)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天府创智湾一期x.x万平方米专业楼宇改造升级,植入民营经济博物馆、川菜文化传播中心等共享交互场景,构建适合智能科技产品研制与应用的多元载体支撑。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中材科技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民航电子、小巨人等x家企业荣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宏达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培育民航物流、新锚路桥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建立园区新经济及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库,新增民航物流新经济准独角兽企业x家;明然智能、易迅光电、广正科技等新经济种子企业x家,新引进新经济项目xx个。三是构建新经济应用场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新经济未来场景建设,“民航物流新一代机场行李高速智能处理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被认定为x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与x科创通平台联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天府智能制造功能区专场活动”,推广新技术应用场景;与x高新区联动,开展“xxxx双创生态升级发展峰会”智能科技专场活动助推园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打造高品质示范园区。

(六)聚焦企业服务,构建优质营商环境。一是深化企业服务机制。依托园区“新型人才工作站”,深化企业人才服务。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定期评选优秀企业家、优秀高技能人才、“新津工匠”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构建了班子成员包片、部办负责人分组、工作人员“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开展重点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明确路径方法和时间节点,对症下药。坚持企业季度座谈会制度,深化每周园区领导协调研究、每月分管县领导重点调度的会商机制,对企业反映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全年累计收到各类企业诉求xxx件,已办结xxx件,办结率xx%。二是落实企业政策服务。常态化召开企业家沙龙活动、银企对接行动,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和精准推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区各级政策,今年累计兑现资金xxxx余万元。三是助推企业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园保贷”“壮大贷”“科创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获取融资约xx.x亿元。积极筹建新消费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对接基金资源,帮助千亿光电、合纵科技获得产业基金x.xx亿元。开展建立“新津盈创动力工作站”工作,丰富资本要素供给体系。

第7篇:2017-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

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概述

第一节、智能制造相关概述

一、智能制造概念

二、智能制造模式

三、智能制造系统特征

四、主要智能技术

第二节、智能制造装备概念及范畴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

二、智能制造装备范围界定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地位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三、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四、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

第二节、2014-2016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地位与环境

二、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模式

1

三、国内装备制造行业标准

四、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行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六、产业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第三节、2014-2016年智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智能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二、制造业加速推进智能转型

三、智能制造系统发展迅速

四、智能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

五、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六、智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发达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分析及经验借鉴

一、全球综述

二、美国

三、德国

四、英国

五、日本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运行特征

二、政策大力支持

三、产业空间布局

四、市场竞争格局

五、行业发展机遇

第三节、2014-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一、2014年项目动态

2

二、2015年项目动态

三、2016年项目动态

第四节、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一、智能装备企业概念及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点

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四、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发展现状

五、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

六、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

第五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发展方向

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四章 2014-2016年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分析

第一节、全球数控机床产业综述

一、运行特征分析

二、专利技术态势

三、国内外产品对比

第二节、国际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

一、日本数控机床行业

二、美国数控机床行业

三、德国数控机床行业

四、印度数控机床行业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分析

一、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历程

二、数控机床行业产量规模

3

三、数控机床市场发展现状

四、数控机床发展问题及对策

五、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态势

第四节、2015-2017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数控刃磨机床进出口分析

二、数控剪切机床进出口分析

三、数控冲孔或开槽机床进出口分析

第五节、2014-2016年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态势

二、行业技术进步

三、产品创新成果

四、项目投资动态

五、行业面临挑战

六、行业发展策略

第六节、“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解读

一、发展目标

二、制定背景

三、创新平台建设

四、应用示范工程的含义

五、重大专项的实施措施与政策 第五章 2014-2016年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第一节、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界定

二、组成结构

三、分类情况

四、应用领域

4

五、主要特征

第二节、2014-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市场不断扩张

二、全球市场动态分析

三、全球市场产能与存量

四、四大家族市场份额

五、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基本特征

二、行业发展概况

三、行业存量规模

四、行业销售规模

五、销售领域分布

六、产品销售结构

第四节、2014-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区域格局分析

一、中部地区

二、西部地区

三、东北地区

四、长三角地区

五、珠三角地区

第五节、2015-2017年未列名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三、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六节、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产品竞争力弱

5

二、国内企业成本压力大

三、自主品牌认可度低

四、扶持政策需要跟进

五、行业标准有待规范

第七节、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策略分析

一、自主品牌壮大途径

二、企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三、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四、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第六章 2014-2016年智能仪器仪表发展分析

第一节、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一、智能仪器的定义

二、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

三、智能仪器仪表发展概述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运行分析

一、仪器仪表行业整体实力

二、仪器仪表行业效益分析

三、仪器仪表行业对外贸易

四、国产仪器提升创新能力

五、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形势

第三节、2014-2016年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一、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提速

二、智能仪器仪表受益政策推动

三、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特点

四、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产量规模

第四节、2014-2016年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主要产品分析

6

一、电子测量仪器

二、电工仪器仪表

三、汽车仪器仪表

四、环境监测仪器

五、分析仪器

第五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一、仪器仪表技术发展趋势

二、仪器仪表行业未来方向

三、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趋势

四、智能仪表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节、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一、战略意义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三、主要行动

四、保障措施

第七章 2014-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其他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自动控制系统

一、自动控制系统市场发展概况

二、自动控制系统应用领域分析

三、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分析

四、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发展前景

第二节、智能模具

一、模具制造行业运行现状

二、智能模具发展战略意义

三、智能模具发展重点领域

四、智能模具制造重点工程项目

7

第三节、智能煤炭装备

一、煤炭工业科技发展指导意见

二、智能煤炭成套装备研发现状

三、智能煤炭综采装备研发现状

四、煤矿装备发展重点分析

五、煤炭装备制造未来发展任务

第四节、智能工程机械

一、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综述

二、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概述

三、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四、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五、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第五节、智能纺织机械

一、数控智能纺织机械现状

二、数控纺织机械发展概况

三、智能纺织机械发展加速

四、高端纺织机械发展建议

五、数控智能纺织机械要求

第六节、智能农业装备

一、智能化农业装备发展动向

二、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三、智能农业装备领域研究现状

四、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重点领域

五、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趋势

第七节、其他领域

一、造纸行业应用

8

二、机场应用进展

三、印刷机械行业

四、电气成套设备

五、冶金装备领域

六、包装机械应用

第八章 2014-2016年重点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江苏省

一、江苏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

二、江苏省智能装制造产业联盟成立

三、江苏省加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

四、扬州市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机遇

五、苏州将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第二节、浙江省

一、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势

二、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三、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转型意见

四、杭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开园

五、杭州市重点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六、宁波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安徽省

一、智能制造业发展优势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

三、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目标

五、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措施

第四节、湖北省

9

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成就

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不足

三、产业发展形势和环境分析

四、产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五、“十三五”产业重点领域

六、“十三五”产业主要任务

七、“十三五”产业保障措施

第五节、广东省

一、广东省装备制造行业现状特征

二、广东省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规划

三、广东装备制造业区域发展规划

四、广州市先进装备制造发展方向

五、兴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

第六节、上海市

一、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

二、上海市主攻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三、“十三五”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任务

四、“十三五”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

第七节、其他地区

一、山东省

二、山西省

三、江西省

第九章 2014-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二、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10

三、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四、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五、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节、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四、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节、智能仪器仪表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三、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二、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三、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四、西安宝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五、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六、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章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投资分析

一、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二、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三、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前景趋势分析

一、产业前景分析

11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三、2017-2021年产业发展预测

第三节、未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一、重点发展方向

二、重点发展技术

三、实施的重大工程

第十一章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政策分析

第一节、国家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

一、2014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计划

二、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三、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第二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重点政策

一、《中国制造2025》出台

二、深化推动两化融合

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四、多地出台智能制造利好政策

第三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化现状及体系构建

一、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工作进程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重点工作

三、智能制造装备业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四、智能制造装备业标准体系构建重点

五、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制定主要措施 第十二章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第一节、《中国制造2025》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12

三、战略任务和重点

四、战略支撑与保障

第二节、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一、政策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主要目标

四、重点领域

五、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第三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一、政策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重点任务

四、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第四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三、重点任务

四、保障措施

五、组织实施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

13

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

14

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15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16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17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第8篇:智能制造领域标准项目立项申请格式

关于《×××××》等×项国家/行业标准立项申请的函

浙江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根据《关于申报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要求,申请×项国家标准和×项行业标准。现将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分项目主要阐述如下内容,即一是制定的必要性;二是适用范围;三是主要规范的内容;四是国内外情况(包括标准查新)简要说明等;五是项目的急迫性、创新性和国际性以及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中的位置。

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设区市经信委(盖章) 2015年××月××日

第9篇:贵州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材料(申请报告)

贵州智能制造项目

申报材料

x xxx 有限公司

报告说明—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货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被称为 24 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所以又有永不下班的超市之称,售货机大致分为三种:饮料自动售货机、食品自动售货机、综合自动售货机。

该自动售货机项目计划总投资 4626.81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70.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3.66%;流动资金 756.1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34%。

达产年营业收入 5783.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4462.21 万元,税金及附加 83.31 万元,利润总额 1320.79 万元,利税总额 1586.28 万元,税后净利润 990.5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595.69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55%,投资利税率 34.28%,投资回报率 21.41%,全部投资回收期 6.17年,提供就业职位 83 个。

目前我国约有 90%的自助售货机管理主要由自助售货机运营商运营,其余 10%自助售货机由饮料品牌商或者由某些使用者自行运营。全国性的运营商在 10 家左右,区域性的小型运营商有 30-40 家。全国性的运营商主要有:友宝、米源、银海之星、苏州乐美、广州富宏等。除贩售商品外,广告业务是国内运营商正积极摸索的新型盈利模式。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

承办单位概况

第三章

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第四章

市场研究分析

第五章

项目投资建设方案

第六章

项目选址研究

第七章

项目工程方案

第八章

工艺说明

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安全保护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二章

节能说明

第十三章

实施安排

第十四章

投资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六章

综合评价说明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货机占地体积小,租金成本低,需要人力较少,满足人们即时便利性消费需求,深受市场欢迎。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国内自助售货机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助售货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杭州、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由于自助售货机的灵活性和经营成本低等优势,广受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自助售货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贵州智能制造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科技园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

24°37′~29°13′,东经 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 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截至 2019 年末,贵州省辖 6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52 个县,11 个自治县,9 个县级市,15 个市辖区,1 特区。常住人口 3622.95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769.34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80.56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58.4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8430.33 亿元。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5361.01 平方米(折合约 23.03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66.97%,建筑容积率 1.1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5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8.07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15361.01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10287.2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6897.11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0262.1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938.15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96 台(套),设备购置费 2045.88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238065.06 千瓦时,折合 152.16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618.89 立方米,折合 0.22 吨标准煤。

3、“贵州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1238065.06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618.89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52.38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8.09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6.42%,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科技园发展规划,符合某科技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4626.81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870.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3.66%;流动资金 756.1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34%。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5783.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4462.21 万元,税金及附加 83.31 万元,利润总额 1320.79 万元,利税总额 1586.28 万元,税后净利润 990.5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595.69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55%,投资利税率 34.28%,投资回报率 21.41%,全部投资回收期 6.17年,提供就业职位 83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科技园及某科技园自动售货机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科技园自动售货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贵州智能制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科技园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83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595.69 万元,可以促进某科技园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8.55%,投资利税率 34.28%,全部投资回报率 21.41%,全部投资回收期 6.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6.17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016 年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 11 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

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 50 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 1000 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 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 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 90%。

建立起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2 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7%左右,工业投资年均增长 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 22%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28 万元/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45%以上,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 5 个百分点左右。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5361.01

23.03 亩

1.1

容积率

1.10

1.2

建筑系数

66.97%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8.07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0287.27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897.11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938.15

绿化率 5.55%

2

总投资

万元

4626.81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870.65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187.27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5.66%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2045.88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44.22%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637.50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3.78%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3.66%

2.2

流动资金

万元

756.16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6.34%

3

收入

万元

5783.00

4

总成本

万元

4462.21

5

利润总额

万元

1320.79

6

净利润

万元

990.59

7

所得税

万元

1.10

8

增值税

万元

182.18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83.31

10

纳税总额

万元

595.69

11

利税总额

万元

1586.28

12

投资利润率

28.55%

13

投资利税率

34.28%

14

投资回报率

21.41%

15

回收期

6.17

16

设备数量

台(套)

96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238065.06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618.89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52.38

20

节能率

26.42%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38.09

22

员工数量

83

第二章

承办单位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实业发展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

公司通过了 GB/ISO9001-2008 质量体系、GB/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CCIA 信息系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司、车间和班组Ⅲ级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工作;项目承办单位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为主要领导的能源管理委员会,能源管理工作小组为公司的常设能源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下设的能源管理工作室代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项目承办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设在本车间内,由设备管理副总经理、各车间主管及设备管理人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设立专(兼)职能源管理员,负责现场能源的具体管理工作。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24.42 万元,同比增长 10.82%(412.3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自动售货机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966.89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3.90%。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887.13

1182.84

1098.35

1056.11

4224.42

2

主营业务收入

833.05

1110.73

1031.39

991.72

3966.89

2.1

自动售货机(A)

274.91

366.54

340.36

327.27

1309.07

2.2

自动售货机(B)

191.60

255.47

237.22

228.10

912.38

2.3

自动售货机(C)

141.62

188.82

175.34

168.59

674.37

2.4

自动售货机(D)

99.97

133.29

123.77

119.01

476.03

2.5

自动售货机(E)

66.64

88.86

82.51

79.34

317.35

2.6

自动售货机(F)

41.65

55.54

51.57

49.59

198.34

2.7

自动售货机(...)

16.66

22.21

20.63

19.83

79.34

3

其他业务收入

54.08

72.11

66.96

64.38

257.53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886.58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96.77 万元,增长率 28.53%;实现净利润 664.94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93.63 万元,增长率 16.39%。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4224.42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966.89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3.90%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0.82%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412.34

利润总额

万元

886.58

利润总额增长率

28.53%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96.77

净利润

万元

664.94

净利润增长率

16.3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93.63

投资利润率

31.40%

投资回报率

23.5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9.72%

企业总资产

万元

9657.85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6.03%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3479.34

资产负债率

46.63%

第三章

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一、自动售货机项目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约有 90%的自助售货机管理主要由自助售货机运营商运营,其余 10%自助售货机由饮料品牌商或者由某些使用者自行运营。全国性的运营商在 10 家左右,区域性的小型运营商有 30-40 家。全国性的运营商主要有:友宝、米源、银海之星、苏州乐美、广州富宏等。除贩售商品外,广告业务是国内运营商正积极摸索的新型盈利模式。

从设备保有量来看,2011 年以来,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均呈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2016 年,我国自助售货机的保有量在 19 万台左右,同比增长 58.3%。2017 全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达 27.5 万台。但从人均拥有量来看,我国人均自助售货机保有量仍较小。2017

年,我国人均自助售货机拥有量为 4500 人/台,而在自助售货机分布最为密集的日本,平均每 25 人就拥有一台自动售货机,可见我国自助售货机存量增长空间大。

从市场空间来看,2013 年-2017 年,自助售货机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2017 年,市场规模达 120 亿元,2018 年将达到 190 亿元左右。

国内目前负责硬件研发、制造、生产的生产制造商已经超过 30 家,而 Top10 以内的厂商与后面的厂商已经拉开了非常大距离,从产能、研发能力、工艺水平等多方面体现。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沿海发达城市。

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富士冰山的自助售货机市场份额达到 53%;SANDEN 的市场份额在 9%左右,排在第二位;江苏蓝天空港的市场份额在 5%,排在第三位;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低于 5%。国内自助售货机生产市场主要为日产品牌占据,国产品牌的竞争力较弱,市场份额较低。

统计数据显示,友宝集团的自助售货机市场份额达 41%,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上海米源饮料的市场份额在 19%左右,排在第二位;广州富宏的市场份额在 15%,排在第三位;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低于 1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饮料商直营自助售货机的市场占比有所提高,目前在 6%左右,未来有不断提升的趋势。

目前,自助售货机行业除了在设备提供商行业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以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外巨头开始闯入这个行业。例如食品行业的哇哈哈、统一等;连锁行业的苏宁、红旗连锁等;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和腾讯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自助售货机行业。外来者不断涌入开这个行业,究其根本在于,自助售货机行业,作为新零售的核心,对新零售的整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加速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开拓新的盈利来源。

因此,近几年来,自助售货机行业落地明显加速,逐渐形成了传统制造商设备商加速拓展市场、电商巨头线下探索、创业公司创新模式、商超转型升级的多种业态模式。传统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加强研发设备的核心技术,不断占领优越的市场点位;国内电商巨头借助智能终端设备加速布局线下,抢占更多线下流量,打造线上线下全生态;创业公司依靠创新商业模式,在强大资本的加持下,线下探索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商超连锁企业谋求转型升级,整合行业巨头资源,依托自身供应链优势,参与线下流量争夺。

整体来看,越来越多拥有丰富背景的业外参与者涌入这个行业,一方面将给自助售货机行业注入更新鲜的血液,加速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加剧行业的竞争态势。未来,自助售货机行业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很有可能是来自业外参与者的打击。

二、自动售货机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货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被称为 24 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所以又有永不下班的超市之称,售货机大致分为三种:饮料自动售货机、食品自动售货机、综合自动售货机。

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20 世纪 70 年代自日本和欧美发展起来。首批自动售货机器在美国,日本等地投入使用,后逐渐扩散至世界各地。其后自动售货机功能和商品类型不断完善,出现了综合售货机,包括了香烟、薯片、还有换零钱、报纸、餐巾纸等自助售卖服务。自动售货机最主要的贩卖品还是各类饮料,日本工业会统计日本国内 70%的罐装饮料是通过自动售货机售出的,全球著名饮料商可口可乐公司也在全世界布有 50 万台饮料自动售货机。发展至今,

自动售货机已从最早的线下现金支付拓展到了线上支付,购买更加方便。

中国自动售货机规模尚小,近几年年均增幅超过 25%。根据 2016年日本自助贩卖机工业会的调查,迄今日本约有自助贩卖机 580 万台、美国 691 万台。日本自动售货机的数量虽不是全球第一,但从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日本的自动售货机密度世界最高,所以是当之无愧的自助贩卖机鼻祖。反观中国,虽地广人多,实际公共区域投放的自动售贩机器只有 20 余万台,数额较小,但近几年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均增幅超过 25%。随着人们对智能售货机的使用更为熟悉、以及售货商品种类的多元化、支付方式的便捷化,智能售货机行业的增长空间巨大。

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当人均 GDP 突破 10000 美元时,自动售货机的需求将得到激增。根据统计,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均 GDP 逐年上升,1981 年人均 GDP 超过 10000 美元。同年日本自动售货机规模达到 230 万台左右。至 1985 年,其规模增至275 万台,人均 GDP 也增至 11599 美元。可以看出,随着 GDP 的升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自动售卖机的需求也随之扩大。

中国人均 GDP 接近 10000 美元,为自动售货机需求铺平道路。据公布,2016 年中国已有 9 个省市的人均 GDP 超过 10000 美元,全国人均 GDP 则为 8069 美元,预计到 2020 年中国人均 GDP 将全面超过 10000美元这一指标。

以日本为例,自助零售业在日本兴起之时,恰逢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地租租金和人力成本迅速增加。

地价飞涨带动租金节节攀升。日本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国内店铺房租租金由 263 日元每平方米,激增至 1988 年的 1635 日元每平方米。相对于商铺比如全家等超市,自助售卖机占地体积小,贩卖机明显占有租金成本优势,为自动售货机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力成本大幅上升。1970 年至 2010 年期间,老年人口比重从 6%涨至 22.9%,远高于中美老年人口比重。年轻人口的减少使得人工花费疯长,而自动售卖机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缺陷。根据数据,1980 年代末日本工人平均年薪水平达到 419 万日元,这一数据和 2011 年日本工薪阶层平均年薪相当,说明上世纪的人工成本不容小觑。

目前我国自动售卖机行业所处的阶段和当时的日本非常类似,同样是面对租金与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加上人均收入上升对便

利性要求增加,也正好为国内这种无人、占地面积小的自动售卖生意供爆发的良机。

自动售卖机租金相对于传统店铺优势明显。一线城市商铺租金在1000 人民币/平方米/月左右,根据显示,一台友宝自动售货机点位在北京地铁站内的年租金分为 1.6 万元和 2.6 万元两档(1300-2100 人民币/平方米/月);二线城市总体平均租金维持在 500 人民币/平方米/月左右,而一台自动售卖机在二线城市的一年投放成本,即租金为1000 至 2000 元不等。

第四章

市场研究分析

一、自动售货机行业分析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货机占地体积小,租金成本低,需要人力较少,满足人们即时便利性消费需求,深受市场欢迎。

目前,随着移动商务的发展,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方便、直观的移动商务工具,开始在全球各地迅速普及和发展。在中国,自动售货机将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产业,继百货商店、超市之后掀起第三次零售业革命,其前景非常广阔。

2017 年,随着“新零售”风潮席卷全国,企业玩家和公共区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数大增,预计 2020 年自动售货机投放量将超 200 万台。

从自助售卖机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市场的规模一直在扩大,需求量也一直在加大。自动售卖机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仅在2015 年我国自动售货机行业销售规模就有约 12.82 万台,行业市场规模约 22.95 亿元,同比 2014 年的 19.52 亿元增长了 17.57%。2018 年,我国自动售货机行业保有量达到 50.5 万台,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机场、火车站(地铁)、广场及小区、学校、医院、商业办公区域、商业街等场所人流量比较大,且潜在需求比较高的产所。

自动售货机行业在近几年里发展迅猛,处于一个行业的上升期。贩卖机是自动售货机的前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普及发展了,在国内引进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因为因素导致了发展不起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零售等新的科技元素和零售模式是自动售货机发展迅猛的因素,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未来行业的发展因素。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后台综合应用,促进智能化自动售货机的改革发展。新技术让消费者消费更加便捷,用当前流行移动支付,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企业运营效率也提高了,通过后台直接了解各

个售货机的产品销量情况,分析不同区域时间,不同的产品的销售,定制不同的补货方案,提高盈利,缺货时也及时补货。

自动售货机随着消费者群体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自动售货机改革进步的方向。开始只是普通的现金支付拿到商品的需求,到移动支付,大屏幕触摸屏,线上购买线下取货等需求的变化,能看到自动售货机行业的变化。未来还会通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分析后台数据,推荐消费者喜欢,经常购买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购物体验。

自动售货机符合现在零售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内自动售货机依然处萌芽期,零售的产品多样,除了饮料零食还有日用品,化妆品,盒饭面食等等。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的变化,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渐渐成熟,自动售货机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自动售货机市场分析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国内自助售货机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助售货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杭州、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由于自助售货机的灵活性和经营成本低等优势,广受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自助售货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自动售货机机型的不断进步,销售品类得到了很大的拓宽。中国市场早期的自动售货机只接受硬币或小面额纸币,只售卖低温瓶装或听装饮料。一台设备可以同时销售饮料和食品并能设立独立双间室,冷热仍以转换一次性投币可以连续售卖。支持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智能售货机,不仅可以销售饮料和食品,商品柜的退出还可以防止大小适中的任何商品包括快餐、日用品等等。

从市场规模来看, 2013 年-2017 年,中国自助售货机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2013 年中国自助售货机市场规模仅仅为 19 亿元。到了2016 年中国自助售货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至 75 亿元,同比增长74.42%。截止至 2017 年中国自助售货机市场规模突破 100 亿元至 120亿元,同比增长 60%。进入 2018 年中国自助售货机市场规模达到 19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58.5%。

基于对全球零售市场的研究,在人均 GDP 达到一万美元时,消费者对自动售货机需求将迎来爆发。随着移动技术的引入,自助售货机将成为快消品零售的一大新兴渠道。整体来看,我国自动售货机体量增长迅速,但相较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自助售货机的总体渗透率仍非常低。目前,主要是向一、二线城市漫延,三四线市仍待开发,市场空间巨大。

从自助售货分布点的业态来看,据调查显示,目前自助售货机的主要分布点位于工厂/办公楼,占比达 34.4%;其次地铁/火车站也是自助售货机企业主乐意分布的地点之一,占比达 22.8%。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消费观念的转变,自动售货机已成为快消品布局的新兴市场,吸引众多的饮品企业甚至是巨头跻身其中。自 2016年以来,零售业新业态新物种落地明显加速。阿里和腾讯&京东两大集团招兵买马,在多领域展开较量。传统零售企业也不甘落后,依托各自资源积累在部分领域进行积极尝试。纵观本轮新零售业态,布局主要围绕两大主线:一是线下零售的数字化平台化,获取海量交易和用户数据,进而进行精准营销、选品布局等。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消费者进行人货场重构,注重用户体验和便利。

近些年来,无人便利店和各种新式的自助设备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下,如无人超市、无人咖啡店、海鲜售卖设备,市场呈现一番繁荣景象。

在产品端,自动售货机提供的产品更加丰富而且更加注重健康生活的理念;在技术端,自动售货机未来将以智能为核心开展多种服务方式,例如大数据智能运营、人脸识别等。

在企业端,传统自助售货机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使得设备更加灵活,进而促进自助售货机能够服务更多场景,为各种场景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自助售货机的地区渗透率将会更高;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密集的自助售货机分布点作为营销媒介来进行新品推广。

第五章

项目投资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自动售货机,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5783.00 万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就要聘请有营销经验的营销专家领衔组织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

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坚持把项目产品需求市场作为创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市场的热点在哪里,创新工作的着眼点就放在哪里;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合理确定项目产品生产方案,增加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满足人们对项目产品的需求。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15361.01 平方米(折合约 23.03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15361.01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23.03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16897.11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0262.11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16897.11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1187.27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96 台(套),设备购置费 2045.88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4626.81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5783.00 万元。

第六章

项目选址研究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科技园。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24°37′~29°13′,东经 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 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截至 2019 年末,贵州省辖 6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52 个县,11 个自治县,9 个县级市,15 个市辖区,1 特区。常住人口 3622.95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769.34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80.56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58.4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8430.33 亿元。

当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对区内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具有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功能。几年来,高新区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形成了新材料、交通、环保设备、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框架。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

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产品生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搭建了一支研究方向多元、完整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了核心技术专家、关键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员的完整梯队。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给项目承办单位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很多公司都已经不是以前传统销售方式,仅仅依靠一家供应商供货,而是充分加强网络在市场营销的应用,这就给公司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凭着公司产品良好的性价比和稳定的质量,通过开展网上销售,完善电子商务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二、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66.97%,建筑容积率 1.1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5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8.07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5361.01

23.03 亩

2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0287.27

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897.11

1187.27 万元

4

容积率

1.10

5

建筑系数

66.97%

6

主体工程

平方米

10262.11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938.15

8

绿化率

5.55%

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8.07

四、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

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

五、总图布置方案

1、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道路在项目建设场区内呈环状布置,拟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输车辆行驶的功能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主干道宽度 6.00 米,次干道宽度 3.00 米,人行道宽度采用1.20 米。道路路缘石转弯半径,一般需通行消防车的为 12.00 米,通行其它车辆的为 9.00 米、6.00 米。道路均采用砼路面,道路类型为城市型。

2、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

筑空间。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

消防水源采用低压制,同一时间内按火灾一次考虑,室内外均设环状消防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00.00 米,消火栓距道路边不大于 2.00米。项目所在地供水水源来自项目建设地自来水厂,给水压力≥0.30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

3、投资项目生活给水主要是员工工作及休息期间的个人饮用及卫生用水,生活给水水压 0.35Mpa。

变压器低压总出线设有功计量和无功计量,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分开计量,动力用电每个配出回路根据需要装设有功电度表。用电设备单台电机容量在 75.00KW 及以上,电热设备单台容量 50.00KW 及以上的设备均应单独装设电度表。

4、本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的运入,成品的运出所需运输车辆,全部依托社会运输能力解决。

卫生间均设排气扇,将湿气和臭气经排风机排至室外,通风换气次数一定要大于 10.00 次/小时。工业电视部分:在场内主要场所进行重点监视,

适时录像并存储图像,不仅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及场内来往人员的情况,还可通过查询录像资料,为事故鉴定、责任划分提供法律认可的视频图像证据。

六、选址综合评价

第七章

项目工程方案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现有设施布局及周边现状,力求设施联系密切浑然一体,总体上达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的效果。

二、土建工程 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

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该项目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贯彻工业厂房联合化、露天化、结构轻型化原则,并注意因地制宜。对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努力做到场房设计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同时方便施工、安装和维修。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16897.11 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6897.11 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1187.2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66%。

第八章

工艺说明

一、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实行统一采购集中供应,并根据所需原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条件做到货比三家。原材料仓库按品种分

类存储;库内原辅材料的保管应按批号分存,建立严格的入库、分发制度,坚决杜绝分发差错,坚决杜绝因混批错号、混用原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投资项目原材料采购和使用均由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软件支持,并且完整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结合起来,在相关行业实现较高程度的技术信息化管理。投资项目将通过 PDM 与 ERP 系统的结合,把设计项目承办单位生产工艺、原材料定额预算、原辅材料仓储、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承上启下信息共享,通过 MES 系统实现原辅材料需求分析和准确调配和管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技术支撑。ERP 及PDM 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投资项目中的充分应用,将有效提高项目产品的制造成本控制能力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

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

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三、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undefined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96 台(套),设备购置费 2045.88 万元。

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

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重点在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

备,淘汰落后设备,推广余热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路线,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工厂的绿色生产。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打造绿色供应链方面,按照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利用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的要求,以产业集聚、生态化链接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行园区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建设区域 CODcr、BOD5、氨氮值浓度均不超标,CODcr 质量指数在0.43-0.50 之间,BOD5 质量指数在 0.29-0.32 之间,氨氮质量指数在 0.26-0.27 之间,硫化物未检出,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投资项目拟建区域范围内土壤中 pH、Zn、Cr 等指标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中的Ⅱ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现状质量较好。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同时,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并定时洒水抵

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施工时先做好坡脚挡土墙,做好边坡防护,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围栏,在施工场地周围构筑一定高度的围墙减少扬尘扩散范围;根据有关资料调查,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条件下施工造成粉尘污染可减少 40.00%,车辆尾气污染可减少 30.00%;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扬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通过场界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和选用低噪音施工机械等有效措施后,使施工现场噪音满足(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的要求,即昼间≤60.00dB(A)、夜间≤50.00dB(A),从而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建筑施工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噪声具有各自的噪声特性,土方阶段噪声源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基本为移动式声源,无明显的指向性;基础阶段噪声源主要有各种平地车、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和风镐等,基本属于固定声源;结构阶段是建筑施工中周期最长的阶段,使用设备较多,是噪声重点控制阶段,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运输设备、振捣棒、吊车等,多属于撞击噪声,但声源数量较少。施工过程...

上一篇: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篇:员工商业保险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