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共11篇)
温室技术方案
1、温室基本概况
1.1、温室技术与设计要求:
本薄膜温室工程包括温室基础、主体框架系统、通风系统、覆盖系统、外遮阳系统、配电系统等。 1.2、温室性能指标: (1) 抗风荷载: 0.8KN/�O (2) 抗雪荷载: 0.6KN/�O (3) 悬挂荷载: 0.5KN/�O (4) 最大排雨量:140mm/h (5) 温室:圆拱型连栋薄膜温室。
1.3、温室技术参数:
与温室屋脊平行的外墙称为“侧墙”,与屋脊垂直的温室外墙称为“山墙”。 (1) 肩 高:1.5m(圈梁以上至天沟高度) (2) 顶 高:3.0m
(3) 跨 度:8.0m 开间:4m (4) 侧 墙 长:4m×12=48m (5) 山 墙 长:8m×3=24m (6) 面 积:48m×24m=1152�O 各栋温室的具体尺寸参照总平面图。
2.温室配套设施: 2.1、温室基础
甲方需满足三通一平的要求,即水通、电通、路通,平整场地,给乙方提供工人住所等。 按照持力土层容许承载力标准值≥80kpa,温室基础采用地桩式,地桩式优点: 施工速度快。因为可在所决定的位子上直接打入,所以不再需要挖掘施工。 与以往在现场用混凝土独立桩打地基比较,约是其1/2
的工事天数。
具有以往在现场用混凝土独立桩打地基同样的强度。 所打地桩符合现代环境要求。
不使用有渣土产生的混凝土。(无须保养)
将来如果解体时,因为全部是铁制产品,所以不会产生工业废弃物。
打桩作业时,只要在小型建设机械(液压挖掘机)端部安装一个安装夹具,然后装上小型螺钻(一般的建设机械设备出租公司都有)即可。
高度只要通过旋转来调整。
因为是用小型建设机械(液压挖掘机)打桩,所以打桩作业不会受园艺场所状态的左右。
2.2、温室主要钢结构参数
1) 立柱: 采用100×50×2.5mm热镀锌矩形管。 2) 水平拉杆:采用Ф32*1.2热镀锌圆管
3) 屋面拱梁:采用60×40×2.0mm热镀锌矩形管。 4) 外遮阳立柱:采用75×45×2.0mm热镀锌矩形管 5) 外遮阳纵梁:采用50×50×2.0mm热镀锌矩形管
6) 外遮阳桁架:上下弦采用30×30×1.5mm热镀锌矩形管,10的圆钢 7) 屋面拉筋:采用Ф10圆钢。 8) 十字剪刀撑:采用Ф10mm圆钢。
9) 天沟:采用1.6mm冷弯热镀锌板,大截面可抗140mm/小时的雨量。 10) 落水管:采用抗老化UPVC管, Ф110 mm。
11) 温室所有钢结构材料均采用国标优质碳素钢(Q215标准)。钢材部件和紧固
件均按《GB/T 1391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经热镀锌处理,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连接固定件主要使用符合GB5782标准(采用4.8级)的M8、M10、M12六角头螺栓和符合GB6170标准的相应六角螺母,经热镀锌处理。温室主体结构使用寿命25年。
12) 温室内所有钢结构材料均热镀锌,,镀锌厚度0.07―0.10mm,热镀锌其他标准采用国标《GB/T13912-2002》。
A.锌液成分见表:
B.质量检验见表: (12)、在温室端面设两扇2.0m×2.5m的温室门,门框采用特制型材及其配件,参照国家标准《GB/T 8480-1987推拉铝合金移门》设计生产,移门上部覆盖15丝膜,下部覆盖复合铝板,底部安装滑轮,需开闭手感轻巧,密封性好。移门锁安装双开门手柄锁。
2.3、温室覆盖材料
温室顶部采用单层日本进口优质15丝薄膜覆盖;四周采用进口15丝薄膜覆盖,保温性能就更好。
◆ 选择优质紫外线吸收等助剂,超耐久工艺配方,正常使用时,膜厚15丝,可连续使用3年。 ◆ 良好的流滴性能。
◆ 内冷制膜工艺使薄膜透光率高于80%。
◆ 适用于花卉、水果和蔬菜长期栽培的温室、连栋大棚覆盖。 2.4、自然通风系统
◆ 自然通风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通风方式。它是利用温度差来实现温室内外空气交换,达到降低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目的。在没有CO2施肥系统的`情况下,还可利用自然通风来达到补充温室内CO2的作用。温室的两侧及屋顶采用手动卷膜开窗,手动卷器带有自锁装置。
2.5、外遮阳系统
温室外遮阳系统主体结构直接布置在温室外,中间立柱固定在温室水沟上高3.0m,其柱距与温室立柱相同,间距4m,截面尺寸为75×45×2.0mm。横梁采用上下弦为30×30×1.5mm热镀锌方管的桁架,纵梁采用50×50×2.0mm热镀锌管。
技术性能。
温室控制采用电动控制系统 温室拉幕系统专用减速器、该减速器可灵活控制遮阳幕的展开、合拢与停
止,其输出轴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驱动齿轮、齿条从而实现遮阳网的移动。当外遮阳幕受电机驱动控制时,电控箱上装有转换开关,操作灵活驱动方便。电机自带工作限位和安全限位,动作安全可靠。
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由减速电机及配套部件组成,通过减速电机及与之相大棚(智能温室)方案连的传动轴输出动力。
传动轴采用1″热镀锌管,中部与电机相连,其余部分与传动轴、座均布相连,将圆周运动转换为平稳的直线运动。
A型齿轮齿条拉幕系统
1.减速电机 2.联轴器 3.齿轮 4.齿条 5.焊合接头6.齿条推杆接头 6a.紧固销 6b.螺栓 7.齿轮连接垫片7a.螺栓 8.驱动轴9.推杆 10.推杆导杆连接卡10a. T型螺栓 11.支撑滚轮11a.支撑滚轮梁抱箍11b.螺栓12.驱动边铝型材 13.卡簧14.遮阳网。
幕线
双层幕线采用国产透明聚酯幕线,变形小。托幕线间距为0.5米,压幕线的间距为1m。
幕布
遮阳幕布选用国产名牌产品。黑色遮阳网,遮阳率80%―85%,保质期3年,寿命5年。
2.6、配电系统
本系统主要对温室的外遮阳系统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电气控制。它具有热过载和断路双重保护,所有控制回路和指令电器均采用交流380V,它具有标准的接地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由配电箱、电线等组成。
(1) 配电箱
温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应经配电箱进行供电与控制,配电箱面板上装有各种指示灯及按纽、开关,标示清楚、准确,安装有序。指示灯、按钮开关等电气产品均选用国优质产品。
(2)电机装有限位保护装置,要求线位准确。 (3)控制系统应具有正常的过载过流保护装置。 (4)电源进线为三相四线制,接地符合国家标准。 (5)电线、电缆的选型和敷设符合国家标准。
SLC-84型连栋薄膜温室总体报价单
11
12
SLC-84型连栋薄膜温室基础报价单
13
14
15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 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物物互联, 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 二是它实现实物之间的信息交换, 通过射频识别装置、传感器等, 将实物与互联网相连接, 实现远程定位、跟踪、监控等一系列功能。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 而且可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与发展, 一旦形成规模化种植, 可以节省劳动力[3~6]。
智能温室, 也称为自动化温室。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可自动卷帘、风扇降温、喷滴灌等自动化设备, 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水量、施肥量等参数进行自动调节, 对灌水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做出警报, 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 给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生长环境。该系统适用于种苗的培育、名贵花卉的培养以及经济作物种植, 是一种高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7~10]。
一、系统结构
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墒情采集系统、输水系统、灌水控制系统。采集系统主要任务是采集温室大棚中土壤湿度和温度数据信息, 将采集的信息通过Zig Bee传输模块发送至中央控制机, 由中央控制机通过接收的信息做出决策。输水系统由首部输水系统和输水管网组成。首部输水系统主要由离心分离器、施肥器以及叠片过滤器组成, 对滴灌水质进行过滤以防止滴头堵塞, 施肥时只要将肥料和水混合后注入施肥器, 即可实现对作物施肥;输水管网分为输水干管、支管以及滴灌带, 将水量均匀的输送至每个温室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滴灌系统程序控制器由PLC、HMI触摸屏、中央控制机组成。PLC执行灌水动作、卷扬机的启闭、风机的启停;HMI触摸屏监控灌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进行故障警报;PC机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度数据, 将采集的数据存入专家决策系统并制定灌水决策, 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灌水数据的远程共享。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温室信息采集系统
温室大棚土壤墒情信息由无线采集终端和温室信息采集传感器组成。无线采集终端选用甘肃农业大学研发的RYGCM3000S-ZC模块, 该模块应用主控STC12C5A60单片机, 通过TTL串口连接A/D模块和Zig Bee模块, 实现模拟量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以及远程传输。选用上海顺舟科技公司生产Zig Bee模块, 该模块为SZ05无线数传模块, 发射功率25分贝毫瓦, 有效传输距离2000米, 只需要两节5号电池即可维持半年正常运行。
温室采集传感器分别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采用上海搜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搜博SLST1-5土壤温度传感器。该系列温度传感器采用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 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封装, 具有防水防潮功能。测量温度范围为-55℃~125℃, 在-10℃~85℃范围内, 精度为±0.5℃。引线采用3芯专用传感器电线, 出厂长度为1米, 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
土壤湿度传感器选用北京风速风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SD-A1型土壤水分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巧, 安装方便, 操作简单, 密封性良好, 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工作电压7伏~12伏, 工作电流21毫安~26毫安。该传感器可直接埋入土壤中使用, 测量范围以中央探针的直径为中心, 围绕中央探针的直径为7厘米高7厘米的圆柱体, 范围较广, 测量精确度高。
三、输水系统设计
温室滴灌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 灌水首部要对灌溉水进行过滤, 分两级对水质进行处理。在进水口设置离心分离器, 将灌溉水中的大颗粒进行分离。第二级叠片过滤器加在施肥器后面, 对灌溉水水质进行二次过滤, 解决滴头的堵塞问题。输水管网干管选用50毫米的pvc管, 支管选用32毫米的pvc管 (压力等级都为1.6兆帕) 。滴灌带接在支管上面, 间距与温室作物行距一致, 选用酒泉大禹公司生产的滴灌带, 滴灌带管径16毫米, 壁厚1毫米, 滴头间距0.3米, 长度800米, 工作压力0.1兆帕, 流量2升/小时, 选用Net Firm公司生产的电磁阀。
四、灌水控制系统设计
㈠灌水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德国西门子PLC具有十分强大的逻辑编程功能, 工作可靠率高, 控制稳定, 具有十分强的整体性, 价格也相对低廉, 故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作为核心控制器。选用西门子S7-200的PLC, CPU选为224型, 该型号PLC扩大了一倍内存, 内置了时钟功能可以更高速的处理模拟量, 拥有8Kb的用户程序区, 5Kb的数据存储区, 主机数字量输入/输出点数为10/14, 模拟量输入/输出点数都为32个, 允许最大的扩展模块个数为7个, 有6个30千赫兹的高速计数器, 适合于规模化地区智能控制并拥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触摸屏选用台湾维纶通触摸屏, 该系列全部型号触摸屏的面板均采用全线内置电源隔离保护器, 支持MPI187.5K连接, 不需要其他转换器, 具有十分强大的兼容能力, 适合于连接多种不同型号的PLC, 并且在工业智能控制领域较广, 具有一定的基础。选用i系列MT800型号触摸屏。S7-200PLC与维纶触摸屏之间通讯使用RS485连接, 保证PLC与触摸屏的读写地址相一致, 从外连接的DC24V电源为PLC和触摸屏供电,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图见图2。
㈡灌水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灌水控制系统控制软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上位机程序是通过Visual Basic 6.0和微软Acess2003数据库面向对象语言开发控制界面, 主要任务是用户管理, 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存入专家数据库中, 通过专家决策系统读取传感器采集的温室信息进行灌水决策并执行灌水命令。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从远端访问中央控制机, 了解温室当前运行状况, 实现温室运行状态信息的远程共享。
第二部分是通过PLC梯形图编程实现温室的自动控制, 编程软件采用V4.0 STEP 7-Micro WIN SP6, 主要任务是以西门子S7-200PLC的扫描周期从输入位读取信号, 将信号存放到寄存器之中, 然后根据预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逻辑判断, 最后传递到输出位发送信号执行控制命令, 驱动负载动作。智能温室PLC控制流程图见图3。
第三部分是HMI触摸屏编程, 触摸屏程序开发软件为EasyBuild8000。主要任务是选择不同的灌水方式, 以位状态指示等的形式显示PLC控制的元件, 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 对系统运行时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报警,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监测到的信号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降温、加热等处理。
1. 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模式。手动控制模式是指通过就地控制柜按钮对灌水设备、卷扬机、风扇进行简单的启/停控制。自动控制模式下, 系统会按照设定的采样时间对温室内的环境隐私进行采样, 当采集的信息达到控制要求时, 会自动执行灌水、卷扬机以及风扇的启/停。
2. PLC程序设计。
进行PLC编程时, 首先对存储器的地址进行合理分配 (表1为部分系统存贮器地址分配对照表) , 分配好存储地址后, PLC程序通过对应地址的读写输入程序实现温室自动化控制。当PLC接收到灌水命令后, 程序控制打开首部电动阀, 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排沙, 排沙结束后排沙阀关闭, 进水阀门开启同时需要灌水温室的进水阀也打开, 灌溉水便进入温室之中。PLC控制程序还负责温度过高时打开风机进行降温, 温度过低时启动卷扬机对温室进行保温以及信号灯的显示等工作。
3. 触摸屏程序设计。
使用Eeay Build8000编制威纶触摸屏界面, 该软件是专门针对触摸屏界面程序设计, 编写程序方便快捷。触摸屏分两部分通讯, 第一部分通讯是内部通讯, 指触摸屏使用本地HMI地址进行通讯;第二部分是外部通讯, 指HMI触摸屏读取外部PLC地址进行通讯。MT8000触摸屏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显示能力, 以窗口为操作单元, 通过设置的功能键进行窗口之间的切换。系统主要触摸屏界面图见图4。图4左部分界面图是HMI主界面图, 用户可以通过主界面图了解当前温室的运行情况, 主界面下方的5个按钮可以选择不同的灌水模式、查询灌水历史以及参数设置。主界面左下方四个图案分别为打印机、控制终端、存储数据、远程共享, 可实现温室运行时产生的数据的打印、保存以及远程共享等功能。图4右部分为HMI设置界面图, 用户可对施肥机、卷扬机、风机以及灌水总阀进行启停操作。
五、应用效果
通过2012年~2013年修建的智能温室进行灌水试验, 试验地占地4.05亩, 分4个温室。2011年蔬菜常规灌溉用水2000立方米, 使用温室自动控制灌水系统后, 2012年温室蔬菜灌水量800立方米, 节约用水60%, 并且节约大量劳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六、结论
一是温室自动控制灌溉系统以PC机作为上位机, 以PLC和触摸屏为交互平台, 实现了温室灌溉系统自动控制、远程监控、智能报警等功能,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温室当前运行状况的信息。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二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温室系统之中, 实现了温室运行状况、作物生长信息的时时监控。通过自动化控制改善种植作物的生长环境, 调节作物的生长周期, 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同时增强了温室的管理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 使得温室作物种植效益最大化。三是西门子S7-200PLC拥有良好的扩展功能, 可以扩展多个模块, 对规模化智能温室控制管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该系统已经在皋兰县运行, 节水效果60%, 系统运行稳定且可靠性较高, 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摘要:考虑到传统温室管理比较费时费力, 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无线发送至中央控制机, 专家决策系统根据采集的信息制定关税决策,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温室信息远程共享。设计了以PC机为上位机, PLC与HMI为交互平台的控制系统, 对温室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当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进行警报。经过灌水试验, 该系统节水效果显著, 节省劳动力, 运行稳定且可靠性高, 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ZigBee,智能温室,PLC,HMI
参考文献
[1]崔军.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11) .
[2]杨敏丽, 白人朴, 刘敏, 等.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05, (07) .
[3]孙其博, 刘杰, 黎羴, 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03) .
[4]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 (12) .
[5]孙忠富, 杜克明, 尹首一.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05) .
[6]高峰, 俞立, 张文安, 等.基于茎直径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作物精量灌溉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1) .
[7]齐文新, 周学文.分布式智能型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种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1) .
[8]罗桂兰, 张陈莉, 许艺东, 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07) .
[9]何世钧, 张路, 张弛, 等.智能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
关键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室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S6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061-02
1 数字信息化
数字信息化的进步为人们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便捷,也日益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各个国家利用这一发展趋势也逐步将其利用到农业领域中。农业的信息科技化深深影响着农业生产,使农业在这种改革之下慢慢变成新型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运用数字信息化模式,通过科学手段控制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目前,农业从以往传统模式向全智能模式转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形态和必须经历的过程。
如今社会生活中使用无线技术的方面非常多,其中广为人知的是网络领域中的无线上网功能。无线技术在被社会运用过程中使用范围有限,总是运用在在某一特定单一的领域。随着科技发展无线技术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并且应用到水利工程项目中,其中ZigBee技术根据其自身特点在温室智能管理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使用解决了以往对温室智能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更完善数据的采集,也为以后对水利工程中的监测提供了保障。
2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成本、低数据速率、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适用于自动控制领域。2000年12月成立的IEEE802.15.4工作组制定了其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的协议,2002年8月成立的ZigBee联盟在此基础之上定义了网络层、安全层和应用接口层标准。应用层的具体功能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自行开发,因此使该技术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
3 基于物联网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3.1 总体设计方案
具体的温室监控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这些:温湿度、光照强弱和CO2浓度。因为这些因素是农作物生长最不可或缺的生长条件,在对以上这些环境参数监测后,紧接着使用系统来控制相应设备进行调整,如喷灌、补光、湿帘泵、地热发生器都可以实现对上面参数变化作出补救。
为实现温室的环境监控,需要及时合理的对多个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进行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监督和数据的收集,需要有大量的电缆或者光纤的帮助才能实现,而且实行起来非常费时费力,在土壤的作用下,电缆和光纤很有可能和对农作物施用的肥料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在大雨、大雪、雷电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料想不到的麻烦,而且线都铺设在土壤之下,一旦有故障修理繁琐,耗时过长,很可能减值减收。
①往往利用节点模块实现温室环境监控数据的采集整理,能在ZigBee本身的网络和协调器之间传递信息,将节点端布置在室内可以实现数据的接收,整理和传递的作用。
②协调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建立协调节点连接计算机和传感器,建立集中网络和处理终端传递的数据进而利用UART传递到上位机。
③网口-串口转换调节器可以将数据在两种设备上及时互换,最终到达以太网IOTService,如果终端不是以太网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适配器实现连接。
④装备有IAR Embedded Workbench的C/C++调节器和交叉编译器的终端往往是为了网络在硬件之间的建立,而装备有VS2005软件平台的计算机是为了实现温室内部的可视化监控,便于协调人与机器的互知,依靠科学的方法实现作物的高产,最终目标将温室参数放在节点下,使用统一标准和数据化调控起来。
3.2 开发平台架构
基于Visual Studio 2005编程环境,使用 MSComm控件完成监测管理软件设计。我们所添加的程序主要在API层,将已有的建立好的工程项目进行修改,添加自己所需要的应用代码,通过移植的方式来开发Zigbee项目。使用IAR打开工程文件后,即可查看到整个协议栈从ZDO层到APP层的文件夹分布。
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平台包括两部分:Z-Stack协议栈和温湿度应用程序。把用户新建的任务添加到系统中,将两部分通过操作系统结合到一起,才能协调有序地工作,这就是软件平台搭建的整个过程。
3.3 传感器模块
该模块是温湿度和相关光电传感器等模块,有2个传感器,分别是光电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探头直接使用IIC接口进行控制,光敏探头经运放处理后输出电压信号到AD输入。
使用l0-v 12bit的AD采集器对光敏信号进行采集,使用专用的IIC接口进行温湿度信号采集。每一次的采样需要使用2字节描述,MSB方式,温湿度及光电传感器模块输出数据结构如下:
①需要采集温度等重要信息:温度的数据采用高字节,而温度数据则采用低字节;②需要采集湿度等重要信息:湿度的数据采用高字节,而湿度的数据则采用低字节;③需要采集光强度等重要信息:光强的数据采用高字节,而光强的数据则采用低字节。
在本文对温室系统中,采用如今市场上广为人知的SHT10来准确测量棚内的温湿度。这种传感器较对于以往传感器技术更能准确无误的测量棚内信息,使棚内的温湿度达到可控效果,来保证作物的生产结果,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数据混乱等突发问题。这种芯片另一种优点在于可以与系统的转换器做到直接连接,方便对系统整体进行控制和信息传递。
4 数据采集模块的调试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以及硬件调试中,通过焊接电路板,由于对程序不能有效下载。需要检查电源的供电情况是否正常,应用多功能电表检查,可知供电系统属于正常的。通过对检测线路问题的连接,也没有发现虚焊点。当排除上述问题后,开始对原理图的设计进行检测,最终检测得到在画PCB封装时因开关封装时出问题,将控制信号直接短接到地,将其断开后就能正常下载程序了。把程序下载到电路板里,得到数据采集模块对温室里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实时采集。
5 结 语
针对传统温室智能管理存在观测点少、数据采集慢、传输不可靠以及数据处理不及时等缺点,本文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它贴合各温室智能管理的实际情况,无论其实用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许多优势,极大提高了温室智能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为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智能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Richa Arya,George Souliotis,Spyros Vlassis,etc.A 0.5 V tunable complex filter for Bluetooth and Zigbee using OTAs[J].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4,(79).
[2] Wissam Razouk,Garth V,Crosby,etc.New Security Approach for ZigBee Weaknesses[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4,(3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物联网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农业智能化、农业大数据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近年来我国逐步的开始重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有比较突出的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近代农业温室大棚生产,但是一直处于较为低水平的粗放式的种植。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温室大棚的生产正向大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温室大棚向智能型温室大棚的转变。
在生态农业植保领域佳多已经走过了30年,在成熟的技术产品和稳定的市场作为支撑,逐年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上市,佳多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就是成熟稳健的高科技产品。佳多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利用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通过先进的网络设计,将复杂的系统模型转变成方便用户操作的电脑页面版本、手机页面版本,实现全天候实时操控;无线远程检测系统、环境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当前棚内环境数据信息及历史大数据,系统分析对比运算,智能化对棚内滴灌、风机、遮阳网、卷帘等设施实施监控,模拟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达到完全或部分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对大棚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化干预、无害化防治、帮助用户实现更高层次的精耕细作。
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不堪摧折和蹂躏
温室里有适宜的温度
湿度也是恰到好处
但是却感受不到阳光
没有绝望也不存在希望
温室的花朵已经习惯恒温
习惯了安逸舒适的环境
稍微挪动一寸两寸
换个环境都觉得难以适应
温室的花朵扬起头来
却看不到晴朗的天空
它只满足于暗室的世界
满足于一季绚烂花开
温室里生长的花朵
看不见太阳的光芒
它生活在自己的天地
无从了解世界的美丽
温室里的花朵
离开了安逸的地方
找不到生存的力量
连梦想都无处生根
温室里的花朵固然
姿态妖娆色彩娇艳
却缺少天地的灵性
也没有自然的芳香
温室里的花朵
走出狭小局促的空间
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一、展示目的:主要用于公司员工的日常培训及交流学习,接待客户;
二、功能分区:分为展示区,交流区,道路。
三、展示主色调:鉴于展示品以金属及塑料制品为主,设计整体以绿色为主色调,灰白黑为基础色。具体设为将展品合理布局与空间内,加绿色植物及图片点缀。另鉴于地面为土黄色及整体色彩环境,交流区的桌椅配饰设计为暗红色等等偏重颜色为主色,鲜艳颜色为配色。具体要考虑到经济适用,以实际为准。
四、展区平面布局:详见平面图;主要规划出通道,展示区,交流区相对位置。
五、展品陈列:
(1)主要展示的产品:温室基础材料及配件,温室骨架材料及配件,温室覆盖材料,温室降温系统(含内外遮阳,湿帘风机,开窗系统,通风系统),温室加温系统(含暖气等),温室补光系统,温室控制系统,温室动力系统,温室灌溉系统,温室育苗设备(苗床,无土栽培设备);
(2)展品按上述大类分区陈列;
六、展示道具:
(1)陈列架:类似于仓库陈列架,用于摆放展品
(2)图片:用于展示不同类型温室及温室实际应用情况
(3)桌椅:用于交流区学习
(4)盆花绿植:用于装饰空间,是整体空间感觉不沉闷,不死板。
七、具体执行计划:
(1)由对温室比较专业的人,将温室所用到的所有材料及设备合理分类,建议按照从基础到顶部,从内到外,从主要到次要的原则。同时按大类,列出详细展品清单。
(2)根据清单,计划出所需展架数,展示面积等,从而进一步。
(3)作出详细图纸及方案交由领导审核
(4)列出详细的道具清单,安排相关人原准备。
(5)布展
关键词: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多因素变量
近年来, 以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转变传统温室智能化改造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管理效益。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 结合农业生产的温度、光照、湿度、空气相等环境因素, 明确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各个环境因子的影响情况, 提升温室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能显得尤为关键, 便于培养温室智能化、适应性特征。目前, 立足于温室智能化改造条件, 为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拟定合适的生长环境虚拟化方案, 以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为典型代表, 也已成为当下农业控制的有效应用举措。
1 明确总体架构设计
目前, 我国智能温室面积达到588.4hm2, 其中以玻璃温室面积为典型特征, 占据世界温室面积的22.5%。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结合西门子PLC上位机+下位机“人机交互”结构模式, 针对室内温度、湿度演变情况, 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系统设定要求, 且大多情况下以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为组建内容, 经由数据初始化—环境因子采集—数值比较分析实施流程, 围绕调节温室环境设计方案, 形成系统智能控制效应。
以玻璃连栋钢结构温室应用方案为例, 温室结构自动控制系统以顶层设置对光照的具体变化情况为主, 并结合天窗的辅助程序, 达到弥补光照度不足、空气流通、叶面灌溉等实际目的。结合智能温室系统功能要求, 该系统的上位机以PC+Kingview 6.55 (组态王) 控制为主, 通过动态监控观察情况, 综合分析整个温室的运行状况, 并与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因子相关联, 深入调整远程操作状态下的恒定参数, 实现上位机单独工作运行状态;此外, 该温室下位机系统主要以PLC控制器、传感机构为基本表征, 与-48MRPLC扩展模块共同联合, 通过扫描特殊功能模块演变信息, 比较温室内部的CO2、温湿度、水分源等情况, 完成遮阳网、天窗及其相关信号的总线传输工作。该种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主, 利用传感器测量、外围电路控制辅助工具, 自动运转温室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机构, 便于监控温室环境因子变化情况, 且具有Zig Bee、Internet温室群体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监管性能 (参照温室内的温湿度要求:当湿度达到50-65%RH时, 土壤水分控制恒定为70-90%RH, 达到上限值完成温室补水操作) 。
2 结合多因素变量分析
在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检测中, 多以日照、水分、温湿度、CO2等环境因素考虑对象, 立足于温室成本投入、控制效益、系统要求, 实现不同影响因素的内外联系。但由于农作生长对温室环境的具体要求并不明确, 结合传统PID控制技术所设定的参数要求, 对应遮阳系统、通风环境、温控系统、灌溉系统、补光系统等系统关系, 构建FIS (模糊推理系统) 方案, 为温室环境内部的温度、湿度转换提供参考研究对象, 可结合数学模型公式 (加热—通风模型) , 如下所示:
以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单片机控制方案为例, 该系统经过FELIXC-512系统的演变与转换, 由智能传感器、控制设备、前台机组等基本架构为设计要点, 通过A/D转换器—ARM控制器等工作流程, 以AVR单片机与RS-485总线通信为参考方向, 构成多输入、多输出的控制系统 (将PLC内部的8000步程序容量扩展至16000步) 。在温室系统控制环境下, 采用多因素变量模拟控制模型, 以4-20m A、-20+20m A的模拟量标准为模块可接受的恒定功率 (输出标准电流信号) , 联合PLC的FROM/TO应用指令, 相关采集系统具备远距离传输功效, 且长期稳定性能达到“湿度<1%RH/年”、“温度<0.1℃/年”标准, 辅助完成室内外环境因子的监测工作。
3 注重系统软件设计
立足于温室环境中的CO2浓度、温湿度、水分、光照情况, 不同农作物对温室环境的具体温度指标各不相同, 温室PLC控制系统的实际要求也会有所转变。在实践生产中, 智能温室系统软件设计主要以PLC编程情况为基本指标, 采用GX Developer Version 8.34编程软件, 辅助系统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参数等配置结构, 结合WEB版本的B/S结构的便利特征, 拓展各个远程控制系统的实施监视功能, 以FX2N-4AD模拟量输入模块, 采集高性能网络节点, 便于控制具体温室参数。以RS-485通讯总线远程温室监控状态为例, 围绕风机、遮阳网、天窗、灌溉系统, 采用WEB版本组态王形态, 多以远程控制系统设计为参考对象, 选用合适的软件开放工具 (PLC可编程控制) , 提升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能 (采用4-20m A电流信号) , 具备输出信号线性较强、远距离传输快速等显著特征, 且设计成本不高, 便于辅助改造温室控制技术。
4 总结
综上所述,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的有利辅助条件, 具备经济效益高、设计成本低廉等特征。在温室环境研究中, 自动控制系统结合总体架构设计、多因素变量分析、系统软件设计等方面要点内容, 围绕温度、湿度、水分、CO2、光照等环境因子, 设计符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 并在原有恒温基础上, 构建良性生长辅助恒温调节机制, 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 可结合具体的环境而定, 适当应用PLC技术的便利性能, 以辅助农业生产所需的温室自动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覃贵礼, 潘泽锴.基于PLC技术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J].河池学院学报, 2013 (02) :108-113.
[2]吴小伟, 史志中, 钟志堂, 武文娟, 张璐, 丁莉, 崔军.国内温室环境在线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 2013 (04) :1-7+18.
关键词:温室专用喷雾机;智能遥控;设计;移动式;技术参数
中图分类号:S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26-02
喷雾机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作业机具,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中应用较多,在病虫害防治、根外追肥、防寒预冷、增湿保苗等环节都有应用。常规喷雾由生产人员背负喷雾器和药液移动喷雾或喷洒,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操作不便,且施药不均匀。同时,人工背负作业还易损坏作物茎秆,对温室栽培作物造成伤害。发展适合现代设施农业领域推广普及的先进农机具及其制造技术,是提高设施农业总体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1 智能遥控拉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设计思路
设施种植作物生长期长、产量高、管理技术要求高,增强温室专用农机的实用性,降低温室管理劳动力成本,提高温室田间管理的可靠性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室生产中高温高湿,病害发生较重,作物生育期长,有多数作物需要搭架吊蔓,导致传统的喷雾机在行间施药困难,且容易损坏作物茎杆。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多年设施农业生产经验,设计了智能遥控、拉杆移动、喷管延长、适合设施栽培的智能遥控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该机改变了传统施药模式,减轻了温室生产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省工省时、易于推广等优点。智能遥控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主要解决现有手动喷雾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机械喷雾器成本高、温室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温室生产者提供一种无需人工背负、施药效率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农药喷雾工具。
2 智能遥控拉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主要特点
智能遥控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开发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其设有拉杆式移动脚架,配备自动调压隔膜水泵、长度可调高压药管、高强度塑料桶、全新玻璃钢伸缩杆、滚动轮,并与智能遥控技术相结合。机具最大的优点是施药时无需背负沉重的喷雾器,工作人员将配好药液的喷雾机拉(推)到温室走道,按动电源即可手持喷杆,利用可调节长度的输液软管在作物行间自由喷雾。
使用智能遥控拉杆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时,人接触不到农药和作物,安全性强,故障少,维修方便,兼具有省时、省力、压力大、雾化好、工效高、费用低、不用保养维护、机器寿命长等优点,是温室等设施农业生产中喷雾机的更新换代产品。与同类电动喷雾机相比,该机喷雾轻松自如,操作简单方便,雾化效果更好,作物受损少,施药效率高,且可避免喷雾机高压損坏。喷雾机的具体结构见图1。
3 智能遥控拉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技术指标
喷雾机配备智能遥控装置遥控距离长达100 m,能满足绝大多数设施种植需求。其配备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和免维护电瓶,采用高频开关脉冲三段式充电,精度高,能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过充、短路等自动保护功能,可以自动修复过放电电池或久置不用的电池。同时,该机配备智能化超高压水泵,压力可达5.0~6.0 kg(普通喷雾器的压力为1.0~1.5 kg);耗电量小,仅为1.5~1.8 A;关闭药液开关后,水泵自动减压回流,再开启药液开关,水泵自动升压工作;电机寿命在10 a以上。喷雾器桶选用容量16 L或3 L,壁厚约3 mm,耐压、不漏。桶身底部安装活动门,方便维修。
4 智能遥控拉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推广应用前景
智能遥控拉杆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为手拉(推)式药剂喷雾机,解决了现有手动喷雾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机械喷雾机成本高、温室使用不方便的难题,是一种无需人工背负、施药效率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合温室使用的农药喷雾机。其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开发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是普通喷雾机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近年来,我国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对智能控制和省工高效的现代农机具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智能遥控拉杆移动式温室专用喷雾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曲文涛.制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3):69-70.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党革荣,耿端阳.农机发展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农业机械,1999(11):8-9.
[4] 史艳国,李振明.浅析新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3(3):13.
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温室,我们跟着吴老师一行三个班的同学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昌吉市某温室——那几座现代化温室,进行一次时间并不算太长的参观实习。
通过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农业园区建设必须要有高投入。农业园区建设是属高投入的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园区是难上规模、难出形象的。我们参观的几个园区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在江、浙、沪具有较强代表性,投入都比较大,少的一个园区也要几千万元,多的投入数亿元。与这些地区相比,六合在农业园区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区、镇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集中资金打造1-2个现代农业园区。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工商、民间、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园区,推动园区发展,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是农业园区建设必须依托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每个园区发展都有先进技术作为后盾。我们参观的园区内各种名特优新的蔬菜、花卉、种子种苗、食用菌等争齐斗艳,集中展示了无土栽培、先进设施栽培、立体栽培、滴灌栽培、植物组培等先进技术。而回过头再看我们六合园区,主要以种植常规蔬菜品种为主,有的大棚甚至无菜可种,长的是草。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与这些园区的联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要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通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进行技术攻关,提供技术指导,为我区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农业园区建设必须实现高效益。农业园区是以高效益为落脚点的,只有实现高效,才能保证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在我们参观的几个园区,种植常规品种的亩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种植优质花卉、搞生物组培、开发生态休闲的,亩收入达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而我们园区与他们相比有着巨大差距,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种不亏,一种就亏现象。为此,在六合农业园区发展上,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六合实际的高效种植模式。另一方面要把园区建设与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其休闲功能、娱乐功能,把农业园区打造成集种植养殖、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综合经营来实现其高效益。
简单的参观结束了,在回来的路上,不知为何,竟然引发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中国现代温室的状况如何,未来发展又会如何?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温室、塑料日光温室、活动屋面温室形式为主。目前我国的温室大棚无论从其主体结构—大枷骨架上看,还是从其覆盖材料或配套设施上来看,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的低档水平上由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等高科技装备起来的高档温棚还处在起步阶段,只能在一些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中才能看到。
温室的花朵生活的再惬意,可它却散发出最迷人的光彩。 ——题记 “妈,我回来了。”“好女儿呀,今天去上钢琴班没有?”季然心中一惊,“去了。”说着,快速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捂住碰碰狂跳的心,这是她第一次对妈妈撒谎。
自她懂事起就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她是母亲所有的精神寄托。为了不让她因缺少父爱而感到自卑,母亲从牙缝里挤钱,让她跟别的孩子过一样的生活。母亲也曾对她发誓,要让她的生活比别的孩子过的更好。周末的数学班、英语班,甚至钢琴班、舞蹈班、美术班……一个不落全给她报上了。而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拉着父母的手渐渐远去的背影,她只能抵着头,一个人默默往回走。因为此时母亲还要为她下一期的费用而四处奔波。有多少次,当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满脸灰尘的回到家时,她多想告诉母亲其实自己也好累……可看到母亲满含期望的眼神,她预言又止……
从小到大,像什么洗手绢,洗衣服等活她从来没有干过,同学们时常因此嘲笑她。记得有一次,学校要组织一次出游活动,别的同学都自己去选购东西,唯独她被妈妈锁在家里学习,东西是妈妈代买的,包裹是妈妈为她收拾的。难道自己真得就干不了一点活吗?想到这,季然不由地长长叹了一口气。不错哦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季然看着妈妈盛怒的样子,心不由地“怦怦”跳起来。“说!为什么要撒谎?刚才老师打电话来,说你没去上辅导班,你,你怎么学会撒谎了……你这样做,你对得起我吗?从小到大,我让你干过什么活?就是想让你安心学习,可你呢……”妈妈声泪俱下。季然低下头,双手紧紧攥住衣角,紧紧地……“唰唰唰——”外面下起了雨,阵阵寒风吹来,季然只觉得一种钻心的冷。
半夜,一个女孩登上楼顶后,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一样飞了下去;不久,一个女人的哭声响彻了整栋楼……
在女孩为母亲留下的绝笔中写道:妈,请允许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您,这个称呼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您望女成凤的心我理解,可不错哦 不错哦 你也可以投稿,我本就不是凤凰。您知道吗?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做真实的.自己。从小到大,由于未干过家务活,我被同学们嘲笑过无数次。您总是让我去干那些我不愿干的事:学习,弹琴……我简直成了一台只会按别人意志运转的机器!如今,我只有选择这样的方式让您放手……也许您以后会有一个比我更优秀的孩子,他也许会实现您的心愿。可我觉得温室的花朵即使生活的再惬意,被保护的再好,也不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因为它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不错哦
据2000年10月1日的《气候》杂志所载,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研究报道称,云层并不能使地球脱离当前气候持续变暖的险境。我们知道,云层好比一道天然屏障,它可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从而对地球气温的变化造成一定影响。但云层又如一张巨大的毛毯,阻止热量的散发。
在大气变暖的情况下云的这些特征具体将做出怎样的反应,目前还不甚清楚。NASA设在纽约的太空研究院研究员安东尼·德尔·吉利欧分析了3年以来对近地云层的观测结果。这种近地低层云被认为可使大气降温,缓解温室效应。有些理论认为,大气变暖会增加水的蒸发量,从而使云层变厚。然而德尔·吉利欧的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后,云层将会更加稀薄,反射阳光的能力随之降低,而且,这种情况不受天气状况、季节及时间的影响。
“云层底部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薄,”德尔·吉利欧解释说,“低层云形成后,地面流动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干燥。干燥的空气团必须上升更高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从而形成云层。”
那么,气候会暖和到什么程度呢?一种理论认为,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不会对全球气温造成很大的影响。德尔·吉利欧指出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在真实环境中云的变化规律。德尔·吉利欧断言:“科学家们预言的气候变暖最低量是1.5℃,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最低量至少要提高1℃。”根据国际气候变化调查联合会(IPCC)公布的最新数据,21世纪的气温升高幅度为1.5℃~4.5℃。预计2001年初该组织将公布这一数据的更新值。从1994年~1997年间,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能源部大气辐射监测机构大平原南部地面站收集了3000多幅云图,这些云图均为不同云团的“快照”,根据这些云图,研究人员得出了这一结论。
由于在地面观测站和卫星上安装了一整套性能独特的设备系统,每幅照片得以记录下气温、云层底部和顶部的高度以及它们的含水量等信息。云层含水量越多、越厚、越稠密,其反射阳光的能力则越强。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对地球环境进行了长期观测,并于1992年首次发现云层变薄与气温变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戈达太空研究院的乔治·泽利欧迪斯、威廉·罗斯和大卫·林德针对这一课题发表了一篇观测论文。论文数据来自由NASA资助的国际卫星云层气候学研究计划(ISCCP)的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汇集了来自全球的气象卫星所收集的所有云层观测数据。
“最新研究表明,ISCCP数据库所汇集的有关云层变薄与气温升高的全球观测数据至少在某一点上是卓有成效的,”德尔·吉利欧说,“即它表明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美国大平原,它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智能温室】推荐阅读:
温室大棚简介10-22
温室、大棚监理总结12-10
温室大棚调查报告09-13
温室大棚建设合同书06-15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措施11-18
温室大棚、实训室使用制度05-31
春节上市红提葡萄温室栽培技术09-22
日光温室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01-22
迭部县日光温室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06-04
《人工智能》教学讲座②:机器智能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