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制度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的功能。制定这个制度有很多预防措施,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政务公开制度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政务公开制度一

评析一节公开课

本学期第八周学校为小王老师安排了一节公开课,小王是2003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从教以来主要教授初中语文,本学期承担九年级两个班语文课,这节公开课开学初就上了校历表,可以说小王老师为此准备了七周。之所以要评析这节课,是因为教者在评课后失声痛哭,评教者在会上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同级任课教师认为是一节成功的课,校领导则彻底予以否定,一是认为教者教学水平低下,课上得很差,二是认为评教者睁着眼睛说瞎话,对教者不负责任。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节课呢?

首先,教者是一位青年女教师,任教初中语文已有四年,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胆量、神态、语气趋于成熟;能用熟练的普通话教学,课前引入紧扣主题,简洁、自然;能尝试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发表见解,并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尝试通过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甄别、情感的体验,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在背景的色调、景物的取舍上注重时效性;教案备写环节齐全,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后说课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态度端正,谦虚上进,值得学习借鉴。

其次,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小王老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文学艺术修养方面底子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节课是《我的叔叔于勒》,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第一个目标是: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这一目标教者课前务必认真阅读文本,体会、揣摩、感悟作者用词的细腻之处,作为范文,引导学生反复读、模拟读、绘声绘色地读,体会相关的描述或对话,最终让学生感悟内化为一种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深化所学知识,听课中发现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肤浅,由此可以想象学生掌握的情况;本节课《我的叔叔于勒》作为世界名著,历经教材的数次修订,是一篇传统课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文章本身叙述简洁,用词讲究,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述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最终通过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这是小说的深刻内涵,教者分析问题总体把握总揽全文的能力差,使小说被肢解,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小说的内涵。在教学方法上教者本应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巧妙构思,起好“导”的作用,在传承中摒弃传统的教学过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者组织学生讨论草草了事,注重形式,没有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按教师设置的问题去分析、归纳、总结,教者似乎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但又不会把握度,也不会进行有效地点拨,很快通过媒体展示出课前预设的已经生成的结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平淡、松散,没有热切的期望、浓厚的兴趣、激烈的讨论、真实的探讨,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辨,大胆发言,在关键处点拨,起到推波助澜之效;作为青年教师要备写详细的教案,借鉴教参及其他教辅资料,切忌照搬,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课前磨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艺。

再次,有必要明晰什么叫公开课。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做引导,可以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宽泛的阅读中积淀自己,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站立,在无数次的打磨中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绝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的精彩人生”。所以小王老师及每位青年教师要珍惜学校给其创设的平台,以平和的心态虚心听取同行们的评价,全方位经历一次成长的蜕变。作为听评者无论是教员或是校长,要界定清楚公开课不是观摩课,更不是推门课、验收课,它是提供研讨依据的课,评课时从教者的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处理能力、教法特色、课堂应变能力、气质形象等方面给予中肯的评价。讲优点充分肯定;讲不足有理有据,语气和缓,不全盘否定,最好以建议或改进的方式提出。既提高自己,也滋润别人,让听者心悦诚服,愉快接受。作为校长允许言论自由,鼓励教师积极评课,以理服人。

作为青年教师,首次承担公开课教学,勇气可嘉,失误在所难免,且作为学术探究,评教者对别人指指点点,自己做起来并不一定强于别人,重要的是大家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前提下,共同寻找最佳的育人渠道,愿教育科研之花常开常红!

(责任编辑 若曦)

作者:成荣昌

第2篇: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广西“一服务两公开”实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广西依托电子政务平台,以深化政务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为切入点,以政府网站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简称“一服务两公开”)工作新路子。

实践与探索路径设计

广西各级政府在推进“一服务两公开”主动型服务进程中,强调必须全面把握和主动适应广西区情的新变化,要把开放作为赶超跨越的根本動力,作为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主动适应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项经济指标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趋势、新要求,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根据“两个主动适应”新内涵,把主动适应和科学发展新形势相结合,以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动主动型“一服务两公开”各项工作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把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工作和政府改革、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公共管理和“一服务两公开”。

首先,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电子监察,推进“一服务两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主动服务和作业一贯化信息体系。“一服务两公开”是否规范、标准,关系到政府所履行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收费、公共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否高效。2007年以来,广西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全区行政审批项目标准化系统,努力实现全区行政审批操作标准化和政务服务无差异化。率先在全国建成自治区、市、县三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统一网络、统一模式、统一软件、统一标准、统一电子监察和绩效考核,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全过程在政府内网上进行,以主动服务和作业一贯化信息体系推进了“一服务两公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与投资软环境关系密切的审批事项和与民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相关的审批事项,均进入电子监察系统,受到自治区、市、县三级直接监督,保证了行政审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整合资源,推进行政审批项目信息共享和窗口服务扁平化工作。依托自治区、市、县三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针对全区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信息共享需求,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进“全区高级职称信息”、“全区参保人员社保信息”、“全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工商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全区组织机构代码证信息”等行政审批项目信息共享。同时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总体思路,选择“高校老师资格认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资质证书核发”、“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准”等7个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区开展政务服务扁平化工作,解放思想、深化“两个主动适应”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方便基层群众。

第三,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以双向多模的主动服务模式提升“一服务两公开”水平。政府网站是广西“一服务两公开”的重要阵地,是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调查统计显示,在调查到的自治区政府108个部门中95建有网站,全区14个设区市全部建有政府门户网站,全区111个县级政府98个建有网站,县级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为88%,全区县级以上政府和部门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正式开通,对促进广西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宣传广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改版后的门户网站共设7个频道324个子栏目,基本涵盖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内容,建立了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以双向多模式的沟通方式使群众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办事指南和进行网上申报,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和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同时,按照“谁发布、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和《自治区、市、县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类别目录》要求,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各级各部门自行发布、自行管理、信息共享、统一监察、统一绩效考评的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实现自治区、市、县、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标准化管理,确保各级各部门全面、准确、及时发布信息。在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开展的政府网站评估中获得“2011年度快速发展政府网站”和“2011年度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

第四,开发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向基层延伸。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精神,牢牢把握“便民、高效”的宗旨,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广西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为试点,量身打造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同时,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在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上自主开发了基层上报件审批模块,对乡镇需上报上级部门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通过搭建“内外网”数据交换桥梁(经公安网监部门认可的“光闸”),在原有自治区、市、县三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初步探索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委五级电子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电子监察全覆盖的应用模式,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横到边、纵到底” 的政务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尝试,在全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上得到了中纪委、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基层的一致好评,为广西实现五级“一服务两公开”体系化和主动服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第五,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数据交换与共享。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一定规模。初步建成了广西统计数据库、广西行政审批目录数据库、南宁市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柳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桂林市旅游服务热线数据库等一批动态信息资源库。在此基础上,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建立了全区政府系统智能通讯及数据交换平台、全区政府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和广西气象科学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南宁市建设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共交换相关企业信息66万余条,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交换人口基础信息234万条,柳州市建设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等部门对人口基础数据信息的共享。

第六,建设“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管理体制。广西“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为原则,自治区“一服务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和指导,信息化支撑体系重点项目突出顶层设计,实行全区统一规划运行机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对各重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指导,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十二五”规划》要求。逐步将“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由传统型的碎片式、项目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化、效能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管理模式与标准体系

信息化是现代高效政府的核心和关键,广西的“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电子”与“政务”齐头并进,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按照电子政务的主动服务型规范和要求,整合电子政务与政府的行政职能、组织结构以及行政流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得到创新,对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广西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动“一服务两公开”,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政府部门条块式的划分模式,打破了政府的地域、层级和部门限制,给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受到了极大的欢迎,随着“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的深入,为公众提供更完备更全面以及无边界的服务成为可能。有效地转变了政府公务人员的观念:电子时代的政务,政府管理就是服务、政府信息必须公开,必须为全社会共享;政府的权职、规模和行为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明确限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制约;公务人员不可以是“高高在上”的官僚,而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第二,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高效管理和良好运行客观上要求政府进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即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广西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即“审批职能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人员集中”,部门所有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部门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部门所有审批人员进驻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办公。以政务服务中心为重要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統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推动简政放权,推行政务公开,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办理。2007年以来,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346万件,办结率99.7%,群众满意率99.9%。所有办件情况均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方便企业、群众在线查询,得到了广大群众和项目业主、投资者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实现了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从制度上保证了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三,创新政府业务流程。广西“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建设是根据电子政务内在机理,按照一体化政府的要求,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成以申请人(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服务需求为中心的行政流程,把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互联网直接推进到公众和企业身边,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2011年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政府部门人为的职能分割,重组和优化业务流程,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升级改造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完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工作体制机制。网上办事服务根据全区各级各部门的业务职能和用户需求进行了整合,覆盖自治区本级、14个设区市及100多个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二是依托自治区政务服务及电子监察通用软件和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按照“按需共享、按需交换”的原则,进一步扩展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内容,推动政务服务扁平化工作,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第四,创新政府绩效评估方式。电子政务有效运行的前提是政务工作的量化和标准化,为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广西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项目标准化,制订行政审批绩效评估量化标准,分若干大小项内容考核部门的审批绩效和考核岗位人员的审批绩效,量化标准涵盖行政审批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统一使用自主研发的“政务服务及电子监察通用软件”,将行政审批的咨询、申请、受理、审批、办结和取件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电子监察系统根据量化标准,可自动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效能进行打分、考核和排名。实现了政府管理的信息化、过程的透明化,科学地评价了政府管理主体的行政效能,激发和增强各行政机关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政府管理主体对自身绩效的持续改进。

深入推进与加强完善的设想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广西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但广西“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程度建设和应用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与“两个主动适应”的高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信息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等问题,未来广西依托电子政务推进“一服务两公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

第一,制订周密计划,推进规划实施。2011年,为了从自治区层面理清电子政务、一服务两公开建设,广西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十二五”规划》,这是广西未来电子政务、“一服务两公开”建设的指针。“十二五”期间,广西电子政务建设和“一服务两公开”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建设方案、绩效考评方案、宣传方案,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统一规范标准,加强顶层设计。标准化、规范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各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标准规范,建立涵盖整个项目建设内容的各项总体标准与规范,并对各项具体建设内容的标准规范提供指导性意见,实施主动性服务和作业一贯化操作体系。

第三,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互连互通。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合作,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共同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着力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前期论证和合规性审查,确保新建电子政务项目符合标准规范,避免重复建设。努力拓展全区电子政务应用范围和深度,从源头上解决信息孤岛和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全面提升全区政府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科学化水平,高效务实地推进“一服务两公开”信息化体系建设。

第四,提高政府透明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全区一体化的网站群体系,发挥政府网站作为全区“一服务两公开”重要平台作用。按照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规范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公开步伐,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提高公开的质量和实效;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保障性住房等八个方面的信息公开。同时,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二五”期间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部署,整合行政权力资源,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体系,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确保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职尽责。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

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广西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创新体系的建立,是进一步深化“两个主动适应”内涵与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十二五”规划》,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服务两公开”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将在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方面,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的审批机构和审批职能、事项、人员“三集中”,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政务服务;在推进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开透明方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所以说,广西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但是管理体系与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思维创新,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性战略体系。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

作者:王跃飞

第3篇:打造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备受瞩目的行政法规从1998年作为立法研究课题立项起,到2007年4月公布,再到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历经十年“破冰”之旅。条例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知情权,详细界定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表明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坚定决心和勇气,也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时代。

对于条例的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网站要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作为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网理应成为国家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网政府信息公开权威、全面、及时,既充分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灾情信息的知情权,又有效引领了网上舆论,显示出中国政府网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权威发布平台的重大作用。

独家首发成就权威

及时、权威、准确、全面发布政府信息是中国政府网的主要工作。中国政府网开通运行以来,除第一时间转发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的公文公报外,还独家发布国办专门为中国政府网组织的其他重要政府信息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报送的重要政务信息,成为政府信息集中发布的权威平台。汶川地震发生后,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并进一步具体规定了默哀时间和方式。5月18日下午6时许,中国政府网第一时间在首页醒目位置突出展示了这条重要公告。随后,新华网立即转发并迅速制作成新闻头条在首页展示。仅仅几分钟之后,中国广播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几乎所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便开始陆续转发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公告内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政府网首发的哀悼公告被国内外主要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点击分别高达265万次和609万次,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网在重大政府信息发布方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抗震救灾如何指挥,怎样重建,不仅牵动国家领导人的心弦,也情系每一个中华儿女,这些信息既是公众迫切期望知晓的,也是政府应该予以及时公开的。为此,在国办部署和指导下,中国政府网第一时间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权威公开《关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工作组组成的通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关于当前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煤电油气运和农资供应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一系列国务院指导抗震救灾重要文件,同时把这些内容在首页醒目位置突出展示,这些中国政府网率先公开的重要政府信息经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的广泛转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社会公众得以知晓。

回击谣言稳定民心

谣言止于真相。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大众往往寄希望于政府权威部门出来表态。这时,真相的传播越是跑在谣言之前,谣言就越是没有滋生蔓延的空间,否则则适得其反。中国政府网开通运行两年来,100多位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官先后走进中国政府网嘉宾访谈演播室,通过“在线访谈”就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社会大众阐释工作,解疑释惑,架起政民沟通的桥梁。正是借助这种高层政府官员的资源优势,中国政府网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往往最先发出政府权威声音,就公众普遍关注而又心存疑惑的问题答疑解惑,做到民有所呼,网有所应,以使民心情绪稳定,谣言止于流传。

汶川地震发生后,“因奥运而瞒报地震预报”的谣言在各大网站上迅速流传,很多网民把地震之前当地出现的蟾蜍异动、水文突变及部分地方出现地震云等现象与大地震相联系,对当地政府是否瞒报产生怀疑,攻击当地政府和有关地震预报部门的情绪在网上弥漫。为澄清事实,稳定情绪,在国办电子政务办的协调下,中国政府网5月14日紧急赶赴中国地震局,邀请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等权威人士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四川汶川地震相关情况及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中国政府网第一时间制作的访谈摘要《地震局驳斥“因奥运而瞒报”说:地震预报要根据科学依据决定》、《专家:成功预报地震仍需几代人努力此次感到非常愧疚》等稿件,首次权威传递政府声音,正面回应有关传言和民间呼声,对平息谣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网民评价说,是中国政府网权威信息的及时公开使谣言得以迅速熄灭。

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救治情况如何,有没有疫情发生?救灾款物分配使用是否及时到位?道路抢修情况怎样?治安状况如何?次生地质灾害怎样防范?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中国政府网邀请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银监会、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接收中国政府网专访,举行抗震救灾主题系列访谈,就公众关心的问题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通过政府权威人士的事实解读使网民对谈抗震救灾各方面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更新使信息公开透明

“网上直播”重大政府活动是中国政府网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推动政务公开,扩大政府工作影响力,赋予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种有效形式。2005年11月28日,还在试运行期间的中国政府网受权首次将直播间设在中南海,对当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现场直播。海内外网民第一次实时看到了国务院重要会议是怎么开的,听到了国务院领导是怎样分析问题、部署工作的。不少网民在收看完直播后评价说,“国务院的会议不再神秘和遥远。”正是借助网上直播时效快、扬多媒体之长的特点,中国政府网赋予政务公开新的内涵和形式。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网从5月13日起,对国务院新闻办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进行全程网上直播,有时甚至一天直播两场,这些直播活动第一时间向社会各界公布最新遇难人数,介绍全国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中国政府网直播内容成为新华社报刊和其他各家媒体转载引用的重要信息源。汶川地震以来,中国政府网对国务院新闻办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连续直播了几十场,灾情信息公开及时,披露全面,权威准确,受到海内外一致赞誉。

中国政府网开通运行两年来,每年直播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活动达一两百场之多,在“两会”、十七大等重大报道中,中国政府网对会议内容基本上实现全程网络直播,直播的时效和质量在各家网络媒体中保持一路领先,及时、准确地传递了政府的声音,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

汶川地震报道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网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时效和影响力。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经国办批准,在国办电子政务办的具体指导下,中国政府网4月30日即在首页醒目位置推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根据条例要求,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以及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应当公开的各类政府信息进行分类展示,首次系统、全面地公开了2003年1月1日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依法主动公开的所有公文类信息。专栏还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范围、分类、编排和使用,并与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公开的政府信息相链接,成为集中展示中央政府公开信息的第一平台。汶川地震报道是中国政府网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第一成功实践,也为中国政府网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作者:闫 林

第4篇:一、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

1、凡涉及居民群众了利益的政策以及办理程序实行最大限度的公开

2、对惠民事项的办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对机关、社区职能部门职责范围、责任人进行公示,方便居民办理事务。

4、对工作人员的聘任、提拔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加大透明度

5、遵守规章制度确定的工作原则、程序和规定。

6、接待机关、社区联系工作和办理事务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待要使用文明用语,耐心细致,能办理的立即办理,能答复的当即答复,不能办理或答复的说明理由;非职责范围内的介绍到相关部门。

7、在保证办公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处理各项事务,保证办公顺畅。

8、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来文,经领导审阅批示后,一个工作日内送办阅单位。急文即送领导阅批,随送办阅单位。

9、领导交办事项,随交随办,不等不拖。不得推诿扯皮,不得变通,不得拖着不办。

二、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事风

10、大力改进文风。

第5篇:两公开一监督制度

中共新场乡党委财贸支部 “两公开一监督”制度

“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即我所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都必须在支部委员会的领导下,严格按照 “两公开、一监督”的工作程序进行。 “两公开”即:决议的公开、组织实施决议和实施结果的公开。 “一监督”就是决议和决议实施全过程要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

一、运用“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党的相关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

(二)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权利,依法保障党员干部群众表达本人真实意志的权利。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充实完善,确保实效。

(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并充分考虑少数人意见的原则。

二、内容及程序

“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和实施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上级工作要求,符合本乡发展实际,符合居民意愿。

(一)按照“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和实施的事项,主要包括:

1.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集体土地、山林的承包、租赁、流转;集体资产购置与处理、集体借贷、集体企业改制;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

3.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承包、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 4.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的报批。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

5.其他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和全乡经济发展稳定的事项。

(二)“两公开”工作法不得对以下事项进行决策和实施: 1.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

3.与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有冲突的事项。 4.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的事项。 5.违反群众意愿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 6.其他不得进行决策和实施的事项。

三、“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原则上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一)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

村党支部在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意见和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

1、提议前:

(1)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的意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村民的切身利益。

(2)对拟议定事项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科学论证,审核拟议定事项是否符合上级政策、法律法规、本村实际及群众意愿。

(3)制定初步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报乡党委获得批准、备案。 2提议中:

(1)召开村党支部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专题介绍拟提议事项的重要性、可行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等基本情况。

(2)所有党支部委员进行充分讨论,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3)全体党支部委员进行举手表决并签字,并最终经全体支委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形成决议意见。

3、提议后:作好会议记录,并将决议事项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二)村“两委”会议商议。

根据村党支部的提议意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进一步论证,并形成商议意见。

1、商议前:

(1)村党支部书记提前告知村主任支部提议的有关内容并充分沟通。

(2)村党支部一般应在会前至少三天,将书面议题发放给村委

会成员,以便村“两委”成员充分酝酿、调研、思考。

2、商议中:

(1)召开村“两委”全体成员会议。会议由村主任主持,村党支部书记通报党支部提议意见。

(2)所有村“两委”成员对提议意见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充分讨论,在商议专业性较强的事项时,应邀请专家参会并做出解释。

(3)根据村“两委”成员的讨论意见,由村委会负责对提议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实施方案。

(4)全体村“两委”委员对实施方案进行举手表决并签字,并最终经全体村“两委”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形成商议意见。

3、商议后:

(1)村党支部应主动做好有不同意见的村委会成员的工作,征得他们的支持。

(2)作好会议记录,并将商议事项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三)党员大会审议。

将村“两委”形成的商议意见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

1、审议前:村“两委”应至少提前三天,通过书面方式,将拟审议事项和实施方案发放给全体党员,供党员进行思考、斟酌,充分了解民众意愿,提高审议质量。

2、审议中:

(1)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正式党员人数必须达到应

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因病不能表达本人意志或因外出务工经商、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等特殊情况无法到会的;受到留党查看以上党纪处分或正在服刑的,报上级党组织同意,并经党员大会通过,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 预备党员可以列席会议,并具有建议权,但无表决权。 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委会主任通报村“两委”商议意见和实施方案。

(2)全体参会党员对商议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讨论。对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采纳的及时采纳,不能采纳的说明原因,做好解释。村“两委”根据讨论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3)与会党员对修订完善后的实施方案进行表决,经与会党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形成审议意见。审议后:

(4)所有党员深入农户作好方案的宣传、动员和解释工作,为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奠定基础。

(5)作好会议记录,并将审议事项形成书面材料。所有书面材料存档。

(四)决议的公开

经村民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向全体村民进行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务公开栏或村务公开栏上,以书面形式公开决议事项、实施方案等内容,公开时间不得少于7天。

2、设立征求意见箱,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并对意见建议进

行认真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决议事项和实施方案。

3、公开期间,若发现决议中确实存在重大问题,或必须对决议进行全面修改的,重新召开联户代表会议,说明情况,宣布决议无效,待修改完善后重新进入决策程序。

(五)组织实施决议

村民会议形成的决议在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必须严格按照最终决议结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

实施过程接受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委会定期向党员、村民或联户代表通报决议的预算和实施进度、账目等情况。

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若村委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并通报全体村民;村委会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提交村党支部,经村“两委”研究确定后,再次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解决。

实施过程中遇突发问题需要变更方案的,村委会应及时向党员大会、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变化较大的,应再次提交村党支部,经村“两委”研究确定后,再次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解决。

(六)实施结果的公开

充分发挥党员大会、联户代表大会、村民大会的作用,对决议的实施结果进行审核、审查并及时公开。

1、监委会负责审核审查决议的实施结果。

2、村委会要及时详实、准确、全面地公示实施结果,并设立意

见箱或热线电话,收集广大村民的意见建议。

3、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村委会必须在三日内给予解释答复。

4、对村委会解释答复不满意或者村委会不能解决的问题,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大会审核,把审核结果提交联户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表决结果作为村级最终处理结果。

5、对最终处理结果仍不满意的村民,可依法向乡党委反映。

第6篇: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方案

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方案

省纪委 省委组织部 省监察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农业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保障和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有效落实,推进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式方法,逐步在全省农村基层形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巩固提升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督促检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提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豫办〔2009〕33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9〕37号,以下简称《意见》)在全省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监督组织。有效整合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纪检小组等村级监督形式,2010年9月底前全省所有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所有城市社区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在全省形成以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村务管理和决策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会)为村务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方法步骤

主要采用动员推进和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部署(3月1日至4月30日)。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必要的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人抓好落实。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关于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批示和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实施细则》和《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推行监委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宣传部署阶段期间,全省将适时召开建立监委会工作推进会。

(二)建立组织(5月1日至9月30日)。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迅速建立健全监委会组织机构。监委会的建立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纪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意见》中关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产生和考核办法”的规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提名监委会成员候选人。各地可因地制宜,由村民代表大会或党组织提名监委会成员候选人,也可由村民自荐或联名推荐。2008年依法选举产生的村理财小组、纪检小组等成员可以优先作为监委会候选人。

二是提名监委会主任候选人。由乡镇(街道办事处,下同)纪委商村党组织提出。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应当是中共党员,为便于开展工作,也可由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担任。

三是审查候选人资格。乡镇党委按照《意见》有关要求,对监委会主任和委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

四是召开村民大会,差额选举产生监委会成员及主任。确有实际困难,暂无法召开村民大会的,作为过渡办法,可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监委会一般设成员5人(含主任1人),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或人口较少的行政村也可设3人。监委会产生后,名单报乡镇纪委备案。

五是健全监委会工作制度。监委会要做到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地、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新当选的监委会成员要进行任职培训。监委会成员不脱离生产,给予一定补贴。各地以县为单位,结合本地财力实际和各行政村实际,分类别、分层次制定补贴标准。

9月底前,全省城市社区应参照《意见》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

(三)检查验收(10月1日至11月30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对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建立监委会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和全面验收。对工作中走过场的地方,要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甚至设置障碍的领导干部,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工作中有创新、成绩突出的地方,要总结经验,培养先进典型。

各地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总结,请于2010年11月20日前报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纪委农村党风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在全省农村基层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是省委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推行监委会制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纪检监察、组织、农办、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要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监委会选举的具体工作,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综合指导作用。组织、农办、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制度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要强化县(市、区)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的直接责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各地要及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和经验材料。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要写出阶段性工作小结报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纪委农村党风室)。市、县、乡三级要设立举报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监督能力。各地要加大对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依法依纪按程序办事能力。要引导农民(居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意识,在实践中提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逐步在全省农村基层形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

第7篇:政务公开制度

根据上级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结合街道的实际,把街道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干部、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关心的问题,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办事程序等实行政务“十公开”。

一、 目标规划公开

1、 工作计划

2、 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3、 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4、 税收考核指标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奖罚办法 5、 工作总结

二、 财政公开

1、 财政收支情况和年初预算

2、 财政逐月收支情况

3、 民政优待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低保对象基本

医疗救助金逐月收支情况

4、 职工医疗公积金收支情况

三、 任用干部情况公开

1、 街道班子换届领导干部情况公示

2、 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公示

3、 发展新党员公示

4、 基层干部实绩考评情况

四、 勤政廉政情况公开

1、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执行情况

2、 领导干部及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执行情况 3、 领导干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执行

情况

4、 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5、 领导干部任期述职报告

6、 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

7、 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五、制度公开

1、 党工委工作制度

2、 党政工作情况例会制度

3、 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4、 党政班子挂钩联系基层制度

5、 党工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

6、 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

7、 党政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的规定

8、 街道财务管理制度

9、 考勤管理制度

六、计划生育情况公开

1、 人口计划考核指标和计划生育四术任务

2、 各项人口指标和计划生育四术完成情况

3、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

七、有关政策公开

1、 职工养老保险金有关规定

2、 应征入伍有关政策

3、 优抚对象优待金

4、 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

5、 殡葬管理条例

6、 计划生育有关政策

八、办事程序公开

1、 办理《往来港澳行政区通行证》有关事项 2、 企业登记须知

3、 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手续

4、 办理残疾证手续

5、 居民办理《证明书》须知

6、 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须知

7、 办理《独生子女优待证》须知

8、 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须知

九、职工福利待遇公开

1、 职工养老保险待遇

2、 职工医疗公益金待遇

十、奖罚情况公开

1、 干部、职工岗位考评情况

2、 评选先进情况

3、 表彰、奖励情况

4、 干部、职工违反劳动纪律、违法乱纪、违反计划生育处

理情况

第8篇:政务公开制度

宁宿徐凌城收费站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监督工作,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组织职工对我站工会小组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接受群众监督。

二、评议内容

1、对站内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事项公开情况。主要评议重大决策过程和结果,以及出台的有关政策和职工应知的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工作部署的公开情况;与职工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公开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处置的公开情况。

2、对工会小组工作职责、内部机构设置、领导分工和办事人员职责的公开情况。

3、办事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公开情况。

4、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公开情况。

5、服务承诺的践诺情况、便民措施的执行情况。

6、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财务收支、干部任免奖惩等事项的公开情况。

7、政务公开工作几率、廉政勤政制度和各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对群众投诉的处理及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其他需要评议的内容。

三、评议方法

1、问卷评议。根据评议内容,发放征求意见表,对我站工会小组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

2、特约监督员评议。聘请特约监督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巡查,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3、群众座谈会议。组织召开多层次、多方面的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1、评议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2、评议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对评议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反馈评议结果并公示,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3、被评议者接到反馈意见和建议后,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将整改情况上报。

第9篇:政务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我局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政务公开制度指行政机关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大众公开履行行政职能的标准、要求、程序的机关效能监察制度。

第二条 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依据行政管理相对人办事方便、行政要求公开透明、行政行为接受监督的基本原则实行政务公开。

第三条 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借调人员)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 公开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相片、名字、部门、职务、职责;

二、机构设置、行政职能、位置分布;

三、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

四、业务办理情况及受理科室、进度、结果;

五、业务收费依据和标准;

六、其它公开内容。

以上公开内容可根据通常做法用墙上悬挂、桌上摆放、佩带身份牌、编印办事服务指南、公示栏张贴、上网络公示以及其它公众媒体公开等形式。

第五条 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不定期检查局属各科室、有关单位公示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 凡应该公示而没有公示以及公示内容不规范、不标准的,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书面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七条 政务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单位、部门、个人的年终考核考评的一项内容,并由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上一篇:寿险公司运营工作总结下一篇:山东商贸项目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