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制度措施(精选11篇)
为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校的原则,进一步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全国教育工会《关于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校务公开、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校务公开是新形势下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推行校务公开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依法治校和廉洁治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校务公开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3、正确处理好支持学校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与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关系,调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积极性。
4、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5、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三、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校务公开的内容涉及面广,除了国家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和学校的秘密之外,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重点工程建设、教职工福利待遇、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等重大事项都应公开。校务公开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政务公开,二是财务公开。
(一)政务公开的内容:
1、学校的长远和工作目标公开。将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的状态及效果定期公开,让教职工了解学校、关心学校,从而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2、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公开。关系学校前途命运、教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建立公开制度,各种方案出台前经教职工群众充分讨论,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再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增强透明度,让教职工了解决策全过程。
3、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公开。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在上级组织人事考核与民主评议工作开展时,根据不同情况就工作程序、考核结果、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按上级有关规定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公开。
4、对学校中层干部的任免公开。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试行条例》的要求进行,推行任职前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5、招生公开。
6、用工制度公开。
7、职称评定、评优、评奖、晋级、评聘公开。将职称评定以及评优、评奖的政策、条件、指标、程序及结果公开。
8、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开。领导干部应将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群众反映问题,也应及时向教职工解释。
(二)财务公开的内容:
1、上级规定的各项收费项目标准公开。每个学期开学时的各项收费项目要公布。
2、向教职工通报上级拨款情况。
3、学校资产收支等情况,向教职工通报。
4、学校的重大建设项目开支公开。
5、学校奖金福利分配公开。
6、债权债务公开。
四、校务公开的形式和范围
1、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的主要形式和渠道是职工代表大会,凡是法律规定属于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问题,都必须向职代会报告,分别有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
2、职代会联席会。职代会闭会期间可通过召开职代会联席会听取有关报告,并审议、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3、专门会议。对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事项,采取在专门会议上公开。
4、利用教育信息或借助新闻媒体等渠道公开。
5、其他合适的公开形式。
五、校务公开的监督
1、校务公开要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凡教代会审议、审查的各项方案,应提前发给教职工代表预审,对教代会通过的决策和作出的决定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开。
3、学校要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组长由学校书记或工会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工会和教职工代表组成。其职责是监督校务公开是否真实、全面、及时、合法,教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和落实等。
六、校务公开、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
学校要把推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工作摆上学校管理工作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成立由党支部负责人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支部、行政、工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和教代会代表等组成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具体事宜和日常工作。
白土岗镇中
一、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演变
1.启萌发展阶段。保密制度在英国有着悠久的政治文化渊源,早在1889年就实施了《政务保密法》,1911年又生效了《公务员保密法》。强硬的保密制度不仅与国际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相背,而且造成了其国内舆论的不满。于是,1972年英国政府发布《弗兰克报告》,建议缩小国家秘密的范围,废除《公务员保密法》第二部分内容。1977年,英国政府职能部门引入要求公开政策决定背景资料的“Cronam训令”,但最终这项制度没有实施。1978年、1981年,英国下院议员Clement Freud和Frank Hooley分别提交了信息公开法议案,却未获通过。这一时期为英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作了思想、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对绝对保密的顽固行政理念产生了冲击。
2.初创起步阶段。1982年,“部长管理信息系统”在英国政府部门得到推广,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次实践,但并没有为立法提供翔实的依据。1984年,英国信息公开运动组织起草了“信息公开法案”。同年,《数据保护法案》、《地方政府法》得以颁布,其中包含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部分权利。随后,英国颁布实施了《个人资料获得法案》、《医疗报告获得法案》等法律法规。1989年,英国对《公务员保密法》第二部分作了修订,将国家秘密范围限定在安全、国防、外交和法律公务领域。修订后的《公务员保密法》还规定“信息保密的依据是披露该信息可能产生损害”,表明对政府信息管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立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3.迅速推进阶段。1991年,英国政府颁布《公民宪章》,其中包含了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扩大公众参与、向公众提供必要政府信息的政策,因此触及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1993年,英国政府出版了《开放政府》(白皮书),明确提出建设开放政府是信息公开的目标。1994年,《获得政府信息实用守则》在英国政府部门生效,要求政府部门在特定申请的情况下公开各自负责领域的事实和信息,并详细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内容,具备了信息公开法的雏形。1997年,英国政府出版《你的知情权》(白皮书),内容涉及信息公开的更广泛领域。同年,英国政府还承诺,将《信息公开法》作为国会下一年度重要的立法议程。在这一阶段,英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相关文件已经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方法、程序、救济等。
4.全面立法阶段。1997年12月,英国政府提出以信息公开立法为契机,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途径全面实施政务公开。1998年5月,英国公共行政高级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再次呼吁加快信息公开立法进程。同年,CFI提交了由该组织起草的信息公开法案。1999年12月,英国政府发布“信息公开法草案”征询意见,2000年11月《信息公开法》获得通过。2001年12月,英国大法官宣布该法自2002年起分步实施,2005年1月1日起全面生效。UK FOIA作为英国宪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国家管理的新方式,其取代了之前的行政法规层面的信息公开政策,丰富了相关法律的内容,成为英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统一的法律基础。
二、英国信息公开法的主要内容
1.信息公开的范围。“信息范围”是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基本问题之一,UK FOIA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按照规定,UK FOIA适用于一切“官方信息”,只要该信息在2005年1月1日后仍然由官方持有。“信息”是指以任何形式记录之信息。“官方信息”是指政府部门持有的信息记录,记录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录音录像、数字记录等,政府工作人员口头陈述不属于官方信息。按照规定,UK FOIA适用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机关、教育组织、医院、立法、司法、警察机构,以及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公营公司。UK FOIA赋予公民“依法查询信息是否存在”和“如果存在,依法获得这些信息”的权利,这些权利适用于任何人和法人组织。
2.信息公开的例外。“公开是常规,不公开是例外”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原则。因此,“信息公开例外”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核心内容。UK FOIA对信息公开作了“绝对例外”和“有条件例外”两种规定。属于绝对例外的信息有八种,对这些信息是否公开不需要经过公共利益评估,一概不予公开。比如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合理获得的信息;国家安全信息;司法侦察和与诉讼有关的信息;在机密状态下提供给政府的信息等。属于有条件例外的信息有17种,这些信息是否公开,政府部门需要权衡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在不公开之公益大于公开之公益时,不得公开。这类信息包括:准备在未来出版的信息;国防、国际关系信息;政府制订政策的有关信息;议会特权信息;国王、王室家族通讯信息;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属于法定的职业特权信息;公开将可能妨碍公众健康、安全的信息等。
3.信息公开的方式。UK FOIA把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分成“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两种类型。主动公开由政府部门自行拟定“公开计划”实施,计划应详细说明公开信息的种类、公开方式、取得信息的费用等问题。未列入公开计划的政府信息,公众需要通过书面申请的方式公开。对于口头申请,政府部门可以拒绝公开。因各种原由无法提出书面申请的公众,政府部门应予以帮助,或告之能为其提供帮助的政府部门。对于公众的“信息公开请求权”,政府部门有两项义务:其一,肯定/否定义务,即告知申请人本部门是否持有该信息;其二,提供义务,即如果本部门持有该信息,应向申请人提供。政府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书20个工作日内,履行上述义务。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60个工作日。
4.信息公开的救济。UK FOIA规定,如果政府部门拒绝公众的信息公开申请,该申请人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援助途径包括信息专员、信息裁判所、法院等。其中信息专员在接到申请人的申诉后,要作出三种通知决定:认定通知,即认定政府部门拒绝公开信息的做法是否违法;执法通知,命令政府部门向申请人公开信息;信息通知,命令政府部门向信息专员说明其作出不公开信息的理由。如果政府部门不执行上述任何一项“通知”,亦未申诉,信息专员可以认定该政府部门行为违法,移送相关机构以“藐视法庭罪”论处。
三、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保障
1.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英国长期处于王权统治之下,在传统观念上政府对信息公开持消极和抵制态度。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际社会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大趋势的影响,英国政府采取了支持信息公开的学术研究、鼓励民间信息公开运动、在立法中吸收公众意见等措施,调动了全社会参与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热情。从“弗兰克斯报告”到UK FOIA历经三十余年,曲折坎坷,最终结出了民主政治的硕果。英国的实践表明,公众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可以提高政府良性运作的效能,促进信息公开理念下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让利于民的做法,反过来又将惠及政府本身,不仅有利于法律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且有利于政府统治地位的巩固。
2.加强对信息公开的管理。英国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体系由内务大巨、上院议长、大法官、信息专员、信息法庭、公共部门信息办公室、司法部等组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信息专员制度。按照UK FOIA的规定,信息专员是为政府信息公开专门设立的独立职位,直接向议会负责。信息专员的执行机构是信息委员办公室,其职责是保证政府部门遵守UK FOIA的规定以及由内务大臣、大法官制订的行为规范、指导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解答公众疑问,同时对政府部门违反UK FOIA的做法行使执法权。信息专员还负有监督《数据保护法》、《环境信息条例》等法规施行的责任。按照规定,信息专员每年要向议会两院汇报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并提交报告。
3.配套和细化可操作规则。为了对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进行协调,英国在贯彻UK FOIA的同时,完善了配套法规,细化了实施规则。比如,英国《版权、设计和专利法》规定政府信息为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由政府文书部统一管理政府信息,包括出版、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政府信息。这就防止了政府信息的私有化和小集团化,减小了版权对信息公开的制约性。又比如,按照欧盟《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2003/98/EC)的要求,英国于2005年7月颁布了《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规则》,将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从政府部门扩大到其他公共部门,该规则对公共信息利用的概念、范围、申请条件、获取程序、排他性协议、收费原则和方法,以及法律援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摘要:在国际上,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富有特色。本文回顾了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轨迹,介绍了其《信息自由法》的主要内容,就该部法律的实施保障措施作了分析。
关键词:英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扬,何一乐、王筱纶等.英国政府信息化战略变化分析.北京档案,2010(6).
[2]王涛,张诺.信息公开的七条国际经验.科技智囊,2008(7).
[3]王正兴,刘闯.英国信息自由法与政府信息共享.科学学研究,2006(5).
【关键词】 财务公开阳光财务军队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社会对政府的各项财经活动的信息公开要求逐步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军队经费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由于部队的保密性特征无法完全向社会公开,但部分经费如公务费完全可以对内公开,接收监督。但是,从军队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公开制度与公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即从我国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现状出发,探讨了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部队实施财务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1、财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建设阳光财务
阳光财务是近年来地方普遍推行的一种理念,是把财务工作放置于民主、公开的监督“阳光”下,这种理念所追求的是一种完善的财务公开机制。军队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可以把财务管理权利运作过程进行公开,把经费的收支信息进行公布,保证了其他部门人员和广大官兵监督的经常性和及时性。这不仅有助于军费的管理效益,还让部队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进行,逐步实现部队理财活动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最终推动部队阳光财务的建设步伐。
2、财务公开制度有助于推动财务廉政建设
近年来,军队不断推动财务廉政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把住经费关,制约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权利,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清廉。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可以建立严密的财务公开程序,强化对单位领导财务开支决策和开支方式的监督,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办理经费业务时的信息公开,避免“暗箱操作”问题的产生,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最终有助于推动财务廉政建设,保证部队领导和业务队伍的清廉。
3、财务公开制度有助于维护官兵利益
官兵是军队战斗力形成的主要源泉,而保证官兵的切身利益是激发官兵奉献热情的基础。推行财务公开制度,首先可以推进官兵对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住房、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准确掌握,保证官兵了解自身经济利益。其次,通过财务公开制度,促进经费开支内容、领导决策过程、经费结算决算等方面的信息公示,可以激发官兵对于部队财务工作的关注热情,促进官兵展开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保证部队建设方向与官兵长远利益的统一。
二、部队财务公开制度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民主和群众监督意识的增强,很多部队在财务公开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如某些单位就确定了财务公开的范围:包括预算公开、家底公开、收支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责任公开、借用公款公开、审计结果公开等,并对每项公开的内容加以细化。在公开方式上,大部分单位都采取了会议通报、口头征询、上墙公布等多种办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队财务公开的发展,减少了违规行为。但是从整体上看,军队财务公开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
1、制度发展不平衡
虽然总部制定的相关财经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进行财务公开制度建设,但是制度中并没有硬性的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很多单位因为主观上积极程度不同、客观上基础条件不同、文化氛围不同等情况,在财务公开制度的发展上存在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级单位间的发展不平衡。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军区级单位的财务公开制度落实较好,而总部和下级单位在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上不够积极;二是同级单位间的发展不平衡。财务业务长期规范,基础良好的单位积极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不断建设相关平台。原来财务管理混乱的单位则被动应付,财务公开制度进展缓慢。
2、财务公开的内容不够统一
很多单位虽然逐步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也确定了财务公开的内容,但是公开内容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一是财务公开的项目不够全面。一些单位财务公开做的比较好,公布了预算、标准、责任等各个方面。一些单位则消极应付,只公布一些无关痛痒的简单内容。二是财务公开的深度不够统一。很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项目上虽然达到了统一,但是仔细查看就会发现,在公开项目信息的深度上,不同单位都有不同情况,有些比较详细,有些非常笼统。尤其是一些敏感性的支出,很多单位遮遮掩掩,很难从公布的内容中了解到实际情况。
3、财务公开的程序不够规范
财务公开不仅是确定公开的内容,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公开程序来确保财务公开制度的良好运行。目前军队财务公开工作程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审查程序不够规范。很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落实上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编制相关内容后直接公开,没有经过严格的领导审查和部门人员讨论,公开内容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二是没有保证申请公开程序。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申请公开渠道和相关程序,很多内容没有公开时,官兵进行公开内容申请的要求无法保证。
三、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的措施
1、健全财务公开制度的组织机制
一是要明确财务公开的组织。财务公开制度涉及面较广,关系到很多成员的切身了利益。所以,为了强化财务公开制度的组织工作,要逐步成立财务公开组织小组,小组由党委领导牵头,主体为财务人员,并部分安排与公开制度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参与。二是要明确财务公开职责。小组成员负责对财务公开制度的制定,并定期进行会议讨论,负责财务公开事项的论证探讨和审核。财务部门要定期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按照要求提供数据供给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同时,小组要委派专门的情况调查人员,深入了解官兵对财务公开内容的要求和对财务公开工作的建议。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敏感性强、与广大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小组中的其他部门负责协调配合财务公开制度进行,并参与监督公开制度的运行情况。三是要明确财务公开的程序。首先是财务公开小组的主动公开程序。财务公开小组要对财务部门准备的数据进行审查,经过讨论后将核实的内容分类和汇总,按照事先确定的财务公开范围、时间、形式等进行公开。在公开后的特定时间段内,财务公开小组要接受官兵的意见反馈,进行整理后上报,对于内容中存在问题要进行讨论纠正,在限定的时间内给予官兵明确的答复。公开工作阶段性完成后要及时汇总整理,进行存档,方便今后的查询。其次是官兵申请公开的程序。要建立官兵对财务公开事项的申请机制,保证官兵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官兵申请财务公开事项的程序为:官兵通过网络平台或是书面形式向财务部门提出申请,财务部门接到申请后及时将申请递交小组讨论,如果申请内容符合保密要求,小组就应该在短期内予以回复,并及时将信息进行公布。如果申请内容不符合保密要求,要针对申请者做好解释说明,保证官兵能够有充分的建议权和知情权。
2、统一财务公开的内容
一是要统一公开的项目。总部要从不同单位级别、不同工作重心等角度出发,进行财务公开内容的设计。同一级别,同一性质的部队要进行同样内容的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财务管理的依据。财务管理的依据是财务工作开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财务法规、经费标准、预算等方面,这些内容要尽量公开,保证官兵能够了解内容并依据内容确保自身利益;其次是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管理过程公开是指将财务管理的各种工作流程和方式等进行公开,便于官兵的监督,确保过程合规。主要内容包含有经费开支审批过程、预算编制过程、大项支出决策过程、财务检查过程、实力核查过程等等各个财务活动程序;最后是财务管理结果公开,主要包含预算执行结果公开、结算决算公开、项目完成情况公开、经费结余情况公开、经费效益评估结果公开等方面。二是要统一公开的范围。财务公开范围是指财务信息公开的对象,从目前的实际来看,由于部分资料数据的保密性,总部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公开对象。一般性经费支出必须面向所有官兵公开,保密性较强的内容要进行内部群体的公开,确保财务公开的全面化。一般来讲,针对党委领导主要公开单位财力资源的来源与配置总体情况,财务工作集体决策情况等;针对机关部门主要公开各部门的预算情况、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情况;针对广大官兵主要是公布关系到官兵切身利益的工资、津贴、伙食费、住房补贴、个人医疗保险等方面,公布这些内容时要针对官兵的身份特点进行详细的标准和相关发放情况的说明,保证公开的内容通俗易懂。当然,针对党委和机关公布的财经内容只要不涉及到保密的,都要针对官兵进行公开,保证官兵能够及时了解单位建设情况,关心单位长期发展。
3、拓展财务公开手段
一是发扬传统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广大官兵熟悉的传统宣传栏手段进行财务信息的公开,保证官兵了解信息的即时性。要设置专门的信息公开栏,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措施,上级有关财经法规、标准制度和财务改革举措,事关部队全局建设需要广大官兵了解的财经事项等,定期进行公布。而对于刚出台的财经政策和新下发的通知,则要及时张贴相关内容,让官兵及时了解。同时,要注重会议宣传、口头传达等多种方式的配合公开。其次,要充分利用书面公开形式。书面公开主要是采取文件传阅、简报、简讯等形式进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小组要利用书面公开的范围易控优点,进行纸质文件,如总部、大单位下发的财经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各项经费审批程序与权限,单位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信息的发布,不过这种公开方式需要在特定的对象中进行。二是发展信息手段。目前,军队在财务管理方面逐步普及了“军财工程”的使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军队内部局域网的构建也快速发展,为实施信息化业务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所以,军队财务公开手段要逐步适应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各单位要在本单位的内部网页上开设财务信息公开专题,将相关政策、标准和财务管理的新闻、财务管理的结果等内容进行公布。通过与同级和下级间的局域网互联,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快速、全面的检索。通过长期的使用和有效的宣传,逐步转变官兵获取财务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财务信息掌握,最终推动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的发展。
4、完善财务公开的法规体系
要逐步完善财务公开立法工作,在《财务条例》的指导下,总部要尽快出台有关财务公开制度的相关法规。法规中要对文章中讨论的各项内容进行明确,主要包括不同级别和不同任务单位的财务公开的内容、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财务公开程序、财务公开对象等各个方面,以便从法规上保证财务公开工作的严肃性。同时,财务公开法规要明确对财务公开工作责任的追究,通过将财务公开工作细化分工,有针对性地提出违规情况的处罚措施,保证责任能够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并进行严格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形成良好的财务公开法制环境,进而促进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来春:经济监督方式的创新——永吉县人武部财务公开纪实[J].后勤工作研究,2002(7).
[2] 李华燕、朱小兵:台州市试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DB/OL].台州网,2009-09-15.
[3] 陈志宏:用好网络资源推进武警部队各级财务公开[J].军事经济研究,2009(4).
一、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职务聘任、奖惩、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评模选优、晋职晋级等工作,学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队员、优秀队干部、对特困生学杂费的减免等工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对学校重大决策、有关规章制度的实施方案以及教职工和群众普遍关注的有关事宜,必须由校务会研究决定,经教职工大会通过后执行。
四、对学校重要的改革方案、发展规划和各种规章制度的修改,必须由校务会研究决定,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五、对学校的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必须先由校务会研究决定,然后再进行张榜公布情况。
六、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每学年必须由财务工作人员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学校财务收支情况。
七、教代会要每年组织教职工评估学校领导班子德、能、勤、绩情况。
八、学校要进一步强化校务公开措施,依法治校,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九、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大有中学
为加强我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根据教育部、省市区有关(校务)公开的相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大全校教职工对学校工作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调动干部和教师的积极性;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广大干部和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树立干部教师公正、高效、廉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北航的积极性,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校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1、推行校务公开,必须坚持既要维护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又要有利于学校领导行使依法治校的权利。
2、坚持内容客观真实、程序简洁清楚、运作规范易行.。
3、注重实效,分层次、多形式、逐步推行校务公开。
4、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三、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在校内不同范围公开的事项: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2.选拔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有关程序和决定;
3.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
4.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
5.学校财务预算和决算;教育经费的收入和使用管理情况;
6.干部和教职工的聘任、考核、晋级、奖惩等有关政策、程序及结果;
7.教职工 “五险一金”缴纳、劳动保护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情况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
8、学校领导党风廉政制度及纪律规定;
9.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公开或学校认为有必要向校内公开的事
项。
(二)、向社会公开的事项:
1.学校招生计划、政策,规程以及结果;
2.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程序;
3.学生管理制度和办法、学生转学、休学办法等;
4.其他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必须公开或学校认为有必要向社会公开的事
项。
四、校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一)教代会
教代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
(二)其他形式
1、有关会议。校长会议、中层干部会议、教职工大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
2、书面公文。学校通过各种文件、公告、公示、网站、校报、通报、通知等
3、其他形式。公布信访举报电话等。
五、校务公开的组织领导
成立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实施。
组
长: 于瑞花
副 组
长: 李文年
成员: 于敬洋
张伟丽
辛晶伟
张广君
六、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各教研组长
监督小组实行全过程监督,定期检查校务公开的落实情况。每学期综合检查校务公开工作,作出工作总结,提出整改意见交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苏木塔什中心小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科学性,杜绝不正之风,保证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在学校得到正确地执行,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根据学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
1、学校成立由工会主席、教师代表和退休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
2、监督小组要检查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
3、监督小组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和解决校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校务公开的形式。
1、设置校务公开栏或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公开;
2、设置举报电话(0852-5504367);
从中央到地方, 无论是反腐倡廉还是工作效能的要求, 都显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迫切需要。《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296号) 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 是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三价” (招标控制价、中标价、竣工结算价) 信息报送和公开制度进行具体实施和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 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 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防止虎头蛇尾, 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 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2014年4月22日温州商报新闻报道, 《预算法》的修订关系着政府“钱袋子”公开透明, 让政府“闲不住的手”关进法制的笼子, 更是关系着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否迈上法制化的轨道。无论是一直备受公众关注的反腐倡廉, 还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倡的厉行节约、三公经费公开等新举措, 尤其是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的治理, 说白了, 就是政府“钱袋子”如何花的问题。
《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的规定, 建立了“三价”信息报送和公开制度。特别是第二十条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在和施工企业签署工程价款结算书之日起30日内向建设工程造价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结算信息。第三十一条规定, 建设工程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招标控制价、中标价、结算价等信息在本单位的门户网站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应当保密的建设工程除外。第三十六条规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 建设单位不按照规定报送工程结算价款信息的, 由建设工程造价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可以看出, “三价”报送和公开制度是符合中央精神的, 与新预算法的思路也是一致的, 规范了建设单位不按照规定报送工程结算价款信息的行为。总体看来,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 “三价”由建设单位报送, 然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公开是可行的。但是, 运行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2 实施情况
《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出台以后, 浙江省建设厅发布了“三价”报送和公开的有关具体规定, 各地 (市) 也进行了具体落实和宣传, 招标控制价、中标价的报送和公开工作开展基本正常。但是, 全省范围内, 竣工结算价却是零报送, 公开也就无从谈起。由于竣工结算价是最终投资效果的真实体现, 招标控制价和中标价的公开应该是为竣工结算价的公开做准备的, 缺少关键环节, 原来的制度设想也就不能真正体现, 使得“三价公开”失去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意义。
3 原因分析
(1)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在《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文件出台之前, 温州市曾经出台过两个关于结算报送的文件, 但执行情况不理想, 最后不了了之。这次新政策的出台,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花大的精力去做宣传, 对执行情况也没有很好进行督促。所以建设单位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则, 文件执行具有滞后性, 从2013年2月1日开始执行, 目前工程可能还没有到结算这个环节。建设单位也可能认为, 文件发布实施之日起, 开始招标控制价报送的工程, 日后才会报送竣工结算价。
(2)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措施落实困难。《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 建设单位不按照规定报送工程结算价款信息的, 由建设工程造价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办法》关于“三价”报送和公开的规定是针对政府投资工程的, 也就是在政府的“钱袋子”里面, 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人员属于政府工作人员序列或国有投资序列的, 如果罚款, 是在一个“钱袋子”里面挪动一下位置, 罚与不罚, 对建设单位的负责人没有影响,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负责人也没有任何措施, 因为其行政级别不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能管的。另外, 招标控制价报送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招标阶段进行管理;中标价报送在工程建设正式开始实施期间, 可以在合同签定阶段进行管理, 而在目前的建设程序里面, 竣工结算办理后,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没有措施或手段对其进行管理, 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后续管理措施, 是否报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单位意愿。
(3) “方便”工程建设, 继续保留寻租空间。权力寻租概念源于经济学中一个解释特定腐败现象的重要理论, 即寻租理论。经济学意义上的寻租指利用垄断地位获得超过竞争价格的高额回报。在80年代后尤其指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垄断, 谋求不正当利益, 即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那么, 权力寻租空间就是指可进行权力寻租的可能性的大小。工程领域腐败案件高发, 特别是工程标的金额大, 稍留一些寻租空间, 其诱惑力就很大。现在纪检监察部门采取事前防范, 事中监督, 事后调查的办案方式, 即便案发, 损失也难以追回。中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 财政部门也致力于使得政府“钱袋子”公开透明, 我们应该在制度设计上减少寻租空间, 最好是无租可寻, 这也是从保护干部角度出发的。投标企业投标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果没有潜在空间获取额外回报, 当然不会自己掏钱去行贿, 挖空心思低价先中标, 然后通过各种变更手段获取高额回报了。亏本的买卖是没人去做的。
4 对策措施
(1)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我完善制度设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程序中设置环节, 督促建设单位报送竣工结算信息。最近建设部在调研征求意见, 设想能把竣工结算文件做为竣工验收的一个必备资料, 最终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如果省市先行, 影响面可能会小些。但是在目前简政放权的背景下, 这项措施能否实现, 依然是个问号。
在现有条件下,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新政策的宣传工作, 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 并对执行的时间节点做出明确解释。要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 对拒不报送的单位可以在媒体或门户网站进行公开。
(2) 项目负责主体承担公开责任。目前, 很多法律、法规起草都是由相关部门负责的, 经过法制办审核, 最后形成正式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并发布。所以现有法律体系难免带有部门本位主义的烙印。《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是由浙江省建设厅起草, 是站在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钱袋子”是由财政部门管理, 如果没有财政部门配合, 竣工结算价报送难以实施是可以理解的。政府“钱袋子”将越来越公开透明, 而工程投资是政府“钱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行业管理的界限, 由财政部门在门户网站或指定媒体公开是一个可行之策。财政部门在门户网站事先设计上, 可经过沟通保留数据共享的统一接口,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对接。
(3) 信息公开实行部门联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信息公开工作, 并联合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共同督促建设单位报送竣工结算信息。从廉政建设和权力运行监督的角度考虑, 信息公开是反腐败的一剂良方。由纪检监察等部门督促落实竣工结算报送制度, 是真正落实投资效益评价的关键环节, 让最终造价成果信息公开, 置于阳光之下, 接受公众监督。这将在制度上起到震慑作用, 压缩寻租空间, 既保护了干部, 又节约了投资。毕竟, 打老虎、苍蝇需要很大成本和代价。为使政府“钱袋子”越来越公开透明, 财政部门应该也会愿意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报送竣工结算价。
截至7月23日,98个中央部门中,七成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距国务院规定的最后期限过了20多天。此前,国务院要求所有的中央部委在6月底前要完成公布“三公”支出的任务。
在较早公布的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行政学院、审计署等几家部委中,科技部的“三公”支出公布最早,4月底即已公布。审计署的数据则最详细,不但公布了每个支出大项,而且还对每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做了详细说明。中央行政单位总的“三公”支出则由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做了汇报,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其中“三公”支出为94.7亿元。
公布“三公”支出是预算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后,舆论就一直关注该方面的进展情况。这反映了人们对知情权的重视。理论上说,政府的预算收入来自于纳税人上交的税收,因此,公开包括“三公”消费在内的整个政府预算,接受民众监督,乃天经地义,是政府当然之责任。但在实践中,由于长期把政府预算看作国家机密,只有少数领导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接触到这些数据,大众根本无权知晓,“三公”支出的公开也就千呼万唤“出不来”。
其实,看一个政府是否乱花钱,“三公”消费是最好的镜照。从政府履职和运转角度而言,是需要一定的“三公”支出的。如果这个支出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公共服务,哪怕因此多花一点,想必公众都不太会有意见。但目前的“三公”消费很多与政府的履职并没有多少关系,纯粹用于政府部门自身的“非生产性”消费,用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福利。
或许正鉴于此,更多的中央部门到现在迟迟未能公布“三公”支出,因此,如何确保“三公”经费的亮相不“卡壳”,就成为需要从制度上考虑的事情。除此外,还应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公开,以及公开后对所存在问题的改进。
乐观来看,由于有国务院的规定、舆论的压力以及已公开部委的“榜样”,尽管时间已经延后,但相信其他部委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最后都会公开自己的“三公”消费。但如何公开、公开的质量怎样,却是大可讲究的。从上述几个已公开的部门看,除审计署外,公开的项目非常简陋,明显有应付性质,这样的公开对民众的监督起不到多大实质作用。必须有对公開项目的进一步细化和说明,以防止在“三公”消费公开上做手脚、玩花样。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仅有公开而问题得不到改进也不行。如果年年公开,年年同样的问题存在,这样的公开意义也不大。为此,需要完善预算公开的制度和程序,在问责上下工夫。
首先,建立硬性约束机制,对不能按时公开的部门,以及对公开后发现动用公款进行“三公”消费造成挥霍浪费的,要进行问责,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其次,立法规定预算公开的内容、方式、主体、时限、说明语言等,并由各级人大对“三公”消费预算进行审定,确定细化标准,以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要明确规定公开的时间表和每个公示周期的最后期限,防止有关部门将陈年旧账拿出来“忽悠”公众,或者故意拖延、拒不公布。
第三,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将财政预算内外两种管理体制统一起来,严防地方和部门私设“小金库”。
第四,强化人大审查监督的力度,各级人大要承担起对“三公”消费的监督责任,同时突出审计独立监督的职能。这就需要我们尽快修改《预算法》、《审计法》等法规,使之相衔接和配套,成为能真正实施和违法后追究责任的法律。
最后,还应加强舆论的监督力量。
一、校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1、校务公开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要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领导、按步骤、分层次地向前推进。
2、校务公开的内容要突出群众关心的重点,做到全面、客观、及时,注重实效,要有利于加强群众监督,建立反腐倡廉的机制。
3、校务公开要坚持依法办事,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展开,既要依法维护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护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有利于学校规范管理。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校务公开:
为了切实落实校务公开,稳步推进这项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本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建立监督小组,负责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三、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责任部门
(一)校务公开的内容及责任部门:
1、向学生公开的内容:
(1)各类推荐、评优等。(教导处、团总支、少先队)
(2)学校的重大活动等。(教导处、团总支、少先队)
(3)涉及学生收费及使用情况。(财务室、总务处)
(4)其他应向学生公开的内容。
2、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1)学校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和措施。(办公室)
(2)学校各项重大活动。(教导处、团总支、少先队、办公室)
(3)招生、收费、办班等。(教导处、财务处、总务处)
(4)学校主要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政策依据、社会捐资助学情况。(财务室)
(5)其他应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办公室)。
3、向学校教职工公开的内容:
(1)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和工作措施。(办公室)
(2)学校各项重要决策、重要改革和重要活动方案及实际情况。(办公室)
(3)学校经费的收支及使用管理情况(财务室、总务处)
(4)招生、收费情况。(教务、总务、财务)
(5)学校基建、维修、设备添置项目的执行情况。(总务、财务处)
(6)教师评价,绩效工资、考核、职称评聘等。(教务处、办公室)
(7)学校岗位设置和聘任情况。(教务处、办公室)
(8)学校教工大会议案、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工会)
(9)其他应向教职工公开的内容(办公室)。
(二)校务公开的形式:
1、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按规定内容定期实行报告制度。
2、设置校务公开栏,对经常性事务定期公开,对阶段性事务及时公开。
3、其他形式:如:黑板报、教师会、班会、家长会等。
4、设立校务公开联系信箱和监督电话0564-5417032或0564-5417473。
四、校务公开时间:
1、各部门负责人把要公开的内容及时上交办公室。
2、每周星期一由办公室负责在公开栏相关内容。
校务公开是关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阳光工程。我们学校将会在不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时总结新经验,用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和充实校务公开内容,提高校务公开水平。
但家庙镇中心学校
(2011.3)
为了切实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我校校务公开制度。
一、组织领导
1.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组长:李雪民
副组长:唐林石燕
组员:刘黎明石杰艺蒋红伍
二、校务公开的内容
1.学校章程以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公开
学校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办学目标、工作计划出台前,要经过校务委员会反复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
2.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为适应学校的改革发展,学校组织教育改革的各类改革方案,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并组织实施。
3.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公开
学校组织制订促进学校发展的各项阶段性管理机制,在得到校务会议讨论制订以后,并通过教职工反复讨论,组织实施并适时修订。
4.学校基建项目招投标、大宗物品采购供应情况公开 学校在重大基建项目和添置贵重教学设备时,必须经过校务
委员会研究决定,并向教职工公开招投标情况。
5.学校校长及校务人员分工及岗位责任公开
学校管理层级管理情况和具体分工情况公开
6.学校收费公开
学校收费工作要依据省、市有关规定,公开政策依据、项目、标准。
7.财务收支公开
财务收入指财政拨款、社会捐资、学杂费及学校其它收入。财务支出指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支出。
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向全体教职工(或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
8.教师职称评定公开
职称评定工作实行指标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评审结果公开。
9.涉及教职工利益工作公开
教职工的业务考核、评优、晋级、教职工聘任等公开。
10.涉及学生自身利益,办事标准公开
学生评优、奖惩、费用的减免、资助、办事标准等方面公开。
1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开
涉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公开。
三、校务公开的形式
1.召开会议
以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员工大会、校务会议、等形式公开校务;通过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学生家长大会公开有关校务。
2.书面公告
以公告栏公告、通知、家长信等形式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校务。
3.其它形式
以教学开放、班队会开放等形式公开校务。
四、校务公开的程序
需要公开的校务,应视学校具体情况,由各部门提交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凡需提交教职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的各项议案,要事先发给教职员(或代表),让教职员了解实情,组织预审,广泛听取意见,校领导对议案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提交教代会进行审议通过,并写出会议纪要或决议。
五、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及专业部的工作职责
1.校务公开专业部负责校务公开的日常工作。
2.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校务公开需要处理的事情按分工由主管处室或部门进行解决。
关键词: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
【中图分类号】 D631.1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7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自2008年5 月1 日起正式施行, 这表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正式确立, 阳光政府、透明行政已有法可依。政府信息公开实质上就是通过政府管理表现形式的公开性,将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制度正义和程序正义,促使“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相结合,实现现代国家政府管理应当具有的社会正义价值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一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所谓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公众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过程, 公开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 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 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直接,政府信息公开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其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1.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人民要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其前提条件是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只有知情以后才能真正谈得上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而只有公开政府信息,才能满足公众获得信息权、使用信息权和参与信息权的需要。通过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让人民共同参与政府事务,将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政群关系,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落实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2.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 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政府管理方式由传统单纯的政治统治转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 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决策的程度日益提高, 政府不再依赖单纯的行政命令, 更多的是依靠政府机关与公众之间信息沟通、交流互动来实现社会治理。政府信息公开为公民与政府之间提供了双向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促进了公民对政府行政的参与, 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赖, 有助于实现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的成效。
自从国务院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存在三个层面: 乡镇政务公开规范发展; 市地级机关全面推行; 省部级机关政务公开逐步开展。目前, 政府信息公开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及时公布政府的立法和决策信息; 二是定期发布重要的政务信息; 三是定期公开重要的数据信息; 四是司法公开, 并进行相应的司法警务监督; 五是任前公示; 六是全面实施“电子政务”。
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时间较短,当前信息公开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公众的信息获取来源有限,即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并且信息公开也大多限于政策层面,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二是信息公开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连续性;三是信息公开的质量不高,适用信息不多,沟通渠道不畅;四是信息公开数量不足,往往存在失真现象;五是信息公开部门各自为政,政府各部门间缺少一个主管和协调的机构;六是获取信息代价较高,甚至出现行政信息商业化等不正常现象。
三 建立健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
在当前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必须紧紧抓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的契机,围绕基础性工作,把握重点,以点带面,合力推进。
1.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促进政府观念的转变。
政府应牢固树立“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 坚决摒弃传统的有悖于信息公开的思想观念。首先, 应敢于公开。摒弃封建官本位意识, 克服封建思想, 杜绝“暗箱操作”, 变不主动公开为主动公开, 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其次, 应及时公开。保证媒体及时准确获得信息, 保证政府信息得到准确、及时的公开, 如果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的或者不完整的信息,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为了保证媒体获得政府信息的一致性,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的协调机制, 即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 应当与有关机关进行沟通、确认。
2.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工作开展的效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制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务必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部门,建立领导负责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各级政府及其各个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总之,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仍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的阻力较大、公开的内容有限、公开的渠道较窄、缺乏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健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应采取上述的树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加大政府机构的整合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等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参考文献
[1] 姜洁.规范权力的正确行使[N].人民日报,2007-09-29
[2] 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
【校务公开制度措施】推荐阅读:
校务公开监督制度11-26
万峪中学校务公开制度06-21
校务公开总结06-03
校务公开材料10-30
校务公开监督小组10-01
校务公开汇报材料12-21
校务公开栏材料10-06
校务公开民主测评总结12-06
党务校务公开工作总结06-17
校务公开工作计划格式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