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峪中学校务公开制度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万峪中学校务公开制度(精选5篇)

万峪中学校务公开制度 篇1

一、校务公开原则:

1、坚持“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2、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原则。

二、校务公开内容:

1、学校重大决策。

2、财务预算、决算、审计、基建、大型维修、大宗物品添置采购。

3、人事、劳资、干部选拔与民主评议;教师职称评、聘。

4、教职工晋级、评优、奖励;福利费用、奖金津贴、各种补助等的发放。

5、学校经费收支、班级活动费收支、团费收支。

6、招生政策、程序及收费标准。

7、学生评优、奖惩;“奖学基金会”的评审和奖学金的发放。

8、非机密而应向师生公开的其他事项。

三、校务公开形式:

1、张榜公开公布。

2、大会公布解释。

3、集体讨论及教代会审议。

4、教工代表、经审委员会参与清查、审核。

5、设立校务公开意见箱,校级领导、承办科室负责人接受咨询并予以答复,设立校务公开栏。

6、教工代表直接参与校务活动。

四、实施要求:

1、校务公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承办原则。

2、校务公开的具体操作依据学校《公开办事制度》及相关制度执行。

万峪中学校务公开制度 篇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 》的实施,落实好“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方针”,根据“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我校进行了“校务委员会制度”的实践。

早在2002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校务委员会制度的试点工作。2007年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第四届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子课题———“南京市中小学校务委员会建设的实验研究”作为重要议题,在大会开幕式上展示初期研究成果,引起了全国各地代表的广泛关注。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主任李继星认为,南京的校委会改革切合中小学发展的实际,“对政策的尺度把握得比较好,推广价值很高”。到2012年南京已经在全市推广《全面推进校务委员会建设推进“一主两翼”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工作,要求各个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

南京市建宁中学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担负着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专门学校,我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专门教育赋予的重托,努力为每一位在成长中陷入困境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学校确定了“花样年华,阳光未来”的办学理念,旨在通过我们的教育转化,让每位学生走出泥泞,感受阳光,拥抱青春,实现我校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学校明确提出了“引领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的办学宗旨,通过转化学生行为习惯、调节其心理状态、培养其学习能力,引导其成长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学习”的现代公民。为了更好地推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于2012年初开始校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校务委员会在我校成立后,改变了以往学校单一管理决策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协调制衡的新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二、校务委员会的组建

1. 校务委员会的组织架构

学校融合家庭、社区、组织机构等多方力量,成立了由市教育局业务处室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知名学校资深名师、辖区派出所和社区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等人员组成的南京市建宁中学校务委员会,其成员涵盖了与学校办学有密切联系的各方面人士。

2. 校务委员会职能

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校务委员会的前置审议。帮助学校在决策之前收集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提供不同视角的建议,发挥辅助、参谋的作用。

三、校务委员会的作用

首先,校务委员会具有咨询和建议的作用。校务委员会提供社区( 社会) 对教育的需求信息,提出完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反映学校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具有宣传和协调的作用。校务委员会是宣传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收获及学生转化成效等各方面工作的很好平台,能协调家校及社会之间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服务。再次具有审议和决定的作用。在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有关学生管理、学生发展的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审议,并做出相应决定。

再次,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参与学校校园活动、参加学校组织建设,强化落实教职工和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大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为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特别学生转化筑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四、校务委员会工作实践

1. 校务委员会———是学校行政的“智囊团”

学校邀请全体校务委员会委员走进校园,就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建言献策。如针对我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严重不足等特点,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老师( 校务委员会成员) 说,“对特殊教育对象在课程设置的形式上要有针对性,有创意,有特色”。鼓楼法院少年庭谷平庭长( 校务委员会成员) 建议,要让学生有表达观点、发表意见的场合。综合大家建议,学校最终创造性地开设了《建宁30分》课程。

在建宁30分的讲坛上,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礼仪得到培养; 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思想得以表达; 渴望被倾听、关注、理解的愿望得以实现。而老师们则多了一个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寻找学生个别化教育转化方法的途径。2013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校本课程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与会领导与代表对特色课程《建宁30分》的开设,给予了充分认可。

2. 校务委员会———是学生利益的“代言人”

校务委员为学生的成功摇旗呐喊,主动宣传。我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对自己没信心,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和被赞赏的感觉。而我校开设的机器人课程使部分学生感受到了站在领奖台上的喜悦和自豪感。2013年7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亚太地区FTC机器人联赛,我校学生摘得联盟总冠军,南京《江南时报》编辑出版部王崎主任( 校务委员会成员) 主动采访撰写通稿,帮助宣传报道我校特色课程建设和学生取得的成绩。后来陆续有《新华日报》整版刊登学生参赛获奖情况、江苏电视台做了一期45分钟的题为“从网瘾少年到世界冠军”专题节目等,建宁学生的风采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和广泛关注。

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校务委员也是倾心尽力。在部分学生和家长反映食堂伙食质量不高等问题后,有3位家长( 校务委员会委员) 正式向学校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经过校务委员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伙食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在校情绪的稳定与否,于是与会委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向学校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案。

3. 校务委员会———是家长工作的“传声筒”

2013年开学初,根据政策,要求学校自办食堂,学生校服也要求从中标的厂家购置,成本提高了,要多交费。学校向家长分发了调查问卷,依然有3成左右的家长不赞成更换校服,学校犯难不好强行为之,这时,我们又召开了校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学校的决定。校务委员在家长会上作了政策解读和学校方案通报,真诚沟通争取理解,最后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像这样,换了个工作主体,改了个说话方式,利用委员们的“手”和委员们的“口”,结果却顺利了许多,更加柔化、人性化地完成了任务。同时,无形之中也成为了钝化矛盾的“缓冲剂”。

4. 校务委员会———是教师发展的“资源库”

在我校,教师也面临个人发展的困惑,在校务委员会的直接帮助下,2012年10月份,成功举办了建宁中学第一期“问道名师”结对仪式,有8位南京市名校的特级或教授级名师,其中有4位都是我们校务委员会的委员,与我校的八位年轻教师组成对子,年轻教师受益匪浅。2013年,第二期“问道名师”结对工作也顺利开展,依然是通过校务委员帮助我们寻找名师资源。通过这一活动为教师提供和名师接触的机会,搭建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在校务委员会的参与下积极地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能,帮助学校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学校根据教师特长,开设了近20个个人工作室,打造特色品牌的校本课程。此外校务委员还经常为全校师生义务做讲座。

五、结束语

万峪中学临时代课老师聘用合同 篇3

甲方:万峪中学

乙方:

一 聘用条件:服从学校安排,遵守学校各项制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专科以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应往届毕业生。

二 聘用待遇:

1工资 月基本工资700元,实行结构工资制。400元/月为基数,300元/111

月为浮动,学期浮动工资总数1500元,按考核发放。只考核前30名,优生率、及格率、人平分各占1/3。优生率、及格率、人平分达到东片各校前1/3名次分别得400元。优生率、及格率、人平分每进一个名次分别奖50元,每退一个名次分别扣50元,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2教学奖:按本校教工标准考核后发放。

3出勤上岗津贴:按本校教工标准考核后发放。

4教学常规津贴:按本校教工标准考核后发放。

三 聘用期限:半年为一个聘期,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

四 聘方义务:为被聘方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等)和生活设施(包括寝室、床位等)

五 聘方权利:

1、根据本校实际,安排被聘人员从事不高于本校平均工作量的工作。

2、对被聘方绩效进行公开、公正考核,并按考核结果兑现浮动工资,教学奖,出勤上岗津贴,教学常规津贴。

3、对被聘方以下有损师德形象的行为有告知、批评教育、戒免谈话乃至解聘的权利:

(1)不按时上课下班;

(2)不用普通话教学;

(3)穿拖鞋、便装、短裤、背心进课堂;

(4)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

(5)侮辱、恐吓本校教工;

(6)师德败坏、侮辱或不尊重女生;

(7)经常看黄色书刊、录象、浏览黄色网站;

(8)其它有损人民教师形象的败坏行为;

甲方:万峪中学

乙方:

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燕河营镇中学校务公开会议制度 篇4

为了全面落实《卢龙县中小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我校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展开。特制定本制度。

一、会议形式: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执行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或分组召开。

二、会议要求:会议应以团结、务实、高效为基本原则。会议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会议质量。与会人员必须按时出席会议,不得迟到,不得无故制度,有事有病提前请假。各部门在全体会议前,必须准备好相关工作,保证会议的高效率。要公开的内容须报领导小组审核,重大内容还须经过集体讨论通过才能公开。会议过程中,出席人员均须集中精神,认真参与,积极讨论,会后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执行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会议内容要有记录。

三、会议纪律:所有会议要有记录。全体人员会议时,召集人须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准备好有关资料。凡与会者有事缺席,必须事先向会议负责人交请假条,如确实事发突然,不能会前请假,会后必须向会议负责人补假并说明原因,由会议负责人作好记录,口头请假或代假无效。凡迟到或未能参加会议的人员会后须主动向会议主持人了解会议内容并执行会议所形成的有关决议与任务。

四、会议内容:主要讨论以下的公开情况: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工作规则、学校改革方案及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及办事流程、大额度的财务收支、校园维修绿化采购项目、对外经济合同等。只要是涉及校务公开的内容都是会议要讨论的内容。

五、会议时间:每月底举行一次,有重大事件或特殊情况临时举行会议。

万峪中学校务公开制度 篇5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档案制度提出的要求

第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档案法》的立法价值、立法目的发生根本性转变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是20世纪中叶以后迅速发展和推广开的一项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为除了依法应该保密的以外, 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决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 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和摘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重申了这一原则, 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整个立法价值和目的来看, 自始至终围绕着信息如何公开, 公民如何获得政府信息来运行。现行的档案制度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的一个特殊制度而存在, 其立法目的和价值主要偏重于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保存上, 轻视对档案的利用。这可以从《档案法》第一条的规定中看出, 档案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制定本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档案制度的立法价值和立法目的要从档案的管理和保存转向档案的充分公开和利用, 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

第二,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政府提供科学、合理的档案制度。政府的档案信息要公开, 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国《档案法》确立了许多档案法律制度, 例如, 档案保存制度、档案的公布制度等, 但是这些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且限制了政府档案信息的公开和利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了保障政府信息的公开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例如, 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保障制度、救济制度和监督制度。为了实现公开政府、阳光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具有信息内容的档案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开制度, 以此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

二、现行档案法律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相适应之处

我国档案法确立的档案制度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其中有许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政府的要求, 且与政府信息公开不相适应。

第一, 档案公开制度欠完整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样, 《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的公开制度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尚欠完整。首先, 档案法对档案信息开放规定的常态是“满30年开放, 提前开放、随时开放是例外”, 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的常态是“零时限开放, 开放是原则, 不开放是例外”。其次, 档案是否开放和公开的最终决定权仍然操纵在档案馆或档案保存单位, 缺少内部和外部强有力的监督。再次, 《档案法》没有对档案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作出规定, 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和途径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最后, 现行档案法关于档案公开范围的规定过于模糊, 导致档案部门只公布抽象的档案信息, 对民众有用的具体档案信息却一般不予公布。

第二, 档案的移交制度不合理。首先, 有关单位和个人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时间过长。《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 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 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 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 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 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 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其次, 现行档案法太重视对移交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利益的保护, 忽视对其他档案利用者的保护。现行《档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 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 并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 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档案法的规定来看, 档案法给交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赋予了这些单位和个人的优先利用权, 而且交存档案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档案馆提出不予公开此档案信息的建议, 这些规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设置了羁拌, 剥夺了其他公民合理使用档案的权利。

第三, 档案利用制度程序繁杂、限制太多首先, 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中国的组织和个人利用已经公开的档案信息还需要相关证明和介绍信, 加大了公众利用档案信息的难度。其次, 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中国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未公开的档案信息需经过档案馆或者档案保存单位的同意, 如果它们不同意公开利用, 那么该档案信息也不能利用。再次, 档案的封闭期过长也限制了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30年或者更多年限的档案秘密保存期使得档案的利用价值降低。最后, 《档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档案的公布权, 《档案法实施办法》又对公布的主体和权限作了规定。这几项规定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利用范围。

三、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的档案制度

第一, 确立档案公开制度。首先, 缩短细化档案开放时间, 目前档案法关于档案向社会开放时间的规定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利用, 因此档案学家皮特尔女士提出“设计并保障扩大公民查阅文件与档案权利、争取缩短档案开放的法定期限是现代化档案立法中的一个必要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确立“随时开放为原则, 延时开放为例外”的宗旨。其次, 要确立档案的开放方式是依当事人申请公开, 还是档案馆或档案保存单位主动公开, 并且要明确档案公开的程序。最后, 目前档案开放的范围要比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窄得多, 政府档案是政府信息的一部分, 政府档案开放的范围应该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一致。因此“依法扩大档案开放范围, 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凡是已经公开的政府信息, 档案法律、法规中也必须将其视为已经开放的范围, 划归公民可利用的范围。没有公开的政府信息到了档案馆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 重大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原则上都可以划归公民可利用的范围。

第二, 确立合理的档案移交制度针对档案移交制度存在的众多问题, 本文认为:首先, 应该缩短档案移交时间。《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档案移交期限过长, 这影响档案信息的有效使用。应该将该移交期限根据档案的保密程度依次确定不同的移交年限, 而不是像现行档案法律所规定的按照行政级别的不同来确立档案移交年限, 而且要大大缩短档案从机关及其他单位向国家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其次, 机关及其他单位移交给国家档案馆的档案, 对其中不宜开放且需要限制利用的部分, 档案馆不应该听取移交单位的意见, 而应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 建立完善的档案利用制度首先, 根据档案法规定, 公众利用机关档案必须经过其“同意”。可见, 档案立法限制了公民对国家机关档案利用的权利。我们要通过修改法律, 把行政机关可任意决定同意与否的权利变为开放档案的义务和责任, 明确规定公民利用档案无需档案保存机关同意。其次, 对于已经开放的档案, 任何人无需用任何介绍信即可获取, 对于没有开放的档案, 只要不属于不予开放范围之内的档案信息, 政府应该同意公民获取。最后, 凡是公民获得档案馆许可或者档案保存单位许可利用了档案信息时, 该公民就自然而然地享有了档案的公布权。否则, 档案的利用权对公民来说是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

第四, 设立权利救济保障制度法。无救济既无权利。我国现行的《档案法》没有对公民在利用档案过程中的权利受损提供救济保障制度, 这使得公民的知情权无法得到落实和保障, 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应该设立对公民利用档案行为的救济条款。当公民申请政府开放档案、利用档案的要求被拒绝、不予答复, 或者政府部门依职权对应该予以开放的档案却不予开放时, 公民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档案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此复议结果不服的, 也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造成损害的还可以要求赔偿。

总而言之, 以强化档案保密、限制开放与公开为根本追求的传统档案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 以使档案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行政公开制度乃至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所着力追求的目标。然我国现行的档案法律制度却与其背道而驰, 严重制约了公民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 因此必须建立相适应的档案制度。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档案法,档案制度

参考文献

[1]黄南风.从《条例》的立法理念看《档案法》修改[J].档案学通讯, 2009 (2) .

[2]黄项飞.档案馆:走向开放[J].北京档案, 2005 (5) .

[3]姜之茂.档案开放再认识[J].档案学通讯, 2005 (2) .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12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双鱼座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