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务公开制度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务公开制度(精选9篇)

居务公开制度 篇1

一、居务公开制度是对社区重大事务和工作定期公示的制度。

二、居务公开要实行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分别是:

(一)事务公开

1.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任务、机构设置、人员及岗位职责; 2.社区居委会的办事时间、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 3.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各项决定、对社区居委会成员的评议情况;

4.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聘用情况;

5.社区各项评先表彰情况和其他应该公开的事项。

(二)财务公开

1.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奖金、福利情况; 2.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使用情况; 3.有关经费、集资款项的收缴使用情况;

4.社区接受政府和社会捐款款项情况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

(三)政务公开

1.社区相关的有关法规、政府及其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 2.街道和政府部门在社区开展的重大活动和重点建设工作; 3.协助政府部门办理与居民相关事项的有关情况等。

三、社区应至少每季度公示一次,每季度第一个月的中旬必须对上季度的“事务、财务、政务”情况进行公示。

四、重要事项和较大数额的财务收支情况必需及时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一周。

社区事务公开制度

为规范社区工作流程,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了社区居民监督评议社区事务制度,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社区成立了社区居民监督评议小组,严格产生程序。首先,由社区党组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推荐,被推荐人员的具体要求为:辖区居民中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对社区事务较为关注且在社区居民中威望高、信任度高的社区居民。

明确评议内容。监督评议小组的议事范围包括社区治安防范、保洁与绿化、占道摊点整治、门面摊点布局、违法建筑整治、救灾救济款发放、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管理、捐助社区困难居民、筹集本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经费及其他需要居民监督的事项。

规范评议机制。监督评议小组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居委会和社区居民负责,并接受全体居民的监督。监督评议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在社区居委会的主持下,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突发性事件,可随时召开。监督评议小组组长为召集人,负责开会和开展活动的人员召集,评议小组成员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必须参加。会上,小组成员听取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对近期社区事务进行集体讨论,民主评议,评议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

居务公开制度 篇2

就目前来看, 我国一些学者关于政府信息的定义只是语言略有不同, 表达的内容基本一致。其将政府信息定义为:是指在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在我国学术界定义也尚未统一, 但根据目前相关立法的理解, 大多数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则是指政府机关及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根据法定程序主动或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

(一) 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不完善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 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与其他相关的法律互相衔接、互为补充, 因此在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法》《行政程序法》等配套法律的缺失, 也是阻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 行政机关过于集权且对其监管薄弱

信息公开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一些机关利用其特权非法干预有关政府信息的公开, 另外加上我国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监督部门往往受制于政府机关, 监督不独立, 监管力量薄弱。

内部监督作用不能凸显。因为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关是政府信息的主管部门, 而监察机关的监督权力规定的较为模糊, 使得相关部门自由裁量权太大。另外作为监督机关对其责任的规定也并不明确, 监督机关由于和其他机关共同服从同一上级, 这使得监督主体在行使监督权力时, 一些监督主体往往会因为自身利益或上级的压力, 对作为被监督者的行政机关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甚至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

外部监督缺乏积极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有权向它的上级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举报。但这种监督行为可能需要监督者承担一定的经济或者其他负担, 甚至面临遭受打击报复等风险。因此在一些情况下, 人们并不愿意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提升位阶, 制定《信息公开法》。首先,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仅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律位阶较低;其次, 政府信息公开属于对人民政府权利义务的设定, 其显然有悖于“任何人不得为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一基本原则;最后,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行政法规, 在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方面存在局限性, 只能约束各级政府, 对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和具有一定政府权力的企事业单位则无力约束, 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不能在行政法规层面得到完全解决。因此, 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当对其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并最终转变为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信息公开法》。

(二) 强化监督、完善考核机制

建议在未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正或者信息公开立法中, 立法者应当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行政内部监督主体的责任。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组织或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通过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内部监督主体的责任, 从而促进行政内部制约机制的良性循环, 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此外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首先, 要建立专门的考核机构, 完善政府目标考核机制, 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纳入各项考核评议工作中;其次, 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网站, 使公众在网站对公开情况进行评价, 把评价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最后, 对考核要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考核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三) 建立完善的救济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一方面,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由于制定较早, 在救济方面, 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举证责任、期限、复议或判决结果等与政府信息公开不相适应, 因此, 应加快修改完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另一方面, 各级政府机关应尝试建立专门的信息委员会, 负责认定信息是否应该公开, 监督政府机关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委员会应保障其具有独立的地位, 委员应具有中立性, 信息委员会应当吸纳专家及普通群众代表。

现实中经常会出现有关机关责令信息公开主体公开仍不公开的情况, 可见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因此首先要对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做详细规定, 对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依法公开而不公开行为要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 不能通过惩罚机关代替惩罚责任人。另外要明确违法的行为和法律责任的形式, 增强实际操作性, 从而铲除“耍赖皮”的情况, 建立起不依法公开不罢休的责任追究机制。

综上所述,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不仅需要政府机构内部程序的完善, 还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和制约, 只有建立完善严密的法律体系规范和相关的配套制度, 才能使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陆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2

[2]杨科.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J].红河学院: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 2011, 35 (9) :101

浅析军队财务公开制度 篇3

【关键词】 财务公开阳光财务军队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社会对政府的各项财经活动的信息公开要求逐步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军队经费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由于部队的保密性特征无法完全向社会公开,但部分经费如公务费完全可以对内公开,接收监督。但是,从军队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公开制度与公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即从我国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现状出发,探讨了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部队实施财务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1、财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建设阳光财务

阳光财务是近年来地方普遍推行的一种理念,是把财务工作放置于民主、公开的监督“阳光”下,这种理念所追求的是一种完善的财务公开机制。军队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可以把财务管理权利运作过程进行公开,把经费的收支信息进行公布,保证了其他部门人员和广大官兵监督的经常性和及时性。这不仅有助于军费的管理效益,还让部队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进行,逐步实现部队理财活动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最终推动部队阳光财务的建设步伐。

2、财务公开制度有助于推动财务廉政建设

近年来,军队不断推动财务廉政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把住经费关,制约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权利,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清廉。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可以建立严密的财务公开程序,强化对单位领导财务开支决策和开支方式的监督,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办理经费业务时的信息公开,避免“暗箱操作”问题的产生,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最终有助于推动财务廉政建设,保证部队领导和业务队伍的清廉。

3、财务公开制度有助于维护官兵利益

官兵是军队战斗力形成的主要源泉,而保证官兵的切身利益是激发官兵奉献热情的基础。推行财务公开制度,首先可以推进官兵对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住房、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准确掌握,保证官兵了解自身经济利益。其次,通过财务公开制度,促进经费开支内容、领导决策过程、经费结算决算等方面的信息公示,可以激发官兵对于部队财务工作的关注热情,促进官兵展开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保证部队建设方向与官兵长远利益的统一。

二、部队财务公开制度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民主和群众监督意识的增强,很多部队在财务公开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如某些单位就确定了财务公开的范围:包括预算公开、家底公开、收支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责任公开、借用公款公开、审计结果公开等,并对每项公开的内容加以细化。在公开方式上,大部分单位都采取了会议通报、口头征询、上墙公布等多种办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队财务公开的发展,减少了违规行为。但是从整体上看,军队财务公开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

1、制度发展不平衡

虽然总部制定的相关财经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进行财务公开制度建设,但是制度中并没有硬性的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很多单位因为主观上积极程度不同、客观上基础条件不同、文化氛围不同等情况,在财务公开制度的发展上存在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级单位间的发展不平衡。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军区级单位的财务公开制度落实较好,而总部和下级单位在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上不够积极;二是同级单位间的发展不平衡。财务业务长期规范,基础良好的单位积极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不断建设相关平台。原来财务管理混乱的单位则被动应付,财务公开制度进展缓慢。

2、财务公开的内容不够统一

很多单位虽然逐步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也确定了财务公开的内容,但是公开内容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一是财务公开的项目不够全面。一些单位财务公开做的比较好,公布了预算、标准、责任等各个方面。一些单位则消极应付,只公布一些无关痛痒的简单内容。二是财务公开的深度不够统一。很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项目上虽然达到了统一,但是仔细查看就会发现,在公开项目信息的深度上,不同单位都有不同情况,有些比较详细,有些非常笼统。尤其是一些敏感性的支出,很多单位遮遮掩掩,很难从公布的内容中了解到实际情况。

3、财务公开的程序不够规范

财务公开不仅是确定公开的内容,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公开程序来确保财务公开制度的良好运行。目前军队财务公开工作程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审查程序不够规范。很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落实上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编制相关内容后直接公开,没有经过严格的领导审查和部门人员讨论,公开内容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二是没有保证申请公开程序。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申请公开渠道和相关程序,很多内容没有公开时,官兵进行公开内容申请的要求无法保证。

三、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的措施

1、健全财务公开制度的组织机制

一是要明确财务公开的组织。财务公开制度涉及面较广,关系到很多成员的切身了利益。所以,为了强化财务公开制度的组织工作,要逐步成立财务公开组织小组,小组由党委领导牵头,主体为财务人员,并部分安排与公开制度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参与。二是要明确财务公开职责。小组成员负责对财务公开制度的制定,并定期进行会议讨论,负责财务公开事项的论证探讨和审核。财务部门要定期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按照要求提供数据供给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同时,小组要委派专门的情况调查人员,深入了解官兵对财务公开内容的要求和对财务公开工作的建议。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敏感性强、与广大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小组中的其他部门负责协调配合财务公开制度进行,并参与监督公开制度的运行情况。三是要明确财务公开的程序。首先是财务公开小组的主动公开程序。财务公开小组要对财务部门准备的数据进行审查,经过讨论后将核实的内容分类和汇总,按照事先确定的财务公开范围、时间、形式等进行公开。在公开后的特定时间段内,财务公开小组要接受官兵的意见反馈,进行整理后上报,对于内容中存在问题要进行讨论纠正,在限定的时间内给予官兵明确的答复。公开工作阶段性完成后要及时汇总整理,进行存档,方便今后的查询。其次是官兵申请公开的程序。要建立官兵对财务公开事项的申请机制,保证官兵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官兵申请财务公开事项的程序为:官兵通过网络平台或是书面形式向财务部门提出申请,财务部门接到申请后及时将申请递交小组讨论,如果申请内容符合保密要求,小组就应该在短期内予以回复,并及时将信息进行公布。如果申请内容不符合保密要求,要针对申请者做好解释说明,保证官兵能够有充分的建议权和知情权。

2、统一财务公开的内容

一是要统一公开的项目。总部要从不同单位级别、不同工作重心等角度出发,进行财务公开内容的设计。同一级别,同一性质的部队要进行同样内容的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财务管理的依据。财务管理的依据是财务工作开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财务法规、经费标准、预算等方面,这些内容要尽量公开,保证官兵能够了解内容并依据内容确保自身利益;其次是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管理过程公开是指将财务管理的各种工作流程和方式等进行公开,便于官兵的监督,确保过程合规。主要内容包含有经费开支审批过程、预算编制过程、大项支出决策过程、财务检查过程、实力核查过程等等各个财务活动程序;最后是财务管理结果公开,主要包含预算执行结果公开、结算决算公开、项目完成情况公开、经费结余情况公开、经费效益评估结果公开等方面。二是要统一公开的范围。财务公开范围是指财务信息公开的对象,从目前的实际来看,由于部分资料数据的保密性,总部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公开对象。一般性经费支出必须面向所有官兵公开,保密性较强的内容要进行内部群体的公开,确保财务公开的全面化。一般来讲,针对党委领导主要公开单位财力资源的来源与配置总体情况,财务工作集体决策情况等;针对机关部门主要公开各部门的预算情况、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情况;针对广大官兵主要是公布关系到官兵切身利益的工资、津贴、伙食费、住房补贴、个人医疗保险等方面,公布这些内容时要针对官兵的身份特点进行详细的标准和相关发放情况的说明,保证公开的内容通俗易懂。当然,针对党委和机关公布的财经内容只要不涉及到保密的,都要针对官兵进行公开,保证官兵能够及时了解单位建设情况,关心单位长期发展。

3、拓展财务公开手段

一是发扬传统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广大官兵熟悉的传统宣传栏手段进行财务信息的公开,保证官兵了解信息的即时性。要设置专门的信息公开栏,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措施,上级有关财经法规、标准制度和财务改革举措,事关部队全局建设需要广大官兵了解的财经事项等,定期进行公布。而对于刚出台的财经政策和新下发的通知,则要及时张贴相关内容,让官兵及时了解。同时,要注重会议宣传、口头传达等多种方式的配合公开。其次,要充分利用书面公开形式。书面公开主要是采取文件传阅、简报、简讯等形式进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小组要利用书面公开的范围易控优点,进行纸质文件,如总部、大单位下发的财经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各项经费审批程序与权限,单位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信息的发布,不过这种公开方式需要在特定的对象中进行。二是发展信息手段。目前,军队在财务管理方面逐步普及了“军财工程”的使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军队内部局域网的构建也快速发展,为实施信息化业务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所以,军队财务公开手段要逐步适应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各单位要在本单位的内部网页上开设财务信息公开专题,将相关政策、标准和财务管理的新闻、财务管理的结果等内容进行公布。通过与同级和下级间的局域网互联,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快速、全面的检索。通过长期的使用和有效的宣传,逐步转变官兵获取财务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财务信息掌握,最终推动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的发展。

4、完善财务公开的法规体系

要逐步完善财务公开立法工作,在《财务条例》的指导下,总部要尽快出台有关财务公开制度的相关法规。法规中要对文章中讨论的各项内容进行明确,主要包括不同级别和不同任务单位的财务公开的内容、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财务公开程序、财务公开对象等各个方面,以便从法规上保证财务公开工作的严肃性。同时,财务公开法规要明确对财务公开工作责任的追究,通过将财务公开工作细化分工,有针对性地提出违规情况的处罚措施,保证责任能够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并进行严格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形成良好的财务公开法制环境,进而促进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来春:经济监督方式的创新——永吉县人武部财务公开纪实[J].后勤工作研究,2002(7).

[2] 李华燕、朱小兵:台州市试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DB/OL].台州网,2009-09-15.

[3] 陈志宏:用好网络资源推进武警部队各级财务公开[J].军事经济研究,2009(4).

居务公开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居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以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为内容,与构建和谐社区同步进行,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保障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社区居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社区居务公开工作必须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检查监督。

(二)坚持依法民主。社区居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的规定,公开的程序要按照民主自治的方式进行。

(三)坚持实事求是。社区居务公开的事项必须符合本社区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事实,体现广大居民群众 的真实意愿和实际需求。

三、主要内容

(一)党务公开:社区党组织简介、党组织班子成员情况,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当年培养、发展党员计划,党员活动安排,党费标准、收缴以及使用情况,党员示范户及帮扶情况,包联共建、党建指导员情况,党的方针政策、统战及民族宗教政策等。

(二)政务公开:计划生育政策措施、征兵政策措施、拆迁政策措施、劳动保障以及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移民拆迁安置政策等等。

(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涉及国计民生,经居民会议决定公开的事项。

(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届期规划、工作计划;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职责分工、分片包户情况、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社区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职责、办事程序和办事内容;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实施情况和落实情况反馈;社区居民会议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成员的评议结果;社区居民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的初审、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等情况。

(五)社区财务公开:社区机构运行经费数额、使用情况,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便民利民项目的收支情况,各级投入的社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帮扶单位捐赠款物使用情况,社区集体资产明细,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情况等。

(六)社区服务公开:社区文化、社区卫生计生站服务的内容、时间、地点,社区群众性服务组织情况等。

四、社区居务公开的监督

社区居务公开的监督由社区民主监督小组负责。社区民主监督小组应定期对居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核实和检查,审查居务公开的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对居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侵犯居民民主权利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民主监督小组有权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改正。

居务公开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定稿)

云枫街道成立于2010年4月,辖区总面积23.74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已建成小区62个,楼院54个,已入住居民家庭17433户,常住人口53000余人。一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居务公开工作,把居务公开工作当成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在街道、社区共同努力下,居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为“三定两加强”:

一、定程序。

云枫街道采用“五步法”规范公示程序。第一步:社区居委会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项目和内容;第二步:居务监督委员会对项目和内容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居务监督委员会提交社区党委(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第四步:居民委员会通过固定居务公开栏、会议、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开;第五步:听取和处理居民的意见。居民对公布的内容有质疑或不实反映的,居务监督委员会及时进行调查核实,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应重新或补充公开。

二、定内容。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总体要求,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能公开的外,均列入公开范围。既公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也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既公开政策的具体内容,也公开政策执行情况;既公开“两委”年度工作目标,也公开所采取 的工作措施;既公开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意见,也公开整改落实情况。同时按照《开县村务公开工作方案》(开县府办发﹝2011﹞136号)文件要求,将公开事项划分为政策、资金项目、事务、财务及其它等五类,分别在居务公开栏对应板块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体现为“三个围绕”。

(一)围绕政策。对各级政策,只要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都进行公开,特别是惠民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办理程序、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都进行全面公开。

(二)围绕居务。只要是社区事务,都进行公开。其中重点抓了社区财务收支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安置情况、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社区干部责任目标及工资报酬等情况的居务公开。

(三)围绕热点和难点。对城镇低保、廉租房申请、医疗救助等群众关注较多、反映较强、疑虑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社区及时公示最新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定方式。

各社区在利用好居务公开栏的同时,采取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民主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质询,答复群众疑问。对于重要事项即时进行公开,一般居务每月公开,时限较长事项分阶段公布进展情况。

四、加强组织保障。

居务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抓好居务公开工作,街道办成立了由党风廉政建设科、党政办、社会事务科等部门组成的居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街道内7个社区的居务公开调研检查、指导和督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2名,负责居务公开日常工作。各社区也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和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居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街道和社区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为居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加强督查考核。

一是督查问题整改情况。对已解决的问题、已执行的政策要求公开办理或执行结果,对正在解决的问题要求公开进展情况,对将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公开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公示备案制度。公示的内容在居务公开栏公示的同时,社区保留一份存档或有影像等佐证资料,公示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将公示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群众的反映意见在每月1-5日上报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科备案存档。三是探索建立监督举报制度。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科、民政办对各社区居务公开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居务监督委员会重点对居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街道设立监督举报箱与举报热线,收集居民对居务公开的意见或建议。四是严格考核奖惩。街道办将不定期抽查与定期检查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并对工作不力、公开不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社区,总结经验,给予表彰和奖励。

居务公开制度 篇6

(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保障社区党员、居民群众依法行使对社区党务、居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党内监督条例》、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应当坚持全面、真实、及时、规范的原则,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

第三条

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负责处理党务、居务公开的日常事务;广泛征求党员、居民意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向街道党委、办事处报告本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情况。

第四条 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间、形式全面组织实施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公开内容

第五条

社区党组织党务公开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立足点,在不违反党的纪律和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员、居民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党务公开的内容,分为固定公开内容和即时公开内容两类。

(一)固定公开的内容

1、党组织设置体系和党员队伍构成情况;

2、党组织工作职责、目标、党建活动计划及完成情况;

3、党务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程序;

4、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方式,领导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及考核情况;

5、党组织成员结对、包片、落实党员责任区等情况。

(二)即时公开的内容

1、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的情况,本级党组织对重大问题决策和落实的情况;

2、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制度、规定的情况;

3、党内推荐和选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民主评议、评比表彰情况;

4、党员参加“三会一课”、设岗定责等经常性教育和服务群众情况;

5、关爱帮扶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服务流动党员情况;

6、党费收缴、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使用情况;

7、党员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处理落实情况;

8、上级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认为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第六条 社区居务公开应注重将居民普遍关心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中的重大事项予以公开。居务公开的内容一般分为政务、事务、财务三类:

(一)社区政务公开内容

1、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居委会履行职责中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2、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的章程、规则、制度等。

3、定向考录社区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社区工作者、社区专干选举、招考的政策、条件及程序等。

(二)社区事务公开内容

1、社区的基本情况及居委会工作职责、分工、联系方式等情况。

2、社区工作责任目标。包括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及目标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计划及完成情况。

3、社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安置等工作的办理情况及政策性款(物)的发放情况。

4、社区享有初审权、证明权的各项事务(居民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就业,征兵等)办理情况;

5、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的情况;为居民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收费标准等情况。

6、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意见、监督反映方式、投诉渠道、评议情况;

7、其他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三)社区财务公开内容

1、社区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社区财务收支情况(上级部门拨款、出售和出租固定资产收入、社区服务等其他收支等);

3、社会赞助资金和捐赠资金接收、发放、使用情况;

4、代收费用收缴情况。

第三章

公开程序、时间与形式

第七条

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审核后公开的原则,按照拟定内容、审查核实、实施公布、征询意见、资料建档五个程序进行。

(一)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提出公开事项的明细情况及相关的资料依据。

(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集体审核确定。

(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按照规定的范围、时间和形式进行公布。

(四)主动征求党员、居民意见,接受咨询,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五)填写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报告单,建立社区党务、居务公开资料档案。

第八条

社区党务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重点事项适时公开。社区政务类中凡涉及居民利益,需居民知晓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应随时公开。社区事务类中应视内容性质、居民关心程度,区别不同情况,实行临时性公开和定时性公开;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应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及时公开。社区财务类中相关内容,每季度公开一次。

第九条 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的具体形式要简便易行、方便居民、便于操作,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专栏公开: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都要设立党务公开栏、居务公开栏(可合并使用),公开社区党务、居务相关内容;阶段性工作也可采用公告牌、墙报等形式进行公开。

(二)会议公开: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通过党内有关会议,及时向社区党员通报;适宜对社区居民公开的,可采取召开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议等进行公开;涉及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采取评议会、听证会、咨询会等会议形式公开。

(三)网络公开: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社区在线、街道社区网等网络媒体、电子显示屏,对应当公开和需要公开的相关内容,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及时予以公开。

(四)文件公开:设立文件、资料查阅处,供党员、居民查阅所需文件、资料;也可印制办事指南供居民索取。

(五)简报公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可根据工作需要编发简报,将有关党务、居务工作情况向党员、居民公开;也可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公开信、告居民书入户发送等形式公开。

(六)其他有效的公开形式。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条

建立公开工作台帐制度。落实专人对有关党务、居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公开时间等进行登记,以利于在组织实施中不断提高完善。

第十一条

建立意见收集反馈制度。由社区纪检小组对社区党员、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及时公开研究处理意见;对署名反映的,应在15天内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当事人。

第十二条

建立公开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向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代表通报公开告知的有关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十三条

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将公开工作纳入社区考核目标,明确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社区班子和社区工作人员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区民政局负责全区各街道及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提供服务与保障。

第十五条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帮助完善社区党务、居务公开规章制度;对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履行社区党务、居务公开职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接受和调查处理社区党员、居民对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有关事项的投诉,对违反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行为,提出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

第十六条

社区纪检小组负责监督检查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落实,重点围绕党务、居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等内容开展监督检查,并及时向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检查情况。

第十七条

接受党员、居民的监督评议。社区党员、居民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纪检小组投诉,纪检小组对党员、居民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应督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重新公布。党员、居民也可以直接向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询问,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应予以解释和答复。

第六章

考核和追究

第十八条

社区党务、居务公开考核工作由纪检、组织、监察、民政等部门组织领导,由街道党委、办事处具体组织实施。采取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平时考核通过暗访的形式,随机抽查部分社区,实地考察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

(二)定期考核每考核一次,采取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根据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形成书面自查报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组织考核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

(三)群众评议。组织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对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满意度进行民主测评。

第十九条

居务公开制度 篇7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界定

目前,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含义, 国内学者提出了三种看法: (1) 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 认为党、政府、各社会团体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活动都应隶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在我国, 由于政党、社团基层社会组织、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等都具有公共事物管理的职能, 因此, 将执政党党务、政府行政事务、社会团体、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公共权力都纳入政府信息公开中是必要的。因为按照民主与法治的原则, 所有的公共权力都应当受到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所有涉及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都应依法公开。 (2) 以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界定为参照, 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就是行政公开。 (3) 以政治权力运作为主线, 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权力运作的公开化。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权力比较分散, 政党、社团等公共组织都具有广泛行政化的倾向和特点, 因此,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应以权力的运作为主线, 强调公共事务的公开, 强调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分析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 可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让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有效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加强对其运行的监督, 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提高各级政权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促进廉政勤政, 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达到公平、透明、便民、高效之目的, 充分发挥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作用。

三、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的困境

从宏观上看,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我们依法治国的方略才刚刚启动, 法制建设还相对落后;也由于专制政治思想的长期影响, 人们对于民主的观念和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所以就目前来看, 以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为最终目标的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着法制化缺失的问题, 这是我们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微观上看,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宗旨不明确、内容模糊;没有与政府各部门合理配置职能和明确每个职位职权相结合;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作保障。另外,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保密范围过宽、泄密渠道过多、制度建设滞后、保密技术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

1. 思想观念障碍。

由于受封建思想“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的影响, 有些行政人员还是喜欢“暗箱操作”, 或是将不需要保密的信息以文件形式下发而不让公众看到, 这给行政权力的运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2.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 深度广度不够。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 即形式上公开多, 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 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 具体内容公开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 主动参与的少。政府公开的信息多是“报喜不报忧”, 仅公开正面的信息, 而对于政府行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等负面的信息却很少。表面上看是为了社会安定、人心稳定, 但实质上却为谣言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机会, 有可能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

3. 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狭窄。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狭窄, 主要是通过政府公报、红头文件、党报、党刊、电视台、电台、墙报、专栏、布告、标语等形式。公开方式比较单一, 范围侧重于政府机关内部范围的公开, 公众仍无从了解。自从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之后, 各地政府机关建立了政府网站以公开政府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 但是, 有很多信息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公开, 并不放在网站上。而且有些网站由于疏于维护和管理而导致公开的信息得不到更新。这不利于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查询, 也不利于政府信息的异地传播。另外, 由于部分行政机关非法干预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的传播和公众的评论, 影响了政府信息的公开。

4. 政府公开的信息真实度不高。

由于政府干部考核制度还不健全, 有些干部为了提升而报喜不报忧, 甚至杜撰信息, 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另外, 由于有些媒体的虚假炒作而使政府信息失真。我国现阶段的媒体大部分不是独立的组织, 公开发布的信息往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查并将不适宜公开的信息过滤掉。这些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的“喉舌”, 有些信息无法真实地告诉公众。

5. 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并没有对知情权进行直接规定, 所以,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基础———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宪法和法律的直接支持。国家没有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由于没有法律依据, 不利于公民参政议政、行使自己的权利, 也不利于防止行政腐败。

6. 政府信息公开缺乏监督、责任追究和救济机制。

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缺失, 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 公开的措施是否到位等方面都无法受到监督和约束。

7. 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化倾向。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 只公开一些规章制度和政绩报告, 而没有充分公开政府行政程序、行政结果、依据等核心内容。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行的路径选择

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对策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密切相关。因此,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行的路径有: (1) 公开意识的提高。即一方面, 公务人员要树立公权理念, 坚持公开的原则;另一方面, 国家要强化公开意识教育, 培养民众的民主观念。 (2) 公开基础的巩固。针对物质基础薄弱的现实, 要通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 (3) 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各地政府应该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 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信度, 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状况进行研究, 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构建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措施来改善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以期对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作出一些指导。这对于搞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助于建立公正、高效、透明政府的运行机制,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困境,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汉华.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和探索[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2].卢琳.走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J].行政论坛, 2003, (7) .

[3].洪伟.论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4].刘恒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论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篇8

[关键词] 环境信息公开;信息公开观念;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 X-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30-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经济手段后采用的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企业。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公开请求权人的不同需求,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非常广泛。环境信息是指包括环境要素的状况和对环境要素可能发生影响的因子及用于环境决策的成本——效益和其它基于经济学的分析及假设在内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以文本、图象、录音或数据库的形式表现。

一、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足

(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我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依据这一原则, 只有国务院和省一级政府的环境主管部门才有义务定期公开环境信息。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拓展不够国务院和省一级政府的环境主管部门虽然掌握的信息资源丰富, 但它们公开的信息一般是全国或主管行政区域的整体环境信息, 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相对来说, 市、县一级政府及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一级政府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更直接、更具体, 并且更容易掌 握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环境状况。这样的法律规定使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狭窄, 不利于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

(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来看仍存在着不足。一是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集中在水、大气、噪音等环境要素信息, 对于非环境要素的环境状况, 拟订用来保护这些要素的措施及影响环境要素的各种因素等未做规定。二是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模糊, 政府在环境信息中必须公开什么, 可以公开什么, 不能公开什么缺乏明确的范围。

(三)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实践中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只采用主动公开形式, 政府完全掌握环境信息公开的主动权。“由于政府机关本身行政利益的存在, 政府不可能完全抛开自身利益, 这样的政府信息公开必然有局限性。

(四)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信息公开法或环境信息公开法。各种关于环境信息公开的规定大都零散的分布于各种法律文件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运行必须有法律上的保障,环境管理主体行使权力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授权,环境信息获取权人实现权利必须有法律救济机制的保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履行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程序。

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观念的转变与定位

从环境民主的角度看,公众与环境行政管理机关之间是一种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由于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由代表全体公民意志的机构来管理,这样才能有利于环境公共财产的品质的维护和提高,环保行政管理机关的行为理应为公众所知晓。因此,政府环境信息具有为全体公民所有的公共属性,公民因此也应当享有对政府环境信息的知情权,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垄断不合法。

公民对政府环保行政部门监督基于全面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依法参与环境管理以及监督环保行政部门的行为的权利必须充分了解政府环境信息。因此,公众对环境管理的参与和监督及其有效性依赖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程度,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程度同时也反映政府接受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的主动性,进而反映着社会的民主程度。

三、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之完善建议

(一)制定高位阶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针对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我们应首先制定高位阶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确立为基本法律制度,制定高位阶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可使环境信息的公开避免受到多方擎肘,唯有如此,才可能有充分条件保证环境信息的公开。

(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例外之规定。为防止环境信息公开例外被滥用,我们首先应明确利益界限的标准,对各种利益的重要性做出估计或衡量,为协调利益冲突提供标准。因此,应明确各种利益的界限,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进行界定,将原则性立法具体化,加强对环境信息不予公开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立法控制。其次,还应明确政府环境信息不予公开的程序,以确保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健全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措施。应保障当事人基本的程序性权利以制约行政权力。明确各行政机关各自在环境信息公开中的职责,加重不公开环境信息公开的责任,明确“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增加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强制性规定。针对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还应增加拖延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任。

除上述具体方面外,还应加快在法律上明确环境权及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步伐。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困境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阳敏.从“环境安全”到信息公开[J].南风窗,2006,(10).

[2]王前军.环境信息公开化与政府现象[J].实事求是,2007,(1).

[3]李富贵,熊兵.环境信息公开及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02).

居务公开制度 篇9

现将我区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我区11个镇街155个社区居委会,共设党务居务公开栏155个。我区全力指导各镇街做好全区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开展改造升级工作,社区已按照《通知》要求,完成对党务居务公开栏的规范化建设。公开栏上公示内容包括社区概况、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会议情况、通告栏、政府拨款、财务往来、公共事务、回音壁等,以上内容会及时公开或者每月更新,社区居民可通过阅读公开栏上的内容了解社区的党务居务信息,并通过回音壁提交自己的意见。规范化建设全区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整改达标率基本实现100%。

二、主要做法

(一)迅速部署,完善公开栏规范化建设相关工作。

区民政局迅速部署,联合区委组织部先后下发《关于做好全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公开栏合并、新建、扩建、改造、修缮、翻新等公开栏规范化建设相关工作。并联合各镇街调查社区公开栏的相关情况,规定公务栏整改的期限,8

月3日前已上报各社区公开栏的整改情况;集合多方意见,多次修改底板图式,对社区的党务居务公开栏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版面和统一制作,做到合理排版,确保美观大方,使公开栏外观尽量美观简洁;各镇街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对公开栏整改迅速部署,完善整改相关工作,让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二)布局合理,调整公开栏位置。

我区各个镇街的社区公开栏选址以人群聚集地为原则,要求各个社区将公开栏设在居委会办公地点的门口;对于办公地点比较隐秘的社区,将公开栏位置调整至人流密集的小区里或小区门口,使公开栏真正成为了党员群众及时掌握政策、了解信息的有效载体,方便党员群众查看。

(三)科学规划,规范公开栏的建设。

根据省、市要求,各镇街结合《b省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指导模板样式》,让各镇街以底板图式的最终版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社区的公开栏进行规范化整改。做到合理规划设计,规范制作,确保美观大方,目前各镇街社区的公开栏基本安装到位。

(四)规范管理,保障党务居务相关信息公开。

由各镇街居委会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公开栏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政务、会议、通告栏、公共事务和回音壁栏目的信息进行更新,对政府拨款和财务往来栏目信息每月进行更

新,对党务栏目信息进行定期更新,信息内容粘贴规范整齐完整,确保全面完成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公开栏内容更新不及时。

公开的内容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存在滞后现象。二是公开栏公示内容维护不当。因处于雨季或因居民故意毁坏,很多张贴的内容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居委会又没能及时进行维护。三是社区宣传栏公开内容粘贴不规整,公开栏版面张贴不够合理、美观。四是22街道的22社区公开栏规范化建设情况滞后。22社区是2018新成立的社区,辖区没有一个固定可用的宣传栏,目前社区居委会拟计划在市科工贸局出资建设宣传栏中安排解决,党务居务公开栏拟在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要求我区各镇街提高重视程度,狠抓落实,督促各相关部门按照省、市要求加快完成农村(社区)党务村(居)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是我区民政局将配合市政府加强督办,并将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各镇街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未认真落实工作任务的镇街进行通报。

上一篇:支付宝城市服务商管理制度下一篇:对农村卷烟市场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