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探析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计基础知识》是中职财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是一门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既讲方法又讲操作, 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涉及的教学任务重、难点众多, 特别是一些概念抽象难懂, 计算公式种类繁多, 好多学生都报怨这门课太难学、太抽象。如何将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统计课讲得生动形象让学生爱听想学, 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挖掘课外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起点低, 学习能力差, 厌学情绪非常严重, 如何激发这群脱缰野马的学习兴趣呢?那就激发兴趣。一是找一些新鲜事物, 二是找一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提高学生对统计课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 变抽象为具体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抽象, 在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 让其变得简单易懂。如讲解大量观察法, 我们可以举例:老师每次上课都要填教学日志, 这些数据的来源, 老师就是采用了大量观察法。每次考完后要分析学生的成绩, 我们通常将学生的成绩分组:90以上、80-90、70-80、60-70、60以下, 然后再统计出每组的人数, 其中我们就用到了统计分组法。每次考完后我们要计算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本班90分以上学生所占的比重与平行班9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进行比较孰高孰低, 这就用到了综合指标法多个指标角度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只要我们善于捕捉,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将教材内容生活化, 学生易于理解。

三、教学方法灵活, 学习效率可喜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分类, 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 抽象难懂的概念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学习”的过程是初学者特别容易进入探究性学习状态的过程, 通过可行而具体的对比, 有助于温故而知新, 更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探究性学习状态。如第一章里的标志和指标、变异和变量, 强度相对数和一般平均数的区别、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这些概念抽象难懂, 学生不易理解, 针对这些知识点, 可将不同章节概念并列在一起对比讲解, 以利于学生区别其内涵, 让学生跨过章节界限, 对比相近概念, 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内涵。

2. 易混易错的内容采用图表归纳法

对于结构上相近或相同的知识, 特别适合采用总结归纳法进行授课或学习。第一章几个基本概念, 对于初学者, 很容易将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变异、变量等概念混淆。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将第一章中几个基本概念编成关系图, 通过简单的图表, 把这些名词联结起来形成知识框架, 然后逐层展开加以剖析, 让学生一目了然, 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以后各章教学中, 也可以相应的编制出各种关系图表, 采用图表归纳教学法, 使学生从感性上接受统计基本知识, 缩短了认识过程,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 贴近生活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适当地选择一些案例进行讲解, 可使学生理解统计基础知识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从而可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通常说学以致用, 只有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现实中能用得上, 学生才觉得有用武之地, 才能由平时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

4. 建立框架结构, 明确知识体系

统计教材中每一章的联系都很紧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章节间的联系给学生讲明, 使学生对整个教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第一章讲到统计工作包括五个环节: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的提供与管理。教材也是按这一顺序来讲解的。第一章概述让我们对统计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章开始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第三章讲到综合指标, 在整理过程中一些指标能直接得出, 而有些指标不能直接得出, 我们就用到了统计推断, 这就是第四章讲的抽样技术, 得出这些指标后, 下一环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总体现象的发展变动规律, 即第五章与第六章讲的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指数。学生明确本书的结构后, 对教材就形成总体认识, 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

每节授课之前应先向学生公布本课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每次考试完毕,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本班和平行班的考试情况, 根据自己班级和平行班同学成绩编制变量分布数列, 并计算各组频数、频率及各班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和标准差, 让学生既掌握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又学会了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学生了解本班和平行班同学的学习情况,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现“会学”——学会”——“懂”的跨越

常言说“授之以鱼, 莫若授之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学会不如会学, 学生只有会学习, 才具有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统计的方法, 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统计课难学的顾虑, 带着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新知识学习效率将事半功倍, 一个题做对了, 举一反三, 自己去研究探索, 一个类型的题做会了, 这个知识点也就掌握了, 真正实现由“会学”——“学会”——“懂”的梯级式跨越。

上一篇: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与财务监管制度下一篇:以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