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研究论文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会研究论文(精选10篇)

财会研究论文 篇1

余孝文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国商务财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但目前高校在财会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商务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财会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财会教学

培养目标

应用型

财会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管理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作为经济管理者的商务财会人员的培养目标问题,就是一个目前我国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许多高校都开有会计专业,使我国成为世界独有的 “超级会计大国”。然而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财会人才却相对奇缺,造成了财会人才在供求方面的不平衡。一方面我国高校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财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企业认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欠缺,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这就暴露出在现有的财会教学模式下存在着问题,根本无法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的商务财会人才更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式的迅速发展,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我国商务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大批合格的商务财会人才,但现行的商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专才教育”模式特点突出,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与现代经济发展脱节,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发和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高校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提法是: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可以胜任各行业财务会计岗位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很抽象的财会专业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与现代商业社会需要大量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管理型财会人才的具体要求脱节,形成学非所用和就业困难的局面。即没有根据社会对财会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我国高校的财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不是以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为中心,而是围绕学科体系来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强调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而忽略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课程体系的完善性。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课程之间衔接有问题,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存在较多重复内容,而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之间又缺失了一些内容;二是重会计核算学习、轻会计管理和财务战略以及经营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会计核算课程比重过大;三是重会计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应用会计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四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课时过多,专业实习实训与其他课程课时过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落后

在实际教学工作来看,大多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不少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由于对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统一的认识,不少高校在教学方法上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很多高校与企业联系不密切,现行的会计实践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四)考核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财会专业的考试一般根据教学大纲的范围,基本是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考试以死记硬背的客观标准题为主。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等主观题的考试形式应用范围狭窄,应用层次较低。

(五)实训手段欠缺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管许多高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远未达到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实务操作人才的要求。

二、我国财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明确会计教学目标,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

商务财会毕业生是培养能够在商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基层部门担任实际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主。所以,商务财会教学的培养目标应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应用型财会人才的理论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商务财会课程内容及课程的设置过于狭窄,会计课程不能及时适应会计行业变化的需求。商务财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商业知识的拓展,同时注重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所需的各种能力。会计理论课程体系应按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相应的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课程。也就是说,会计课程设置不应仅局限于会计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应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与财务知识、经营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整合,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同时,会计课程设置还应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结合。比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必须努力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能够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发现式、探索性学习。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 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过教师对案例的介绍、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广泛开展课堂讨论,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非常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式也应当转变。考核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导向问题,合理的考核方法可以指明学生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因此,考核方式可以灵活

多变。另外,对于商务财会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在重点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制度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为此, 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对会计课程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题型方面可以进行改革。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而平时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平时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所评定的成绩及平时表现。例如,任课教师可结合案例把学生分成项目组在课堂上讨论,并写出报告;也可以组织会计操作技能竞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拟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写出小论文等方式。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五)加强实训教学,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新途径 商务财会教学的核心课程是会计,而会计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会计模拟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让学生在会计实训室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了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应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新途径。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一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际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全面了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 根据商务财会教学的目标,高校财会教学所培养出的财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通才。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会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我国会计行业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标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培养应用型财会专门人才的商务财会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固定的考核模式,加强对学能力的训练, 才能培养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财会研究论文 篇2

《财会研究》作为一种专业性的宣传媒介, 主要以党和国家的宣传方针、政策为指导, 重点反映财政、会计、财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广大财会工作者探讨理论和研究实际工作问题、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学习业务提供园地和帮助, 是财经科研部门、经济及财经院校从事科研、教学的优选辅助参考资料。栏目设置有:财政税收、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财经监督、经济天地等, 适合各级各界财会工作人员阅读。

*投稿要求及指南:

1.稿件格式要求为学术期刊的标准格式, 须包含以下内容: 标题、作者、作者单位、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来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人:《财会研究》编辑部罗敏

电话:0931-8891134

投稿方式:登陆《财会研究》网站在线或邮箱投稿

网址:http://www.ckyj.com

由P 箱:ckyj812@sina.com

通信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696号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 篇3

关键词:发展形势;财会专业;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民营、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既是就业的最好时期,也是就业的最坏时期,特别是财会专业。就业环境的的复杂化、多元化,财会工作本身的专业化、系统化,都是当今财会专业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财会专业的就业情况,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模式,以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影响会计行业就业的因素

目前企业对财会工作的要求较高,如图1所示,为企业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能力要求。而目前财会专业的职业能力无法达到此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工作者从事本行业工作最主要的依据,但很多财会专业的人员在结业时都没有获得资格证书,就业难显而易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不重视,对学生学习不重视,缺少对财会未来的就业责任感。财会专业的教材,主要是根据教材进行压缩、简化而来,过程中无法获得系统、完整的专业透析,这也对财会专业能力有一定影响。

(二)社会实践性较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单位的用人原则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目前用人单位需要一些胜任快、经验丰富的“熟手员工”,更甚者,一些企业对工作经验很看重。但刚出校门的财会学生,不仅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专业实践能力也根本无法达到企业要求,无法马上胜任财会工作,完全没有就业优势,导致很多财会专业的学生还没有就业就已经事业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太差。

(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社会上更多的需要有综合能力的财会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其相关的配套知识。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其他知识的掌握都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习兴趣;二是,财会专业设置不合理,只注重专业课学习,忽视其他的辅助课程,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三是,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财会专业改革

由上文可知,在财会专业的实际改革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财会人员就业的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变革财会专业,更好的实现财会就业问题。

(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体系。为了更好的实现财会的就业,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建立以就业为主的教学理念,实现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并重的要求,真正做到理论服务于实践,使学生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其次,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树立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再次,要丰富财会专业体系,使财会人员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财会人员那些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以及工具性的技能,不仅要培养财会人员的会计知识以及技能,而且要发展他们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财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上体系的要求都是以培养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为根本宗旨。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财会人员的主体性发挥,转变他们的观念,帮助财会人员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财会人员的综合发展。

(二)改革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传统的模式很难适应学生的特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财会专业课程过程中,应丰富形式,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如,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以及论文撰写等,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其灵活性以及变化性,从而不断培养和强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适应能力,达成制定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财会专业的内容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根本,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基础上,切实培养财会人员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会的就业情况,从近几年来看越来越严峻。应积极分析影响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并重视财会专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财会专业进行变革。财会专业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其中内容,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财会人才,大大提升财会人员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菊茹,王晓红.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8-9.

[2]蒋似春.深化财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基于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市场,2013,(45):201-202.

[3]付荣霞,郭艳峥,周晓娜等.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网络财富,2010,(22):119.

财会研究论文 篇4

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大量财政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入,所以对财务会计管理员的业务水平、预算管理预案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大趋势,传统的、陈旧的会计制度就无法在现在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再次调整,编制、人员分配情况、财务管理系统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的各项财会工作是事业单位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通过对实际的预算经济业务进行结果分析、记录、校正、反应、监督等各种可取的手段完善整个财会管理系统。这些项目都是财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事业单位的安全、经济效益、相关秘密等社会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2、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会计人员观念及综合素质不高。会计人员观念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的财会工作模式。由于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还处于陈旧的财会工作模式下,对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不熟悉。明显表现出业务素质低下、观念陈旧等不足之处。

2.2会计人员抵触新会计制度,不愿意亲历执行新会计制度。由于许多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分配从在问题,大部分处于具有陈旧观念的老一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导致对新财务制度的执行力不强。由于企业与事业单位性质的不同,企业追求利益第一,所以对财务管理较事业单位严格,。因此,企业财务选用的财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较高,对新财务制度吸收、消化快等优点。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材料的审核不严,财务数据报表经常出错,甚至出现篡改数据等不良行为。随着新的财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实施,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观,主要原因是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导致对财务事项、管理的理解力以及执行力不够。这些问题导致新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各式各样的违纪行为并没有得到治理,这些措施对提高办事效率没有实质的作用。

2.3财务人员缺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财务工作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各项事务的臃肿性,导致目标的实现很难,特别是要想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很困难。因此,成果、固定资产状况、资金拥有着等方面都重视不够,导致积累好多实质性问题没有分析、总结、解决,进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事业单位应用新会计制度后,对财会工作的主要影响为以下几点:第一,体系的变化。虽然事业单位应用了新的会计制度,但是事业单位没有深层认识的对社会主体的影响。财务人员仅仅认为财务活动是本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预算活动与资金流向,这就在经济管理内部造成了不够重视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财会人员在记账或者报销时候对资金去向多多关注,灵活应用各种财务管理系统。第二,核算程序的变化。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会核算程序也发生新的、重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程序变化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开始核算开始时要先进行会计凭证,紧随其后的为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该事业单位自从应用该程序核算财会后发现,核算的工作准确性提高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财会工作的稳定快速发展趋势。第三,会计要素的变化。会计要素主要指资金来源、应用和结存,通过应用新的财会制度后,会计要素主要是指资产、收入、支出、负债、净资产五种。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是指各类可动与不可动资产、国家或者其他出资筹建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等,事业单位消耗的资金为支出。因此,新会计制度解决了旧的制度留下来的问题,进而对它的要素进行了更加明确、全面的界定。通过界定和明确有助于提高对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质量的与国际的接轨的必要性,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及办事效率的不断提高。

4结论

新的会计制度的正确实施,给我们全国事业单位带了重大的改变,也影响了整个财务工作活动。本文分析了财会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主体变化、核算程序的变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为后续财会工作奠定了基础,避免在今后财会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总之,1月1日新的财会制度正式实施,各单位抓住这次机遇,认真学习财会管理工作,为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做好准备,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财会工作者。为今后新的变化、新的需求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财会研究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因为,财会风险是金融风险中的一部分,因此,财会风险就成为了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愿意之一。所以,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财会经济核算有关,金融风险的表现也往往出现在会计风险上。所以,要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产生,就要建立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督体系,从而保证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财会控制 防范 农村信用社 风险

一、财务控制机制下会计风险的表现

(一)财会的操作风险

在会计操作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没有会计制度的内容执行不够严格,会计的工作岗位设置也不合理,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不熟练,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财产受到损失,这种现象就叫做财会的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其具有点多面广、业务规模小、人员缺少、资金实力低的特点,并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人多岗,制度约束力低、工作中财务资金复核形同虚设,很多工作做不到位等问题。

(二)财务管理风险

会计的财务管理风险就是:由于,没有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在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上存在问题,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财务遭受损失的过程。例如: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并且,会计的结算、核算、决算等操作制度也存在不合理,不规范或是不符合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要求,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财务控制机制不全,执行不到位。

(三)财务人员管理素质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就是表现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的方法,通过近几年对农村信用社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普遍偏低,个人素质也不高,责任心也不强,这种素质低下的表现也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表现,是可能造成金融财物损失的表现。比如:在给客户做结算时,因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不高,对出现的票据识别能力低,在防伪、防假方面不够完善。另外,财务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还存在职业道德问题,从而出现盗窃客户、企业、单位资金,贪图享受,挪用客户、企业等资金现象,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名誉受损,财物受损现象。

(四)财务结算风险

农村信用社在电子联行结算时,产生的风险就是财务结算风险。它包括:财务计算机程序缺陷风险、财务人员责任风险、未与财务核算系统接口的风险等。因为,信用社在发送电子联行往账单时,所录入的、各个商业银行填写的人员信息是以电子联行转汇贷方清单来输出的,所以,就要求结票员对往来的传票和电子银联的转汇贷方清单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对其预留印鉴、业务公章、经办人、复核人,以及是否盖齐所有印章。并且,还有对清单及传票中的转汇清单汇入行与收报行的行号进行核对,从而确定其书写的内容。所以,信用社在办理电子银联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转汇的手续进行操作,从而确保其可靠性。

二、财务控制机制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方法

农业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在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部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财务人员熟练度不高,并且,普遍年龄偏大,因此,在接受新的财务知识时理解上有存在困难,又因为,农村信用社的投资资金投入不高,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不多,所以,员工对新的业务及操作能力不熟,从而形成财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质量、效率低,从而造成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

(一)加快农村信用社体系改革,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

要想有效地在财务控制体系上防止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产生,就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体系制度,从而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弱势县、区,农村信用社要进行单独的财务核算,并取消乡镇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改为股份制金融企业,改制为信用社股份合作体制,从而增加农村信用社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快农村信用社的创新升级。因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制度为股份制后,其企业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职工个人,信用社一旦出现亏损,职工就不能获得股金分红,有可能会失去所有的个人股利。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联制度建设,加快其会计电算化程度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金融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算化的使用也在银行业初步形成,实行单位柜员制和网络银行制。在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内容控制管理上建立监督程序,使财务中的监督工作融入在每一个部分,形成远程的网络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农村信用社中的应用,防范农村信用社出现财务风险。另外,在电子银联的建设上,首先要制定严谨细致的管理制度,明确电子银联在农村信用社服务中的位置,加强对银联岗位的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制定合理的奖罚体系,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精通各项业务,从而尽快实现电子银行与财务核算系统的连接,减轻农村信用社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资金汇率的监督性,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进行有力防范。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权限管理

财务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起着角色性作用,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分配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出现任何错误。

在会计进行结算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固定,计算机系统中的会议资料没有定期、定时的备份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使农村信用社的重要资料丢失,脱离原有的计算机。一旦计算机发生意外就会造成重要数据流失的现象,并且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损失压制在最小,会计资料也不能在电脑上找回,使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操作时一定要将重要的单子进行保存备份,防止出现意外现象。有时因为保管人员的粗心,不懂磁性介质的物理特性,将之接近磁场,备份资料瞬间消失。

参考文献:

[1]刘芳莹.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2]何启祥.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年30期

企业财会工作创新的研究 篇6

关键词:财会工作,转型,企业改革

1 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客观必然性

1.1 从财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看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财会工作是随着人们对生产管理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生产越发展, 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 市场经济越完善, 财会工作也就越重要。改革十多年来, 企业已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讲求经济效益也就必然成为企业工作的中心。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必然从实物指标为主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来, 企业由此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 与其相适应的财会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了, 地位更加重要了;这在客观上要求财会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 使之更加完善、更有效率。

1.2 从目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现状, 看财会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 也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表现在:一是则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 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的多, 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考虑的少。二是财会工作的中心地位作用发挥不够。由于财会工作还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原始功能上, 重核算、轻管理, 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三是财会人员管理意识较差。由于财会人员受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影响, 围于国家财政法规制度的呆板执行, 企业内部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又与实际脱离, 造成了财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增加, 财会管理难以深入的局面。

2 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基本内涵

为区别于传统的“核算型”财会工作模式, 笔者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称为“管理型”, 因为, “转型”的目的是要求财会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的服务。财会工作要在继续搞好核算的同时, 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 这些内容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强化财务管理。可见, 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模式称为“管理型”, 可以较好地概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3 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

3.1 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

企业财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轨, 是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前提和基础, 其核心是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

树立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必须围绕效益这个中心而展开。因此, 财会工作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 一切财会活动都应建立在效益这个基础上, 积极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法。

树立市场观念。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来实现的, 没有市场, 也就没有效益可言。因此, 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 更要有市场观念, 财会部门的理财视野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 更要着眼于市场这个大局, 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2 企业财会工作的重点要有新的转移

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多年的实践证明, 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和重要综合部门, 必须积极全面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一是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 从效益角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 分析各产品的边际贡献, 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服务;三是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 在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和资金回笼率的基础上, 制订激励销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 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事前预测, 重点是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 搞好市场预测, 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反馈等;同时根据市场预测情况, 利用现代管理方法, 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事中控制, 就是根据财务预算分解下达的目标, 对各责任单位的执行情况和影响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测、控制;同时开展财务分析, 对各责任单位和责任点做出全面的分析, 提出增销、节支、降耗的建议和对策, 从而更好地发挥财会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传统的理财观念, 把财会的职能简单地定位在会计核算上, 认为只要搞好报表的报送就算完成任务了。这在市场条件下是完全不够的, 要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这个特点, 以市场为导向, 以财务管理为手段, 全面地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把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3 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突破

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没有突破, 财会工作的重点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目前, 各地各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会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但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笔者认为, 当前建立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方法, 强化财务预算的规划和约束功能, 既适应了“转型”后企业财会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是一项包括多种不同事项预算所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 它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规划和控制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 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其目的是以预算求平衡、以平衡求发展, 向管理要效益, 求得企业经济行为的科学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类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财务预算有序地展开。财务预算较之传统的财务计划管理模式, 有着明显的市场经济特点, 一是财务预算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做法, 它是依据目标利润所进行的销售预测, 是按目标利润一销售一生产次序编制的, 体现了从市场到销售到生产的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二是更加突出资金管理。在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 通过充分考虑企业筹资成本和偿债能力, 分析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因素, 决定筹资渠道, 编制出现金预算, 实现资金筹集和运用的平衡。三是克服和避免了传统的财务计划执行难、考核难的弊端, 具有内容全面、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对受市场影响较大的一些指标值保留了一定的弹性。因此, 淡化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 防止了预算流于形式和调整频繁而导致其失去严肃性的缺陷, 体现了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

在积极探索财会管理方法转变的同时, 必须实现财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当前, 应大力推行财会电算化, 只有实现财会电算化, 才可能把财会人员从繁重、重复、机械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 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

实现财会工作的“转型”,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会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要求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管理方法和手段转型外, 对企业财会工作的组织机构、核算体系、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 进一步优化财会工作的外部环境等也是实现财会工作“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企业财会管理措施研究 篇7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财会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公司法》的实施,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相关政策出台,我国企业财会管理面临新局面。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会管理又提出了准确、高效的新要求。新局面加新要求,构成了当前企业财会管理的新形势。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财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影响重大。

一、我国企业在财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健全,财会管理模式落后

在我国,大多数财会管理体制并不健全,遇到问题时,经验主义、官僚主义情况严重,主观性较强,科学依据较差。再者,众多企业的财务制度中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处罚机制亦不健全。不健全的财会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策略,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财会管理模式基本还是传统模式,虽然有部分企业开始向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但进程缓慢。就行业规模而言,传统模式仍然是我国财会管理的主基调。

2.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财会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然而,很多企业中,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其原因纷繁复杂,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企业对于财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于专业人员要求较低;(2)任人唯亲的现象在部分私有企业中表现严重,而这些“亲”人往往专业素养较差;(3)中国传统的编制体制让财会专业人员新陈代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4)财会专业人员自我提高不足。种种原因造成财会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让企业财会管理出现问题。

3.企业财会管理意识欠缺

随着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不再只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动向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也产生影响,许多新型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如“管理层收购”、“期股奖励”、“远期合约”、“货币互换”、“权证”和“股期指数”等。我国财务管理活动已受到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相应意识还不强,比如国际化的财会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二、新形势下企业财会管理的措施

面对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探讨其解决措施之前,笔者以为结合形势,分析一下当前企业财会管理的新特征是很有必要的。随着信息时代的道理,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财会管理出现了以下新的特征:(1)管理手段先进化。当前,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只要按照既定的会计核算原则,将企业的财会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库,就能完成财会管理工作,而且能够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这也大大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人为因素的干扰。(2)管理目标多元化。传统的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管理者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兼顾企业员工的利益,甚至还必须考虑诸如供应商、客户等企业关联者的利益。(3)管理对象多样化。传统的财会管理主要是对公司财务工作负责,财会部门基本独立于其他部门;但新形势下,财会管理对象必须还需扩大到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甚至行业之间。管理对象多样化已经成为财会管理的新特征。

结合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财会管理新特征和我国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强化我国企业财会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健全财会管理机制,升级财会管理模式

健全財会管理机制是让企业财会管理更加合理,而升级财会管理模式是为了让企业财会管理更加高效。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财会管理方能促使企业更加良性的运转。具体来说,(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中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处罚机制,让财会管理“有法可依”。(2)革新企业财会管理技术,升级财会管理模式;财会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和提高企业财会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可以尝试推广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各种先进财会管理软件的使用。(3)落实企业财会管理责任制,严格资金申请和使用的科学性。

2.加强员工培训和竞聘上岗,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如前所述,财会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原因众多,而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其解决之道无疑是加强员工培训和竞聘上岗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传统中国企业编制模式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革新影响较大,加强员工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在职的老员工紧跟形势,另一方面也不会在编制问题上产生问题。而竞聘上岗制则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员工争相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积极性。竞聘上岗制还可以解决即是企业加强员工培训,而部分员工消极懈怠的问题,不失为对加强员工培训的良好补充。

3.更新财会管理观念,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意识

众多企业对于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认识不足,很多企业领导层都是凭借自身实践经验进行判断,缺乏科学性,严谨性,财会管理十分重要的意识尚不强烈。而面对新的经济背景,新的科技手段,财会管理意识的强化升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具体来说,财会管理人员要适时更新财会管理观念,注重全球化视野、风险防范意识等的培养,对于财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要在具体实践中予以注重和把握。

三、结语

财会政策不断更新,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深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财会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严峻的形势。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财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未来走势影响重大。硬件上,建立健全企业财会管理机制,升级企业财会管理模式;软件上,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这对于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强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适时更新财会观念,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意识则是企业财会管理的核心所在,是对“硬件”和“软件”兼容的最好润滑。(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钟丽涓.浅谈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强化措施[J],时代金融,2012(12).

[2] 周国琴,梁锦玲.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及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J],中国商界,2008(10).

财会考试题目 篇8

A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成本主要是指为生长经营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C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D成本与费用有着根本的区别

2.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下列部门中有权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部门是()。

A国家发改委B国资委C财政部D审计署

3.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是()

A从银行提取现金B签订销售合同C收取销售定金D结算销售货款

4.对于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下列有关会计记录文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会计记录都必须使用中文

B民族自治地方,单位的会计记录可以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取代中文 C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经济组织,其会计记录可以用一种外国文字取代中文 D使用何种文字由各单位自己选择

1.会计科目是()的名称。

A会计等式B会计账户C会计要素D会计对象

2.会计科目是对()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B会计主体C会计对象D会计要素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是按照反映经济信息的()程度进行的分类。A内容B用途C结构D详细

4.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成本类的科目是()。

A原材料B库存商品C财务费用D生产成本

5.会计账户是根据()开设的。

A会计对象B会计科目C会计要素D会计等式

6.下列项目中,与管理费用属于同一类会计科目的是()。

A固定资产B利润分配C应付账款D投资收益

7.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决定的。

A数量B质量C数量和质量D总量

8.会计科目与会计财户的根本区别是()。

财会工作自我评价 篇9

通过这两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自我感觉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到作为一名会计师所应肩负的职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所应付出的艰辛和劳苦。

自从去到福州比亚迪4S店,在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在政治思想、业务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里的一切一开始我对都是如此的陌生,在此我要深深地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同事们的体谅与帮助,有了这一切才使我的进步有了保证。

在接触到一些平时我不太熟悉的术语时,我就会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解释,如果实在不明白,我就向同事们虚心请教,大家也都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并且想方设法让我去接触更多我尚不熟悉的财会知识。

现对我实习期间工作情况来做个简单的自我评价:

1.在工作过程中我经常会单独出去工商税务所办理相关事宜,我认为这些经历对我的锻炼很有帮助,一方面让我将平时书本中的 知识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另一方面是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对我来讲是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通过把握住这些机会,让我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与自信。

2.在这段时间中,我已经将自己的定位从一个初涉社会的稚嫩学生转变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社会人,而且从自己的心理状态来说已经完整地从学生蜕变成一个社会人了。我想自己之所以能够比较快地完成这种转换,跟我们比亚迪4S店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是很分不开的。在这里,核销工作内容特别多,我先后赶上了三次核销的工作,而且据说今年每一批的数量又特别大,这正好是我学习这个核销过程的大好机会,我通过了这几次的练习,自己已经能够完全掌握了这个工作过程的要领。

3.我核销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步骤,首先就要印材料,还要从信贷系统里找出数字填写在相关的表格中,要知道核销报告如何来写,我也根据范本自己练习写过。我还要填写送审表,做核销材料的目录清单,包括装订材料,把核销材料包装好。反正感觉核销的整个过程是比较忙碌的,不过这让我更加高兴,因为只有这样的工作量,我才能得到更加好的锻炼,才会有更加大的进步的可能。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10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财会专业教学 教学有效性

就目前整体就业状况来看,中职财会专业是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中职财会类学生众多,加上很多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校也有很多学生选择财会类专业,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因此,在巨大竞争力的今天,中职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以此提高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一、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财会专业教师很多,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中更多地加入了理论性的教学,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方式比较狭隘,教师通过“填鸭式”教学,将众多原理和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和知识,就能将会计学好。初学者可能由于好奇心,因此刚开始学的时候会很有热情,认为专业课和中学所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用不了多长的时间,由于专业理论过于抽象,并且和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大,就会让学生愈感乏味枯燥,内容不仅难以理解,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运用,会计专业的教师将课堂时间过多地注入多媒体教学中,上课的内容虽然增加,整体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实际所掌握的东西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巩固。因为大部分的内容都通过大屏幕展示,再加上学习内容冗杂,一些学生跟不上课上教师的“脚步”,旧知识得不到巩固,新知识得不到理解,最后导致学生越学越困难。

二、提高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励教学,寻找学生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各有特点,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寻找学生不同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位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优点,有些学生的会计基础掌握得比较好,有些学生的财经法规掌握得比较好,有的学生会计电算化掌握得比较好,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加以引导,让他们感觉自己也是很优秀的。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这8个人中至少有一人对较难的“税法”掌握较好,因为这一部分设计大量的计算,所以需要掌握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学习。选好一个小组之后,就可以让每个小组选举代表说一说本组的个人掌握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更多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2.贴近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

贴近学生是教学的主轴心,要提高专业教学有效性,应当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班级学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而言,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即可,比如会计基础部分内容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再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最基本报表的用途和性质,这样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都掌握。对于中等生来讲,就需要在基础知识基础上扩大知识范围,比如在编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借贷必相等”,后进生可能在编写方面会有一些困难,但是中等生必须在熟练掌握编写过程之后还能够延伸一些比较复杂的会计分录,例如存货、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这也是财会的重点内容。深化知识是给优秀生准备的,深化知识就要求优等生能够将整个会计知识都游刃有余地结合起来,在算“税率”的时候,不仅能够知道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层次的税率,还能够正确计算应交税费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真实业务操作中。

3.循序渐进,将理论用于实践。

财会专业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由于财会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专业性和技术性相对较强,对于没有出校门也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有困难。这就需要学生多进行电脑操作,多多学习会计电算化。例如,在《会计基础》课程中,“经济业务确认与记录”中生产过程的业务内容较多,如果只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就应该先讲设置的所有账户,并且把每一个账户的结构都详细讲解的时候至少需要3节课,这就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写,多加演练。

三、结语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实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进行模拟实验训练,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对专职财务人员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中职财会专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会计处理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的行为意识及相应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颂阳.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王镇龙,王辉.刍议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12:21-24.

[3]廖晓培.优化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35:191.

[4]冯晓英.项目管理思维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173-174.

上一篇:工作证明中英文出国下一篇:描写草原冬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