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设计

【摘 要】人类文明及城市的发展与水密切相关,自然孕育了江河,江河孕育了城市,城市滨水区是自然的延续,是连接自然与城市的重要枢纽。虽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表面成绩很辉煌,却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城市的环境如何改善,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分析城市滨水绿地的一些问题,提出滨水绿地和生态设计的规划。

【关键词】城市生态;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

一. 滨水绿地设计现存问题

我国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体现在河流排洪泄洪功能,安全始终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为了加快河流在洪涝季节的泄洪速度,河道的自然弯曲被人工生硬地截弯取直,将驳岸建成寸草不生的硬化地,还有一些人,将河道底部都固化成了“游泳池”式河道。这种人工硬化模式,破坏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而且无法给滨水植物提供生长和生息的场所及空间,造成了水体与周边及底部土壤界面的联系被阻隔,令整个水系统自净能力大大降低,水中的有机物由于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分解而大量积累,继而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使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滨水绿地设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注重河流的亲水性和景观功能,但是忽视水域护岸的生态保护,水域空间的治理与规划仍停留在片断化的层面上,还远未进行统一的设计规划,未能全面考虑城市生态河流水系和人工水景的重要性以及其功能和作用。

二. 滨水绿地生态设计

(1)生态设计的概念

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概念,它以塑造的物质生态环境为目标,综合考虑与设计整个生态系统中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出对环境友好的、又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新的物质、能量和过程。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2)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设计的作用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是以城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从而获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自然生态优先为原则,保护滨水自然生态发展的完整性,从而加强对城市滨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滨水绿地生态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现代都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又要体现城市本土文化和滨水绿地的生态文化内涵,将“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规划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中,并根据滨水绿地的自然承载力,创造出宜人的城市滨水绿地环境空间。

三.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设计遵循原则

(1)可持续发展

滨水绿地虽然在尺度上受到限制,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多样的环境来适应多种生物的生存。按照自然原理进行合理规划,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动物、植物都能良好地生存,这样才能增强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加强建设滨水绿地生态系统,以实现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融入统一于其中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要站在滨水绿地更高一层,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江河湖海是经过千百年来综合的自然力量形成的,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滨水系统,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影响到景观系统的整体面貌。所以在进行滨水绿地设计时,不能把河道与大的区域空间分割开来,而是要从整体生态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设计。

(3)改造场地生态环境

人为改造会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退出生物圈不再进行人类文明的发展了,而是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行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原因与大小,进而通过生态设计手段来减少或避免这种影响。城市滨水绿地生态系统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规划设计之前应该对场地进行系统的分析,考虑场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从这些生态环境特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

四.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

(1)滨水空间设计的景观美感

滨水空间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过程,它必须是有美感的,这种美不仅是要有自然美的底蕴,还必须蕴含社会生活美。僅有自然合理的安排而缺乏美学处理的滨水空间设计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艺术和美的表达及处理,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滨水空间。

(2)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

因为人类的活动叠加于滨水区域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产生了某种传承,这种传承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成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各处滨水区域的文化差异造就了滨水景观设计的差异性,我们要挖掘浅层或深层的文化内涵,使滨水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重要性必须是用设计语言、设计符号表达出来,而不是一种所谓的文化表达,一种表面文字与图片的堆砌。真正的滨水文化用景观设计手法表达出来后,是不需要对使用人群做过多的文字、语言上的宣传、解释,就能被进入该滨水绿地空间的人们自然感受到。

五.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设计的措施

(1)植物生态群落

植物是恢复和完善滨水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手段,以绿地的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在传统植物造景的基础上,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要模仿自然的生态习性,向大自然学习,以生态学理论为根据,乔木、灌木、草本、藤蔓、水生植物合理配置立体发展,营造丰富的多层次的长期共存的复杂混交的绿化体系,使各类植物相互依存,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达到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此次毕业创作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观赏性,植物四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

(2)生态驳岸的设计

驳岸是滨水地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生态驳岸的设计也是滨水生态设计的重要部分。传统驳岸设计主要是对曲流裁弯取直,加深河槽,并用硬质护岸加固岸堤坝。虽然这样可以增强排洪效果,但是硬质驳岸设施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场所,隔断了土地与水、大气交换和循环,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生态驳岸是指采用“柔性水工”,将河岸恢复成具有自然式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河岸既可以与水体之间相互交换和调节,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的设计应尊重河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界原有的材料,改变传统的整齐、景观单调的硬质堤坝,采用生态式的护岸处理方式,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即使在不得不进行人工建设的情况下,也应创造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延续的人工模拟环境,使生态循环不至于中断。在此次毕业创作中驳岸设计就采用了生态设计手法,例如采用碎石护岸可以为水中的藻类、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栖息的环境。

(3)亲水空间设计

亲水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特征,水对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水,亲水空间是滨水地带景观设计的关多样化。

六.结束语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破坏生态的严重性,深深地感到了内心的恐慌与愧疚,所以开始补偿自然,重视生态保护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滨水绿地的设计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生态设计这条主线,本文根据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原理,通过分析生态设计在滨水绿地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生态设计手法融入到设计中去,结合笔者在毕业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创意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探究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设计,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空间。

【参考文献】

[1]陈京生.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与亚运会中国男篮外围队员进攻与防守技、战术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3,24(5):56-58.

[2]曹竟成.对第27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若干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99-101.

[3]冯健.影响我国男篮后卫个人攻击能力因素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2):1-4.

作者:卓桂林

第2篇:浅析城市河道治理与滨水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不稳定。河道淤积排洪能力差,水质污染动,滨水空间不足。针对城市河道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河道治理措施,并基于生态修复性的进行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相处。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措施;滨水景观设计

自古以来,水是生命之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河道是城市的名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河道具有防洪排涝和通航的基本功能,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河道的基本功能已经减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垃圾随处堆放占据了城市河道两岸的滨水空间。本文主要探讨在基于生态修复下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河道滨水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1]。河道是城市的载体,因此河道的治理修复可以推动城市的发展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城市河道现状问题

1.1河道淤积

河道首要的基本功能是防洪排涝,保证雨季来临时城市不会内涝,洪水来临时可及时泄洪。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不爱惜自己的生活环境,垃圾随处堆放,往河道排泄废弃物,河道泥沙淤积,导致河道的蓄水量减少,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弱。大量的淤泥会造成部分河道段堵塞,形成恶臭异味,对周围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1.2河道水环境污染

城市河道穿城而过,紧邻居住区、商业区,有的甚至流经工业区。河道被大量利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造成河道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在河道边,城市管道不进行雨污分流,污染水体,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里包含着大量的化学元素和有毒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河道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减弱,自身不足以净化污染物,这样就会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

1.3河道生态环境破坏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快速排洪问题,城市修建了大量的硬质驳岸截弯取直,但是硬质驳岸阻碍了河道与城市之间的连通性,造成河岸的不稳定性,打破生态系统平衡。水与自然的不接触就会破坏部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种类减少,河道生态环境破坏。

2城市河道治理措施

2.1疏通河道

针对河道淤积现状,需要及时安排人清理淤泥,疏通河道,保持水流通畅。城市要形成管理措施,严禁随意丢弃排放废弃物品,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满足排洪防涝的标准。也可以通过对城市河道引水来改善河道水质状况,完善城市河道水系统和水网结构。

2.2改善水质

通过源头治理截污治污的措施来改善城市河道水质。城市河道污染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首先要关闭一些老旧的工厂,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包含污染物质的不能直接排入到河道内。其次对于生活污水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采用雨污分流的方法将污染物隔离掉。这样就能高效的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对于河道本身在改善水质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比如多使用水生植物、生态河床、人工湿地浮岛等。使用先进的技术净化污染水体,其中包括微生物分解、过滤吸附、酶分解等技术。对污染物和外来生物进行处理。提高自身净化能力,改善水质,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

2.3生态护坡

城市河道的治理采用生态护坡,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维持河道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护坡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的自净和修复功能。三维土工式生态护坡可以保护土壤的稳定性,避免雨水的冲刷,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网格生态护坡是将两种生态护坡相结合,其中包括工程护坡与植物护坡,对于河道治理效果非常好。目前使用的新型护坡技术是现浇网格生态护坡,这种新技术施工简单、经济实惠、并且护坡能力强。对于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生态护坡结合了人文与自然因素的特点,可建设滨水景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3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3.1安全性原则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带与城市河道密切联系,在进行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河道的安全性,保证在设计时不影响河道防洪排涝和通航的基本功能,为城市提供安全性保障。设计时要确保城市河道水体不受污染,水质安全,不破坏河道的生态平衡。

3.2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要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应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休闲游憩的需求。亲近自然,感受滨水景观,以人为本就是人与自然、人与河道和谐相处。

3.3生态可持发展原则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带是衔接现代城市与河道生态系统的生态缓冲带,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遵循自然优先,确保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破环动植物的生存发展环境,对河道及周围滨水景观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和生态修复。营造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河道及滨水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城市、滨水景观、河道始终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3.4景观美学原则

在设计城市河道滨水景观时,要遵循景观美学的基本原则,具有景观的观赏性,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学价值。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结合,打造一个包含自然、人文、美学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

4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4.1河道生态环境修复

基于生态修复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营建城市滨水景观。首先需要净化河道水体水质,改善水环境、水系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水质,通过生态浮床、人工浮島、生物分解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改变河道形态,避免截弯取直,保留河道原有的特点,凸显出河道本身的形态,使河道与滨水景观之间过渡的更加自然,充满自然美。其次滨水景观的设计采用自然生态驳岸,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驳岸对于连接河道水生态环境与陆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营造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活动空间。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有利于提高人的亲水性,对于滨水景观的设计具有积极作用,还可以改善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营建城市小气候。

4.2营造自然生态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保证景观的自然生态性,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避免人工痕迹太重,使得滨水景观与城市河道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亲水设施,使得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环境,最大程度的保留自然景观,设计过程中多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人为干扰。打造滨水景观带,营建动植物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4.3彰显人文生态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河道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见证城市的变迁。基于生态恢复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唤起城市记忆,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赋予其新时代的精神意义,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以景观小品的方式来体现出其人文元素,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康身健体的同时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进而保护传承城市的人文特色。

5总结

城市河道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生态修复的城市河道的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滨水景观设计既保留了地方人文特色,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又赋予了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城市河道治理和滨水景观设计实现了城市河道的基本实用功能和调节生态功能,促进了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楠.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J].居舍,2019(13):111.

[2]陈祈春.城市规划中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探究[J].居舍,2020(24):9-10+22.

[3]傅强.城市河道现状及治理规划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2):30-31.

(河北农业大学071000)

作者:赵鹏飞 杜江龙 张庆

第3篇:浅析城市滨水景区植物养护对策

[摘 要] 滨水植物景观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别对水面植物群落、驳岸植物群落、岸上植物群落这3种类型群落植物的常规养护管理内容进行了探讨,文末则重点探讨了在特殊情况下滨水景区植物的养护管理方法。

[关键词] 滨水景观 滨水植物 养护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q17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滨水区的景观建设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滨水景观中植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关键,还具有提供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过程、施工过程及后续养护管理过程,养护管理过程作为整体建设的第三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滨水景观中滨水植物景观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植物养护也构成了滨水景区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养护管理是维持景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1、滨水植物

滨水植物景观的主要因子是植物,现在习惯将在滨水景区中配置的植物成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一词出现得较晚目前尚无确切的含义和界定,但一般认为,滨水植物是指能够在滨水环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包括沿岸的乔灌木、草本、藤本及生长在近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滨水植物是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组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滨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生态适应类型。从群落分布而言,按滨水植物群落与水面、驳岸依次渐远的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水面植物群落、驳岸植物群落、岸上植物群落3类。

2、滨水植物常规养护管理

对滨水景区植物的养护管理应根据滨水植物景观的共性特点、内容等要求,编制详细养护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更适合植物生长和景区效应的长远发展。

2.1水面植物群落的养护管理

2.1.1清除景区内动态杂物

由于水生草本植物都有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必须按季节更替或定期打捞,以免植株残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和维护水体景观的整体效果。另外在景区的水面植物群落中间也会混杂一些水生的杂草,如不加以控制也破坏原有景观要求。

2.1.2修剪疏除

若同一水域中混合栽植各类水生植物,必须定时疏除繁殖快速的种类,以免覆满水面,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特别是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对沉水植物的影响要加以调控;另外浮水植物过大时,叶面互相遮盖时,也必须进行分株。

2.1.3施肥

由于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特别是滨水景区中的水面植物群落,由于有观赏要求,一般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施基肥,追肥也多以化学肥料代替有机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施肥的用量和时间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状况来决定。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施肥量通常是地栽植物的10%。

2.1.4水位管理

水生植物依种类的不同对水位的要求也不同,但由于滨水景观中的植物群落是各种不同习性的水生植物混在群落,因此对于水位多采取综合管理的措施,结合不同植物的观赏期来调整水位。

2.1.5病虫防治

水生植物的病虫防治通常和陆栽植物的防治一起综合进行,并且以预防为主,在有病虫危害的情况下一般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适当的化学防治。

2.2岸上植物群落的养护管理

岸上植物群落由于都是生长于陆地环境中,因此其养护管理可参照植物养护管理的常规工作来设计,具体包括:

2.2.1中耕除草、松土、培土

这是陆地栽培植物养护管理的常规内容,一年之中有几个阶段需要进行该项工作。首先是冬季结合施肥深翻土地20~30厘米,保持树木根部周围土壤疏松;其次在蒸腾旺季每月松土一次,深度5~10厘米,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另外选择在晴天清除15厘米以上大型杂草,特别是危害严重的各类藤蔓,杂草必须在开花之前除尽,并及时清运。

2.2.2修剪、整形

植物的修剪应根据景区绿化对树木的特定要求来进行,但现阶段栽植于景区中的植物多数在建植的初期,就是选择了一定树形,满足造景要求的植物材料进行栽植的,且在栽植后及时的进行了整形。因此对于景区植物的整形修剪主要是维护其原有景观效果即可。

2.2.3施肥

施肥是植物养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在冬季结合冬翻进行,根据树种、年龄、生长期和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于乔灌木外径与树冠相适处,开沟施基肥,这是保证下一个生长季节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来源。另外对植物开春后生长不良货对于一些常绿植物可在春季施速效肥以促进植物的开花;对于观花观果类的植物还要在花后施追肥和夏秋季花芽形成前施追肥。

2.2.4水分管理

岸上植物的水分管理主要是在高温及秋干季节,每天至少用对植物叶片进行一次喷洒,做到叶片亮、净、绿。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加强淋水,保证水分充足,尤其是在花蕾期,保持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8%左右,特别是在10月至翌年2月要勤淋水,同时多施底肥,让植物度过干旱的秋冬季,补足养分,为开春后的生长提供保障。梅雨季节及时填平坑洼,使景区内无坑洼积水,平整美观。

2.2.5防风、防寒

滨水景区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来进行该项管理工作,对树木存在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等实际情况,可以在大风期间采取立支柱,绑扎,加土,扶正,疏枝,打地桩等综合措施来加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而对于园区的林木在冬季来临要都对树木采取主干刷白、根际培土,主干包扎等措施以帮助株植物越冬防寒。

2.2.6补植树木

对园区无论因何种原因导致的植株死亡的应尽早补植,以保证园区的景观的完整性。

2.3建立技术档案以便交接

任何景区的植物养护管理都必须建立完整的植物技术档案,及时收集、积累、整理与分析和总结经验。

2.2驳岸植物群落的养护管理

驳岸植物群落虽然是生长在陆地环境中,但由于在水体水位上升的时候,驳岸植物群落面临短时间的淹水状态,因此在植物的选配上主要是栽植的一些耐水湿的植物种类,针对这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其除了与岸上植物相同的常规管理之外,还涉及到水位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湿生的驳岸植物要求植物的栽培环境保持土壤湿润,且稍呈积水状态,最好控制水深在20cm左右,因此对这类植物就要加强水分管理,及时的为这类植物补充水分。

3、特殊情况下的养护管理方法

3.1枯水季节防治方法

对于大部分城市,枯水季节的水位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针对枯水期对景观效果的影响,可以考虑结合消涨带植被来解决。合理的河岸植被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组成,将草本植物作为先锋种引入河岸边坡,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固磷、固氮,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为后续物种的迁入、定居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

3.2洪涝灾害防治方法

应时常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尽量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全面排涝措施进行检查修整。在洪涝灾害发生前,在树旁纵横挖好排水沟,并明沟、暗道和地面排水相结合,设置好其他排水设施,以确保排水通畅,避免积水。

3.3低温灾害防治方法

无论是生长期还是休眠期,低温都可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特别是季节性温度变化较大区域,这种伤害更为普遍。对此,应加强树木的抗寒栽培,在春季加强肥水供应,合理排灌,保证树木健壮,后期控制灌水,勤锄深耕能提高木质化程度,增加抗寒性。夏季适当的时候摘心、冬季修剪减少蒸腾面积也能预防低温伤害。

加强土壤管理和树体保护,利用生长调节剂或其他方法延长树木休眠期,推迟萌动可避免早春寒潮袭击引起的霜冻。对于已经受到伤害的树木应进行合理修剪和合理施肥,做好伤口的保护与修补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返青水和冻水应适时浇灌,并浇足浇透。合理安排修剪时期和修剪量,使树木枝条充分木质化,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抗寒能力,确保树木安全越冬。

3.4病虫害防治方法

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生早处理。对于游园景区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 考 文 献

[1]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4):59~62

[2]李红艳,周为.杭州西湖湖西景区湿地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10):37~39

[3]陆福元.湿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14.116.

[4]曾端香,赵世跃.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5]成海忠.园林植物栽培养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左雪枝 李淑玲 程进舫

第4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海滨。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纽约、悉尼、威尼斯和我国香港、苏州、青岛等都是因其滨水特征而享誉世界。

然而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城市滨水地区成了人们不愿意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近年来,城市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北美早期案例的成功实施也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开发所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地区的发展。在城市向外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现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建筑造型及风格也是影响滨水景观的重要因素。滨水区作为一个较为开敞的空间,沿岸建筑就是对这一空间进行限定的界面。当观者在较远的距离观看时,城市轮廓线往往成为最外层的公共轮廓线,时剪影式的,缺乏层次的;而当视距达到一定范围内,建筑轮廓的层次性便显得极为重要;在近一些视点往往使观者对建筑物的细部甚至广告、标识和环境小品都一览无余,城市两岸的景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轮廓线。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如相同高度上的挑沿,线脚,相同母题等。

桥梁—城市跨越空间形态桥梁在跨河流的城市形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是由于桥梁对河流的跨越,使两岸的景观集结成整体,特殊的建筑地点,间接而优美的结构造型以及侨上桥下的不同视野,使桥梁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城市桥梁的美,不只体现在孤立的桥梁造型上,更主要的是把桥的形象与两岸城市形体环境、水道的自然景观特点有机结合。因此应允许重视城市桥梁的空间形态作用,将具有强烈水平延伸感的桥梁与地形、建筑及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景观效果。

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场所的公共性要是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使市民不能进入,。图过这种现象很多就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功能的多样性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水体的可接近性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环境保护与生态化设计水的质量是滨水区开发的关键,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四川成都的府前河综合整治工程就是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道路网六个子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的融合,形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由中、美、韩三国的水利、城建、环保、园林和艺术家共同设计建造的活水公园,使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体的生态环保公园,受到污染的水从府南河抽取出来,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流,不仅丰富了府南河沿岸景观,而且促进生态环保概念在市民中的普及。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使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层次的组合,应尽量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

此外,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在开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第5篇:滨水景观 城市 设计 生态 渭河

滨水景观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也是城市空间的灵气之所在,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水为主题的开发和建设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周边河道保护与景观建设在许多城市发展很快。城市滨水景观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内目前在城市滨水景观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从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和城市生态规划以及生态安全策略等角度来展开研究,缺少对城市空间水系本身的认识以及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城市发展中水系的自然属性的观赏性和滨水景观的休闲性出发,分析它与城市发展及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从而构建了发展中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基础。论文在研究滨水景观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结合杨凌示范区一河两岸工程的规划项目,即以中国农科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部的渭河滨水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析性研究。第一发展中城市河道滨水景观开发与建设的一些方法和规律;第二分析研究城市河流的自然形态、城市滨水景观的组成、基本特征以及城市滨水区的安全与城市发展、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第三水域景观的文化性研究;在此...

【英文摘要】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he aura of the urban space,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bout water attracted vast attention, and with the growing of urban construction scale,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landscape around the river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many cities.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urban image, expanding urban leisure space, and developing the tourism ect.Domestic pres...

【关键词】滨水景观 城市 设计 生态 渭河

【英文关键词】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design ecology Weihe River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Q2:139938848

【目录】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4-5

ABSTRACT5-6

摘要

1.1

第一章 综合概述10-14

1.2.1 功能作用

研究背景1010-1111-12况12-1413-1414-18

1.2 研究意义10-12

1.2.2 生态意义111.2.3 景观休闲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1.3.2 国内研究

1.2.4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121.3.1 国外研究12-13

第二章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及规划设计原则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研究14-16

2.1.1.1 基本概念14

2.1.1

园林美学理论142.1.1.2 园林

美学在滨水空间中的应用142.1.2 景观美学理论

142.1.2.1 基本概念142.1.2.2 景观美学在滨水空14-16

2.1.4. 旅游2.4.1.2 旅

间中的应用14美学16

2.1.3 景观生态学

2.4.1.1 旅游美学的实现方法16

16

游美学的体验空间16-18

2.2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2.2 地方性

2.2.4 第三章

2.2.1 以自然为主的原则16-17

和文化性的原则17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17

2.2.3 生态优先的原则172.2.5 安全性原则17-18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例研究分析——以渭河杨凌段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18-4120

3.1 基本概况18-24

3.1.1 水资源情况

3.1.2 政策条件203.1.3 “一河两岸”开发必要

3.1.5

性分析20-22气候与水文因素分析23思24

3.1.4 地质地貌的分析研究22-2323

3.1.6 自然资源的分析

23-24

3.1.7 人文资源因素的分析3.2 总体规划构3.2.2 营造城

3.2.1 功能与休闲景观相结合24

24

市周边的生态长廊2425

3.2.3 景观规划体现地域特色

3.3.1 规划设计依据25-26

3.3.3 设计原3.3.5 规划分析

3.4.1 多

3.3 总体规划设计24-283.3.2 设计理念——回归渭河

则26-2728

3.3.4 规划指导思想27-28

3.4 渭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28-29

维借景——局部特色设计方法29质景观设计为辅2929

3.4.2 以植物设计为主,硬

3.4.3 弱化建筑景观,强调农耕景观

3.5 景观分

3.4.4 强调乡土景观,弱化现代景观29

区规划设计29-32草芬芳区30区30313232-3333-3434-4134-4141

3.5.1 水域观景区29-30

30

3.5.2 野

3.5.3 亲水景观区3.5.4 芦苇荡景观3.5.6 农田景观区3.5.8 林地景观区3.6.1 护栏

3.5.5 荷花苑景观区30-313.5.7 湿地公园景观区31-323.6 安全设计与园林设施32-343.6.2 休息设施333.6.4 照明设施34

3.6.3 环保设施3.7 植物的种植设计

3.7.2 树种的选择4.1 本文的主要结论参考文献43-46

附表

3.7.1 植物种植的原则34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41-434.2 本文的创新点41-43

致谢

49-50

图46-4951

作者简介50-51

第6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

摘 要: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的“人工化”。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规划,使该中介景观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亮点,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是在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考虑其所处城市环境大背景的前提下,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通过把滨水区的景观有机融入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之中,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类型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分类及特点

按照地域环境的景观形态,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1) 滨江型:是较为常见的滨水景观类型,以江、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滨水景观。4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大江大河,很多国际化大都市亦是沿着大江大河而逐渐发展繁荣起来的。此类城市滨水景观通常依据自然的江河地貌而规划布局,属于自然流域型景观格局,在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顺应这种自然流域的格局、保证水系的生态循环、防治水系污染、净化水体,是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滨海型:很多著名的现代滨海城市,如美国的迈阿密,阿联酋的迪拜,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澳大利亚的悉尼,我国的上海等均属此类。其城市滨水景观一方面具有优越的“3S(阳光、海水、沙滩) ”自然旅游资源和潜在的人类聚居环境的吸引力,同时也面临台风、土壤的盐碱化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土壤的盐碱化,极大地阻碍了这些滨海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发展绿化是现代滨海型景观规划面临的最大难题。( 3)湖泊水域型: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一,很多沿湖而建的城市往往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或经济发达的旅游观光胜地,我国的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张家港暨阳湖等许多环湖而建的城市滨水区均属此类。这种城市滨水区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自然水体多居于城市中心,对于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城市滨水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我国的太湖,由于汇集各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水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水生态环境急剧退化, 治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修复和稳定过程。(4)洲岛型:以岛、半岛或洲为基地而形成的四周被水域包围的城市滨水区,如上海的崇明岛、横沙岛,浙江的舟山群岛,厦门的鼓浪屿和宁波湾头地区,均属此类。与大陆相比,岛屿生态环境脆弱、物种贫乏、资源有限,并非最佳的人居环境。因此岛屿最适合暂时性的人类聚集活动,可将其规划成集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度假胜地或作为自然环境保护区。 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各种需要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一种发展模式。该理论强调一种永续发展,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片面考虑问题,应着眼于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用长远的眼光进行滨水景观的规划,合理处理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种不同性质景观之间的矛盾,按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规律来规划景观,力求规划出的景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顺应时代潮流,经受住岁月变迁的考验,最终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1.2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态规划”是指运用生态系统整体化的观点,对规划区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和生态和谐。

2.1.3 旅游游憩学 科技的进步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给人类带来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当今很多城市都面临如何处理好市民闲暇时间的去处这个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体育设施少、公园绿地少,业余爱好难以实现,想散心找不到娱乐场所等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上。城市滨水景观承载着人类的活动,包括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两方面内容,并常常具备旅游与游憩的双重要求。因此,旅游和游憩理论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4 环境行为学与场所分析理论 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设计研究,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行为学不仅为建立环境秩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环境的个性特征提供了判断方法,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场所分析理论是研究城市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人性化特征的理论,它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深层理论。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现代滨水景观规划越来越关心人的需求,探求人与环境的共存关系,追求生存环境的特色性,不断呼唤人性场所的出现。

3 国外滨水景观规划案例赏析

3.1 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 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使市民接近、体验、享受滨水,从而达到一种新的生活境界为宗旨。

3.1.1新海滨公园 阿玛岛与瑞典城市马尔墨(Malmo)隔海相望,马尔墨大桥将2个城市紧紧相连。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阿玛海滨公园(AmagerStrandpark)是规划师在遵循风向、海浪及气流的规律下设计出像船帆的人造海岛,曲折的海岸线自然延伸, 最东的观景点把岛屿分成南北2块———从南向的海滩上可以欣赏通向马尔墨的大桥和对岸高楼及哥本哈根机场;从北向则能欣赏巨型圆塔、彩色烟囱,以及耸立在海上一字排开的白色风能发电机等工业景观。岛上的观景点、服务站和延伸到海里的游泳步道成为人工景观建筑,海滩和沙丘则在设计上使其趋于自然。公园的内海浅水区是游泳者和皮划艇爱好者的乐园。整个公园的设计没有任何历史与政治的痕迹,而是当代人生活方式的体现。它提供了城市中人与自然对话的空间与平台,成为市民青睐的休闲场所,体现了哥本哈根全新的景观规划发展方向。

3.1.2 体现现代风格的创新建筑 在哥本哈根老城区滨水地带,成片的传统建筑保存完好。在新港(Nyhavn)和克里斯蒂安海港边的传统建筑成为哥本哈根最为耀眼的滨水景观和城市观光地带。体现现代风格, 位于霍尔曼(Holmen)岛上的国家大剧院(National Opera)和内海边的新皇家图书馆(Royal Library)以及诺迪银行总部(NodeaBank)与紧邻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哥本哈根水上游览的新景点,而位于阿玛岛上哥本哈根大学校园内运河边的新学生宿舍( Tietgen Hallof Residence) ,也成为该校最具创新意识的建筑。

3.1.3 展现运动主题的体育景观 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中,运动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海边的海港公园(Havne Parken) 是最受市民欢迎的滨海景观之一。水上的游泳中心和完全由木材建造,具有船头造型的跳台是城市年轻人的亲水场所,成为哥本哈根独一无二的体育风景。位于阿玛海港(Amagerhavn)边的青年水上训练基地(Maritine YouthHouse)的造型就像起伏的海浪,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了。

哥本哈根的未来滨水景观将以拓展新滨水旅游、创建亲近滨水的新生活方式以及相适应的新交通的延伸等方面为主进行发展,以实现城市滨水景观的和谐与繁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生活境界需要创新的景观规划,这也造就了城市的新景观和新形象。

4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类型研究

4.1.1 生态保护型规划 由于面临的是城市滨水地带,尤其是像洲岛之类的滨水区域,其自身的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非常敏感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很差,一旦遭到外界的强烈或持续性干扰,其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受到破坏而永远无法恢复。因此,这些城市滨水区景观不适合过分的“建筑化”和“人工化”,开发强度也应避免“密集化”,还应严格限制各种人为活动,减少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反之,我们应当对城市滨水区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加以合理利用,如一些城市滨江地带就可以建设成“绿道”这种景观形式,既保护了自身的生态系统,同时通过连接其它各种类型的城市绿地,形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网络,从而维护了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4.1.2 生态修复型规划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致使很多不同类型的滨水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生态破坏突出表现在河流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除了立即阻止各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外,还需要更为深入有效的进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遵循生态学规律,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系统本身进行修复。它强调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4.1.3 高密度开发型规划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还有一种高密度开发的发展趋势,由于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宝贵的景观空间,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诸多综合效益,这是其它景观空间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滨水景观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的公共化,具有开放性,它必须面向大众,服务于所有的城市居民及外地来客,而不再是被某些个人,小集体所占有的私人空间,成为他们的“后花园”。要想提升滨水景观的公共性与开放性,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植被绿化、开放性的公共建筑,即更多的景观环境,如在日本东京海湾区都城新中心开发规划方案中就包括:居住区规划、商业区规划、市政设施规划、防灾规划和交通规划5部分,旨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滨水景观、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安全抗灾的城市。因此,这些城市滨水区将朝着高密度的景观环境建设的方向发展。

4.1.4 旅游游憩型规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蜿蜒曲折的滨水岸线,浪花翻腾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湖面,郁郁葱葱的小岛,都是令人赏心悦目,极其向往的自然风光;在城市滨水区还能开展各种水上娱乐游憩活动,满足人们的亲水天性,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被建设成城市公园为全体市民服务。城市滨水区无论对于城市居民还是外来旅游者,都是最佳的游憩场所,是城市形象的点睛之笔和城市名片,随着休闲文化时代的到来,以RBD为标志的娱乐休闲商业区必然会成为当今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又一大趋势。

5 结语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凭借着临水聚居活动,人类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从滨水而居到滨水而聚,伴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城市转型,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性等,这些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理念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 1 ]钟虹滨,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理念[ J ] 1国际城市规划, 2009(24) : 69 - 701

[ 2 ]焦士兴,关于生态修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J ] 1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 : 1271

[ 3 ]铃木美湖,日本东京海湾区都城新中心开发规划方案概述[ J ] 1中国园林, 2004 (11)

第7篇:攻坚破难突出特色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攻坚破难 突出特色

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临沂市园林局 (2010年5月25日)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美丽富强文明的“大临沂、新临沂”宏伟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倾力打造滨水生态宜居环境。2003年,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06年,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既定目标,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政策扶植、优势发掘、科技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强力推进创城工作,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园林城市创建之路。截至2009年底,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02%、36.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平方米,成功摘下“国家园林城市”桂冠。主要做法是:

一、抓合力,形成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省住建厅大力支持我市创建工作,杨厅长、昝厅长等领导多次到临沂检查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

- 12园区和36处景点,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带和“大美临沂”的新窗口。可以说,我市每治理改造一条河道,就增加了一个沿河带状公园,就新增了大量的绿地面积。滨河景区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二是坚持文化造园,丰富园林城市内涵。临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的书法文化、石文化、孝文化。我们把文化寓于园林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园林城市的内涵,真正让园林城市“活”起来。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兵学博物馆;围绕弘扬书法文化,整修扩建王羲之故居,建设书法广场,形成独特的主题园林景观;围绕展现红色文化,充实提升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精神广场;围绕发展石文化,在滨河景区建设奇石园;围绕培育城市品牌,建设了全国独树一帜的银杏公园改造宝泉寺公园,重现沂州四大古寺风貌;建设皇山公园,保护了距今5000多年的东夷文化遗址。

三是坚持走节约型园林之路,大力推广屋顶绿化。我市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始终坚持将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的理念贯穿于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重点推广以栽植佛甲草为主的屋顶绿化,制定了关于在临沂建成区开展屋顶绿化的办法,实行了每平方米补助30元的奖励政策;举办了13期屋顶绿化培训班;召开了24期屋顶绿化现场会;山东省风景园林协会在我市举办了全省屋顶绿化研讨会;印制了《临沂城屋顶绿化》服务手册,引进了科研成果。共有528个单位、小区实施了屋顶绿化,绿化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屋顶绿化专家赵惠恩博士来临沂考察后评价“临沂市屋顶绿化工作推进快、效果好,特别在应用佛甲草进行屋顶绿化上,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与示范》课题获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充分利用爬墙虎、蔷薇、紫藤等攀缘和悬垂植物装饰沿街墙体、建筑物墙面等立体空间,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绿化墙体革命”;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树种栽植量占到整个绿化树种的85%;实施野花进城,应用草本野生花卉近30余种;利用中水回用、有机物覆盖等措施,达到城市园林节水的目的。

四是坚持养护管理精细化,提高景观绿化档次。着力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标准,实施按标准分类养护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考核,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促进养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按照“事业管理专业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的工作思路,制定完善了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标准及实施细则,严格考核标准,严格兑现奖惩,严格责任落实。

三、抓难点,新思路、多渠道、全方位绿化老城区 临沂市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车流量、人流量大,无疑又大大增加了老城区改造提升的难度。创城期间,临沂市敢于打破常规,创新绿化思路,拓展老城区绿化空间,走出了一条符合老城区绿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大力实施“绿钉子”工程。我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

- 56头工程、民心工程。创城工作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绿化景观、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优化了城市发展环境、增强了城市凝聚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沂河、涑河、祊河等河流两岸环境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商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人气聚集地。全市GDP由2006年的1404.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95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58.3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80.2亿元。为继续扩大创城成果,我市将积极争做一流国家园林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二是创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创城不是短期行为、突击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贯彻、持之以恒的工程,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为此,市政府将原市园林局与滨河景区管委会办公室合并,组建了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园林局,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创城工作是一项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的窗口工程。我们围绕临沂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做足做活文章,成功展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第8篇: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位于黄河大堤以北,107国道两侧,京港澳高速以西。与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距郑州市中心25公里,距焦作市中心35公里,距新乡市中心4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豫北地区联系郑州的重要节点,也是郑州辐射豫北的“桥头堡”。

该项目位于新乡市平原新区,属于城市新区建设区域,基地面积约为118公顷,现有水域面积约为80公顷,该水域有自然水体补给,与周围的5条河流相连接,规划区域周围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等。沿湖景观面积30多亩,该景观的规划设计与的中心大面积的水域生态系统,将形成一条亮丽的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观光、休憩及户外活动的城市空间。

二、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1)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与亲水性;

(2)景观的可游性、可赏性和可参与性; (3)景观的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

目标: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绿地、建筑、市政、电力方面规划

2、新乡市城市整体规划

3、新区现状基础资料

4、设计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设计原则:

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2、亲水性设计原则:

该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湖岸依次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3、休闲性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

五、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景观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上按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条曲动的主游路把一系列景观节点很好的连接展开。

(一)、花前月下景区:

该景区位于湖泊西北部,广场为完全对称式布局,中轴线的中心为一旱地喷泉,两侧为石构艺术小品及花坛,景区内设置游步道,将各景点相连,绿地内种植以各色花灌木组成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强烈。近水处设一木制亲水观景平台,可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同时亦可满足举家到此观景、嬉戏、健身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该景区在绿色翠堤上,成为视觉的凝聚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向心力。

(二)、古韵新影景区

该景区与花前月下景区相邻,入口广场采用一尊玉溪雕塑,来映射新区的商业发展历史,以最高的诚信向世人展示新乡市人民的高尚品格和商业精神,诚信为本,和谐发展的共同发展的理念。广场有特设的构筑物和图腾铺装来呼应雕塑。

(三)、翠堤春晓景区:

该景区是一个单独的空间,半私密性质,以一座采用现代拉膜结构的白色为主景,这种轻盈的结构在水边十分合适,造型美观大方,色彩柔和,富有现代气息,屹立在风光逶迤的湖边,与湖上帆影遥相呼应,不仅有一份心旷神怡的意境,还象征新区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展翅高飞,一帆风顺。虽然是寓意,却代表了人民的心愿。在此观景,情景交融,自然美景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达到了景观渗透的效果。

(四)、欢乐家园景区

该景区位于南侧,入口广场设有中心喷泉和两侧的小型景观喷泉,弧形圆形花坛对称分布于广场两侧,造型独特的景观灯立于花坛中心,十分壮观。在滨水处有大型健身馆和游泳馆,白色的馆顶、艳丽的鲜花、五彩的灯光形成强烈的色与光的对比效果,极具现代感,与近水远天相映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伊林垂钓景区

该景区位于湖泊西部,在景区的中部设有一个观景长廊和一处露天茶座,当游人疲惫的时候可以在此休息、观景、品茶,又设垂钓台,游人可享受“姜太公垂钓”的惬意,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此处还通向一片生态湿地,一片茂密的芦林,让游人充分体验出“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境界,将成为该景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六、植物配置

强调四季景观效果,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现与感受的变化,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空间。

1、观赏乔木:香樟、桂花、栾树、雪松、玉兰、垂柳、罗汉松

2、色叶乔木:红叶李、银杏、水杉

3、观花树种:紫薇、合欢、日本樱花

4、造型树种:竹柏、苏铁、龙柏球

5、花灌木:金银木、丁香、红花继木、杜鹃、矮美人蕉、芦竹

6、地被植物:麦冬、鸢尾、红景天

七、景观照明设计

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泛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主干道的庭院灯布置间距为20至30米、草坪灯为10至15米间距,在满足绿地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

第9篇: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1)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周群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湄江纵贯其中。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北部的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及西河镇为盆地。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峡谷地。县境西连大瑶山。西北部的骛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脉,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延伸经蒙山、昭平两县,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顶、大道岭,南部有高山岭。

水文状况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土壤状况

全县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立类。水稻上有7个亚类,18个上属,43个土种,均宜种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河谷地带,是多种农作物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黄红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红土

3个上属为主。

4自然资源

矿藏:有金、银、铜、铅、锌、硫铁矿、石英石、石灰石、重晶石、金刚石等。以重晶石、黄金、铅锌、红石、硫铁矿储量最丰富。

水产:鱼类有鲢、鲤、塘角、草鱼等10多种。

野生动物:较为珍贵的有山猪、果子狸、穿山甲、竹鼠、獐、獭、蜕、鹿、相思鸟、翡翠、鹤鸽、春丝鸟等,其中大鲵、穿山甲、白鹇、原鸡、大灵猫、小灵猫、水獭、麝、毛冠鹿等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植物:森林植物有40个科72个属80个种,马尾松遍布全县,以松、杉为优势树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山碴、金银花、罗汉果、绞股蓝等90多种。食用真菌类有木耳、香菇。草菇、凤尾菇、猴头菇等。药用真菌类有获警、灵芝等。

土地:2001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2。79万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26万公顷,占总面积问%,林地10。10万公顷,占79%;宜林荒地4000公顷,占3%;宜牧草地22327公顷,占1。82%;水域3707公顷,占2。9%,城镇、村庄、道路、工厂等用地2500公顷,占1。96%;石山44公顷,占0。03%。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蕴藏量为5。62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8万千瓦。已开发13930千瓦,占可开发量43。8%。可供利的水源年均总量为14。99亿立方米,耕地面积年耗水量只占19。5%。

二、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规划理念:

(1)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与亲水性;

(2)景观的可游性、可赏性和可参与性; (3)景观的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

目标: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绿地、建筑、市政、电力方面规划

2、新乡市城市整体规划

3、新区现状基础资料

4、设计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

1、生态性设计原则:

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2、亲水性设计原则:

该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湖岸依次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

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3、休闲性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

五、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景观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上按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条曲动的主游路把一系列景观节点很好的连接展开。

(一)、花前月下景区:

该景区位于湖泊西北部,广场为完全对称式布局,中轴线的中心为一旱地喷泉,两侧为石构艺术小品及花坛,景区内设置游步道,将各景点相连,绿地内种植以各色花灌木组成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强烈。近水处设一木制亲水观景平台,可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同时亦可满足举家到此观景、嬉戏、健身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该景区在绿色翠堤上,成为视觉的凝聚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向心力。

(二)、古韵新影景区

该景区与花前月下景区相邻,入口广场采用一尊玉溪雕塑,来映射新区的商业发展历史,以最高的诚信向世人展示新乡市人民的高尚品格和商业精神,诚信为本,和谐发展的共同发展的理念。广场有特设的构筑物和图腾铺装来呼应雕塑。

(三)、翠堤春晓景区:

该景区是一个单独的空间,半私密性质,以一座采用现代拉膜结构的白色为主景,这种轻盈的结构在水边十分合适,造型美观大方,色彩柔和,富有现代气息,屹立在风光逶迤的湖边,与湖上帆影遥相呼应,不仅有一份心旷神怡的意境,还象征新区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展翅高飞,一帆风顺。虽然是寓意,却代表了人民的心愿。在此观景,情景交融,自然美景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达到了景观渗透的效果。

(四)、欢乐家园景区

该景区位于南侧,入口广场设有中心喷泉和两侧的小型景观喷泉,弧形圆形花坛对称分布于广场两侧,造型独特的景观灯立于花坛中心,十分壮观。在滨水处有大型健身馆和游泳馆,白色的馆顶、艳丽的鲜花、五彩的灯光形成强烈的色与光的对比效果,极具现代感,与近水远天相映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伊林垂钓景区

该景区位于湖泊西部,在景区的中部设有一个观景长廊和一处露天茶座,当游人疲惫的时候可以在此休息、观景、品茶,又设垂钓台,游人可享受“姜太公垂钓”的惬意,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此处还通向一片生态湿地,一片茂密的芦林,让游人充分体验出“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境界,将成为该景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六、植物配置

强调四季景观效果,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现与感受的变化,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空间。

1、观赏乔木:香樟、桂花、栾树、雪松、玉兰、垂柳、罗汉松

2、色叶乔木:红叶李、银杏、水杉

3、观花树种:紫薇、合欢、日本樱花

4、造型树种:竹柏、苏铁、龙柏球

5、花灌木:金银木、丁香、红花继木、杜鹃、矮美人蕉、芦竹

6、地被植物:麦冬、鸢尾、红景天

七、景观照明设计

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泛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主干道的庭院灯布置间距为20至30米、草坪灯为10至15米间距,在满足绿地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

上一篇:社会调研报告撰写下一篇:银行不良贷款清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