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生产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

2023-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财务人员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计量、记录与报告。生产型企业生产流程长、工序复杂、数据量大, 财务人员工作时间长, 工作量饱和。将财务人员从烦琐的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解脱出来, 实现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式的财务人员, 转型成为现代型的“管理会计”, 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财务人员应该充分借助信息资源, 为会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运用数据信息技术, 让企业组织内各项财务数据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和匹配, 保证数据信息利用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生产型企业处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 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 通过各项数据信息的分析并与同行业指标进行对比, 能够帮助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决策者在制定战略目标时, 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将财务数据信息化作为重要战略目标进行规划。

一、信息化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财务工作效率的高低, 会受到企业各个组织之间沟通与协调的影响。从表面上来看, 数据信息技术与财务工作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但是从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上来看, 数据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以往传统的财务数据、信息传递方式来看, 主要是通过大量纸质单据的流转来完成, 对于小型企业并不存在多大的障碍。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由于生产型企业管理组织多、生产流程长、组织分散, 跨组织、跨区域管理的难度不断地加大, 企业更加注重财务管理。如果还是依赖传统的财务数据、信息传递方式, 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会造成严重的制约。此外, 一些企业的业务类型比较宽泛, 涉及极大的财务数据量, 人工处理速度慢、准确率低、不可控因素多, 怎样用相对精准快捷的速度来处理这些财务数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现信息的低成本存储。通过高速的数据流动为财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企业内、外部财务数据信息的报送提供便利, 保证各项数据及资料的准确性、时效性, 实现跨区域、跨组织的高效财务管理。

根据上述分析,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财务数据整体运营的效率, 让企业财务实现信息化就变得极为重要。

二、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 信息化与企业内部各层级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发展速度越快, 财务管理工作越重要。企业内部各层级均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每个层级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不尽相同, 需要根据岗位对财务数据进行权限的分配与使用。 (见图所示)

(二) 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1) 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及会计核算方式, 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服务商。由于每个企业产品的特性、生产过程及管理模式的差异, 适用的会计核算方式也有所不同。在选择信息技术服务商的时候, 要根据各个信息化服务商所在的行业范围来测定, 并在其产品功能、业务流程、产品集成性、可拓展性、二次开发能力等方面综合判定。选择信息技术服务商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要适合本企业产品的功能需求;服务商的实力与专业化服务能力较强;合作的信息技术开发商要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 方便企业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将各业务模块的数据信息, 与财务模块进行精准的融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与服务商的共同工作, 企业财务人员要与信息技术服务商经常性保持配合, 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 实现共赢。

(2) 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支持先进装备的产业化建设。通过新型装备的产业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机网系统运营水平。机网主要是以因特网、互联网作为载体, 利用现代化集成的硬件信息系统 (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安全生产检测技术、现代化办公技术) 作为基础组成部分, 为企业的信息化使用提供便利。

(3) 构建高素质的财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企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相关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管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还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与财务知识, 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高效的解决对策。首先, 企业要经常组织各种信息技术类的培训, 财务部门要经常对业务部门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 培养业务部门的财务观念及意识, 会计人员要对公司整体的运营及各业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形成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 会计人员与业务人员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透彻理解企业的运作, 做到:业务懂财务, 财务懂业务。其次, 要加强会计与业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和挖掘, 进而从中提取出对企业发展具备运作价值的关键财务信息, 让财务数据信息真正为战略资源发挥高效的作用。

(4) 注重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企业管理方式不断变化,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财务管理也需要创新。企业的生存发展, 需要综合考虑到生产、供应、销售、研究开发、财务管理等多个具体环节, 这就需要从综合角度让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跟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财务战略相互结合。

三、信息化在生产型企业各个环节的应用

(1) 营销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上, 随着市场需求、交易主体性质的不断变化, 就会诞生新的营销模式, 其中电子商务就是典型的营销创新模式。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讲, 有需求才会有生产。信息化可以快速地将客户的产品需求订单信息, 快速、准确的传递到下一级信息使用部门。

(2) 优化供应链体系的管理。物控部门根据客户需求信息所转化成的物料需求信息, 快速匹配仓库中可供生产相应批次产品的原材料, 采购部门根据库存状况按需向供应商下达采购指令, 供应商根据采购需求, 可快速根据采购指令安排送货。按需采购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系统的时效性, 降低了企业的仓储成本及资金占用成本, 大幅度降低了各组织之间的沟通成本。

(3) 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仓储部门按照客户产品需求订单自动生成的物料清单, 提前配备好原材料。生产管理部门按照客户产品需求订单下达生产指令, 生产制造部门根据生产指令到仓储部门领取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生产完工后执行入库动作, 仓储物流部门按照客户订单及时交付至客户。

(4)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有效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性。财务部门根据货物交付信息, 进入与客户及供应商对账环节, 并根据数据自动生成发票及应收、应付款项信息。

四、信息化系统建设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了各项财务信息与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资产的安全性, 通过对各个部门或者各个环节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整合, 最终汇集到企业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 将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进行展现, 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从宏观、微观角度监测到部门的具体情况, 最终做出管理规定。各个环节相辅相成, 所有财务信息有据可依,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及财务管理起到关键的作用。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 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 生产型企业需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 并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财务信息收集、处理、应用的能力来迎接挑战。以创新的财务管理作为前提, 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服务商, 引入先进装备开展产业化建设, 并使用高素质的财务与信息化人员来驾驭, 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结合, 提高企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 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依托信息化平台、利用财务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创新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摘要:外部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导致传统意义上的记录、核算型会计人员竞争日渐激烈。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 成为所有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准确、高效的向企业内、外部财务数据使用部门提供各项数据信息, 是财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将信息化路径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予以应用, 能够有效保证会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报送的及性。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会计核算数据的质量。本文从生产型企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谈起。希望将信息化与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融会贯通, 提高类似企业财务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数据分析,竞争优势,管理会计,战略目标

上一篇: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下一篇: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优化作用研究